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欣冉伊笑1

    首先題目:元日就是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寫春節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作者取材於民間習俗,根據老百姓過春節時的生活細節:比如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新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詩的大概意思是,聲聲炮竹辭舊歲,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 2 # 星辰燦爛

    《元日》這首詩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政治家寫詩意義深遠,我們學習古詩不僅僅看字面上的意思。寫作背景:王安石剛拜相,想推行新政,施展他的政治抱負,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給自己描繪了美好的前景“千門萬戶瞳瞳日,只把新桃換舊符”。他想:自己的變法就像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用他的新政(新桃)換去舊政策(舊符)。

    《元日》這首詩字面上的意思:在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了,迎著溫暖的春風大家開懷暢飲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人們都把舊的桃符取下來,換上新的桃符。

  • 3 # 紅孩唉

    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此詩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取材於民間習俗,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作者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透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 4 # 春城草木生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意思是:

    在一聲聲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的一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

    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永珍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僅是政治家,還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透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思想。

  • 5 # 懶洋洋社長

    作者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這首詩描寫了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擔任宰相,推行新法。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替換成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

    正是讚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 6 # 混遛烏拉拉

    這首詩本來很平易近人的,這首並不高深的小詩,因為裡面用了“屠蘇”二字,就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有人說指的是酒,有人說指的是房子,很多人包括我們的語文課本,都認為指的是酒。

    其實沒有這麼複雜,“春風送暖入屠蘇",這明明說的是,溫暖的春風進入了門戶,進入了房子,怎麼能說是喝酒呢。

    那麼王安石為什麼不直接寫“春風送暖飲(喝)屠蘇呢?這說來話長,其實當時國家經濟不好,民生凋敝,並不是家家都能喝上這點酒的,但春風卻能進入千家萬戶,不管是茅草房還是皇宮都能進入。若寫大家都能喝酒,那豈不是粉飾太平了。但凡有良心的作家都不會亂寫的。

    王安石這樣寫,說明他的作品的嚴謹性。你一些人喝不起酒,但還是有不少的人喝得起哦,這個屠蘇二字有多種含義,雖然指的是房子,但可以讓人聯想起酒。這在修辭手法上叫“一語雙關”。所以,房子是王安石的主要意思,酒是附加意義。

    住這樣的破草房還能喝上酒嗎?

  • 7 # 福韻緣

    要想知道元日這首古詩是什麼意思?首先要知道元日的意思。元日就是今天的元旦,古代中國人的心日中"元“是開始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古時有很多的稱謂,元正、元辰、元春、元日等。你就知道元日字面的意思了。

    1、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描寫春節盛況的寫景詞,從詩的話調和氣勢,都可以看出詩人的喜悅之情。如果詩人只是描寫元日的歡快、喜慶的氣氛和心情,可以用更美好的語言來寫詩名。這就是詩人借景抒情的真實所在。

    2、詩人是隱喻的,詩人寫元日,恰逢佳節,送舊迎新。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出的詩,自然有詩人的所思所想。別有一番知味在心頭。因為詩人主張的變法,剛剛衝破重重阻力,取得初步勝利。對變法的前景充滿樂觀情緒。在景物的歡樂中,把歡樂和變法的初步勝利有機的聯在一起。才是詩人用元日的真心所在。

    3、中華民族對元,都有美好的希望之意,元日又是團圓的意思,花好月圓,才是對事物的最好描繪。詩人借元日百姓穿新衣、放鞭炮的場景。其實抒發了詩人對變法成功的憧憬,希望成功的那一天,大家也有這樣的歡樂的場景。

    4、所從詩人在一二句,用“爆竹"”。屠蘇“。相當快樂地表現農村百姓的快樂場面和心情。概括和總結一年辭舊迎新的春節景況。為三四句做好了鋪墊。“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用一個"換"字,寫出了當時的風俗習慣。也帶出了詩人所要表達的變法主張,揭示出新的代替舊的。進步的代替落後的,歷史發展的不可抗拒的規律。

  • 8 # 一源心閣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元日,新年氣象,撲面而來。陣陣鞭炮聲,送走舊歲,迎來新年。人們歡樂沐浴和煦春風,家家依傳統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明亮溫暖,照耀大地,人們都忙著用新桃符,換掉舊桃符,寄予好生活,好日子。

    這是千家萬戶,普天下的新年意願,生活期望。縱觀當時的社會發展,經濟生活,新舊之爭,顯然有親和,鼓舞的意境。實際是借新年的題材,抒發了詩人(這裡用詩人,不用開拓者,政治家,宰相)的新年情懷。猶代代相傳,總念新年新氣象,如日東昇,希望美好。

    又新年,2020 年 05 月 07日 一源(陳慶榮)

    及念半山園, 1.王安石故居,,,

    美景何新年。

    農事百業期,

    復興可若顏。 2.今天的中華復興,,,

    王安石為國鞠躬盡瘁,,,

    ——————————————

  • 9 # 抱朴守拙214680522

    元日這首古詩的意思是: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 10 # 拿槍桿子的書生

    《元日》詩句的意思是: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這首《元日》描寫春節除舊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聲送走了舊的一年,飲著醇美的屠蘇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家家門上的桃符都換成了新的。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 11 # 每日簡報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於民間習俗,敏感地攝取了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過年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過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至今。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

      “千門萬戶曈曈日”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掛桃符,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

      詩是人們的心聲。不少論詩者注意到,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王安石這首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是因為他當時正擔任宰相,推行新法。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正如眼前人們把新的桃符替換成舊的一樣,革除舊政,施行新政。王安石對新政充滿信心,所以反映到詩中就分外開朗。

      這首詩,正是讚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這首詩雖然用的是白描手法,極力渲染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同時又透過元日更新的習俗來寄託自己的思想,表現得含而不露。

  • 12 # 麥穗日記

    《元日》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做的詩,該詩做於熙寧年間,這段時間正值王安石變法的高潮,寫出《元日》這首詩,不僅表達了他對一年一度春節的祝賀,更是對變法效果的渴望,他渴望北宋的這次變法能夠一改國家危險局面,轉危為安,國家興盛,百姓富強,足以見得王安石對未來的期望之大,更彰顯了其對變法必勝的信心和決心。

    王安石生平介紹

    北宋的許多文人,都是自幼苦讀,滿腹經綸,少年得志,如晏殊、歐陽修、蘇軾等,而王安石也不例外,他生於普通職員家庭,父親是臨川軍判官,少年便跟隨父親遊歷四方,體驗民間生活,深知百姓不易,14歲時便在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的推薦下,舉薦給老師歐陽修,獲得讚賞。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考取進士第四名,但卻放棄入京為官的機會,回到父親身邊做一個小知縣,在任期間,大興水利,擴辦學校,得到百姓的認可。

    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被宰相文彥博舉薦,以其淡泊名利、為民勤政向仁宗舉薦入朝為官,但卻被王安石拒絕提拔。

    熙寧元年(1068年)四月,宋神宗一心想改革政治局面,受到司馬光的引薦,王安石得知自己的志向與神宗想要的政治氣象相符合,便入宮為官,王安石提出,要效法堯舜,改革治國方法。

    熙寧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宰相,以他為主導,神宗的支援下,開始大規模實施改革運動,改革涉及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

    而《元日》就作於王安石初入朝為相時的熙寧三年,熙寧元年以來,王安石與神宗多次上書建議改革方案,得到認可之後,神宗便以王安石為相,並做改革的指導者,深入改革北宋的歷史局面。

    《元日》全詩內容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該詩的淺顯大意是:舊的一年在爆竹聲中遠去了,和煦的春風伴隨著溫暖送來了屠蘇酒,家家戶戶都在初春的陽光中綻放喜悅,再一次把門窗上的舊桃符取下來,換上新桃符,喜氣洋洋的過大年。

    而將要進行改革的王安石,真正的意思卻是:昔日宋朝三冗的局面就要遠去了(新春的爆竹聲把這些舊體制消除了),而這次的改革就要清空北宋舊體制的所有弊端(溫暖的春風吹得國家百姓一片清朗),北宋的千家萬戶就要盼來喜悅的年頭,社會總是要前進的,總是要用新體制替代舊體制,這樣國家才能繁榮進步,百姓才能幸福滿足。

    所以,《元日》這首詩表達的願望可以從三個方面理解:

    王安石個人的雄心壯志即將實現

    王安石性格頗為桀驁,但心懷天下,為人處事剛強不屈,但對百姓卻懷有深刻的同情。仁宗時期,王安石經歷過范仲淹的慶曆新政,他很欽佩范仲淹敢於直諫,敢於為百姓請願的勇氣,但是慶曆新政以失敗告終,也無疑給王安石留下了血淋淋的教訓,於是這20多年來,屢次拒絕入朝為官,都在說明,他的思想與眾不同,這一生,他也只遇到了神宗一人欣賞他,願意跟隨王安石變法,改變北宋三冗的現狀,開闢新的社會局面。

    所以,王安石在所寫的這首《元日》是在表達自己躊躇滿志,在新的一年裡,他將用盡全部的心血,送走舊體制,迎來新北宋局面,此詩採用白描的藝術手法,真實的記錄了新年新氣象,也洋溢著喜慶歡快,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第二句“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以習俗詞彙象徵新政舊政之間的關係,用新的桃符替代舊的桃符,象徵革除舊政,實施新政,借“曈曈日”來照亮千萬戶百姓,足以見得王安石變法的信心,這是他對自我雄心壯志實現的信心,更是為國為民做出貢獻的喜悅。

    國家富強進步的曙光更加明晰

    據宋史記載,在仁宗、英宗時,王王安石几經朝中人物舉薦,都以服孝、能力不足等藉口不願入朝為官,神宗在位時,專門招王安石進京做修起居注的差事,任命奏章宣了14次,他也不願意接受,而直到不得已了,他被神宗傳喚去談心,發現自己與神宗對國家法律政策的改變方法頗為相同,神宗也非常喜歡王安石對國家改制的方案,兩人便一拍即合。熙寧二年便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熙寧三年任王安石為相,這時,王安石才真正的開始變法,制定了均輸法、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市易法等涉及軍事、農業、經濟、政治多方面的改革方案。

    為實現“富國強軍”的改革目標,王安石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但主要在兩個方面集中發力:一方面,為了提升經濟發展生產,充裕國庫,實行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另一方面,為題提升國力,增強軍隊戰鬥力,實行保甲法,保馬法等。王安石如此精密的籌措,大大激起了他為國效力的情緒。

    所以,《元日》這首詩中,王安石力圖破舊俗,改新制,遙呼他的“三不足”: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來反映王安石的品性,即強烈的反潮流和變革精神。除此之外,王安石還善於將意象抽象化,將“爆竹”“屠蘇”“日”“桃符”等富有新年意象的詞彙,推己及人,來表達每個人對往日生活的揮手,對來日生活的招手,這也符合宋代理學情感的表達,正如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對詩詞意境的表達:

    “以文字為詩”,內容文人化;“以議論為詩”,意象抽象化;“以才學為詩”,高度技巧化。

    《元日》中的文字可被萬人熟稔,卻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可謂是才學並濟,文以載道,意味深遠。

    百姓貧困者得到改善,富足者更加富足

    北宋年間,積貧積弱成為社會發展的最大弊端,所謂“貧”多指國庫空虛,用來奉養過多的官員,造成冗官、冗吏、冗費嚴重,所謂“弱”,多指軍隊勢力的弱小,貧窮百姓的窮苦。

    而王安石用青苗法、保馬法、保甲法、免役法等,將百姓的農業生活、職業生活納入國家管理範圍,讓他們以農為主,發展副業,為國貢獻,不僅可以讓百姓充分利用時間,也可以為國家做貢獻,在提高個人生活水準的同時,也能為國家發展做出綿薄之力。

    王安石的《元日》從表面上看,可以一覽北宋春節期間百姓的安定富足,閱讀此時,多種民俗活動躍然紙上,場面極度熱鬧喜慶,從中層次看,可以看到王安石對未來改革成功後,百姓生活更加富足的決心和信心,而從最深層看,揭露了王安石對社會發展的先進意識,王安石不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中的舊人,而是“襲古卻不泥古”時刻保持新鮮的“新人”。

    結語

    王安石作為歷史演變過程中的智者,他始終知道國家的未來發展方向在哪裡,所以他願意沉寂數十年,等待神明的君主認可他的觀點,來讓自己心懷天下,兼濟蒼生的雄心壯志得以實現。熙寧二年的王安石,終於等到了這一日,起名“元日”這樣一個寓有新意的詞彙,象徵新世界的到來,改變北宋“積貧積弱”局面的必勝信心。《元日》中,新年中的習俗躍然紙上,而這些更新的習俗,更是作者寄託的理想,雖然含蓄,卻有喜悅之意,即使委婉,卻有開朗之心。

    參考文獻:朱虹,龍溪虎.改革家王安石[J].時代主人,2019(09):40-42.

  • 13 # 青雲竹上

    元日

    【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 14 # 無心看世界

    《元日》這一首詩是王安石寫的,這首絕美的七言絕句又是記載當時北宋過新年民俗文獻。所以這不僅是一首詩這麼簡單。接下去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主要記載新年到來,人們喜迎新春的景象。

    第一句話說的是新年要打鞭炮,用打鞭炮來慶祝新年的習俗,可以譯成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

    第二句話是有些爭議的,主要是因為這個屠蘇二字。

    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屠蘇”到底指的是酒還是房子呢?

    因為屠蘇從古代文獻中看,應該是一種類似於庵的建築物。如果理解成房子,那這句話可以理解成新年到了,房子裡充滿了祥合的氛圍,如同春風送暖。

    有人也認為這個屠蘇應該是譯成酒,一種屠蘇酒。

    這是一種比較特殊的酒,需要在除夕釀好,然後正月初一才喝。主要的配方如下:

    大黃(十五銖) 白朮 桂心(各十八銖) 桔梗 蜀椒(各十五銖) 烏頭(六銖) 菝(十二銖)

    這些配方記載在《千金方》中,主要是用來防止疾疫。

    這一句話屠蘇可以理解為雙關語,屠蘇酒和房子。

    可以譯成,新年到了老百姓在房子中喝著屠蘇酒,房子中暖如春風送暖。

    第三句話沒有太大的爭議就是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接著第四句就是大家忙著把舊桃符換下,換上新桃符。

    桃符就是對聯的前身。

    這是一種風俗,因為《荊楚歲時記》是記載荊楚之地的歲時節令風物故事,書中記載大年初一要放爆竹,還要喝桃湯。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人,他家鄉的風俗與《荊楚歲時記》描繪的情景是相吻合的。

    這是詩的第一層意思。

    如果結合王安石這個人,你會發現這一首很歡揚的詩篇呈現出一種新年新氣象的喜慶,表達自己任參知政事,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這就是這首詩的全部意思。

  • 15 # 殘陽暮裡酹江月

    所謂“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首詩就是很好的註解。《元日》這首描寫新年的詩,正是因為當時王安石剛剛參政,推行變法。看見家家戶戶準備新年,聯想到自己的新政,有感而作。所謂“千門萬戶瞳瞳日,只把新桃換舊符”,便是借眼前事物來說明,新政便如新桃符一般,總是要把陳舊的過時的事物替代,同時也憧憬自己的新政能像陽光般照耀千家萬戶,為國家帶來繁榮昌盛。

    我們來分句看看。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爆竹聲中,送走舊歲,人們歡天喜地的迎來新年。和風吹拂,送來暖意,大家都開懷暢飲屠蘇酒。

    這兩句,看似寫眼前景物,卻都有指代。作者希望舊歲便如陳舊的政策一樣,被爆竹轟走了就不要再回來了。他更喜歡自己推行的新政,是春風,送來暖陽,送來春雨,滋潤世間。如此,大家便可開懷暢飲了。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旭日東昇,太陽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曈曈,是日光明亮而溫暖的意思,寓意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則再次強調,永珍更新,不容抗拒,希冀除舊佈新如洪流不可抗拒。

    小結

    這首詩,清人王相《增補重訂千家詩》評價說:“此詩自況其初拜相時的行君政,陳舊布新,順始行己之政今也。”

    詩為心聲,宋詩尤其如此,他們不同於唐詩的地方便是更喜歡在詩裡說道理,寄情懷。身居高位的政治家作詩,尤其如此。王安石的文學主張,是非常強調“實用”的。這首詩便是如此,非常直白,放在當時的背景下,別人也一讀便明其意。

    這首詩入選了小學課本。大概也是因為其簡潔明瞭,而背後蘊含的哲理也比較容易理解。

    但是,再深一層的東西,恐怕要人到中年,才能領會了。

    除舊佈新就一定是好的嗎?每個人大概都有不同的答案吧。大家以為呢?

  • 16 # 紫漪煙藍

    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做好一個追星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