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資料操盤手
-
2 # 專案管理大老王
管理能力強!
在同樣的時間裡產出多,結果質量好,沒有別的原因,就是人家管理能力強。
什麼叫管理能力強管理能力就是透過各種手段,協調各種資源達成目標的能力。人家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更大更難的事情,一定是弄明白自己的目標,梳理清楚自己的工作,把事情的優先順序排列出來,挑最重要的事情花大力氣做,不重要的事情少做或者不做。目標確定之後制定詳細的計劃,並保證每天每週每月計劃內容都被執行,在執行過程中也能夠做到不斷最佳化改進增效。這就是不同!
我以減肥為例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都會自己經歷過或者看到身邊人有減肥的經歷,大多數場景大家看到的都是失敗的場景,為什麼有的人就成功減肥,完成蛻變呢?這些人都有幾個鮮明的特點!
1.目標明確,永遠想著自己瘦的樣子!
一開始,把目標死死的記在腦海裡,身邊掛滿了那些減肥成功的勵志照片。
2.計劃清晰,每一天不多吃一粒米飯!
制定目標後,把目標拆解到每一天,每一件事,吃多少飯,做多少運動。比如我這個月要減十斤,等於就是每週減2.5斤,等於每天0.35公斤,等於早上一千麵包,中午一碗米飯,晚上空腹,再加一個小時的運動。
3.執行力強,對自己狠!
減肥最怕的就是沒有執行力,沒有毅力,制定好的計劃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所以必須要每天稱重,每天檢查自己有沒有達到計劃的目標,達不到就加倍運動量,達不到就不吃飯,達不到就懲罰自己。達到了也相應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精神上或者物質上的獎勵,比如送自己個禮物。
-
3 # Julio陳惠立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很多工作跟網路息息相關!比如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員工,工作自由度很高,利用網際網路等手段不受工作地點、時間限制。
個人的自律、經驗積累、效率很重要!因此,產生的業績大不相同!很多表面上看很隨意,但因為找對方向、作對事情,往往出成績快,業績也非常好!這也是個人能力的體現!
希望可以幫到你!
-
4 # 使用者過去吃夠了苦的人
水平問題,我在法庭中看到一個書記員(打字記錄),他好象漫不經心,到最後簽字時一看,是我經歷中打得最快最準的。
-
5 # 天籟之音991
家庭條件好,前期是多走動,勤送禮,多吃飯,又能侃。換一個窮的響叮噹,嘴笨的,但是很用心的,你成事的機率也很小。
-
6 # 職場軟實力
不要看表面,有些人上班喝茶聊天,但他們努力的時候你沒有看到。我前同事上班來很晚,上班了就是泡茶喝,然後漫不經心打幾個電話,隨後就有人來找他一起喝茶。最後單子簽了錢收了,彷彿很輕鬆。
一、背後努力你看不到我那個同事每天下班後是他的活躍期,電話打不停,客戶見不停。微信裡聯絡客戶忙的一塌糊塗。他跟客戶聊天都有套路,先套近乎,拉近客戶距離後客戶不容易拒絕他,隨後就跟客戶約見面,讓客戶第二天務必到公司來喝茶。他第二天就在辦公室泡茶等客戶。他的一個強項就是面談,來的客戶越多他越興奮,噼裡啪啦講下來能成交好幾個。
二、有些公司有廣告投放,業務只需要對接意向客戶我染是一個做代理記賬的,他們在百度競價投放的有廣告,每天都能接到十幾個客戶諮詢。他們把這些客戶資料分給業務員,這樣客戶精準了對接起來就沒那麼多事了,所以看起來很輕鬆。
三、做業務有流程小白進公司後一會幹這個一會幹那個,找不到頭緒,抓不住重點,因此效率很低。時間久了,有個好老師帶著,按流程、套路進行工作,將會變得很簡單。比如幾點幹什麼,上午幹什麼下午幹什麼,客戶怎麼約,約見後怎麼講,都是有一整套標準流程的。把流程搞熟悉後再加上點個人理解,業務越做越輕鬆。
總之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情,表面的光鮮是靠背後加倍努力得來的,所以除了資源非常豐富外,都需要個人辛勤付出。
-
7 # 知書幾
我的理解有點不一樣,我理解的是有的網際網路公司上班不打卡,而不是有的人不打卡。我確實見到過,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的招聘資訊裡顯示彈性工作時間。有的是9:30-6:30是為避開高峰期,有的是可以選擇朝九晚六或早十晚七,有的是不打卡。
我覺得這是網際網路公司一種創新與開放的態度,確實值得鼓勵。
不打卡不代表隨意以前很多公司遲到幾分鐘就要扣錢,準時下班卻不受待見。仔細想想,早到幾分鐘又能幹什麼呢?能為公司創造多少業績呢?如果是幾分鐘時間的事情,那下班晚幾分鐘走不就補上了嗎?可見這種制度並不人性化。
反之,上班不打卡,員工也不會隨意上下班。一方面,但領導同事都看著呢,也不敢輕易晚到早走,至少大概上七八小時的班吧?制度上不要求打卡,但無形之中的監督還是在的。另一方面,即使沒有時間上的監督,工作進度也得跟的上,想濫竽充數門都沒有。
不打卡可以提高效率相信很多大城市裡的上班族,早就受盡上下班高峰期的折磨了吧?公交地鐵裡擠到不行,候車時間還很長,公交還會堵車,浪費很多時間。
如果不打卡的化,可以自由選擇上下班時間,避開高峰期,能節省一半的通勤時間。工作時長不變,但員工省下那麼多時間,還能避免擠公交導致的狼狽與糟糕的心情,是不是效率提高了?一舉兩得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員工得到這種福利,等於受了公司的恩,不努力工作還不好意思了。
業績跟打卡無關如果打卡就能提高業績的話,那大家都願意多打幾次卡。業績靠的是方法與努力,以及公司的激勵制度。
公司不把早到、加班當作好員工的標準了,員工只有努力提升業績才能有所表現,反而不能渾水摸魚了。而且業績應該是跟工資掛鉤的,沒有業績就拿不到錢,不提高業績不行呀。
另外,如果沒有業績,還敢晚到早歸,必然會被公司淘汰。
-
8 # 華西里2
為什麼有的上班很隨意但業績都很高他們是怎樣做的呢?這樣的人表面上看上班很隨意,實際上心中有理想和追求。這樣的人上班把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去努力,當然業績都很高了。有的領導經常都在召集大家開會,結果效率不高,其原因就是領導無夲事能力才開會,有智慧能力的領導開會少在辦公室打點電話,寫點東西,下去看一看很隨意,但效率高。為此,從辨證的看問題,凡是工作輕鬆愉快且又隨意的人,大都是用心觀社會,用心抓機遇,奮鬥之心去努力,做一個有格局的人生,實現自己的人生和價值觀。
-
9 # 悟空西天取經
我經常碰到這種人,自己在別人眼中也曾是這種人。我認為這一類人往往看透了業務的本質,個個做業務都有自己的兩把沙子,他們怎麼做到的呢?我認為他們做到了以下四點:
第一:業務時間花在刀刃上,做事做在刀刃上,金錢花在刀刃上。他們從來不把時間花在不必要的應酬中,做事十分聚焦,集中一切金錢、精力用於從事業務開展之中,此外,概不理睬。他們能一句話說得客戶跳,一句話說得客戶笑,輕鬆搞定自己要做的業務事。
第二:做事掌要領,學習通精髓。"打蛇打七寸",做事抓關鍵,論事講重點,看問題看本質,細枝末節一帶而過,都是這類人的顯著特徵。他們能在客戶呆過的地方一下看到客戶的愛好、興趣,從而一下挑起客戶的話題。
第三:做人功夫深,稻草變黃金。他們出口成章,稻草可說成黃金,他們與產品談情說愛,而心態不好的人與產品結深仇大恨。他們在客戶鄒起眉頭時,能迅速扭轉話題,絕不會讓客戶下逐客令。
第四:他們深知″業精於勤而荒於嬉",他們可以熟能生巧,而不是熟視無睹,熟而麻木。好的業務者的開場白如一聲驚雷,客戶一聽象是被雷打一樣鎮住,而不好業務者的開場白如蔫打的茄子,客戶一聽象躲瘟神一樣逃避,中間詞、結束語亦同此理,成交好壞就不言而知了。
-
10 # 職林新語
職悅談職場,為什麼有人上班很隨意但業績卻很高?這個現象其實還比較常見,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我們沒有看到那些上班隨意的人的情況罷了。有一種心理學現象叫倖存者偏差,讓我們把可以直接看到的現象當作理所當然的原因來推斷,而忽略了我們沒有見到的那些情況和他們背後的原因。
一、倖存者偏差原理容易矇蔽我們的認知二戰時期,英國空軍與德國空軍在英吉利海峽上展開了慘烈的空戰。每次一批戰鬥機梯隊出去,有的飛不回來,最後回來的飛機也都千瘡百孔。
聰明的英國空軍開始統計飛機上的彈孔,然後讓飛機制造商在彈孔分佈最密集的地方打上更厚的裝甲,這樣可以保護飛機,提高飛機的生存率。
他們以為這樣一個操作下來,打了裝甲的飛機能有更高的生存機率,出去的飛機最後回來的會更多。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以為統計學家指出,這樣做是徒勞無功的。
這是統計學理論中的倖存者偏差現象造成的。你們看到的回來的飛機儘管是千瘡百孔,但那些都不是致命傷,恰恰是表明這些傷都是不致命的,都是不需要修補的地方。
而真正致命的傷都是在那些被擊落的飛機上。但遺憾的是,被擊落的飛機都沒能飛回來,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哪些地方是致命的。
這是最早的倖存者偏差原理的應用。現實生活中,我們同樣也會面臨太多這樣的倖存者偏差現象。
名人效應:比如,我們經常會說,你看馬雲,沒有考上名校也成功了,比如羅永浩大學都沒念照樣可以去教新東方英語,還可以創業做手機。
普通人逆襲:你看,讀了北京大學有啥用,不也是去賣豬嗎?你看誰,打遊戲一樣可以掙大錢,出人頭地,可以當世界冠軍。你看隔壁家老王家的孩子,啥也不學,天天玩,最後考上了985。
等等,這樣的案例太多太多了。幾乎我們所有日常群眾得出的論斷,都或多或少的會落入到倖存者偏差的陷阱裡面。
產生倖存者偏差的主要問題就是大批死亡的例項我們沒有見到,就會自然而然地當做他們並不曾存在過。
實際上,當你說馬雲沒考上名校也成功了時候,眼裡恐怕只有馬雲,並沒有絲毫想過那些在工廠打工、在田間勞作的工人、農民的存在。當你看到北京大學畢業生去買豬肉的新聞時就感慨上北大有什麼,不也一樣去買豬肉,那絕大多數是因為你並不知道絕大多數北大畢業生都去幹了什麼。
你看到了打遊戲能掙大錢,是因為那些天天在網咖裡沉溺的人根本就沒有進入你的視線和腦海中過。
因此,所謂倖存者偏差,其實就是建立在大批次死亡、失敗的案例根本就沒機會發聲,沒機會展現自己,沒機會讓人注意到自己而已,並不代表這批案例不存在,更不代表這批案例是少數。
恰恰相反的是,在倖存者偏差現象中,我們看到的倖存者才是少數,因為能讓我們看到的,比如馬雲,比如王思聰,都是被社會廣為傳播的案例。而這樣能被廣為傳播的案例,其主角人物一定是精英中的精英,少之又少。
那些非倖存者,才是絕大多數,也是沉默的大多數。二、廣泛存在的職場倖存者偏差現象職場中,一樣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倖存者偏差誤區。比如,樓主說的,上班很隨意,績效很高。那是很可能是因為,那些上班很隨意,無所謂、遲到早退、吃飽混天黑的大多數人,績效並不高,甚至根本就被企業淘汰了,沒有什麼機會得到我們的注意而已。
比如,職場喬布斯現象曾經一度廣為流行,很多產品經理奉喬布斯為教主,以喬布斯對待員工和專案的方式為準則,就只會一句,不行,回去給我改。以為這樣就可以成就第二個蘋果。結果,等來的無非是員工的一句,你以為你是喬布斯啊,團隊解散,員工跳槽。
其實,像喬布斯這樣的人成功,只能說是鳳毛麟角,他的行為的特徵完全不具備可複製,可模仿、可重複性。這就好比是不會有第二個愛因斯坦,第二個秦始皇,第二個漢武帝一樣。這個世界,如果說失敗有一萬種可能,那成功可能只有一種,而且是唯一一種。再比如,我們在職場中經常會看到領導提拔的員工都是那些會說話、會奉承的。可是,那些不會說,不會奉承的人都哪裡去了?實際上,這些員工很可能就不願意在這個團隊,或者就不喜歡這個領導,那領導還怎麼可能去提拔這些不喜歡他的人呢?
年底績效評獎也是,一到年底,各路英豪都被拉到臺上亮相,各種獎勵,獎金髮得大家羨慕不已。然後,就是對主角光環背後的各種評論。比如,主角是東北口音,那就會有人說,你看,東北人就是能說,討領導歡心。獲獎的要是山東人,他就會說,嗯,山東人踏實能幹。
這些都是典型的倖存者偏差,都是以自己所見到的,最不具備代表性的案例,來推測所有的人都具有這樣的性質,也都能幹成這樣的事。
同樣,領導也會對員工產生倖存者偏差。比如,總是那麼幾個人天天跟領導說好話,甜言蜜語地哄著領導,時間長了領導就會認為,所有的人都喜歡他,都聽他的。一旦碰上一個不一樣的,能難受一個星期。
應該說,我們大部分人都習慣於簡單地分析眼前所見的事情,並以此得出與我們認知相匹配的結論來支援我們自己的認知。說簡單點,就是我們只相信我們願意相信的事情,對那些我們不願意相信的事情,我們的大腦會選擇逃避,會視而不見。
這大概就是產生倖存者偏差現象背後的生物學機理吧。三、每一個成功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實際上,每一個成功的人的背後,都有著不一樣的,不為人知的故事,有些可能被誇張的寫到了書裡,有些可能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資訊不對稱造成的倖存者偏差:我們在職場上,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資訊的不對稱。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資訊不對稱,客戶與供應商之間的資訊不對稱。這些都會給我們造成所謂倖存者偏差的影響。
曾經有一個團隊的員工找到我們人力部門,說對他的上司領導有意見,認為領導在績效分配上不公。
我們問為什麼,員工說領導只對他的老鄉好,給他的老鄉分配的活又輕鬆又好乾,然後年底的績效有高。而分配給他的都是些髒活累活,一年下來累的夠嗆,績效水平還低。
這乍一聽,還真是有不公平的地方,但我們作為人力,見到的類似情況很多,背後的原因卻各種各樣,所以,並沒有立刻就下結論,二是讓這位員工回去等訊息。我們好做一下調研。
結果,我們與幾位相關員工和領導調研後發現,其實,這並不是這位員工所想的那樣。這位所謂的老鄉是團隊裡的核心技術骨幹,除了在日常團隊工作之外,還與領導一起參與了我們集團總體研發的一專案中的一個部分。專案處於保密期,沒有讓其他員工知道。
這樣給其他的團隊成員一個誤解。好像這位員工沒幹什麼事情,也拿著不錯的績效,跟
領導關係還很好,天天泡在領導辦公室,全靠的是老鄉關係。
所以,我們說,看問題不能光看表面,否則很容易產生各種誤解和偏差。我們最佩服的一個員工也是一個類似的例子。我們人力的一個小姑娘,日常工作就是幫忙招聘、面試、聯絡各個部門的人員,組織培訓什麼的,遇到外聯的活動也會幫忙。總之就是一個不顯山不漏水的小姑娘。直到有一天,銷售團隊內部招銷售經理,小姑娘去應聘,竟然通過了。我們都很奇怪,說她怎麼做到的,從人力秘書過渡到銷售團隊。
原來,她藉助自己的工作與銷售團隊經常接觸,積累了很多的人脈,重要的是,還考了幾個相關的資質證書,這是大家沒想到的。有證書,這就沒辦法。人家的付出,不可能讓我們看到,否則,就是不務正業了。
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是結果,沒有看到的東西才是真正起作用的東西。我們看到的都是共性的東西,往往是大家都有的,都能拿到檯面上來的東西,真正起作用的,往往是臺下的東西。正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就是這個道理。
四、提升格局,提升眼界,避免倖存者偏差認知其實,產生倖存者偏差的一個重要的認知特點就是隻看眼前,只想自己,缺少共情能力和換位思考能力。倖存者偏差的認知經常出現在嫉妒、嫌棄、反感的認知感受中,經常會隨著自己的負面情緒的產生兒產生,一方面會用來支援自己所謂的正義的理由,另一方面也會幫助自己逃避現實可能帶來的尷尬和窘迫。
倖存者偏差會給人帶來很多負面思維模式,會阻礙我們職場上的進步發展,會讓我們的正能量消失。
因此,我們需要去克服這個認知誤區。怎麼做?
其實主要一點就是提升自己格局和眼界。簡單說,就是大氣一點,看開一點,少想一點,多做一點。
大氣一點:遇到別人的優點,我們誇一句,讚美一句,這會讓我們成為一個人人喜愛的人。反之,發句牢騷,說句風涼話,只會讓我們逐漸失去機會。
看開一點:一次失敗,並不代表什麼,還有千千萬萬一同陪著我們失敗的人,一次成功也不必驕傲,可能這只是我們的運氣好一點。勝不驕、敗不餒,才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少想一點:遇到問題,不用思前想後,遇到不公,不必過於在意,想多了,往往真就是想多了,事情往往比我們想得要麼簡單得多,要麼複雜的多。
多做一點:人生路漫漫,不必計較一時之得失,風物長宜放眼量,把精力放在做事情,提高自身能力水平上,日就天長,自會有自己的收穫。
心得我們職場上、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新奇事,只是看個熱鬧,大可不必當真。所謂的倖存者偏差無時無刻不影響著我們中的絕大多數。
我們只要做好心中有一個自己的準則,把握自己的方向,不為外部因素所誘惑,最終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總會有屬於自己的那一扇門。
-
11 # 雨沫聊職場
你只看到別人輕鬆賺錢的時候,卻忽視了別人辛苦打基礎的那個階段。
一、沒有前期辛苦打造的基礎,後面根本不可能輕鬆賺錢。優秀的人拼起命來,比誰都狠。
先前看過一個劉強東的採訪,劉強東在採訪中說到,在京東融資之前,他整整在公司裡睡了4年的地板。當時京東沒有錢,請不起那麼多的客服,為了能夠及時回覆消費者的疑問,劉強東自己當起了晚間客服。他自己買了一個很響的鬧鐘,深夜的時候每隔兩個小時響一次,然後他就自己每隔兩個小時起來看一次,有沒有消費者在京東上留言,然後及時回覆。那4年劉強東沒有睡過一個整覺,才有了今天的京東。
再說一個身邊的例子:
我先前在一家公司做大客戶專員,當時有一個女孩幾乎是與我同時入職這家公司,同樣是做大客戶專業。
作為一名新員工,她是一邊接受公司的培訓,一邊開始開發客戶,她入職的第3天就開單了。在後來的半年時間裡,別人每天基本上都是拜訪4個客戶,她一個下午就可以拜訪4~5個客戶,並且簽單的機率非常高。別人中午的時候都在休息,而她都是在去拜訪客戶的路上,因為別人在約客戶的時候,都會把下午拜訪第1個客戶的時間約在3點之後,然後2:00下午開始上班時候再從公司出發,而她則是把下午拜訪第1個客戶的時間約在2點左右,那麼中午別人在休息的時候,她就已經開始出發了。
整整一年的時間,她都沒有在公司睡過一個午覺,並且晚上還會加班到很晚。她是公司公認的銷售大神,她一個人的業績幾乎佔了公司一半以上的業績。
再後來,由於她的客戶數量實在是太多,平時都忙不過來,所以後來她只是每天在公司打打電話,業績依然可以佔到公司一半以上的比例。
二、網際網路公司依靠業績而不是出勤時間去考核員工。有些網際網路公司之所以對員工的出勤時間沒有考核,那是因為他採取了更加嚴格的業績考核。
在公司,大家都是憑業績說話,沒有業績就不要給自己找理由,你有了業績公司,也不會在其他方面去要求你。
公司以業績考核為導向,長期形成了這種企業文化,很多新員工入職之後,自然也會受到公司企業文化的影響。別人花8個小時能夠完成的業績,如果你在8個小時之內完不成,那麼你自然就要加班,花更多的時間去完成。相同的道理,如果你能夠花6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相同的業績,那麼你每天偷懶兩個小時也無所謂。
但是,越是優秀的人,紀律性就越強,他就會越努力,如果他能夠在6個小時就可以完成相同的業績,那麼他不會白白浪費另外兩個小時,甚至還會自動加班幾個小時,因為他的目標絕不是做的和別人一樣,而是要比別人好兩倍乃至數倍。
職場裡那些真正想做事的人,他可以不上班,但他不會不工作。
回覆列表
不要從表像去判斷一個人的能力,從細微的地方著眼,從他做的事情去判斷還準確些。事前有計劃,事中有控制,事後有迴響,是一個人是否靠譜的本質特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