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閩中漢子
-
2 # 我是小輝輝呀
肋排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線背脊,所以骨頭會比較粗。由於肋排比較大,所以一些店家會把它分割成腔骨、子排等,讓顧客選購。例如片狀的烤肋排,就是選用中段的嫩排。剁小塊後挑出肉層較厚的部分可以用來蒸、炸、紅燒,大片的適合烤。
大排也挺好吃的,我說的大排是大骨頭,骨頭帶肉的那種,平時買一些回來做湯,熬出來的湯既不油膩,喝著鮮美!家裡有老人小孩的可以經常買一些熬湯喝,營養豐富,又補鈣!
-
3 # 家常美食生活秀
你好,排骨上的肉吃起來特別香,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和口感,排骨上面不單單是肉,緊靠著骨頭還有一層筋膜,排骨上的肉比普通瘦肉含骨膠原多,所以好吃。
-
4 # 每時美客
因為排骨上的肉比普通瘦肉骨膠原多,所以好吃。
一般來說,只要我們提到排骨,指的都是豬排骨。豬排骨味道鮮美,也不會太過油膩。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小排——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並帶有白色軟骨。適合蒸、炸、烤,但是要剁小塊。
子排——子排是指腹腔連線背脊的部位,它的下方是五花肉,片下的排骨長達30釐米,呈三角形斜切片狀。子排的肉層很厚,隔著一層薄油還連了一塊五花肉,油脂豐厚,肉質是所有排骨中最嫩的,適用於多種烹調方法和口味,只是口感略顯油膩。適合炸、烤、紅燒,長度以5~7釐米為宜。
大排——大排是裡脊肉和背脊肉連線的部位,又稱為肉排,多用於油炸,以肉片為主,但是帶著排骨,除了增加分量讓肉片面積顯得更大外,油炸的時候也會增加大骨特有的香氣,這也是炸肉排的特色。除了油炸,也可以滷大排,但是滷之前要經過煎或快速油炸的程式,作用是封住大骨的血水,免得烹調過程流出,影響肉片和湯汗的色澤。適合炸、滷,如果炸要切薄一點,如果滷要厚一點。
肋排——肋排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線背脊,所以骨頭會比較粗。由於肋排比較大,所以一些店家會把它分割成腔骨、子排等,讓顧客選購。例如片狀的烤肋排,就是選用中段的嫩排。剁小塊後挑出肉層較厚的部分可以用來蒸、炸、紅燒,大片的適合烤。
-
5 # 汪廚說美食
排骨上的肉比普通瘦肉骨膠原多,所以好吃。
一般來說,只要我們提到排骨,指的都是豬排骨。豬排骨味道鮮美,也不會太過油膩。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小排——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並帶有白色軟骨。適合蒸、炸、烤,但是要剁小塊。
子排——子排是指腹腔連線背脊的部位,它的下方是五花肉,片下的排骨長達30釐米,呈三角形斜切片狀。子排的肉層很厚,隔著一層薄油還連了一塊五花肉,油脂豐厚,肉質是所有排骨中最嫩的,適用於多種烹調方法和口味,只是口感略顯油膩。適合炸、烤、紅燒,長度以5~7釐米為宜。
大排——大排是裡脊肉和背脊肉連線的部位,又稱為肉排,多用於油炸,以肉片為主,但是帶著排骨,除了增加分量讓肉片面積顯得更大外,油炸的時候也會增加大骨特有的香氣,這也是炸肉排的特色。除了油炸,也可以滷大排,但是滷之前要經過煎或快速油炸的程式,作用是封住大骨的血水,免得烹調過程流出,影響肉片和湯汗的色澤。適合炸、滷,如果炸要切薄一點,如果滷要厚一點。
肋排——肋排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線背脊,所以骨頭會比較粗。由於肋排比較大,所以一些店家會把它分割成腔骨、子排等,讓顧客選購。例如片狀的烤肋排,就是選用中段的嫩排。剁小塊後挑出肉層較厚的部分可以用來蒸、炸、紅燒,大片的適合烤。
-
6 # 擇卜師
首先你的味、嗅覺要靈敏,市場上的豬肉總歸有2類,一種吃上口有種腥騷味,無論放多重香料去闢除都無效,另一種無異味,只有肉香味。關於上述情況到底是豬沒有騸乾淨,或飼養環節出問題呢? 有懂的行家嗎??
-
7 # 小艾廚房
我們吃的食物香味來自脂肪,鮮味來自蛋白,甜味來自碳水化合物。排骨的香味與鮮味比其他部位更特別,就在於多了很多骨質蛋白和骨髓、骨膠原,而脂肪又不太厚;纖維當然也不一樣,這主要是因為肌肉的分工的不同造成的。 排骨上的肉,所以吃起特別鮮香,營養價值絕對在別的豬肉之上,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排骨最適合燉煮,其可溶性的鈣、磷、鈉、鉀等可,大部分溢入湯中。鈣、鎂在酸性條件下易被解析,醋酸可以使排骨中鈣、鎂的後產生醋酸鈣,可以更好地被人體吸收利用。但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
8 # 小陸影視廳
下面介紹紅燒排骨的做法供參考,首先準備材料:
豬小排:500克、植物油:3湯匙、料酒:2湯匙、姜:6片、蔥白:3段、細香蔥:1根、香葉:3片、八角:1顆、冰糖:10粒、食鹽:1/2茶匙、白砂糖:1茶匙、生抽:2湯匙、老抽:1湯匙、朝天椒:2個。
1、準備好所需食材,排骨洗淨切塊備用
2、排骨涼水入鍋,同時放入料酒和薑片,水開後焯1分鐘。
3、將排骨撈出,用涼水沖洗乾淨,然後控幹水分備用
4、炒鍋燒熱,倒油、冰糖,小火加熱不停攪拌,冰糖溶化後有小泡泡冒出並變成紅棕色即可
5、在所有冰糖完全起泡時一瞬間將排骨下入鍋中,翻炒均勻,可以更好的上色並鎖住排骨的水分,吃起來口感細膩、鮮嫩可口,不像乾柴一樣
6、放入蔥白、八角、香葉、朝天椒、薑片繼續翻炒
7、加入開水,沒過排骨即可,再加入生抽、老抽
8、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燉煮30分鐘左右,中間開啟攪拌2次,觀察下收汁情況,以防糊鍋
9、待鍋中剩餘1/3湯汁時,加白砂糖攪拌均勻,再加入鹽調味
10、大火收汁,期間不停翻炒,使湯汁均勻裹到排骨表面
11、完成
-
9 # 美食人生味
一般來說,只要我們提到排骨,指的都是豬排骨。豬排骨味道鮮美,也不會太過油膩。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小排——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並帶有白色軟骨。適合蒸、炸、烤,但是要剁小塊。
子排——子排是指腹腔連線背脊的部位,它的下方是五花肉,片下的排骨長達30釐米,呈三角形斜切片狀。子排的肉層很厚,隔著一層薄油還連了一塊五花肉,油脂豐厚,肉質是所有排骨中最嫩的,適用於多種烹調方法和口味,只是口感略顯油膩。適合炸、烤、紅燒,長度以5~7釐米為宜。
大排——大排是裡脊肉和背脊肉連線的部位,又稱為肉排,多用於油炸,以肉片為主,但是帶著排骨,除了增加分量讓肉片面積顯得更大外,油炸的時候也會增加大骨特有的香氣,這也是炸肉排的特色。除了油炸,也可以滷大排,但是滷之前要經過煎或快速油炸的程式,作用是封住大骨的血水,免得烹調過程流出,影響肉片和湯汗的色澤。適合炸、滷,如果炸要切薄一點,如果滷要厚一點。
肋排——肋排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線背脊,所以骨頭會比較粗。由於肋排比較大,所以一些店家會把它分割成腔骨、子排等,讓顧客選購。例如片狀的烤肋排,就是選用中段的嫩排。剁小塊後挑出肉層較厚的部分可以用來蒸、炸、紅燒,大片的適合烤。
-
10 # 吃貨妮的日常
排骨肉好吃,可能是因為排骨的肉和其他地方的肉不同
首先我們知道排骨肉是沒有多餘的脂肪,而且肉的分部也很均衡,
-
11 # 珍玉美食
的確,有些人喜歡吃肥肉,有些人喜歡吃瘦肉,但是很少有人不吃排骨。
因為瘦肉比較柴,而肥肉比較膩,而排骨上的肉介於肥肉和瘦肉之間。排骨上瘦肉的外層有一層筋膜包裹,又與骨頭相連,這個特殊的部位,與單純肥肉或瘦肉相比,有天生的優勢,排骨好吃是因為肉質纖維權不一樣,內含的物質和微量元素不一樣。雖然是骨頭和肉,但要用骨頭加肉來充當排骨,是沒有那種效果的。下面分析一下,排骨為什麼比肉好吃:
1.從口感上來講,外面這層筋膜嚼起來比較爽脆,對裡層的瘦肉又起到了嫩滑作用,不像肥肉那麼膩,也不像瘦肉那麼柴,適合大多數人的口味,就像紅燒肉,人們會首選用五花肉來做,是同樣的道理。
2.排骨除了肉之外還有骨頭,骨頭中骨髓,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骨髓中的鮮美味道是肥肉或瘦肉不具有的。大廚做的高湯,主要材料之一就是骨頭,一盤精緻的菜餚,離不開鮮美的高湯。這也是排骨比肉,好吃的一個重要原因。
3.排骨分為大排和肋排。大排是帶有裡脊肉的排骨,瘦肉多骨頭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脂肪等營養元素。肋排,也叫小排,就是肋骨上面的軟排,多軟骨脆骨,肉質筋瘦。無論煲湯、紅燒還是燒烤,易入味,骨頭易嚼,口感鮮嫩,是排骨中一上品。特別能贏得老人和小孩喜歡,之前用餐禮儀中,用此物敬客不亞於雞腿。
4.此外還有脊骨和腿骨,從嚴格的意義上來講,並非是排骨。脊骨即脊樑骨,內含豐富的骨髓。腿骨是牲畜四肢上的骨頭,屠宰時可以將肉和骨頭完全分離,因為排骨的價格較高,商販故意留些瘦肉和筋與骨頭相連,當排骨賣。脊骨和腿骨,內含大量的膠原蛋白和大量的骨髓。腿骨很硬,要吃到裡面的骨髓,需事先將其剁開,外面的脆骨比較有嚼勁。
排骨不僅好吃,更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烹飪過的排骨,大部分的鈣、磷、鈉、鉀都溢入湯中,被人體吸收,是兒童和老人補鈣的好食材。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沒談到的地方,大家繼續補充。
-
12 # 寵兒80後
排骨上的肉比普通瘦肉骨膠原多,所以好吃。
一般來說,只要我們提到排骨,指的都是豬排骨。豬排骨味道鮮美,也不會太過油膩。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小排——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並帶有白色軟骨。適合蒸、炸、烤,但是要剁小塊。
子排——子排是指腹腔連線背脊的部位,它的下方是五花肉,片下的排骨長達30釐米,呈三角形斜切片狀。子排的肉層很厚,隔著一層薄油還連了一塊五花肉,油脂豐厚,肉質是所有排骨中最嫩的,適用於多種烹調方法和口味,只是口感略顯油膩。適合炸、烤、紅燒,長度以5~7釐米為宜。
大排——大排是裡脊肉和背脊肉連線的部位,又稱為肉排,多用於油炸,以肉片為主,但是帶著排骨,除了增加分量讓肉片面積顯得更大外,油炸的時候也會增加大骨特有的香氣,這也是炸肉排的特色。除了油炸,也可以滷大排,但是滷之前要經過煎或快速油炸的程式,作用是封住大骨的血水,免得烹調過程流出,影響肉片和湯汗的色澤。適合炸、滷,如果炸要切薄一點,如果滷要厚一點。
肋排——肋排是胸腔的片狀排骨,肉層比較薄,肉質比較瘦,口感比較嫩,但是因為有一側連線背脊,所以骨頭會比較粗。由於肋排比較大,所以一些店家會把它分割成腔骨、子排等,讓顧客選購。例如片狀的烤肋排,就是選用中段的嫩排。剁小塊後挑出肉層較厚的部分可以用來蒸、炸、紅燒,大片的適合烤
-
13 # 小城浩媽
排骨上的肉吃起來比較香,有一種特殊的味道和口感,因為他不單單是肉,緊靠著骨頭有一層筋膜,和骨頭基本連在一起,外面是肉,可能有不少毛細血管相連,我們都知道豬骨湯很好喝,鮮美,這就是骨骼特有的味道,這樣一來,燉出來的排骨也就更香,因為它不僅有肉的味道,還有骨頭的味道,合二為一了
尤其是小火慢燉出來的排骨,開啟鍋蓋香氣撲鼻。
-
14 # 努力瑞
如果是大塊的肉和排骨的話一般人都愛吃排骨,不是說肉質差多少,只是人的本性,給的越多越不喜歡,越少覺得越香,所以你看很多人愛啃骨頭,覺得骨頭特別香!一個道理!
-
15 # 鮮奶泡芙
排骨上的肉之所以吃起來香是因為排骨上的肉比普通瘦肉骨膠原多,所以會好吃一些。
而豬排骨味道鮮美,也不會太過於油膩。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再加上不同部位排骨肉的口感也比普通瘦肉的口感相差,稍又有不同,所以喜歡吃排骨的人就會偏愛排骨味道。
-
16 # 譜食物語
1. 排骨上的肉和其它的肉不同,一層瘦肉外面裹薄薄一層肥肉,再加上骨頭,多種口感每樣都有一點,但是且當好處。
2. 正是因為有骨頭,骨頭中有些易溶出的氨基酸和小體積的脂肪滴,是製作高湯好喝的關鍵。但只用骨頭熬湯,湯會過清,肉熬的湯就鮮美立體得多。因此,兩者結合,又不會太肥,即有味道,又有口感。
排骨可以用它來做粉蒸、幹炸、乾鍋、紅燒、清燉、糖醋、烤制、熬湯骨等等。華人吃慣了燉排骨、燒排骨,西方人吃烤排骨,包著錫紙烤出來的細嫩些,其實烤排骨才是排骨比較好的開啟方式。
附圖是最近烤的羊排和用啤酒烤的豬肉排,都好吃無比。
-
17 # 明澤美食
在肉類食材當中,無論哪種肉類,都是貼骨肉最香。這是因為貼骨肉在製作過程當中,可以吸收骨頭中的骨髓味道,而且貼骨肉帶有一層筋膜,吃起來的味道更香,尤其是排骨,口感比大骨還要好很多。
正因為排骨好吃,所以它的價格始終比肉貴,但貴也是有道理的。現在市場上賣的排骨,一直比肉的價格要高一些,因為排骨的數量比較少,而且愛吃排骨的人多,所以它的價格居高不下。我們這邊喜歡吃牛排骨,我感覺牛排骨還是要好吃一些的,而且我們這邊的牛肉質量也好,沒有羶味,相對於淨牛肉來說,帶骨的牛肉吃起來滋味更好。
我們平時在做牛排骨的時候,就是清燉,也不會放太多的調料,只需蔥姜和咱就可以了。由於在燉制的過程中,牛骨裡面骨頭油會進入到肉裡面,所以排骨骨上邊的肉非常入味,湯汁也好喝。比單純燉肉要好吃很多。這也是排骨好吃的一個原因。
以前愛吃肉的人多,現在的人卻都喜歡吃排骨了,這隻能說我們對美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並且對飲食的營養也越來越重視。雖然排骨上面的肉不是很多,但排骨在燉制過程中,還是會把骨頭的中的一些營養物質燉製出來的,而這些營養物質被肉吸收以後,可以提升肉質的食用口感,還可以增量肉質的鈣含量,所以說,排骨的價格高和它的味道是離不開的。
-
18 # 趣中國v
古往今來,寫美食的文章多不勝數。貴到山珍海味,小到一花一葉,每種食材都有描繪它的文章。但有一種最最常見的食材卻很少被提及,這就是排骨。
也許是因為它太過家常了,那些老饕文豪們都懶得為它浪費筆墨,古代的菜譜也不怎麼愛提它。可在我看來,排骨是豬身上最全面、最美味、最當打的部位,也是“小時候媽媽的味道”裡最重要的部分。
紅燒排骨
圖片來自:全景網
友情提示
本文的圖文含有大量生豬和豬肉內容,文中提到的人和事,例如“大家都……”之類,預設不包含有宗教信仰的部分朋友,為通順起見,不再每處強調,特此說明。
排骨肉,最香的肉
如果有人給你做一道“烤裡脊”或者“五花肉湯”,再或是“糖醋肘子”,你多半會發出一聲“嗯?什麼鬼”。因為這些常見的部位和常見的做法,並不能隨意組合出美味的菜餚。
然而,排骨,卻能勝任中餐中幾乎所有的做法——粉蒸、幹炸、乾鍋、紅燒、清燉、醬燴、糖醋、燒烤、熬湯……
酸辣甜鹹,冷熱乾溼全都相容,非常犀利。
烤排骨
圖片來自:123rf.com.cn
小時候就聽人說“最香的肉是骨頭上拆下來的肉”,這話頗有幾分道理。
排骨上的肉,其實算是各種骨骼肌中最“中庸”的——不像四肢的肌肉那樣粗,也不像後背的肌肉那樣細,不是精瘦,卻也不太肥。但就是這樣一層瘦肉外面裹薄薄一層肥肉,再加上脆骨,多種口感每樣都有一點,才剛剛好,不多也不少。
肥瘦相間,脆骨Q彈
更妙的就是骨和肉的結合。
會吃的人都知道,骨頭中有些易溶出的氨基酸和小體積的脂肪滴,是製作高湯的關鍵。但只用骨頭熬湯,湯會過清,肉熬的湯就鮮美立體得多。兩者互為補充,所以排骨湯比單獨的棒骨湯、牛肉湯等等口感更豐富,味道更飽和。
無錫肉骨頭
這種燒排骨也講究肉香和骨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可貴的是,這樣的肉香和骨香,卻沒有太多的“侵略性”,和別的菜餚非常容易配合。
如果搭配味重的蒜頭、醬油,做成“蒜香排骨”、“醬排骨”,排骨就成為載體,吸收它們的味道。如果搭配味淡的蓮藕、土豆之類,排骨又成了味道的供應者。我都快不禁要歌頌排骨的高尚品質了……
胡蘿蔔土豆排骨湯
圖片來自:123rf.om.cn
排非排,肉是肉
如果“非”的讀音是“paigu”,那真是一個偉大的會意字。好在“排”也只是“非”加了個部首,還是把排骨美麗的外形展現的淋漓盡致——一根脊骨橫生出幾根肋骨。上接裡脊肉,後接五花肉,前面是前臀尖和肩肉。
逛超市的時候,你會發現,排骨還有幾個小分類——大排、小排、肋排、腔骨,有的地方還有子排一說。這些部位你分得清嗎?
腔骨最容易,就是脊椎,不需要多說。
腔骨
大排是裡脊肉和背脊肉連線的部位,也就是腔骨旁邊部分的肉。常說的“豬排”、“肉排”就是指這裡。
大排多用於油炸,以肉片為主,有的也帶骨頭,這是因為油炸的時候會增加大骨特有的香氣。
尤其江浙地區的炸豬排、大排面
必須帶骨頭的才正宗
大排面
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肉厚,並帶有白色軟骨,經常被剁成比較小的長方形塊。
比如糖醋排骨
用的就是小排
在後背和肚子之間的,胸腔的15根長條肋骨和周邊的肉就是肋排了,也就是最常規意義的排骨。其中靠近肚子的部分有的商家管它叫“子排”,無非是想多個花樣多賣點錢。
肋排,正兒八經的排骨
為避免畫面太血腥太費解,我用一張卡通化的人類骨骼圖來表示下大排、小排和肋排的位置。
你低頭看看自己,大概就能懂了。
順便說一句,牛排雖然也叫排,但是和排骨的關係不大。
菲力牛排是裡脊肉,所謂西冷牛排是外脊肉,只有帶一條骨頭的牛排部位才勉強和豬排有點對應關係。如果你不愛豬排愛牛排,那麼請來複習我們去年的一篇推送(點這裡複習)。
還有一些低價的豬肉排或者牛排,是用碎肉壓制或者粘制而成的肉餅,也是叫排非排。這種肉排的粘接劑都是從生物身上提取的酶,倒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低價牛排肉餅,放心吃
至於豬扒牛扒,其實就是豬排牛排,並不是另外的部位。只是因為上海話中他們發音一樣,而西餐最早在上海風行。
烤排骨,時尚最時尚
圖片來自:《搞笑一家人》
華人吃慣了燉排骨,燒排骨,其實烤排骨才是真正美麗的開啟方式。
前面說了,肥肉、瘦肉和骨頭,能烤製出不同的香氣,提供不同的口感,能夠構成這樣複合口感的部位並不多。
西方人吃排骨,燒烤是常用的方法。包著錫紙烤出來的細嫩些,裸烤就更加狂野,有嚼勁有焦香。烤完蘸燒烤醬或者抹蜂蜜都是極好的。當然,像羊肉那樣放孜然辣椒也不錯。
烤排骨
圖片來自:123rf.com.cn
還有更加古早味的烤法,那就是我們今天教大家的“清代燒烤”——炙排骨。
炙排骨
圖片來自:《祖宗的食譜》2019年周曆
原料:
淨排條300g,大蔥300g,醋10ml,黃醬10g,甜麵醬10g,姜20g
步驟:
1.將排條分割後,冷水浸泡12小時,除去血水
2.水中加薑片後煮沸,排條下鍋汆燙
3.排條撈出後晾涼,擠壓褪出肋骨
4.大蔥只取蔥白部分,切成10釐米長蔥段,串入排條代替肋骨
5.將黃醬、甜麵醬、醋混合調勻備用
6.烤箱預熱,調至上下火200攝氏度
7.排條入烤箱,烤40分鐘,每10分鐘翻面
8.20分鐘(翻兩次)後開始刷醬,每5分鐘刷一次,即成
-
19 # 愛美食的輝哥
一般來說,只要我們提到排骨,指的都是豬排骨。豬排骨味道鮮美,也不會太過油膩。豬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
小排——小排是指豬腹腔靠近肚腩部分的排骨,它的上邊是肋排和子排,小排的肉層比較厚,並帶有白色軟骨。適合蒸、炸、烤,但是要剁小塊。
子排——子排是指腹腔連線背脊的部位,它的下方是五花肉,片下的排骨長達30釐米,呈三角形斜切片狀。子排的肉層很厚,隔著一層薄油還連了一塊五花肉,油脂豐厚,肉質是所有排骨中最嫩的,適用於多種烹調方法和口味,只是口感略顯油膩。適合炸、烤、紅燒,長度以5~7釐米為宜。
大排——大排是裡脊肉和背脊肉連線的部位,又稱為肉排,多用於油炸,以肉片為主,但是帶著排骨,除了增加分量讓肉片面積顯得更大外,油炸的時候也會增加大骨特有的香氣,這也是炸肉排的特色。除了油炸,也可以滷大排,但是滷之前要經過煎或快速油炸的程式,作用是封住大骨的血水,免得烹調過程流出,影響肉片和湯汗的色澤。適合炸、滷,如果炸要切薄一點,如果滷要厚一點。
-
20 # 鄧子廚
這個不是絕對的,一個人一個口味,其實排骨上的肉比一般其他地方上的的確好吃點,因為他的那個地方與排骨挨著,有一股骨頭的香味。比較有嚼頭,所以感覺比其他地方的肉好吃。
其實你說的這個地方只是比肉的點好吃點,按照味道其實最好吃的肉就是心臟旁邊的肉,那就是護心肉,那塊吃起來更香。也比較有嚼頭,也是不錯的選擇,再就是耳朵也是比較好的,裡面有脆骨,也比較好的,所以很多地方看個人口味而已。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評價,在我們泰安當地,最貴的豬大腸,大家比較喜歡吃這個,我記得曾經吃過感覺很難吃,但是有的人比較喜歡吃,導致泰安整個市場豬大腸的價格比較高,一般在飯店,一盤的價格在五十元左右,在我們這種小城市這個價格也可以了,當然與北京、上海、深圳等沒法比,不過也體驗過一次,當時也是百度組織的十週年紀念,當時吃過一盤雞肉,當時盤子很小,價格是一百多,所以大城市的消費真的沒法比。
再就是肉的做法上不同,有的喜歡清蒸,這樣吃就很好,也有的喜歡加菜進行燉排骨,還有的喜歡用高壓鍋進行燉排骨,有的喜歡做醬排骨,其實口味不一樣做法不同,所以口味這塊,真的沒法說那個好,只能按照個人的習慣而已,當然有的地方喜歡吃臘肉,這個真的一般泰安人,吃的很少,這就是習慣差異,所以每一個地方吃飯的差異也不同。
所以你的感覺只是排骨上的肉最好吃,但是其他人與你的意見可能正好相反,不過應該與你統一意見的人多,畢竟排骨的肉貴一點。
回覆列表
排骨富含膠原蛋白,肥瘦相間,從而不柴而香。不管燉還是紅燒或炸,因為因為骨頭裡的骨髓和肉融合就會產生獨特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