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布提說育兒

    夫妻15年生11個孩子,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先來看看。

    真實紀錄片《我和我的11個孩子》讓人難以想象,有一對夫婦在1996--2011年15年間,生了11個小孩,5男6女,孩子們的父母從來不記得孩子的生日,平時連一個雞蛋都吃不上,衣服都是撿別人不要的。但是,當別人問起為什麼要生這麼多孩子的時候,一句“存錢不如存人”讓人難以理解!

    可惜,事與願違,由於生的太多,家裡貧窮,這個家已然不是個完整的家。大女兒精神狀態不好,16歲就離家出走了;老二成績優秀卻因為家庭貧困輟學;老四與人打架有了殘疾;老五和老六有不良習慣,喜歡對別人的東西不問自取等等。

    那麼,如何評價“存錢不如存人”呢?

    在我們老一輩比較貧窮的生活條件下,他們真的是堅信“存錢不如存人”的,因為錢是死的,人才是活的,只要有人幹活,就有錢。

    我媽媽老家就是在農村,從小聽到最多的就是誰家生幾個孩子,誰家孩子有出息等,我媽媽也在我們結婚時跟我們說,將來多生幾個孩子,以後你們老了就不用擔心沒人養老。我也總回她“生那麼多,怎麼養的起”,然後我媽就說“讀完初中,就讓孩子出去打工”。

    對於我媽媽這樣的想法,我真的是無言以對,反正我是不會這麼做的。

    那麼,真的是存錢不如存人嗎?

    當然不是,人有很多種,兒女也是有很多種性格的,都是有自己想法的,不可能完全聽從父母的意見而生活的。

    首先,你要兒女對你尊重,你就要給兒女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只有良好的教育環境,才能培養出孝順的孩子。如果給不了孩子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健康的家庭教育,那麼請不要生那麼多的孩子。

    我外婆村裡有個婆婆,她生了7個孩子,現在80歲的她竟然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接納她,因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大家庭,誰都不想把老人接自己家裡照顧,有的就索性不管,倚老賣老,我自己都是老人,還怎麼去照顧老人。

    聽起來確實是可悲,不過追究原因,都是生的多造成的。在那個大字都不認識的年代,孩子們沒書讀,不知道什麼是禮儀,什麼是孝順,只知道忙碌幹活,照顧弟弟妹妹,父母基本都沒管過自己,對父母的感情自然很淡,更別談贍養老人了。

    如果說你有錢,你把錢存起來,只生1-2個孩子,然後把存的錢投資到孩子身上,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將來孩子找個好的工作,作為父母不是應該更開心嗎!

    所以說,“存錢不如存人”是個錯誤的看法!

  • 2 # 龍行天下wu

    我來回答:生這麼多,這是對孩子最不負責任的人,如沒有經濟基礎,怎樣培養孩子,讀書,醫療,房子,讀幼兒園,就是幾大千,還要吃和穿,孩子是他們娛樂的付產品,他們其實是自私,想女子給他們錢,這樣的家庭環境怎樣出優秀的孩子,實屬罪過!這隻能代表個人觀點!

  • 3 # 中園丁

    存錢,是因為“錢”在;存人,也得把人,培養成“人才”吧?

    生了好多個“人”,但,精神失常的、中途輟學的、打架鬥毆的、偷雞摸狗的,這是“存人”,還是“害人”?

    父母自己都沒過好,就不要帶更多的孩子來世上受苦受難!

    不給自己添亂,不給社會添亂!

    計劃生育,少生優生。

    不要陷入“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的死迴圈!

  • 4 # 桔子在奧地利

    開玩笑,人是可以塞進小豬儲錢罐的硬幣嗎?這是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是有自主思維和至少與父母具有同樣權利的生命體,不是讓誰去存著將來可以利用的工具。我覺得這些人的問題是他們把自己的生育權利無限放大了,卻不知這世上其實是沒有不受限制的權利的,這些權利一定是伴隨著相應的責任而存在的,而對孩子們的養育責任是每個父母都應該承擔的,否則我們何以自詡為這個星球上生態鏈頂端的生命,如何維持和發展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和人文環境?

  • 5 # 財智成功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現在這種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但是在某些落後的偏遠地區依然存在。

    夫妻15年間生11個孩子,堅信“存錢不如存人”,這種想法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前提是能夠給予孩子比較好的教育條件。

    在老齡化社會日益嚴重的今天,有條件的家庭多生孩子,有助於減緩老齡化進城,避免人口過快下降。可惜的是,房價太高,年輕人的觀點已經發生改變,年輕男孩覺得遊戲更好玩,年輕女性對經濟條件往往要求過高,部分女性寧肯坐在已婚夫婦的車裡笑,也不願意坐在腳踏車上當正房。

    一定程度上講,房價不腰斬,生育率就會持續下降。即使房價腰斬,生育率也很難再恢復到從前了,少生或者不生已經成為年輕夫婦的選擇,畢竟養育子女的成本實在太高了。

    普通人存錢是跑不贏通脹的,只能看著存款一點點貶值,如果動了心思去理財,一不小心還會碰上原油寶這樣的地雷。相比之下,多養孩子確實是一個思路,如果都能成材,回報率是極其驚人的。

    就當下而言,即便是相當富裕的家庭,不算外面的私生子女,明面上能有三四個孩子就已經很多了。普通工薪階層兩個孩子基本已經是極限,讓生一般也不生了。唯獨一些貧困地區的家庭,重男輕女的觀念依舊存在,生育一堆孩子的情況並不少見。

    存人當然很好,但是貧困家庭往往父母雙方都沒有良好的教育,家庭條件也比較差。不要說讓孩子讀大學了,初中能讀下來就不錯了。更不用說吃飯穿衣都成問題,想走出農村都很困難。即便是將來長大了,從事的工作往往也是低端體力活,能出人頭地的機率實在太低。

    退一步想,孩子多了,真正能孝順的有幾個。即便是都混的不錯,又有幾個能把父母接到身邊好好贍養的。

    存人的觀念已經不再適合當下了,也許十幾年的時間人工智慧將進入更多行業,重複單調的體力勞動工作都有可能被機器替代。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發展,少生,優生,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條件,是更好的選擇。

  • 6 # 三腳貓花生

    如果有能力給到孩子好的生活環境,能夠讓他們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生多兩個也無可厚非。但是什麼都給不了的話,我勸你別生,你是生的多覺得有“希望”了,孰不知卻成了被生下來的孩子的絕望——誰希望自己的人生是這樣的?吃不飽穿不暖,被當成豬一樣養大。試問你養了一群豬,能打得過別人精心撫養訓練的一隻老虎?

  • 7 # 波士財經

    追求數量,只可能是低質量的表現。

    打個比方,只有一兩個孩子,但讀的都是清華或北大,已經遠遠好於雖然有十幾孩子,但個個僅讀完高中的家庭。

    再打個比方,美國的農業人口雖然不到300萬,但是已經支撐起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農業大國的地位。這說明美國農業的勞動生產力很高,單個美國農民的勞動生產效率也非常高,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在美國當農民也是一個富裕階層。

    “存錢不如存人”是一個很傳統、很古老的想法,很多都是基於傳宗接代和養老的想法,像其中所說的這對夫妻,15年間生了11個孩子,現在養一個小孩,即使是中等水平,成本也不小了,何況有11個孩子,隨便成長的可能性比較大。

    追求數量而不追求質量,往往是不自信的表現。在很多方面都是這個道理,也包括了生孩子。人這一輩子冷暖幾十年,不僅要讓自己過好,也要讓孩子們過好,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自己受了委屈,孩子們也因此受了委屈,“存款不如存人”這樣的選擇,實際上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這次疫情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國在英國就有1.5萬名平均年齡14歲的小留學生,因為父母親有實力,所以他們從小就過著幸福的生活。這些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其實是可以作為榜樣。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這樣的惡性迴圈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 8 # 錢文祥593

    11個太多了,上一次農村生育高峰在七十年代,房價和教育的支出,並非是人多承受不起,而正是人口出生少才高漲,大家細想如果平均每家兩個孩子以上,大多數人無法支付補課費,可能補課就不存在了,而房價的高起也就十幾年,如果人口多沒誰買得起,那價格也自然上不去,只因兩代六個人養一個孩子,過去的計劃生育只是控制間般性人口增長,現在放開二胎也是間段性補上防止老齡化,中國人不會有太問題,人家不生你生肯定沒錯,別怕將來孩子沒房,會讀書不補課也行,不會讀補課也沒用,只要孩子出色,取個老婆不就有房了嗎,

  • 9 # 泡泡hm

    越窮越生,堅信“存錢不如存人”,這是深受中國傳統思想觀念根深蒂固的影響所致。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多子”意味著“多福”。

    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多子多福”是沒毛病的。在古代,無論是於國於家,人口都是越多越好。

    於國而言:

    人口數量決定著軍事力量

    冷兵器時代,決定戰爭勝利與否的關鍵是士兵的數量,能否徵召到足夠多計程車兵當然跟人口數量密不可分。

    人口數量就是生產力,決定一個國家的財力

    在古代社會,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自然經濟佔統治地位,生產力低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人口數量多意味著勞動力多,勞動力多意味著創造的社會財富多。人口也就意味著統治者有更多的徭役和稅收的源泉。

    因此,自古以來,人口問題就深受統治者重視。殷商甲骨文就有記述“生殖崇拜的思想”。孔子也曾言:“地有餘而民不足,君子恥之。”

    於普通百姓而言,人口數量也意義重大。

    在農耕社會,人多,一個家庭的勞動力就多,糧食就產得多。

    且人多不僅意味著勞動力多,與人發生糾紛時,戰鬥力強,底氣也足,沒人敢欺負。所謂“人丁興旺”,人多一個家族才能興望,才能更好地延續香火,後繼有人。

    在養兒防老的思想下,生得越多,將來老了,依靠也就越多,一個不出息,總有出息的,一個不孝順,總有孝順的。

    基於以上種種,多子多福的觀念深入人心,延續至今。只是如今“多子多福”更多的是一句祝福語,但農村還是有少部分人抱著這樣的思想,認為“存錢不如存人”。

    只是如今社會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生產力極大提高,早已不是拼人力的時代。如果還抱著過去的老觀念不放,因循守舊,必然要遭社會淘汰。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可以說是禍及子孫的做法。十幾個孩子,基本的生活保障都難以維繫,更奢談教育。在這個知識資訊爆炸的時代,沒有良好的教育,將來何以立足社會。

    生活教育跟不上,多子未必多福,“存錢不如存人”,在今時今日,顯然是極其錯誤的做法。

  • 10 # 佛系小朝

    “存錢不如存人”這種觀念確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在城市。

    在一些較為貧窮的鄉村(人均年收入10000),養孩子不過多口飯,九年義務教育也不用花錢,孩子初中畢業就可以去大城市打工了,月入4000-5000並不難,掙到錢寄給家裡,家裡的生活條件就可以極大改善。有幾個孩子到外面打工,家裡過幾年就可以建個新房子,父母也能過上相對舒適幸福的好日子。

    在經濟水平較高的城市裡,,孩子少也會帶來高風險,例如孩子不孝順、不成才、不贍養父母,或者孩子身體有疾病、意外去世等等,這種風險會導致父母在晚年無人照顧、孤獨無依。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家庭選擇多生孩子來降低這種不確定的風險。

    因此在現代中國,“存錢不如存人”這種觀念還會長期存在。

  • 11 # 秋綽外婆是本書

    “11個孩子中總有一個有出息吧”,這是他的信念。。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孩子多了,自己又沒本事,窮得叮噹響。吃不飽肚子,11孩爹就帶著孩子去偷盜,並多次被抓。

    就在這種情況下,11孩爹媽還是給孩子們買了書籍,比如:《好習慣成就好人生》《成功法則》等。從他給孩子買的書籍看,他的內心還是希望孩子們有良好習慣的。看來人性真是具有複雜。

    但這條致富之路,對他來講是何其艱難。他們生的11個孩子,前面幾個大中,離家出走1個 ,打架致殘1個,有偷雞摸狗惡習2個,唯一個學習優異又輟學。

    家裡髒亂差惡臭,孩子穿得破破爛爛,吃的還要靠偷竊才能填飽肚子。

    我只是在想,如果他們家,雖然貧窮,但把家裡收拾得乾淨整潔,清清爽爽。

    孩子就算穿別人送的舊衣服,也把手臉洗乾淨,頭髮梳整齊。吃不飽,再餓也不要去偷,想想其他法子,寧可餓肚皮也不要丟了做人的道德尊嚴。讀書成績優秀的孩子,就傾其全力支援她讀書。這樣的話,他們家孩子們的情況是不是會好些呢?

    然而,他們家處處充滿“破窗效應“,衰敗的的環境,衰敗的人,做著衰敗的事,只苦了那一群無辜的孩子們。

    確實,有靠培養孩子發家致富的,但那是需要毅力的。

    曾經看到一個故事,國外有一位父親計劃在10年之內賺到一筆錢,但是他估算了一下,以他的能力,無論他做什麼都不可能賺到這樣一筆錢。

    然後他發現了他的那對雙胞胎女兒在打羽毛球方面很有天賦。他就辭掉了工作,專心培養他的兩個女兒打羽毛球。一家人靠他妻子一個人的收入,過著艱苦的日子。最後,他成功了。他的那對雙胞胎女兒成了羽毛球世界冠軍。

    平常人家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除了有愛,有良好的家風,家長還要懂得教育,自我不斷學習成長。才能有能力在孩子的各個關鍵期正確引導,才能貫穿日常生活當中,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等等。

    而這些能力,11孩爹和11孩媽都不具備。他們除了超強的生育能力外,連保證孩子們溫飽的能力都沒有。

    我只是感嘆老天啊,為什麼11孩他爹的頭腦裡會產生這樣一個奇怪的“理想“。

    要不是因為他殺人入獄,被判終身監禁,他說他還會繼續生,他的意念中是,總有一顆種子能長成蒼天大樹,然後庇護他們全家,實現發家致富的願望。

    最後,祈禱老天爺保佑他的孩子們有衣穿,有飯吃,能自我健康成長成才。

    所以,“存錢不如存孩子“,不要理解為是叫你咕嚕咕嚕一個接一個生孩子,而是生一個就好好養一個,捨得把錢花在孩子的教育上,把孩子培養成社會的有用之才。

    我是秋綽,一個熱愛寫作的女人。原我的文字能帶給你好運,心有所願都能實現。

    想看到更多的好文章,請關注秋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可以談談打麻將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