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沃克特爾
-
2 # 博仔說歷史
春秋戰國時期,有春秋五霸;齊,宋,楚,晉,吳。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
要論最心儀的國家,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喜好。鄙人要說最看好心儀的國家是趙國。至於為什麼,我要從趙國尚武立國方面說一下。
首先說趙國這個國家尚武精神濃厚,有人說秦國也尚武,不錯趙國與秦國一樣民風彪悍,他們都是源自於一脈。尚武精神都有遺傳,血脈裡有都好戰基因。
再看戰國時期,基本就是秦趙爭霸,其他五國都為看客,主角就他倆家,從頭爭到尾。趙國從趙武靈王時期開始,進行改革胡服騎射,從此騎兵成為戰爭主流。成為跟秦國爭天下最有力的對手。到戰國後期也就只有趙國能作為抵擋抗秦東進的屏障第一站。最後在長平之戰中,因為被離間計臨陣換帥,戰敗被白起坑殺40萬將士。趙國男兒大數被坑殺,趙國都城滿街哀嚎之聲。二年秦國又兵圍趙國都城,趙國滿城婦孺老幼持器登城抗秦,秦久攻五個月而不破城,可見趙國國民之血性,天下少有。
公元前222年秦軍俘虜趙國末代君王趙嘉,趙國滅亡。至此東方諸國再無抗秦之力,最終一統於秦。趙國是秦統一天下歷時最久,損失最慘重的。
因此趙國是唯一的戰國時期死磕秦國的尚武之國,沒有之一。戰鬥力之強,全民之血性亙古難見。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國家,他們是從骨子裡的就有尚武基因的民族。讓人感嘆感慨,是讓人心儀的人民,是讓人心儀的國家。雖然不能一統戰國紛亂之勢,但其國民精神永遠被後人銘記。
-
3 # 二斤牛肉
晉國,晉國在晉獻公時期崛起,“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晉文公繼位後在城濮之戰中大敗楚國,一戰而霸。晉襄公時期先後在崤之戰和彭衙之戰中大敗秦國,繼其父為中原霸主。晉悼公時國勢鼎盛,軍治萬乘,獨霸中原,達到晉國霸業的巔峰。
晉平公以後,晉國範、中行、智、韓、趙、魏六卿之間鬥爭激烈。晉定公時,範、中行兩家首先敗亡。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晉國已被三家瓜分。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封韓、趙、魏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這個事件也是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分界線。
晉國各代君王中,屬晉文公重耳最為風騷,他的故事精彩絕倫。晉文公初為公子,謙虛而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人。驪姬之亂時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援下回晉殺晉懷公而立。晉文公在位期間任用狐偃、先軫、趙衰、賈佗、魏犨等人實行通商寬農、明賢良、賞功勞等政策,作三軍六卿,使晉國國力大增。對外聯合秦國和齊國伐曹攻衛、救宋服鄭,平定周室子帶之亂,受到周天子賞賜。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楚軍,並召集齊、宋等國於踐土會盟,成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
晉國也是春秋時期能夠稱霸最久的國家。
-
4 # 小古頭
春秋戰國,諸侯林立,先有春秋五霸,後有戰國七雄,如果說心儀哪個國家自然是楚國了,因為楚國擁有著流淌於血液的不屈。
楚國建國之初,貧瘠弱小,地處彈丸之地,封地不過幾裡,一直被中原諸侯國視為蠻夷之國。但楚人依舊開啟了自己篳路藍縷的創業之路,一邊卑事於周王室,一邊辛勤開發,和蠻夷部落鬥爭,使國家勃興。面對周王室的輕薄,楚國敢於向天下共主的周王室亮劍,楚君僭越稱王,更是打敗伐楚的周昭王,使其溺死於漢水之中。
春秋時期,楚國開始了自己的爭霸之路,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面對中原的其他諸侯國,楚國更是贏得邲之戰,問鼎中原,向歧視自己的周王室,問問九鼎的重量。
戰國時期,楚國依舊是七雄之一,東滅越國,長期與中原諸國爭鋒相對,雖然楚國最終覆滅,秦統六國,但楚國依舊保持了他的不屈,一直抵抗著秦國。
秦末,又是楚國貴族項羽、楚地之人劉邦,憑藉著楚之三戶,滅掉了一統的大秦王朝。
-
5 # 玲瓏文史
春秋戰國各國我最心儀哪個國家?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我”的身份。
玲瓏我現在就是個平頭百姓,會為了下頓飯吃什麼而發愁,往上數祖宗不管多少代,估計仍是平民沒跑兒。
所以,我就以“平民百姓”的身份來聊聊~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先來說說春秋時代。
眾所周知,春秋時代諸侯用人仍遵循宗法傳統。所謂“春秋之義,用貴治賤,用賢治不肖”,諸侯在選人、任職時,依然傾向用有血緣關係的貴族,要“故舊不遺”,強調“公族,公室之枝葉也,若去之,則本根無所庇廕矣。”
我家裡並非世家大族,我也不是勳貴之後,要想在春秋時代闖出名堂實在是太難了。
所以,春秋時代的所有諸侯國我都不喜歡!原因就是:春秋時代尚賢之風雖已興,但是像我這樣的平民,基本沒有出頭的希望!
春秋中葉以後,各國公室勢力漸衰,各國政權幾乎集中在大夫之手。至向戌弭兵之會後,諸侯對外戰爭減少,各國發展重心在內,於是大夫之間的爭權越來越嚴重。
部分國家最後被大夫取代,建立起全新國家。
這就到了戰國時代。
此時,各國為了防止再蹈大夫專政的覆轍,特別對卿族所建之國更是防之甚嚴,紛紛在內政上打破宗法貴族的權力,實行尚賢為主、不論出身的用人方式。
我終於等到了“好時候”!
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尚賢風盛,學術終於流入到我們民間!因此,只要我是賢才,哪怕我是平民,我也能出頭!
此時,諸侯們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地位,常汲汲於有才能且無背景的平民中求才。所以,像我這樣的知識分子,會經常遊走各國,以求受到國君重視。
那麼,戰國時代這麼多國家,我心儀哪一國呢?
我雖然秉持著“君主不用則去”、“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心態,但因文化傳統、飲食習慣、氣候差異,我還是傾向於選擇靠東邊一點的國家。
若以函谷關為界,可以劃分出山東六國與秦的兩大世界。
我就不考慮秦國了,畢竟我最不喜歡他們的“愚民”政策,秦國律法又兇殘苛刻,我幹嘛去自討苦吃?
我要在東方六國裡面選。
我最喜歡戰國前期至中期的魏國。
此時,魏國國力最強。在魏文侯的主導下,採用“聯韓趙抗外”的策略,對外戰爭無往不利;而且用人策略也很出色。
李悝曰:“食有勞而祿有功,使有能而賞必行,罰必當。”可見,魏國任用賢才不限出身。像我這樣的平民,只要表現出色,就可以擔任要職,再加上魏文侯禮賢下士的舉動,我自然會心動。
順帶一提,魏國不僅是三晉之中最富有的國家,而且物價很穩定。
因為李悝為了配合“平糴法”的推行,要求政府出面平穩物價。生活在這樣的國家,心中自然安定不少。
遺憾的是,魏武侯繼位之後,未能維持文侯之政,造成人才外流,魏國國勢由盛轉衰。
我也得走了。下一站去稷下學宮——齊威王時期的齊國。
齊國實力雄厚,其富諸侯難與匹之,齊威王更決心振作。而且,齊國雖然也傾向以法家思想為指導原則,但其思想更加自由。
我最喜歡的一點是:此時的齊國,政風清廉。齊威王修法律而監奸吏,嚴懲失職官員,獎賞有功大臣,“人人不敢飾非,務盡其誠,齊國大治。”
不僅如此,齊威王還相當重視賢才(相貌醜陋的淳于髡、平民出身的鄒忌、殘疾人孫臏等人都行,我也行!),更加禮遇稷下學士。
我在稷下學宮裡一待,每天向“諸子百家”各個學派的大佬們請教,聽聽課、抄抄書,豈不樂哉!而且在齊國學風自由的影響下,稷下學士都喜歡議論政事,他們往往都保持了自身的相對獨立性,齊威王也能虛心納諫,作為自己施政的依據。這是我最欣賞的一點。
再加上我喜歡吃海鮮——齊國靠海,有“魚鹽之利”可圖。
那麼,我為什麼不選擇趙國、楚國、燕國、韓國?
我手無縛雞之力,不會騎馬、打不了仗,去趙國估計也就是個“炮灰”;
吳起都搞不定楚國那幫貴族,我涼得更快;
燕國國君基本都沒啥志向,位置太遠,冬天又太冷;
韓國?政局比現在的韓國還亂,王族出身的大牛韓非都被趕走了,算了吧!
所以,我的結論是:春秋戰國時代,我最心儀的國家是戰國前期至中期的魏國,以及齊威王時期的稷下學宮。
-
6 # 幼安2017
當然是齊國啊,偏居山東半島,不用正面和秦國硬抗打仗,苟且偷安,能活一天是一天,秦國滅了五國後齊國就可以直接投降了,普通老百姓可以安安穩穩過日子,免遭戰火
回覆列表
秦國。國力蒸蒸日上,獎勵軍功,興修水利,發展經濟,歷任國王勵精圖治、關愛士民,軍力強盛,唯才是舉,重用人才,最後橫掃六國,一舉平定天下,統一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