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癟癟愛癟癟

    舉個例子,當你買了雞蛋糕回家,「弟弟來吃雞蛋糕,熱騰騰的,媽媽幫你吹吹。」「姐姐,把這個塑膠袋拿去丟,紙袋拿去回收。」「為什麼弟弟吃雞蛋糕,我卻要做回收?」「你做就對了,還囉嗦。」「弟弟,這雞蛋糕很好吃吧!媽媽下次再買給你。」聽到這,你可以想像姐姐那氣到傻眼的模樣。

    面對孩子抱怨偏心、不公平,首先我們須對親子關係進行自我覺察,覺察自己在對待不同手足孩子之間,是否存在著不同的想法、情緒、反應與對待方式。

    自我覺察這件事情,是需要很細膩,且主動的進行內省與觀察,同時針對有待改善的部分,進行必要的調整。

    我們需要很細膩了解自己對待不同手足是否存在不一致,對於孩子的關注程度是否會有所不同。例如對於讀小學的姐姐,比較容易板著臉,總是多方要求。但是對於就讀幼兒園的弟弟,反而經常展現出笑容,容易輕易妥協。

    請提醒自己,我們須正視孩子對於不公平的抱怨,特別是別忘了在乎孩子的感受。或許,你可能自認為已經非常公平。然而,孩子的感受非常真實,需要我們真誠看待。

    然而,你也可能很納悶,真的有公平這件事的存在嗎?其實,每個孩子所在乎的公平不盡相同。我們可以仔細聆聽孩子,他所反映出來的不公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例如孩子總是抱怨「為什麼都是我在做?」、「為什麼你每次都只叫我?」這時,孩子至少反映出自己的內在感受。但你千萬不要回應,「你是姐姐啊!你比較大,比較懂事啊!」這對孩子來講,完全沒有說服力。

    對於偏心這件事情,有時我反而比較擔心,孩子把對爸媽的不滿心絕對放在心裡面,不願意說出來。這種存放在心裡面的秘密,積壓久了之後,隨著時間流逝,在孩子的內心裡就很容易變質。

    說真的,對於家中有兩個小孩以上的父母來說,要拿捏住公平的對待,維持均衡的關注,並不是那麼容易。我們很容易忽略了另一個手足的感受,特別是,我們正沉浸在孩子的好表現上。

    例如當兄弟之間,爸媽總是發現哥哥表現好,我們很自然會對哥哥肯定。只是在這肯定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留意是否總是在弟弟面前做這件事。

    你可能不以為然的說,「哥哥表現好,當然值得當面說出來肯定他啊!」這的確是毋庸置疑。只是,我們的做法是可以再細膩一些,如果願意同步考量弟弟的感受。

    當我們讚美哥哥,肯定哥哥,如果可以的話,也請同時讚美弟弟,肯定弟弟。也許,兩個人所受讚美、肯定的事情不盡相同,但至少也讓孩子感受到彼此受到爸媽的關注。

    每個家庭會隨著孩子的特質、個性、表現,而讓父母在與孩子的互動上,會有所不同。但這當中,我們需要仔細思考,自己愛的是孩子本身,還是愛的是符合父母期待的那個孩子?

    愛孩子,應該是無條件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城市中,想找20-30歲的高水平羽毛球青年人打球為什麼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