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恆之愛畫畫
-
2 # 癟癟愛癟癟
如果你心裡也有這樣的念頭:「比起自己所能得到的,我更願意成就他能」,在幫助他人的過程裡,你覺得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獲得成就與幸福。那麼你可能正在「過度付出」,消耗自己的能量同時,也造成他人的壓力,一起用心理學角度瞭解「過度付出」帶給生活的影響!
你內心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念頭:「比起自己所能得到的,我更願意成就他人」,「把所有的希望寄託於他,並且我願意為此付出,只希望他能有朝一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例如有些父母)。好像,透過幫助他人實現夢想的過程,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成就和幸福。
或者,你有沒有曾經覺得,「為什麼別人什麼事都做不好?」似乎他們沒有你,就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還是例如有些父母)。你覺得自己就像個救火員,總免不了奔波在不同的「災難現場」,所有的事情都要經過你的協調,才能最終達到理想的效果。
又或者,你總是懷著一份說不出來的心虛感,一種始終無法償還乾淨的責任感,一種沒有理由的愧疚感。這份感覺時時纏繞著你,逼著你不斷給予。
如果你覺得這些情形似曾相識,那麼你需要警惕,自己有可能是在過度付出(overgiving)。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過度付出的問題。
怎麼判斷是不是過度付出?
根據 California Psychics(2011),Arylo(2014),Martins(2016)和Beck(2016)等對於付出與給予的探討,我們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用以區分健康的付出與過度的付出:
1. 你的付出是別人主動提出需要的嗎?
一般情況下,「付出」是在他人表達需求之後,我們所作出的針對其所需而提供的相應幫助。而過度付出的人,通常都是無論何時何地,都止不住想要給身邊人提供建議或幫助的人,例如,那些迫不及待想要給周圍的單身男女青年介紹物件、介紹工作的熱心腸們。
2. 你的付出可以允許別人拒絕嗎?
健康的付出是以充分尊重對方的意願為前提的。這種意願不僅僅指的是對方在什麼時間需要什麼,還應當包括對方有權利選擇接受或不接受我們所給予的東西。而過度付出,則會顯現出急切地想讓對方全盤接受自己的給予的樣子。一旦自己的給予被拒絕,過度付出的人就會憤而指責對方「不識好人心」。
3. 你的付出可以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嗎?
過度付出的人,通常會拒絕接受、或禁止他人對自己的給予提出異議。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所提供的幫助,是一種善意的提醒或者過來人的忠告,是基於自己多年的經驗或過人的見解。對方理應感激自己,而不是持有不同意見。而健康付出的人則願意與對方共同探討問題,分享並找到合適的對策。
過度付出的人,總是忍不住想要幫助他人規劃職業生涯或人生道路。當對方提出不同意見的時候,他就會以「我懂得比你多,聽我的準沒錯」,拒絕他人提出的異議,並唆使對方接受自己的意見。
為你選書|《婚內失戀》原來家人需要的不是付出,而是我的快樂
4. 你是否將他人看作獨立的個體?
當他人依靠他們自己的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時,過度付出的人會表現得不以為意,並且認為如果對方當時得到了自己的幫助,那麼他所取得的成就將遠不止現在的這些。而健康付出的人,則會欣賞他人的這種自主性,並能為他人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開心。
對於過度付出的人而言,自己因為不斷被需要而顯得不可或缺。他人獨立取得的成就實際上是證否了他們(過度付出的人)的必要性。因此,在他們眼裡,沒有自己參與或付出的事情,就總是有缺憾的,即使看上去很完美,他們也會從中找出一些瑕疵。所以,如果你長期和一個過度付出的人一起相處,你會發現,過度付出的人其實也很挑剔。
5. 這種付出是否只是為了享受幫助別人的過程?
健康付出的人,更能享受「給予」的過程。相反,過度付出的人,迫切地想要知道自己的付出能夠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對方會在物質上或精神上如何回饋自己等等。對方的感激、彼此感情的穩固、他人的讚賞與肯定等都是過度付出所追求的結果。
因此,當自己的付出未能得到「應有的」(他所期待的)感激或回報時,過度付出的人會感到很受傷,甚至會有一種「自己一直以來都只不過是被對方利用」的失望和憤怒感。
6. 是否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的付出?
健康的付出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付出時間、金錢、精力等等。而過度付出的人,則是可以為了付出,不惜以犧牲自己的需求和利益為代價。這種過度付出的人,同時會在生活中表現對自己需求的忽視。
我們在工作、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人,即使自己的份內的事情還沒完成,也會先幫助團隊中的其他人做完他們的工作;即使自己貸款,也要幫助朋友的朋友還債;即使另一半抱怨相處的時間少,也仍然會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協調朋友夫妻間的矛盾。這就好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堅持要親身去救落水的人,是一種不顧一切的過度付出。
過度付出的人所表現出的這些特徵,使得他們的付出與給予更像是一種無法控制的衝動。因此,他們的行為又被稱為「強迫性幫助」(compulsive helping)(Spechler, 2011)或「拯救成癮」(rescuing addiction)(Beck, 2016)。
什麼樣的人容易過度付出?
1. 低自我價值、低自尊的人
低自我價值、低自尊的人,內心是貶低或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的,並且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更好的對待的。他們會試圖透過做一些對他人有益的事來獲得一些外在的讚揚和肯定,緩和內心的焦慮與不安(Beck, 2016)。因此,他們也十分在意自己付出之後所能得到的回報,通常表現為:
不用等對方提出需求,就主動提供幫助;同時,如若對方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感激,他們會感到很受傷
如果有人說,「你不需要對每個人付出」,這會讓他們很緊張
常常因為過度付出而感到壓力或耗竭,也會對此抱怨,如「為什麼付出的總是我」
付出和給予,不僅有可能幫助他們得到一些好的對待(如:讚賞),也是他們找到存在價值的重要途徑。因此,對好的對待和存在的價值的渴望,會使得他們更容易過度付出。
這些人還深深懷有對自己能力的懷疑。因此,他們會試圖透過給予他人支援,幫助他人取得成功,來獲得內心某種意義上的成就。這種型別的人,被 Julia Cameron 稱為「陰影藝術家」(shadow artists),寓意總是甘於做成功幕後支援的人(Beck, 2016)。他們的表現主要有:
為了助他人實現夢想,不惜放棄自己的,聲稱「只要我愛的人幸福,我願為此付出一切」
但如果有機會讓他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又會感到無比恐慌,害怕自己力所不能及
同時,當他人取得成就時,他們的內心又會充滿對成功的渴望和對自己能力不足的憤懣。
對於他們而言,給予他人支援,實際上是幫助他們自己實現那些內心想要又不敢嘗試的願望。過度付出,很多時候是源於他們自己對於某個成就的渴望,而不是像他們口中所說的為了成就他人。比如,有些一心想要子女考入名校、功成名就的家長。
2. 有救世主情結的人(Messiah Complex)
有救世主情結的人總是認為,他人一旦少了自己的幫助,就會一事無成。他們會表現出一些自戀的特質,例如認為自己優於他人,期待他人的敬仰與崇拜等。他們待人很傲慢,會不留情面地批評別人,以此凸顯自己比對方更有能力、更優秀。他們會表現出:
認為只有自己,才是唯一一個會能把事情做「對」的人(do things right)
覺得自己每天日理萬機,儘管沒有一件是真正和自己有關的事
覺得總有無數的能力不足或有困難的人沒了自己就不能正常發揮功能,併為此感到苦惱
任何事情,在未經他「雕琢」(fix)之前,都是不夠完美的。有救世主情結的人的過度付出,是為了更多地從他人身上獲得優越感(superior)、名利與社會認同。
關係的拯救者情結:付出愛,只為了換取自己的存在感
3. 想獲得更多控制權的人
正如我們在高壓型控制的文章中所提到的那樣,有些時候,人們會透過不斷地付出和給予,來控制對方或對其進行情感上的勒索(blackmail),例如「我為你付出/犧牲那麼多,你難道不應該聽從我的嗎?」。過度付出是他們施加控制的「談判籌碼」。
4. 提倡無私奉獻的東方文化
提倡給予的社會文化也會讓人更容易陷入「過度付出」的困境。在我們的文化中,「付出」(giving)被賦予了許多積極的意義,例如,付出是一種利他主義的體現,是向他人施以援手、回報社會的善舉。一個人社會責任感和道德感很多時候是以他給予、付出的多少來衡量的。而索取又被貼上了太多負面的標籤。
這種文化可能使人為了獲得道德上的優勢而過度付出,又或者使得人們陷入過度付出而不自知。
過度付出有哪些不良影響?
不同於健康的付出會給他人、社會及給予者自身帶來的積極作用,過度付出會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
1. 對接受幫助的一方而言:
首先,你的過度付出可能讓對方感到被輕視(Polewaczyk, 2013)。當你認為對方能力不足或比不上自己時,才會不斷施以幫助,而這會讓對方感到自己的尊嚴遭受侮辱。這也是為什麼過度付出並不能帶來他人的感激或是增進雙方的感情。
其次,過度付出也會助長對方對你的依賴。他會把你當做解決自身問題的可靠甚至是唯一途徑。這一方面強化了他的依賴性與無助感(helplessness),另一方面也剝奪了他自我提升與成長的機會(Sekendur, 2014),因為所有的問題最終都會由你來解決。另外,你與他之間也很有可能發展成一段「依賴共生關係」。
當你總是過度付出時,其實你的行為中已經包含了一種對對方的不信任:你不相信他有能力處理他自身的問題、你甚至不相信他會學習和發展處理自己問題的能力。很多時候被過度幫助的一方並不能清楚的說出他們感受到的這種不信任,但他們確實能夠感覺到不舒服、不情願、甚至憤怒。
最後,過度付出還會讓對方倍感壓力(Polewaczyk, 2013)。過度付出的人不允許對方拒絕自己的給予,同時又期望他能及時回報自己。這會讓對方始終有一種虧欠感,尤其是當對方覺得你的付出已經超出了他所能回報的範圍時。
2. 對自己而言:
很容易理解,由於自己總是付出的一方,過度付出者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會很容易感覺到關係中的不平等,並會為此感到憤怒和不滿。同時,不斷付出也會給人帶來經濟、生理以及情緒上的耗竭感。
另一方面,一旦當你發現自己一時無法照舊給予對方同等的幫助時,內心就會產生不必要的愧疚感(Sekendur, 2014),即使客觀上你並沒有義務一定要付出什麼。
此外,當你的過度付出主要是為了獲得他人的肯定時,你就將自我價值、付出、與他人評價捆綁在了一起。一旦他人對於你所給予東西的負面評價,就有可能會直接傷害到你的自我價值感。這就讓你的自我價值感處於一個不穩定的風險狀態中。
過度付出者如何改變?
Arylo (2014)說,意識到過度付出的負面影響,就像是找到了阻止自己過度付出的暫停鍵(powerpause)。接下來,你需要從認知與情緒上,做出一些改變。
你可以選擇挑戰自己的某些認知。例如,你認為「自己這麼做只不過是為了對方好」,那麼在付出之前,你可以先問自己「 如果我得不到任何實質性的回報,對方也不會為此感激我,我仍然會這麼做嗎? 」
你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情緒,找到改變的動力。例如你覺得自己單方面的付出讓你感到疲憊。那麼你可以嘗試對下面的句子進行填空:
「幫助________讓我感到很疲憊。如果我不再過分擔心他,那我將有更多時間完成________。」
另外,你需要學會健康地付出。健康的付出需要符合以下 5 個方面:
只對他人明確提出的需求,做出相應的迴應;永遠不把你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強加給別人
這種幫助不以獲得對方的感恩戴德為目的
允許別人拒絕你提供的幫助
願意傾聽他人分享對你的付出的感受,接受他們對於你所提供的幫助的評價
將他人看作獨立的個體,把你們的關係看作是平等的夥伴關係,而非「救世主」與「受助者」的關係
我們今天對於過度付出的討論,可能和你想象中有點不一樣。大部分過度付出者,內心對自己的感受都是偏向於自我同情的,認為對方更多的是這個關係中的受益者。而事實上,過度付出者需要認識到,自己在以過度付出這種獨特的方式,從關係中索取——對方的依賴、他人的好評、自我價值感的滿足等等。而這些是會傷害到對方的福祉和利益的—— 首先,他們值得一個學習獨立的機會,你不能擅自剝奪了這個機會。
而如果你接受過、或者仍然接受著他人的過度付出,比如「一切都是為了你」的父母或愛人,你也需要意識到、且告訴對方這樣做對你們雙方都是不利的。有時我們並不那麼想要獨立,因為我們想要回避承擔自己人生的責任,但唯有透過獨立我們才能感受到一種真實的安全感。同時,注意不要被他們的策略控制,不要產生不必要的內疚感。
-
3 # 孤獨漂流客居人
有的,我老伴就是一個過度付出的人。
我患腦梗以後,身體大不如以前,連路都走不好,別說幹活了,完全是光吃飯不幹活的廢人一個。
現在家長外面的事情,完全由老伴一人張羅,我雖然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連一點忙也幫不上,這讓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可又無奈何。
學校到現在,仍然沒有開學的資訊,孫女也同我們一樣,宅在家裡兩個多月,很少出門,一天天憋的很難受。
幹吃飯,運動活動量少,孫女變成了個小胖子。
宅在家裡的孫女,在她奶奶嬌慣下,養成了不良習慣,動不動支使她奶奶做這個做那個,家裡有飯也點外賣,半夜11、12點還要吃夜宵,告訴她多少次,這麼做不好,對身體不利,孫女卻依然故我,老伴也是隨叫隨到,比一個保姆都不如。
每當孫女大呼小叫招呼老伴時,我就對老伴說,這都是你慣的,老伴就象是吃10豆都不嫌腥,照例為孫女服務。
照顧撫養兒子,還要照顧撫養孫女,真正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
4 # 想想88665
有付出,就想有回報,這是大多數人的心態。工作上的付出和對外人情來往上的付出,得到了多少回報,姑且不談。單說說咱們這一代人,在對待兒女們身上的付出,哪一個不是盡職盡責,竭盡全力呢?可獲取的回報,大部分則是成反比。有時想想,心裡真如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啥滋味都有,但又舍不掉這股腸子。就如牛一樣,為了孩子,不用揚鞭自奮蹄,吃進去的是草,擠出的全是奶。母親節,快要到了,願全天下的母親,能得到來自孩子的回報!
-
5 # 米的小懶貓
以上種種現象, 確實是讓人心理極度的不舒服。從題目可知,提問的人應該是處於被付出的位置 。
而我並不是,可還是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曾經的我便是那種過度付出的人,誰都沒錯,怨只怨當時自己年輕幼稚,不自知。
1. 什麼是過度付出過度付出,直白一點說就是“一廂情願” ,更本土一點說,是“剃頭挑子一頭熱”。表現在生活中,就是與他人相處時,一方熱烈似火,推心置腹,對方則以不變應萬變,水火不進,冷如冰霜,甚至心生厭煩。
過度付出,有時候很點象兩個人做遊戲,你追我跑,你不追了我還跑,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逃離。
不管什麼樣的人,或者以什麼樣的關係相處, 過度的付出對於彼此關係的穩定和加深都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但曾經的我,卻並不瞭解。
心想,喜歡上一個人,不就應該毫無保留對他好,關心他,在乎他嗎? 於是乎,電話,簡訊,狂轟濫炸。噓寒問暖,從未簡短。
而且還天真很篤定,自己的努力就連石頭都能感動的流淚,何況是有血有肉的人,我們必會在一起海枯石爛,天長地久。
真不知道誰給的勇氣。
事實當然很打臉,
有一天他消失了,完全不見了。桌上留著一張簡短的紙條: 你很好,但這份喜歡太重了,我消受不起。再見吧!
就這樣他走了,留下一下沒有體無完膚,毫無靈魂軀殼。
十分可笑吧,
可,誰沒有過痴痴傻傻的青春呢。 可我只想說感謝,正是因為那些暗無天日的喘息的日子,讓我瞭解了感情這東西,你來我往叫做相愛,我來你不往,叫犯賤。
2. 怎麼處理過度付出的關係其實第一點中的舉例只是愛情裡的盲目付出,除此之外,還有比如父母對孩子的完全不求回報的“為你好“型付出,等等。
但不管怎樣,過度付款的出發點確實是好的,只是用了錯誤的表達方式。
如果很不幸,你是過度付出的人,那麼請儘量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如果你被他人的過度付出困擾,小懶貓很理解你的感受,希望以下建議能讓你參考:
)含蓄的提醒。 很多過度付出的人,自己是意識不到的;他們只憑著自己的經驗,自認為是為對方好,卻沒有考慮到對方是否需要。此時含蓄的提醒,會讓他們試著控制自己的情緒。)及早表明自己的立場。 如果對方意識到之後,還是堅持,就說明了提醒是沒有物。就需要及早堅定的表明自己的立場,這樣可以避免自己一直被動,也降低對對方的傷害。)如果自己處理不了,適當求救。 如果以上兩點還是沒有用,那麼說明自己的威懾力還不夠,此時要請求外援了。 比如,孩子被老媽過度付出了,可能向老爸求救;戀愛時,女方被男方過度付出,可以求助自己的男性閨蜜。PS:
-
6 # 雪舞流年等春雨
過度付出的人每個家庭都有,父母為兒女無力不出,寧可委屈自己也不委屈兒女,付出他們的全部,好好孝敬父母,要懂得感恩。
-
7 # 軫念信箱
一、識別你的過度付出
婚姻是兩個人一起經營一份愛的事業,適度的付出是促進親密關係的必須品,但是過度付出則會讓付出者委屈,接受者惶恐,甚至會成為親密關係的殺手。
那麼什麼樣的付出是過度付出呢?
對方不需要,你偏要給。我們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卻不知道己所欲也勿施於人。
繁重的家務,帶娃的辛酸,婆媳關係的處理都是結婚狗的日常,如果你常常都覺得委屈就要警惕是否在過度付出了。
因為這種委屈會極大消耗和損傷你的身心,要麼以情緒的方式發洩出來,要麼轉變為身體的癌細胞。
夫妻本就是合作關係,娃是我的也是你的,家是大家的,婆婆也是你媽,我們需要讓老公參與家庭事務,因為這不僅是他的義務,也是他的權利。
有些女性覺得家務就是應該女人幹,孩子就是應該媽媽帶。所以當決定做全職媽媽的時候,她們也是心甘情願的。
但是一定要深思一下,這種心甘情願有沒有對價,是不是你犧牲了事業,老公就應該如何如何。
如果他將來沒有滿足你的期望,你是否會滿腔憤懣,滿腹抱怨。如果心存這種想法,也要小心行事。因為當你變成一個怨婦,你老公很可能就變成暴君。
二、停止你的過度付出
當你識別了過度付出行為之後就是馬上停止這種付出。
有些女性會擔心說,“我停止這種付出之後,他不愛我了怎麼辦?他要跟我離婚怎麼辦?”
親愛的別傻了,如果你們的關係要靠你的過度付出來維繫的話,這種婚姻真的要好好的考慮了。
好的夫妻關係一定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而不是其中一個一味迎合另一個。
我們值得被愛僅僅因為我是我,而不是因為我付出。
如果有個人跟你說,我愛你是因為你愛我,請讓他原地爆炸吧。如果以後再出現一個更愛他的人,他是不是就跟人家跑了。
我跟老公談戀愛時,他說了一句話:“我希望你跟我在一起不僅僅是因為我的好,而是看到了我的不好,仍然願意和我在一起。”我深以為然。
我們都不是完人,但並不妨礙愛與被愛。愛的真正偉大之處也在於此。
三、培養內心的充實與富足
選擇過度付出的姑娘們,在內心深處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所以才會透過過度付出來刷存在感。
究其根本就是內心空虛與匱乏,她們無法在沒有外界評價的情況下對自己進行客觀的認知。
要解決這個本質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1、愛自己
生而為人就已經值得被愛。不需要美若天仙,不需要乖巧懂事,不需要才華出眾。好好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家人。允許自己不完美,尊重自己的意願,拒絕你不想做的事就是愛自己。
2、培養一個自己的愛好/做一份讓自己覺得有價值的工作
無論是彈琴、畫畫、做公益還是做好一份工作,都會給你帶來成就感、存在感或是別人的關注和讚美。但這些感覺是真實的,是透過你的努力證明了你的價值與能力,而不是因為你的過度付出討好別人得來的。
3、多讀書
靜下心來讀書你會發現,撒拉哈沙漠裡有會哭泣的駱駝,宇宙中有多姿的浩瀚星辰,每個人心裡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讀書是最簡單拓寬眼界、充實內心的方法,沒有之一。
當你眼界寬了,格局高了,山川日月況屬微塵,何須在意區區婆媳關係。
當你胸中有日月,談笑有鴻儒,也就無所謂老公是不是對你不滿意。
當你心靜如水、明辨是非,也就根本不會計較生活中的小得失。
而恰恰是這種時候,生活會對你報之以歌,你想要的都能全部得到。
好的婚姻是平等的,你不需要為他低到塵埃裡;
好的婚姻是互相成就,你不需要為他放棄自己;
好的婚姻是相互尊重,包括尊重他說不的權利;
好的婚姻是共同成長,他長成參天大樹,你也要活成最好的自己。
-
8 # 蕾蕾kk愛生活和音樂
我身邊有過度付出的人,就是我的母親,她為了家庭的晚輩們都有一碗飯吃,退休在家也不捨得閒一會兒,雖然父親不在了,我們一家人仍以我母親為核心,家裡的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她來操心,有時我給她提些建議,媽媽,你照顧好自己,她總說,我不幹,不行啊!不是讓給你們多掙點嗎?每當這時我也不說什麼了,70多歲的人了幹起活來比我強,因為我在老家生活的少,在城裡居住的多.雖然我不經常在她身邊,但我時時刻刻也在為她的期望而努力,我做母親的貼心小棉襖.因為每家都有一本難唸的經.我母親告訴我號有當你懷著感恩的心去對待別人,別人會對你好的,為了這句話我銘刻在心,讓我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媽媽我想唱一首燭光裡的媽媽送給你,希望你母親節快樂,平安健康。同時也祝願普天下母親都幸福平安健康快卐。
-
9 # 冬天曬太陽
身邊確實也有這樣的親人,生活中很細緻,然後經常把自己對生活的嚴格強加在我身上,剛開始會覺得挺好,也正常,時間長了感覺與自己生活方式產生嚴重分歧,就直接告知對方,說這樣會給我帶來困擾,這樣說出來後有鬧過不愉快,但是經過溝通,讓對方明白自己的想法,漸漸的對方也懂了。關於老好人有時候確實是為對方著想,但是卻忽略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生活方式,並不是好的東西就適應每一個人,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生長環境,成長經歷所產生的思想和對同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等等,都會不一樣,所以做好自己很重要。
-
10 # pinkjoan91
過度付出的人往往一開始是討好型,時間久了會積累一些怨氣,慢慢變為指責型。
個人認為如果覺察到自己是過度付出的人,那麼要先明確自我角色,自己我們講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心理學層面的原因,去體察自己在付出的時候有什麼樣的感受,希望收到怎樣的回報,和對方溝透過自己的期待沒有,溝通模式是否一致等等。如果身邊有過度付出的人,關係親密的可以主動與之溝通,有什麼樣的期待,你自己是否有這樣的需要,互相要有一個一致性的溝通。如果普通關係,那麼可以明確自己的界限感。
-
11 # 你說什麼我都好
我就是一直再為家庭付出的人,自己的選擇只有默默承受。看你身邊的人是怎麼為你付出,總之不要去傷害別人,懂得珍惜和感恩。為付出的人給你帶來困擾不如早點說明白,以免耽擱別人,如果不是,那就做好自己
-
12 # 賽斯心靈LEE
過度付出和過度索取一樣都是人際關係邊界不清的一個表現,遇到過度索取的人,人們拒絕起來可能要容易一些。
遇到過度付出的人,讓人說不出拒絕的話。因為表面看起來他在做好事,為我付出。我如果拒絕的話,顯得自己不知好歹。
其實過度付出已經造成了你的困擾了,讓你問出這個問題。說明在讓你很糾結。
因為他是為我好,我就不能拒絕他的好意嗎?
是從什麼時候什麼人開始讓你有了這種觀念呢?
守住自己的邊界可以讓自己活得更清爽,不糾結,可以過得更自在安心。
-
13 # 陳七月cc
記得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在某些時候,付出比得到更舒心”。
在特定條件下,付出確實讓人有成就感,更快樂。但是過度付出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無形的壓力。
身邊確實有很多過度付出的人。
TA總是替別人著想,把自己放在最後一位,甚至不求回報。
這樣一來,享受這些付出的人可能會習慣,會理所當然,也會倍增壓力。
人與人相處,無論是哪一種感情,都像是在天平的兩端,平衡了才會持久。
如果身邊有過度付出的人,提醒Ta換一種方式生活吧。
-
14 # 微沐
過度付出的人很難得到周邊人的理解,甚至會讓人反感。雖然一片熱心腸,難免不會被人所理解。
熱心腸的人都是善良的人,初心是好的。往往情商比較低,才會變成過度付出的人。對接受者而言,如果抱著感恩的心,只要幫助者是善良的,無心的,接受者會本著尊重對方的態度假裝很受用的樣子,並且表示感謝。如果接受者並不領情,表現出很厭煩的樣子,那麼對雙方都是一種傷害。
大多數過度付出者都是弱者心態。自己都過得不好如何把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抱著為你好的態度幫助他人不過是徒勞,人活一世,努力做出應該有的樣子才是無悔的一生。
-
15 # 佳妃的Vlog
父母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吧 永遠任勞任怨的付出 時間 精力 財富。最重要的是青春。 這個概念之前提到的人不多 我也是最近才意識到。
如果沒有孩子那他們本來是可以享受更多二人世界的,結果一不小心我們就變成了他們的全部,昨天父親還說自己老了,時代已經不屬於他們。不用去工作 社交圈也沒有 孩子們太忙 竟然不知道該做些什麼了……
解決問題的方法唯有陪伴。這不是道德的束縛或者心虧的表現。他們不需要你的回報,但是現在他們老了需要人陪,其實很孤獨 很無助。常打電話,常回家看看,身為家人 該有更多一起的回憶和幸福.
-
16 # 雙羽的號
感情談到最後充滿了怨恨和不滿,大概是因為有了太多的忍耐和不甘心,
也更是因為在一段感情中,一廂情願的過度付出,更忘記了自我的成長和獲得。
-
17 # 啊康的vlog
我的身邊有這樣的人,比如我的姥姥,我每一次去她家時我姥姥都會給我講:“康康啊,我給你介紹個物件”。因為我姥姥是個媒婆,所以會經常給我這樣說,我也知道我姥姥是為我好,為我的以後考慮,我也非常感激我的姥姥,但是時間一長,我都不敢去我姥姥家了,我怕她有給我介紹。當時我也挺困惑的,之後我和我姥姥打了一個賭,我說:“我如果26歲之前沒有女朋友,你在給我介紹。在此之前,你不能天天給我介紹”。我姥姥也同意了,從那次談話之後,我姥姥再也沒有提起過。其實解決的辦法就是你可以勇敢的說“不”,勇敢的拒絕。和對方開誠佈公的談一談,一定要讓對方知道你的想法,你的決定。
-
18 # 廣州史果樂律師
不管在任何關係裡,都應該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生活、發展,懂自愛的人更能愛人。尤其本人在做婚姻家事案件中發現,很多婚姻關係破裂起源於付出關係的失衡。
-
19 # 欣86辰
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有的時候你的過度付出,既委屈了自己,又噁心了別人。在一段聯絡中,假如他們中的一方獻身太多,這種聯絡將會愈加不穩定,不耐久和不健康。或許現在很高興,可是問題很快就會呈現。假如你付錢,你自然會期望得到補償,你會對你的伴侶期望過高。這將損壞兩人的聯絡。由於過度的獻身,合作伙伴將面對壓力,假如伴侶沒有到達他的期望或許沒有給她滿足的愛,她將會被冤枉,而且會為自己的盡力感到不值得。跟著時刻的推移,她會置疑伴侶是否愛自己。關於得到它的一方來說,它會感到愧疚。起先他會感謝和愛惜。很長時刻了?這種感謝會削弱,一起,她會由於壓力而逃脫。
為了躲避心裡的愧疚,她會以為這是天經地義的,當他們以為女性不能成為全職妻子時,他會愈加小看和批判她們。這導致惡性迴圈,導致聯絡決裂。另一種支付方法實際上是打著愛的旗幟向對方求愛。例如,你給你的男朋友發了一條微信資訊,親愛的,我喜愛你。然後你持續看著你的手機,期望經過微信收到你男朋友的回覆我也愛你。假如你沒有收到它,你會傷心,你會覺得對方不愛你,然後你會在心裡播映各種場景。這是不願意支付的,這是一個無形的要求。這樣,你就會變得瘦弱和瘦弱。
假如你得不到對方平等的報答,你將成為一個不滿意的家庭主婦,因而支付太多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工作,既冤枉了自己,也討厭了他人。每個人,來到這個國際,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好好照料你的身體,有許多女性十分關懷她們的孩子或老公的身體,可是不關懷她們自己的身體。生病後,我閱歷了這一切。假如我一個人在家,我能夠吃任何我想吃的東西。女性愛自己,從自己的身體開端,健康飲食,不熬夜,適度訓練,當他們累了,他們應該歇息,被指令做家務。
你不是天主,不是觀音菩薩,許多工作,不是你一個人能處理的,你不是全能的,你有必要學會承受這個,不然你會很累。獨立,獨立,分為經濟獨立,精力獨立和品格獨立。有必定的經濟收入,能夠養活自己,能夠讓你日子得愈加自傲,金錢能夠讓你愈加自傲和安全。
-
20 # summer文學作品
從生命的開始到結束,我們的人際關係分別為: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同伴關係。
從您的問題中可以得知您當下困擾的是您潛意識裡的兩個“自己”。
1、當你想積極努力想做出成績時候沒有人給你機會,你選擇了放棄或者不知所措。
你感到你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樣去提現自己在職場中的能力和價值。
2、被動的去做出選擇時候,你不懂得人情世故的拒絕。
3、以上兩個問題造就了你認為只要我全部付出,成就了別人大家都會關注到你,注意到你並且可能會感謝你,就是我們嘴巴里的“大好人”。你希望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能力可以去幫助到你身邊的人你愛的人或者說是利用這種方法讓自己有在人際關係中自我存在的價值[ok]
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在於你自己,個人建議你可以找一下自己的優點把它放大化,你可以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看別人也不要忘了自己,當你一直想做一個默默無聞的人的時候,別人在進步,自己確原地踏步那你怎麼能跟上別人的腳步呢,所以成就別人的時候先要成就自己[鼓掌][鼓掌][鼓掌]
回覆列表
有。從九型人格來講,2號給予者就是過度付出的人,他們喜歡付出,想透過付出得到別人的認可。他們其實很可憐,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不能只享受他們的付出,也要回報他們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