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豆豆影視001
-
2 # 榴柳柳
照片有立體感,需要多方面的因素。首先你的器材要好,這個很關鍵。其次,要會用光,攝影界有句話“無光不攝影”,逆光,測逆光,都能拍出有立體感的照片。最忌諱的是直射光從人物前面直射過來 ,或者是從頭頂射下來。還有就是在室外拍照,選擇晴天,早上日出8點多鐘,晚上日落前。祝你拍好片。
-
3 # 午後的光影6688
立體感是靠光源明暗、空間虛實及色彩差別的相互對比,襯托出主體的表達形式,對比越強越有立體感,拍攝不足後期來湊,有思路有方向,有借鑑有提高。
-
4 # 張森林
1.用後側光拍攝
光線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比如順光、逆光、側逆光等,順光並不是一個好的表現立體感的方式,順光光線較平不能很好的突出空間感,而側光和斜側光則可明確的表現物體立體感,因為光線投射方向和物體表面構成了一定的角度,拍攝時或PS修圖時畫面儘量壓暗些,物體不僅有受光面,而且還有陰影面和投影,影調的層次豐富,物體立體感較強,見下圖一。
2.拍攝角度
拍攝建築物採用與立面成45度時表現立體感最強,見下圖二。
3. 用好透視關係可增強立體空間感
攝影畫面的大氣透視關係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近處的景物清晰度高,遠處的景物清晰度低。第二,近處的景物色彩飽和度高,遠景的色彩飽和度低。第三,近景的影調暗,遠景的影調亮。只有滿足這三個條件時畫面的立體空間效果才能增強。
a. 焦點透視營造空間立體感
焦點透視,又稱定點透視(或稱線性透視)。將視角固定在一個位置上,才能得到穩定的形象,就是遠小近大的透視原理,並且線條最終會在遠方匯成一點,這樣一來,畫面的遠近關係就非常明瞭,也就營造了空間感。在攝影中,匯聚線、重複縮小以及誇張前景這 3 種方式來突出線性透視下的前中後景的層次,見下圖三、四。
b.空氣透視(aerialperspective)
它是由於大氣及空氣介質(雨、雪、煙、霧、塵土、水氣等)使人們看到近處的景物比遠處的景物濃重、色彩飽滿、清晰度高等的視覺現象。又稱“色調透視”、“影調透視”、“階調透視”。
如何表現空氣感呢?利用大霧天氣很容易表達出畫面的空氣感,遠處朦朧模糊,近處較清晰,在能見度與遠近的反差能夠給觀者一種階段性三維的感官,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空氣透視感,見下圖五。
5.色彩
說到色彩可能很多人會感覺得到詫異,色彩如何表現立體感?那首先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理論,就是三維色彩理論!三維色彩理論中提到,色彩包含色相,飽和度(純度),明度三個維度。色彩會給觀看者產生感官上的體驗,在明度較低的背景上,較暖的顏色顯得離我們更近,較冷的顏色看上去離我們更遠。在明度較高的背景上則恰恰相反。
1)從色調上看,暗調給人較遠的感覺。明調給人很近的感覺。
2)從色相的冷暖上看,暖色有膨脹感,前進感更強,冷色有收縮感,所以給人更遠,後退感更強。
3)從色相的飽和度上看,低飽和度的顏色,後退感更強。
拍攝時曝光淺一些,讓色彩層次豐富,突出立體感。
見下圖六
-
5 # 西域青木
根據不同的事物尋找不同的角度,植物建築物等的拍攝角度不一樣,效果就會不一樣,這個還是要根據拍攝物來定,矮小的植物通常仰拍效果更立體,高大的樹木也是仰拍,建築物是看全景還是區域性來定,是不一樣的!
-
6 # 攝魔papi
這是我拍的一些 您可以作為參考。
簡單說有立體感是個很簡單的事情 有光只要是3維物體就會有立體感。
畫面有層次才是在構圖重要部分,能夠引導觀者看到你要表達的東西 重點是什麼。構圖也可以幫助你把圖片故事圈在一個範圍內。
至於構圖技巧,你要多看一些攝影以外的東西 比如 繪畫 設計 裝置 都可以幫助你提高構圖。
-
7 # 腦攝狼圖事界
攝影創作中,把拍攝物件的立體感,很好的呈現在二維畫面上,需要我們從拍攝的角度、光影運用、背景選擇、構圖方式等幾個方面去考究。
第一:對照片立體感的理解我們拍攝的照片,所呈現的立體感,不是真實的三維空間。是在二維空間上,透過光影對拍攝物件的照射,使其形成“三大面”即亮面、灰面、暗面,和“五大調”即高光、亮灰、明暗交界線、暗灰、反光、投影。從而給觀者的視覺感受,就是有立體感。
第二:對光線方向的選擇光線有順光、側順光、側光、側逆光、逆光五個方向,在拍攝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分辨出光線方向。選擇側光、側逆光方向拍攝,表現出來的畫面元素的立體感更強。
第三:拍攝角度的選擇立體感的呈現,與拍攝角度有著密切的關係,比如我們拍攝人像,從人物的正面拍攝,肯定沒有從斜側面拍攝出來的照片立體感強。
第四:光影強弱的運用要拍出立體感很強的照,光影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強。如果光線太弱,拍攝物件受光過於均勻,三大面和五大調體現得不明顯,立體感就弱;但也不能過強,光線太強,光比較大,灰面的層次較差,立體感體現得也不明顯。
第五:主體元素與背景的空間關係主體元素與背景的空間關係,主要透過距離、色彩對比、虛實對比來體現。如果主體元素與背景的距離越大,其立體感更強。如果主體元素與背景的色彩對比關係不明顯,其立體感較差。如果對背景元素進行適當虛化,那麼主體元素的立體感更強。
第六:從構圖的方法上來看構圖的方法也會影響照片立體感的呈現,如果我們拍攝的照片,主體元素在畫面佔比太滿,缺乏負空間或者說是背景的襯托,這種畫面的立體感相對較差。
總之,不管是拍攝人像,還是拍攝花卉等,要使照片的立體感更強,需要從拍攝的角度、光影運用、背景選擇、構圖方式等幾個方面去考究。
-
8 # 攝影自學班
怎麼把照片,拍得更有立體感?你有哪些實用的攝影和修圖技巧?
照片是平面的,把平面的照片,表現得更立體,會更吸引人,照片也更飽滿。那有哪些技巧可用呢?
移軸攝影手機變。前景直對拍平面。
下面透過有立體感的照片,為您解說這4句口訣,包含的攝影技巧:1、道路縱深拍向前。
遇到道路或者線條明顯的景物,這麼拍,更有縱深感:
(1)順著路延伸的方向,向前拍無限遠,而不是隻擷取路的一部分。可以在小路的中間(安全第一,有車的路,不要這麼操作),也可以在路的兩邊,沿直線拍,路面和路邊的樹,構成上下的立體空間,向前的路,構成前後的立體空間。
(2)也可以蹲下身去,攝影裝置放在地面,適當翹起,照片順著路拍,已經很有縱深感,特殊的角度,也讓照片變得特殊,會更受到更多關注。
(3)順著路向前拍的方法,同樣可以用到其他景物上,只要這個景物,有明顯線條,延伸向前,比如下圖。
2、有高有低立體現。除了用從前到後,體現縱深感,我們也可以注意拍攝那些,上下都有內容的景物,這樣有高有低,照片也可以很立體。具體拍攝方法是:
如果拍攝建築,需要登高,在樓頂,或者高層有窗戶的房間。拍攝遠處樓群上方的雲彩,上方的雲,和下方的樓,有高有低,照片看起來就會很立體。
3、移軸攝影手機變。還可以透過手機修圖,把一些照片,在立體的基礎上,在不使用移軸鏡頭的情況下,修出移軸攝影的效果,把建築照片,修成“玩具”一樣,讓照片中單獨某個元素,更立體。同時還可以加上有立體感的文字,詳細修圖步驟是:
(1)用手機修圖軟體Snapseed,開啟樓群照片。
(4)拇指食指,按住圓,向中間收縮,可以改變圓為橢圓,讓主體建築位於內部圓內。手指在照片上,上下滑動,暈影強度是暗角,如果不需要,調為0即可。過渡,是調整兩圓中間的範圍,模糊,是兩圓以外。調整好後,儲存。
(5)再用手機修圖軟體,印象,開啟剛儲存的照片。
(9)最後儲存就可以了,原圖與效果圖對比,請看下方:
4、前景直對拍平面。有些景物,可能線條不明顯,又不能從較高的角度俯拍,那直接對著這些景物,平視角度拍攝,怎麼讓照片很立體呢:
(1)用一些樹葉,遮擋鏡頭,作為虛化的前景,照片因有前景有層次,立體感就有了。
(2)如果近距離沒有可以用來虛化的前景,那也可以等人出現,或者讓同行的朋友,站到距離相機稍遠處,作為前景,與背景的山、樹、天空等,體現出遠近關係,從而體現立體感。
(3)所拍風景中,如果有明顯的水平線,要注意保持這些水平線是水平的,歪斜,會讓觀者感覺不穩定,影響照片美感。
希望以上技巧,可以幫您拍出更有立體感的照片!
-
9 # 志勵好攝
什麼是照片的立體感
立體感最直接的視覺感受是重量感,而黑色就是產生重量感的直接因素。
那照片中是不是黑色多了立體感就強呢?
先來看2張圖片
圖1環境與物體的陰影較多
圖2環境較亮,物體陰影較小
透過比較圖1的視覺重量更重,圖2偏輕。
同時也會發現光線方向的不同是直接導致立體感不一樣的主要因素。
圖1是側光,圖2是頂光。
所以要拍出有立體感的照片有2條件:一是側光,二是光線偏暗多一點。
前期拍攝和後期修圖的技巧自然光線形成側光的時間段是早上午與晚下午,那時的太陽大概在45度以下的位置,同時光線也比較柔和,高光與陰影過度平緩自然。
拍攝前先研究下主體有什麼特徵,你要突出它什麼地方。
比如拍小草,利用側逆光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小草的紋理質感,又可以拍出立體感。
但是原圖中天空太亮,周圍的環境也非常雜亂,導致小草並不是非常突出。
後期透過2個思路:二次構圖和光影重塑
1.前景過多,天空過曝,全部剪掉
2.減弱旁邊枯草的顏色,更乾淨;加強小草高光與陰影的對比強度。用到的工具是Hsl和光效中高光陰影與黑白色階。
最後用暗角壓暗環境,突出小草。
拍攝的物體如果不通透Sunny,用逆光會形成剪影效果,就成了黑色的紙片,沒有立體感。如果是在室內拍攝的話,可以利用室外的透射光或用燈光進行補光,這裡就不過多贅述了,我自己都沒有用過專業的燈光。
結束語立體感可以理解為視覺的重量感,視覺中黑色比白色更重。
照片中黑色多於白色,是屬於低調風格,但不一定立體感就強。
白色如果直接過渡到黑色,是為硬光,生硬又單薄,就像白紙與黑紙;如果中間有較長的過渡空間,視覺的重量感就產生了,這與光線的角度有著直接的關係。
-
10 # 思圖客
這個問題很典型,很重要,應用範圍也很廣,但有很多人吃不透,做不好。前面的答主回答的都不夠全面,下面我來回答一下,希望對您以及所有看到這個題目的人有幫助。
1. 照片的立體感,其實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某個物體的立體感,另一種是照片裡整個畫面內容的空間感(也屬於立體感)。
2. 第一種,要把某個主體拍得有立體感很容易做到,只要讓主光線從側面45度左右角度照射被攝體就可以。新手只要記住,拍任何題材、任何事物都不要用正面光,除非是大師故意這樣做另當別論。
3. 第二種,空間感的立體,比第一種更耐看,更通透,但是能把效果拍得很好的人並不多,主要是用逆光和遠中近景結合,達到整個畫面空間上的立體。在美術的概念叫作空間透視。
-
11 # 墨染印畫
怎麼把照片拍得更有立體感?你有哪些實用的攝影和修圖技巧?
眾所周知,世界是三維的,照片卻是二維的。那麼要在一個平面上表現出三維世界的立體層次,便需要運用畫面中的多種元素來營造出立體感和空間氛圍,這一點與繪畫相同。那麼,到底如何才能讓照片具有空間感和立體感呢?這裡為大家總結了6個拍攝思路及後期創意,希望對於你有所啟發。
1、增加漸變效果
以天空、大海、森林等為背景進行拍攝的時候,畫面中包含大量相同的顏色,很容易顯得過於平面呆板化。如果想讓畫面具有立體感, 要適當應用自然光,表現出顏色從深到淺的濃淡變化。
太Sunny下形成的明暗對比,增加了畫面的立體感。這時候,如果遠景中能有一片霧氣,就更是錦上添花了,但是,我們是無法隨意改變自然現象的,所以,適當的調節曝光就成了關鍵。
濃霧很自然的產生了漸變效果,畫面顯得更夢幻,更具有空間感。2、使用色彩營造空間立體感
這裡主要用到的便是色彩的進退關係。色彩自身的深淺特性會產生平面或立體的效果。深色後退,淺色前進;高純度比低純度所激發的空間感要強;暖色有近距離感,冷色有遠距離感。
如果色彩的進退感與平面空間相結合,相協作,就會產生二維虛擬空間效果生化空間。色彩在影像中所體現的空間感更為強烈,表現也更為靈動多變。
同一色調在明度,飽和度上的變化,造成視覺上的空間感。當淺色在深色之上時,淺色向前進,深色向後後退縮;暖色向前進,冷色向後退縮;高純度的鮮豔色向前進,低純度的渾濁色向後退;明快的色向前進,曖昧的色向後退縮。利用色彩的這種特性,將不同色彩組合在一起,就能形成色彩的不同層次感,使主體形象突出,次要形象層次豐富。
暖色、亮色、大面積為前進感;冷色、含灰色、暗色,小面積為後退感。巧用對比色,會產生豐富的層次感。除了需要色彩空間感之外,還需要平面層次感。平面層次感強調的是色彩的主次分明、形成的秩序感,追求畫面整體的視覺效果。
色彩平面感可以控制色彩的明度與純度差異,減少色彩的前進與後退。3、光影的塑造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而“光”更是決定攝影作品成敗的關鍵要素。不僅可以表現畫面的層次感、立體感和質感,而且還可以增加特殊的藝術效果。但由於自然光線條件是不可控的,所以學會合理利用光線有助於主題的表達,使你的作品更上一個層次。
側逆光是攝影中常使用的光線之一,非常有助於塑造畫面的層次感和物體的立體感。攝影是“用光作畫”,因而光線照射不到的陰影,必然是攝影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攝影創作中我們的眼睛往往會只注意主體的趣味點,忽視了陰影的作用,甚至有意避開陰影,但它仍然是許多攝影作品增加作品空間立體感的構圖要素。
柔和的光線彷彿為建築鍍上一層金子,且由於一些建築元素形成的“影”,明暗對比讓畫面更有層次感。4、構圖營造空間立體感
a.留白
利用留白的手法增加空間感,留白是留出視覺的焦點。留白就是以“空白”為載體進而渲染出的意境的藝術手法。為主體增添一些適當的空白,是合理有效增加空間感的手段。
留白在畫面的作用更多的是對實體的一種襯托,以虛實對比來強化實體的“實”,使主體的形象和細節得以突出。不同的留白麵積會讓畫面獲得不同的效果,留白麵積大於主體面積會讓畫面清靈俊秀,像是視窗吹入的新鮮空氣,能夠很好的表達意境效果。留白麵積小於主體面積,可以讓觀者更注意主體的細節刻畫。
留白麵積越大,空間感更強。TIPS:不要讓留白麵積與主體面積平均劃分畫面,平均劃分不僅會失去留白的作用,還會讓畫面顯得過於中規中矩而落入俗套。
b.前景
前景構圖,想必大家不會陌生,合理地運用前景不僅可以突出照片主體,還能給畫面營造出空間立體感,從而提高照片的視覺衝擊力。常見的前景形態有4種,分為引導式前景、框架式前景、虛化式前景、介質式前景。
人站在呈匯聚線形態的道路上,如同黑洞一般吸引著觀眾的視線。前景框架的加入,觀者立刻就可以感受到前後的空間感,視覺上也具備了一定的立體感,令畫面構圖更加和諧。可以拿來當前景的東西很多,可以是花草、建築線條、紗布煙火、各類小物件等等幾乎所有現場你覺著合適的東西,甚至人像拍攝時可以直接取模特的手腳頭髮等當前景。要有主動尋找前景的意識,十步之內必有前景。
鏡頭靠近前景從上往下俯拍,用小光圈表現的畫面更真實,讓畫面形成遞進的關係,為畫面增加層次感。c.透視
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景物,由於距離遠近不同,方位也不同,在視覺中引起不同的反應,這種現象被稱為“透視現象”。而在攝影中,我們常用匯聚線、重複縮小以及誇張前景這3種方式,利用鏡頭(特別是廣角鏡頭)來突出線性透視下的前中後景層次。
隨著這些線條所延伸的方向,常產生明顯的透視效果,也能有力地表現出空間深度。利用近大遠小的線性透視,誇張的表現前景物體大小,從而讓觀眾理解物體間的前後關係。d.虛實
利用虛化效果製造空間感的時候,可以表現為將前景或背景進行模糊處理。透過對焦,讓離觀看者較勁物件變得清晰,同時遠端的物體變得模糊。反之亦然,對遠端物體對焦,近景變得模糊,同樣可以營造空間關係。
將遠景虛化,強調了眼前的被攝主體,充分表現了地點本身的氛圍。將前景虛化,感覺像是穿過什麼東西再看,讓人不自主的想象拍攝者的位置。5、鏡頭焦段的選擇
鏡頭焦段的長短對照片的縱深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雖然畫面中各個元素的位置並不會產生變化,但是會讓觀眾的視線產生變動。比如:廣角鏡頭可以讓畫面中的元素產生畸變,擴張畫面邊緣的元素。
廣角鏡頭能強調畫面的透視效果,善於誇張前景和表現景物的遠近感,這有利於增強畫面的感染力。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則是相反的,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將遠處的景物和近處的景物拉到一個平面上來。所以長焦鏡頭很適合拍攝群山、花海等等場景大、強調數量的題材。
長焦鏡頭把遠處的山、霧跟近的山體壓縮,形成像在同一平面上的效果。鏡頭的的每個焦段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如果你非常追求照片的立體感和縱深感,那麼我建議你使用焦段短點的鏡頭來拍攝。
6、後期
要在一個二維空間裡,表現出現實中的立體感,除了前期拍攝,也可在後期的時候進一步的塑造照片的立體感。
用加深減淡的辦法,強化物體的亮面、灰面和暗面,以營造出照片的立體空間感。總結
俗話說“畫有法,畫無定法”,攝影同樣如此,攝影創作在運用基本的技術原則外,應儘量發揮人的創作能力和創意想象,以上主要是對空間立體感的前期拍攝思路,希望帶給大家一些啟發。
-
12 # 時光修復師
我們拍出來的照片是二維的,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平面;這樣的照片很普通,那麼我們要如何做才能將照片拍出三維的感覺呢?這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問題:如何讓照片營造出立體感。
在拍照時我們可以利用線條來營造出縱深感,從而營造出一個立體的空間;這樣能將觀眾帶進照片中,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有種把人拉進去的魔力
有時畫面中的一些元素能起到對比和說明的作用,比如:人在建築前拍照形成了大小對比、鏡頭前的景物顯得很大而鏡頭遠處的景物則顯得很小,這就形成了“近大遠小”的透視關係。這些關係都能為照片營造出立體感,大家在拍照時要多利用。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前面的花朵很大,遠處的花朵很小,一大一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為照片營造出了距離感。
近大遠小
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內容之後已經明白了什麼樣的照片立體感好,下面就具體給大家講講怎麼做才能增強照片的立體感。
一、鏡頭焦段選擇
鏡頭焦段的長短對照片的縱深感是有一定的影響的,雖然畫面中各個元素的位置並不會產生變化,但是會讓觀眾的視線產生變動。比如:廣角鏡頭可以讓畫面中的元素產生畸變,擴張畫面邊緣的元素。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橋本來是一樣寬的。因為使用廣角鏡頭拍攝產生了畸變,所以看起來近處的橋更寬,遠處的則要窄一些。廣角鏡頭增強了“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強化了前景和後景之間的距離。
給人一種“橋好長/寬”的感覺(其實沒多長/寬)
長焦鏡頭和廣角鏡頭則是相反的,長焦鏡頭會壓縮空間,將遠處的景物和近處的景物拉到一個平面上來。所以長焦鏡頭很適合拍攝群山、花海等等場景大、強調數量的題材。
長焦下的群山,感覺規模很大
鏡頭的的每個焦段都有自己的特點,沒有絕對的好與壞,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如果你非常追求照片的立體感和縱深感,那麼我建議你使用焦段短點的鏡頭來拍攝。
二、引導線
利用線條引導觀者的目光,使之匯聚到畫面的焦點;當觀眾的視線被畫面中的引導線所引導時,就能感受到畫面的縱深感。
望向低處的群眾
另外,匯聚線是引導視線比較強的線條,生活中有很多匯聚線。比如:公路邊的兩條平行線,因為透視的關係它們看起來在不斷靠近,然後在遠處匯聚成一個點。
如果你打算利用引導線來引導觀眾的視線,那麼你的引導線最好是開始於畫面的邊緣,讓引導線引導觀眾的視線看完這個畫面,這樣照片的縱深感也更強。
三、善用“近大遠小”
看到“近大遠小”可能很多人會說:哪裡找那麼多近大遠小的景物來拍。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題材,只要你懂運用“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就能很好的創造出縱深感。
比如:在大街上每天都能看到的共享單車,它就是很好的拍攝題材。如果你只是正面拍,肯定拍不出縱深感來,而且拍出來的照片也很普通。
正面拍出來很普通
如果你側著拍效果馬上就出來了,側著拍這些大小一樣的單車就會產生線性變化;此時你再使用對焦線構圖,讓單車形成的線條貫穿整個畫面,照片的縱深感也就出來了。除了側著拍之外,你還可以利用單車有序排列來形成線條。
再舉個例子:拍攝船隻,如果正面拍,那麼所有船都在同一條線上,畫面就會顯得很“平”,缺乏立體感。
如果畫面中的船在遠近不同的位置、錯落有致,那麼遠處的船和近處的船就會產生呼應。由近到遠既有了縱深感,又展示了湖面的寬闊。
四、突出前景
以前在講構圖時給大家說過前景能起到突出主體、增加照片空間感和深度的作用。今天在這裡給大家如何營造出照片的立體感也同樣適用,前景和主體一前一後既展現了距離也增強了畫面的深度。
比如下面這張照片,前面被虛化的花朵、中間清晰的人和後面模糊的花朵形成了前景、中景、後景,有效的增加了照片的縱深感和層次感。
另外,前景也可以引導觀眾的視線,比如下面這張照片,佛像作為照片的前景引導著觀眾的視線看望遠方,使得照片有了很強的縱深感。
特別是在拍攝風光題材時,大家可以多利用前景,它能讓你的風光照變得層次感豐富、畫面生動有趣。
花朵作為前景
臺階作為前景
-
13 # 喀納斯9
首先,立體感一般是指單個物體的形態,而非多個物體之間的關係。
第二,我們要學習美術繪畫中的一些知識,就是一,三大面,即亮面、灰面和暗面,二,是五調子,即高光、亮灰、明暗分界線、反光和投影,理解了這些知識就會比較容易掌握如何塑造物體的立體感了。
第三,就是研究利用光線和相機位置,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結合上面的三大面五調子,仔細觀察研究就可以找到突出物體立體感的方法了。
-
14 # 海南攝影師韓笑
所謂立體就是把光影關係處理好,
學美術都知道一個圓,沒有光影關係就是一個圓圈加上光影關係就是一個圓球,同理拍照也是一樣,處理好照片中的光影關係就可以得到你要的立體感的照片
回覆列表
首先拍攝時注意光源的利用然後就是要學會九等分構圖,也就是把一張照片化成九個部分,因為以此向裡面填充要素。初學者這種方法也有幫助的。因為可以有標準去衡量,去遵守。同時透過這樣可以清晰的突出拍照的重點。
後期修圖多利用灰度法提升圖片立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