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莫道疏狂

    題主好,我來就這句詩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一句出自於謙的詩作《詠煤炭》,是全詩的頷聯。《詠煤炭》一詩是典型的詠物詩,先寫景後抒情,中間穿插了各種修辭手法,于謙以煤炭自喻,借景抒懷,託物言志,表達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當今學者一般認為,《詠煤炭》一詩寫于于謙剛踏上仕途的時候,我同意這個看法。從詩人的經歷來看,應該就是在明朝永樂到宣德年間,也就是于謙進士及第或者任侍御史期間。這時的詩人還是大明王朝一箇中低層官員,但從他寫出的詩句來看,一飛沖天只是早晚的事。

    從內容上來看,《詠煤炭》是比較直白、易於理解的,但要真正研究清楚頷聯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於謙的思路和想法,我們必須結合全詩內容和他的經歷來分析。一方面,要剖析他在這首詩中表達了什麼;另一方面,要看他從這首詩的角度出發,在之後的人生中做了什麼。這樣,才能夠對《詠煤炭》一詩產生更為全面的認識。

    下面,容我一一道來。

    一、于謙一生匆忙、操勞國事,留下的詩作並不如何多,現今傳唱度比較高的基本都是詠物詩,最著名的一首與《詠煤炭》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入選了語文教材的《石灰吟》。

    于謙大概是偏愛詠物詩,《石灰吟》、《詠煤炭》,都是典型的託物言志,並且在情感表達上也是十分相似。不過比起《石灰吟》,《詠煤炭》就知者寥寥了,畢竟不是中小學生必背的古詩文,也可以理解。

    兩首詩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具體表述的方向還是有區別的。《石灰吟》重在描寫于謙要做什麼樣的人,“要留清白在人間”是其主題;而《詠煤炭》旨在表達于謙要做什麼樣的事,“但願蒼生俱飽暖”是其追求。

    比較完兩首詩的異同,我們對比《石灰吟》來看《詠煤炭》的主要內容。

    先來看首聯。“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其實說的就是煤炭的開採過程,因為煤炭又名“烏金”,用途就是燃燒釋放的熱量,所以詩人說“藏蓄陽和”,這兩句寫的十分簡單直白,與透過“千錘萬鑿出深山”來寫石灰開採是同樣的寫法,完全契合于謙的風格。

    接著說題主著重提出的頷聯。“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其實談的是煤炭的作用,同時也是寫景。上半句用比喻,將煤炭燃燒的熱風比喻為春風;下半句誇張,把爐火的亮度提升到照徹天際的光明。這裡其實也蘊含著詩人的努力方向,他以煤炭自喻,要用自我的燃燒,為大明子民送去春風,讓黑暗國度迎來光明,而後他也確實是這麼做的。

    頷聯的寫法與《石灰吟》的頷聯“烈火焚燒若等閒”也同樣相似,都是對詠物物件的進一步闡述,深化了讀者的印象和理解,也提升了物品的層次。

    再來看頸聯。“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相對而言難理解一些,它的上半句從字面上來看是在寫煤炭的作用,表示皇家的祭器同樣是由煤炭燃燒的熱量煉製的。但其實于謙是以“鼎彝”指代朝廷社稷,以煤炭比喻濟世賢臣,意為社稷興盛要靠賢臣的努力和奮鬥。下半句則是以煤炭自喻,表達堅定不移、濟世安民的決心,“鐵石”就是指煤炭,意為鐵石在化為煤炭之後,仍然透過燃燒來實現自我價值。

    頸聯與《石灰吟》的頸聯“粉身碎骨渾不怕”意味相同,都是託物自喻,表達了詩人實現理想的決心。

    最後是尾聯。在託物之後,詩人終於言眀了自己的志向:“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與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同樣的含義,表明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就是為了濟世安民,為了大明百姓的安居樂業,他甘願歷盡艱辛、決然不悔,一個光輝偉岸的形象隨著這一句詩躍然紙上。

    二、《詠煤炭》和《石灰吟》都是託物言志,我們以此洞悉詩人的追求和志向,那麼在接下來的人生中,詩人是如何從《詠煤炭》出發,來貫徹自己理念呢?

    于謙於少保,堪稱有明一朝英雄中的英雄,名臣中的名臣,從能力、水平、人品、業績、官聲、身後等種種條件來看,能夠與他相提並論的,實在是少得可憐。

    對於他的事蹟,當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有著十分詳盡的記載和異乎精彩的講述,甚至對為他平反做出努力的李賢也傾注了很多筆墨,我就不再這裡重複了。只明確一點就夠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而且是我們今天少有的還在稱呼為“民族英雄”的人物。

    明朝還有一位聖人,叫王陽明,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說法,這裡我們不去糾結理論上的問題,直接談于謙是如何與《詠煤炭》實現知行合一的。

    與上文的分析一樣,先說首聯。與煤炭的開採過程一樣,于謙算是浙江錢塘人,雖然祖上為官,但父親並未出仕,有家學淵源但並無父輩餘陰,所以也只是平民出身,他稱自己“鑿開混沌”並沒有什麼問題。

    接下來的頷聯,是說煤炭的作用。于謙自23歲進士及第之後,先後在痛斥藩王朱高煦、巡撫江西平反冤獄、巡撫河南山西、力抗太監王振等工作上業績突出,取得了舉國上下朝廷內外的認可,在他下獄期間,不僅百姓求情,甚至連藩王都上書,可見他何等受人尊崇。所以說後來的于謙,是真真正正的實現了自己頷聯中所說的作用,為民眾送去春風,也照亮了明朝的黑暗。

    然後是頸聯,說明了煤炭要發揮作用的決心。在英宗時期,土木堡之變使強盛的大明王朝忽然陷入了滅亡的邊緣,在這時,正是于謙站了出來,挽救了整個大明,堪稱再造之功。這也正是于謙在《詠煤炭》中表現的救社稷、挽狂瀾的含義,他用鐵一般的決心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勇氣和能力。

    最後是尾聯,于謙雖然對大明有再造之功,卻在明英宗復辟之後,被誣陷為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慘遭殺害。他的一生功業都是為國家、為人民,最終燃燒盡了最後的能量,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真可謂“不辭辛苦出山林”。

    從《詠煤炭》的內容、表達的情懷,以及對比于謙後來的經歷來看,這簡直就是他一生的寫照,也是他根本的遵循。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于謙的一生,是高尚的一生,是有益於人民的一生,他的名字,終將和《石灰吟》、《詠煤炭》一起,流芳百世,輝耀萬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時代,你會選擇睡上鋪還是下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