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起聊聊籃球
-
2 # 天晴愛睡覺
郭嘉此人風流倜儻,年少時就預感到要天下大亂,才開始歸隱,後來投奔袁紹,感覺到袁紹多謀少決,難成大事,後投奔曹操
郭嘉本人與曹操相知,行軍時和曹操並肩而行,議事時和曹操同席而坐,郭嘉此人藐視禮法,然而每次天下大事紛紛揚揚的時候,郭嘉每次都是算無遺策,能指導曹操的方向,擔任曹操的軍事參謀,先破呂布,平烏桓,郭嘉酒色無度,隨軍出征時因水土不服而死,臨死留下計策離間二袁,定下計策平了劉表;
荀彧主要是幫曹操推薦人才,一直是幫曹操處理內政,類似於蕭何之於劉邦,而且荀彧是氏族的領袖,幫助曹操爭取了更多的名義支援。
郭嘉荀彧的差別:
定位不同
郭嘉的定位就是純軍事,不統兵不理政,屬於是曹操的副腦,和曹操始終是一同出入,形同一人;荀彧是曹操的內政官,主要是安定內政,是氏族領袖。
謀略不同
郭嘉的謀略偏軍事風格,荀彧的謀略多是從內政、從人性方面出發,屬於更全面的包圍。如果是郭嘉是純奶爸,荀彧則是奶爸+控制,策略更加穩重;荀彧是戰略方面的,郭嘉則是具體的戰術方面的。
-
3 # 融合安心
荀彧出身於潁川大族,但他沒有當時貴族子弟普遍的紈絝習氣,和寒門出身的戲志才、郭嘉交情莫逆,但他又和潁川大族陳群交好,陳群看不慣郭嘉的不拘小節,放蕩形駭,而郭嘉也很是看不慣陳群的古板。後來荀彧把他們都推薦給了曹操。
荀彧幫曹操鎮守後方,郭嘉隨曹操出征出謀劃策。
郭嘉的名聲不是很好,一直被人家詬病,但是曹操不拘一格用人才。從這點上來看,他也應該是一個奇才怪才,不是主流社會所認同的那種人才。
荀彧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才能的人。他為曹操推薦了大量的人才,曹操早期的人才幾乎都是經過荀彧推薦的。荀彧在治國方面也很有一套,他是一個相才。如果曹操當時可以看做君王的話,荀彧就是他的宰相。
他們雖然都在曹操的身邊,但是職位和職稱卻大不相同,在人們心中可能覺得他們兩個的差距並不是很大,但是讀過正史的人就應該知道,他們的檔次根本就不一樣!
曹操一直在誇郭嘉,但是咱們要知道曹操誇起人,那可以說是技術了得。不管是誰,只要是自己能夠用上的,那將是非常的會誇。曹操也的確是非常喜歡郭嘉,可是那只是因為只要郭嘉最懂得曹操的心意,他陪伴了曹操十一年的時間。但是雖然是跟了曹操那麼久但是曹操卻沒有給他過什麼大的職位。只是曹操身邊的軍師,這是因為郭嘉的作風很不好,為人也不夠正直,因此即使再怎麼了解曹操,曹操也沒有提拔他。
可是荀彧就不一樣了,一開始是讓他當司馬,後來還當上了尚書令。後來還要給他更大的官職,可是他不願意接受,最後曹操就賜給了他兩千戶封地。而郭嘉最後死了也不過只有一千戶食祀,跟荀彧簡直是沒辦法相比的!
-
4 # 坤瑩
郭嘉和荀彧算是曹操統一北方的左臂右膀,但是兩人在短短的5年內相繼離開了曹操。
要說官職的話,荀彧出任尚書令肯定是要比郭嘉一個軍師祭酒要高,但兩人平時也並不分高下,而且還是好友關係。
荀彧在朝中非常具有聲望,所以曹操需要荀彧的這份聲望做事,畢竟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不把百官們搞定也是不行。
而郭嘉則是專門為曹操出謀劃策的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兩人搭配天衣無縫。
但是郭嘉和荀彧如果比能力的話誰會更厲害一些呢?
其實早年郭嘉就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當時郭嘉還是曹操死對頭袁紹手下的人。
但是郭嘉在袁紹手底下幹了6年,也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內心也是非常鬱悶,覺得自己懷才不遇。
正好郭嘉這匹千里馬遇到了曹操這個伯樂,兩人見面一拍即合,郭嘉也是遇到了自己的明主。所以荀彧應該算是郭嘉的貴人,如果沒有荀彧的話那郭嘉可能一輩子都沒辦法出頭。
既然有這層關係在,所以荀彧和郭嘉之間就不會內鬥,兩人只需要把自己分內的事情做好就行。
荀彧比郭嘉大七歲,但郭嘉卻是先去世的那一位。207年,郭嘉在曹操統一北方最後一步討伐烏桓的路上病逝,也是讓曹操非常的痛心,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就這樣走了。
郭嘉此前幫助曹操制定了無數的奇謀,能夠打贏官渡之戰就已經是一個奇蹟了,其中郭嘉也是功不可沒。
而荀彧的死顯得更加悲壯和無奈,因為荀彧一生終於漢室只當漢臣,但曹操已經稱王而且遲早有一天會推翻漢室自立王朝,所以荀彧的理想和曹操的野心發生了巨大的衝突,最後曹操給荀彧送了一個空盒子。
荀彧也是明白了其中的含義自殺了,但還有另一種說法是荀彧憂鬱而亡,但其中的原因和衝突是一樣的。
荀彧非常堅持自己的理想和底線,而且自己內心的想法絕對不會被外界給動搖,哪怕是要和自己的主公決裂。
雖然郭嘉沒有漢臣情節,但他有統一天下的志願,從這點上來看他們都做好了自己分內的事情。
-
5 # 中行偃1
郭嘉與荀彧在曹操陣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荀彧是東漢末年的政治家、戰略家。曹操統一北方的首席謀臣和功臣;郭嘉是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從歷史定位上就可以看到,差距非常明顯!首席功臣和謀臣只有這麼一個☝️!即是首席功臣也是首席謀臣;而著名的謀士則有一大群……
荀彧投奔曹操後,官至侍中,守尚書令,封萬歲亭侯。因其任尚書令,居中持重達十數年,處理軍國事務,被人敬稱為“荀令君”。荀彧很少隨軍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雖然在外征戰,但軍國之事都由荀彧排程籌劃。曹操問荀彧:“誰能代卿為我謀者?”荀彧說:“荀攸(荀彧侄)、鍾繇”。
被視為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奉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就是出自荀彧。此外,荀彧善於舉薦人才,起初舉薦了戲志才,戲志才死後又舉薦了郭嘉。
郭嘉是隨軍打仗的,是曹操軍事智囊團中的核心!還有政治智囊團、經濟智囊團、官吏管理智囊團、司法智囊團……
荀彧則不然,軍國之事都由荀彧排程籌劃!不管你是什麼智囊團,都得聽荀彧的!我僅舉一例加以說明:
袁紹擁有河北的青、冀、幽、並四州,精兵十餘萬;而曹操僅有兗豫二州,軍隊只有三萬。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很大,袁紹又派使者引誘招降豫州各郡,各郡大都聽從他的調遣。只有陽安郡不為所動,但都尉李通又急於向老百姓徵收稅款。趙儼面見李通說:“今天下動盪不安,各郡先後反叛,有心歸附朝廷的地方再徵收戶稅綿絹,恐怕會引起民怨。況且遠近都有憂患,這些都不能忽視呀。”李通說:“袁紹和大將軍曹操相持不下,軍情緊急,左右郡縣又紛紛背叛。假如我們再不徵收戶稅綿絹運往朝廷,那些愛探聽訊息的人一定會說我們是見風使舵,別有企圖。”趙儼說:“事情也正如您考慮的那樣,然而還是應當權衡利弊,暫緩徵稅,我願幫您解決這個難題。”
於是趙儼就給荀彧去信說:“現在陽安郡應該把徵收的綿絹送往朝廷,但是道艱路險,必招致敵寇的襲擾,眼下百姓窮困,周圍鄰近的郡縣一同反叛,我們陽安郡也面臨傾覆,易如反掌。這可是關係一方安危存亡的緊要關頭啊。況且本郡百姓執守忠節,雖處險境依然不生二心,對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有所獎賞,那麼心懷忠心的人就會再接再厲,肝腦塗地。善於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藏富於民安撫於民。我們覺得朝廷應該憐惜撫慰本郡的百姓,將已經收的綿絹全部退還給他們。”
荀彧答說:“我即刻將此事上報曹操,公文下發你郡。將綿絹全數退還百姓。”陽安郡的吏民聽到這個訊息,上上下下,歡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執守忠節。
說明白了吧?荀彧是可以替曹操做主的。地方各級官吏遇到危機都要上報到荀彧,然後聽從荀彧的安排或者建議給荀彧;郭嘉雖然也非常聰明睿智,但是他還只是在軍事方面的貢獻比較突出而已。
對於一國而言,軍事戰略雖然重要,也僅僅是一個方面。這個國家的正常和非正常期間的運轉靠的是荀彧,而不是郭嘉。即使是在軍事領域,曹操的軍師是荀攸也不是郭嘉。
吏部尚書陳群常非議郭嘉為人不治行檢,故曾數次於廷上投訴郭嘉;他怎麼不投訴荀彧!首先,荀彧可能沒有什麼不治行檢的行為;其次,就算是有?我確信陳群他也不敢投訴……
-
6 # 誰是姚明改革的絆腳石
郭嘉與荀彧之間孰優孰劣,陳壽在《三國志》中也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在《魏書》中,荀彧跟荀攸、賈詡共同列為一傳。而郭嘉是跟程昱、董昭、劉曄、蔣濟、劉放這六個人共同列為一傳,而且在這兩個傳記之間,可是還有三卷十八個人的差距呢。要論功績,相信不說荀彧,光是賈詡就夠後面的人追逐好一會了,因此,與荀攸、賈詡共同列傳的荀彧,在陳壽眼中可是要比郭嘉厲害不少的!
就連司馬懿都曾對荀彧讚不絕口:“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由此可見,郭嘉的名聲遠遠沒有後世之人“吹”出來的那麼響亮,而真正跟有能力的荀彧比起來,簡直都不在一個檔次!
-
7 # 四川達州人
兩個人不大好比較。主要側重點不同。
荀彧能力體現在行政、後勤、組織方面。軍事才能也有,比如建議曹操輕兵突進荊州,一舉拿下劉表。同樣,呂布偷襲兗州時,荀彧的軍事能力表現非凡。
郭嘉能力體現在軍事鬼謀方面。比如建議曹操不追擊袁尚袁熙,遼東公孫家確實如預測一樣斬袁家兄弟向曹操示好。特別牛叉的則是預測孫策被襲擊死亡一事。
所以,荀彧類似諸葛亮,是戰略佈局方面的頂級行政體系長官。郭嘉則大約等於法正,是戰術層面的頂級謀士。
如果一定要比,荀彧應視同為曹操的合夥人。郭嘉則是曹操的智囊。郭嘉當然差距荀彧一個層次。 -
8 # 漩渦鳴人yy
郭嘉和荀彧的差距?老實講,差距很大。
這兩個人或許在聰明才智上面,我們沒有辦法說明誰更聰明。但是就比功勞而言,兩個人之間的差距簡直就是天差地別。這就好比你家的一頂帳篷和你家房子比起來。你覺得哪個更加的好呢?
帳篷當然不錯,但你每次出去野外野炊或者野外露營的時候,這個時候你不可能把自己的家背在身上嗎?這個時候帳篷就可以解決你的不時之需,有的時候甚至可以給你帶來一點小浪漫,或者是給你帶來一些好處。但是帳篷畢竟是帳篷,你還是要住在你自己的家裡面,才覺得舒心安心。
對於曹操來講,荀彧是正宮,也就是所有曹操的謀士裡面說話最有分量,做事情最有能力,並且決定曹操最多事情的人就是荀彧,曹操後方的政治管理百官的入職表,以及任免請求,包括新人才的引用和推薦。都是荀彧一手在抓,荀彧為了能夠幫助曹操,可以說是殫精竭慮,鞠躬盡瘁,死而後,可以這麼說,曹操在外面一直在浪起很大的一個資本,就是荀彧待在他的後方替他管理著這個家,如果沒有旋律幫忙,曹操想出去浪,那還得看一下,自家的糧食到底夠不夠吃?自己家裡面的人到底是不是對自己真心的,會不會鬧事情等等這些東西?都需要他去考量,那曹操怎麼可能放心的出去浪?
你包括人們一直稱讚郭嘉這個人給曹操出奇謀。但是曹操真的要驗證郭嘉的這個謀略到底可不可行,首先第一點肯定是詢問一下自己手底下謀臣到底對此有什麼意見?有一點大家可以看到,就是當初曹操在官渡正面都快扛不下去的時候,糧食不夠吃的時候是荀彧站出來首先幫助曹操穩定了軍心,尤其是穩定了曹操的情緒,然後不停地蒐集糧草。支撐著官渡前線作戰。
兩相對比,孰重孰輕,誰大誰小,一清二楚,對於曹操來講,他這一生,雖然看上去對郭嘉的感情特別深厚,郭嘉死的時候曹操那哭的那是哭天動地。並且郭嘉對於他的幫助曹操一直掛在嘴邊念念不忘,但說實話,曹操心裡面也一直很懂荀彧這個人對他的幫助,對於荀彧的功勞,對於荀彧的所作所為,曹操從來都不說他自己嘴上的。都是暗地裡面給荀彧給予他足夠多的幫助。
也就是給足他全力讓荀彧自己發揮,曹操每次領兵在外,大家想想家裡面誰不是需要一個主事的人,否則就要鬧出天大的亂子,包括,最大的一個禍害,也就是這個漢獻帝一天到晚的折騰,曹操也肯定是不放心後方,但是每次出去的時候都留誰下來一直鎮守後方就是荀彧,荀彧對於曹操的幫助自然不言而喻,而曹操的也一直記在心上。你包括後來荀彧反對曹操稱王,並且蹬鼻子上臉的時候,曹操說什麼了嗎?曹操什麼都沒說。甚至於曹操都沒有選擇發火,而是默默地給荀彧一個空的飯盒。空飯盒的意思就是告訴他沒有漢王朝的俸祿可以食用了。
但是這有殺他的意思嗎?沒有。你想想這是那個曹操嗎?不是曹操如果知道某人對他抱有敵意,二話不說直接把她給殺了,就完事兒了,曹操的多疑是出了名的,可在荀彧這件事情上。曹操偏偏軟了心。最後荀彧的死讓他背上了一個罵名,但是說實話,曹操到最後也願意把這個罵名一直頂在自己的頭上,這個鍋我曹孟德背了。
曹操對於荀彧的感情,所以說不能說,肯定得要比對郭嘉的感情來的深,但是,絕對不下於對於郭嘉的感情。
-
9 # 大野驢影視
郭嘉
郭嘉原本是效力於袁紹的,在《三國志》中有一段郭嘉和郭圖的談話,郭嘉很清楚地說明了離開袁紹的原因。“《三國志》: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於是遂去之。”
郭嘉離開袁紹以後,在家呆了六年。建安元年(196年),因為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讓荀彧推薦人才,荀彧就推薦了郭嘉。於是曹操就開始面試郭嘉,面試的內容主要探討天下大事,討論完以後曹操說了一句:“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也非常高興說:“真吾主也”。
從此以後,郭嘉便在曹操的陣營裡當上了軍師祭酒。讓郭嘉在曹操軍事智慧團中確立核心地位的是:建安二年(197年),曹操討伐張繡敗,袁紹寫信羞辱曹操,曹操擔心自己和袁紹打不打的時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鼓舞了曹軍將士。
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被呂布打敗,依附於曹操,對於如何處置劉備,程昱的意見是殺,而郭嘉的建議《傅子》記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真正讓郭嘉大放異彩的就是官渡之戰,建安五年(200年),當時曹操害怕和袁紹作戰腹背受敵,決定先消滅立足未穩的劉備,又怕袁紹來進攻許都,曹操就去詢問郭嘉的建議,《傅子》記載:“太祖疑,以問嘉。嘉勸太祖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此存亡之機,不可失也。”太祖曰:“善。”遂東征備。備敗奔紹,紹果不出。”
當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打仗的時候,有訊息稱孫策會偷襲曹操的許都,這個時候曹操沒有多餘的兵力保衛許都,這個時候郭嘉又預測,《三國志》記載:“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策臨江未濟,果為許貢客所殺。”
建安七年(202年),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就想趁機攻破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又是郭嘉力排眾議,《三國志》記載: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徵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曹操採納了郭嘉的建議,剛回到許昌,就傳來好訊息二袁一死一逃。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到烏桓,曹操想遠征烏桓,但是又害怕劉備偷襲許昌,又是郭嘉為曹操分析了形式,讓曹操放心去征討,當曹軍來到易城的時候,郭嘉又勸曹操,輕兵速進,結果大破烏桓,二袁投奔公孫康。
然而就是在行軍的途中,沿途二百里地段乾旱無水。糧食又被吃光了,曹軍只能吃馬充飢,才到達目的地,曹操終於平定了北方,在從柳城回來的路上,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過度操勞,郭嘉患疾病去世。
荀彧
陳壽評價荀彧:“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鑑先識,未能充其志也。”
荀彧之前也是跟著袁紹,荀彧發現袁紹“度紹終不能成大事”,於是就投奔了當時只是東郡太守的曹操,曹操得到了荀彧非常高興地說“吾之子房也”。到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接受毛玠和荀彧的建議,迎奉天子,遷都許縣。
荀彧就成了曹操的“總參謀長”,“為漢侍中,守尚書令,常居中持重”,當曹操外出打仗的時候,荀彧便總理軍國事物“太祖雖政伐在外,軍國事皆與或籌焉”。後來荀彧又為曹操推薦了荀攸、鍾繇和郭嘉。
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想進爵國公、加封九錫。荀彧認為:“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因此惹怒了曹操。”曹操徵孫權的時候,讓荀彧到譙縣勞軍。當荀彧留在壽春的時候,《魏氏春秋》:太祖饋或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荀彧和郭嘉誰更厲害呢?
從謀略上來看,郭嘉更勝一籌,同時為曹操效力,郭嘉就非常察言觀色,他知道老闆曹操想要什麼,曹操曾經說過:“唯奉孝為能知孤意。”後來在赤壁之戰慘敗的時候,曹操還說過:“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然而《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卻不這麼看,陳壽眼裡荀彧比郭嘉厲害,從《魏書》的人物列傳就能看出來,在《魏書》中,荀彧、荀攸、賈詡在同一個列傳;郭嘉、程昱、董昭、劉曄、蔣濟、劉放這六個人同一個列傳。這兩個傳記中間隔著三卷十八個人呢?
在《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司馬懿對荀彧高度評價:“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
10 # 子曰讀歷史
郭嘉與荀彧的差距很大,不在一個檔次,可以說一個是謀士,一個是謀臣。
郭嘉,人稱鬼才,曹操早期的第一謀士。世人都吹捧誇大郭嘉,無非依據以下三點:第一,郭嘉提出的幾條計謀。曹操與袁紹的“十勝十敗論”,趁袁紹征討公孫瓚時東征呂布,還有就是“郭嘉遺計定遼東”。論計謀確實精彩,但都存在於口頭上,真正的實現還是要看行動的。
第二,曹操多次的誇讚。初見郭嘉時,曹操大喜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赤壁之戰慘敗後,曹操傷心的說: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要知道曹操這人最喜歡人才,誇起人張口就來,屬於口嗨型別的。
第三,郭嘉的英年早逝被神化,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要知道老百姓最崇拜諸葛亮,這句話一出來,更加崇拜郭嘉了。其實民間的流傳往往與玄學掛鉤,充滿神秘感和神話色彩。
實際上郭嘉僅僅是個謀士,善於對主公察言觀色,讀懂內心,在生活方面卻太過散漫,因此容易得罪人,終其一生也只做到了軍師祭酒的職位。而荀彧就不一樣了,他是一個謀臣,不光為曹操出謀劃策,還匡扶漢室,拯救黎明於水火。荀彧和郭嘉的差距很大,表現在:第一,理想不同。荀彧自始至終以漢臣自居,理想就是匡扶漢室,天下太平。最終也是這樣做的,當得知曹操欲“取漢而代之”,極力勸阻,不惜得罪曹操和譙沛集團,關係破裂。而郭嘉行為散漫,善於察言觀色,讀心術,很難達到荀令君的高度。
第二,職位不同。荀彧為曹操推薦了郭嘉,郭嘉終其一生也只做到軍師祭酒,這和他不屑於處理人間關係有關,散漫的性格勢必會葬送前途的。而作為“吾之子房”的荀彧則不一樣,為曹操舉薦人才,穩定後方,制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妙計,使得曹操鼎立中原。自己也一步步升至侍中,中書令,人稱荀令君。
第三,結局也不同。郭嘉病死在路上,而荀彧則是為了漢室江山被逼死的,作為一個漢臣的錚錚鐵骨,天地可鑑,日月可表。
總結:荀彧比郭嘉要高一個層次陳壽在《三國志》中將荀彧和荀攸、賈詡共同列為一傳,將郭嘉和程昱、董昭、劉曄、蔣濟、劉放等人共列一傳,可見地位差距。
作為同一時代的目擊者和見證人,冢虎司馬懿是這樣高度讚賞和評價荀彧的: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
11 # 一隻憤怒的老王
在電視劇來看,荀彧更得曹操的喜愛,荀彧更懂得猜到曹操的心思。郭嘉是個鬼才,奈何郭嘉壽命短,郭嘉活的長一些,曹操統一全國也未可知
-
12 # silence1996
首先說說郭嘉,無疑是前期曹操謀士集團中最有韜略的一位幕僚,只因其年少早逝,其著實為天妒英才之典範;其實從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他在曹操謀士集團團當中的重要性。官渡之戰進入相持階段的時候,他力薦曹操當機立斷,並且列舉曹操之十勝,袁紹之十敗。原文中這樣寫道:“袁紹十敗、明公十勝:‘紹兵雖盛,不足懼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以順率,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公以猛糾,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所任多親戚,公外簡內明,用人唯才,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公得策輒行,此謀勝也;紹專收名譽,公以至誠待人,此德勝也;紹恤近忽遠,公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聽讒惑亂,公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混淆,公法度嚴明,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此武勝也。’公有此十勝,用以擊敗紹無難也。”其謀略之長遠,目光之遠大由此可見一斑。而對於荀彧來說我倒更覺得他身上出來智謀以外,更加吸引我的倒是他的耿直和忠誠,與其說是對曹操的忠誠倒不如說是對大漢王朝的忠誠,我覺得他的政治信仰一直就是忠於大漢王朝,而歷史的發展卻不因個人的思想為導向。相對而言 ,郭嘉在曹操軍事集團中再軍事方面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從其綜合實力來看是和諸葛亮可以有一戰之力的,卻因其英年早逝而成了無法填補的空白。曹操本人也在郭嘉死後發出來及其悲涼的感嘆:唉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的感嘆,可見其人對於曹操軍事集團的重要性!
-
13 # rmgago
簡單說,荀彧和郭嘉,一個是基石型人物,一個屬於錦上添花的人物。
其實說真的這兩位不太適合放在一起比較,因為荀彧屬於全能的文臣,而郭嘉是比較純粹的謀士。
郭嘉進行橫向比較的話,我認為合適的比較物件是荀攸、龐統、法正這類比較純粹的謀士,不過由於他們所屬的陣營不同,所屬的歷史時期、客觀環境不同,因而謀士之間的比較,並不像武將那樣能夠比較直觀地得出相應的結論。
荀彧在曹營中是位居權力中樞的人物,他是荀子之後,祖父荀淑是當時的名臣,號為神君,父親曾任濟南相,叔父則是司空,可謂是貨真價實的名門望族。
荀彧本人在曹營中的角色,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集漢初的蕭何、張良於一身,一方面幫助曹操處理軍國內政,另一方面則為曹操在戰略層面上提供各種建議,他的能力,是達到“王佐之才”那個層面的,和荀彧比較的,應該是諸葛亮、周瑜這種人物,即並非本國國君,但卻是最接近權力中心,對一國的政治、軍事等方面能起到較大影響力的人物。
當然這並不是說郭嘉能力不行。196年,曹操謀士戲志才去世,郭嘉經荀彧舉薦,加入了曹操麾下,從此在曹操麾下大放異彩。客觀地說,郭嘉在曹營中的表現,作為謀士而言確實是非常出色的。
郭嘉在為曹操效力期間,準確預測了呂布、袁紹、孫策三大勢力的命運,幫助曹操因勢制變,佔盡先機。
郭嘉最著名的論斷,便是著名的“十勝十敗”論。在發動官渡之戰前,曾在袁紹麾下效力的郭嘉提出了“十勝十敗”論,闡述曹操與袁紹對比的優勢,認為袁紹必敗,勸說曹操攻打袁紹。
200年,曹操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之時,孫策攻打許都,郭嘉卻預測認為,孫策其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如果有刺客伏擊,孫策也無能為力,並論斷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小霸王”孫策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202年,袁紹經歷官渡大戰失敗後離世,曹操進攻袁譚、袁紹,意欲一舉將袁紹勢力斬草除根,然而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建議退兵。他認為袁潭、袁尚兩兄弟之間素有矛盾,必然要反目成仇,不如先南征劉表,後來事實果然如郭嘉預測。
仔細看看,郭嘉確實是“鬼才”,他在軍事謀略方面的表現,確實是三國中非常突出的一位,而且他的計策,帶有濃厚的“預言色彩”,比如荀攸,更多屬於“見招拆招”的型別,即根據敵我的形勢,做出針對性的部署和謀劃,是比較典型的“軍師”;郭嘉的計策看上去更加“奇”,看上去有悖於常理,然而實際情況卻往往驗證了郭嘉的論斷。
從當時的情況看,荀彧和荀攸是曹魏中真正的二位基石型人物,郭嘉加盟曹營之際,即不可能像荀彧一樣進入權力中樞處理軍國要事,也不可能一下子到了荀攸之上成為首席軍師,郭嘉要想在曹營中有所作為,還真得依靠“奇計”、“險計”,既不和荀彧、荀攸的職能產生明顯衝突,還能為曹操展現出足夠的價值。所以郭嘉的這些計策,往往是介於“戰略”與“戰術”之間,屬於軍事謀略層面,但並非單純的如何作戰制勝。這讓郭嘉和法正、荀攸等人又有所不同。
不過,從謀士的層面講,我認為郭嘉最大的缺陷是缺乏一次完全由個人主導的代表性區域性戰役。郭嘉在歷史上的表現大多數是建議性質的,這和他在曹營中的地位,以及客觀環境有關係,不過謀士的歷史地位還是挺需要一次代表性的區域性戰役來提升的 ,比如定軍山之戰之於法正,官渡之戰之於荀攸,劉備入川之於龐統。當然這並不是說郭嘉一定不具備這方面的能力,但是從史料上看,郭嘉完整構建、策劃一次區域性戰爭的記載確實是沒有的。
其實曹操麾下謀士眾多,但後人記住的往往是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這5人,對於在三國中登場時間不長的郭嘉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因為郭嘉的計策實在是太過於引人入勝了。
俗話說用人關鍵是要“人盡其才”,荀彧、荀攸再強,也不可能在每個方面都超過郭嘉,同樣,也不能因為曹操一句“若奉孝在,決不使吾有如此大失”就斷定郭嘉比荀彧、荀攸強。但是在整個三國曆史的座標定位方面,荀彧是肯定在郭嘉之上的。
-
14 # 二師兄嘚三師弟
三國時期多奇才 他們兩位都是優秀的謀士,
專注的方面不同所以說不上差距。
荀彧出身名門,代表了大士族,所以曹操初期離不開他,荀彧在戰略和政治上為曹操貢獻較多。更像是他的蕭何。
郭嘉在戰術和戰場上貢獻較多,人也比較年輕沒有漢臣身份的羈絆更得曹操的喜愛。
回覆列表
我覺得郭嘉比荀彧還差很多,幾乎不是一個級別,原因有二:
一、荀彧不僅在軍事方面出類拔萃,而且在戰略方面也有獨到之處,比如他曾經給曹操提出過迎奉天子,延續漢朝,曹操得益於這個戰略,當然了,後來有分歧那是後話。荀彧還規劃了統一北方的藍圖和軍事路線,不止一次的修正曹操的戰略方針。可以說是魏國版的隆中對。郭嘉不可否認是個軍事天才,有不少亮點,就不一一列舉了,但是也僅是軍事方面有建樹而已。
二、格局不一樣,荀彧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想振興漢朝,他和曹操更像是合作關係,不同的目的選擇了同樣的道路。而郭嘉和曹操是主僕關係,一心為曹操賣命。荀彧可以說是政治家和軍事家,而郭嘉只是軍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