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浮文博
-
2 # 妖異柒
要理解“清平”先要了解“清平樂”的由來。
清平樂是宋詞常見詞牌名,為曲調詞牌。即清平樂與詞的內容無關,而與詞的曲調有關。
現代人讀宋詞是沒有曲調的,所以很難理解這些優美的曲調詞牌究竟有何意義。
古人寫詞就如同現代出專輯一樣有詞有曲,可以吟誦成歌,著名的詞曲傳唱於大街小巷,效應如同現在的洗腦神曲。
清平樂的曲調原為唐教坊的曲名,是漢樂府《清樂》和《平樂》兩個樂調的合稱。所以“清“和“平“分別指代清樂調和平樂調。
清平樂曲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屬南曲羽調。
-
3 # 賈寶玉先生
一、“清平樂”的讀法到底是什麼? 任何一個稱謂或者名字,都有其起源和發跡,尋根溯源找到最初的意思,讀法也便水到渠成了。《清平樂》最早就是唐代教坊的一個曲名,後來用作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是宋詞的常用詞牌。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那既然發源於“曲名”,就是樂曲的意思,故應該念“清平樂yuè”無疑,是為正其名。 二、李白《清平樂·禁庭春晝》到底是不是偽作? 《長安十二時辰》熱播的時候,易烊千璽飾演的李泌非常崇拜李白,念過他的一首清平樂: “禁庭春晝,鶯羽披新繡。百草巧求花下鬥,只賭珠璣滿鬥。 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閒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主。” 我去年曾經在一個專欄中寫過一篇文章,說這首《清平樂》或許並不是李白的詞,而是後人偽作。當然,該文一發出來,好多人和我討論,比如北京大學的一位朋友,我們倆人中間經過了幾番爭辯,最後誰也沒有說服誰。 那我為什麼說,這首《清平樂》不是李白寫的呢,原因有四個,說明如下: 1. 宋蜀刻本《李太白全集》並無收錄 現在李白存留下來的詩歌大概一千首,存留的最早的一個版本呢,就是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的宋蜀刻本的《李太白全集》。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收集過這個版本的一個校訂版,但我發現這個《李太白全集》裡頭沒有存有李太白《清平樂》的任何一首詩。熟悉李白的朋友可能知道,李白有五首清平樂,但是這五首在這個宋蜀刻本里頭,一首都沒有。 我說到這,很多朋友可能會說,那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是多麼的有名,而且這首詩寫的太“李白”了。請注意,我說的是“清平樂”,而這個“雲想衣裳花想容”是《清平調》,兩回事。 2. 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文叢》的記錄 明代有一個文學批評家叫胡應麟,他寫過一部《少室山房筆叢》。這本書的第四卷說“此二詞尤淺俚,俱贗作也。”可見,在明代的文人墨客當中就在流傳李白的這幾首《清平樂·禁庭春晝》是贗作,而胡應麟還進一步說,所謂李白的這首《清平樂·禁庭春晝》“今人多以為五代人偽作”。我想,明代人總比我們現代人更接近唐代李白的文理思路吧。 3. 南京師範大學鬱賢皓教授的辯證 鬱賢皓是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也是中國李白詩歌研究會的會長,他有一本著作叫《李白全集註評》,這本書中對李白《清平樂》五首也有一個簡單的“辯證”。 鬱賢皓先生說,“此詞上片描寫宮女春晝在庭院中鬥百草的遊戲,下片描寫宮女整理殘妝後跳霓裳羽衣舞,美妙的舞姿贏得君王讚賞的情景。雖說鬥百草在南北朝時南方已有,但在宮中鬥百草,五代至宋時盛行,唐詩中少見,由此可知乃後人偽託”。 4. 詩歌風格蘊藉與李白慣有風格不符 無可否認,詩歌是感性的,是用來感知、感受與寄託的。剛才我舉了李白的《清平調》如“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您就能夠感受到,那是多麼美的一種文學表達,儘管它也是應制詩,但是即便如此,李白的詩歌風格也表露無遺。剛才才說了《清平調》的第一首,其實第二首我們也都很熟,“一枝穠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我們至今讀起來,唇齒留香,這便是真李白。 而《清平樂·禁庭春晝》等五首,我們一讀,“日晚卻理殘妝,御前閒舞霓裳。誰道腰肢窈窕,折旋消得君主”,既沒有李白用字用詞的灑脫飄逸,也沒有李白詩歌蘊藉的浪漫縹緲,讀來滯澀呆板。 以上,是我覺得《清平樂·禁庭春晝》是偽作的論述。 當然,到底是不是李白所作,還是說後人偽作,我們今天不能叫醒李白重新問問他老人家,所以這也是文學史上的一樁懸案。但不論如何,我們把這個話題由一個電視劇的名稱牽引出來,和大家聊聊詩歌,藉以回味一下像“雲想衣裳花想容”這樣美妙的文字,也不失為一種樂趣。
-
4 # 史海聽雷
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
備受萬眾期待,由王凱、江疏影主演,正午Sunny的又一古裝大劇《清平樂》終於和觀眾們見面了。
“清平樂”這個帶有古典意味的詞牌名與本劇有什麼關係呢?
縱觀歷代《清平樂》作品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清平樂》詞創作伊始,內容多傷春惜別、男女戀情,感情比較低沉,詞風婉約,其基調應該是悲涼灰暗的。到了宋代,《清平樂》這一詞調在晏幾道、李清照等婉約派詞人的筆下,沿襲了它的原有面貌,而隨著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的出現,受其詞風影響,使用範圍也不斷髮生變化,不僅書寫內容有所擴大,感情基調也由低沉逐漸轉向高亢。後歷經金、元、明、清各代的發展,其描寫內容與聲情更加豐富。後世比較著名的如毛澤東的3首《清平樂》,其聲情特點已與《清平樂》這一詞調創作伊始的面貌迥然不同。
著眼於歷史,此劇宋仁宗所處於北宋初期,離建國已有六十來年曆史,也正處“仁宗盛治,天下雍熙,海晏河清,四海昇平”的時代。當時禮教漸漸盛行,漢唐的外放風氣漸漸收攏,開始走向內斂。所以,時代造就的產物必然是人格內心矛盾分化,既嚮往開放,卻又被層層禮制所束縛。
宋仁宗趙禎在位期間,北宋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開創了一個清明太平的盛世。《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史家將其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他死時,據史書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也就是說,連乞丐和小孩都感到悲傷,感到難過,都燒紙錢祭奠他。他的敵對國家大遼,聽到他離世的訊息,也“人無遠近皆哭”。更為傳奇的是,遼國的遼道宗耶律洪基聽到這個訊息,竟然號啕大哭,告訴身邊人,由於仁宗執政,才使得兩國四十多年來太平無戰事。並且,他將仁宗畫像掛在宮中,對別人講,自己如果在宋朝,只配給仁宗當奴僕。此後,遼國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
趙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仁宗”為廟號的皇帝,“施仁政”是儒家至高的政治理想。宋仁宗沒有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開疆闢土的不世功業,他不過是國家承平時期的守成之君,對於承平之世的守成君主來說,以謙遜、寬仁之心治天下,也許要比雄主的雄才大略更有利於促成政治清明、經濟文化繁榮的治世局面。
宋仁宗朝,可謂人才濟濟,各路天才與賢臣成群而來。恰如蘇軾所說,“仁宗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搜攬天下豪傑,不可勝數……而其任重道遠者,又留以為三世子孫百年之用,至於今賴之。”創造此等治世局面的宋仁宗知人善任,開明睿智,是能夠垂拱而治的帝王典範 ,後世士大夫總結其執政所得,歸結為“任賢相,聽臺諫,遵法度”。
在其御宇的時代,湧現了群星閃耀般的傑出人物:在文學界,明朝人評選的“唐宋八大家”,其中有六位(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在宋仁宗朝登上歷史舞臺,還有柳永、晏殊也都是仁宗朝的一流詞人。在學術界,則有周敦頤、張載、程顥、程頤等著名的經學家和理學家。在政治界,則有范仲淹、富弼、韓琦、包拯、王安石、司馬光等名臣輩出。
-
5 # 邱水書
《清平樂》電視劇,“樂”讀yuè,又追上了,雖然影視作品有很大的創作改編,但大體上還是符合歷史的。
“清平樂”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宋代用作詞牌名。這部電視劇以北宋“仁宗盛治”的實現展開,展現了千古“第一仁君”宋仁宗趙禎一生為政以仁的歷史,和他的情感慾望。
“清平”二字,我的理解是:政治清明,廉潔公正,仁宗性格的平和寬仁,百姓安居樂業,造就歷史上“仁宗盛治”的一段太平盛世。史書上描述這段歷史“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安樂,文武忠良”。電視劇中那些唯美的畫面,就是很好的體現,追劇的朋友們也一定看出來了。
個人認為讀“清平樂lè”也不錯,因為社會清明,民生安樂。
這部電視劇原名叫《孤城閉》,似乎也很符合宋仁宗的情感心境,他雖然當皇帝四平八穩的,但他的個人生活卻挺悲催的,孝而不能,愛而不得,子女也很不幸,很孤獨、壓抑。
哈哈,我覺得片名三種叫法都符合這部電視劇。大家怎麼看?
-
6 # 奇正國學
“清平樂”調名之來源歷來說法不一。通常認為,此調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因李白有應制《清平調》三首傳世,故後世之人易將《清平調》與《清平樂》混為一談。王灼《碧雞漫志》卷五雲:《松窗雜錄》雲:“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焉用舊詞為。’命龜年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承詔賦詞,龜年以進,上命梨園弟子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按明皇宣白進清平調詞,乃是令白於清平調中制詞。蓋古樂取聲律高下合為三,曰清調、平調、側調,此之謂三調。明皇止令就擇上兩調,偶不樂側調故也。況白詞七字絕句,與今曲不類。而《尊前集》亦載此三絕句,止目曰《清平詞》。然唐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絕句耳。此曲在越調,唐至今盛行。今世又有黃鐘宮、黃鐘商兩音者。歐陽炯稱,白有應制《清平樂》四首,往往是也¨。這段材料中,所謂“今曲”者,即《清平樂》曲。王灼引《松窗雜錄》中李白應詔作七絕《清平調》之事,言其與今曲不類,而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這就發生《清平調》與《清平樂》混而為一的現象。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記載此事,亦言帝“命李龜年持金花箋賜白,為《清平樂》詞三章”。宋代樂史《楊太真外傳》、明代王路《花史左編》皆因之。實際上,復考李浚《松窗雜錄》乃知正如王灼所言,李白所進《清平調》曲確為三章七言絕句,為“雲想衣裳花想容”云云。然而,《清平樂》詞則是四十六字的雙調小令,兩者差別甚大,體制自是不同。清代萬樹《詞律》載李白《清平樂》一首,明確說其“與清平調無涉”。另外,王灼此段記載指出了《清平調》得名之由來,即擇漢樂府三調之中前兩調作詞。
-
7 # 藝文資訊
《清平樂》,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為宋詞常用詞牌。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
《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通常以李煜詞為準。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定格對照詞:韋莊《清平樂·野花芳草》
清平樂
中平中仄 (韻),
野花芳草,
中仄平平仄 (韻)。
寂寞關山道。
中仄中平平仄仄 (韻),
柳吐金絲鶯語早,
中仄中平中仄(韻)。
惆悵香閨暗老!
中平中仄平平(韻),
羅帶悔結同心,
中平中仄平平(韻)。
獨憑朱欄思深。
中仄中平中仄(句),
夢覺半床斜月,
中平中仄平平(韻)。
小窗風觸鳴琴。
-
8 # 忘了天空的翅膀
清平樂·村居
[ 宋 ] 辛棄疾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為宋詞常用詞牌。此調正體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詞人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同時又是曲牌名。屬南曲羽調。
“清平樂”調名之來源歷來說法不一。通常認為,此調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因李白有應制《清平調》三首傳世,故後世之人易將《清平調》與《清平樂》混為一談。王灼《碧雞漫志》卷五雲:《松窗雜錄》雲:“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得四本,紅、紫、淺紅、通白繁開。上乘照夜白,太真妃以步輦從。李龜年手捧檀板,押眾樂前,將欲歌之。上曰:‘焉用舊詞為。’命龜年宣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調》詞三章。白承詔賦詞,龜年以進,上命梨園弟子約格調,撫絲竹,促龜年歌,太真妃笑領歌意甚厚。”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按明皇宣白進清平調詞,乃是令白於清平調中制詞。蓋古樂取聲律高下合為三,曰清調、平調、側調,此之謂三調。明皇止令就擇上兩調,偶不樂側調故也。況白詞七字絕句,與今曲不類。而《尊前集》亦載此三絕句,止目曰《清平詞》。然唐人不深考,妄指此三絕句耳。此曲在越調,唐至今盛行。今世又有黃鐘宮、黃鐘商兩音者。歐陽炯稱,白有應制《清平樂》四首,往往是也¨。這段材料中,所謂“今曲”者,即《清平樂》曲。王灼引《松窗雜錄》中李白應詔作七絕《清平調》之事,言其與今曲不類,而張君房《脞說》指此為《清平樂》曲,這就發生《清平調》與《清平樂》混而為一的現象。宋代計有功《唐詩紀事》記載此事,亦言帝“命李龜年持金花箋賜白,為《清平樂》詞三章”。宋代樂史《楊太真外傳》、明代王路《花史左編》皆因之。實際上,復考李浚《松窗雜錄》乃知正如王灼所言,李白所進《清平調》曲確為三章七言絕句,為“雲想衣裳花想容”云云。然而,《清平樂》詞則是四十六字的雙調小令,兩者差別甚大,體制自是不同。清代萬樹《詞律》載李白《清平樂》一首,明確說其“與清平調無涉”。另外,王灼此段記載指出了《清平調》得名之由來,即擇漢樂府三調之中前兩調作詞。
民國楊憲益《零墨新箋》認為《清平樂》為南詔樂調:“當時南詔有清平官司朝廷禮樂等事,相當於唐朝的宰相。《清平樂》當然源出於清平官。此外更無其他合理的解釋。”張璋、黃畲《全唐五代詞·箋評》因之。今考唐代樊綽《蠻書》、佚名《大唐傳載》、五代劉晌《舊唐書》,以及北宋宋祁、歐陽修等所撰《新唐書》等史書典籍,發現確有關於唐時西南方南詔國設清平官一事的記載:“南蠻清平官,猶國家之宰相也。”“清平官六人,每日與南詔參議境內大事。其中推量一人為內算官,凡有文書。便代南詔判押處置,有副兩員同勾當。又外算官兩人,或清平官或大軍將兼領之。六曹公事文書成,合行下者一切是外算官,與本曹出文牒行下,亦無商量裁製。”由此可知,清平官的主要職責是管理境內大事,並非專職樂官,兩者之間無確切聯絡,所以“清平樂”這一調名不可能由清平官之名得來。
何光遠《鑑誡錄》載陳裕秀詠《渾家樂》“阿家解舞清平樂,新婦能拋白木球”二句,任二北《教坊記箋訂》中據此認為《清平樂》“乃舞曲,《清平調》則未雲有舞”。宋代仲殊和東坡詞“解舞清平樂,如今向誰說”,亦可證之。任又云:“溫庭筠《清平樂》:‘新歲清平思同輦’,顯為《兩都賦》‘海內清平,朝廷無事’之意,《敦煌雜錄》下《願文》雲:‘社稷有應瑞之祥,國境有清平之樂’可知調名中二字並不指清調、平調。”這一說法指出《清平樂》為舞曲當是不錯,但說《清平樂》即“清平之樂”稍顯牽強。因為從現存唐五代的詞作來看,《清平調》的感情基調總體偏於低沉,並無海內清平之意,而就溫詞本身來說,也並不是歌詠太平之音,是一首閨怨詞,且《敦煌雜錄》中“國境有清平之樂”句中之“清平之樂”並非《清平樂》這一樂曲,所以將《清平樂》中“清平”等同於“清平之樂”中“清平”二字,也是欠妥的。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清平樂》之名既不是借用漢樂府《清樂》《平樂》樂調名稱為詞調名,也不可能是由南詔國清平官之名得來,應當同《雲韶法曲》和《霓裳羽衣舞曲》一樣,是唐代教坊樂官創作的舞曲,而其中的“清平”二字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含義。
現存最早的《清平樂》詞是傳為李白所作的應制《清平樂》五首。自從李白以《清平樂》作詞之後,後世不斷有詞人進行創作,使其成為了較受歡迎、使用比較普遍的詞調。以此詞調作詞最多者是北宋詞人毛滂,共20首,其次大詞人中,晏幾道作了18首,劉敏中作了317首,辛棄疾作了16首,張炎、元好問各作了14首,納蘭性德、吳藻各作了12首。另外,晏殊、柳永、蘇軾、李清照、賀鑄等著名詞人皆有《清平樂》詞傳世。據不完全統計,加上李白所作《清平樂》5首,現存唐五代《清平樂》詞共23首,約佔全唐五代詞的0.92%,宋代《清平樂》詞共386首,約佔全宋詞的1.38%,金代《清平樂》詞共8首,約佔全金詞的0.224%,元代《清平樂》詞共120首,約佔全元詞的3.225%,明代《清平樂》詞共46首,約佔全明詞的0.23%。由於清代距現在時間很近,相關的詞學資料分散駁雜,編纂《全清詞》的難度非常大,這一工作尚未完成,所以清代《清平樂》詞創作量已知的有300首,但最終的具體數目仍有待進一步整理考證。
縱觀歷代《清平樂》作品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清平樂》詞創作伊始,內容多傷春惜別、男女戀情,感情比較低沉,詞風婉約。到了宋代,《清平樂》這一詞調在晏幾道、李清照等婉約派詞人的筆下,沿襲了它的原有面貌,而隨著蘇軾、辛棄疾等豪放派詞人的出現,受其詞風影響,使用範圍也不斷髮生變化,不僅書寫內容有所擴大,感情基調也由低沉逐漸轉向高亢。後歷經金、元、明、清各代的發展,其描寫內容與聲情更加豐富。後世比較著名的如毛澤東的3首《清平樂》,其聲情特點已與《清平樂》這一詞調創作伊始的面貌迥然不同。由此可見,《清平樂》這一詞調並不像《水調歌頭》《蘭陵王》等詞調那樣具有鮮明、固定的聲情特點,而是處於動態的發展演變中。
-
9 # 曉文隨筆
回答:如何理解《清平樂》中清平二字的含義?
《清平樂》(“樂”在此處讀yuè )為宋詞常用詞牌,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宋代著名詞人晏殊,晏幾道,黃庭堅,辛棄疾等均用過此調,其中晏幾道尤多。《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宋王灼《碧雞漫志》雲:“歐陽炯稱李白有應制《清平樂》四首。”借用漢樂府《清樂》、《平樂》樂調名稱為詞調名。意取海內清平之意。 此調有多種格體,上闋每句都押仄聲韻,下闋二、四句押平聲韻。
近期在湖南衛視播出《清平樂》,則是對宋仁宗“清平”時代進行了生動的刻畫。該劇圍繞北宋的家國天下徐徐展開,透過對宋仁宗時期朝堂風雲的深度刻畫和兒女情長的細緻描摹,展現了趙禎的為政以仁以及他的情感慾望。而隨著宋仁宗生平軌跡的不斷推進,《清平樂》展現出一幅氣象開闊的大宋畫卷,把人們又拉到一千年前《清明上河圖》中東京汴梁的繁華遺夢中。
宋仁宗趙禎(1010-1063),宋朝第四位皇帝,初名趙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母親是李宸妃,也是出現在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中“狸貓換太子”中的文學人物。
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難得的好皇帝,宋朝也在這代君王之時達到全盛。宋仁宗是中國歷史中第一個被貫以“仁”諡號的皇帝,仁政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民貴君輕,是對執政的最高評價。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讚。被後世譽為“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歷史上有“慶曆、嘉祐之治”之稱,尤以“嘉祐之治”為多。
清朝的小說無名氏寫的《東坡詩話》這樣形容仁宗盛治:“宋朝全盛之時,仁宗天子御極之世。這一代君王,恭己無為,寬仁明聖,四海雍熙,八荒平靜,士農樂業,文武忠良。真個是:聖明有道唐虞世,日月無私天地春。”這代表了幾百年來“仁宗盛治”在民間世人眼中的地位。
-
10 # 微元創
先上圖
要弄懂詞牌中“樂”字的發言,應該先了解一下《清平樂》這個詞牌是怎麼來的。目前學界關於這個詞牌的發音,大致有三種說法。其一,《清平樂》源於李白的《清平調》,用的是古音律清調、平調的意思,應當讀“yuè”;其二,《清平樂》是唐朝教坊自創的舞曲名,後作詞牌名,從後代詞作的描述來看,應當讀“lè”;其三,“清平”二字得名於南詔樂曲,用的是南詔職官——“清平官”的名號,應當讀“yuè”。
第一種說法:《清平樂》源於李白《清平調》,當讀“yuè”。
唐代李浚作《松窗雜錄》說:唐明皇開元中期,皇宮內院木芍藥開花。唐明皇與楊貴妃去賞花,想要有一首新曲子來作歌舞的伴奏。於是,李龜年譜好了曲子,請李白作了《清平調》詞三章,獻了上去。
為什麼這個新曲子要用“清平”作名字呢?那是因為中國古代的音律學中,把聲調分為了“清調、平調和側調”。唐明皇本人“不樂”(不喜歡)側調,於是李龜年就只取了前面的清調和平調,讓李白二人作曲、填詞。傳至後代,也就有了《清平樂》的詞牌名。
既然曲子是按古代音律的分類方法來作的,那麼曲子的名字,自然就要按照古代音律的名稱來定了。因此,“樂”字當讀:“yuè”。
第二種說法:唐代教坊舞曲名,當讀“lè”。
有人認為,《清平樂》並不是起源於李白的《清平調》。因為李白寫的三首詩,全都是七言絕句,句式和格律與詞牌完全不是一碼事。所以,關於這個詞牌發音,也不能按他的詩來解釋了。那麼,“清平樂”三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何光遠《鑑誡錄》引用古詩: “阿家解舞清平樂,新婦能拋白木球。” 看來,它是舞蹈伴奏。北宋詞人仲殊說,“解舞清平樂,如今向誰說。”看來,它就是一種舞蹈。
另外,溫庭筠《清平樂》中的“清平”又有了不一樣的意思。他在詞中寫道:“新歲清平思同輦”。這裡的“清平”顯然與跳舞無關,而是說“宇內澄清,天下太平”。不過,不管“清平樂”指的是伴奏、跳舞或者是“天下太平的樂趣”,總之都與“清調”跟“平調”完全沒有關係。
以上的說法,志在解釋“清平”二字的意思。指它們未必是在講“樂律”,但卻並不能證明“樂”字的發音問題。因為《清平樂》這個詞牌名,完全可以解釋成,關於“‘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音樂”。
-
11 # 曾哥的長夏茶館
大多數人在學詩詞時,老師都會告訴我們讀清平樂(yue),可以理解為音樂、樂曲。清平樂原為唐教坊曲名,後被作宋詞的詞牌名,又名“清平樂令”、“醉東風”、“憶蘿月”等。
清平樂在宋代是比較流行的曲調,北宋著名詞人晏殊晏幾道父子常用此調,歐陽修、蘇軾、李清照等也寫過清平樂詞;南宋的辛棄疾也很喜歡清平樂,以此寫過多首詞。
從這個角度理解,這裡的“清平”指的就是音律的音調。
如《舊唐書·音樂志》對“清平”做這樣的解釋:“平調、清調、瑟調,皆周房中樂之遺聲也,漢世謂之三調。”
如果把《清平樂》看作“le”,那麼這裡就有了另外一層意思。清平樂,樂清平。
這裡的“清平”,是“太平、和平安樂”的意思。常見的說法有“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漢代班固《兩都賦·序》有:“臣竊見海內清平,朝廷無事。”
結合故事背景來看,《清平樂》講述了宋仁宗的一生,側面反映的宋代的生活文化美學,透過宋仁宗克己謹慎的操行,創造了繁榮一時的北宋盛世。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文化政治經濟昌盛,唐宋八大家中,仁宗朝佔據六位,三蘇、曾鞏、歐陽修,王安石。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有三項(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均出現在這一時期。世界第一張紙幣誕生在仁宗一朝;
宋仁宗時期,打破了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取消夜禁,使得市民夜生活豐富起來,開啟如同我們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圖》描述的北宋盛世畫卷。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獲得“仁”稱號的皇帝,堪稱儒家最高褒義。因此從這些方面看,宋仁宗時期稱得上是“清平盛世”。
之前,曾哥在聊宋明美學的區別也講過,宋代文化政治和美學,都體現了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帝國精英們的理性偏好,他們的審美觀念,是去除華麗裝飾、向內而求的,進而表現為一種剋制的簡約美學態度。清平樂之“清平”,也可以被視為對這種簡約美學的總結。
以上回答,希望你喜歡。
感謝關注曾哥。
-
12 # 淡藍分享
《清平樂》這個詞牌是怎麼來的。
目前學界關於這個詞牌的發音,大致有三種說法:
其一,《清平樂》源於李白的《清平調》,用的是古音律清調、平調的意思,應當讀“yuè”;其二,《清平樂》是唐朝教坊自創的舞曲名,後作詞牌名,從後代詞作的描述來看,應當讀“lè”;其三,“清平”二字得名於南詔樂曲,用的是南詔職官——“清平官”的名號,應當讀“yuè”。
唐代李浚作《松窗雜錄》說:唐明皇開元中期,皇宮內院木芍藥開花。唐明皇與楊貴妃去賞花,想要有一首新曲子來作歌舞的伴奏。於是,李龜年譜好了曲子,請李白作了《清平調》詞三章,獻了上去。
為什麼這個新曲子要用“清平”作名字呢?那是因為中國古代的音律學中,把聲調分為了“清調、平調和側調”。唐明皇本人“不樂”(不喜歡)側調,於是李龜年就只取了前面的清調和平調,讓李白二人作曲、填詞。傳至後代,也就有了《清平樂》的詞牌名。
回覆列表
要弄懂詞牌中“樂”字的發言,應該先了解一下《清平樂》這個詞牌是怎麼來的。目前學界關於這個詞牌的發音,大致有三種說法。其一,《清平樂》源於李白的《清平調》,用的是古音律清調、平調的意思,應當讀“yuè”;其二,《清平樂》是唐朝教坊自創的舞曲名,後作詞牌名,從後代詞作的描述來看,應當讀“lè”;其三,“清平”二字得名於南詔樂曲,用的是南詔職官——“清平官”的名號,應當讀“yuè”。
第一種說法:《清平樂》源於李白《清平調》,當讀“yuè”。
唐代李浚作《松窗雜錄》說:唐明皇開元中期,皇宮內院木芍藥開花。唐明皇與楊貴妃去賞花,想要有一首新曲子來作歌舞的伴奏。於是,李龜年譜好了曲子,請李白作了《清平調》詞三章,獻了上去。
為什麼這個新曲子要用“清平”作名字呢?那是因為中國古代的音律學中,把聲調分為了“清調、平調和側調”。唐明皇本人“不樂”(不喜歡)側調,於是李龜年就只取了前面的清調和平調,讓李白二人作曲、填詞。傳至後代,也就有了《清平樂》的詞牌名。
既然曲子是按古代音律的分類方法來作的,那麼曲子的名字,自然就要按照古代音律的名稱來定了。因此,“樂”字當讀:“yuè”。
第二種說法:唐代教坊舞曲名,當讀“lè”。
有人認為,《清平樂》並不是起源於李白的《清平調》。因為李白寫的三首詩,全都是七言絕句,句式和格律與詞牌完全不是一碼事。所以,關於這個詞牌發音,也不能按他的詩來解釋了。那麼,“清平樂”三字,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何光遠《鑑誡錄》引用古詩: “阿家解舞清平樂,新婦能拋白木球。” 看來,它是舞蹈伴奏。北宋詞人仲殊說,“解舞清平樂,如今向誰說。”看來,它就是一種舞蹈。
另外,溫庭筠《清平樂》中的“清平”又有了不一樣的意思。他在詞中寫道:“新歲清平思同輦”。這裡的“清平”顯然與跳舞無關,而是說“宇內澄清,天下太平”。不過,不管“清平樂”指的是伴奏、跳舞或者是“天下太平的樂趣”,總之都與“清調”跟“平調”完全沒有關係。
以上的說法,志在解釋“清平”二字的意思。指它們未必是在講“樂律”,但卻並不能證明“樂”字的發音問題。因為《清平樂》這個詞牌名,完全可以解釋成,關於“‘海晏河清,天下太平’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