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去了無痕D
-
2 # 歷史堆中的胖子
關羽襄樊之戰犯了哪些戰略錯誤?那最大的錯誤就是發動北伐啊。
要知道孫劉聯盟的基礎就是曹魏實力太大,兩家不得不聯合圖保,可隨著劉備攻佔益州,打敗曹操再佔漢中,劉備的實力已經急劇上升,現在關羽又在襄樊之戰中水淹七軍,楞是將曹操最大的野戰集團給消滅,整個襄陽郡馬上就要落入劉備手中,這個時候孫權對劉備恐怕是又恨又怕,恨的是早有約定拿下益州就還荊州,可劉備愣是裝傻充楞,怕的是劉備實力目前已經超過江東,並且實力明顯還在上升期,而劉備集團所據荊州還在江東上游,更可怕的是劉備有精銳的水軍!對於曹魏來說是天塹的長江根本無法阻擋劉備。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劉備此時已經進位漢中王,自認漢室正統,那曹魏和割據江東的孫權又是什麼?當然是國賊了,孫權哪怕不是國賊,也算的上割據的軍閥了。如果關羽成功拿下襄陽樊城並且消化掉襄陽郡的土地人口,實力劇增的劉備對孫權來說會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存在。到那時別說討要荊州,就是能不能保住江東也是問題。
關羽如果不北伐,孫權對於討回荊州還會有一定的期望,而這份期望在,再加上外有曹操,則孫劉聯盟暫時不會撕破。但隨著關羽北伐,並且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對孫權來說如果此時不趁著荊州空虛拿下荊州,他就永遠沒有機會了。
三國鼎立的局面,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方有打破平衡的可能,就必然遭到另外兩方的合力打擊,自古以來永遠就是這樣。這與關羽犯不犯錯誤無關,誰來守荊州都會這樣。
至於影響,可以說是直接將蜀漢政權的上升期給打斷,並且在夷陵之戰後,蜀漢再也沒有希望成為全國性政權,只能是在四川一隅之地割據。
-
3 # 露荷疏影
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東漢末年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役或荊州爭奪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出兵,進攻曹魏佔據的襄陽、樊城的一次重要戰役。
襄樊之戰中,魏蜀吳的三方的兵力之和超過了10萬人。關羽先是圍困襄陽、樊城,迫使曹仁只能在樊城堅守不出。對此,曹操派出了于禁、龐德等人前來救援樊城,卻遭遇了“霖雨”、“漢水泛溢”,發生了水淹七軍。透過水淹七軍,關羽趁機乘船進攻,俘獲于禁等人,重創曹魏,威震華夏。
隨後不久,東吳呂蒙率領大軍偷襲荊州,想要趁機奪取蜀漢的荊州三郡。麋芳、士仁一直都不滿意關羽輕視自己,關羽率兵在外,麋芳、士仁供應軍用物資不能全部送到,關羽說:“回去後,當治他們的罪。”麋芳、士仁都感到恐懼。呂蒙藉機命令原騎都尉虞翻寫信遊說士仁,為其指明得失,隨後麋芳和傅士仁不戰而降,導致關羽後方失守。在曹魏和東吳的前後夾擊下,關羽最終敗走麥城。公元220年,關羽父子被東吳斬殺,宣告了襄樊之戰的終結。
襄陽之戰關羽兵敗的主要原因是輕敵,關羽對敵我雙方實力和處境沒有非常明顯的認識,在本來自己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還分兵去圍困襄樊兩座城市,甚至自己的騎兵大部隊已經派到了北方,低估了曹操軍隊的意志,又高估了已方的戰鬥力。導致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裡面,城池一直攻而不破。加之呂蒙用計瓦解丟失荊州三郡。蜀漢經此一戰,丟失荊州三郡,損失極其慘重,失去了東面北伐的大基地,使得隆中對成為虛話,荊州的軍隊和人才基本上是損失殆盡。加之孟達叛變投魏,導致喪失上庸等地,最後,蜀漢在襄陽之戰的慘敗,直接導致了後來劉備討伐東吳的夷陵之戰,使原本就弱小的蜀漢政權雪上加霜。
-
4 # 歷史笑春風
關羽是劉備手下能力最強的將領,劉備入川,將荊州交給他鎮守,足以看出劉備對他的重視。關羽也不負眾望,他坐鎮荊州,北拒曹操,東抗孫權,保證了荊州的安全。不僅如此,長於治軍的關羽,還為蜀漢訓練軍隊,他訓練的水軍和東吳的水軍相比也毫不遜色。他訓練的軍隊,源源不斷的入川增援劉備,為劉備奪取西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傑出的統帥,在後來的襄樊之戰中,卻遭遇了慘敗。他不但丟失了荊州,還斷送了自己的軍隊,以及自己的生命。後來中國留下一句俗語,叫做“關羽大意失荊州”。可是這麼大個荊州,怎麼會說丟就丟了呢?僅僅是因為關羽的大意嗎?
我們看,關羽在出兵攻打襄樊的時候,對東吳的防備還是很嚴密的。因為在此之前的湘水之爭時,東吳就靠偷襲一夜之間奪取了關羽的零陵、長沙和桂陽三郡。所以,關羽在出師之前,除了留下足夠的兵力,還在沿江構建烽火臺。如果東吳的軍隊渡江進攻,守臺的將士就舉火為號,荊州很快就能夠得到警報。關羽如此佈置,不可謂不嚴密,所以,關羽不能說是對東吳大意。
那麼,關羽為什麼會吃了敗仗,丟了荊州呢?這主要有幾個方面造成的,裡面既有關羽的責任,也有的責任是和關羽無關的。
首先,我們看關羽守衛的荊州。關羽守衛的荊州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他既是劉備、諸葛亮準備北伐宛洛的出發地,又是東吳準備全據長江的上游重地。所以雙方都勢在必得。而北面的曹操也虎視眈眈,只是因為孫劉聯盟的原因,沒有輕易下手。
而關羽的兵力被劉備一再抽調,已經只能夠保證守衛荊州,抵抗曹操或者孫權某一家的攻擊,而不能有其他的戰略行動。如果曹操和孫權兩家和起手來一起攻打荊州,即便是關羽想守住荊州都是不可能的。當然,在當時孫劉聯盟存在的情況下,這種事情的出現機率較低。因此關羽沒有往這方面做打算。
而出乎關羽意料之外的是,在歷史上,恰恰出現了這種極低機率出現的事情。曹操和孫權兩家聯手,一起攻打了荊州。從這個方面來說,關羽缺乏應有的大局觀,說他大意也不為過。
其次,由於關羽的大局觀缺陷,使得當他發現有利的戰機時,就獨斷專行的發動了對襄樊的進攻。當時襄樊曹軍兵力空虛,而曹操的大軍還滯留在關中。由於曹操的身體不好,手下又沒有能夠信任的將領,所以來援的兵力只能分批前來,每批的人數都不多。這使得關羽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
關羽充分利用了他的優勢,水淹七軍,降於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可是,在這個時候,關羽的致命缺點也暴露了出來,那就是兵力不足。本來關羽只是想對襄樊進行試探性的攻擊,能夠拿下襄樊更好,拿不下就撤回來。可是,一戰而勝後,勝利的前景讓關羽胃口暴增。他甚至將兵力伸展到了中原地帶。
而關羽自己的兵力,是滿足不了他的計劃的。關羽只好向離得最近的上庸要求援軍,可是,上庸的劉封、孟達不顧大局,拒不發兵。在這個時候,關羽一時進退兩難。
在這個時候,孫權和曹操聯絡,準備聯手攻打關羽,襲取荊州。為了這個作戰,呂蒙以生病為由,讓名不見經傳的陸遜代替自己。陸遜給關羽寫信,向他吹捧奉承,使得關羽放鬆了警惕。關羽在這種情況下,進行了一次賭博,他將留在荊州防備東吳的兵力陸續抽調北上。
如果他賭贏了,拿下了襄樊,那麼襄樊和南郡聯為一體,荊州就又有了一條用漢水和漢中聯絡的通道,就再也不必害怕東吳的侵襲了。但是,關羽賭輸了。由於他調兵北上,東吳出兵趁虛襲取了荊州,使得關羽陷入了進退失據的境地。
最後,關羽犯下的最後的錯誤就是戰場指揮上的錯誤。在剛開始,關羽是本著速戰速決的戰術,對襄樊進行襲擊。可是在水淹七軍後,關羽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他面對有利形勢,失去了理智。
他不顧自己實力不足,非要實現奪取襄樊,兵進宛洛的目標。在徐晃來抵禦他的時候,徐晃的軍營駐紮在離關羽的營寨三丈的地方。關羽對離他如此之近的敵人都無法制約,哪裡還有打退徐晃的實力。可就是這樣,關羽還是在死撐,不願意撤退。
最不可原諒的是,當時孫權向曹操要求討伐關羽,襲擊荊州的時候,專門在信中說明,請曹操保守秘密。曹操為了坐山觀虎鬥,專門把孫權的書信用箭射入關羽的營寨。關羽在得到信件後,在前無勝利的可能,後有孫權襲擊的警告下,依然不撤退。眼睜睜失去了最後一個挽救荊州的時機。在孫權襲取荊州之後,關羽才匆忙撤軍,可是已經大勢已去,為時已晚了。
所以說,關羽在襄樊戰役中先勝後敗,丟失荊州,並不是大家所說的“大意失荊州”。關羽失去荊州,是因為形勢的所迫,自己對局勢判斷的錯誤,以及在戰役過程中犯下的重大失誤一起造成的。關羽在失荊州一事上,有他的責任,但並非一個大意所能夠概括的。
關羽一死,荊州丟失,使得蜀漢的兩路北伐的計劃破產,還引發了夷陵之戰。在夷陵之戰中,蜀漢和東吳兩敗俱傷,雙雙退出了爭奪天下的舞臺。
-
5 # 望月dai曉
說到襄樊之戰,咱們先來說一下此戰的起因: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之戰以曹操失敗告終,在此期間還折了大將夏侯淵,殺了謀士楊修,可謂損失慘重;劉備呢,在諸葛亮等文臣武將極力推尊下,經過百般推辭,最終進位漢中王!
曹操聽聞之後頓時惱羞成怒:劉備乃一織蓆小兒,竟自稱漢中王,孤將親率大軍,征討兩川,誓滅此賊!
然後司馬懿出主意說,孫劉素來不和,可譴一使者遊說於孫權,使其攻取荊州,劉備必發兩川之兵救援,大王可攻其後,使之手尾不能相顧,必能擒之!
然後曹操譴滿寵滿伯寧為使前往江東遊說孫權,張昭建議過江探聽關羽虛實,再做計較!
劉備問計諸葛亮,諸葛亮說可使關羽起兵攻取樊城,其勢自解,於是關羽發動襄樊之戰!關於這場戰役的結果各位看官心知肚明,下面咱們開始切入主題!
個人認為關羽襄樊戰役的戰略錯誤可分為前後兩個階段:
襄樊戰役開始之前:
1、太過心高氣傲,孫權為其子求婚於關羽之女,關羽說:“虎女焉得嫁犬子”!這話嚴重刺激了孫權的小心臟,你說他不找機會捅你一刀才怪了,同時嚴重違背了諸葛亮入川時的叮囑:東聯孫權,北抗曹操,方保無虞的戰略決策!
2、劉封是劉備在投劉表的時候收的義子,當時劉備已經42歲仍然沒有一兒半女,在劉禪出生之前他其實是把劉封當嗣子培養的,可關羽常常以螟蛉之子稱呼劉封,使得敗走麥城,劉封不救!
3、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平日裡動輒呼喝打罵,不注意團結人心,哪怕對劉備的小舅子糜芳也是如此,最終導致傅士仁,糜芳先後投降東吳,直接斷了自己的後路!
襄樊戰役開始之後
1、過於自信,戰役開始後,孫權決定趁此機會奪回荊州,呂蒙託病,將軍事託付給陸遜,陸遜年幼,處處恭維,示弱於關羽,最終關羽麻痺大意,調走大量荊州守軍,導致呂子明白衣渡江,荊州失守!
2、不聽人勸,固執己見,明知自己中毒箭,需要回荊州治療的情況下仍堅持攻打樊城,況且征戰已久,士卒疲勞,戰力大減,錯失返回荊州最佳時機!
關羽丟荊州,敗走麥城最直接的影響:
1、使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計劃胎死腹中:“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2、不論劉備出於為關羽報仇還是為了其他目的,總之被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蜀漢精銳盡失,元氣大傷,難以恢復!
3、諸葛亮北伐中原無人可用,被迫設空城計麻痺司馬懿,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也是調侃的蜀漢政權無人可用的悲哀吧!
-
6 # 碎說歷史
襄樊之戰簡介。建安二十年(215年)孫權、劉備商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雙方矛盾暫時緩和。二十四年三月,劉備佔漢中,殺夏侯淵,軍勢達到鼎盛,是年初南陽地區吏民反曹,也與在荊州的劉備大將關羽有過聯絡。同年七月關羽就出兵爭奪襄樊,為“北伐中原,興復漢室”創造條件。曹操得訊,派徐晃屯兵宛城聲援曹仁,又派于禁、龐德前往襄樊助守。曹仁命于禁、龐結營樊城以北。這時一連下了十多天大雨,漢水暴漲,於、龐只得避居高阜之處,樊城被洪水包圍。關羽的水軍本來精強,就乘戰船猛攻,于禁被逼投降,龐德被俘,不屈而死,這就是著名的“水淹七軍”。
從襄樊之戰本身來講關羽在此戰的戰術上,取得了區域性的成功。但此戰最後導致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是致命的,就如一付多米諾骨牌,第一張牌倒下,整付牌會跟隨著一起倒下。
三國時期的荊州,是一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兵家必爭之地,在此先後發生了赤壁之戰,江陵之戰,夷陵之戰,都是意義深遠的幾場戰爭。
荊州面積非常大,包括了現在的湖南省、湖北省、廣州北部、廣西北部、貴州東部、河南南部、重慶東部,也就是當時所說的荊州七郡:江陵、江夏、南陽、武陵、長沙、桂陽、零陵。
《隆中對》說:荊州北據漢丐,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歷代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關羽作為蜀漢政權的第一虎將,奉命鎮守荊州,其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襄樊一戰,關羽之所以敗走麥城原因有三。
①過度自信“孫劉”聯盟的可靠程度,熟不知在國家利益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②,過於輕視曹魏,曹操使人離間孫權,促使孫叔趁機奪取荊州,圍魏救趙。
荊州失守, 對蜀漢是致命的。
關羽失荊州無疑給蜀國帶來一場天大的打擊,首先是人才的失去,關羽兩父子被殺,兩名大將就此失去,加上不開城門讓關羽他們進城的那些小將也被處以軍法。導致後來復仇過程中張飛被部下所殺,劉備病死。其次是戰略地利--荊州被奪,失去軍事優勢。還有是,陸遜營燒蜀軍七百里,蜀軍死傷無數,士氣狂跌,國力空虛。這些都是關羽失荊州引起的嚴重弊端。
-
7 # 使用者4308519446186戰
過份的相信自已的實力!致使後來劉備舉兵伐誤!其實就是使劉備的根基動亂了!荊州在歷史中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呀!
-
8 # 羅賓說歷史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先贏後輸,最後被東吳偷襲,落得一個被擒殺的下場。看過三國的人無不對這個結果扼腕嘆息。出現這個結果首先是關羽犯了一些錯誤,同時東吳的背盟偷襲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荊州的丟失對蜀漢損失也是非常巨大的。
關羽犯的錯誤一、關羽自出道以來,殺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感念舊日的恩情,義氣放走曹操。這不單單體現了關羽實力的強大,也為關羽積攢了非常大的名氣,成為三國時期數一數二的名將。這就讓關羽有了驕傲的資本,除了個別幾個人關羽還能瞧得上外,大部分人都再難入關羽的法眼。所以像東吳的呂蒙,陸遜,包括孫權,關羽是不放在眼裡的。呂蒙假裝生病,後來給關羽的信裡極盡頌揚讚美之詞,關羽只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崇敬之情,是害怕自己的虎威。呂蒙陸遜之流根本不敢對荊州有什麼非分之想,即使把荊州兵馬全部調走,東吳也不敢怎麼樣。
二、關羽的內部人員管理存在很大問題。比如針對糜芳和傅士仁違犯軍規的問題,關羽處罰完他們,居然還讓他們去分別把守江陵和公安這兩個最緊要的地方,2個人平時就對關羽不滿,如今更是身懷怨氣,所以一遇到東吳的攻擊馬上投降。但是糜芳身為劉備的小舅子居然也不戰而降,這是關羽沒有想到的。這是導致荊州丟失的第二個重要原因。試想一下,如果江陵和公安哪怕有一個地方可以死守等待關羽回援,那荊州的局勢也不是不可挽回。
三、東吳自從呂蒙接任大都督以來,逐步摒棄了魯肅時代聯劉抗曹的策略,把奪取荊州做為戰略的重心,加上孫權在合肥方向打不開局面,所以這個時候東吳已經有了偷襲荊州的想法。所以就發生了孫權為子求婚,關羽不但拒絕,還侮辱孫權說出“虎女安能嫁犬子”的話來。關羽因為驕傲自滿,目中無人導致和東吳關係惡化,同盟關係已經名存實亡。這就讓曹操和孫權因為利益關係迅速組成了打敗關羽的同盟。孫權從關羽的後方偷襲荊州,讓關羽腹背受敵。
對蜀漢的影響失去荊州對蜀漢的影響很大,首先就是隆中對的戰略成為泡影,蜀國失去了水陸並進,分進合擊的可能,蜀國只能從益州出兵北伐,蜀道難行,十分消耗人力和物力,糧草的供給也受到很大影響。其次蜀國失去了荊州大片的土地、人口、財政收入、各種戰略資源,損失了大批人才和軍隊。最後關羽失荊州的結果也導致了後面蜀吳夷陵之戰的發生,此戰讓蜀國元氣大傷,從此徹底失去了爭奪天下,復興漢室的能力。
-
9 # 愛上網的喵喵
其實就是一句話:待天下有變。
這句話,關羽沒做到;後來,劉備也沒做到;最後,諸葛亮也做不到了。
-
10 # 葉秋6697
關羽自視過高,藐視天下英雄;不僅如此,他還過高估計了蜀漢政權的實力,妄想依據荊州獨立對抗曹魏甚至東吳;另外就是對天下局勢認識不清,尤其是對諸葛亮隆中對所確定的蜀漢天下戰略,以及聯吳抗曹的戰略認識不足。
-
11 # 與生活交朋友
關羽襄樊之戰戰略錯誤:
1.平時鎮守荊州時,忽視聯吳的重要性,與孫權交惡。
2.目中無人,吸引仇恨。關羽從來都看不上孫權,出兵後呂蒙裝病,他就不斷將荊州兵力調往前線,收了于禁幾萬降兵後,糧食不夠吃,居然連招呼都不打一下,直接搶孫權的糧食。這是完全不把孫權放在眼裡。
3.被勝利衝昏頭腦。以一己之力,對抗曹操與孫權。荊州兵估計也就三四萬人,加上于禁的降兵,也不會超過五萬。曹操援兵源源不斷,後方空虛,孤軍深入,城池久攻不下就該退兵。
4.襄樊之戰發動的不是時候。漢中基礎打好了,有能力北伐了,同時孫權跟曹操幹起來了,這時候荊州出兵渾水摸魚就差不多。
關羽丟了荊州,蜀漢作為割據勢力,實力大減。但從爭霸天下的角度,對蜀漢影響並不是太大。荊州九郡,蜀漢也只是佔有三個,北面是曹操,東面和南面是孫權,地理位置無任何優勢。雖然孫劉聯盟,但孫權一直對荊州虎視眈眈,任何時候,這幾個地方都只能處於守勢。只要曹操和孫權不打起來,荊州就不能處於空虛的狀態。這種狀態下,蜀漢無論怎麼發展,也沒有爭奪天下的能力。關羽當年已經59了,就算不戰死,也活不了幾年了。蜀漢這邊也沒有關羽這樣牛逼的統帥能力的上將了。
-
12 # wangchengzhia
襄樊之戰,或者說荊州之戰,是三國時期的一場著名戰役,直接造成了關羽兵敗身亡的悲劇,也對劉備集團的戰略部署造成巨大打擊,使蜀漢政權基本退出了爭奪天下的序列,而只能自保了。那麼關羽到底犯了什麼戰略錯誤呢?人們有很多分析,我覺得有一點,就是關羽選擇進攻是錯誤的,而是應該守在荊州,盲目進攻,大本營失守是方向性的錯誤,試分析一二。
劉備剛平定西川不久,也沒力量來幫助荊州,又要在漢中方向作戰,蜀漢力量有限,戰略上應取守勢。孫吳對荊州虎視眈眈,劉備又不能前來支援,關公就不能貪一時之功,而去與曹操決戰。很明顯,不佔優勢啊。
關公正確的做法就是結好孫權,守在荊州,堅決避免兩線作戰,擒于禁龐德、水淹七軍都只是戰術性的勝利,而守住荊州才是根本戰略。
因此,分析當時的形勢,關公宜守不宜攻,應該不為敵之所動,而據守荊州,而荊州才是三國時期的主戰場,戰略制高點。而劉備後來的夷陵之戰,說是要為關公報仇,實際目的還是奪回荊州罷了,但事實是,他奪不回來了。
攻有餘而守不足,因此,關公犯的最大的錯誤是在力量不足的情況下盲目進攻,導致兩線作戰,荊州失守,兵敗身亡,可不痛哉!
-
13 # sunjin6278
三國時期,劉備為奪取漢中,與曹操在漢中進行了生死之戰,為牽制配合漢中之戰,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襄樊之戰確實也達到了調動曹軍的目的,讓曹操不得不處在兩面作戰的境地。正是在這種形勢下,劉備取得了漢中之戰的最後勝利,成功佔領了整個漢中地。曹操撤出漢中後,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本來應該適可而止了,但關羽不知是不是打順手了,竟想攻佔襄樊,佔據漢水,打通與漢中的通道。能打通與漢中的水上通道,的確具有重大意義,荊州與漢中加強了交通便利,北拒曹操,東抗孫權,援軍從漢中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到達。但是,關羽卻沒有正確認識到自己的力量和處境,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關羽的荊州內部情況說,雖然關羽依仗荊州富饒之地,訓練了不少軍隊,尤其是水軍,與東吳水軍不相上下,但因漢中之戰,關羽的不少精銳,被源源不斷的抽去支援劉備,荊州兵力不足以抵抗來自曹操和孫權的雙重壓力,那是很明顯的,後來關羽為攻佔樊城,兵力不足,要上庸的劉封、孟達帶兵支援,就很能證明這一點。關羽傲慢豪橫,讓自己手下將官很是畏懼,後來在後方守衛公安、江陵等重地計程車仁、糜芳輕以投降東吳,都是因關羽的驕橫一手造成的。從外部說,關羽沒有處理好“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策略,面對吳使為孫權之子的求婚,關羽發出了“吾虎女安能嫁犬子”的叱喝,讓孫權丟盡了面子,本來就一直想奪取荊州的孫權,自然更有了“既然你無情,也別管我無義”的心理了,本來還顧念一點兒孫劉聯盟,這一下就拋卻到十萬八千里了。由於曹操的主力都遠在漢中,初期的襄樊之戰,關羽打得很順手,曹操的援軍又不能一下子到來,只能一部分一部分的陸續來到,這讓關羽圍樊城,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關羽已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甚至覺得諸葛亮隆中對的“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的實現正在今日。但這時的東吳呢?正要趁關羽發動襄樊之戰之機奪取荊州,大將呂蒙稱病,讓乳嗅未乾的書生陸遜暫時掌軍,陸遜又以卑詞討好關羽,這些都讓關羽放鬆了對荊州的防務,將荊州重地守軍大部分都抽調到了襄樊之戰前線。徐晃來援樊城的曹仁,但他因顧忌兵少,又怕中途中關羽埋伏,沒有立即前去施救。孫權要襲取荊州,事先告知了曹操,曹操當時鑑於關羽的勝威,想讓關羽移軍去對付孫權,搞魚蚌相爭,就將這一訊息告訴了徐晃,以減輕對許都的壓力。徐晃將書信綁在箭上,射入關羽軍,關羽得信後,只以為是曹操詐計,絲毫不理會,繼續圍攻樊城。徐晃待到援軍超過關羽軍後,就發動了對關羽的進攻。關羽明顯不支,這時後方又傳來了荊州被圍的訊息,不得已的關羽這才倉惶撤兵,去救荊州。但是這時的荊州早已被東吳佔領,疲憊倉促的關羽軍,自然不敵,一下子就潰散而去,等待關羽的也只有被俘斬的命運了。
正因為關羽沒有充分考慮自己的力量和所處的環境,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才導致了“大意失荊州”。荊州的丟失,不但讓蜀漢幾乎喪失了過半的國力,隆中對的兩路出兵成了妄談,而且直接導致了夷陵之戰,更是讓蜀漢大傷元氣,蜀漢從此再想一統天下恢復漢室已成夢幻,儘管有神機妙算的智聖諸葛亮在,也只能落得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結局了。
-
14 # 一葉小舟168521774
襄樊之戰,關羽有沒有勝利的可能?答案是:有,而且,希望還很大。然而,由於,關羽的大意和失策,最後落得個兵敗身亡。由此,又引起了一連串的反應,給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帶來了致命的打擊,直接打亂了蜀漢的建國策略。
一系列反常預兆,沒有引起關羽的足夠重視。魯肅是孫劉聯盟的首倡者,也是忠心擁護者。如果,魯肅還存在,也許孫權暫時不會單方面撕毀盟約。然而,魯肅死了,接替者是主張奪回荊州的呂蒙,對於呂蒙這個人,關羽不僅不勝其煩,而且,還頗為忌憚。
關羽對此好象並不在意。
孫權,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在他的眼裡,東吳的利益是首要的,為此,他可以和劉備結盟,也可以兵戎相見,可以和劉備一起對付曹操,也可以和曹操單獨講和。
經歷了逍遙津一戰的驚險,又看到曹操在濡須口的上游居巢建立了新基地,孫權的心又開始活泛了,他想結好曹操,暫時減輕東吳在合肥方向的壓力。
他選擇了一個好時機,劉備派張飛和馬超攻佔漢中西面的下辯,這是劉備將要進攻漢中的前奏。曹操接受了孫權遞來的橄欖枝。
這一切,關羽並不知情。
呂蒙病了,要離開前線回去養病,接替者是小關羽二十歲的陸遜,有點默默無聞。這個任命,孫權是一反常態的高調宣佈,大有恐怕世人不知的意味。緊接著,剛剛上任的陸遜,就給關羽去了一封熱情揚溢的信,內容是對關羽的吹捧。
關羽看到這封信時,心情一定很舒服,讓人討厭的呂蒙走了,來了一個毛頭小夥,他大概有點如釋重負之感,可以高枕無憂了。
其實,作為鎮守一方的封彊大吏,面對這一系列反常預兆,應該引起他的足夠警惕了。然而,生性驕傲而又缺泛謹慎的關羽,把這一切當成自然發生的事了,也過高估計了他的震攝力。
過於順利的戰事,迷惑了關羽的心,也造成了,關羽繼續粗心下去。公元219年8月,江漢一帶來降大雨,漢水暴漲,關羽接到情況,襄陽,樊城被水淹了。他敏銳地察覺這是一個難逢的戰機,關羽手中有一支水軍,曹軍卻沒有。
關羽突然率軍北上,拉開襄樊之戰的序幕,于禁被俘,龐德被殺,手下七軍傾刻間灰飛煙滅。
關羽隨即包圍了樊城和襄陽,周邊的駐軍和官民紛紛投降關羽。但是,徐晃出色的表現,遏制住了關羽的攻勢。
此時,形勢對於關羽來說,已經開始向危險方面傾斜。但是,關羽卻毫不知覺。
由於,戰事的延長,關羽兵力上有點捉襟見肘。恰恰此時,呂蒙病了,陸遜接任。關羽鬆了口氣,他輕信了這個訊息,沒有看透它背後隱藏的危機,而是,立刻把後方的軍隊調往前線。
關羽的虛榮心,又一次得到滿足。
判斷失誤,終釀成大禍。湘關搶米,給了孫權公開出兵的藉口,孫權直接出兵攻打關羽後方。同時,孫權也給曹操通報了出兵計劃,並請求曹操保密。
曹操卻反其道而行,派人把孫權的信抄了若干份,故意射到關羽營裡。
關羽的態度是不相信,
南郡失守的訊息傳來後,關羽才知大勢不好,立刻撤軍。此時,關羽又出昏招,派多名使者去見呂蒙,目的是為救後方的將士家眷。而使者帶回的訊息,卻讓關羽手下將士的鬥志散了。
至此,關羽回天乏術,大勢已去。公元219年12月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在章鄉被俘。
緊接著,劉封因救援不力被劉備殺死,孟達投降曹魏,東三郡丟失。
兩年後,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由討伐東吳,夷陵大敗。
剛剛建立的蜀漢政權,一時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這一切的始作甬者就是關羽。
-
15 # 知歷史看未來
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湧現了許許多多的優秀將領,他們英勇善戰,戰無不勝,所向披靡。讓每一個對手聽到他們的名字都聞風喪膽,都不希望自己的對手是他們,否則自己將會一勝難求。今天我們要講的英雄就是關羽,一個人獨自完成千裡走單騎的史詩級創舉,為所有人所知。
不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關羽也犯過錯,還是一個影響歷史程序的大錯。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被曹操和孫權兩方勢力殲滅,之後被捉住然後被殺了。
關羽,與劉備、張飛結拜三兄弟,關羽早年曾追隨曹操,但是他還是離開了曹操,去跟了劉備。劉備也十分重用關羽,一直讓關羽鎮守軍事要地荊州。關羽也一直守好荊州,可是在公元219年,關羽因為自己的大意丟掉了荊州,讓自己不可戰勝的神話成為了過去。
關羽在219年發動了襄樊之戰,當時關羽率領荊州主力三萬多人對曹操集團的襄樊據點展開進攻,曹仁處處被動,這時曹操就讓五子良將於禁帶領七軍人馬前來增援襄樊。
于禁和旁德與關羽展開幾次激烈的戰鬥,難分勝負,兩軍形成了對壘之勢。兩軍各自安營紮寨,但是關羽此時得了地利,于禁軍隊把營地紮在了低窪處,當時暴雨頻繁,洪水氾濫,關羽的水軍輕鬆殲滅了于禁的部隊,還斬了龐德。
但是關羽並沒有繼續勝利下去,因為孫權集團已經開始策劃奪取荊州了。孫權利用關羽對東吳放鬆警戒的情況,派呂蒙白衣渡江,奪取了荊州。
關羽襄樊之戰犯了哪些戰略錯誤?劉封、孟達違抗命令當時劉備已經將劉封、孟達所部劃歸關羽管理,但是在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後,雖然關羽在初期以三萬之兵力打贏了,但是曹操軍隊的人數可是關羽軍隊的數倍,關羽還要分兵包圍襄陽和阻擊援軍,兵力分散,而劉封和孟達又沒有支援關羽,孤軍無援,為孫權偷襲荊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會。
放鬆對東吳的警戒,誤判孫權關羽北上,劉備也沒有派兵填補空虛的後方,錯誤地認為孫權是不會攻打荊州的,因為關羽北上就是跟孫權集團聯合的,孫權並不可能背地裡去攻打盟友的地區,但是孫權就是做了,孫權趁著荊州兵力空虛,偷偷派兵進攻荊州,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荊州拿下來了,劉備該有多傷心啊。
對蜀漢政權有什麼影響?此次關羽在襄樊之戰中戰敗,成為了劉備失去夢想和實力的轉折點,讓劉備集團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勢力逐漸衰退,最終也沒能實現匡扶漢室的理想。
-
16 # 讀史逍遙今
【讀史君說】襄樊之戰本身並沒有錯。因為這場戰爭最大的目的是為了呼應劉備在漢中的攻勢,從而徹底連線荊州與益州,獲得更大的戰略空間。
從戰術上看,關羽僅憑三萬多人馬,斬龐德、降於禁,甚至逼得曹操都想搬家,戰術上可謂直擊要害。
如果說關羽犯了什麼錯誤,那麼在實現這項偉大戰略的同時,個人的冒進與意外頻發造成了最後功虧一簣的結局。
襄樊之戰背後的大戰略背景。襄樊之戰並不是一場獨立的戰爭。公元219年,劉備主力從成都出發直取漢中。曹軍完全不是對手,不到半年,劉備就完全佔領漢中。
幾乎與此同時,劉備又派劉封、孟達連續攻佔房陵、上庸。至此,西川與荊州首尾相連,兩地真正可以做到了互相照應。
在曹、劉主力於漢中對峙的時候,關羽率軍北伐,襄樊之戰正式打響。同年秋天,關羽把曹仁圍困在樊城,迫使曹操先後派遣于禁與徐晃救援。
也就是說,幾乎相同的時間裡,劉備幾乎在三個方向同時向曹操發起了進攻。而從地圖上可以發現,這三個進攻方面全都巧合地分佈在漢水一線。
由此基本可以推斷,劉備的目的,就是將漢中、上庸、襄樊連成一線,打通漢水水路,從而實現荊州、益州的往來便利。
再者,當初諸葛亮“隆中對”時,就已經向劉備闡明瞭今後的行動方向。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三國志》
劉備此時的戰略行動,可以說幾乎完全按照當初諸葛亮的計劃進行的,所以說這戰略,何錯之有?
關羽的戰術執行力極強關羽興兵北伐時,曹操的主力已在漢中與劉備纏鬥許久,損兵折將,無暇東顧。這對關羽來說也是天大的機會,如果等到漢中戰局已定,曹操騰出手來回兵荊州,以關羽的兵力,到時候結局還真就不好說。
於是趁此機會,關羽兵貴神速,迅速擊敗曹仁,贏得戰場主動,曹仁被迫退入樊城。曹操派出七路人馬,由於禁統領來救曹仁。結果被關羽的一場大水淹了個片甲不留。
區區三萬兵馬,關羽就打得曹操手忙腳亂,兵峰直抵許昌。曹操被嚇得都想遷都了,多虧司馬懿把他勸住了。
到此為止可以看到,關羽對自己兵少、不能久戰的特點心知肚明,在戰術執行上基本都是快刀斬亂麻,避免持久戰,刀刀斃命,迅速解決戰鬥。
這樣凌厲的攻勢迅速攪亂了曹操在荊州一線的整個部署,水淹七軍後,關羽的威名更是傳遍了華夏。
意外因素頻發導致功虧一簣戰略大方向沒有錯,戰術執行又如此決絕,一切都像著好的地方發展。但是關羽,包括劉備在內萬萬沒想到,一些意外因素導致的勝負手,扭轉了整個戰爭的天平。
意外一:劉封、孟達不發兵。上文提到,打通整個漢水流域是劉備的戰略訴求之一。因此,打下上庸後,劉封、孟達實際上就聽從關羽號令。但是,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
要知道,關羽只帶出來三萬人。這三萬人在荊州大平原上來回征戰,先打曹仁後打于禁,等到了樊城可以說是人困馬乏、強弩之末了。關羽連守衛荊州的後備部隊都調上前線,戰事的吃緊可見一斑。
但是劉封、孟達拒不發兵,這足以將關羽推進一個萬劫不復的深淵裡,間接也為他兵敗被殺的結局埋下了註腳。也正因為如此,劉備才會如此痛恨劉封。
意外二:誤判孫權。在這個大戰略的運作中,劉備及關羽偏偏就忽視了孫權。關羽北上,劉備沒有軍隊補充荊州後防。兵圍樊城,關羽也完全忽視了江東的存在,直接調兵北上,幾乎將大後方拱手讓人。
在劉備哥倆的思想裡,以為大兵圍攻荊襄,肯定會迫使張遼從合肥援助,孫權就會趁機搶佔合肥。可惜,在孫權的眼裡,荊州遠比合肥重要得多。
而當孫權終於撕破臉皮的時候,被拖在漢中的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對荊州的局勢有任何反應,只能任由其一步步惡化,甚至崩塌。
簡單一句話,孫、劉兩家都明白同盟的重要性,但是這個同盟也拼不過送到嘴邊的利益。
由此可見,襄樊之戰是劉備漢中大戰略的充分且必要條件。這個戰略沒有錯,關羽用兵也沒有錯。
但是在具體實施上,關羽被戰爭初期一系列的勝利所矇蔽,犯了嚴重冒進的錯誤。最終導致荊州一夜之間易主,自己也身首異處。
如果蜀漢能堅定自己的戰略訴求,僅限於打通荊州與益州,並及時馳援南郡,填補荊州後方,那麼襄樊之戰的結局也許就換了另外一種場面。
-
17 # 鄜延路節度使李
赤壁之戰後,孫劉結盟已成鼎足之勢。劉備攻取江南諸郡,關羽功勞最多,拜為襄陽太守,加號蕩寇將軍,駐防江北。劉備人蜀,留關羽守荊州,獨當重任,成為劉備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建安三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打敗曹軍,取了漢中。關羽趁此局勢大軍北伐,消滅于禁七軍,擒殺龐德,圍困樊城、襄陽,威震北方。曹操聞訊後甚為恐慌,甚至準備從許昌遷都洛陽以避關羽。
然而,勝勢稍縱即逝。不久,孫吳呂蒙襲取荊州,關雲長敗走麥城,兵敗身亡。關羽敗亡,全蜀震動,隆中路線,半道夭折。蜀漢失了荊州,意味著北伐成了泡影。是什麼原因使關羽從空前勝利的頂峰一下跌落到失敗的深淵?而且失敗得如此之慘,難道應了兵法上的“其進銳者其退速”這句話麼?
毛澤東熟讀三國,他深知關雲長的敗因。1971年9月10日在杭州他同南萍、熊應堂、白宗善等人的談話中,在談到要防止驕傲這個話題時扯到關雲長,他說:“三國關雲長這個將軍,既看不起孫權,也看不起諸葛亮,到後來走麥城失敗。當然,那時沒有反驕破滿啦。”
在毛澤東看來,關雲長走麥城失敗的主觀原因是由於驕傲自滿所致。關雲長看不起諸葛亮,史書上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也有不和的跡象。《三國志·諸葛亮傳》說:劉備和孔明“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表面上是“止”了,內心怎樣?
關雲長看不起孔明,可能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關羽素來輕視士大夫,孔明這個“能文不能武”的人,自然不在他的眼裡。二是關羽比孔明約大十八九歲,關羽封為漢壽亭侯時,孔明不過是高臥草廬的年少書生。三是在荊州時,孔明還未作出了不起的功勳。赤壁之戰,關羽自率水軍二萬人,是一方面的大將。
而孔明雖有聯結孫權的功績,在關羽看來,仍是不足道的。至於孔明人蜀以後的表現,關羽因留守荊州,知之甚少。以關羽的自傲,不尊重孔明是不奇怪的。明末思想家王夫之對關羽是頗為不滿的,他撰寫的《讀通鑑論》指出:一則說,吳、蜀的盟好不終,關羽敗死,失了荊州,於是曹操乘機,急於篡漢了。關羽怎能逃脫責任?再說,魯肅一心要安撫關羽,他不是怕劉備,不過想兩國併力抵抗曹操罷了。
可是關羽不理這點。因為赤壁之戰是諸葛亮定的聯吳之計,關羽看見這年輕的書生立了功,就產生如忌,連張聯盟的魯肅也加以妒忌,於是魯肅和孔明原訂的計劃打破了。川與孫權爭南三郡。曹操趁機從關中殺入漢中,滅了張魯。劉備害怕益州有失,與孫權再次訂約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
關於關雲長看不起孫權,史書有這樣的記載:當劉備取得益州後,孫權立即索要荊州,劉備託辭說取涼州後再歸還荊州。孫權知道劉備要賴,要用武力強取。可關羽坐鎮南郡,一時無力強取,就讓呂蒙率軍二萬攻取荊州江南三郡,即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同時又讓魯肅屯駐巴丘(今湖南嶽陽市)以備關羽。劉備聞訊,領兵五萬出川與孫權爭南三郡。
曹操趁機從關中進入漢中,滅了張魯。劉備害怕益州有失,與孫權再次訂約以湘水為界,中分荊州。孫劉之間的衝突告一段落,又得到了和解,但是裂痕已經顯露。孫權此時提防著關羽,但表面上給關羽頻送秋波。孫權還讓人說項,要與關羽結為兒女親家。可關羽對孫權極為藐視,怒斥東吳使者,“虎女豈能嫁犬子”,給孫劉關係的破裂又加裂痕。
不久東吳主張孫劉聯盟的魯肅死了,呂蒙繼任。昌蒙是攻劉派的中堅人物。他一接任就謀劃著襲取荊州。他為了麻痺關羽,裝病回東吳,推薦胸有韜略還未嶄露頭角的陸遜代替自己。原來關羽提防著東吳,派出間諜打聽東吳動靜,探知大將呂蒙病倒,小將陸遜代理軍務,指揮力量和兵力均已削弱,大為放心。
正當襄樊戰爭緊急之際,便抽調後方預備兵力増補北線,荊州成了一座空城。關羽俘獲于禁官兵三萬,糧食一時緊張,他不經外交協商就擅取孫權轄地的糧食。這一舉動不僅加劇了孫劉矛盾,而且給孫權出兵製造了口實。當關羽發兵北伐之際,孫權派遣呂蒙率領大軍殺向荊州,在關羽的背後捅了致命的一刀,使不久前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被迫走上窮途末路。
-
18 # 色國丞相
犯下戰略錯誤的不是關羽,他的層面“沒有資格”犯下戰略錯誤。
北伐襄樊,本來是為了配合漢中之戰的側面進攻。我估計,蜀漢原本並沒想過打得那麼大。誰知道于禁這麼菜,直接帶著大軍泡澡去了,那麼大的便宜,你沒理由不撿是不是?後來偷襲得手的吳軍緊接著就把襄陽打了下來,說明當時關羽已經幾乎把襄陽拿下來了,可以想象,如果孫權不偷襲,蜀漢方接連取得漢中和襄陽,對曹魏的震懾力絕對是非常大的。
然而,“孫權不偷襲”就是一個一廂情願的偽命題。兩家在漢中之戰爆發前,已經兵戎相對,最後因為曹操攻取張魯,劉備不得不退還西蜀,與孫權劃湘江而治。這一步,已經表明了蜀漢方從上到下沒有重視過這個問題:在於曹魏爆發大規模戰爭之前,到底要怎樣安撫孫權這個盟友?這是爭奪天下逐鹿中原的遊戲,哪怕孫權背盟是有損道義,但你不能因此就不作防備。饒勝文先生就指出,從劃江而治到孫權背盟之間這段時間,史料並沒有記載劉備方有去跟孫權方聯絡商討合作之事。
這個鍋,該劉備和諸葛亮背,關羽沒這資格。
至於關羽作為一方統帥,在這件事中非要說他有什麼錯,或許就兩件。一是呂蒙偷襲後,居然抱有僥倖心理,頻繁與吳軍通訊聯絡,結果被呂蒙成功瓦解軍心;二是,糜芳這個從創業時期就跟著劉備顛沛流離的國舅,到底為什麼也能反水,和關羽的性格到底有沒有關係?
-
19 # 跪射俑
關羽在襄樊之戰失敗,最重要的原因不是對手,而是自己太過於輕敵,首先在兩軍交戰之前,徐晃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就成為了雙方勝負的關鍵,那就是力排眾議,不因為曹仁的身份和危險處境,而第一時間就前去救援。而是等待曹操派來的援軍到來了,等到自己的實力充實才開始進行作戰,而不是第一時間選擇去營救曹仁,為什麼說這是襄樊之戰勝負關鍵的原因?因為徐晃害怕關羽設計埋伏自己,就等著自己匆忙帶著士兵去營救。
這時候襄陽和樊城周邊的水況是非常危險的,如果那時候被關羽再來一次水淹七軍,只怕是徐晃所有的軍隊都有去無回。但是如果少了徐晃這股力量,後來的援軍實力又打不過關羽,被關羽打敗那也是輕而易舉的,失敗之後就能讓關羽打樊城和襄陽打掉了,甚至如果徐晃最後實力不夠關羽打,也有可能導致兩座城市之間的守軍士氣崩潰,讓關羽輕而易舉打贏自己軍隊。
徐晃得到援軍的支援之後之後,就開始突破關羽的包圍圈了。這時候洪水逐漸退去,首先的計劃就是假意想要截斷關羽軍隊的後路,使得關羽軍隊計程車兵恐慌從而迅速撤退。在他佔領了關羽的前線陣地之後,一反常規,本來是要連營紮寨了,但是卻直接包圍了關羽防守工事。而且距離關羽的距離是非常近的,這樣就可以順利給關羽製造非常大的精神壓力,除此之外還可以推進自己軍隊和曹仁軍的距離,順便能夠告訴身在樊城的曹仁軍軍隊,讓他們安心等待,堅定他們的意志。
即使等到曹操的援軍到來之後,徐晃還是利用孫權決定進攻荊州的訊息來擾亂關羽的軍心,徐晃在這時候就發動了自己的進攻了,首先是聲東擊西揚言想要攻打關羽軍隊的左邊,卻是進攻關羽右邊。在關羽面對徐晃軍隊的進攻防守不足的情況,逼得關羽不得不動用自己有限的兵力。關羽派遣他的騎兵了,離開了非常堅固的防守工事前去支援。
接下來就是整場戰鬥最精彩的地方,也就是展示了徐晃高超的指揮藝術以及軍事作戰能力的一部分了。面對關羽的援軍,徐晃自然帶領著軍隊痛擊關羽的騎兵,兵力僅僅只有5000到1萬左右的關羽自然是打不過,那麼就只能敗退回自己的營地,要說關羽軍隊最大的優勢也就是它的機動部隊騎兵以及設下的防守工事。如果徐晃正面強攻的話,肯定是打不下來的,就算打下來了,最後的損失也非常慘重。而徐晃抓緊了那時候戰鬥時機,跟著關羽兵敗的軍隊一起衝進了包圍圈裡面,等於把關羽軍隊派出去的騎兵當成了曹操軍隊的先鋒部隊了,結果自然留守在大本營裡面的關羽就被打亂陣腳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於是曹操軍隊長驅直入,將關羽的包圍圈一波打下,甚至逼得關羽軍隊有一些士兵要跳河溺死,而關羽只能夠進行撤退。宣告徐晃這次作戰取得完美的成功。
其實關羽失敗的原因是非常明顯的,首先他對敵我雙方實力和處境沒有非常明顯的認識,在本來自己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還分兵去圍困襄樊兩座城市,甚至自己的騎兵大部隊已經派到了北方,低估了曹操軍隊的意志,又高估了已方的戰鬥力。導致在接下來兩個月的時間裡面,城池一直沒有打下來,其實這個時候樊城軍隊意志力已經非常低下了,而且城內士兵的數量不斷的在減少,關羽只要集中兵力一定是能夠打下來了,結果卻沒有抓緊機會。在徐晃得到援軍的支援之下,兵力遠遠超過自己一方的情況下仍然死死地拖著包圍圈不放,雖然有自己防守工事的優勢,但是卻把自己的實力分散了,在敵方的兵力超過一半的情況下面,仍然死死地抱著包圍圈不放,越是弱勢的時候就應該集中自己的兵力,結果卻沒有好好利用自己的優勢才導致了戰鬥的失敗。
回覆列表
三囯襄樊之戰,關羽的主要錯誤就是:
(1)沒有見好就收,消化勝利果實。而以一軍之力,去和魏國的舉國之兵對峙。
(2)輕視了陸遜,誤判了東吳奪取荊州的決心。
然後,在襄樊一時難以攻克,曹操又源源不斷的發兵增援樊城的情況之下。犯了”頓兵于堅城之下,後路被截,大本營失陷。”這一兵家大忌。
這就是陷入了兵法中的萬死之地,再無翻盤可能了
兩大錯誤失了荊州,對蜀漢的影響就是:
荊州之失,如失國之左臂,從此,蜀漢就少了一個戰略助攻與防禦牽制的重要戰略方向。
下面簡要分析一下,關羽在戰役中的錯誤
強弱不均的對峙當關羽利用大水淹了曹魏的七路軍馬,擒于禁、斬龐德,生俘步騎士卒三萬時。當此時,關羽的兵鋒之利,用”威震華夏”四字形容,毫不為過。
使得身經百戰,打了不知多少惡仗的大軍事家曹操,也起了欲遷都以避之關羽的心思。這就可想而知,這一戰對天下的震撼有多大!
然後,曹操親駐摩陂總督諸軍,發天下之兵,源源不絕往前線增援。據史書記載,先後有北軍十二營兵力增援徐晃,又有淮南夏侯惇、合肥張遼部等,奉命來援。
這時候,襄樊前線,已不再是兩軍交戰了。而是關羽以一軍之力獨挑一國之軍了,而且這國,還是天下最強的魏國。
從此,對峙狀態已成。關羽的攻勢已頓,寸步不得再前。
一個優秀的軍事統帥,此刻就該果斷撤軍,而不是把這種強弱不均的對峙,再繼續下去。這是關羽所犯錯誤之一。
東吳利用關羽的兩大性格弱點,成功發動的兩個陰謀當關羽在襄樊與魏國大軍陷入對峙之後,久有吞荊州之心的東吳,終於嗅到了戰機。
然而,關羽防吳之心也有日久了,荊州的戒備,實際還是很嚴的。
那麼要奪荊州,首先就是讓關羽放鬆戒備。如何做呢?
東吳利用了關羽性格中的弱點,做了二件事。
(1)”關公自負、持勇而驕。”東吳新任都督陸遜,就用大拍馬屁的極低姿態,給關羽寫了封親筆書信。信中極其奉承、諂媚、善意交好之詞。讀信之後,關羽大悅。於是,誤判吳軍必不敢攻荊州,便放鬆了對東吳的防備。
【書信原文】前承觀釁而動,以律行師,小舉大克,一何巍巍!敵國敗績,利在同盟,聞慶拊節,想遂席捲,共獎王綱。
近以不敏,受任來西,延慕光塵,思稟良規。于禁等見獲,遐邇欣嘆,以為將軍之勳足以長世,雖昔晉文城濮之師、淮陰拔趙之略,蔑以尚茲。聞徐晃等步騎駐旌,窺望麾葆。操猾虜也,忿不思難,恐潛增眾,以逞其心。雖雲師老,猶有驍悍。且戰捷之後,常苦輕敵,古人杖術,軍勝彌警,願將軍廣為方計,以全獨克。僕書生疏遲,忝所不堪,喜鄰威德,樂自傾盡,雖未合策,猶可懷也。倘明注仰,有以察之。
(2)”關羽善撫士卒而驕於士大夫。”意思為:關公待基層士卒很好,卻對將軍太守級官員又很嚴苛。故而東吳就利用荊州守將們對關羽的私怨,分化離間,誘降了糜芳與傅士仁,幾乎兵不血刃就襲取了荊州,便將關羽的北伐大軍陷入了必死之地。
從戰例上看,列陣野戰與攻取堅城,實非吳軍所長。以周瑜之將略,麾兵數萬,尚攻不下曹仁幾千兵堅守的江陵城。由此看,吳軍的攻堅能力,可想而知。
吳軍之長,善山野大澤畔小部隊戰鬥,或大江大湖中舟輯爭雄,或築堅壘而守。一旦讓吳軍奪了荊州,憑城堅守,那便是關羽再有神勇,也大勢已去了。
事實發展,也是如此。當關羽與得到了主力精兵增援後的徐晃部交戰,不利,樊城包圍圈被打破。
然後,就接到了荊州被襲的訊息,便立即從樊城回撤,軍至半道,荊州全境已失,部隊也崩潰四散了。正是:英雄暮路,虎落了平陽!敗亡之局,已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