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那年那月那些事兒

    坑灰未冷山東亂,原來劉項不讀書。

    司馬遷的《史記》只能當文學作品欣賞閱讀。史料價值在二十四史中可信度可能是最差的

  • 2 # 明月海上生

    焚書坑儒肯定存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想建立大一統的萬世基業。

    要想成就大一統,就必須消除六國之間的差別,在文化、制度、標準上統一。所以秦始皇搞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

    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各個思想流派依託各個列國發展。秦始皇為了解決思想界的混亂,對各種思潮進行打壓,燒燬相關的書籍文獻。

    為了消除各列國原有的特色文化,打擊列國殘留的貴族勢力,秦始皇銷燬了各國史書,對六國上層建築進行了毀滅性破壞。

    至於盧生,其實不管有他沒他,秦始皇都會“焚書”。秦時儒生和方士一樣,都屬於知識分子,兩者有重合有差別。秦始皇的“博士”中,既有儒生,也有方士;方士能算卦、行醫,會看星象、測風雨,實用性比儒生還厲害。

    秦始皇坑儒的起因,是盧生私下譏諷秦始皇,並逃跑了。秦始皇大怒,嚴查盧生同黨,共有463個讀書人服罪被坑殺。

    這些被坑的“儒”中,肯定有一大批方士;我分析也有一些儒生,是各國的舊貴族,因固守本國的傳統文化,被坑殉道。

    司馬遷的《史記》,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

  • 3 # 趙日金141

    焚書坑儒,《史記》記載的不是特指儒家的書和儒生。

    焚書:李斯建議“臣請非秦記皆焚之”,秦始皇下令,“令下三十日不燒,黔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

    坑儒:凡誹謗秦始皇的,坑了包括方士、儒生四百六十人。

    對歌功頌德的儒生,秦始皇很客氣,《史記》有,秦始皇東行至泰山,“立石,與諸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

    “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後世為了抬高儒的地位。其實與焚書坑儒一樣,文化專制。

  • 4 # 炫邁凱

    秦始皇在奪取天下以後,是天下權利最大的人,也是世間最尊貴的人。如果你是秦始皇,你願意失去權利嗎?答案是否定的。寡人不想失去自己的權利,寡人想一直活下去。於是秦始皇召集了一大批江湖術士給自己煉製丹藥以求長生不老。

    人在最害怕失去某一件東西的時候,一丁點的希望都不會放過。當時的秦始皇就是這樣一種情況,強烈的慾望讓他為之瘋狂。一旦這種希望破滅,天下都為之顫抖。秦始皇講所有的方士殺掉,發洩自己的憤怒。可是一幫儒生就開始大規模評論,說秦始皇犯錯了,煉製丹藥求生不老,這是不對的。從而引申出秦始皇用法家思想也是不對的得用我們儒家思想。我們儒家思想講述尊卑有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得用。

    秦始皇一聽就煩了,你們那一套有用,寡人也不能統一天下。這時丞相李斯提出國家要想穩定,必須加強中央權威,加強思想控制。這幫儒生就是讀書太多,話太多。於是秦始皇下令將除了醫藥,占卜,種植一類的書籍全部上交,全部銷燬。這才發生了焚書坑儒。

  • 5 # 廣西夢佳美中國名畫館

    關於"焚書坑儒"之事,名與實不符,屬文不對題。此事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上,而司馬遷也未必全對呀。據考證①"焚書“:秦始皇焚的書全是巫師占卜,造謠生事之書,至於農事、醫學方面一律儲存;②“坑儒“,並非埋的正兒八經的讀書人,而是巫師騙人之人;③關於司馬遷的史記,司馬迀畢竟是漢朝的史官,漢朝又是推翻秦朝的朝代,不可能為秦朝始皇帝歌功頌德,故筆誤在所難免。實際上,秦始皇是勵精圖治,治國有方的好皇帝!

  • 6 # 有思想的碼農

    焚書坑儒在當時特定歷史背景下是存在的,秦始皇統一六國本來不是透過和平統一,所謂當時的知識分子,那時候能識字讀書的,並不是普通百姓,秦始皇雖然在軍事上初統一中國,但是各諸侯國所謂的文人們甚至出現了類似清朝“文字獄”前的徵兆,所以秦始皇在當時的背景下對一些文人和相關文典進行整治,而且我個人懷疑有可能類似清朝文字獄變成了矯枉過正,出現了粗暴執行或者被有心機的人進行操作,所以活下來的文人在這段歷史上肯定要做濃重色彩抹黑,歷史沒有如果,把事件還原到當時的背景下會公正的多

  • 7 # 無心看世界

    焚收坑儒的確存在,但是並沒有後世儒家宣揚的那種文化滅絕。

    這件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

    秦始皇想追求長生不老,所以對侯生和盧生特別信任,只要他們說什麼都信。比如盧生告訴他可以遇到仙人,向他說了真人的好處,結果秦始皇就不稱朕,改稱“真人”。

    盧生和侯生覺得自己的騙術終有一天會破,同時他覺得秦始皇太過於專制,所以就選擇離開。

    秦始皇看到盧生和侯生跑了,自己求長生的願望落空,轉而變成發怒。他覺得侯生等人把自己給玩了。

    秦始皇所在的秦國,與侯生所有的齊魯之地是兩種不同的文化。

    秦始皇本來是希望透過統一六國,達到天下文化融合,他也特意跑到泰山去,想用齊魯之文化封禪,可惜當時的儒生爭論不休,不知道哪一種才是封禪的標準。最後秦始皇就用了自己秦國那一套,受到儒生的嘲笑。

    從這裡看出來,儒生是不給秦始皇面子的,儒生給秦始皇一顆軟釘子。

    另一方面秦國本土自從商鞅形成的法家文化一直要求以吏為師,不希望有其他思想。

    秦始皇見文化融合失敗,他轉而就往法家以吏為師的方面前行,正因為有這種想法,才有了焚書坑儒之事。

    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儒生為什麼成群結隊赴死,一方面是儒家提倡的為義捨身,另一方面就是對秦始皇無聲的嘲笑。

    儒家文化有沒有變絕呢?當然沒有了。

    叔孫通就還帶領著幾百儒生。

    所以焚書坑儒的意義不在於文化滅絕,而是在於到底哪一種思想才是主流思想。透過這一起事件後,無疑佔主流的依舊是法家思想,而且秦法越來越嚴苛,最終使得天下百姓苦秦法久,秦朝歷二世而亡。

  • 8 # bumptious王巍然

    焚書坑儒存在嗎?為何史記中只涉及到盧生等江湖術士的名字?

    “焚書坑儒”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兩千多年以來,人們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譴責之聲不絕於耳,焚書坑儒作為秦始皇的一大暴政似乎已成鐵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著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0課“秦王掃六合”中說:“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釋出焚書令,規定除政府外,民間只准留下有關醫藥、占卜和種植的書,其它書都要燒掉;以後再有談論儒家詩書的都要判處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評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陽活埋。這就是歷史上的‘焚書坑儒’ 。”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歷史專業系列教材《中國古代史》第四章第一節“秦朝的建立和發展”中說:“焚書坑儒,在當時對剛建立起來的統一國家政權的鞏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手段是殘酷的,後果是惡劣的,不僅堵塞了言路,鉗制了思想,而且大量先秦文史典籍被焚燒,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焚書”事件,歷史上確實發生過,《史記·秦始皇本紀》裡記得清清楚楚。

    秦始皇兼併天下前後,採取儒法並用、剛柔相濟的政策,希望得到長治久安。然而,儒生人品不一,荀子曾說:“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何謂“俗儒”?荀子說俗儒只知道簡單地效法古代的聖明君主,擾亂當時社會,胡亂學習一堆荒謬的東西,不懂得效法後代的賢明君主,卻想統一制度,不明白要把禮義置於最高地位,降低了《詩》、《書》的作用。而秦始皇所任用的儒生,俗儒多,雅儒少,大儒卻一個也沒有。

    秦始皇焚書的目的不是滅絕儒學,而是禁止私學。建議焚書的李斯是儒學大師荀子的門生,他當然懂得儒學的價值,並非是真的要滅絕儒學。他建議焚書是針對民間的藏書,而皇家藏書不在此列。同意焚書的秦始皇在兼併天下的過程中儒法並用,因而才取得了勝利,又怎會如此糊塗呢?秦始皇對儒學的價值一直是持肯定態度的。儘管秦始皇焚書規模大,但皇家藏書絲毫未受損失。

    綜上所述,秦始皇確實焚書了,但他焚書的目的是要禁止私學。這樣,他又倒退到“學在官府”的舊時軌道,便於統一天下人的思想,維護國家統一安定的局面。

    至於“坑儒”,有的學者認為此事根本不存在。

    殺戮不同政見者,對於古今中外歷代統治者來說,都是司空見慣的,秦始皇當然也不能例外。但他沒有殺儒生,也就是沒有坑儒。在所謂秦始皇坑儒事件中疑點太多,《史記》中提到名字的都是方士。侯生是南韓出身的方士,盧生是燕國出身的方士。這些方士多年欺騙秦始皇,逃跑前還肆意誹謗,終於惹怒了秦始皇,以致產生了所謂坑儒事件。

    但是,在歷史材料中,被坑者的稱謂一直在變化:由方士變為文學方術士,再變為諸生,再變為頌法孔子的儒生。顯然有一隻黑手偷換了歷史的真實內容。按照秦國的制度,文學方術士有罪要交由御史處置,接受嚴格的法律審判,依法定罪,怎麼會被活埋呢?但記載中說他們被活埋了。根據秦朝法律,特別是近年來出土的大量法律文書來看,死刑沒有活埋的案例。再有,把盧生等江湖術士列入“儒”的行列未免有些兒戲。而編造“坑儒”故事的人是不懂法律的,結果留下了漏洞。

    所以說,“焚書坑儒”事件中“焚書”是存在的,但也不是焚盡天下所有;而“坑儒”雖至今未有定論,但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感謝閱讀!我是“當文化插上翅膀”!

  • 9 # 碧水青山0

    《史記》中,從始至終沒有“坑儒”一詞。《史記·儒林列傳》:“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缺焉”。

    一、焚詩書

    前213年,咸陽宮廷開展“學古”(分封制)與“師今”(郡縣制)大討論論。博士淳于越率先提出了恢復古代“分封制”的主張。他說“ 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輔枝”。(意思是說,據我所知,商、周之所以有近千年的歷史,是因分封弟子與功臣,以他們為枝葉,輔佐拱衛天下。)

    廷尉李斯明確反駁:“三代之爭,何可法也。儒生 不師今而學古, 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則主勢降乎上,黨與成乎?”

    (理由是,夏、商、週三代,特別是春秋、戰國諸侯紛爭,有什麼值得我們效仿學習的?你研究學問的人,看天下,不著眼現在,卻去學古人。你這是拿古代的東西,來禍害當今的天下。如果不禁止這種思想與做法,我們就乾脆順應大勢,直接投降,才是上上之策。這樣,各諸侯的黨派不就形成了嗎?)

    於是,秦始皇接納了李斯的建議,建立了郡縣制。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這裡面有幾點意思:

    1、非秦記皆燒之(不是《秦記》的列國曆史傳記全部燒掉);

    2、不是博士(官學)所用的,私家所藏《詩》、《書?、《諸子百家》一律交給官府銷燬。

    3、上交期限,30天。否則以黥刑論處,並罰苦役四年;

    4、私議所焚書籍內容者,殺頭;借古議今者,滅族;官員知情不報,同罪。

    5、醫藥、卜筮、種樹(農業)之類書籍,不在焚燬之列;

    6、禁止私學,想學國家法令制度的人,要以官吏為師,以官吏講解的為準。)

    此處將國家政策、法令解釋權,交由官吏負責,相當於剝奪了博士一部分職能。

    其實,秦國對“詩、書、百家語者”的厭惡,有歷史傳統,商鞅就曾譏諷儒家經典是“六蝨”。韓非子也“教孝公,燔《詩》、《書》,而明法令”。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了燒書的前提:“非博士官所職”的書“尉雜燒之”。也就是說,當時只是規定焚燒私人所藏的相關書籍。

    前206年,項羽進咸陽“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故而,項羽只是為了出一口惡氣,以勝利者的姿態“屠咸陽”、“燒宮室”,才真正是焚書的罪魁禍首。

    二、秦始皇當年焚詩書的作用

    九州萬方,一直處於分裂狀態,到秦始皇統一,是第一次搞中央集權制。想改變人們根深蒂固的分封而治的舊觀念,如今突然要天下人接受統一的先進思想,不用非常的手段,肯定不行。秦始皇焚書,是為了維護統一的郡縣制,摒除不同的思想與見解。

    於今世界,各個國家都延續實行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

    有人說秦始皇“焚詩書”統一思想,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加速了秦朝的滅亡。這種看法太片面,只看到表面,沒有看見實質:

    自秦以後,歷朝歷代統治當權者,都齊心協力地對秦始皇“焚書”一事破口大罵,但他們只是嘴上罵罵而已,暗地裡,都心花怒放!

    例如,以後的各個朝代,都一律實施了中央集權制;還有,他們把“妄議朝政”當一項重罪;以及各朝不約而同地堅決打擊“朋黨”。甚至還有不少朝代搞“文字獄”。他們為什麼如此?不就是在變相延續秦始皇“焚詩書”的手法,統一自己時代的思想!

    如果他們罵秦始皇,是真正憎恨秦始皇,真心實意恨得咬牙切齒,那麼他們怎麼都不搞“百家語”,都不搞“百家爭鳴”?

    既然秦始皇殘暴“焚書”統一思想導致政權那麼短的時間滅亡了,為什麼他們自己不走分封之路,搞諸王拱衛自己?為什麼當初封了幾個王,後來又要絞盡腦汁、不惜一切代價地削藩呢?

    秦朝的存在,的確短暫,但真正原因不是用雷霆手段“焚書”統一思想造成的。秦朝迅速滅亡原因很多,沒有經驗借鑑就是其中之一。後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都是踩踏著秦始皇摸索之路走出了的!

    三、前212年,坑術士

    坑術士原因簡單,就是在京都坑殺了一群招搖過市的術士大騙子。

    眼看找不到長生不老藥,事情馬上要露餡,騙得錢財侯生盧生到處說

    “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倖。

    ( 意思是,侯生、盧生說:“秦始皇的為人,天生兇殘粗暴,剛愎自用;他出身諸侯,兼併天下後,事事稱心如意就為所欲為,自以為從古至今沒有人比得上他。)

    上面的話傳到秦始皇耳朵裡,於是雷霆之怒: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聞(侯生、盧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

    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巿等費以鉅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

    (聽說騙得錢財的侯生、盧生等人逃跑了,秦始皇聲色俱厲地說,我前面剛剛收了天下的書,把中看不中用的一部分燒掉了。就馬上大量召集在文化學識方面的飽學之士,目的是要振興天下,讓國泰民安。結果他們中有人就對我說,可以尋找天下神奇藥丹。

    今天,聽說神仙韓眾跑了,而他們拿了錢、接了差事卻不回來報告。徐巿等人拿了巨資數以萬計,自始至終沒有尋找到神丹奇藥;只是他們這些奸佞之徒,非法謀得暴利後,互相告發,如今才讓我聽說到這事。對盧生他們,我一向敬重不已,給他們的賞賜非常豐厚。如今他們竟然公開誹謗我,企圖以此加重我無德的罪名。他們中如今在咸陽的人,我已經派人去察考詢問過。他們有不少人竟然妖言惑眾,擾亂民心。)

    從這段話中,可以得知,秦始皇聽到傳言,還是以很負責任的態度,派人去查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查的真相使秦始皇惱火。

    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

    於是就派御吏前去,悉數捉拿歸案,進行一一審問,各個騙子術士為了活命,醜態百出,爭相揭發。最後秦始皇親自過問,把犯法者從名籍冊上除名,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在咸陽坑殺,讓天下的人都知道這事,以告戒以後膽敢坑蒙拐騙之人。

    坑術士是因術士們坑蒙拐騙,利用秦始皇想求長生不老藥的急切心理,鑽了空子。要錢是吹得天花亂墜,牛皮吹破了,無法交差,不敢擔責任。吃飽了不找地方躲起來,還招搖過市砸鍋罵人,妖言惑眾。這些術士膽子也是太大了,連一國之君都矇騙,別說秦始皇,換了其他任何一個人,都會氣得咬牙切齒,都會殺之而後快。

  • 10 # 老忠叔侃球

    秦始皇,這位統一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人,創立下了千古不朽的絕世功業。若是沒有他統一天下,我們的國家或許仍然四分五裂,就像歐洲那樣,國家林立,彼此攻伐,難以形成一個統一而強大的文明。

    有著如此豐功偉績的始皇帝,在歷史上有著很多的負面標籤,暴虐無道、好大喜功、不恤民力、暴君……而最常被人用來批評他的暴虐形象的的當屬“焚書坑儒”了。然而,焚書坑儒真的是我們字面上理解的那樣燒盡天下書籍,殺盡天下儒生嗎?其實並不是的,嚴格來說應該是“焚詩書,坑術士”。

    始皇三十四年,淳于越在廷議上反對郡縣制,主張分封制。但是引起了法家代表李斯的反對,後秦始皇也是採納了郡縣制的通知方式,而李斯認為各家思想在民間發展極不利於中央集權的通知,因此建議秦始皇焚燒百姓私藏的詩書。可見只是燒燬民間私藏的詩書,其實就是禁止私學,官府書館仍有天下書藏。

    更離奇的是“坑儒”,當時盛行修仙、長生之說,就連秦始皇都神往不已,甚至可以說是痴迷!於是召集天下能人異士為自己煉仙丹,尋仙藥,而很多招搖撞騙的術士都利用秦始皇對求仙的渴望騙吃騙喝。後有兩個術士煉丹不成又說秦始皇的壞話,被舉報後二人潛逃,秦始皇暴怒之下,抓捕了咸陽城內的術士四百餘人,全部處死。

    這件事在《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儒林列傳》都有記載。《論衡》中更是講了“焚詩書,坑術士”。只是在《古文尚書》中出現了焚書坑儒的說法。

    秦始皇:這個鍋,朕不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歲創業失敗,做金融期貨有虧損存款負4萬。未來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