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蓮若開
-
2 # 村農阿張
大棚蔬菜的種植中,主要有反季節種植、促進栽培、無土栽培、軟化栽培等。反季節種植是目前最常見的一種,促進栽培主要是供應淡季市場的去求,無土栽培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質,軟化栽培種出來的蔬菜營養價值更高、口感更好。
一,反季節種植
二,促進栽培
大棚蔬菜種植還能夠促進栽培,在每年的早春以及冬季,利用大棚的保溫性進行種植,可以供應淡季市場的需求,最好選擇一些喜溫耐寒的品種進行種植。
三,無土栽培
利用大棚還可以進行無土栽培,透過水培、營養液種植蔬菜。其成本低、產量高、更環保,並且種出來的蔬菜品質更好,大大提高了蔬菜高品質的發展。
四,軟化栽培
另外,大棚蔬菜還可以進行軟化栽培,控制環境的光照、溼度,蔬菜生長一段時間後,讓其處於黑暗的環境中生長。這樣種出來的蔬菜營養價值更高、口感更好,常見的有韭黃、芹菜等!
如果大棚種植水稻的話,,這個不還真沒看到或者聽到過,所以不太建議你種植。
-
3 # 小金的農村日常
大家好,我是享受生活ai,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業種植蔬菜是比較推廣的,現在到處都有這個大棚蔬菜,也很賺錢,但是大棚種植水稻這個就我覺得沒必要,因為水稻這個東西他是收割後可以儲存的,就沒必要種大棚了,不像蔬菜不好儲存,大家吃不到新鮮蔬菜,自然要買大棚蔬菜了。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希望可以幫住到你。
-
4 # 太空菠蘿
一價格的不穩定
確實,蔬菜的價格如果趕在好的季節能賺到一份“高工資”,但是人們看到的僅僅是高價的一面,這種高價也僅僅維持幾天,一般來說價格都是那麼的不盡如意。
二,家裡需要照顧
種植大棚蔬菜幾乎離不開人,每天都有忙不完的活,而現在種植大棚蔬菜的幾乎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家裡孩子工作了,總要有人幫忙照顧,找人幫忙幹活吧,又划不來。只要“拋棄”大棚。
三,身體原因
隨著歲數越來大,身體機能也逐漸下降,身體方面承受不了這樣巨大的消耗,而大棚裡的活卻不是那麼容易的,凡是搞過溫室大棚的都有這樣的體會,相中溫室的錢,相不中溫室的活,溫室裡高溼高溫的條件,巨大的溫差,裡面工作一身汗,出來外面凍打顫。讓許多人放棄了種植大棚蔬菜。
四,成本太高
種植大棚蔬菜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的行業,首先要肯下本錢,想賺大錢又不捨得下本錢很難取得高收益,而現今各種蔬菜種子,肥料,草簾,農藥。等等成本又太高。往往遇到菜價不好時,賺的這些錢僅僅夠成本錢。
五,種菜不如賣菜
王老農就坦言道,現今種植大棚的風險太大,種菜不如去賣菜,自己賣0.5元一斤的菜,二道販轉手能賣0.8到1元,自己賣5元的菜,二道販能賣8-10元,自己還要承擔成本,和掉價的風險。
以上這幾個原因讓種植戶們紛紛“拋棄”它而轉行,不過以現在來看,相信隨著人們的消費水平越來越好,種植戶還會迎來一個春天!
-
5 # 寒中梅香
“農業種植蔬菜大棚種水稻是否值得?”這個問題,我覺得是不值得的。原因如下:
第一,關於大棚建造的價格,這是一筆不小的投入。用來種植水稻,恐怕不划算。這個真的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
第二,關於大棚的作用,一般來說,大棚是用來種植早市和反季節的蔬菜。它起到控溫控溼和控光照的作用,換一句話說就是人為的模仿蔬菜的生長條件。
而水稻完全可以露天栽培,而且是一年兩茬作物。
根據傳統認知,水稻是生長在水田裡,而田裡是黏糊糊的泥。用大棚種水稻,跟在稻田上面蓋個棚沒什麼區別。我覺得就是多此一舉。
用大棚種水稻,我覺得是大材小用了。大棚應該用來種植換季時蔬菜應接不上時的作物,或是說用來種植露天難栽培的作物。
-
6 # a匆匆
大家好,農業種植蔬大棚種水稻,我覺得是大才小用。一畝園當十畝田,大家聽說過吧!就今年來說吧,我家有二個疏菜大棚,種的西紅柿,賣了十六萬。要昰在這兩個棚裡種水稻,能買十六萬嗎?是不可能!我種的都是反季西紅柿!
-
7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目前,的確有一些合作社和企業在嘗試使用蔬菜種植大棚種植水稻。但是,在產量、品質和效益方面不是很理想。可以說,去掉損耗品、人工、農資以及機械投入之後,所剩的利潤寥寥無幾。所以,以目前的農業生產狀態來看,蔬菜大棚種植水稻並不適合。
1、種植的水稻品種受限制。一般來說,能夠在蔬菜大棚中種植的水稻,都是在品質和口感方面比較有特色的的品種,否則的話也不會耗費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在大棚中種水稻。我們單位曾經在大棚中種植過稻花香2號品種,因為我所在的農場是黑龍江省第3積溫帶下限地區,主栽品種是11片葉。但是稻花香2號是15片葉的品種,常規種植不能正常的成熟,所以就採取在大棚中育秧、大棚移栽的方式種植。相比於常規種植來看,成熟度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在產量方面並不理想,沒體現出特別的優勢。而且,在建三江地區很多農場都搞過大棚種植水稻的試驗,也都是以品質和口感較有特色的稻花香2號、龍稻18、松粳22等優質品種為主。所以,大棚種植水稻,在品種選擇方面就有一定的限制。
2、操作較為繁瑣、難度大、附屬設施多。以我們單位之前操作的經驗來看,大棚種植水稻首先的一個難點是水整地。想要在大棚內水整地,就要保證大棚有足夠的高度和寬度讓農機車輛作業。但是大部分的蔬菜大棚滿足不了這個需求,只能透過人工的方式進行水整地,作業強度和難度比較大。或者是使用小型的旋耕機進旋耕、起壟、人工移栽的方式進行旱種水稻。不管是哪一種,與大田作業相比,難度都是成倍的提升。
其次是管理方式上的差異和難度。與大田管理相比,大棚種植水稻的空間相對封閉,在病蟲害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優勢,發生病蟲害的機率相對小一些。但是,在水肥管理上的難度要比大田難上許多。一方面是大棚內的溫度遠高於室外的溫度,大棚內的水分蒸發速度過快,在用水量方面有著較高的要求。而且,由於是在大棚內種植,只能採取漫灌、滴灌、微噴的供水方式,效率低、且微噴供水有一定的副作用。同時,蔬菜種植大棚由於常年的大量施用肥料,土壤肥力並不是十分的均衡,也會增加大棚種植水稻的肥料施用難度。不能按照常規大田水稻種植的方式施用肥料,容易出現肥料施用不足或者過量施用的問題。
3、大棚種植水稻的品質沒有明顯的提升。從水稻種植的原理來看,大棚的溫度高,水稻灌漿更充分,在品質和口感上應該會有較大的提高。但是,實際的情況並非如此,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情況的發生呢?原因就在於溫度,“成也溫度、敗也溫度”。我們都知道,大棚種植有一個優點就是能夠增加有效積溫的積累,就是因為拱形大棚的增溫作用。但是,在夏秋季節,大棚內的溫度非常高,即便是採取兩側通風的方式還是不能有效的降低溫度。這就在大棚內形成一個類似南方秈稻灌漿期高溫的環境,出現水稻灌漿期因為高溫而形成“高溫逼熟”的情況,既有機物、澱粉分子快速在籽粒中無序的積累,雖然灌漿充實度有改善,但是澱粉分子的排列無序、雜亂無章,對優質水稻的品質和口感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這也是大棚種植水稻需要面對的一個不利影響。
4、效益上的劣勢。雖然說,大棚種植水稻在產量上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優勢,畢竟灌漿充實度有優勢、有效積溫也有優勢。但是與一年多季種植的蔬菜相比,一季水稻種植的效益與蔬菜相比還是有著較大的劣勢。從產出比的角度來講,大棚種植水稻也是不符合農民的需求。
至於說其他的在棚內透過水培、無土栽培等方式種植水稻來講,在投入和產出方面更是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這裡就不多做介紹了。總的來說,大棚種植水稻的利潤與種植蔬菜相比還是有著較大的差距,不建議您盲目的入坑。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8 # 蔬菜那些事兒
近年來,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單一品種的連續種植導致土壤連作障礙嚴重,主要表現為土傳病蟲害加重,根系化感自毒物質積累,以及土壤鹽漬化和礦物質比例失調。
水旱輪作輔以綠肥,既可以改善土壤生態環境,促進土壤修復,又可以透過大量田間水的長時間浸泡,減少農藥殘留和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有利於農產品的無害化生產和可持續發展。例如:
苦瓜—葉菜—豇豆—水稻一年四茬栽培模式該模式在廣西南寧地區廣泛應用,透過間套作充分發揮土地利用率,結合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特點,錯開蔬菜大量上市的時間。透過水旱輪作,枯萎病及線蟲等病蟲害的發生率大幅度下降,苦瓜結瓜數多、商品瓜率提高,總產量增加10%以上。平均每畝苦瓜產量2000 kg,產值6000元以上;葉菜產量500 kg,產值2000元以上;豇豆產量2000 kg,產值4000元以上;水稻產量500 kg,產值2 500 元以上。年總收益在1.45萬元以上。
早稻—菜用大豆—青花菜一年三熟迴圈耕作模式該模式是由福建雲霄縣探索推廣,可有效減少土壤中各種蟲害、病菌;同時水稻秸稈、毛豆豆稈、青花菜莖稈和菜葉的還田,使3 種作物資源得到了充分的迴圈再利用,不僅改善了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補充土壤中有機質,而且使得週年3種作物的肥料和農藥使用量比往常減少20%以上,有效實現了耕地的種養結合,保證了常年種植的產量和效益不衰。
瓜菜水稻輪作模式海鹽縣2014 年菜稻輪作模式推廣面積10 200 畝,其中蔬菜總產量為3.73 萬t,產值3 591 萬元;水稻總產量0.59 萬t,產值1 765 萬元。
當地菜稻輪作型別主要以露地蔬菜—單季晚稻為主,如春萵筍—單季晚稻、甘藍—單季晚稻、春菜用大豆—單季晚稻、松花菜—單季晚稻、薄皮甜瓜—單季晚稻、馬鈴薯—單季晚稻等。
設施大棚蔬菜、水稻輪作面積較小,主要型別有:大棚西甜瓜—單季晚稻、大棚瓠瓜—單季晚稻、大棚茄果類蔬菜—單季晚稻。
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輪作模式成都平原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自然氣候條件、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發展演變出具有成都特色的“菜—稻—菜”水旱輪作生產模式。成都水旱輪作區面積達65.9萬畝,其中以茄果類蔬菜為早春茬口的“茄果類蔬菜—稻—菜”模式,在生產上已應用推廣近20 a(年),目前約53萬畝的水旱輪作蔬菜基地採用該種植模式。“水稻—茄子—再生茄子輪作模式”在不影響水稻種植的前提下,透過採用成株越冬、修枝再生等技術,實現了茄子一次定植兩季採收,與早春茄子傳統栽培相比,僅春季一茬每畝就可節約成本1200元,總效益增加15% 以上。
大棚西瓜—雜交水稻制種—綠肥水旱輪作模式該模式在江蘇沿海地區應用推廣,早春種植大棚西瓜,夏秋進行雜交水稻制種,秋冬種植綠肥,有效降低了連作障礙,每畝收入約6 000 元。
因此,蔬菜與水稻實行水旱輪作,是一項防治土壤連作障礙、改善地力、促進蔬菜和糧食增產增收的有效栽培制度,得到了廣大菜農的積極應用。
回覆列表
種大棚蔬菜還是很不錯的,很多種蔬菜的人也發財了的。只是種植大棚要投資大,要慎重考慮才行。
種水稻這個就不太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