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君154177930

    孩子在學校無微不至地關心和照顧殘疾同學,這是愛心和善良的體現,是人的正能量。家長不僅不應去制止,而且還應該正確地引導和表揚。

    當然,學生是以學為主,但,這個學不僅僅是學文化,還要學法律,學做人。

    學習成績好,只能代表接受知識的能力強,並不能說明是一個優秀的人材。

    就象現在我們培養的一些個別大學生,本身他們的學習成績很優秀,結果出國留學幾年,不回來了,幫助別的國家人民去了,有的甚至還走向了我們的對立面。這些人有什麼用,成績愈好對我們的危害愈大。

    只有那些道德高尚,品質優秀的人,才能有益於社會,才能有感恩和回報之義。

    孩子在校幫助殘疾同學,他的道德風尚是優秀的,心靈是善良的。鼓勵他堅持向善,將來既會忠心報國,也會孝敬父母。

    孩子就象一棵小樹苗,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培養。在肯定他愛心善舉的同時,也要教育他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不要因為要做好事而耽誤了學業。要讓孩子知道只有掌握了豐富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孩子這麼小就這樣有愛心,我推測孩子父母的人品也不會差,也不會僅僅為了學業就會扼殺孩子善良的天性。

    這樣的典型事例,老師、學校也應該當作一面旗幟,一個標兵去宣傳和推廣,讓更多的孩子加入到愛心行動中。這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積極向上的思想覺悟,也能把孩子從個體的繁忙任務中得到一定的解脫。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讓孩子的善良心性充分地施展,讓更多的孩子關愛、感恩和回饋,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和諧,我們的民族才會更有希望。

  • 2 # 春韻劉姥姥

    孩子在學校每天照顧殘疾學生 ,去廁所,打飯,買東西關心的無微不至,家長該制止嗎?

    恭喜你培養出來這麼優秀的孩子!

    也應該感謝孩子學校老師們的培養教育!

    家長永遠是孩子的榜樣,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了做人。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是人才!

    為什麼要制止呢?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怎麼幫助同學才是最好的幫助方法。

    孩子能在學校幫助殘疾同學,是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告訴孩子和同學們一起幫助,一個人的能力有限,全班同學一起幫助一個殘疾同學更有意義!

    不要制止孩子,別讓孩子的愛心受傷害!

    和孩子的班主任溝通交流一下吧,看看老師的意見。只要沒有影響孩子學習,家長應該支援孩子。家長也可以伸出自己的手,和孩子一起幫助這個殘疾孩子!

    家長和孩子好好溝通,問問孩子需要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助。明確和孩子說:爸爸媽媽有你很自豪,爸爸媽媽也想和你一起幫助同學!

    你的孩子現在還小,千萬不要傷害孩子!

    2020.5.6.

  • 3 # 心似蓮花開好運自然來

    家長制止倒是沒有必要。尤其是在沒有影響到他學習的情況下,更是不能去制止。

    如果是影響到了他的一部分學習時間,作為家長的我們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與孩子一起照顧有殘疾的孩子,這樣一方面可以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孩子明白我們對他的行為是支援的。

    如果孩子不願意讓家長參與進來,可以讓孩子與其他的同學一起做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和老師商量一下,說說情況,但不能讓孩子知道,也別讓老師給孩子說)。

    種下一粒種子,收穫一個希望。你現在為孩子種下了一個愛心的種子,孩子在這種有愛的環境下成長,會活得更加的充實與快樂!

  • 4 # 木風講故事

    適當照顧,是必要的,也該鼓勵。

    但如果到無微不至的稱呼程度,其實就不應該鼓勵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生存下去的責任,如果別人過分幫助,反而會損害其自信,導致其身體殘疾之外,心理也會出現殘疾。因此,幫助別人還是要適量,不能過度。

    而對於給予幫助的人,也同樣有個適度性。不能拿做好事的道德感壓制其作為學生,作為成長期孩子該做和該學的事,花過多的時間去做好事,反而不利於個人成長。甚至會因為其他成績逐漸被拖垮,導致其做好事,成為一種精神依賴,最後成為偽君子之類的人物,這就不太好了。

    做好事,最講究力所能為。救急之事可以從權,但長期做好事,則要注重不給自己負擔,讓自己身心放鬆,能體會到做好事的快樂,而不對自身學業造成負擔。這樣,做好事會給做好事的人帶來快樂,帶來心理滿足,從而讓他更願意長期做好事。

    總而言之,做好事要適度適量,對於幫助者和被幫助者同樣試用。

    說的有點亂,請意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燒花鴨用的是哪種鴨子?怎麼做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