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斧牛排真好吃

    你怕不是不知道三國時期對外戰爭的戰績.

    魏國,早期曹操率千騎橫掃烏桓,斬殺烏桓首領蹋頓單于.幾徵匈奴,甚至用計把匈奴分成了幾大塊,使其再也無法與中原王朝抗衡!你能想象在漢朝幾百年的過程裡一直騷擾中原王朝的匈奴會被曹老闆揍的不敢抬頭嗎?中期西征羌羝,夏侯淵橫掃西涼,羌王望風而逃,剩下的小部族全部歸降!北方的鮮卑王軻比雄才大略,處處與曹老闆作對,曹老闆打了幾次可能覺得太雞肋,直接派個刺客秒了,從此鮮卑安靜了幾百年直到五胡亂華之後!

    我們再看看蜀國,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真實歷史也是如此,諸葛亮南征少數民族後不僅把他們的地盤變成了堅定的後勤發展基地,而且還不斷的給提供兵源!孟獲祝融夫婦自然不必說,夷陵之戰時,五溪蠻王沙摩柯力戰身亡,是所謂:番將能為漢死節,死為漢之忠臣!

    最後再說說吳國,吳國那地方比較平靜,沒什麼異族.但是當時吳國偏南方地帶屬於未開發地帶,其中有名山越組的少數民族.這個山越族像模像樣的抵抗了幾次吳國統治,最後每次戰敗不說,每次戰敗後被吳國大量就地徵走不少兵.公元234—237年,諸葛恪征討丹陽郡山越,一次就得兵四萬人。據《吳志》各傳中所載諸將征討山越所得士兵人數加起來,已不下十三四萬。吳亡時,吳國士兵人數大約有二十多萬,其中山越人約在半數以上。

    故,三國期間並非沒有外族入侵,而是中原王朝就算分裂狀態,揍他們這些外族就如同大人欺負小孩一般,不僅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還擴充了自身實力,我估計魏蜀吳比起混戰,他們更希望外族入侵,比起毫無意義內戰,外族人送錢送糧送人送地盤,他們當然更喜歡後者啊!

  • 2 # 燭龍燭九陰

    這個問題在歷史上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發展趨勢。包括在戰國的時候照樣外族也沒有把中原怎麼著。

    首先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分開的時候必然是區域性力量極度放大的結果。而在何龍的時候是以一個強大力量為主導的吸引作用。也就是說。再有一個大的國家暫時分裂成幾個較為強大的小國的時候。國家的綜合實力會呈現出一個小高峰式的增長。

    這也就導致了蠻怡不但沒有足夠實力能夠吞掉這些小國的。反而會成為這些小國向外劫掠的目標因為它們不但繼承了大一統王朝時的驕悍。而且有著豐富的對外作戰經驗。而且由於國力的進一步增長。(這裡的國力指的是合起來綜合計算時的國力。而不是一個小國單獨的國力。)對蠻夷可以說是他沒有還手之力。

    歷史上中原被外族入侵的時候。無非是趁著中原元氣大傷的時候。而最容易出現這個的時候,則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出現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經過長年的戰伐中原王朝的綜合國力已經下降。也就容易出現向外族稱臣納貢等現象。

    而容易出現這種情況的王朝必然是繼承於上一個大亂時的王朝。比如漢朝初年。和三家歸晉之後。這時候經過常年的消耗和積累的矛盾等原因中原王朝綜合國力最弱。而如元潮明朝秦朝這樣的國家。由於在作戰,初期便擁有強大國力。而且經過戰爭的不是消耗,而是積累。(與美國情況相似。經過戰爭的洗禮,不但穩定了後方工業生產基地。而且鍛煉出一隻強大的軍隊。)所以在國內的時候達到一個空前的地步。這種情況下也是蠻夷,不敢侵略的。

  • 3 # 小狠解讀

    在中國各個混亂的朝代,都有被異族入侵攪得天下大亂的時候。比如八王之亂後五胡亂華等等。唯獨有一個時代,東漢末年三分天下,中原打成一鍋粥,相互之間殺伐征戰,連年不斷。而且規模都是幾十萬級別的大戰。讓人打破腦袋也想不太明白的是,這樣大打出手的三國,居然卻沒有異族想趁虛而入。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在我看來,三國實在是中華歷史上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這三國實在強悍的離譜,名將謀士如雲,隨便翻出來一個就吊打這些異族。自保還來不及,還敢趁虛而入?

    三國確實打成一鍋粥,各個身經百戰,無論哪一個都是打出來的

    曹魏來講,從黃巾之亂開始,曹操徵集兵馬。徵呂布,徵袁術,滅袁紹,打張繡,打馬超等等最後統一河北。對內對外打的一塌糊塗。建國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經歷了許多困難。

    其中最難的一場對袁紹,官渡之戰,曹操以十分之一的兵力,(不足一萬VS十萬)打敗袁紹這個龐然大物,都是經典之戰。

    蜀國更不用說,劉備被曹操追殺的在廁所哭泣,攜帶20萬百姓逃跑,被曹操打的兄弟失散,妻子都跑丟了,最後在廁所裡哭大腿內側都生了贅肉,卻沒建功立業。

    之後打定軍山,夷陵之戰,都是幾十萬軍隊的大戰。手下關羽更是威震中原,水淹七軍。身經百戰一點不為過。

    只有東吳,好像戰役少了一些。其實不然,江東從孫堅開始,黃巾之戰,虎牢關都沒落下,後來殺黃祖,孫策,周瑜徵江東,到孫權這裡,又在赤壁打了場大戰,甚至孫權自己還指揮過逍遙津之戰,建國守國,哪裡不是大戰?

    這三個政權相互割據,打的一鍋粥。就像三個人在鬥地主一樣。關係也錯綜複雜,陰晴不定。按道理這不正是外族入侵的好時候嗎?為什麼外族沒來入侵呢?

    因為,這三個哥們沒事的時候就修理了周邊的異族,已經打服了。

    悲慘的異族被三國各自修理

    魏國這邊,曹操修理異族是最狠的。他面對的異族是匈奴。熟讀中國歷史的,可能知道匈奴這個名字的威力。漢高祖劉邦屈辱的和親,就是在白馬差點被匈奴團滅,打得傷心後才定下的國策。

    匈奴的戰鬥力強悍,擅長騎射。戰術遊擊,端的不好打。

    [公元192年] (初平三年) 春,曹操剿滅黑山賊和匈奴於夫羅部。鮑信等人至東郡迎曹操領兗州牧。--三國志*陳壽

    那曹操是怎麼打的呢?派了兩個人,一個是名將張遼,一個是他的黃鬚兒,曹彰。

    此時匈奴中最能打的就是烏丸族,曾經自立為王。但這個烏丸族被張遼大破,將首領塌頓直接陣斬了。嚇的這些部落民族都遷往了中原腹地。這個黃鬚兒曹彰上陣,更是讓匈奴王嚇的不敢與之戰鬥,直接臣服。

    蜀國面對的是南蠻,諸葛亮北伐前就收拾的妥妥當當了,甚至南蠻的將領還貢獻了一份北伐的力量。

    孫吳這裡的山越更是不成氣候,力量不成對比。名將陸遜直接帶兵平定。

    三國的名將,謀士實在太多了,震懾力強大

    馬超的祖上就是伏波將軍馬援,深受羌族當地人所愛。馬超又武力超群,羌族中深有威望。

    另外張遼,馬超,夏侯淵等名將,都是異族十分崇拜,害怕的將領。

    整個三國,名將,謀士頂級的太多了,能力強大,計謀超群,如群星璀璨,似過江之卿。隨便拿出來一個,都打得異族幾近滅國。

    這裡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後期曹魏名將毋丘儉兩次出兵高句麗,攻破都城,幾近滅國的狀態。

    雖然是三國交戰,但三國內部穩定,並不混亂

    這三個國家,人才出眾,各自管理的井井有條,人民安居樂業。政權相對穩定,內部不亂,異族是沒機會入侵的。

    魏國不用說,到曹丕採用九品中正制度,普通計程車族也有了晉升,推薦的機會。人才穩定,而且因為屬於中原地帶,物產糧食豐富,這些都是穩定的基礎。

    蜀國,東吳也都偏安一隅,相對穩定。

    結語:雖然表面看三國非常亂,其實是異族最沒機會趁機而入的時代。

  • 4 # 上進的紅蜘蛛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蔡邕的女兒蔡琰(文姬),諸侯討伐董卓,兵亂出逃被匈奴人掠走,成為左賢王的妻子,曹操知道了以後寫信要求送還,匈奴人不捨,曹操派曹洪領兵進駐鄴城,揚言不送還就進兵,匈奴就慫了。、於是文姫歸漢,曹操親自接風。

  • 5 # 折光下的荒蕪

    漢末胡人可是有乘虛而入的,比如漁陽二張叛亂就有胡人趁機進寇幽州,不過被劉虞公孫瓚設法擊退,西涼羌人也經常叛亂,韓遂馬騰也曾與羌人做過盟友(韓遂當過軍師),董卓之亂匈奴攻入司隸,包括蔡文姬被略走無算。越人經常出山搶掠,蠻人也在劉焉與劉禪時期有過反叛,這些是比較大的,此外還有很多。

    但是不得不說獨漢以強亡,劉虞,公孫瓚,朱雋,皇甫嵩,張溫,董卓等等漢末都有對胡羌勝利的戰績。到了三國鼎立時期,曹魏一方,曹操,曹彰,夏侯淵等大將多次進擊胡羌,蜀漢一地,馬氏對羌人的威懾也是打出來了,諸葛孔明對蠻人出兵壓制,對五溪蠻外交安撫(可能與吳國對越人態度有關)。孫吳那邊,常年壓制越人,掠越人充軍。公孫一側沒事打打高句麗。

    綜合來說此時漢人戰力真的很強,地方政權幾乎對外戰鬥皆勝。所以胡人不敢輕易侵犯。

  • 6 # 家居裝修線上

    三國都是從諸侯混亂中發展起來的,文臣武將都經過戰爭的不斷磨礪達到巔峰,兵士也都是身經百戰,每個國家都可以動員百萬以上計程車兵,外族生活在蠻荒之地,地理限制了人口的發展,兵不多將不強,經驗又少,拿什麼打

  • 7 # 燕趙節度使

    “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出自王夫之《後漢書·郡國志》注引《帝王世記》第九條。

    這句話的意思是:各個朝代(國家)都是在積貧積弱的情況下走向滅亡的,只有漢朝是在國力強盛(尤指軍事力量)的時候終結的。

    東漢之所以滅亡,不是因為衰落不堪,而是因為內部軍閥割據。

    而各個軍閥的勢力也相當厲害。

    我們按照魏蜀吳三個勢力分別說一下:

    魏伐烏桓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遼東、遼西等地的烏桓部落首領趁亂稱王。初平元年(190年),遼西烏桓大人蹋頓統一現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丸部落,各部眾皆聽從他的號令。

    蹋頓曾出兵協助袁紹擊破公孫瓚。袁紹因此假傳朝廷詔命,賜予蹋頓“單于”稱號。

    陳壽《三國志》:“蹋頓又驍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亡命,以雄百蠻。”

    漢獻帝建安十年(205年)袁紹之子袁熙、袁尚率領殘餘勢力,投奔烏桓蹋頓,企圖借住烏桓的勢力重新奪回河北。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烏桓和袁尚,雙方激戰於柳城白狼山。

    曹操部將曹純率領虎豹騎俘獲蹋頓,張遼當即將蹋頓斬殺,其他烏桓諸王也多被殺,降漢者達二十餘萬人。從此烏桓徹底衰落。

    《太平御覽》卷574引《英雄記》:十二年,(曹操)攻烏桓蹹頓,一戰斬蹹頓首,繫馬鞍,於馬上抃舞。

    蜀徵南夷

    著名的事件就是諸葛亮南征孟獲。

    223年, 劉備逝世時,當地豪族雍闓在南中發動反對蜀漢的叛亂[

    所謂“南中”,在但是蜀漢的南部,即今雲南、貴州和四川的南部,散居著許多少數民族,總稱為“西南夷”。

    諸葛亮早在隆中對中就說,要北伐中原,就得安定後方“南撫夷越”。

    雍闓派為當地夷人所信服的孟獲遊說各夷部酋長叟:“官府想要黑狗三百頭,而且胸前都要是黑色,還要蟎腦三鬥、三丈長的斲木(斷木)三千根,你們拿得出嗎?”(黑狗、蟎腦本來便難找,而斲木(斷木)因十分堅硬、委曲,不可能高到二丈長)。夷人便相信孟獲,對蜀漢大感氣憤,加入叛軍 。

    諸葛亮率軍南下平亂。

    據《漢晉春秋》記載(裴松之注《三國志》時曾引用,《資治通鑑》亦採納),經過七次擒縱,孟獲終於心服口服,說:“諸葛公有神威,南人不會再反叛了。”蜀軍成功平定南中。

    從來,在蜀漢北伐時,南中地區的夷人再也沒有反叛,而是不斷給與兵力和物資支援。

    吳收山越

    山越是中國三國時期在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交界處附近山區生活的部族統稱。

    山越是百越民族的一支,長年生活於南方的山區,依山險而居。

    三國時,孫吳在江南建國,各地山越反抗不斷,成為孫吳長期的內患。

    自建安五年起﹐孫權派遣將領周瑜、呂蒙、黃蓋等多次征討山越,擄掠大量的人口,強壯的補充兵源,老幼婦孺成為編戶(即平民),即“強者為兵,羸者補戶 ”。

    建安十三年(208年)吳將賀齊討伐丹陽地區的山越,“凡斬首七千”。

    嘉禾三年(234年),諸葛恪使用堅壁清野的戰術圍山三年,最終使得山越歸降。諸葛恪將山越中的四萬壯丁加入軍隊,六萬老幼婦孺百姓從事農業生產。

    征討、降服山越,讓孫吳軍力和國力大增。

    司馬炎滅孫吳後,山越幾乎消亡。

  • 8 # 保家衛國兔

    北族:南邊一堆大神互相砍人,跑還來不來,還去摻和,,,,

    董卓:樓上說的是真的,這裡的人剛才還樂呵的和你喝酒聊天叫爸爸,酒杯子一摔說動手就動手,都不再眨眼的。

  • 9 # 切糕10

    國,恆因弱滅,獨漢以強亡!

    你品,你細品!

    事實上,三國時期,周圍少數民族不是不想進攻中原,而是他們打不過!挑釁的結果就是貢獻了自己的地盤,人口以及資源!三個國家全拿他們回血,他們除了哭著獻上笑臉,啥也幹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和豬油哪個對我們健康更好?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