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是網咖大神
-
2 # 歷史的青天
望梅止渴,故事出自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魏武行役,失汲道,三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據考證,這是曹操率軍攻打宛城(今天河南南陽),行軍途中發生的事,發生地在今天安徽馬鞍山市含山縣境內。從故事的發生地區看,梅是楊梅、梅子都有可能。因為,自古以來,安徽境內楊梅、梅子都有出產。
先說楊梅。楊梅主要產區是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臺灣等省,其中以江浙兩省所產品質最佳。宋蘇東坡對江浙楊梅情有獨鍾,曾說:“閩廣荔枝,西涼葡萄,未若吳越楊梅”。明王象晉獨推紹興所產楊梅,其《群芳譜》品評道:“楊梅,會稽產者為天下冠。”清李漁特別愛食楊梅,《楊梅賦》雲:“南方果珍,首及楊梅。”
梅子,又叫青皮、海梅、苦香、油楠、青相、青梅、果梅、酸梅。原產地是海南,但廣東、福建、浙江、安徽等地早就普遍種植,後來還傳入日本和東南亞。
梅子不同於楊梅的是,它有三種吃法。一種是未成熟時的青梅煮酒,一種是成熟後的直接食用,還有一種是醃製後當調料、下飯菜。
而楊梅只有兩種食用方法:一種是成熟之後當鮮果吃,還有一種是成熟後浸泡度數較高的白酒。沒聽說誰吃青澀楊梅的。什麼叫青梅煮酒?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用青梅浸泡米酒、黃酒;一種是用青梅果肉發酵釀酒。後者因為去渣、保質不易,因而並不流行。青梅煮酒,一般認為就是青梅泡酒, 當年,曹操跟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應該是飲青梅泡酒談論天下英雄。不是火鍋裡煮著青梅當下酒菜的意思,那會酸死人的!
就是說,從味道、作用和出產時節、地區兩個方面看,望梅止渴中的梅,指楊梅、梅子都有可能。但是,有一條文獻記載,認為曹操口中的梅,是梅子(青梅),而不是楊梅。宋沈括《夢溪筆談·譏謔》:“吳人多謂梅子為‘曹公’,以其嘗望梅止渴也。”此外,說是梅子還有一個好處,可以跟“青梅煮酒”的故事聯絡起來。
假如說是楊梅,望梅止渴跟青梅煮酒不是同一種梅,給人的印象有點凌亂。至於曹操所說的梅子,當時是未熟的青梅,還是已熟的黃梅,要看故事發生的準確時間。不過,也可能,曹操原本就是隨口杜撰用來給屬下解渴的,他也不知道當時梅子熟還是沒熟。
所以我感覺“望梅止渴”的梅應該是梅子,大家怎麼看呢?
轉自:壹蘇州
-
3 # 西宮太后說
三國時期是一個極具傳奇是時代,這個歷史時期出現了許多傳奇的人物,產生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文化作品,成語故事就是其中一個,三國時期有產生了許多成語故事,像初出茅廬、無名小卒、錦囊妙計等等,除了這些之外,三國時期的這個成語大家也是經常聽到的,那就是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這個故事講的是曹操在帶領兵隊時,士兵們口渴了,但是找了許久都沒有找到水,士兵們都沒有了力氣,這時曹操告訴士兵們:“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許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士兵們聽完之後嘴裡的口水都流出來了,曹操便利用這個辦法找到了水源。
《世說新語》
望梅止渴這個故事我們是知道了,但是有許多人好奇這望梅止渴中的“梅”是哪個梅呢?是楊梅還是梅子呢?我覺得是梅子。在三國時期楊梅和梅子都已經出現了,而且當時曹操帶領士兵的地方是在安徽,安徽這個地方楊梅和梅子都有種植,按理說這兩種果子都有可能,但是楊梅是一種果肉較小的水果,吃起來味道酸酸甜甜的,而梅子是一種果肉較多的水果,味道比楊梅要酸。在當時那種情況,曹操是希望士兵們活下來,成功找到水源,而梅子比楊梅要酸,人一想起酸的東西,嘴裡就會分泌出口水,這樣就可以使士兵們的口渴程度得到一定的緩解。
梅子
在三國時期另外一個典故也可以證明這個沒“梅”是梅子,那就是煮酒論英雄的典故中,曹操和劉備在喝酒時討論誰是英雄,他們一邊喝著酒,一邊吃著梅子,曹操還指了後院的梅子樹,還對劉備講了關於他用梅子給士兵們止渴的故事,而這個史料中記載的梅樹是梅子樹,所以這更加可以證明,望梅止渴的“梅”指的是梅子。
楊梅
最後要說的就是望梅止渴的意思,望梅止渴的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便會流口水,因此達到了止渴的目的,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由此可見,當時曹操對士兵們說的那一段話,說前面有梅子,可能只是在鼓勵他們,只是為了讓他們想起梅子,然後有動力去尋找水源,所以望梅止渴中的“梅”是梅子。
-
4 # 品味書齋
應該是梅子,而不是楊梅。
望梅止渴的故事發生於曹操征討張繡的途中。
曹操當年是從北向南進兵的,出發地是許都,目的地是宛城。
張繡的駐地宛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
從望梅止渴的故事發生在快到宛城的地方判斷,曹操所說的梅林就是梅子,不是楊梅。
根據氣候條件,梅子分佈地域範圍較廣,北自黃河流域南側,南至廣東沿海,西起西藏波密,東達臺灣島,共有18個省(市、區)有栽培種或野生種分佈。
而楊梅在中國分佈的省份有云南、貴州、浙江、江蘇、福建、廣東、湖南、廣西、江西、四川、安徽、臺灣等地,在大陸全部在長江以南。再往北,由於氣候條件限制,無法種植。
所以宛城及其以北地區有梅子種植,而沒有楊梅種植。
如果曹操說前面有楊梅林,可能將士們還不會相信呢。
曹操帶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們都很口渴。於是曹操叫手下傳話給士兵們說:“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來解渴。”士兵們聽後,(由於條件反射)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他們憑藉著這個(暫時的不口渴或想吃梅子的願望),得以到達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回覆列表
望梅止渴中的梅是指青梅。
梅原產我國西南山區,後在長江和黃淮一帶栽培繁殖,距今已有3000多年曆史。經過長期選育,現在我國梅的品種已超過200多個。梅總的分為果梅和花梅兩類,果梅即食用梅。“望梅止渴”中的梅,即是這種梅的果實。花多為單瓣,花後結果,六月成熟,是製作飲料、蜜餞、果醬的原料。如酸梅湯、奶油話梅、陳皮話梅、烏梅等。有潤喉止咳、開胃生津和解毒功能。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第二十七》:“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心理原理
話說曹操帶兵走到一個沒有水的地方,士兵們渴得很,為了激勵士氣,曹操就對士兵們說:"前面不遠處有很大的一片梅樹林,梅子特別多,又甜又酸,到時我們吃個痛快。"士兵們聽了,一個個都流出口水來,不再嚷渴了,行軍的速度也加快了。
在電影《上甘嶺》中,我們可愛的連長也成功地演繹了一回"望梅止渴"的現代版。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在坑道里嚴重缺水的危機情況下,連長給戰士們講述了一個"梅子"的故事,引得戰士們一個個都在吞口水。
事實上,望梅止渴這個典故道出了一個非常有趣而又十分常見的心理現象--聯覺。聯覺是指由一種感覺引起另一種感覺的心理活動。具體到望梅止渴這個典故,就是由聽覺引起了味覺。除味聽聯覺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驗:看到紅的、橙的、黃的顏色會產生溫暖的感覺,而看到藍的、青的、綠的顏色會產生寒冷、涼快或清爽的感覺,因而前者稱為暖色,後者稱為冷色。這是由視覺引起溫度覺的結果。
最常見的是色聽聯覺,即聽到一種聲音會引起一種色覺,通常是低音引起深色,高音引起淺色。心理學家蘭菲爾德(H. S. Langfeld)曾做過一個有關色聽聯覺的實驗,結果表明:不同的音符會引起不同的色覺,而且對同一個人來說,音調和顏色的聯絡是相當穩定的,有些人在7年後仍保持c音符與紅色,d音符與紫色,f音符與粉紅色,b音符與非常明亮的銅色的對應關係。
正因為聯覺現象的普遍存在,也使人們在有意無意中把這一心理學原理應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現代的廣告中有相當普遍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