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82
回覆列表
  • 1 # 把大象裝冰箱門

    歷史上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之說,將劉伯溫看做和諸葛亮齊名的人物。

    劉伯溫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是明太祖朱元璋的“智囊”,他幫助朱元璋趕走蒙古人,一統華夏,恢復了漢人的江山,功比天高;諸葛亮未出茅廬而三分天下,《隆中對》顯示出他卓越的預測才能。

    劉伯溫挖諸葛亮墓,史無記載,實際上是野史傳說。說的是劉伯溫覺得自己功比天高,不服諸葛亮。諸葛亮只是幫助劉備三分天下,且只擁有益州之地,自己從哪比都比諸葛亮強。但諸葛亮的名氣太大了,世世代代人們都歌頌他,劉伯溫心中不服氣,所以組織人去挖諸葛亮的墓,看看到底諸葛亮神秘在哪?結果挖開一看,先後有“吾到無人到”、“只有伯溫到”、“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等字,樁樁件件都比自己有先見之明,因此才服了諸葛亮。傳說劉伯溫臨終寫下這樣的遺言:“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眾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野史傳說這個故事,其實是告誡人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千萬不可妄自尊大,固步自封。

  • 2 # 愛吃魚魚的魚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這是劉伯溫貶低諸葛亮抬高自己所寫,劉伯溫生前恃才傲物,經常點評諸葛亮,認為諸葛亮徒有虛名,只配給自己提鞋子,那麼劉伯溫又為何要挖諸葛亮的墓呢?

    劉伯溫說孔明才智非凡,我與孔明的學識只差一釐、與他的德才只差一毫、與他的智慧只差一絲!都說孔明知前後,據說他料定死後有誰來祭奠他,還記錄在冊,如果我去了之後,發現此事不真就證明他在我之下,如果真有此事,我定當跪地磕頭!劉伯溫果然去祭拜孔明墓,到了之後看見“吾到無人到”五個大字,意思是我到了這沒有其他人來到這,劉伯溫心想我這不是到了嗎?於是說諸葛亮算錯了,就把諸葛亮墓碑推到了。轉身就走,沒幾步又看見一巨大的石碑,上面寫著“只有伯溫到”,劉伯溫一臉害怕,十分尷尬,就在剛剛還裝X了一把,於是就跪地磕頭,正準備起身結果卻怎麼也起不來,用不上力氣,於是低著頭又看見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最後脫下了金盔才得以起身,此時劉伯溫已經是滿頭大汗了。

    劉伯溫雖為明朝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但朱元璋封賞功臣時,他卻不以功臣自居,而且俸祿和官爵都比較低,後來因他嫉惡如仇,敢於直言而得罪了李善長、胡惟庸等人,辭官回家,憂鬱成疾,後來吃了胡惟庸送來的太醫藥,而不明不白的死去。

    我們縱觀劉伯溫的一生,他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為人也很低調,不求名利,不可能是一個目無先賢、居功自傲的人,更不可能為了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就去挖人家的墳。

    即使劉伯溫後來低調接受朱元璋封賞有故意逃避宮廷權斗的嫌疑,就更不會做出挖人家的墳這樣大不敬之事了,畢竟自古人們對墳看的比較重,挖人家墳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墳只是民間傳說,也是人們故意將兩人放在一起比較的心理傾向作怪的產物,至於諸葛亮算出後世會出一個劉伯溫,更是無稽之談。

  • 3 # 家是最小國

    劉伯溫挖開諸葛亮的墳,然後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此詩為諸葛亮所寫。

    說明諸葛亮遠遠勝過劉伯溫百倍。因為劉伯溫確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個叫劉伯溫的能人。諸葛亮的墓被劉伯溫挖了,這只是一個民間典故,真實性無從考究,不過民間傳說自我民間傳說存在的理由,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也是老百姓對古代智慧人物的崇敬與緬懷,也寄託著一份美好的情感,希望這樣的人物成為世之楷模。

    一千多年過去了,武侯墓依舊仍在定軍山下,陵墓旁邊有一顆黃果樹,傳聞是他的醜妻化身,兩人即便死了,也要一同依偎陪伴一起。

    有人認為武侯墓只是衣冠冢而已,根本就不值得去挖,就算去挖的話,諸葛亮聰明絕頂,裡面肯定機關重重,無比危險;有的則認為諸葛亮人格無比高尚,孑然一身,必定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陪葬,而且世人敬佩諸葛亮,即便是盜墓賊,也不願去冒犯這位臥龍先生。

  • 4 # 江湖小曉生

    給諸葛亮抹黑,這可不是現代專家的專利,其實明朝就有一位老鐵曾經幹過這件事,而且還幹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他就是大明王朝的開國元勳劉基劉伯溫。

    劉伯溫表示,自己好歹也是個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高人,他就不相信諸葛亮比自己厲害,所以要去把諸葛亮的墳給刨了,看看諸葛亮是不是預料過自己墳被刨了這件事。

    劉伯溫揚言,如果諸葛亮算出自己去刨墳的事情,他就給諸葛亮磕一千個響頭,要是沒有算出來的話,那就說明諸葛亮也不咋地。

    一、關於這件事的幾個傳說:第一、劉伯溫帶著一大幫人去給諸葛亮刨墳。

    劉伯溫說幹就幹,帶著一大夥人,說是要去祭拜諸葛亮。走到諸葛亮的墳墓跟前,就看到一大塊石碑上寫著:吾到無人到。

    劉伯溫看到這幾個字,心裡就有些好笑,雖然覺得書法不錯,可是這內容說的一點也沒有道理。諸葛亮你能到的地方,我劉伯溫不也到了嗎?

    所以他覺得諸葛亮就是在吹牛,預言這種事情,誰當真誰就真的輸了。再往前走了走,劉伯溫又看到了五個大字:只有伯溫到。

    這五個字的分量實在是太重了,因為諸葛亮果然預知到,將來劉伯溫會來到這裡。而劉伯溫卻絲毫不能預料到,將來他的墳前會有誰來。所以劉伯溫不禁對諸葛亮佩服得五體投地。

    第二、劉伯溫打開了諸葛亮墳墓的地宮。

    劉伯溫對諸葛亮是非常不服氣的,所以在大明朝一統天下以後,他就帶著人前去打開了諸葛亮的地宮。

    劉伯溫發現地宮之中雖然不見天日,卻依舊有一盞小燈亮著。這盞燈顯然已經亮了一千年之久。

    劉伯溫仔細觀察了地宮的周圍,原來在地宮四個角上各有一口大缸,缸裡面應該全是火油。劉伯溫哈哈一笑,表示,諸葛亮你再牛,這四口缸裡的油也有燒盡的一天。

    可就在這個時候,劉伯溫發現棺材上刻了幾個字:伯溫加油!劉伯溫嚇得面無人色,諸葛亮是真的懂預言啊,連忙給諸葛亮的四口缸加滿了油。那麼問題來了,只寫這幾個字,等到劉伯溫加的油再燒完了,那又該如何呢?

    第三、劉伯溫喝了水,穿了靴,遇到了不測。

    從地宮裡出來以後,劉伯溫終於意識到了諸葛亮的厲害。這個時候他看到孔明祠的桌子上擺著一碗水,地上放著一雙靴子。

    劉伯溫出於沾點喜慶的想法,就去把水喝了,又穿了這雙鞋在地上走了走,並且說道: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

    說完以後,劉伯溫就要走,可是看到照壁之上,赫然寫著這麼幾個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

    這話可把劉伯溫結結實實地給嚇住了。他連忙帶人離開了這裡,一路上擔驚受怕,就怕遇到沙丘,所以刻意繞開了沙丘鎮走。

    結果在半道上,遇到倆小孩兒在東西兩個乾涸的沙丘河床上打鬧,並且分出了勝負。其中一個小孩兒高喊:東沙丘勝咯,西沙丘敗咯。這話可把劉伯溫嚇慘了,因為提到了沙丘兩個字。這個時候劉伯溫一口鮮血,就把自己給嚇死了。

    二、諸葛亮葬在哪裡,並沒有人知道。

    這三個故事,無一都是在宣傳諸葛亮有多神,其實我們要知道,諸葛亮當年下葬的時候,並沒有人知道他被葬在了哪裡。

    就算劉伯溫神通廣大,這歷經了一千多年的墳墓,他又能到哪裡去找呢?找到還得考證。武侯祠顯然不是諸葛亮的墳墓,而是劉備的墳墓。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三國志》

    關於諸葛亮下葬,其實也有一個小故事。他擔心有人知道他葬在哪裡,所以就囑託劉禪,讓四個大漢用繩子抬著他的棺材向南走,走到哪兒繩子斷了,那就把他埋在哪兒。

    結果這四個大漢為了圖省事兒,索性就把繩子給割斷了,隨便找個地方把諸葛亮給埋了。等他們回來覆命的時候,劉禪覺得不對,一番詢問後,果然發現有詐,所以立刻將這四個翫忽職守的人給殺了。

    殺了他們四個以後,劉禪才有點後悔,因為這世上只有他們四個人知道諸葛亮埋在了哪裡。所以說諸葛亮的墳,是一個迷。估計就埋在了定軍山附近,畢竟諸葛亮不喜歡鋪張浪費,而且運輸屍體十分麻煩,時間長了還會發臭。

    三、劉伯溫跟諸葛亮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都說一統江山劉伯溫,三分天下諸葛亮。其實這兩個人完全不一樣,劉伯溫只是朱元璋眾多謀士中的一個,就算建國以後,劉伯溫也只是被封為伯爵,完全不入流。要知道李善長、徐達這些可都是公爵。公侯伯子男,公爵比伯爵大太多了。

    伯溫留下萬年碑,吩咐後人切莫推。木子若然推得倒,一場霸業總成灰。李闖見碑文說劉伯溫留下,只許李姓人推,我若推倒此碑,內中必有緣故。試叫嘍囉用力齊推,推之不倒,自己忙把袍袖捲起,跳下坑裡,伸手一推,倒在地下,跌得粉碎。---《崇禎慘史》

    而諸葛亮是蜀漢王朝的頂樑柱,劉備在的時候就是丞相,劉備去世以後,他更是成了蜀漢說一不二的那個人。

    所以說這兩個人地位完全不一樣,劉伯溫最多跟曹操的郭嘉、賈詡、荀攸、程昱這類人相提並論,距離諸葛亮、荀彧這些人還是差遠了。

    所以劉伯溫也不會無知到去找諸葛亮的麻煩,要找其實也是李善長去找諸葛亮的麻煩,畢竟大家都是丞相,李善長可是正兒八經的大一統王朝丞相。

    總結:劉伯溫和諸葛亮很像倒是真的。

    這兩個人都是道家學派的弟子,每個人都精通易經八卦。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經史子集無所不曉,都是一流的學術型人才。

    兩個人也都是輔佐自己的主公打江山,在權謀方面,都有自己的見解。所以常常有人把他們放一起做比較。

    甚至有人說,西周姜子牙,投胎到了西漢就是張良,再往後就成了諸葛亮,最後成了劉伯溫。那麼我想知道的是,下一個是誰呢?嘿嘿。

    參考資料:

    《三國志》

    《明史》

  • 5 # 曉支

    有一句話叫做“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可見劉伯溫在很多人的心中智慧絕對不輸諸葛亮,甚至是在諸葛之上。

    但是劉伯溫聽說諸葛亮曾經得到過天書,劉伯溫雖然也是有大智慧,不過對於自己未曾涉及的東西,他一樣有好奇心。他帶著一撥人來到定軍山下,他知道這裡可能是諸葛亮的衣冠冢,他也知道自己如果開啟諸葛墓可能會受到譴責,但是在傳說中的天書誘惑下,他決定帶人挖開諸葛武侯墓。

    劉伯溫在帶人挖開的武侯墓後看到的景象都驚呆了,他們看到墓裡面擺放著七口大缸,大缸裡面盛著燈油,燈油是供給一根棉繩,保證它一直點燃著,大缸之間相互連線。其中六口大缸已經沒有油了,只有一口缸裡面還有燈油。

    劉伯溫看到這一幕就已經有點慌了,後來就安排人開始尋找他想要的天書,偶然找到了一塊竹籤,簽上還有字,刻著小劉小劉,快快添油。劉伯溫立刻反應過來,這是諸葛亮早就算到了他會來找天書,劉伯溫馬上跪下磕頭,還對邊上的人說了一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便匆匆帶著人離開,還將武侯墓周邊給修葺好。

    雖然劉伯溫去武侯墓尋找天書是個傳說,但是根據現在的考古發現,真正的武侯墓的確是沒有被盜掘。歷經幾千年還能保全陵墓完好,不得不說諸葛亮的確在這方面做的非常牛。當然還有一個讓人不解的就是,武侯墓上為什麼會種一棵樹,墳頭種樹的確少見,我們現在已經很難再去猜測武侯的想法了,不過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品質值得所有華夏子孫學習。

  • 6 # 愚民視角

    諸葛亮出名在史書,劉伯溫出名在民間。無論三分還是一統,關鍵不在智者,而在主帥。劉備依託的是皇族宗親,所以借力而為。朱元璋是義軍頭目,必須靠自己。

  • 7 # 環球正能量

    民間常常流傳著幾句詩:

    1、劉伯溫所寫:三國鼎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意思是我伯溫要比你諸葛亮強百倍。你諸葛亮再強,不過是三分天下,而我劉伯溫卻能一統天下。因此要挖諸葛亮的墳,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2、劉伯溫挖開諸葛亮的墳,然後看到石碑上有字,上面寫的是: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此詩為諸葛亮所寫。說明諸葛亮遠遠勝過劉伯溫百倍。因為劉伯溫確實算不到他死以後幾百年會出個什麼樣的大人物。而諸葛亮卻知道千年以後會出個叫劉伯溫的聰明人。

    三國時的諸葛亮,識天文悉地理,知陰曉晴,呼風喚雨;深韜略通曆史,多謀善斷,神機妙算。輔佐劉備打天下,運籌帷幄,百戰百勝;治理天府蜀漢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諸葛亮才華蓋世,有口皆碑,功勳卓著,垂範青冊,時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濟世奇才。歷代百姓為之起敬,英雄豪傑為之折服。

    元朝末年的時候,中國又出了一個智星能人。此人姓劉,名伯溫,精三韜六略,善深謀遠慮,會遣風調雨,能料事如神。

    協助朱元璋串通百姓八月十五殺韃子,興兵滅元奪金陵,成為明朝鼎鼎有名的開國功臣。時稱劉伯溫是諸葛亮投胎再世,孔明又還陽轉生。

    劉伯溫自恃才高技絕,德高望重,常對諸葛亮說長道短,評頭論足。言裡話外明顯流露出內心的不服。孔明學問淵博,吾與其相比只差一釐;孔明德能非凡,吾與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與其柑比只少一絲;孔明預前測後,未卜先知,吾與其相比定不在下。

    文載諸葛亮生前就料定死後誰個前來祭奠,何人前來刨墓,並記之於冊,鐫之於碑,去人隔朝跨代無不應驗。吾決計親往墓地祭奠,孔明若有所料,吾雙膝跪地磕頭一千,孔明若無所料,笑他矮吾三尺。

    劉伯溫目無先賢,出言不恭,左右聽之驚駭,不敢多嘴。

    一日,劉伯溫帶領數名隨從,坐著八抬大轎親往孔明墓地拜祭。穿過高大的牌樓。剛上花石臺階。一筒巨碑矗立眼前,上邊有臥龍山人親書“吾到無人到”五個篆體大字。劉伯溫抱拳深施一禮,抬眼上下一掃,不禁哈哈大笑。“臥龍山人”好個書法,筆筆蒼勁有力,字字雄渾氣派,比羲之、真卿毫不遜色。

    就是預事有差,低吾腳下。不想堂堂蜀國丞相只有前眼沒有後珠,妄圖一個前知五百年後知一千年的虛假歪名。伯溫敢笑你矮吾三尺,終沒料到你到吾也到吧!碑上預言謬錯,欺世騙人,不如推倒砸碎,省得礙眼惑眾。”劉伯溫話音剛落,隨從兩步搶前。舉起鐵石傢伙,將碑擊作三截。十分傲氣,眼見得碑倒石碎,劉伯溫不由得嘿嘿嘿一陣冷笑。“素稱諸葛亮為名高天下的第一能人,經吾親驗名不副實。從此以後的天下第一能人除伯溫之外何人還能取而代之!”

    劉伯溫背剪雙手,得意忘形,呼喊左右,大搖大擺向後走去,不到二十來步,一筒圓頭巨碑擋住了去路。此碑石色粉紫,表皮粗澀,滿布苔痕,字跡依稀。

    命隨人擦去灰塵汙垢,一筆一畫仔細辨認,驀地一驚,頓覺心慌意亂,魂飛魄散,嘴裡連喊“罪過,罪過!學生妄自尊大,不知天高地厚,毀碑碎碣辱沒先師,罪過深重,當該萬死。”原來碑上是孔明親筆“只有伯溫到”五個楷書大字。伯溫滿面羞慚,尷尬難言,趕快恭敬行禮,雙膝跪地,誠心虔意,磕首一千。禮畢,身重如山,膝軟如泥,怎麼用勁也站不起來。

    正在為難之際,忽然看見圓頭碑的下邊刻有一行小字:“伯溫戴盔行禮,脫盔而起。”

    伯溫似覺孔明就在面前,頓感頭皮緊縮,髮根直豎,慌忙卸下金盔,五體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覺出了滿頭冷汗,溼透了貼身衣衫。劉伯溫見第一筒碑時盛氣凌人,滿不在乎。見第二筒碑時心驚膽怯,目瞠口呆,凜凜威風一下子被殺得遁無蹤影,心服口服。從墓地回來特意又畢恭畢敬地到孔明祠中設案焚香,伏首拜師。看見桌上放著一碗涼水,縷縷清香,撲鼻而來。床下放著一雙朝靴,周幫正底,針指精巧。

    出於好奇,端起水杯一飲而盡,穿上朝靴連走三圈。笑日:“喝吾師水清廉不貪,穿吾師靴路正不偏。”出得門來抬頭一看,迎面的大照壁上留著諸葛亮親寫的兩行金字:“穿吾靴,喝吾水,走到沙丘逢兇災。”伯溫不看則已,一看便知此行不妙,嚇得兩耳轟鳴,雙眼冒花,臉上驚慌失色,肚裡暗暗叫苫。劉伯溫伯溫一向心比天高,膽比天大,一輩子打仗只勝不敗,謀事只好不壞。今日孔明面前領教,自感低矮三尺,膽怯三分,見諸葛亮預知自己有難,料定風雲不測,禍在旦夕。

    回首又目不轉睛地看了一會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嘆日:

    “人生各有志,報國各有途,風雨各有歷,壽歲各有終。該死不得活,該活死不得。”

    隨即又朝孔明塑像深施一禮,然後慢步走出大門上轎啟程。走過小道往南上了大路,心中一陣猶豫,忽又犯了尋思。忙問:“從這兒到沙丘鎮路程多遠?”轎伕答道:“滿打滿算也就是個八十來裡。”伯溫眉頭一皺,掀起轎簾探出頭來將手一揮:“調過頭來先向東南斜插五十里,再向西南斜走五十里,串個大圓圈,繞過沙丘鎮。”轎伕遵命行事,一路默默無語。

      

    伯溫一行多走數十里路程,遠遠避開沙丘鎮,踏上了迴歸京都的驛道。在橫穿一條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時,遇見東西兩群頑童各自佔領一個沙丘戲耍對打。東沙丘一邊布是八卦陣勢,西沙丘一邊擺是長蛇陣圖。彼此拋石揚礫,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殺。“東沙丘勝嘍!西沙丘敗嘍!”伯溫一聽沙丘二字驚得出了一身冷汗,頓覺天旋地轉,頭昏目眩。

    立即停馬住轎,吩咐左右:“吾師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過沙丘鎮,逃不脫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無怨,願留數語以誡後人。”

     

    隨從拿出筆墨,伯溫書曰:

    山高總有頂,天大卻無邊;

    坐井觀天小,登高望天闊。

    謀勝慮敗終不敗,取長補短終不短;

    知錯改錯終不錯,知恥雪恥終不恥。

    吾居功狂傲,目中無人,從來不思過錯,不補短缺,終受吾師嚴懲。招來喪身之禍。此時醒悟,悔之已晚,望眾位傳吾留言誡其子孫後代。”伯溫寫到此處將筆一撂,口吐鮮血,氣絕身亡。隨人掩面慟哭,大放悲聲。趕快披白掛孝,購棺裝殮,連夜租車僱人,扶柩前行。一路泣泣哀嘆:“大人文武雙全,德才兼備,一代英雄豪傑。跟隨太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奠基大明,飽受風霜。其功其勞,國人皆知,天地盡曉。所憾秉性強傲,不能容人,終至沙丘河灘落此不幸。大人臨死悟出自己一生之過,留下金石真言誨誡後人,實是明者之為智者之舉,令人肅然起敬,懷念千秋。”

    伯溫靈柩回京,隆重祭奠,歸葬故里。並將一字千金留言刻板加印,廣佈都城鄉村。舉國上下家家有冊人人奉讀,翁嫗能背子囡成誦。世世代代,流傳至今。以上是野史所記載。正史所記載是:朱元璋當上皇帝以後就賜毒藥將劉伯溫毒死。朱元璋派宰相胡惟庸送毒藥到劉伯溫老家,讓劉伯溫服毒自殺。

  • 8 # 山外山FJH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這是劉伯溫貶低諸葛亮抬高自己所寫,劉伯溫生前恃才傲物,經常點評諸葛亮,認為諸葛亮徒有虛名,只配給自己提鞋子,那麼劉伯溫又為何要挖諸葛亮的墓呢?

    劉伯溫自小胸懷大志,想著做出一番經天緯地的大事,但是他總覺得的自己的本事不濟,離那些天才還差著一點。他苦思冥想自己到底差哪兒了呢。

    有一年坐船出門,和一幫文人論起天下大事來,眾人一會兒說陳友諒勢力大,能奪得大元江山的人非漢王莫屬,有人說張士誠溫婉待人,是做大事的料,就中有個和尚沉默不語,聽眾人亂哄哄東一嘴西一嘴的。和尚忽然哈哈大笑說:眾位相公說了半天,老衲聽得腳都麻了,待老衲伸伸腳也說說我的愚見。眾位儒生看著這個略有瘋癲的和尚說:老和尚好好念你的經就得了,你懂什麼天下大勢呢。老和尚活動了活動雙腳,緩緩的說:在我看來,天下大勢和和尚關係大著咧。你們討論了半天,我覺得都沒有說對,我說說我看到的天下大勢。

    這時,船已靠岸,老和尚晃晃悠悠的走了。眾儒生都覺得這瘋和尚瘋的可以,只有劉伯溫覺得這老和尚不是凡人。於是他追上前去,向老和尚畢恭畢敬的請教天下的形勢。

    老和尚看他確實虔誠,把他領回了寺廟,老和尚告訴劉伯溫自己家祖上是徐茂公,只因為徐敬業起兵反對武則天,他這一支怕被連累,連夜逃了,臨走時帶走了徐茂公很多的藏書,其中有半本奇門,學會能知天下大事。

    劉伯溫向老和尚祈求,想看看這本傳說中的神書。老和尚猶豫再三,答應借給他看一夜,而且只准在廟裡看,不得攜帶出去,不得抄書,劉伯溫這人看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一夜之間,他把半部奇門記住了七七八八。辭別老和尚,劉伯溫回到家,越研究奇門越覺得奇妙無窮,可惜只有半部,很多里面學問無法貫通。他苦苦尋找另外半部奇書,但是市售的大多是贗品。有一天劉伯溫忽然靈光一現,想到:徐茂公的奇門雖然殘缺,但是他以前也有人學習奇門,他們手裡的奇門未必是殘卷。這時候一個名字忽然跳入他腦海裡,諸葛亮。據說諸葛神機妙算,完全得自那本叫奇門的奇書,27歲出山,和天下群雄一較短長。

    劉伯溫在家裡按照半本奇門的記載,苦苦推算諸葛墓地所在。整整三個月時間,他沒有邁出家門一步,終於給他算出諸葛墓地的所在,他僱了很多摸金校尉的後人,浩浩蕩蕩的去定軍山找諸葛亮的墓地去了。劉伯溫到底找到諸葛亮的墓沒有呢?

    有兩個傳說,一個傳說是劉伯溫挖到了諸葛亮的衣冠冢,墓裡有幾口大缸,供養著一盞長明燈,劉伯溫帶人挖開墳墓,觸動了墓裡的機關,一塊石碑拔地而起器,石碑上書寫幾個大字:伯溫加油。意思是諸葛亮知道劉伯溫要來偷墳掘墓,所以事先讓人刻了這塊石碑,不但能嚇劉伯溫一跳,而且阻止了劉伯溫挖墳不止的行為,還要坑劉伯溫幾缸燈油。

    另外一個故事版本是,劉伯溫挖到了諸葛真墓,挖到半路忽然有一塊石碑橫空出現,上書五個大字,只有伯溫到,劉伯溫一看諸葛亮早就預見到了自己會來挖墳,那麼自己繼續挖下去不知道會有怎樣災殃等著自己,於是再也不敢挖了。劉伯溫對著石碑恭恭敬敬的磕了三個響頭,退出諸葛亮的墓,讓人封好土,所以諸葛亮的墓至今沒有被盜的痕跡。

    劉伯溫的很多傳說都是個故事,真的只是個故事而已。

    我們縱觀劉伯溫的一生,他嫉惡如仇、剛正不阿,為人也很低調,不求名利,不可能是一個目無先賢、居功自傲的人,更不可能為了證明自己比諸葛亮強就去挖人家的墳。即使劉伯溫後來低調接受朱元璋封賞有故意逃避宮廷權斗的嫌疑,就更不會做出挖人家的墳這樣大不敬之事了,畢竟自古人們對墳看的比較重,挖人家墳可不是一件小事。所以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墳只是民間傳說,也是人們故意將兩人放在一起比較的心理傾向作怪的產物,至於諸葛亮算出後世會出一個劉伯溫,更是傳說。

  • 9 # 詩宇末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諸葛亮死以後,他讓手下把自己的棺材用繩子綁上,然後往回抬繩子在哪裡斷了就在哪裡下葬,而那些抬棺的人在途中覺得太累了,於是就隨便找了個地方把諸葛亮給安葬了,但是那些人在抬棺的人,回到成都後就被劉禪給處死了。今天小編要說的是諸葛亮的墓到底在什麼地方?其實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就是諸葛亮的墓被司馬懿找到,而另一個說法就是諸葛亮的墓被劉伯溫找到了。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諸葛亮的墓是被司馬懿找到的,小編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死諸葛治死活仲達,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句話,只聽過死諸葛嚇退活仲達,嚇退活仲達指的是在諸葛亮死了以後,蜀軍把諸葛亮的雕像拿出來以後就讓司馬懿嚇得退軍了。而是治死活仲達是在諸葛亮死後,其中的一件隨葬品是一件兵書,而諸葛亮在生前一直用毒泡這本兵書,在諸葛亮死以後司馬懿找到諸葛亮的墓,並且得到了這本兵書,而且司馬懿還每天都看著兵書,最終被書上所帶的毒給毒死了,這就是死諸葛治死活仲達。在這裡出葛亮的墓應該是被司馬懿找到了。

    第二個說法就是被劉伯溫找到的,我們知道劉伯溫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位謀臣,朱元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必然離不開劉伯溫的幫忙,但是在朱元璋稱帝以後,劉伯溫就選擇了離開朱元璋出家為僧了,因為劉伯溫很清楚如果他不離開朱元璋的話,自己就會被殺頭的,畢竟伴君如伴虎嘛。其實劉伯溫挖過諸葛亮的墓,在挖開後他就恍然大悟了,因為諸葛亮在夢裡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我知後世出伯溫,伯溫後世出誰?看到這句話後,劉伯溫自以為自己比諸葛亮差得甚遠。而在這裡就是諸葛亮的墓被劉伯溫到的。

    不過小編個人認為,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的墓在哪裡,畢竟給諸葛亮下葬的人已經被劉禪被殺了,所以就沒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裡,就算知道諸葛亮的墓在哪裡,那他的墓一定被那些盜墓盜過了,所以他的墓裡只是一個空穴而已,除了以上的兩個說法有以外你們還知道什麼呢?

  • 10 # 生活的點滴匯聚成海

    劉伯溫肯定沒有挖過諸葛亮的墓。

    首先諸葛亮公元234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諸葛亮墓也叫武侯墓,位於漢中市勉縣的定軍山腳下。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說"葬於其山,因即地勢,不起墳壟"。墓高5米,方園60米,墓冢四周砌有八卦,形花牆,墓前立有

  • 11 # 執扇吹風

    這個是沒有事實依據的,縱觀傳言劉伯溫挖諸葛亮的墓這件事,可以發現主要還是推崇讚美諸葛亮的智慧,才能,以及過人之處,所以個人認為杜撰這件事的人有可能是諸葛亮的忠實粉絲,對於諸葛亮的智謀,才能,可謂是極力的讚賞,另外同時也可以表現出來此人對於劉伯溫來說可能就沒有那麼大的好感,所以藉此事贊諸葛,扁伯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繡球花蕾突然焦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