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都陽光
-
2 # 良月一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歷史作為借鑑,可以瞭解國家興亡更替的原因
這說法彷彿有點太過於高大尚
我們用最通俗的語言來說一下歷史
什麼是歷史,說遠一點,就是人類活動的記錄,說近一點,昨天發生的所有事情就是歷史。
我們為什麼要學歷史?就是從已經發生的事情上總結出經驗,為未來可能出現類似事件做準備。
比如說,我昨天去籃球場打球,在搶籃板球的時候,落地踩在他人腳面,導致自己拐到腳。
那麼下一次打球的時候,我就要吸取昨天受傷的經驗教育,在跳躍過程中要注意躲開人多的地方,避免同樣事情再發生。
這麼簡單的一個例子就可以解釋歷史這個學科的意義。
然後我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重要的一點是避免個人感情投入,歷史就是已經發生了的事情,無論我們以怎樣的感情去學習,歷史本身都不會改變,但如果我們帶有私人感情去學習或者瞭解歷史,反而會扭曲了歷史帶來的經驗。
比如說,中國近代史,是我們民族的屈辱史,作為有血性的中國人,我們都對這段歷史感到屈辱,憤怒。
但我們學習研究這段歷史過程中,如果帶著民族情緒來讀這一段歷史的話,得到的僅僅是屈辱,憤怒,對未來沒有任何幫助。
我們學習這段歷史,一定站在上帝視角,公平客觀地去分析這段歷史,日本為什麼能完成工業革命,明治維新後,是什麼原因導致日本需要發動對華戰爭,日本全面入侵中華過程中又做了什麼準備。
而民國政府明明已經有了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先例和經驗,為什麼還沒有完成工業革命,是什麼原因導致當時政府不能進行工業革命,日本全面入侵中華後,民國政府是怎樣應對。
透過文化,經濟,地理位置,國家政策,軍事等各方面客觀對比,透過這段歷史我們可以總結出落後就要捱打,軍事技術代差優勢,地理位置優勢,人口基數優勢等等各方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為日後總結出經驗。
假如未來再次爆發中日戰爭,我們需要做什麼準備,日本是島國,國內資源分佈,國內人口調動能力,現在工業化佔比,軍隊比例,科技領域等等各方面分析
我國是大陸國,完整工業體系,人口資源等各方面對比,得出結論我們該如何應對這樣戰爭!
所以學習歷史的過程中,一定要公平公正的客觀態度,歷史就是歷史,既成事實不會因為個人的喜好厭惡而發生任何改變。假如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帶有了私人感情,往往變成了僅僅知道這件歷史事件,而它帶來怎樣的經驗我們就不能得到客觀的答案。
-
3 # 楊策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從學習歷史的第一天開始老師就告訴我們:“對待歷史要持客觀公正的態度”,這一點也貫穿了歷史學習的全過程。
歷史需要歷史去檢驗,我們只能在前人總結的歷史和自己身處的歷史中去謹慎評價與客觀看待歷史上的人和事。對錯是非不是我們一句話就能下定義的,正如任何一個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影響都需要不只一句話來概括,分點分條分方面的分析就是我們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客觀看待歷史的體現。
而且,我覺得客觀看待並不是要我們一味的將教材資料上總結出來的積極與消極各方面的評價作為我們客觀看待歷史的態度體現,我們既然學習了歷史,就要在學習的基礎上有自己對歷史上人和事自己的認識和分析。
-
4 # 斷眉CC
歷史包括三個層面的意思:一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二是我們被一直教導和被允許知道的歷史;三是我們自己從記載和傳承中自己體會出來的判斷。
第一種是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但是我們所知甚少,僅僅從文獻記載和口語相傳中窺探到過極其微小的一部分。時間會流逝,空間會轉化,真實發生過的事卻定格在那裡,只是我們無法再去探究。
我們記載歷史的文獻資料作為“正史”的全部都是官方所記載的歷史。在諸多史料中,司馬遷的《史記》相對而言可信度大於其他文獻,並不是說《史記》記載的就一定是真實的,只是相對於後世的官方史料而言,《史記》是在一個文化禁錮稍微輕鬆一點的環境中寫成的,相對於《漢書》、《資治通鑑》等書而言,它確實少了很多意識引導的政治氣息。即使是這樣,那也不能說《史記》記載的就是真實的歷史,那麼從後世的史料中就更加不能體現真實歷史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第二種是被教育的歷史。這種歷史是以記錄為載體,無論是文字,圖畫或者器具流傳至今,那也只是過去的影子。在影子之後,後代的人都賦予了各種思想在其中,這種思想主體是當權者的意識表示,說白了就是誰是老大,誰就能賦予之前發生過的歷史產生的精神屬性。這種帶有強制意識引導的歷史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和變更,早就已經脫離了原本的意味,更多的帶有強權對歷史的選擇和判斷。
因此哪些是可以直述的,哪些是需要做出更改後才能廣而教之的,哪些是需要掩蓋或者刻意遺忘的就由統治集團來決定。被教導的人們只有認同這種官方觀念才能分得一杯羹,即使他們知道真相是什麼,也不能自由的去表達。從而整個社會都會陷入這種傳承方式,所以這樣延續下來,歷史已經面目全非。
就以科舉考試做個簡單的例子說明,那種政治體制下的官員選拔制度恰恰就是中華文明得以延續並蓬勃發展的關鍵基礎,中國文化難道不就是在無數寄託科舉制的學子們不斷學習中而將文化傳承下來的嗎?但是在沒有實行科舉制的社會中,對科舉的批判和否定又是怎樣的強烈和詆譭呢?
第三種是自我的認知。這種認知其實是帶有很強烈的主觀性,在我們無法知道真實的過去時,我提倡這種歷史學習的方法。以史為鑑應該歸於個人,同樣一個歷史記載,雖然文字一樣,但理解卻可以百花齊放。在這個層面上,我極其認同陳寅恪先生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學習方法。
透過記載的歷史去做出獨立的分析是個人認知層面上的昇華,但這種昇華是需要達到一定境界的,從最初學習歷史開始,我們需要被老師告知,需要當時社會道德層面的認同,因為誰也不能在無教育的情況下自動的獲得分析的基礎性知識。
正如科學的發展歷程一樣,後代的科學創新都是建立在之前科學基礎之上的。創新不是無中生有,而是打破前任的認知而建立新的分析方法。
當然如果是為了學習成績或者利益追求,那麼就得選擇第二種方式,因為這是獲得統治集團的要求和承認所必須要做的事情。
如果是為了滿足透過學習歷史來提升自我意識,完善個人品質,那就不能人云亦云。無論對歷史事件下結論或者定基調的是教授、專家還是領導,你需要有自己的判斷,如果你的判讀跟他們相符或者不同,那都不能代表誰對誰錯,關鍵的是你自己是否對現有既定的歷史觀念有過懷疑後再去做出的獨立的判定。
最後,對提問者所表示的疑惑,做一個簡單總結:
我們現在所認知的歷史,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只是代表統治集團的社會評價道德所要求我們去用符合他們的判斷標準去學習歷史。如果你認同或者是懷疑,希望這種認同和懷疑是你自己思考的結果,那麼這才是對待歷史最有價值的體現。 -
5 # 品味書齋
不知哪位名人說過,歷史是面鏡子,我們學習歷史就是照鏡子。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樣對待歷史、學習歷史呢?
最起碼應該做到三個方面:首先是尊重歷史,對待歷史要有敬畏的態度。
就中華民族的歷史來說,已經有五千多年了,這五千多年的歷史積澱,是我們的先人一點一滴累積下來的。
離開這些積澱談歷史,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這些積澱就是最最珍貴的無價之寶和絕無僅有的精神財富。
尊重歷史就不能歪曲歷史事實,很多歷史事實都是經過歷代考證過的,在沒有新的充分證據的情況下是不容隨意更改的。
近些年社會上流行“戲說歷史”,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現象,長此以往,真正的歷史會有逐漸淹沒掉的危險。
其次是探求歷史真相。學習研究歷史,就是要儘可能的去研讀古人的原著。
只有這樣,才能接近古人走近歷史的世界,身臨其境,心神融通,才能真正領略古人所處的時代背景,接近歷史真相。
不能直接研讀古文也不要緊,現在很多資料都有譯本,可以古文和譯本對照閱讀。探求歷史真相要孜孜不倦、精益求精,敢於大膽設問,敢於承認自己的認知錯誤。
在這方面,國學大師章太炎先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章先生在研究三國曆史時,曾認為關羽之死是劉備諸葛亮故意為之,後來他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主動公開進行了糾正。
其三是以史為鑑。既然歷史是面鏡子,我們學習歷史就是為了照鏡子,減少或者儘可能不犯古人犯過的錯誤,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少走彎路。
自古以來,青少年教育都十分重視歷史的學習,今天仍然概莫能外。學習歷史就是要和現實結合起來,學以致用,不能為學習而學習,那樣學習歷史就變得毫無意義了。
回覆列表
為什麼要學歷史,學歷史應該持什麼態度?
忘了歷史等於背叛,從歷史中吸取經驗,從前人身上收穫智慧和力量。
對待研讀歷史,我們的態度是:科學、求真。
立場不同,觀點不同。作為當代大學生或有志於研讀歷史的來說,在政治立場堅定,政治態度鮮明的前提下,基本態度有以下四點。希望認真領會其中的內涵。
第一,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尊重歷史實際,實事求是,力求準確把握歷史的本來面目。堅決反對任意歪曲歷史,隨意篡改歷史的行為。
第二,要從史料出發,以史出論,透過對史料的全面蒐集、挖掘和整理、辨別考證等方面下大功夫,打好史料功底。
第三,要堅持科學第一的觀點,客觀地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史論結合,得出科學的歷史結論,為新時代民族振興,建設富強、民主、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有益的歷史借鑑。
第四,是要聯絡思想和工作實際,弄清楚重大理論是非問題,能夠解決了自己思想上存在的模糊認識。
學習歷史,提高個人品位和修養,使自己更加智慧和明理。
一個人什麼都可以不學,但不能不學好歷史。試想,一個不懂歷史的人,能看懂文學作品嗎?能看懂電視劇嗎?那個文學作品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懂歷史,看電視劇看門道,不懂歷史的人,就是看看熱鬧。
金庸武俠小說,無論哪一部都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和人物原型。如果你不懂中國歷史,你就分不清那些情節是藝術加工,那這是歷史事實。
我們常說一個人有品位,品位是啥?不單單是閱歷豐富,還要有知識儲備,其中歷史知識必不可少。
歷史是一面鏡子,學好歷史避免走彎路
從民族層面上講,一個民族,必須吸取歷史的教訓。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透過總結建國以後的歷史經驗和教訓,終於找到了中國發展模式,使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罕見的輝煌成績。如果不從歷史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哪來?如果不學好歷史,不牢記歷史教訓,我們有可能重蹈歷史覆轍。
從個人層面上講,只有學好歷史,自己成長更快,人生才更加豐富多彩,甚至為成就一番事業打下基礎,提高個人理論和人文素養。
大凡一個科學家、作家、領袖等,他們都通曉歷史,如毛澤東既是政治家又是歷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