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狼善良617

    是指,水電路,打先鋒,抗天災能力加強,不在出現農產品買難賣難,農民有幸福感,生活富裕,收入穩定,種地是一種職業,不是賴以生存的方式。這就是農業高質量的發展。

  • 2 # 使用者1240371311296王

    關於農業高質量說白了就是農村農民工再就業問題。只有解決好了農民工就業問題就提高了農業,拉近城市間距離。首先關注農業,農產品加工,增加與大小城市相互應小企業專案,服務業。總之城市比較易吸入設釋。

  • 3 # 西北小鵬

    題主所提的是總書記在所提的關於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導意見要求,下面我就關於這個問題來對題主的提問做一闡述。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省委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部署,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現結合實際,有如下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總體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推進農業發展由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加快農業全面轉型升級,實現農業農村經濟綠色發展、提質增效。到2022年,現代農業佈局合理,農業產業化、綠色化、科技化、品牌化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增強,部分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奮力實現廣東現代農業走在全國前列。

      農業質量效益顯著提高。重要農產品保障供應,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200萬噸以上,優質農產品供給數量大幅提升,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數量達到930個以上,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農業增加值年增長3%以上。

      農業生產率顯著提高。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持穩定,耕地質量有所提升。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9%,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2%,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農田灌溉水有效係數達到0.511,耕地產出率達到1.8萬元/畝,農業勞動生產率達到4.7萬元/人左右。

      農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村相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農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達到3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49:1。

      (二)總體佈局。實施廣東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編制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做好銜接。根據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立足“四區兩帶”農業生產力佈局,推動區域農業高質量協同發展。珠三角地區重點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和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引領,打造珠三角都市農業區;東西兩翼沿海經濟帶重點發展效益農業和藍色農業,著力建設潮汕平原精細農業區、粵西熱帶農業區、南亞熱帶農業帶、沿海藍色農業帶;北部山區重點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 建設北部山地生態農業區,推動鄉村以綠水青山生態環境和綠色優質農產品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範區大城市大市場。在產業發展方向上,加快構高質量、高效益的嶺南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做優稻米、蔬菜、生豬、水產品等傳統產業,做強果茶、花卉、南藥、家禽等特色產業,做大休閒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智慧農業、農村電商等新興產業,形成嶺南特色優勢產業帶(區),建立適應資源稀缺程度和市場需求的農業生產力佈局,構建與資源承載力相匹配、生產生活生態相協調的嶺南特色現代農業新格局。

      二、強化園區等重大平臺建設,壯大農業全產業鏈

      (三)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高標準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涉農縣基本全覆蓋基礎上,按照大產業、大區域、大品牌、大科技、大企業的方向與要求,重點打造菠蘿、荔枝、茶葉、柚子、生豬、沿海水產等嶺南優勢產業帶,形成若干個千億產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叢集,構建國家、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梯次推進鄉村振興新格局。

      (四)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實施產業興村強鎮行動,以村或鎮連片建設,連續三年扶持3000個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形成200個特色農業專業鎮,實現粵東西北地區全覆蓋,建立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農業產業強鎮,新增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促進富民興村。

      (五)打造漁港經濟區。統籌建設饒平、徐聞等17個漁港經濟區,吸引和集聚現代漁業要素,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轉變漁業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載體聯動發展,形成沿海經濟帶漁港群。加強漁港基礎設施建設和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推進漁民減船轉產和漁船更新改造,提升遠洋捕撈能力,推動海洋漁業經濟轉型升級。

      (六)發展嶺南特色優勢產業。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重點提升嶺南水果、絲苗米、茶葉、食用菌、中藥材、花卉、橡膠等特色作物產業。建設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及健康養殖示範縣,到2022年全省水產健康養殖示範面積達到65%以上。發展林下經濟,支援老區蘇區發展特色生態農產品。

      (七)發展環保高效型畜牧業。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實施全省生豬生產發展總體規劃和區域佈局(2018-2020年),加強生豬等畜禽產能建設,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發展標準化規模化、環保高效型畜牧業,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標準化養殖場(示範場)、美麗牧場,推動小散養殖向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粗放養殖向綠色科學養殖、小型屠宰廠點向一體化現代化屠宰企業、調畜禽向調肉品轉型升級,確保全年生豬出欄量穩定在3300萬頭以上,到2022年全省畜禽規模養殖比例達到75%以上。

      (八)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建設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和示範園,建設加工流通產業叢集,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利用,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完善農產品市場流通體系,統籌農產品產地、集散地、銷地批發市場建設。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業,建設完善樞紐型關鍵節點、區域性核心節點和主產區鄉鎮重要節點等三級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立全省農產品採購商聯盟,拓展銷區市場空間和完善產區市場建設。加強農業農村資訊化建設,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培育壯大農村電商,發展農社、農超、農企對接和產地直供銷售模式。

      (九)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支援鄉村民宿發展,扶持建立一批美麗鄉村(鎮)、農業公園、森林公園、溼地公園、休閒農莊、休閒漁業綜合體,擴充套件現代農業產業園旅遊休閒功能,挖掘南粵古驛道歷史文化內涵,培育一批美麗休閒鄉村、文化和旅遊特色村,建設一批休閒農業示範縣和旅遊風情小鎮,打造一批嶺南特色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和美麗鄉村示範區。支援農業科普教育、農事體驗、農業文化示範基地建設,弘揚農耕文化,傳承民間習俗,挖掘文化附加值。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農業多種功能進一步挖掘,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接待量達到5.5億人次。

      三、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依託,引領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

      (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農業合作。加強粵港澳食用農產品安全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探索粵港澳實行統一的農產品安全標準,建立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全過程質量追溯制度,支援港澳參與廣東“信譽”農場建設,高水平建設一批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交易流通中心。建設與國際接軌的廣東從化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和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中心。

      (十一)深化農業國際合作。支援廣東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開展農業經貿投資與科技交流合作,建設境外農業合作示範區和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跨國企業,鼓勵企業申請國際認證認可,支援企業參與國際知名展會,支援農業產業叢集、專業市場“組團出海”,更好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深化與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農業合作。

      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十二)實施農業龍頭企業培優工程。推動農業龍頭企業“千百計劃”,支援有條件的農業龍頭企業進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引導和推動企業上市融資發展,組織百強國家龍頭企業進廣東,重點培優1000家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做強100家上市農業企業。加快培育壯大各級農業龍頭企業,提升綜合實力,到2022年,全省農業龍頭企業達到5000家以上。

      (十三)規範提升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深化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全面有序清理整治“空殼社”,規範合作社議事決策、財務管理等制度,增強合作社服務帶動能力。支援依法組建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引導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混合所有制經濟。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建立,培育一批家庭農場和千名青年農場主,鼓勵建立家庭農場協會或聯盟。

      (十四)構建新型助農服務體系。大力培育發展經營性農業服務組織,支援供銷、郵政、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行業協會等面向小農戶開展農資供應、土地託管、代耕代種、統防統治、烘乾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建設一批縣域助農服務綜合平臺和鎮村助農服務中心,加快發展“一站式”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助農服務產前、產中、產後全覆蓋,生產、供銷、信用一體化。到2022年,助農服務業務覆蓋全省涉農村莊。

      (十五)建立利益緊密聯結機制。完善農業產業化帶農惠農機制,透過訂單收購、保底分紅、二次返利、股份合作、吸納就業、村企對接等多種形式帶動小農戶共同發展,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林地經營權、水域灘塗養殖權等入股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具備條件的可以量化到小農戶,折股入社入企。

      五、加強農業生產安全全程管理,實現農業綠色發展

      (十六)建立健全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制度。建立工業和城鎮汙染向農業轉移防控機制,劃定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實行農用地分類管理。加強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健全農業投入品減量使用制度,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秸稈還田綜合利用,鼓勵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地膜,建立農膜回收機制、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及集中處理體系,指導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

      (十七)建立農業綠色迴圈低碳生產製度。堅持綠色化轉型引領,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推行清潔生產,扶持發展種養迴圈、種地養地結合、林下立體經營、保護性耕作等生態迴圈農業,擴大休耕輪作試點。推廣農機農藝融合等精準農業技術,加強農業灌溉水源、灌區渠道及渠系建築物等工程建設和維修養護,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建設海洋牧場示範區,強化漁業資源養護,持續開展增殖放流,擴大限額捕撈試點範圍,探索實施漁業資源總量管理和配額捕撈、漁獲物可追溯綠色標籤等制度。加大農機報廢更新補貼力度,推進農機節能減排。

      (十八)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屬地管理責任、生產經營者和市場經營者主體責任,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檢測體系、追溯體系和信用體系。加強農業執法體系建設,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船舶管理,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和違法捕漁事件。建立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動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縣建立活動,探索建立與市場準入相銜接的可追溯憑證制度。到2022年,全部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菜籃子”基地農產品實現可追溯。

      (十九)推進農業品牌建立。完善農業標準體系,制定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技術標準和工作規程,促進全省標準與國際接軌。加快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生產記錄臺賬制度,引導支援規模經營主體按標生產。到2022年,全部農業龍頭企業、省級農民合作社和示範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嚴格按標生產。實施“粵字號”農業知名品牌建立行動,完善品牌培育機制和支援保護體系,大力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培育一批具有嶺南優勢特色和國際競爭力的全國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

      六、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充分發揮科技引領作用

      (二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與成果應用。探索農業科技產業一體化發展模式,建設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立農業科技成果供需大資料服務數字港和轉化交易平臺。推進廣東省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和企業主體聯盟,建設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建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加強協同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企業。深化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增加農業科技服務有效供給,創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交易和利益激勵機制,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二十一)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南亞熱帶種質資源圃和華南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支援廣州、深圳、珠海建設國際種業中心,建設廣深珠種業“創新走廊”。支援茂名荔枝和羅非魚、湛江對蝦、雲浮畜禽和清遠雞育種、雷州半島水稻南繁育種、熱帶作物育種等基地建設,打造嶺南優勢產業種業創新平臺,加快建成珠三角和粵西地區種業叢集。

      (二十二)推進5G+智慧農業體系建設。建立廣東數字農業發展聯盟、數字農業試驗區、大灣區數字農業合作峰會等平臺,發展農業大資料、農業物聯網。穩步推進農業農村5G網路建設,開展重點領域5G+智慧農業應用試點,建設一批省級5G智慧農業產業園。

      (二十三)加強農村人才培養。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三年提質增效行動,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現代青年農場主(農業職業經理人)培養、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和農業產業精準扶貧培訓,培育農業農村發展各類人才,發展壯大高素質農民隊伍。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行動,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下鄉和鄉賢企業家回鄉創業。

      七、改善設施裝備條件,增強現代農業發展基礎

      (二十四)加強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強化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嚴防農地非農化,嚴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於地”戰略,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加強耕地質量管理立法、監測評價和使用監管。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降低耕地開發利用強度,提升耕地質量。

      (二十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耕地“宜機化”改造,促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擴面、提質、最佳化和資訊化。加快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重點中型灌區改造。完善田間渠系配套、雨水積蓄利用等小型農田水利建設。

      (二十六)提升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建設現代農業裝備創新平臺,穩定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快研發推廣嶺南特色作物、丘陵山地果園、畜禽水產機械化智慧化技術裝備,到2022年全省農機總動力突破2522萬千瓦,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9%。加快發展烘乾、倉儲冷庫、設施大棚、水肥一體化、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秸稈處理等綠色裝備技術,推進農業機械裝備轉型升級。

      八、深化農業農村改革,激發資源要素活力

      (二十七)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政策體系,堅持依法、自願、有償原則,深化農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勵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企業,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盤活利用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模式。

      (二十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平臺,積極穩妥推進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2021年底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開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試點,總結推廣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經驗,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盤活農村集體資產。

      (二十九)推進農業投融資改革。加快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改革,建立農業支援保護制度,完善農業投資、農業補貼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務,引導資金、技術等要素主要投向農業綠色發展和提質增效。推進廣東金融支農聯盟建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要聚焦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農業信貸擔保要發揮政策性擔保作用,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金融支援。鼓勵金融機構開發個性化、創新性金融產品和涉農信貸品種,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滿足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需求,著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成本高的問題。

      (三十)推進農村各項改革。推進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支援清遠市建設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創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清遠經驗”,支援佛山市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創新農村建設管理新模式,對農村專案的審批、建設、管理等事項強化服務、簡政放權。深化農業水價、農墾、供銷社、國有林場、集體林權等改革,持續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放管服”改革。

      九、強化組織保障,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

      (三十一)落實市縣和部門責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制定實施方案,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績效考核任務,確保各項任務和措施落到實處。農業農村部門牽頭擬定工作計劃、跟蹤服務、溝通協調和督促指導等工作。發展改革、財政部門在產業規劃、重點建設專案、農業投資、資金統籌等方面,優先支援農業農村發展,自然資源部門優先支援農業重點建設專案用地用海需求,生態環境、農業農村部門加強農業生態環境監測,金融部門落實金融扶持政策、擴充套件金融服務產品,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完善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

      (三十二)制定落實扶持政策。落實鄉村發展用地政策,制定點狀供地實施細則,保障鄉村振興和新業態新增建設用地需求。加快農村電網改造升級,保障現代農業用電需求。落實稅費減免政策,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最佳化鮮活農產品運輸車輛通行服務。制定農村“雙創”政策,鼓勵農民創新創業。

  • 4 # 山水田間

    個人理解還是分廣義和狹義,即面和點。從面上講,應該是指整個農業生產的結構的變化,比如供給側。這裡麵包含的因素就多了,政府引導、前景規劃、美麗鄉村、鄉村旅遊、養殖、資訊網際網路、物流快遞、交通路況等等。是一個逐步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全盤考量合理實施,同時必然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而且要特別注意因地制宜,符合當地的自然情況,也就是說的青山綠水。點上講,就是隻某個農產品的食品安全和品質口感,這裡麵包括自然條件的依託,環境的保護,作物的科學現代管理、農藥肥料的安全標準及用量、土地的恢復,政府的監管檢驗檢測、市場的訂單引導等等。

  • 5 # 無辜的大眼睛

    農業高質量發展包括好幾方面

    首先從土地方面說,農業的高質量發展,生產的蔬菜和作物也是高質量的,就要求我們減少使用化肥和農藥,多用有機肥和農家肥,絕對不能用含有激素的肥料!儘量用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去防治病蟲害。多用生物菌肥,用大自然自己的力量去改良生態環境。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

    二是農業人才的高質量發展。隨著農業的發展,要求農業從事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質量的農業發展需要一批有思想,有文化,能操作各種現代化機械。其次農業的高層次發展還需要一批管理型的人才。高層次農業發展,需要品牌化,合作社等模式經營。以後經營農業就像是經營公司。

    最後是農業設施的高層次發展。無土栽培模式,水培模式,霧培模式等新型的栽培模式,讓荒漠等地種植成了可能。還有就是水肥一體化,節水農業,讓水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再就是一系列的新型的農業裝置的應用。促進了農業的高質量發展。

  • 6 # 農家巧女

    利用大自然的天然條件,因為時代的發展,到了要質量生活的時期。所以土地的最大利用化,農產品的綠色食品,都是必然的選項。

  • 7 # 標峰理論評

    為啥農業要高質量發展?

    農業高質量發展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所在。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消費不斷升級,城鄉居民對優質綠色農產品、優美生態環境、優秀傳統文化,對食物、環境、精神、文化要求越來越高。消費者不是關心“有沒有”,而是更關心“好不好”,特別是對產品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大路貨賣不掉,好東西買不到。

    國內農產品“賣難”“買難”並存,高檔水果、肉類、奶粉等進口卻不斷增加,對農業農村經濟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這就要求農業由數量規模增長向質量提升轉變,實現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農業質量年”,要產出來、加出來、管出來、講出來、樹出來,挖掘文化資源,加快推動農業產業向中高階邁進,向產業鏈的高階進軍,向微笑曲線的兩端就是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佈局,提高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

    農產品質量是農業企業的“生命線”。農業高質量發展必將為涉農企業提供更豐富多樣、安全可靠的原料來源,為企業打造品牌、拓展市場、提升價值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抓住這個時機,鄉村企業必將能夠走出一條提質增效的新路子,推動產業提檔升級,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如何圍繞痛點堵點創業?

    消費者對農產品最大的痛點就是不好吃、不安全、不放心、不新鮮。那麼誰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是老大。行為農村創業創新不應該是為快樂創業,也不應該為利潤創業,而是為解決問題研究並帶來利潤和創業,二十一世紀的創業,只有解決社會問題才能活下來,不解決問題活不下來的。那麼圍繞四大痛點堵點,就應該發展加工流通、休閒旅遊、健康養生、電子商務等,解決農產品披頭散髮、赤身裸體、沒名沒姓、來路不明的問題。

    鄉村如何匯聚人才、資源和產業?

    一是本土本地能人大力發展家庭作坊、鄉村車間、專業合作社、農村電商等農業經濟模式。二是透過實現鄉村經濟多元化,把城鄉資源要素在農村整合,一體運做。第三,這樣就提供了愈來愈多的就業崗位。在吸納農村當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的同時,也吸引了大批專業技術人才流向農村。

    事實證明,農村產業越興旺,資源要素就越聚集,對人才的需求就越旺盛,提供的就業創業機會也會越來越多。

  • 8 # UA小鎮青年

    大家好!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呢?高質量的農業發展呢?肯定離不開科技與技術指導,沒有科技就不能優先,沒有正確的指導就沒有高質量的產出,所以呢?高科技技術指導是農業高質量產出的根本原因!

  • 9 # 吃貨路上的一憨豆

    1持續穩定糧食產能

    2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3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4持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5持續推進農村改革

    6持續推進農業產業扶貧

  • 10 # 坡泊215

    農業高質量發展主要指的是什麼?

    簡言之,主要指的是質量。效益,產量,質量。是農業發展中的三個不同方面的因素。中國現在到處土地荒廢是因為效益問題;產量是影響效益的一個重要方面.但不是決定因素,農產品的價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質量問題是指農業生產出的糧食,蔬菜水果等供給人們食用,保證人們生存的物質是否對人體無傷害,不影響生命,不含對人體健康造成威害的成份。如農藥殘留等。

    在農業問題,最根本的問題是質量問題,農業問題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質量問題。而農業問題中最讓人頭疼的還是質量問題i在當前"一切都向`錢'看的潮流中,農業者為了效益,為了降成本,不負責任的胡亂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的大有人在。這是一個直得十分關注與共同重視的社會問題。

  • 11 # 山村曾無聊

    前,深入百推進農村改革尤為迫切。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都是農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貫徹落實《關於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度改革的意見》精神,全面啟知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將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縣擴大10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動了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維護了廣大農民的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

    農村改革是推動農業道農村發展的強大動力,始終是推進農業農村發展的制勝法寶版,只有進行時沒權有完成時。鞏固農業好形勢,推進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都要依靠這個法寶,並不斷探索新模式新途徑,尋求農業農村發展新的增長點和驅動力。

  • 12 # 莊裡人老三

    農田基礎設施薄弱,有待提升。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農業發展一直走的是傳統農業的老路子,農田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一遇到洪澇和乾旱等極端自然天氣,農作物收成就只能靠天吃飯,再加上糧食統一收購價的上漲幅度不及化肥、農藥等農業支出的上漲幅度,因此近幾年來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一直不高。當前,全省都在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但在施工過程中存在按部就班、農田高標建設支出超出專案資金預算的情況,導致很多高標農田建設存在缺工少料的“豆腐渣工程”現象。

    農業結構性矛盾凸顯,亟待改革。經過30多年的轉型發展,我國農業在結構最佳化和效率提高等方面都有進步。但也要看到,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在不斷積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的覺醒、國內外農產品市場融合程度的加深,我國農業發展方式中不健康、不可持續、缺乏競爭力的問題日益突出。一是國際競爭力下降。我國農產品成本高,根子在於人多地少水缺的資源稟賦。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程度提高,人工和土地成本快速增長,我國農業缺乏國際競爭力的問題日益凸顯。二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與傳統工業面臨產能過剩現象不同,農業面臨較為嚴重的產能透支。現在我國達到的農業產能中,相當部分是透過透支資源和生態環境獲得的。過量使用化肥和農藥,長期超采地下水,侵佔溼地造田種糧、造池養魚等生產行為增加了當前產量,但農業產能透支帶來的後果在逐步顯現,導致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下降。三是供需匹配能力下降。在市場機制作用下,農產品供需會自發對接,形成相對穩定的匹配關係。受農業生產特徵等因素影響,我國農產品供需失衡問題較為嚴重。由於缺乏市場的有效資訊供給,供需失衡的背後是資源錯配,這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四是增收支撐能力下降。農民收入的四大來源增長乏力:受農民工人數和工資水平增速下降影響,工資性收入增長不容樂觀;受國際大宗農產品價格低迷等的影響,家庭經營收入很難快速增長;受國家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影響,農民透過農業補貼和社會保障獲得的轉移性收入增速也會放緩;受釋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紅利需要時間的影響,財產性收入目前很難成為大多數農村地區增收的推動力量。這四大增收動力的衰減,苗頭已經出現,今後一個時期甚至可能加劇。農業發展面臨的上述突出矛盾和問題,只有透過深化改革來化解。

    資源環境問題突出。我國鄉村地區的農業基礎資源緊缺,人均佔有量少,例如耕地面積只佔世界的百分之七。淡水資源的佔比就更低,再除以龐大的人口基數,使得我國的人均資源佔有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與此同時,農業基礎資源浪費嚴重、利用效率低下問題卻一直存在。例如,在灌溉水資源方面,由於農田基礎設施薄弱,長久以來的積弊導致我國農田灌溉水利用係數平均遠低於發達國家。另外,我國平均每畝地施用的化肥農藥量是發達國家的幾十倍,利用效率卻只有發達國家的一半。由於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和環境保護意識薄弱,我國的農產品生產在浪費寶貴資源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汙染問題,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構成了嚴重威脅。

    產業科技化程度嚴重不足。根據調研結果顯示,我鎮農業產業化基地江西萬尚會農業示範園基地建設週期較長,目前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即農旅結合的產業一體化經營,一方面是因為農業前期固定投資比重較大,經營週期性比較漫長的緣故,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我們缺乏科技的有力支援,導致在市場推廣和產業發展方面比較緩慢。總體而言,我國農業科技專業人員總量不足、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低下已經日益成為我國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瓶頸。據統計,目前我國每萬名農民中僅擁有2.81人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水平;另外,我國農業現代化物質裝備與發達國家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據調查顯示,目前我縣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較低,農業產業化在科技應用方面嚴重不足,更不用說農業智慧化應用。

    制度支撐力度不夠。農村有效制度供給不足是限制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例如,目前多數地區農業宏觀管理體制改革滯後,缺乏農業統籌發展規劃,農業市場化推廣和品牌化戰略滯後,嚴重妨礙了農業競爭力和農業效益的提高。另外,農村財政、金融體制配套滯後,各級政府為了自身利益往往儘可能上收財權、下放事權,由此加劇了農民、農業帶頭企業和基層政府的負擔和困難。特別是農村金融抑制現象長期存在,導致農業融資困難較為突出,多數農業產業專案難以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援

  • 13 # 新農業的新力量

    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經營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積極引導扶持農林牧漁等各類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紮實成效。

      近幾年,我國家庭農場數量穩步增長,發展質量日益提升。家庭農場成了農民收入的增長點、產業興旺的著力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田。

      “俺們把蘑菇賣到了日本、韓國,還有東南亞市場,俺的家庭農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康怡家庭農場負責人餘培英難掩興奮。這家農場經營土地120畝,家庭勞動力4人,主要生產食用菌、核桃、蔬菜,年產值達到110萬元,去年純收益實現20多萬元。欣欣向榮的家庭農場,正成為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

      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經營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各地積極引導扶持農林牧漁等各類家庭農場發展,取得了紮實成效。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目前全國納入農業農村部門名錄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經營土地1.6億畝,家庭農場數量穩步增長,發展質量日益提升,經營產業日趨多元。

      政策創設

      小農場成了農民收入的增長點

      在家庭農場制度供給上,億萬農民有了新依託。喜事好事,一樁接著一樁。

      今年的中央一號檔案強調,支援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日前,中央農辦等11個部委《關於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出臺,家庭農場發育有了政策新底氣。

      翻開康怡家庭農場2018年的純收入賬,眼前一亮:糧食收入9000元,蔬菜收入1萬元,核桃收入1.1萬元,食用菌收入22萬元。目前,河北省家庭農場4.1萬家,覆蓋了94%的行政村,有力地帶動了農民增收。截至目前,安徽省家庭農場達10萬家,數量居全國第一位,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支援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建立,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指導服務機制逐步完善,家庭農場數量穩步提升。到2022年,支援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能力和帶動能力得到鞏固提升。

      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司長趙陽表示,加快培育一大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農民收入將不斷邁上新臺階。

      堅持農戶主體。就是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中的基礎地位,鼓勵有長期穩定務農意願的農戶適度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多種型別的家庭農場,開展多種形式合作與聯合。

      堅持適度規模。引導家庭農場根據產業特點和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實現最佳規模效益,防止片面追求土地等生產資料過度集中,防止“壘大戶”。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家庭農場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推動家庭農場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對家庭農場的引導和支援。

      示範建立

      小農場成了產業興旺的著力點

      群雁要靠頭雁領,家庭農場也不例外。

      稼農家庭農場位於安徽省天長市冶山鎮高巷村,是當地十強家庭農場,這讓負責人陳宏平很開心。作為種田的“老把式”,老陳的家庭農場念好了“三本農經”。

      一本經,節本增效。稼農家庭農場345畝的經營規模可以讓全套農機裝置撒了歡似地幹,既節省成本,還適當對外提供農機服務增加收入。農場引進的稻穀新品種實現了優質優價,每畝增收200多元。

      二本經,農業科技。稼農家庭農場堅持綠色理念,採用輪休模式,精選新品種,開展農業防治,實施節水增溫等栽培管理技術,既環保又增收。

      三本經,訂單農業。透過多方聯合,稼農家庭農場讓自己和龍頭企業共生共長,基於訂單和合約,家庭農場不僅可以與企業構成緊密利益共同體,還能帶動種田大戶、小農戶等參與產業化經營。

      趙陽說,發揮典型示範作用,以點帶面,以示範促發展,總結推廣不同型別家庭農場的示範典型,提升家庭農場發展質量。

      加強示範家庭農場建立,開展家庭農場示範縣建立。各地要按照“自願申報、擇優推薦、逐級稽核、動態管理”的原則,健全工作機制,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建立。依託鄉村振興示範縣、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現代農業示範區等,支援有條件的地方開展家庭農場示範縣建立,促進家庭農場培育工作整縣推進。

      鼓勵各類人才創辦家庭農場,引導家庭農場發展合作經營。鼓勵鄉村本土能人、有返鄉創業意願和回報家鄉愿望的外出農民工、優秀農村生源大中專畢業生以及科技人員等人才創辦家庭農場。

      遼寧省清原滿族自治縣草市鎮大窩棚村村民霍秘財真是不簡單,他的明宇家庭農場專心幹水稻,年淨收入達到70萬元,而他的“秘密”就在於,透過自家生產經營和收購小農戶糧食兩種方式加工增值,農場的儲備庫裡可以儲備糧食300—400噸呢!

      家庭農場示範建立在全國如火如荼。目前,浙江堅持適度規模、家庭經營,在全省推出示範家庭農場1204家。按照培育家庭農場的制度標準,安徽省建立的示範家庭農場達到11107家。

      機制創新

      小農場成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田

      哪裡有家庭農場,哪裡就有連綿不斷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行動。一方面,家庭農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綠色理念貫穿在農業生產的全過程。

      一眼望去,康怡農場田園裡的紅薯長勢喜人,綠油油的葉子,結實的紅薯藤交織在一起,像一塊巨型綠毯。

      這裡還引入迴圈農業機制,一根玉米芯兩次使用,將玉米芯原料作為培養基,培育新鮮蘑菇;蘑菇種植產生的廢料又作為有機肥,生出新的蘑菇培養基,保證了培養基的有機營養和產品的綠色品質,提升了種植的綜合效益。

      另一方面,家庭農場正在細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浙江引導家庭農場組建合作社,從單打獨鬥轉變為抱團發展,注重從產業、市場、產權重組入手,引導主體走向聯合,構建“小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寶塔式經營主體體系。河北省從制度供給入手,支援家庭農場做優做強,今年統籌省級財政涉農資金20多億元,同時開發省級信貸專屬產品,為4317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提供擔保21.7億元。

      家庭農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構築更加完善的保障體系。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依法保障家庭農場的土地經營權,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鼓勵土地經營權有序向家庭農場流轉。依法保護土地流轉雙方權利,引導土地流轉雙方合理確定租金水平,穩定土地流轉關係,有效防範家庭農場租地風險。

      家庭農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加強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趙陽說,鼓勵家庭農場參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援家庭農場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集中連片經營。

  • 14 # l大長江

    農業高質量發展主要指向,就是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科技興農,鄉村居住適宜環境改善,規範化種植,打造高階農產品,讓農民富起來,讓農民樂起來,是農民走向小康生活推動力,建設美麗鄉村的標準方向。

    現代農業就是農業高質量的方向盤

    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依託現代農業推進,走規範化的種植道路,優質量,保質量,打造知名度農產品牌,農產品賣出去快,價格賣的好,解決了農產品滯銷,市場賣出難,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

    科技興農是新農村建設的主心軸

    農業高質量發展,科技興農是重中之重,科學種植,科技管理,數字化,機械化,全新的現代立體農耕,有效破除了傳統種植,減輕了農民的勞作,提高了農民經濟增產值,農民順其自然變為職業農民,成了時代新農人。

    鄉村居住適宜環境改善,促進文明鄉風

    鄉村人居適宜環境改善,就是農業高質量的標向之一,養老保障,教育革新,合作醫療,房屋居住適宜改進,鄉風整治等綜合體,使農業基根更牢,農村美麗充沛,農民安居樂業。增強鄉村民俗民風活力、樹立鄉村文明新風尚。

    美麗鄉村建設,農業高質量搭上了時代順風車

    美麗鄉村的建設,扶貧攻堅,就是農業高質量發展,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隨著時代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嚮往品牌時代,農業高質量發展順時朝流,開展現代農業的新局面,建設美麗的新農村!2020.5.11日,抽象分析,提供閱讀

  • 15 # 多佛朗g明哥

    個人認為高質量農業包含幾個要素:

    節水,少施農藥和化肥,科學種植提高畝產,良好育種提升農產品質量,精準對接市場,提高有效供給和農民收入。

    統籌做到了,也就是高質量農業!

  • 16 # 宇宙大學生

    中國農業的出路應該是 中和農業——

    以保護自然的生態環境為起點、以滿足國內的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為目標、以利用現有的閒餘人力為前提、以吸收社會的遊離資本為動力、以轉移積壓的過剩產能為主體、以稀釋僵化的累贅企業為後勁的可以長久持續發展的現代資訊化的中和性農業。

  • 17 # 躍生傳奇

    一是持續穩定糧食產能。

    二是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持續推進“四優四化”,抓好秋作物。

    三是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重點抓好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兩個轉型升級方案落實。抓好各類農業產業園區等載體建設。

    推進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首先要明確發展什麼的問題。

    確定發展什麼的基本方法是需求導向,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大背景是進入新常態,新常態在需求上的階段性特徵是消費升級。

    適應消費升級要向立足於中高階產品供給發展相應產業。

    農村產業大多週期長,特別是種植業與養殖業,考慮到達產時滯的因素,一般應立足於高階需求進行產業佈局。農村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資訊

    資訊主要包括市場供求格局如何,產品價格的歷史資料(這有利於判斷價格處於週期性高位還是低位),市場供給主體的數量、規模與地域分佈,相關技術的主要研發機構,等等。資訊收集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通常讓家庭經營者難以承受。所以,有必要由政府在省級層面構建一個農業產業資訊共享平臺,為廣大農戶提供公開資訊服務。農村產業市場資訊公共平臺應該實現三大功能:資訊查詢,問題諮詢,典型案例示範,為廣大農戶提供學習參考借鑑,儘量減少農戶在高階產業發展中的摸索成本。

    農村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市場服務

    目標市場有定位,高階產品可辨識。在推進農村深刻產業革命中,市場先行必須是要始終堅持的一條原則。所謂市場先行,就是在大力推廣某種產業時,產品主要賣給什麼群體(高階、中端還是低端)、主要賣到什麼地方、目標市場的供需狀況等都要有前期調研,做到心中有數,並對產品銷售渠道進行必要的前期建設。

  • 18 # 黑膠老師

    農業高質量發展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要求,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所在

    隨著人民收入水平穩步提高,消費不斷升級,城鄉居民對優質綠色農產品、優美生態環境、優秀傳統文化,對食物、環境、精神、文化要求越來越高。消費者不是關心“有沒有”,而是更關心“好不好”,特別是對產品高質量、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更加迫切,大路貨賣不掉,好東西買不到。

    農產品質量是農業企業的“生命線”。農業高質量發展必將為涉農企業提供更豐富多樣、安全可靠的原料來源,為企業打造品牌、拓展市場、提升價值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抓住這個時機,鄉村企業必將能夠走出一條提質增效的新路子,推動產業提檔升級,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 19 # 農事小棉襖

    1.高標準的農產品。

    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了,農業發展從過去的“有無”轉變為現在的“質優”。高質量發展要求農產品除了品質要好,還需要不斷豐富其種類、樣式。

    2.高生產效益的農業經營體系。

    長期以來,傳統農業小散低效,同質化嚴重,要想高質量地發展,除了調整產品結構、種植結構、改善品種品質之外,還必須透過改變傳統農業的生產和經營的組織方式來提升效益。同時,高質量的現代農業不僅僅指種養,還包括髮展二產和三產,包括一二三產業融合,在產業鏈上多點增值多點賺錢。

    只有經營方式現代化了,傳統農民才會進入現代化農業和現代化市場,農民才會有獲得感和幸福感,體現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目的。

  • 20 # 老榆樹852

    一,農業經營機制,必須適應先進生產力的需要;必須適應當地實際的農事情況。

    如機械化及網際網路高度發展的今天,單幹農業顯然對農業科學機械化振興,形成阻力;集約農業與現代科技手段相結合,必將加速農業現代化的發展程序。集約模式,取代單幹模式是勢在必行。

    但,我國農事情況又因地而異,平原適合耕地集約,山地丘陵地帶地塊零散,無法集約。所以,集約農業一刀切不行,還存在個因地制宜的向題。

    但無論如何,農業機制必須有益於科學機械化的應用和發展;有益於農民生活在穩定的基礎上,不斷得到改善提高。

    二,農業,首當任務是要保證國家糧食安全。在保證國人食糧的前題下,林牧魚乃至休閒觀光等,要全面發展。這是人們現代生活的需求。

    三,綠色農業。①入口的糧菜肉,要儘量減少化肥農藥及激素的施用。②杜絕農業 垃圾的排放,保護土壤和水源,營造一個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

    不能不說,生態退化,食品安全,時至今日仍然是人們生活中的憂心事情。

    綠色農業,是高質量農業的重要指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絲吊蝴蝶種子埋土裡多久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