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的家長裡短
-
2 # 峰峰說史
引言:彭城之戰,是項羽的巔峰之戰,項羽以三萬兵力打敗劉邦六十萬大軍。
當時關中已經大勢已定,劉邦親率大軍出兵攻打項羽,此時正好張良來投靠劉邦,有了張良的劉邦覺得韓信可有可無,所以收回了韓信的兵權,命韓信留守關中,此時留守關中的還有蕭何。韓信留守關中,但心裡放不下劉邦,因為他知道劉邦不是項羽的對手,所以寫信給劉邦讓告訴劉邦戰略戰術,而劉邦根本沒在意。因為劉邦身邊有謀士張良陳平,武將有曹參周勃。而且自己將近六十萬人馬,項羽只有區區三萬人,劉邦非常有信心打贏這場仗。對於韓信說的話根本不以為然。
事情的結果我們都知道了,彭城一戰,漢王劉邦近六十萬大軍,被項羽三萬騎兵打的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連漢王自己都差點成了楚軍的階下之囚。這是劉邦最慘痛的一次敗仗。一夜之間屍橫遍地,兵力折損一半。但是劉邦張良不愧是人中龍鳳,打了敗仗的劉邦跟張良一直在反思,張良固然聰明,但是
他精通的是陰謀與縱橫家的學術,曹參周勃固然勇猛,但是也只能跟鍾離昧季布之流過過招,遇上項羽他們還不夠看,劉邦固然有能力,但是最多也只能指揮十萬大軍,指揮五六十萬大軍超出了劉邦指揮能力,所以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結語:所以,彭城之戰時,張良在劉邦的身邊,而韓信被劉邦留在了關中,這也是彭城之戰劉邦失敗的原因。這一戰的失敗也讓劉邦承認了韓信的能力,這也是劉邦能成就霸業的原因,他知錯能改是最難能可貴的。他知道論玩軍事還得是韓信,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最終打敗項羽的還得是韓信。
-
3 # 長島男爵
張良跟著劉邦,韓信未知,從漢元年五月到次年八月,韓信的行蹤史書均沒有記錄,任何聲稱其幹嘛幹嘛的,都是後世人編造的結果,沒有一丁點可信度可言。
-
4 # 一壺清茗品春秋
彭城之戰是劉邦有生以來敗的最慘的一次,統率五十六萬大軍佔領項羽都城彭城,卻被項羽三萬精兵打得丟盔棄甲。當時,被劉邦譽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和“率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的韓信又為什麼沒有讓劉邦避免這次慘敗。
在彭城之戰中,張良確實在劉邦軍中,據《史記》記載,“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戰敗而還。”這一段清楚寫明,在項羽分封諸侯後,並沒有放韓王成歸國,而是把他呆在身邊,後來又該封為侯,不久又殺死了韓王成。作為韓王成下屬的張良,沒了主公,只好再次逃到劉邦處。這時劉邦已經平定了三秦,準備東進。張良跟隨劉邦一直打到了彭城,又經歷了漢軍戰敗。但在整個過程中,張良確實未就彭城之戰發過一言。當時,劉邦針對項羽反擊還是做過部署,但主要在彭城東北方向設防,卻沒有料到項羽繞道背後,發動突然襲擊,大概這確實是項羽迂迴戰術和閃電戰太過高明,即使像張良也未料到,項羽會如此迅速的發動反擊。其實不只張良,劉邦另一個重量級謀士陳平當時也在彭城,同樣沒有對項羽如此襲擊有所預見。但是,在劉邦逃到下邑後問張良,“吾欲捐關以東等棄之,誰可與共功者?”,張良給劉邦提出一條重要建議,他提出韓信、彭越以及英布這三個人,你只要把土地給他們,與他們聯手,就能消滅項羽。“九江王黥布,楚梟將,與項王有隙;彭越與齊王田榮反梁地:此兩人可急使。而漢王之將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則楚可破也。”事實證明了張良的這條建議對劉邦取得楚漢戰爭勝利,有著至關重要作用。
至於韓信,從《史記》記載,“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韓信應該同樣跟隨劉邦在彭城。而作為兵仙的韓信,在這次一次與項羽正面較量上,並沒有發揮應有的水平。畢竟劉邦的五十六萬大軍,除了劉邦自己的軍隊,還有其他各路諸侯的軍隊,包括被迫投降劉邦的殷王、塞王,以及心懷二志魏王豹,這些軍隊很難有效整合成強大戰力。特別是當時聯軍的統帥是劉邦,而非韓信。最終導致這次慘敗。但韓信畢竟與眾不同,很快他就收攏了殘兵,與劉邦回師滎陽,並在索亭、京縣一帶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阻止了楚軍西進,使楚漢戰線僵持在滎陽一線。同時,因為張良的下邑之謀,劉邦終於對韓信放手使用,在魏王豹謀反的時候,讓韓信獨自帶兵,進攻魏王豹,將兵擊之,之後,韓信滅趙、服燕、定齊,最後指揮六十萬大軍在垓下戰敗項羽,成就一代兵仙。
-
5 # 農民看笑話
張良跟著劉董事長呢,韓信被奪兵權後,奉命留守關中地區,一邊喝酒一邊心痛,我這辛辛苦苦拉起來的人馬就被劉董事長給葬送了;同時韓信還大笑,董事長就一傻X!
彭城之戰,三萬專業級的軍隊打的六十萬(估計也就十多萬)半路出家的軍隊支離破碎,四散潰逃,劉董事長死的心都有了,不僅讓部下看了笑話,還在天下人面前丟了個大面子~
項羽的軍隊是經歷多少次戰爭洗禮才達到的高水準呢?你劉邦是把韓信剛剛招上來沒經歷過戰爭的人直接和職業軍人打架,從氣勢上就輸了!
張良只是個半仙,給你出個主意,測測卦也就行了,打仗你問張半仙,他也不是全才啊,所以輸了就是輸了,好在經此一戰,在統一天下前,劉董事長還是比較謙虛的;自打當了皇帝后,又膨脹起來了,和匈奴幹架,差點把自己留在草原!膨脹不是啥好事,從劉董事長這兩次具有深度的慘敗來說,足以證明,膨脹使人說慘就慘啊!
-
6 # 百川流
公元前205年,劉邦聯合諸侯率領56萬大軍,攻打項羽的都城彭城(今徐州),本以為是勢在必得,可誰料到56萬大軍被項羽率領的3萬騎兵打的落花流水,主力被殲。
背景滅秦後,項羽沒有履約(誰先攻入關中,誰就做關中王的約定),把劉邦封到偏遠荒涼的蜀地做漢王,還將關中一分為三,分給秦降將以制約劉邦。劉邦心中不平。
張良打算回去找韓王成,他建議劉邦燒燬全部棧道,以迷惑項羽,同時避免敵襲。韓信此時離開項羽來到劉邦這裡,起先不受重視,跑了,被蕭何追了回來,劉邦聽從蕭何之言拜韓信為大將。
經過數月修整,劉邦依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了三秦之地。項羽聽說後,大怒,要出兵收拾劉邦。張良也沒閒著,給項羽寫信矇蔽他,說劉邦只是要完成舊時約定,不會再向前;同時告訴項羽齊王田榮謀叛要滅楚,以轉移項羽注意力。項羽中計,放鬆了對劉邦的防範而引兵進攻齊國。
由於項羽把韓王成殺了,張良只好再回去找劉邦。《史記·留侯世家》記載:
“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從此,張良伴隨劉邦左右,出謀劃策,彭城之戰張良也在。
彭城之戰公元前205年,劉邦聯合齊王田榮、趙王歇,集合了56萬大軍,一起攻打楚國,四月進入彭城。
此時項羽還未結束對齊國的戰爭,見老巢失守,於是留下諸將繼續攻打齊國,自己引精銳騎兵3萬急速南下回擊。項羽夜間抵達,利用佛曉進攻漢軍,僅半日便大破漢軍,斬殺無數,劉邦敗走,艱難逃脫,諸侯叛漢降楚。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
“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而在《漢書》中寫的是“信復發兵與漢王會滎陽”,一個“收兵”一個“發兵”差別還是很大的。彭城之戰沒有提到韓信,他是否和劉邦在一起,這裡還有爭論。
-
7 # 江湖小曉生
張良的名聲實在是太好了,那麼張良身上有沒有劣跡呢?我認為在劉邦被封為漢王以後,張良有吃兩家聘禮的嫌疑。
劉邦被項羽貶入蜀中後,張良表示不能跟隨劉邦前去,他要回去找韓王成,因為他畢竟是韓國人。走之前,張良給劉邦出了火燒棧道的計謀,以絕後患。
而當時張良告訴劉邦暗度陳倉的計謀了嗎?並沒有!這一計謀是後來韓信想出來的,也就是說,張良或許是要把劉邦困在漢中了。
好在後來在蕭何的建議下,張良任用韓信為大將軍,這才有了暗度陳倉的策略。此後韓信披荊斬棘,幫助劉邦問鼎天下。那麼彭城之戰的時候,張良和韓信去哪兒了呢?
張良的確有兩手準備,他畢竟沒有看透天下一統的意義。一心想著輔佐韓王成:在張良的心目中,劉邦是那個英明的君主,是值得託付之人,所以張良在天下紛亂的時候,甘心輔佐劉邦成就王業。
此後項羽滅了秦帝國,分封天下諸侯。張良本就是韓國舊臣,所以並沒有表示要跟隨劉邦入蜀,而是跟隨韓王成等待時機。
沒想到項羽並沒有讓韓王成就國,而是跟隨他去了彭城,被軟禁了起來。理由很簡單,因為張良曾經慫恿韓王成幫助過劉邦。
漢元年正月,沛公為漢王,王巴蜀。漢王賜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獻項伯。漢王亦因令良厚遺項伯,使請漢中地。項王乃許之,遂得漢中地。漢王之國,良送至襃中,遣良歸韓。良因說漢王曰:“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乃使良還。行,燒絕棧道。---《史記》
那麼張良為什麼沒有跟隨劉邦入蜀呢?我認為這是認知上的一種偏差,因為當時項羽滅秦以後,天下大定。張良覺得已經是沒有仗可打了,至少沒有那種除滅暴秦的仗可打了。
接下來的工作,那就是輔佐韓王成,把韓國好好建設好。畢竟張良是韓國貴族,世代都深受韓國國君的厚恩。
再說了,跟著劉邦去了蜀地,真的有機會再次出來嗎?張良心裡沒底。為了能夠幫劉邦更好地出蜀地,張良甚至花錢買通項伯,讓項伯慫恿項羽將漢中之地也封給劉邦。
對劉邦的前途感到迷茫:劉邦有了蜀地和漢中,居高臨下,就更加有機會出蜀了。但是唯一讓人不放心的,那就是出路的問題。
張良並沒有實地考察過蜀地的艱難,所以他也沒把握認定劉邦可以出來。這個時候他重新投效韓王成是比較明智的抉擇。只不過在後人眼中看來,這有吃兩家聘禮的嫌疑。釣著劉邦不放,還要去建設韓國。
項羽將漢王朝放在了身邊,那麼張良也就跟著韓王成一起到了項羽身邊。本來張良只想著成為韓國的相國,沒想到項羽將韓王成給殺了。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史記》
從此張良心灰意冷,只好再次跑到了劉邦身邊,幫助劉邦平定天下。彭城之戰的時候,張良當然就在劉邦身邊。56萬大軍被項羽3萬大軍所敗,這也是張良所沒有意料到的事情。
張良畢竟是戰略上的高手,在戰術運用上,張良還是比不上韓信的。所以說彭城之敗,張良也是無能為力的。
韓信對劉邦好歹還是忠誠的。韓信索要代理齊王:韓信運氣比較好,因為他遇到了一個比較識貨的蕭何。不是劉邦看得起韓信,而是蕭何看得起韓信,劉邦相信蕭何,這才把大將軍的位置給了韓信。
此後韓信幫助劉邦出蜀地,平定三秦,滅亡魏國、趙國、齊國,一時間聲威大震,在北方中原地區,建立了強大的威信。
當劉邦和項羽在彭城鏖戰的時候,韓信手握重兵,此刻正在北方攻打齊國。雖說酈食其用一條肉舌頭,就解決了齊國,讓齊國誠心投降劉邦。
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范陽辯士蒯通說信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髮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餘乃下趙五十餘,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於是信然之,從其計,遂渡河。---《史記》
可是韓信在謀士蒯通的建議下,還是決定發動對齊國的征伐。最終酈食其因此被齊王殺害,而韓信也滅了齊國,斬殺項羽大將龍且。
這個時候劉邦彭城之戰恰好大敗,他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眼看著就要玩完兒了。他立刻寫信給韓信,命令韓信前來救援。
結果韓信卻藉此跟劉邦要了個代理齊王的職位,劉邦多滑頭啊,什麼代理齊王,直接封韓信為齊王,畢竟不花本錢,這齊國本來就是韓信打下來的。
韓信不忘舊日恩情:韓信得到了齊王的位置以後,這才帶著大軍南下救援。不僅解決了劉邦的困難,而且還一舉消滅了項羽。
可以說韓信在這件事上,做的還是非常地道的。因為當時他完全可以自立為王,獨樹一幟。那個時候可沒人比他更牛。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史記》
而且項羽也向韓信丟擲了橄欖枝,至少也能封個齊王。再加上謀士蒯通的建議,希望韓信能夠自立。
在這麼多有利因素的影響之下,韓信還是決定要報效劉邦,因為他忘不了當年是劉邦將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推到了大將軍的位置上。
在他這個位置之上,還能想著感恩,我覺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不過也因此可以得知,韓信只懂軍事,並不懂得政治。從他開口要代理齊王的時候,劉邦就已經宣判了他的死刑。
總結:彭城之戰,韓信和張良都幫不上劉邦的忙。彭城之戰是以劉邦為首腦的一場戰爭,56萬大軍被項羽頃刻間瓦解,這是劉邦做夢都想不到的事情。
韓信當時正在攻打趙國和齊國,而張良又沒有預料到項羽來的如此快,手段如此狠。所以說這兩個人都幫不上忙,而劉邦顯然也不是項羽的對手。
參考資料:《史記》
-
8 # 謀戰z
當時張良應該是跟隨劉邦在軍中的,韓信歷史沒有明確記載在哪裡,不過可以想象韓信大部分時候都是獨立在外的,這時的韓信已經獨擋一面,他沒有參與彭城之戰,戰爭的走向也沒有韓信參戰的痕跡,劉邦後方有蕭何,所以韓信應該領兵不多,處於待命觀望狀態!
-
9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張良在劉邦身邊,韓信不清楚。
先說張良張良原本是韓國的貴族,父祖兩代均為韓國相邦,韓國被秦國滅掉後,張良散盡家財,籌劃了震驚天下的博浪沙刺殺行動,但並沒能殺掉秦始皇。
刺殺失敗後,張良隱姓埋名,在下邳躲了起來,一邊學兵法,一邊交朋友,他跟項羽的叔父項伯的交往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後,張良也召集了百來號人反秦。正值楚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離張良很近,張良就前往投奔,在半路上遇到了劉邦。
這時的劉邦非常狼狽,剛遭遇了雍齒的背叛,把豐邑給丟了,劉邦自己又打不下來,就想去找景駒借兵。
但張良內心深處還是以恢復韓國為己任的,輔佐劉邦成就霸業此時並不是他的第一選擇。所以在隨劉邦一同加入楚懷王麾下後,他就跑去勸實權派項梁,要求恢復韓國為楚國盟友。
項梁聽從了立韓成為韓王,封張良為韓申徒,還給了他們一千多人馬去攻略韓國舊地。可事實證明,張良的兵法實踐水平並不高,每次打下一座城,很快就會被秦軍奪回去,一來二去韓國成了打游擊的。
直到楚懷王派劉邦率軍西進,張良再度歸入劉邦麾下,重回戰必勝的人生巔峰,一路殺入咸陽,滅亡了秦朝。
秦亡後,項羽成了最大的實權派,主導了分封,先入關中的劉邦反而被髮配到了巴蜀漢中。而張良送劉邦入漢中後,便返回了韓地,想延續韓相這份祖業。
可項羽不給張良這個機會,先是扣押韓成不放,接著將他貶為侯,最後更是一刀將韓成送上西天,另立韓王。眼見韓國復辟的希望破滅,張良不得不向西逃亡,投奔已經殺出秦嶺、正在攻略關中的劉邦。
張良雖然實戰能力不行,但是戰略部署還是很高明的,這一點劉邦已經深有體會,不管到哪,他基本都帶著張良,出關東征這種大事自然少不了,彭城之戰的時候,張良正在劉邦手下。
《史記·留侯世家》: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
彭城之戰劉邦以優勢兵力慘敗於項羽手下,但他並不氣餒,一脫離危險就問張良,關東我打不下來,我想把這些土地拿來當支票招人,哪些人能幫我擊敗項羽?
再說韓信韓信至多是個沒落貴族,早年差點被餓死,帶著祖傳的寶劍上街還要受人侮辱,日子可以說是非常艱難。
項梁起兵經過的時候,韓信選擇了從軍,但他一直不怎麼受重視,項梁死後他跟了項羽,可他提的好幾個建議都被項羽否決了。
看不到升遷希望的韓信果斷選擇跳槽,跑到了漢王劉邦手下,可名堂沒混出來不說,差點因為犯事連坐被砍了。行刑前韓信一番慷慨之言,讓路過的夏侯嬰(劉邦司機兼戰車兵大將)很是驚奇,就饒了他一命,還把他推薦給了劉邦。
劉邦還是不怎麼重視韓信,只讓他當個押運糧草的治粟都尉。管後勤的相國蕭何發現了韓信,準備向劉邦推薦,但韓信等不及了,覺得跟著劉邦也沒前途,準備二次跳槽,卻被蕭何個追了回來。
相國親自出馬追人,終於讓韓信獲得了一次面試的機會,劉邦親自與韓信交談,大喜,覺得自己得了大才,任命韓信為大將軍。
按照常理推測,此後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出關東征,韓信這個大將軍應該是跟在劉邦身邊的,但史書的記載出現了些許的不同。
《史記·淮陰侯列傳》: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漢書·韓信傳》: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令齊、趙共擊楚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發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間,以故楚兵不能西。
兩篇記載幾乎一樣,只有一個字不同,《史記》說韓信是收兵,當是聚攏彭城之戰潰散的漢軍,那說明韓信離彭城不遠;《漢書》說韓信是發兵,這可就沒有地點指向了。
鑑於韓信之後的戰績太輝煌,不少人從結果倒推過程,認為韓信應該不在彭城,不然劉邦不至於被項羽打得那麼慘。但也有人認為韓信在彭城,只是可能他的佈防建議沒有被劉邦採納,被大勝衝昏頭腦的劉邦最終被項羽突襲大敗。
-
10 # 飛哥說史
韓信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是一個軍事奇蹟,圍繞在韓信的身上,也發生了大量的故事,韓信作為千年一出的兵仙,略不世出的國士,他創造一個又一個的軍事奇蹟,縱觀韓信的一生,只有短暫而輝煌地在楚漢戰爭中所表現的四年時間,這四年就是韓信一生的傳奇。
從韓信被蕭何從月下追回來,到劉邦設壇拜韓信為大將軍,再到劉邦還定三秦、彭城之戰,最後到垓下之戰,在成功擊敗項羽之後,韓信的神話才終結,可這一切發生的時間,只有短短四年,擊敗了項羽之後,韓信就如籠中鳥、囚中人,失去了應有的光芒。
由於韓信短暫而輝煌的一生,發生在韓信身上的諸多故事,由於史書記載的語焉不詳,讓後來無數的人產生了困惑,韓信這四年到底是怎麼過的?哪些事是發生在韓信身上的?彭城之戰韓信到底參與了沒有?如果沒參與,他人在哪裡?
我們需要回過頭來看一看韓信在彭城之戰前,在劉邦的軍中處於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韓信經過蕭何的“月下追韓信”並多次大力向劉邦舉薦,終於得到劉邦的重視,劉邦經與韓信交談,明白了韓信確實是一個人才,劉邦是識人高手,有自己的一套識人原則,聽其言、觀其色、察其行,劉邦已經大概可以判定韓信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終於明白蕭何說韓信是國士無雙不是沒有道理的。
好了,問題就來了,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韓信,如果你是劉邦,會不會把兵權交到韓信手中?你怎麼知道韓信是像趙括那樣紙上談兵?還是真的像吳起樣那樣略不世出?
在沒有實踐之前,沒有人知道韓信是趙括還是吳起。
交談只是判定一個人是不是人才的基本條件,就像現在的面試一樣,有的面試者談得頭頭是道,顯得經驗豐富,但做起事來卻是錯誤不斷、漏洞百出,有的面試者顯得言語謹慎、不善言詞,但做起事來滴水不漏、經驗豐富,這又做何解釋?
對於這樣的問題,劉邦同樣有疑問,韓信可是劉邦拜的大將軍,大將軍是劉邦以下最高軍事指揮官,如果僅僅是個文官,哪怕是丞相,也與負責軍事作戰的大將軍所承擔的責任不同,大將軍作戰一旦失敗,輕則損失不少士兵,重則整個政權完全滅亡,劉邦即使再相信蕭何,從人性的角度來看,他都會給韓信一個試用期。
而還定三秦就是韓信的第一個試用期。
一、還定三秦
由於“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太過著名,許多人認為這就是歷史,其實這不是歷史,是無代的戲曲。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在歷史上並不存在,就連還定三秦是不是韓信的計謀都是有疑問的。
沒錯,韓信在被劉邦拜為大將軍後,的確向劉邦獻上了一系列如何擊破項羽的戰略,這些內容都記載在《史記淮陰侯列傳》中,但在史記中並沒有記載韓信向劉邦提供瞭如何擊敗三秦的具體謀略,《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
八月,漢王用韓信之計,從故道還,襲雍王章邯。
這裡說的是:八月,漢王劉邦用韓信的計謀,從故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但是在《史記高祖本紀》隨後的記載中出現了這樣的話:
二年,漢王東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陽皆降。韓王昌不聽,使韓信擊破之。........更立韓太尉信為韓王。
意思是說:第二年,漢王東出攻取城邑,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都投降了。韓王鄭昌不願歸附,漢王派韓信打敗了他。.......改立韓太尉信為韓王。歷史上比較明確的是擊敗韓王昌的是那個與韓信同名,被稱為韓王信的韓信,不是淮陰侯韓信,所以從司馬遷的史記中,無法分出此韓信與彼韓信,也就無法說明上文中提到的“漢王用韓信之計”中的韓信是哪一個?到底是淮陰侯韓信還是韓王信。
再從還定三秦戰役本身的記載來看,韓信基本上是一筆帶過,沒有任何記載。《史記淮陰侯列傳》中是這麼記載的:
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
這是記載在《史記淮陰侯列傳》本傳中的,一般來說,如果參與此事,本傳中記載是最詳細的,可韓信沒有記載。再看看《史記絳侯周勃世家》則明確地記載了周勃參與還定三秦戰役的大概經過:
北攻漆。擊章平、姚卬軍。西定汧。還下郿、頻陽。圍章邯廢丘。
翻譯過來就是:向北進攻漆縣。攻打章平、姚卬的軍隊。向西平定汧縣。又回軍打下了湄縣、頻陽。在廢丘包圍了章邯軍隊。
明確記載了在廢丘圍攻章邯的是周勃
。
《史記曹相國世家》也明確記載了曹參參與還定三秦之戰的大概過程:
從還定三秦,初攻下辯、故道、雍、斄。擊章平軍於好畤南,破之,圍好畤,取壤鄉。擊三秦軍壤東及高櫟,破之。復圍章平,章平出好畤走。因擊趙賁、內史保軍,破之。東取咸陽,更名曰新城。參將兵守景陵二十日,三秦使章平等攻參,參出擊,大破之。賜食邑於寧秦。參以將軍引兵圍章邯於廢丘。
曹參的記載較為詳細,別的可以不用看,只看開頭和最後一句話就會明白,
曹參也參與了在廢丘圍攻章邯的軍事行動
。另外樊噲也有參與還定三秦之戰的記載,《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
還定三秦,別擊西丞白水北,雍輕車騎於雍南,破之。
另外夏侯嬰與灌嬰也記載參與了還定三秦之戰,都在《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有記載:
沛公立為漢王,拜嬰為郎中,從入漢中,十月,拜為中謁者。從還定三秦,下櫟陽,降塞王。還圍章邯於廢丘,未拔。
這是灌嬰的記載,可以看出灌嬰也參與了在廢丘圍攻章邯。這樣看來,
只有韓信沒有任何記載,周勃、曹參、樊噲、夏侯嬰、灌嬰都有記載參與還定三秦之戰,為何韓信沒有記載,只有一個原因,韓信還在試用期,只出謀劃策,不負責具體軍事行動
。另外,關於在廢丘圍攻章邯的將領分別有周勃、曹參和灌嬰。
二、彭城之戰
劉邦在沒有完全攻下章邯時,留下週勃、曹參和灌嬰繼續圍攻章邯,劉邦率領主力繼續東進,一路降服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陽,派出韓王信平定了項羽分封的韓王鄭昌,收復了韓國舊地,封韓王信為韓王。接著劉邦繼續東進,降服魏王豹,俘虜殷王司馬卬,再繼續向東,攻破項羽的最後防線,直接攻進彭城。
之後便是著名的彭城之戰了,項羽率領3萬精銳騎兵,以迂迴穿插繞過劉邦防守最嚴密的彭城東北,從彭城正北突破樊噲的防線,到達了彭城的西邊,注意是彭城的西邊,也就是劉邦來的方向,換句話說,項羽從齊地繞了一圈,先向西再南下直接到了彭城的西邊,不僅出現在了讓人意外的地方,而且堵住了劉邦軍的退路。
項羽以3萬精銳騎兵大敗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3萬人將56萬人像趕牲口一樣屠殺,劉邦軍毫無還手之力,大敗而逃,一潰千里,那麼這個時候韓信在哪裡?
先看看張良在哪裡?這個時候張良是在彭城的,《史記留侯世家》記載了:
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
翻譯過來就是:項王終於不肯派韓王成回韓國,於是把他貶為侯,又在彭城殺了他。張良逃跑,抄小路隱秘地回到漢王那裡,漢王這時也已回軍平定三秦了。漢王又封張良為成信侯,跟著東征楚國。到了彭城,漢軍戰敗而歸。(這裡的韓王成就是張良效忠的韓王,被項羽殺了後,立了鄭昌為韓王,鄭昌就是後來被韓王信殺的那個韓王,項羽殺了韓王成後,張良就死心踏地跟隨劉邦)
也就是說彭城之戰時,張良是在彭城的,以張良的智商都沒有看出項羽的戰略,不得不說項羽確實是個軍事奇才,在戰略方面,韓信都比不過張良,張良看不出的戰略,韓信當然也看不出。
最後來說韓信到底在哪裡?
《史記淮陰侯列傳》中記載了這樣的話:
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意思就是說: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歷史上關於彭城之戰韓信在哪裡,一直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說韓信在關中的廢丘圍攻章邯,這種說法出自《西漢演義》的小說,並非史書。另一種說法就是說韓信跟隨劉邦參與了彭城之戰,因為史記中也說了“四月,至彭城”。
我們換一種角度來說明,從地理位置來反駁韓信不可能在關中的廢丘圍攻章邯。
彭城是今天的江蘇省徐州市,滎陽是今天河南省鄭州市下轄的縣級市滎陽市,在鄭州的西邊,洛陽的東邊。京、索是在滎陽的東南方向不遠的地方。廢丘是今天陝西省咸陽區興平市東南約4公里的阜寨鄉,在西安的西邊。
彭城之戰是一場閃電戰,項羽所用的是三萬精銳騎兵,劉邦在彭城大敗之後,立即就開始逃跑,而楚軍則緊緊跟隨追擊,楚軍全是騎兵,又堵住了劉邦軍隊的退路,就算劉邦在彭城戰敗,也不可能很快有訊息傳到關中,冷兵器時代傳遞情報同樣是靠戰馬,劉邦前腳在彭城戰敗,楚軍後腳就跟著追劉邦,劉邦本人都沒有逃出來,哪來的情報傳到關中呢?
從廢丘到滎陽有一千多里路,從彭城到滎陽有八百多里路,彭城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5年四月 ,韓信領導的京索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05年六月, 前後只有兩個月時間,你算一下看,韓信如果在廢丘,他得到訊息,再趕到滎陽附近的京索之地,時間上根本就來不及。
只有劉邦逃到滎陽地區,訊息才會慢慢傳到關中,關中最快得到訊息的時間,是從彭城到達廢丘快馬所需的時間,最快也一個月時間,也就是公元前205年五月得到訊息,即使關中迅速作出反應,再從關中趕到京索之地,也要半個月時間,那備戰、部署的時間在哪裡?況且關中的章邯只到公元前205年六月才自殺的。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韓信在彭城,大敗之敗一路逃亡到滎陽,然後組織潰兵結成防線,以抗擊楚軍追擊,終於在滎陽一線組成防線,擋住了楚軍繼續前進的道路,只有韓信經歷了彭城之戰,才會及時瞭解戰場形勢並作出正確的部署,否則從關中趕來,情況都不瞭解,怎麼部署作戰,韓信可是最重視情報工作的。
所以彭城之戰就是韓信的第二個試用期,從這之後,劉邦開始意識到韓信的作用及能力,並在京索之戰中看到了韓信實際的領兵能力,於是韓信被解除了試用期,開始變成正式工,開始了四年一系列神奇的表演。
-
11 # 旭柒
彭城之戰,是劉邦平定三秦之後的第一戰,也是其兵力上首次超過項羽的一站,統帥56萬五路諸侯的聯軍。劉邦此次出兵打的非常順利,其一是人多勢眾,其二師出有名(項羽殺義帝),僅僅幾個月就佔領了西楚國的國都彭城,但此時劉邦並沒有發現自己的問題,認為自己人多勢眾,無懼項羽!此時的項羽在齊國平叛,聽聞彭城被佔便親帥3萬鐵騎從彭城(今徐州)西邊進攻,很快劉邦的軍隊便崩潰了!劉邦主要在東邊防禦項羽,因為齊地在彭城東邊。
而整個彭城之戰張良,陳平都在其中,但卻未有察覺防範之意,足以見項羽用兵之神!而在此時據資治通鑑言,韓信在漢中圍攻廢丘的章邯,沒有參與彭城之戰,具體韓信去向不明。劉邦失敗後,逃到下邑,提出了歷史上有名的下邑劃策,為以後的楚漢爭霸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2 # 談秦說漢
彭城之戰,劉邦指揮的各路諸侯共56萬大軍,被項羽率領的三萬楚軍屠於睢水,聯軍的屍體堵塞得讓睢水斷流,戰況比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坑殺40萬趙軍還慘。這時劉邦麾下的一代戰神韓信在哪裡呢?天下第一謀士張良又在哪裡呢?
項羽在戲下分封18個諸侯王,劉邦被封在漢中、巴、蜀郡。韓王成被韓國舊地,建都陽翟。分封完畢,諸侯王回到各自封地。張良是韓國人,送劉邦到褒中後,也回到了陽翟。韓信得到蕭何極力推薦,被劉邦拜為大將軍,跟隨劉邦到了漢中。
公元前206年,劉邦從故道出兵,打敗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投降。項羽聽到漢王叛亂的訊息,因張良一直追隨劉邦,下令斬殺仍在彭城的韓王成,準備分兵阻擊漢軍。張良抄小路偷偷地逃到劉邦的軍中,時時跟隨漢王身邊。
《史記·留侯世家》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
張良寫信給項羽說:“漢王只是要得到原楚懷王承諾的關中王,無東出之意。”接著又把齊國田榮、梁地的彭越反叛楚國的文書送給項王,說:“齊國想要同趙國一起滅掉楚國。”於是,項羽打算先搞定齊國田榮叛亂,再回軍討伐關中的劉邦。
公元前205年4月,劉邦打敗雍王章邯之後,雖然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投降,但章邯仍在廢丘固守,劉邦兵分兩路,一路圍攻廢丘;另一路劫持了五國諸侯56萬大軍,由劉邦指揮殺進了楚都彭城,但被項羽用三萬騎兵長途奔襲大敗於睢水。
5月,劉邦逃到滎陽,韓信亦在這個時候到達了滎陽與劉邦會合,收集殘兵敗將,並率軍在京、索之間多次打敗楚軍。4月進攻彭城,5月被打敗,但有沒有可能韓信不是從彭城來到滎陽呢?再回看下當時彭城以外的戰場,雍王的廢丘。
《漢書·高祖本紀》四月,到彭城,漢軍兵敗,潰散而回。韓信又收集潰散的人馬與漢王在滎陽會合,在京縣、索亭之間又摧垮楚軍。因此楚軍始終不能西進。
公元206年5月,章邯在陳倉被漢軍打敗,章邯敗逃好畤,又被打敗,退回都城廢丘。漢軍圍困廢丘,佔領了關中其餘的地方,然後東出伐楚。也就是說,章邯一年前就已經在廢丘堅守,這一年多里有可能是韓信率兵攻章邯嗎?
公元前205年6月,滎陽的戰事沒有這麼緊張了,劉邦返回櫟陽,冊立太子。而這時,圍困廢丘的軍隊引水淹廢丘,雍王章邯自殺。也就是說,韓信率軍在滎陽的京、索之間作戰之後,雍王章邯才被消滅,理論上韓信不能出現在廢丘作戰。
《漢書·高祖本紀》六月,漢王返回都城櫟陽,初六日,立太子,赦免罪人。命令諸侯之子在關中的都集中到櫟陽為近衛。引水攻廢丘,廢丘歸降,雍王章邯自殺。
那麼結論就是,彭城大戰時,韓信、張良都跟隨劉邦一起在楚都彭城。極有可能是,劉邦雖然拜韓信為將,但未真正放權。韓信雖然事先謀劃作戰有優勢,面對西楚霸王的偷襲,可能一時反應不過來。而留侯張良,一直是認為其名過其實。
2020/10/15
-
13 # 小老虎看世界0529
彭城之戰是劉邦遭遇的最慘烈的失敗。楚軍在項羽當機立斷的指揮下,僅僅在半日的時間內用僅僅三萬大軍將劉邦率領的56萬大軍打的落花流水。看到這段歷史的時候,真是佩服楚軍的勇敢氣魄啊!
這場戰役是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雖然最後項羽並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但是過程中的征戰還是值得讓我們銘記項羽的英雄時刻的!
在劉邦遭遇水深火熱的時候,所有將領包括劉邦都特別期待韓信能率領大軍從天而降,可是等到最後韓信也沒有到來!此時的韓信,正在圍攻漢中的廢丘。
廢丘的守將是誰,就是秦朝著名將領章邯,這可不是一個容易對付的角色。所以韓信會和他僵持這麼久。圍困一年之久才拿下。如果不拿下廢丘,進攻彭城就等於有一個天然的屏障。當時的約定是先入關中者為王,而廢丘正處於關中地區,必須攻下廢丘才能完全佔領漢中。
其實也就是在劉邦東征的過程中,韓信在途中為他攻城略地,處理比較難以攻下的城池。不能及時出現在他身邊也是理所當然的。
張良當時應該是在劉邦身邊的,沒有在別處,因為在三萬楚軍攻打劉邦的時候,聽到劉邦一直在讓夏侯嬰保護子房先生。而且子房作為軍師,肯定隨時都會在漢王身邊的 。可能有時蕭何有可能不在身邊!
劉邦56萬大軍為什麼如此不堪一擊,究其原因,除了因為楚軍英勇善戰,血氣方剛。還有就是劉邦組的隊伍都是零散的沒有任何戰鬥力的隊伍,所以一遇到強兵必然沒有抵擋力量,只能潰逃!
劉邦又不會訓練軍隊,也只有在韓信率領下的軍隊才能有一方氣候。
等廢丘拿下之後,韓信才來解救漢王劉邦。劉邦真是倒吸一口涼氣啊!
-
14 # 月日兮
張良與劉邦一起駐中軍,韓信守東門,因為他判斷項羽會從東方來回援,沒想到項羽從北方繞到西方零晨發起攻擊,但劉邦部只韓信全軍而退,呂澤沒來彭城所以他的部隊也齊全,劉邦損失了曹參/樊噲/周勃的部隊。
-
1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彭城之戰是劉邦一生少有的慘敗之仗,56萬聯軍居然一戰被項羽的3萬人打得丟盔棄甲、一潰千里,劉邦不是有張良這樣運籌帷幄的謀士和韓信這樣戰無不勝的將軍,怎麼還會在彭城遭遇如此的慘敗,彭城之戰時, 張良和韓信到底在不在彭城?
先說張良,張良在劉邦被封為漢王后,就沒有跟劉邦進入漢中,只是給劉邦出了一個計謀,叫劉邦進入漢中時燒燬棧道,劉邦聽從了,然後劉邦進入漢中,張良卻跟著韓王成一起被項羽扣押了,因為項羽認為韓王成沒有功勞,同時張良幫忙劉邦,因此不讓韓王成歸國,並把帶他彭城殺害了。
張良
張良終生的理想就是復國,現在韓王成被殺,張良也心灰意冷了,趁著項羽攻打北邊齊國的機會,張良從小路逃走了,回到了劉邦那裡,這個時候劉邦剛剛還定三秦,然後東出函谷關,於是張良開始專心輔佐劉邦,一直跟隨劉邦到達彭城。
所以彭城之戰時,張良就在彭城輔佐劉邦,史記也明確記載了張良跟隨劉邦到達彭城,劉邦大敗時,張良也逃到了下邑,這裡是呂澤駐軍的地方,這個地方在彭城的西邊,離彭城有一百公里。
《史記 留侯世家》:項王竟不肯遣韓王,乃以為侯,又殺之彭城。良亡,間行歸漢王,漢王亦已還定三秦矣。復以良為成信侯,從東擊楚。至彭城,漢敗而還。
再說韓信,韓信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軍,隨後跟隨劉邦參與還定三秦之戰,但劉邦沒有讓韓信率軍,而是劉邦自己率軍作戰,韓信作為大將軍只給劉邦提供計策,因為這個時候張良不在,陳平也沒有投靠劉邦,劉邦身邊缺少謀士,所以韓信就允當了劉邦的謀士。
張良與劉邦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整個還定三秦沒有任何關於韓信的記載,而劉邦手下其他將領參與平定三秦的基本上都有記載,況且真實歷史上也不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故事,這都是虛構的,韓信真正率軍作戰的記載是從彭城之戰後開始的,韓信參與了京索之戰,收集潰兵,與其他漢軍將領一起擋住了項羽的楚軍。
楚漢戰爭初期,其實韓信一直是跟隨劉邦的,關於韓信的行蹤,看看韓信的傳記就會明白,韓信的傳記中明確地記載劉邦的行動,劉邦出陳倉,還定三秦,然後出函谷關,收復魏國、河南國、韓國、殷國,然後又聯合齊國與趙國一起攻打楚國,直到打到彭城,然後漢軍戰敗,韓信又收集了潰兵與劉邦在滎陽會合,參與京索之戰,阻擋楚軍進攻。
韓信
《史記 淮陰侯列傳》:八月,漢王舉兵東出陳倉,定三秦。漢二年,出關,收魏、河南,韓、殷王皆降。合齊、趙共擊楚。四月,至彭城,漢兵敗散而還。信復收兵與漢王會滎陽,復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這唯一的解釋就是韓信一直跟隨劉邦,只是充當謀士,沒有獨立領軍作戰,不然把這些劉邦的行蹤記在淮陰侯列傳中做什麼,如果無關的話,不會記載的,況且韓信收復潰兵與劉邦會合,如果不是在劉邦軍中,如何能收復潰兵?
所以彭城之戰,韓信也在彭城輔佐劉邦,當時的彭城聚集了56萬大軍,而且劉邦還有韓信和張良兩員大將,為何輕易被項羽這麼少的人擊敗呢?
劉邦與項羽
因為這一戰,項羽的戰略戰術不僅超出了韓信和張良的想象,而且非常獨特。
劉邦在彭城之戰把重兵部署在彭城的北面,因為項羽在北邊的齊地,但是項羽攻打彭城的路線卻是先南下到彭城外圍,然後不驚動劉邦軍隊,再繼續西進,到達彭城的西北邊,再衝破樊噲的防線南下,最終項羽到達彭城的西邊。
項羽走了一條不同尋常路,因為彭城的西邊是劉邦的退路,項羽一下子堵住了劉邦的退路,同時避開了劉邦防守相當嚴密的彭城北邊,這叫避其鋒芒,攻其弱點,然後項羽在彭城西邊休息了一個晚上,天剛亮就發動了對彭城的攻擊,劉邦措手不及。
彭城之戰項羽進攻方向
要知道劉邦軍隊的主力全部擺在彭城以北,56萬大軍啊,想要換防或者調到部隊到西邊來戰項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而項羽根本就不給劉邦機會,發動突然攻擊,追著劉邦的指揮機構打,打亂了劉邦的指揮部,56萬諸侯聯軍群龍無首,任由項羽軍隊屠殺,劉邦大敗而逃。
此外,項羽率領的是3萬騎兵,中原地區大規模騎兵作戰,項羽是第一個,項羽的移動速度非常快,劉邦雖然知道有一支騎兵快速襲來,但並不知道這就是項羽的主力,這是一支以樓煩騎兵為主的精銳騎兵,項羽發動了一場閃電戰,速度快也是項羽成功擊敗劉邦大軍的關鍵。
項羽騎兵
所以綜合起來,項羽擊敗劉邦主要是幾個原因:避開漢軍重兵,從薄弱環節或者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動突然襲擊,利用騎兵快速突襲打擊劉邦的指揮部,使56萬大軍陷入癱瘓,從而贏得絕對勝利,雖然項羽大勝,但是由於兵力太少,所以劉邦手下主要將領基本上沒事,死的都是士卒。
項羽的這種作戰戰略,讓張良和韓信也沒有想到,或者他們有想勸說劉邦,劉邦沒有聽從,因為當時的劉邦已經頭腦發熱,要知道彭城可是項羽的都城,連西楚國的都城都拿了下來,劉邦能不興奮,因此在都城夜夜歡呼飲酒,劉邦想著只要擊敗項羽,天下就是他的了,況且劉邦手上有56萬大軍,怕什麼?怎麼打也不會輸,正是抱著這種思想,劉邦根本聽不進去任何人的意見,也就導致最後的失敗。
-
16 # 平建
當時韓信從關中回來,就立即向漢王——劉邦進行建議,要迅速整合全國各地這一股反項羽的勢力,建立一個全國上下廣泛的抗項統一戰線的隊伍。
關中之戰,漢軍取得了偉大勝利,韓信就收編了關中項羽的人馬共有三萬多人,出關時漢軍部隊是已經擴大到了十萬人,這十萬人就是漢軍的直屬部隊,而當時項羽部隊和齊國打仗的主力部隊就有二十萬人,而在彭城的守軍項羽軍隊是二十幾萬人,加起來是四十萬多萬人,而項羽領導的楚軍部隊是一支久經疆場的正規軍隊伍。
當時韓信在中原洛陽城下幫助劉邦大量的聚集中原諸侯的人馬,韓信手下部隊的人馬很快膨脹到了五十六萬之多,這樣多的人馬全部控制在漢軍手中,韓信大將軍每天的日子是最難過的,面對這幾十萬人馬的非直屬部隊,韓信就是專門維持部隊人員的紀律就夠傷透了腦筋。
而劉邦的軍隊在韓信大將軍領導下,只不過是一幫烏合之眾的隊伍,這個時侯劉邦的軍隊和項羽的軍隊來爭奪天下,無疑劉邦是用雞蛋去和石頭碰幢。
韓信不斷的打報告向漢王—劉邦請示,要儘快的整合這些隊伍,同時還在高層部隊將領的決策會議上多方面進行商量,是怎樣來維持這五十六萬人馬雜牌軍在洛陽城的一些秩序,他們是經過了多方面深思熟慮的認真討論,一致認為:只有建立一個共同的作戰目標,否則漢軍軍心一定不會處於很穩的狀況,必須要使這支龐大的部隊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韓信向劉邦請示:趁現在項羽的主力部隊還不在彭城,我們只有立即火速去進攻項羽的大本營—彭城,來提高大家一個共識,讓部隊全體人員都有一個目標和方向。
劉邦也在這個時候感到安排這支幾十萬人馬的雜牌軍軍隊都束手無策,不知道是怎樣來對待他們才好,專門就是應付這些雜牌軍的大小頭目都忙的劉邦一個人在那裡團團打轉,要讓這些人都有事情做,就要制定一個大方向,還是韓大將軍說的有道理,去攻打項羽的老巢——彭城。
但是劉邦也知道項羽部隊在打仗上是非常利害,當時他心中也是十分畏懼項羽的部隊,從思想上、心理上和項羽部隊作戰是一點思想上準備都沒有,還沒有開始和項羽部隊楚軍進行作戰,劉邦卻想到:我是否能夠打贏項羽部隊,劉邦從心裡上來說是非常害怕項羽的部隊,不敢和項羽的楚軍部隊正面直接的進行交手。
當時項羽認為:我自從當將軍以來,指揮著千軍萬馬弛騁沙場以來,是大小戰鬥經歷了幾十次,就是再頑固不化的敵人我都不把他放在眼中,也重來沒有人敢先來打我的部隊,作為你劉邦,真是他媽的吃了一個豹子膽,他小子根本不可能有這個膽量來打我的駐地—彭城,我不去打你劉邦這小子,就是對你他媽的最大照顧,我現在先把齊國的田橫給打跨再說,然後掉頭再來收拾你這個賴皮—劉邦也不遲,所以項羽對彭城也沒有進行什麼重點防護,犯了一個嚴重的輕敵麻痺大意的錯誤。
項羽也沒有想到漢軍的韓信這個帶兵大仗的怪才會突如其來出現,而且將會在東方大地上掀起一場驚濤駭浪的風暴,在這群星燦爛、英雄輩出的時代中,你項羽會打仗還有比你還要會打仗的人,這一點項羽只是把他自己的能力估計的太高了,而忽視了別人的一些能力。
劉邦認為:他領導的軍隊是打仗的正義之師,在楚地的一些長老們完全會聽從劉邦的安排,想辦法從各方面協助劉邦,為了義帝而戰,親項羽的九江王—英布等人也不願意轉入這場為義帝復仇的戰鬥中去,所以項羽軍隊的內部也是一盤散沙完全失去了應有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這個時侯的大將軍—韓信率領著五十多萬大軍火速向彭城進行了十分猛烈進攻,由於彭城的周圍是一個大平原,四處又無什麼高山、河流的作任何屏障進行保護,除了硬碰硬的擺開了一個決戰的架子,想防守是完全不可能的,項羽留在守城計程車兵是一點反擊的力量都沒有,很快被漢軍大將軍—韓信領導的三軍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項羽駐地—彭城,從表面上來看好像漢王—劉邦軍隊的勢力已經達到空前最高峰。
這個時侯,韓信也是分析了漢軍的一些情況,感到自己已經犯了一個嚴重的致命錯誤,馬上這個漢軍的營地會遭到一場災難性的危機。
自從漢軍打進了彭城以後,漢軍的總指揮—韓信不可能使這一些雜牌軍隊軍紀嚴密,他們一進到了城裡完全失去了應有的理智,是姦淫擄掠,無所不為,各個軍團各自為了搶財物和侵奪女人而進行的兵戎相見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作為漢王—劉邦而是直接奔到項羽的王宮裡,首先在項羽的議事大廳中的寶座上一坐,然後跳了下來往項羽的臥室睡榻上打了幾個滾,接著象小孩一樣用雙腳站在睡榻上跳了起來,一邊在口中還唸唸有詞:“哈…哈,項羽小兒,你也會有今天,老子要到你這裡好好享受一回。”
上次進入咸陽的秦宮裡劉邦是看到的珍寶如山、美女如雲,由於懼怕項羽的厲害,只是在秦宮裡偷偷摸摸的享受了一番,未能盡興,就叫衛兵把它給保護起來。
這一回可是我親自帶領著漢軍軍隊把楚軍給打敗,項羽的老巢是我今天親自給打下來的了,項羽楚軍部隊人馬也不過就那麼如此,我看真是要和項羽打起仗來也沒有什麼值得可怕的,我要在彭城的楚宮裡好好的快活一番,享受一下人生生活,一是為洩自己的情慾,二是為報復項羽。
韓信他是竭盡全力想辦法來維持各個兵團的軍紀,可是這一幫烏合之眾是根本不把漢軍總指揮—韓信這個人放在眼裡,都是我行我素,老子天下第一。
劉邦還在那裡是縱容這幫烏合之眾在彭城裡胡作非為、發洩仇恨。
當時項羽的主力部隊還遠在齊地,如果項羽的楚軍馬上從齊地回來,和楚軍的直屬主力隊伍面對面作戰,那這一幫雜牌軍不可能是項羽楚軍部隊的作戰對手。
劉邦當時已經被這一場彭城之戰的偉大勝利衝昏了頭腦,他認為:項羽的老巢都被我漢軍給端了,這天下應該是我劉家的,根本不把項羽的部隊放在了眼裡,忘記了項羽楚軍正規軍作戰部隊的存在,
使劉邦壓制在心中已久的許多苦悶,全部在這個時侯都象絕了河堤一樣傾洩出來,他命令他手下衛兵拿走項羽楚宮裡的一些寶石、美女、財富,並集中把這些東西全部都放到劉邦住的地方,劉邦把這一些東西是看在眼中,喜在心頭,他已經是神醉心迷,在項羽宮殿裡是三天以小宴,五天以大宴,幾乎是天天都在開慶祝會,宴請各位諸侯,犒勞三軍人馬,每天劉邦都是處在醉生如夢,歡呼勝利。
他的那一種無賴秉性惡習一下子又發作了,沒有誰人能夠勸的住劉邦,白天飲美酒、觀舞蹈,夜晚擁嬌娃,發獸慾,好不快活。
此時只有韓信還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他清楚的知道:彭城這個地方是項羽的大本營和根據地,項羽絕對會馬上派他的精兵打回來,他手中的軍事力量也是非常之強大,並且要把劉邦的部隊輕而易舉的給趕出彭城,這對項羽來說是一件極端簡單的事情,韓信叫劉邦馬上把部隊撤到河南—滎陽,準備迎擊前來報復的項羽楚軍部隊。
韓信這一天,是馬上來勸告劉邦,不能再這樣在彭城繼續呆下去了,一定要迅速的帶領這一些雜牌部隊撤兵,回到漢軍的根據地去,來保成漢軍實力,韓信已經派部隊探子到齊國打聽情報回來,項羽要立既糾集他的主力部隊準備打回彭城,漢軍目前還不是他的對手,我們不能久呆在這個地方,要馬上把漢軍部隊全部給撤出去,彭城離我們漢軍的大後方還有很遠,一旦被楚軍切斷了我們的後路,那我軍的後果是不堪設想,但是劉邦還處於在麻木的狀況之中,思想上還是處在那種飄飄然的境界之中,劉邦這個時候是根本不把韓信的這些話放在心中,只當是耳邊風,這個耳朵進去,哪個耳朵出來。
他和韓信說:“撤兵?我大王是堅決不同意的。”
韓信說:“彭城是一個易攻難守的地方,項羽的主力部隊,由於我們還沒有消滅,這裡不是我們的部隊的久留之地,我軍這次攻進彭城,實為僥倖,馬上我們又要和楚軍的主力部隊進行正面交戰,那是我們很難取得勝利的。”
劉邦說:“我還有五十六萬大軍,光駐守在彭城裡就有二十萬,城外還有三十六多萬,我們還怕個什麼。”
韓信說:“彭城離我們漢軍的根據地很遠,一旦項羽的楚軍主力部隊打過來,切斷了我們漢軍部隊的後路,就無人給我們的部隊人馬送糧草和給養;我們現在聚集的部隊都是一些烏合之眾臨時組合在了一起,他們在關鍵的時候不可能聽我們的指揮,一旦我們沒有了外援的支援,那就是一個十分危險的事情。”
劉邦說:“大將軍,你不要多慮,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侯我自有辦法打退項羽楚軍的進攻。”
韓信又忙解釋:“大王,彭城是處在項羽的楚軍的腹地,四周都是他們的人,就是項羽難以剿滅,我軍獨守孤城也是犯兵家的之大忌,這裡不是我們久留之地呀!”
劉邦還是不同意的說:“大將軍,你就不必再說下去了,我大王今天已經定奪,並已和各國的諸侯都說好了,他們是同意我大王的觀點,我也是在想,自從起兵打仗,我們還沒有和項羽主力部隊進行正面交鋒,這一回不正是一個及好機會嗎?都說項羽他這個人是百戰百勝,我就是不相信,他也是人,也不是一個神。我這次要和他進行一場正面交戰,看他能把我怎樣。”
韓信:“大王呀!您一下子就變的怎樣是天不怕地不怕了,您要分析一下敵情,我們不能和項羽的主力部隊鬥力,我們要和他的主力部隊鬥智呀!”
劉邦說:“大將軍,你害怕了,我可不害怕,項羽的老巢我們都能夠打下來,你還害怕個什麼,剛打彭城的時侯我確實也是感到十分害怕,可是我們領導的部隊一出手,不就是打贏了嗎?你怕他,我可不怕他,我已經受他給我的窩囊氣受夠了,這一回我劉邦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讓他也知道我劉邦也不是好惹的。”
韓信他還有什麼說的呢?只是站在那裡束手無策,言語上說服不了劉邦,劉邦最大悲劇也是在於他已獲得了彭城戰役的偉大勝利,在那裡是得意洋洋,腦海裡忘掉了項羽在齊地仍率領著他完整無損的楚軍主力部隊,韓信他只是預感到漢軍的一場滅頂之災的血戰即將來臨,這個時候也只有聽天由命了。
項羽想起自己在咸陽城的鴻門宴上沒有聽從自己軍師—范增的建議,而是放掉劉邦,沒有殺死他,真是放虎歸山,禍有必得,項羽心中是痛恨無比,他也深深的責怪自己對劉邦這個人是太疏忽大意了,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這個被動的局面。
項羽在齊地作戰的戰事也不是很順利,齊國田橫採用的是一種游擊戰術,聲東擊西,項羽二十萬大軍也是四處分散到齊國各地進行圍剿,項羽要集中兵力殲滅田橫部隊也不是那樣容易和輕鬆的一件事情。
況且彭城的失陷,項羽也沒有繼續在齊地打仗的那分耐心了,他是連忙招集著楚軍的幾位主要將領進行商量,準備親自帶兵打回彭城,殲滅漢軍劉邦的部隊。
項羽果斷決定,並把殲擊齊地—田橫的任務全部交給了他手下大將—龍且,項羽在主力部隊中挑選了三萬精兵,他是連夜急速的帶領著部隊返回彭城,要打得劉邦的漢軍是措手不及。
項羽做事是一貫雷厲風行,說做就做毫不含糊,立即帶領著三萬精兵,親自跨馬南下,只在路上賓士了一夜,就到了彭城。
項羽和劉邦之間一場關門打狗的戰鬥就這樣開始了。
項羽把他三萬精兵進行了認真細緻的分工和安排。
項羽用二萬官兵分配給由楚軍的大將—鍾離味指揮包圍整個彭城,消滅城外駐守的漢軍隊伍。
在彭城的北門,項羽是親自帶領著一萬人馬殺進了彭城中去。
此時天剛剛矇矇亮,屋外空中還是下著密密麻麻的小雨,寧靜的早上人們還都在睡夢中,劉邦在楚宮裡,正摟著一個美女在睡覺,睡眠中的美女一隻玉手還搭在劉邦的胸膛上,劉邦睡著好象還在做著一種甜蜜的美夢,那知站崗的衛兵破門而進,向他立即報告:“大王,楚軍已經打進來了。”
他是趕忙推開身旁了那個美女,思想上是根本沒有全部反應過來。劉邦的嘴中還在自言自語的說著:“他媽的,項羽這小子反撲來的是這樣的快呀!”
他是雙腿向空中一蹬,迅速跳下了床,穿起了褲子,披上了戰袍,拿著一把寶劍,很快翻身騎上了馬背上,倉促的開始指揮漢軍迎擊項羽的楚軍。
韓信帶著漢軍人馬首先和項羽楚軍人馬是交鋒起來,項羽是身先士卒,一馬當先,左右來回撕殺,韓信在鬥力上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他馬上叫自己計程車兵們趕快撤出城外,項羽連線殺敗投靠到漢軍的殷王、河南王、常山王和魏王的人馬,是越戰越勇,沒有誰能招架的住他,這時侯充分反映了出來項羽這個人是一個戰爭的機器,項羽不想在這裡浪費許多時間,而是一直領著自己人馬向楚宮直撲過去,其目的想準備生擒劉邦。
漢軍是猝不及防,頓時部隊是兵慌馬亂,潰不成軍,楚軍將士好似餓狼突如其來撲進了羊群,不到兩個時辰,楚軍人馬就把漢軍人馬打的是七零八落,好似鳥飛獸散,劉邦這一次才真正的領教到項羽主力部隊打仗的利害,知道自己根本打不過項羽,我領導的部隊根本不是他的對手。
劉邦是狼狽的帶著幾個衛兵逃出了彭城外,向西北方向撤退,項羽認為:這時正是抓劉邦的大好時機,在後邊緊追不捨。
剛剛歸屬到漢軍的各國諸侯,都是他媽的牆上的草,誰得勢就往那邊倒,項羽得勝他們都歸順了項羽,無一人援救劉邦,漢軍真是忽然變成了孤家寡人,被項羽的部隊打的好不悽慘。
劉邦帶著他的殘兵敗將撤到了彭城的北面的谷水、泗水邊,渡河時是人多船少,有許多計程車兵落水淹死,劉邦在衛兵的護送下好不容易才渡過了河,
正好是碰到了韓信的人馬,他們一起逃到了安徽省宿縣的西北面。
逃到了宿縣的西北面以後,韓信就地收編漢軍的潰兵散卒,打算就地建立營壘,組織抵抗力量擊敗追來的楚軍人馬,掩護劉邦撤退。
韓信立足之地未穩,楚軍又追了過來,漢軍再一次的被打垮,韓信也只好和劉邦一起向睢水撤離。
楚軍主力部隊採用一種軍事上的扇形包圍圈,對漢軍是步步為營的進逼,漢軍已經是無力抵抗了,都是一窩蜂的擁到渡河口去逃難,漢軍部隊營中計程車兵被擠殺在睢水中高達十萬多人,真是那個場景叫人看後是慘不忍睹,就是睢水的水被一些屍體堵住,為之不流,後邊計程車兵是踩著前面戰友的屍體上走到了對岸上,楚軍也是踏著漢軍士兵的屍體追了上來。
劉邦已過睢水還沒有跑多遠,就被楚軍給追上了,他們把劉邦及衛兵們是團團包圍了起來。
這時,劉邦身邊衛兵們是為了掩護劉邦,只是沖沖殺殺,殺傷不計其數,剩餘了百餘人衛兵們的隊伍,韓信指揮這一些士兵盡力保護漢王—劉邦突圍出去,可是楚軍的力量確實是太強了,韓信這時也是力不從心,無發如願。
劉邦也感到是自己的末日快要來臨了,已經處於縮手待斃的精神崩潰的狀況之時。
韓信還是十分耐心的安慰著已經失望的劉邦:“大王,您不必害怕,衝出重圍的機會馬上就要來了。”
韓信說完,也是很奇怪,突然間覺得眼前一黑,山區和平原常起的一種狂風,一下子颳了起來,天空上是飛沙走石,四周的能見度是極底,楚軍士兵剎那間也是摸不著什麼方向了,而無什麼發展開始搜尋劉邦的軍隊蹤跡,韓信護著劉邦從楚軍的圍剿間隙中向驚弓之鳥一樣逃了出去。
天也黑了下來,漢軍護衛官——夏侯嬰也正在找劉邦,碰巧見到韓信,並一起掩護著劉邦到了安徽——下邑,這個時侯的劉邦才坐下來鬆了一口氣。
從大贏到大輸,劉邦的思想上對項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硬碰硬的戰鬥我確實不是項羽的對手,我得找個地方靜下來好好謀劃一下漢軍重整旗鼓的一些策略。
韓信送走了劉邦,又飛馬趕到睢水南面的漢軍的臨時陣營上,指揮著漢軍抗擊楚軍的鬥爭,並讓驚嚇後的漢軍士兵慢慢穩定了下來,不少的流離失所的漢軍軍團向韓信報到,韓信是儘量的使彭城漢軍損失減到最低的水平。
雖然是各國諸侯軍團一部分叛變到了項羽楚軍,但是漢軍的關東軍主力還算是比較完整,這對漢軍的大將軍—韓信還算是值得特別慶幸的一件事情。
劉邦這一次在彭城的戰役中,被項羽帶領著楚軍主力部隊打的是落花流水,差一點把命都給送掉了,真是十分狼狽的逃在了安徽—下邑,經過這一次和項羽領導的楚軍部隊面對面的進行了較量,確實是自己領導的漢軍在打仗上不如項羽的軍隊,劉邦是痛心疾首的認真反思,並和剛從南韓辦完事情回來的軍師—張良進行商量,總結出我們漢軍和項羽楚軍部隊之間的鬥爭不是一個短期行為的時間,而是要以求保持長期和項羽部隊抗戰到底的堅強決心。
從整個打仗的戰略要地上來進行考慮,劉邦還是覺得韓信大將軍在彭城說的要把漢軍部隊撤離到河南—滎陽去,使蕭何的關中根據地和河南—滎陽,兩地緊密的相互聯合起來,也好支援漢軍部隊的糧草,補充打仗時損失的人馬,這個辦法是非常好的。
劉邦通告所有漢軍及抵抗項羽的諸侯的全部人馬全部到滎陽韓信大將軍那裡去進行報道,把滎陽作為抗擊項羽勢力的一個大本營,漢王—劉邦授權給韓信大將軍,讓他帶領和指揮漢軍及諸侯各個部隊進行獨立作戰,並且漢王—劉邦還拜韓信為左相國,叫韓信大將軍去獨當一面,為漢軍開闢第二個戰場,帶領著漢軍去站領魏、代、趙、齊這四個地方,然後再來支援劉邦滎陽的根據地,全面攻打彭城,最後消滅項羽的楚軍部隊。
回覆列表
彭城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項羽摔三萬軍隊打的劉邦60萬大軍丟盔卸甲,劉邦差點就被抓住。
第一,彭城之戰,張良是跟隨漢王在一起的。還有有名的謀士陳平,和兩大猛將周勃曹參。
第二,漢王劉邦盲目自信,輕視項羽。劉邦之前的勢力一直單薄,在韓信的配合下擊敗魏王、殷王,又得到彭越、陳餘等人的響應,形成反楚聯盟,才集合起這五六十萬大軍。一直過苦日子的人,一旦翻身,富裕了那就沒個輕重,自視過高,開始盲目進攻。
第二,這五六十萬大軍是臨時組織起來的,戰鬥力雖不至於烏合之眾,但絕不是什麼虎狼之師。
第三,劉邦剛開始看不起韓信,很得意張良。認為韓信出身卑微,孤傲自負,最多算一隻猛犬。就把韓信留在後方。而張良卻委以重任,認為張良在,絕對可以取勝。殊不知,張良是謀士,出謀劃策,說低俗一點就是出陰招的。和帶兵打仗是兩碼事。韓信曾給漢王寫過信,大體意思是項羽還在強盛之時,建議策反九江王英布,這樣就相當於剪掉了項羽的羽毛。斷其糧草,項羽孤軍無援。劉邦當時候恨不得頭朝天走路,哪聽你韓信叨叨。
第三,“王不過霸”不是隨便說說的。羽之勇,千古無二。個人戰鬥力那就不用說了,驍勇善戰,力拔山兮,軍事才能也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