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邊區城管
-
2 # 倪成
這次長征五號發射成功除了驗證效能外,主要是為中國以後建立太空空間站服務的。
去年冬季在美國召開了國際探索宇宙空間大會,多個發達國家均參與。但美方拒絕中國代表參加會議,這無疑極大地傷害了一個大國的自尊心。
現在美、英、法、日等國家已在太空建立了聯合空間站,聯合空間站由多個太空艙聯合組成,常年在太空軌道中執行,它就是人類在太空中的家。
美國拒絕中國參加大會,實際上也是拒絕中國參加聯合空間站。作為一個東方大國,GDP年產量世界第二,是不會就此沉寂的。
所以說中國人要建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而長征五號的發射成功就肩負著這一神聖的使命。長征五號具有大推力大載貨量的特點,一次最大可載貨22噸,比起中國1974年4月24日由單枚火箭發射的東方紅通迅衛星重量可多幾十倍。
建立太空空間站是需要很多物資的,有了這樣的火箭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會在太空領域建立起自己的空間站,進而為登陸月球作準備。
從而形成由月球站,空間站及多個同步衛星組成的中國外層空間總體的結構,使一個大國的能量在太空領域充分地發揮出來了。
-
3 # 世界著名畫家鄭美琰
長征五號B(以下簡稱“長五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在本次任務中,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空間應用系統在新飛船試驗船安排了在軌精細成型實驗、材料摩擦行為實驗、微重力測量試驗等三項科學實(試)驗,將為未來我國空間站建設運營以及走向更遙遠的深空,進行前瞻科學研究和技術驗證。
長征五號B搭載的在軌精細成型實驗裝置
在人類探索太空過程中,裝置和材料的“補給線問題”,一直阻礙著人們飛向更遠空間。隨著太空3D列印技術快速發展,實現航天器零部件的“自給自足”正在成為可能。2014年,NASA研製的世界上首臺太空3D印表機抵達國際空間站,揭開了人類“太空製造”的序幕。據介紹,為進一步提升製造精度、擴大可用於太空製造的材料譜系,由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團隊研製的“在軌精細成型實驗裝置”將創新採用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對金屬/陶瓷複合材料進行微米級精度的在軌制造。太空失重環境是立體光刻技術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普通的列印漿料在失重條件下無法保持穩定形態,會發生爬壁導致液麵起伏影響列印。該團隊透過國內外失重飛機,先後進行了數百次微重力環境下的實驗,對漿料在失重條件下的流變行為及內在機理進行了分析,利用化學及物理方法對漿料進行最佳化使其從液態變為軟物質形態,軟物質特有的屈服應力在失重條件下抵抗形變,抑制爬壁,且在較高剪下力作用下其又可以恢復良好的流動性,保證了列印順利進行。
眾所周知,有運動必有磨損,比如人們常見的機械運動機構,其構件由於相對運動必然發生摩擦併產生磨損,形成稱為磨屑的摩擦產物,常堆積於運動部位附近並可能對周邊表面有所汙染,在衛星、飛船及空間站中這一現象同樣也不能避免。因此基於降低運動零件的磨損,延長運動零件的使用壽命的目的,通常需要對運動零件摩擦表面加註潤滑油、潤滑脂或固體潤滑進行潤滑。由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聯合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製的“材料摩擦行為實驗裝置”將研究微重力環境下液體潤滑材料的溼潤行為及固體摩擦產物遷移行為,透過觀察不同型別潤滑油在材料表面的浸潤現象,分析固體表面狀態對液體潤滑材料浸潤的影響,揭示空間環境因素特別是微重力環境對潤滑油潤溼行為的作用規律,指導可應用於空間運動部件的新型表面改性技術,為長壽命潤滑潤滑技術的設計開發提供支援。同時透過考察磨屑在微重力環境中的遷移現象,研究空間環境因素對磨屑漂移的影響,探索空間微重力環境中的磨屑分佈狀態,推演出微重力環境中磨屑漂移的驅動機制,為後續長壽命運動機構在軌執行期間磨屑約束研究提供指導意義。
載人航天器在軌飛行時,會受到地球引力之外多種作用力的干擾,如大氣阻力、太陽輻射光壓、重力梯度效應、軌道機動、姿態控制、裝置運轉和乘員活動等,從而達不到完全“失重”狀態,而是一種“微重力”環境。“微重力”是對“失重”的偏離,其大小可以透過航天器所受干擾力的加速度值來度量。為了掌握並消除各種干擾對航天器內科學實驗載荷影響,為科學實驗提供所需高微重力水平實驗環境,首先需要準確測量科學實驗載荷微重力水平。由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聯合華中科技大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三十三所研製的“微重力測量實驗裝置”將多種型別的微振動加速度感測器整合在同一臺裝置中進行加速度測量能力的比對測試與在軌驗證,也是國內高精度微機電系統靜電懸浮加速度計的首次在軌飛行,將為我國空間站時期開展高靈敏度微重力測量技術與高微重力隔振控制技術提前進行技術驗證與技術儲備。
-
4 # 通州老三
主要承擔著我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全長約53.7米,芯一級直徑5米,捆綁4個直徑3.35米助推器,整流罩長20.5米、直徑5.2米,採用無毒無汙染的液氧、液氫和煤油作為推進劑,起飛質量約84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2噸,是目前我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
-
5 # 論道今朝
長征五號B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建立太空站的步伐又前進了一步。
這次發射任務,除了驗證長征五號改型長征五B的效能外,還要檢驗試驗艙在軌的效能,以及檢驗柔性充氣式貨運返回艙的效能。
長征五B是在長征五號的基礎上研製出來的,是專門為以後的空間站艙段、人員、貨物運輸服務的,其重要性不言自明,它的效能如何,關係到往後在運輸艙段、人員、貨物時的安全。
柔性充氣式貨運返回艙,是世界航天史上的一篇開創之作,它的效能關係到這種發明創造的成敗,也關係到往後貨物往返運輸的可靠性和空間站人員生活的保障。
試驗艙是根據以後的正規工作艙的要求標準研製的,其效能如何,直接關係到往後的工作艙的設計建造,其試驗資料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
6 # 豐澤軒主
太空角逐正在進行時
前兩次發射失敗的原因找到了,並採取了相對措施,讓對方感受到了搗亂的後果,所以才按計劃發射長五B。僅管這是一些人不想看到的事。
-
7 # 寵辱不驚110558126
一、長征5B是我國大型運載火箭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的關鍵。
長征五號B火箭的運載能力是我國現役火箭中最大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22噸,與俄羅斯質子-M火箭、美國獵鷹-9火箭、德爾塔IV火箭、歐洲阿麗亞娜-5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同時,長征五號B火箭也是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系列化發展的代表之一,將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提供重要技術積累。是我國現重型運載火箭的先驅。
二、我國探索深空和載人航天“”第三步”序幕。
1992年以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批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至今已經28年。28年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成功完成了載人飛船,交會對接,空間實驗室等任務。建設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的任務目標。長征五號B首飛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方案的正確性、協調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離技術、大直徑艙箭連線分離技術、大推力直接入軌偏差精確控制技術等一批新技術,為我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至此,參與我國空間站建設的三英—長征二號F、長征七號、長征五號B已經全部就緒。2022年前後完成空間站建設。後續長征五號B將發射核心艙,實驗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不斷構建起天宮。
另外長五B後續還將承擔火星探測,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艱鉅任務。因此本次成功發射可謂意義重大。
三、長五B完善我國運載火箭的構型
我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備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家族以適應不同的發射需求。
兩級火箭:長征二號、長征二號丙、長征二號丁
兩級半火箭:長征二號捆、長征二號F、長征五號、長征七號
三級火箭:長征一號、長征三號、長征三號甲、長征四號系列、長征六號
三級半火箭:長征三號乙/丙
四級火箭:長征十一號(固體)
而本次的長征五號B則屬於一級半火箭
四、鼓舞士氣,為失利掃陰霾
進入2020年,中國航天不僅面臨發射任務重,重點發射任務多的挑戰,也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而開年的兩次發射失利。也一定程度的打擊了國人信心。甚至有媒體表示中國很依賴美國的系晶片,因為貿易戰的原因,美國開始限制高階晶片出口中國,因此中國只能使用其他晶片代替,才導致了火箭發射失利。但事實是中國的宇航級別的晶片完全不需要依賴美國的晶片。
本次長五B的成功發射,無疑是給了唱衰中國航天的人一記響亮的耳光。提振了士氣。
-
8 # 海鳥看世界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這次長征五號發射是為了測試長征5B發射低地球軌道載荷的能力和測試新飛船的各項核心引數,為後續空間站建設做準備。長征五號B 從型譜上來看,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是長征五號的亞型,和長征五號相比,最大的差別是就是取消芯二級,僅僅依靠四個助推器和芯一級火箭,就能將25噸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配備高比衝液氧-液氫發動機的芯一級,加上大推力的液氧-煤油助推器“半級”,長征五號B成為了我國首型投入使用的“一級半”火箭。實驗內容 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進行首次試驗驗證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測試長征5B發射低地球軌道載荷的能力和測試新飛船的各項核心引數。發射意義
長五B首飛成功,使我國大型運載火箭的技術水平進入世界第一梯隊,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的研製提供重要技術積累。可以說,長征五號B是中國空間站的“專車”和“助推器”,它的發射成功極大推動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發展。
長五B首飛成功也一掃最近連續兩次火箭發射任務的失利的陰霾。
沒有陰謀論 這次發射跟最近疫情無關,實際上這種航天任務計劃早個三五年就定下來了,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不會改。 -
9 # 科普大世界
2020年5月5日,我國的長征五號B型火箭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順利升空,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該訊息十分振奮人心,因為今年以來已經有兩次火箭發射失敗的事件出現,分別是3月16日的長征七號改進型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發射失敗,4月9日我國長征三號乙型火箭在四川西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印尼衛星時失敗,這兩次發射失利事件給我國航天事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挫折影響,所以5月5日長征五號B型火箭發射成功是一次提振士氣,振奮人心的航天事件。
然而長征五號B型火箭上天還沒有一天,5月6日下午,便一個不好的訊息傳來,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訊息,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上天進行首次試驗驗證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的試驗艙,計劃在6日下午進行地面返回試驗,卻在返回過程中出現異常,目前專家們正在對相關資料進行分析,以查詢問題和原因。
這是我國今年的航天事業中出現的第3次挫折,同時也是在警醒我們的航天工作者們需要以更謹慎、更認真、更準確、更科學的精神對待航天事業,因為每一次的失敗都意味著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查詢錯誤、尋找原因、拿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改正,然後再進行下一次的試驗,那麼在這中間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導致一些航天任務和計劃的時間被迫推遲,兩年多前的我國長征五號火箭第2次發射失敗(2017年7月2日),就導致了我國眾多的航天計劃被迫延後至少兩年多的時間,這樣的損失是難以計量的。
這裡講一下長征五號B型運載火箭搭載進行首次試驗驗證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它本質上是透過一種充氣外殼的裝置(又稱為充氣熱盾),在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後減少其速度,保護它不受大氣摩擦燒蝕、地面或水面撞擊等方面的損害,進而減輕飛船或返回艙重量,降低成本,並且可以重複利用。
這是一種全新的返回艙降落保護裝置,所需要的技術十分先進,我國是第1次試驗這種裝置,其實放眼全世界,也只有美國在這方面進行過一些嘗試,美國人的火星探測器降落方式類似於這種方式,但是在載人飛船和貨船返回艙上,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完全掌握了這種技術,所以對這種全技術的試驗也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其實科學家也很難在一種技術上領先的、全新的科學領域探索中不出現任何差錯,只能在儘可能地減少失誤的情況下,哪裡發現問題就解決哪裡的問題,以求儘快地達到實用標準。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探索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希望我們的航天工作者們能夠儘快查出原因,解決問題,吸取教訓,創造更大的成功。
參考資料:
《北晚新視覺》5月6日文章《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的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 返回現異常》
回覆列表
由於這次航天發射,正值中美關係異常緊張的時侯。所以除去正常的使命外,又額外有如下任務:
一就是給全國人民加油打氣的同時,告誡國內的,親美宋江投降派們。適可而止,回頭是岸。;二是透過長五B這種大塊頭,讓暴燥的美國人,冷靜冷靜。因為長五B的重量有八九百噸之多。這玩藝砸到地球上面,可不是鬧著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