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溪草堂於長瑠

    你的硬筆楷書寫的不錯了,應該說總體來說很好,只是個別點畫在結字上略有不足。捺的筆法出鋒再果斷精神些會更好!

  • 2 # 李宣書法教室

    臨的挺好的,比我臨的好!

    結構筆力都很歷害,臨帖的關鍵是準備,仔細看過後還是有部分字不準,很小一部分。

  • 3 # 陳海波書法

    寫得很好啊!

    如果有什麼建議的話,就是結構上還可以再誇張一些。增加一些字的內部張力和書寫節奏的變化。

  • 4 # 雨夜構想

    這字一看就是經過練習的,在我這樣的初級愛好者看來無懈可擊。

    練習書法的時間也很長了,可是一直沒有達到您的這個程度,對您的字除了嫉妒恨之外只有羨慕。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寫到您的這種程度呢!

    作為書法愛好者很喜歡看漂亮的字,喜歡回答一些有關書法方面的問題。可是自己水平有限,往往很多問題都說不到點子上。自己也很鬱悶,回答問題的時候總是有很多話無法表達出來。這也是我對書法知識還不甚瞭解的原因吧。對於書法知識我真的是一知半解,理論上沒有資格評論任何人的書法作品的。可是就是按耐不住喜歡書法方面的興趣,看到問題總要胡亂的說一番。如有不妥之處請見諒。

    您的這兩幅作品從直觀上來講已經是很不錯了,看得出來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臨帖。在筆畫和結構方面也做的很好,單個字表現清楚,整篇佈局堪稱完美。逐個筆畫也是有跡可循,在硬筆書法作品中已屬上上之品。沒有經過練習硬筆書法作品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而您的作品看得出來是經過了精心的創作,硬筆功夫已經到了一定的水平,很明顯在硬筆書寫中融入了毛筆書法的筆意,使的整個作品飄逸靈動。剛毅中不失陰柔,以行書如楷書,深厚的書法功底可見一斑。看您這字最少也有5年功力了吧!我只是按照自己臆測隨意揣測,如有不妥請見諒。

    我作為書法愛好者最近也在練習硬筆,在臨《靈飛經》,雖然練習了沒多久。可自我感覺還是挺好的,自認為有了一定的進步。文中圖片就是日常練習,請各位老師指正,不勝感激,謝謝。《靈飛經》是優秀的小楷作品,作為初學者練習楷書是非常理想的選擇。我推薦初學者都來練習一下,一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 5 # 清新小硯

    樓主硬筆臨寫的是趙孟頫的《汲黯傳》,也是我個人很喜歡臨寫的小楷之一。樓主的臨寫深得其味,讓我很快辨析出源頭,是很成功的臨習作品。針對作品,我提出一兩點拙見,僅供參考。

    一是用筆方面,注意長橫。在行書中有“筆斷意不斷”的說法,在楷書中也有,強調地是筆畫之間的呼應。在您的作品中也很好地展現了這一點,但長橫在字中往往處於主筆地位。在書寫時一定要一貫送力,切忌長橫中間的無力,甚至斷筆的情況。(用紅色圈出的)

    二是章法方面,注意留白和格子的連貫。我們常說上為天,下為地,在作品中上面可以留白大些,反之則不可。我仔細看了一下,忽然明白了樓主問題所在。由於毛筆和硬筆的書寫性不同,原帖中的一列字會比硬筆書寫所佔空間大些,樓主可能是刻意追求與原帖行列的一致性,保持和原帖一致的行列排序,導致一列寫不滿。關於這一點,建議樓主不必在意和原帖高度一致,甚至行列字數一致,結合實際,進行謀篇佈局即可。另外,關於格子的問題,觀察出有斷格的情況。打格子的功力還需加強!(用紫色圈出的)

    選取原帖區域性對比圖,僅供參考。

  • 6 # 無我無人無眾生

    優點:總體工整,單字內筆畫疏密有度,有毛筆意韻。

    缺點:行筆有些僵硬,虛實變化不夠,缺少空靈感。

    外行亂評,請勿當真

  • 7 # 申正義文

    從您提供的兩頁作品看,您是在臨習趙孟頫小楷《漢汲黯傳》。從總體來說,基本上把握了原帖的字型和筆意,能看出您具有較為紮實的硬筆書法基本功。

    不足的地方:手生氣韻不暢。可能是對此帖比較生疏,或臨寫的質和量不夠,導致了書寫缺乏流暢,氣韻結滯,筆劃呆板,沒有生氣。癥結是臨習書寫的量不夠。書法乃肌肉習慣記憶,熟則生巧,才能達行雲流水之效。趙孟頫寫此帖自謂日書萬字。要寫出此帖清健勁挺之韻味,必須寫速迅疾,下筆果絕爽利,才能出效果。這些都要依書寫量大且精熟為支撐。

    筆力較弱。建議您臨小楷先從用大筆寫大楷或中楷練起。這是古今書家的經驗之談。用大筆臨大字,一是有利於自如駕馭筆端,待臨習精熟後,再用小楷寫小字則駕輕就熟,收效甚大。二是可使筆力增加。用大筆可練腕力,也可對每字的細微處精準發力。這對於您增加用筆的力度,增強筆與紙之間形成磨擦,進而達到字的骨力洞達,筆力增強是非常有益的,建議您不妨一試。此乃一家之言,僅供您參考

    以下為我所臨趙孟頫《汲黯傳》習作,請您及書友們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點遊戲荒,有什麼手遊可以推薦一波嗎?最好是國風類武俠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