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娜媽娜媽
-
2 # 行在路上8
此詩為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晚年所作,是其代表作之一。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詩人寫的是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也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最後兩句寫出晝長人稀,靜中有動,以動襯靜。
范成大幼年聰慧,十二歲時便讀遍經史,十四歲開始創作詩文。成大早年進士,仕途得志順利,歷經坎坷,關注民生,兼濟天下。做到參知政事,官至宰輔,風節凜然,一生宦跡極其廣闊。故胸中千丘萬壑,下筆氣象萬千。知上層,識下層,是一個內心豐富、情感真摯的人,無論是感時、憂國、憫農、刺政還是傷逝、惜別、嘆老、思鄉,他的詩裡總有一些特別細膩而個性的體察,用一句老話說就是他的詩裡有“人”。晚年退隱田園江湖十年,創作了《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也是農村生活的代表作。六十八逝世,朝命特贈五官。後累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可見其人之不凡。
范成大是南宋詩詞巨匠,存詩1900首。從江西派入手,又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和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詩以清新嫵媚,而又奔逸俊偉的詩風馳名於世。他眼界開闊,感覺敏銳,對自然界的山水泉石充滿熱愛,對升斗細民的悲歡、辛苦,富有理解和同情。所以,他的詩《四時田園雜興》描寫了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我們讀古人詩詞一定了解當時和詩人的歷史背景來品味、咀嚼。行在路上。
-
3 # 易重寒華
我十分欣賞你的思辨精神,看了這麼多問題,我終於看到一個有意義的問題。
的確范成大的這首詩單看後兩句講的是農閒,但是我們要結合范成大做這首詩的背景和四句詩整體來判斷。
背景這首詩是范成大隱居石湖之時作的。石湖位於現今蘇州城郊西南郊附近,屬於太湖風景區。
也就是說范成大所做的這首詩,很可能就是他在蘇州的所見所聞。我們知道,蘇州屬於江南地區,位於長江三角洲,土地肥沃,氣候溫暖。
透過學習高中中國地理,我們可以瞭解到,蘇州的雨季大概是6月中旬到7月中旬,5月份到6月份上旬屬於高溫少雨的時節。
結合整首詩理解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這兩句詩透過描繪兩種水果,一種穀物,一種蔬菜的狀態,指向了一個共同的時間。梅子金黃和杏樹碩果累累的時節是五六月份。五六月份氣溫高雨水少,而這個時候小麥已經抽穗即將進入灌漿狀態,菜花已經凋落。因為小麥準備灌漿的原因,加之雨水又少,所以這個時候農民就格外的忙。除非有農民遊手好閒,否則不出意外,他們都在田裡。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的確,這句話單看說是反襯很牽強,但是這個時候是農忙的時節,作者卻把它寫得這麼安靜,我認為,說是反襯也不為過。這是典型的知人論事。
當然也不排除這是農忙之後的小憩,因為這這個時候已經是太陽漸長,溫度漸高。也許這是一箇中午,大家都聚在涼棚里正在吃瓜果,拉家常。於是田邊的籬笆就無人經過,只留下蜻蜓蛺蝶,在那裡自在逍遙。
這就導致這首詩本身就可以有兩種理解,第一種理解屬於知人論事,以意逆志;第二種理解是看到這首詩的直接理解。其實哪種理解都可以。並不用拘泥於一種理解。
-
4 # 星月2888
我認為是農忙,因從詩句字面理解,蛺蝶蜻蜓從春天中期到秋末人們才能見到,而且蜻蜓食蚊子,(蚊子夏天秋天才有)所這斷時間正是農村農活繁忙期。日長籬落無人過,也說明人們都在從事田間勞動,故看不到籬笆邊路人行走,所應該是農忙。
-
5 # 武哥說文
好問題!不過,這首詩還真是說的農忙那些事。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出自宋代詩人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的第二十五首。全詩如下: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這首詩五顏六色的非常喜慶,說明詩人是悠閒的詩人范成大是當過參知政事的,就是副宰相,兩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官夠大吧!
范成大一生仕途暢通,致仕(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後,就回到了家鄉石湖,在這裡度過了長達十年較為閒適而優裕的晚年生活。
也就是說,范成大本人,是正常退休,級別和待遇是保留起的,完全不同於流放貶謫的官員。所以,不管在怎樣的社會情況下,他都不會有實實在在的勞作之苦。除非,他自己強烈要求。
就以這首詩為例,你看,初夏時節,梅子金黃,杏子肥大,麥穗搖曳著白花,金黃的油菜花差不多落盡了,正在緊鑼密鼓的結籽。
范成大寫的這首農忙詩,在我們現在來看,也是詩意滿滿的,農民不像農民,農忙倒像農閒,大家都在田邊地頭觀看田園風光,都有了陶淵明“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灑脫。
而實際情況,卻不是表面的這樣輕鬆寫意。
《四時田園雜興》在反映農民的勞苦《四時田園雜興》是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反映了詩人范成大家鄉的農村生活,從春夏寫到秋冬,從日出寫到日落,這是其中的第二十五首,描寫的是農村夏日農忙中的一個場景。
初夏的南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但是,這個時節的江南是繁忙的,麥田、油菜都需要施肥、除草,這可不是一句話就可以完成的農活。
“日長籬落無人過”,太陽都快下山了,把籬笆牆的影子拉得老長老長的,但是,繁忙的農民還沒有回家。
“惟有蜻蜓蛺蝶飛”,只有蜻蜓和蝴蝶在款款院落裡外慢慢飛舞。蛺蝶,《本草綱目》李時珍曰∶蛺蝶輕薄,夾翅而飛, 然也。蝶美於須,蛾美於眉,故又名蝴蝶。形容是很美麗的蝴蝶。
家的靜,恰襯托出田野的忙。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小的時候,父母早出晚歸,有時天都黑了,才疲勞回家,屋頭冷冷清清的只有一條“中華田園犬”,時而汪汪,愈顯冷清。
南宋時期,農民的賦稅很沉重南宋的賦稅很重,它完全繼承了北宋的賦稅條目,還新增加了許多。
作個簡單對比:宋代的疆域範圍遠遠小於唐代,但賦稅收入卻遠遠大於唐代,宋朝在稅收最高時達到了唐代的9倍之多。
由於和遼、金的關係,南宋政府要給大量的“歲幣”。“羊毛出在羊身上”,南宋雖然在政治、經濟發展環境上較為輕鬆,但是賦稅也相對更重。
詩人范成大非常瞭解農民負擔的,我們甚至都有理由懷疑,作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一員,范成大在詩裡,有美化封建統治的嫌疑。
所以,故意寫得如此明豔靚麗。
總結是在封建士大夫中,范成大的節操是非常高的,他為官清廉,出使金朝時,突破重重危險,得以保全氣節而歸,一時成為美談。
退居後,范成大的詩,關注農村生活,關心人民疾苦,替老百姓說話,也辦了一些實事。
其詩風也趨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四時田園雜興》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而上面這一首詩,是反映農忙的典型之作,側面烘托,清新淡雅,歷來深受好評。
-
6 # 阿Q5393152129320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是農忙。籬邊無人過是無閒人,蜻蜓蛺蝶飛,是下雨的前端,農民雨前在地裡創收農作物,怕雨淋了農作物一季白忙!
-
7 # 使用者8744570002135
我是農村長大的,這個我知道,剛入夏天五月旬,梅子掛滿枝頭變的金黃,杏子也變的大了起來,正是麥子開花的時候,油菜花差不多落盡正在結籽。夏天日長,這個時候的人在地裡插紅薯秧苗,給春玉米秧除草,都在地忙著,隨著太陽的身高變的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我認為是農忙。(上邊五月中旬)
-
8 # 麥穗日記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四時田園雜興》共六十首,描寫了農村春夏秋冬四時的田園景象和農民生活,這六十首詩分為春、晚春、夏、秋、冬五個部分,每個部分12首,而《四時田園雜興》的第二十五首正是初夏之首篇,又被成為《夏日田園雜興》,夏日之初,是農忙之初,水稻成熟之際,村民都會下地忙活,所以,我覺得范成大詩中的“日長籬笆無人過,惟有蜻蜓俠蝶飛”是寫的農忙時期,具體原因需要根據范成大做此詩的背景動機、所處之地的習俗、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分析。
范成大生平介紹及創作背景1、范成大的生平介紹
范成大出生於戰亂時代,4歲便承受戰爭紛擾,15歲遭父母雙亡,孤身一人勤學苦練,在29歲中進士,為官27年,仕途平穩,更是一直懷有高尚的民族氣節、高潔的人格品質,詩詞中盡顯對農民的同情、鄉紳醜陋面目的揭露,並寄予對貧苦農民深深地關切,以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走在基層的好乾部”。
淳熙九年(1182年)疾病纏身的范成大辭去副宰相的職位,選擇告老還鄉,那年他56歲,歸隱於蘇州靈巖山南的石湖別墅。
2、《四時田園雜興》的創作背景
淳熙丙午(1186年),60歲的范成大寫下《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並作序稱:
“淳熙丙午,沉痾少紓,復至石湖舊隱,野外即事,輒書一首,終歲得六十首”。在這六十首詩篇中,范成大按照四時的順序,分為“右春日”、“右晚春”、“右夏日”、“右秋日”和“右冬日”五個部分,各十二絕。後人又將這五部分劃分為四季之詩,分別為《春日田園雜興》《夏日田園雜興》《秋日田園雜興》《冬日田園雜興》,反映我國封建時期以小農經濟為單位的勞作活動的艱辛,表達對農民的同情。
隱居期間,范成大並未像陶淵明一樣親自躬耕于田野,過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農家生活,而是選擇去真實記錄農民四時的活動,深刻的反映了農民勞動、農家風俗、農村景物和農民的喜怒哀樂,真正散發了田園的氣息。
根據這六十首詩歌的五部分劃分,可以知道第二十五首,正是處於《夏日田園雜興》的首篇,時值五月的初夏,天氣回暖,莊稼將熟,打響了農忙的前奏。
吳地夏收始五月,忙得人們無影蹤1、《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全詩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在這首詩中,范成大真切的勾勒了梅子金黃時的季節,即農曆四五月,陽曆六七月,麥花、菜花變得稀少了,花果長成了,農民都下地忙活了,自己呆在家裡,看到這夕陽西下,無人走動,便看到蝴蝶、蜻蜓翩翩起舞。楊萬里曾在《小池》中描寫荷花,寫過: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再看范成大的“蜻蜓、蝴蝶”再一次交代時間——夏日來臨。
2、農曆五月即將成熟的莊稼,需要農民去做更多準備工作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農民的田園活動從未間斷過,在農作物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施肥、捉蟲、除草、澆水等維護活動,只不過維護是有間斷性、週期性的,而一旦入了夏,特別是在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左右,正是農作物繁忙的季節,時稱“春收”,北方有“收麥”之稱,南方有“割稻”之說。
而范成大隱居的地方在蘇州,位於我國長江以南,為南方,以種植水稻為主,農曆五月,水稻也大概處於收穫的季節,在《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篇》中可以看到詩人以“梅子熟了”點名節令,更以“麥花雪白、菜花稀”來表明田地裡農作物已然過了衍花的季節,在這烈日炎炎下,將要成熟的糧食。古時候的人們,由於交通運輸不便利,只能在田園空曠的地方開闢一塊地方,俗稱“打場、碾場”,用來盛放成熟的莊稼,如唐代詩人孟浩然在去農村故人家做客時,作下詩篇《過故人莊》中寫道: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其中“場圃”既有菜園之意,也有“穀場”之說。
再如《秋興田園雜興》寫道:
新築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聲裡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這裡出現的“新築場泥”、“家家打場”足以見得“打場”“碾場”是農戶最基本的準備活動。
所以,范成大在這個時節用一種聯想的筆法,想到莊稼將要成熟,並不是農忙之時,卻要做好準備工作,這往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讓村民都去田地裡勞作了,方能看到“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日落西下,人煙稀少,蜻蜓蝴蝶相伴,無人打擾,一派寂靜,反而在聯想田地裡的農民,該是多麼忙碌啊!
詩人胸懷天下,兼濟蒼生,並無“農閒”之意不同於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悲痛呼籲,也不同於白居易《賣炭翁》對權貴的諷刺,范成大反而注重景物描寫,寓情於景,是繼陶淵明之後,又一山水田園詩追求情景合一、天人之作的偉大詩人,在范成大的詩中,很少見對貪官汙吏的直接呼呵,更不顯自己對天下蒼生直接的同情,反而是詩情畫意,默默流淌,含情流入人們的心底,詩中之畫油然而生,輕輕地刺痛人的心,再慢慢體會詩中之意。
范成大這六十首詩,真切的反映了”農民忙“、”農民樂“、”農民苦“,他詩化地反映農村生活,是建立在士大夫的角度去同情農民,更是渴求農民現狀能被改善。
1、他在記錄“農家樂”時,主要是集中在農村的節日中,如寒食節、清明節、中秋節、七夕節等。在寫乞巧節時,在《秋日田園雜興》中寫道:
朱門巧夕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徼福渡河星。詩詞中,寫牛郎織女的悽慘愛情,寫民間百姓的人聲鼎沸,盡顯農民喜樂。
2、在記錄“農民忙”時,主要體現在農民常年的辛苦耕地、收穫、售賣等一系列的農村勞作。如《夏日田園雜興》首篇“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深刻描繪了在田間勞作的百姓,襯的村莊一片寧靜;再如《春興田園雜興》中記載養蠶時的忙碌:
三旬蠶忌閉門中,鄰曲都無步蹤。猶是曉晴風露下,採桑時節暫相逢。寥寥幾句,便寫出了養蠶時農民們都待在家裡,專心勞作,沒有走街串巷的人,一派寧靜,只是會在採桑的時候駐足聊天,短暫相逢。
3、在記錄“農民苦”時,多來表現政府苛捐雜稅,農民稅收繁重,苦不堪言,如在《秋日田園雜興》寫道:
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牋訴天公休掠剩,半賞私債半輸官。范成大透過收成時的風雨交加,來描寫“稼穡艱難”,說今年的收成一半給了老天爺,一半給了政府官員,深刻揭露了,農民因為天氣原因,勞作辛苦,更因為政治昏庸,飽受統治者剝削之苦。
縱觀《四時田園雜興》六十篇,多寫農民的苦難,詩人范成大意在透過田園的景象,來反襯農民繁忙的辛苦,所以“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描寫了蝴蝶戲舞,蜜蜂採花無疑顯露了農民在田園裡,留的安靜的村莊無人扎堆聊天、無孩童喧譁嬉戲,足以見得農忙的現狀。
結語范成大作為我國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自小經受苦難,對勞苦百姓有著深刻的同情,為官數載,時刻心繫百姓,關憂蒼生,所以才會在詩中飽含對農民深切的憂慮。隱居之後的范成大,依然寫成《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來記錄農民農村的生活,在他的詩中,不僅有煙柳畫堤,更有霏霏稻花,側露百姓生活,實表同情之心。他借景抒情、以景為情的寫作手法讓很多人稱讚。錢鍾書稱讚說他“脫離現實的田園詩,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氣息,鮮明的刻畫一個比較完全的田園風貌。”確實,范成大的詩詞中,不僅勾勒出詩情畫意,更是顯示了詩人深切的人文關懷,在他樸實的言語中,描繪了一幅又一幅普通又不尋常的“民間百態圖”。
參考文獻:
臺伶俐,論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的人文關懷
戴建業,《兩宋詩詞簡史》
-
9 # 讀書分享與推薦
詩曰: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代,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二十五》
這是范成大最著名的田園雜興詩之一。關於此詩,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爭議。
如果你翻看一些資料,會發現,很多人都將這首詩,歸結為寫農忙的作品,因為從“日長籬落無人過”中可以側面反映出來。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根據整首詩的意境來看,前兩句寫景,梅子金黃、杏子正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疏,似乎意味著莊稼正在成熟期,還不到繁忙的收穫時節,且整首詩帶給我們的是一幅萬物的生機盎然圖,似乎一切都在孕育著美好靜謐的情境,若是理解為農忙,是不是有點格格不入?
其實這一質疑,很有探求精神,是非常好的問題。那麼,這首詩,到底是在寫農忙還是農閒呢?且讓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
一、范成大其人簡介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而這首詩,歷來極負盛名。
范成大自幼便聰明之極,十二歲遍讀經史,十四歲便開始寫作詩文,步入仕途後,他關注民生、心懷天下,曾經做到參知政事的高位,是一個非常有才又有責計程車子。范成大六十八逝世,累贈少師、崇國公之銜,諡號文穆。
范成大在詩文方面的成就很大,現存詩1900餘首,繼承了白居易、張籍等人現實主義批判精神,但是又獨具自己的特色,自成一家。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范成大的詩風平易淺顯,直白清新。范成大作詩的題材廣泛,無論是感時、憂國、憫農、刺政,還是傷逝、惜別、嘆老、思鄉,他的詩裡總有一些特別細膩而個性的味道,但是其詩作成就最高的,還是反應農村社會生活的作品。
范成大晚年退隱石湖,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的閒適晚年。
二、寫作背景《四時田園雜興》是組詩,共計六十首,這是第二十五首。范成大的這組詩,主要描寫了農村景色和農民生活,再有便是反映出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晚年退居石湖時寫下的作品。石湖在今天屬於太湖風景區的範圍內,其景色,是非常好的。
不過范成大本人,是退休,而不是貶謫,因此其生活,肯定是閒適、優渥的,他又不勞動,難道真的能夠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苦難嗎?
三、鑑賞開頭兩句,詩人代表性的描繪了兩種型別的“作物”,一種是水果,一種是穀物,此時梅子金黃、杏子肥美,由此足見,時間上是五、六月份,而這時,小麥正逢灌漿期,油菜花早已經結籽,葉子自然是稀疏的。
尤其是,五月上旬左右的小麥灌漿期,是非常重要的時候,不僅要治害蟲,還要防乾旱,防止鳥類來吃,這個時候,無疑是農民繁忙的時節。因為初夏農事正忙,所以農民要早出晚歸,白天很少見到行人,這是非常寫實的,因為行人稀少,所以蜻蜓、蝴蝶,才能夠悠閒的飛過籬笆,進入到院子中,而不怕有人打擾,“惟有蜻蜓蛺蝶飛”,雖然是在寫靜,但無疑更加襯托出了初夏的靜謐。
當然,農民雖然很忙,但是詩人卻是清閒的,不然他是不會觀察到這樣細緻入微的場景的。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民至於這樣拼嗎?
有人看慣了陶淵明的“採取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王維的“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以為種地的生活是慢節奏的、是邊欣賞風景邊揮鋤頭的美好,但其實,這是被詩人筆下的“詩意”給“矇騙”了。
南宋時,賦稅很重,南宋的疆域雖然比唐代、北宋小得多,但是賦稅卻絲毫不減,甚至更多,尤其是江南地區。而沉重的賦稅,只能落在農民身上,所以農民不拼命幹活,怎麼能吃上一口飽飯?
到了農忙時節,很多農民都是帶著午飯上山治田的,一整天不回家,是很常見的事情。范成大雖然讚美和同情勞動人民,但是我想,作為士大夫的他,一定是不能深刻體會到種地和賦稅的辛酸的。
所以在他的詩中,雖然關心民間疾苦,但是也有著詩意的美好,讓我們讀來,有一種輕鬆和淡雅的感覺。
其實,即便如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農忙時傳神如斯,他也不可能真正體會到,足蒸、背灼,究竟是個什麼滋味。
四、小結雖然范成大沒有直接體會到農民的生活,但是他關心農村生活,關注人民疾苦,利用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能力,給百姓做了一些實事,這是值得肯定的。
這首詩,清新淡雅,看起來五顏六色的,非常喜慶,我們能看到詩人的悠閒,也能透過一些細節看到勞動人民的繁忙。
范成大的這首詩,無疑是一首“農忙”詩,只不過詩人是悠閒的,所以才會顯得如此明媚清新和具有詩意。
-
10 # 流光言己
路過留答,我認為還是夏天農忙前的那段時光。
隆興二年(1164年)十二月,金宋兩國皇帝以叔侄稱呼,同時把之前紹興和議議定的銀、絹各減五萬,為二十萬兩匹。
自此時候,宋金兩國有維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
南宋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一共六十首,創作時間在淳熙十三年(1186年)。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兩句是來自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之兩句
前兩句也是平白直敘出景色描寫”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此段寫景時間單就我所在當地的所種麥子時物瞭解來說,麥子大約會在5月中下旬成熟了,現在這幾天也就是差不多慢慢抽穗進入揚花期了,油菜花這幾天確實也有零星晚熟的開花。
以這組田園詩的創作地點,正是他晚年隱居在蘇州石湖時候所作,所以又加上了江南特有的果物,梅子初黃時、杏果正在成熟前段這一具體的特徵。當然,可能當地蘇州的氣候特點也許會更早,但也不會相差太遠。顯然,我也是贊同題主所說,此段時間並非完全農忙,反而是在農忙前夕相對比較清閒的時候。
就有好的解釋了。顯然這兩天立夏後,日上高杆時,也是有些炎熱的,加上相對景物時間屬於農閒時候,所以後句所謂"無人過”就是該有的特點了。
在范成大的為官仕途中,總體還是甚為體諒於對於民間疾苦的。在其從政的歲月裡,也做出了不少有利當地普通民眾的政績。
當然,對於他所處的宋時代,底層農民所受的賦稅並不輕。作為范成大這樣一位體諒明間疾苦良臣四時田園雜興創作集來說,除了表現田園恬淡生活的寫景之句外,也少不了在其中描寫底層民眾疾苦之句。
採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范成大此詩集為田園雜興,引用朱熹對“興”者的解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大概范成大先前的詩作這些春、夏景物寫實描寫,是為了引起之後採收季節詩句中的恬淡與民間清苦之間對照
-
11 # 瑩妝淡墨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青蜓蛺蝶飛”。從這幾句詩整體來看,我的理解是,詩人描述的是一個春末夏初的江南農家田園風光,大概是農曆四月,也就是農村相對很農閒的時間,小麥青黃交接的時間。
楊梅還沒熟透沒有泛江,金黃色的掛在枝頭,杏子己經長的很大很飽滿,田野裡雪白的麥穗正在揚花期,此時也正是油菜花凋謝結籽的時間,花兒次苐凋謝,遠遠看去,只見依稀金黃的油菜花和雪白的麥穗。
此時或許有極少的農人還在田間準備下季的施肥或除草的農活,但大部分的都在家裡或許拉家常,乘涼,或許吃著涼瓜享受著一年裡短暫悠閒的農閒時刻。日長籬落無人過,天氣的日照時間比春天更長了,中午熾烈的太陽正照在院邊的開滿瓜蔓菜花的蘺芭上面,並未見有人在此經過,只看見村落邊繁茂的花草,樹木和藤蔓,蜻蜓和蝴蝶在翩翩飛舞。這是一幅悠閒的農家休閒時的田園風景。謝謝邀請。
-
12 # 老哥火榮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日長,是春夏,...籬落,是籬笆牆。春天開始耕種了,農夫在園子周圍插上了籬笆牆,人,牛,豬,狗,雞等等進去不了,只看到蜻蜓,蝴蝶在籬笆牆上落下和在園中飛旋賞花。主要是夏季,附帶春秋。
-
13 # 文史夜話
有詩曰: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
——宋代,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二十五》
這是范成大最著名的田園雜興詩之一。關於此詩,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爭議。
如果你翻看一些資料,會發現,很多人都將這首詩,歸結為寫農忙的作品,因為從“日長籬落無人過”中可以側面反映出來。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根據整首詩的意境來看,前兩句寫景,梅子金黃、杏子正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疏,似乎意味著莊稼正在成熟期,還不到繁忙的收穫時節,且整首詩帶給我們的是一幅萬物的生機盎然圖,似乎一切都在孕育著美好靜謐的情境,若是理解為農忙,是不是有點格格不入?
其實這一質疑,很有探求精神,是非常好的問題。那麼,這首詩,到底是在寫農忙還是農閒呢?且讓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
一、范成大其人簡介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著名詩人范成大,而這首詩,歷來極負盛名。
范成大自幼便聰明之極,十二歲遍讀經史,十四歲便開始寫作詩文,步入仕途後,他關注民生、心懷天下,曾經做到參知政事的高位,是一個非常有才又有責計程車子。范成大六十八逝世,累贈少師、崇國公之銜,諡號文穆。
范成大在詩文方面的成就很大,現存詩1900餘首,繼承了白居易、張籍等人現實主義批判精神,但是又獨具自己的特色,自成一家。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范成大的詩風平易淺顯,直白清新。范成大作詩的題材廣泛,無論是感時、憂國、憫農、刺政,還是傷逝、惜別、嘆老、思鄉,他的詩裡總有一些特別細膩而個性的味道,但是其詩作成就最高的,還是反應農村社會生活的作品。
范成大晚年退隱石湖,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的閒適晚年。
二、寫作背景《四時田園雜興》是組詩,共計六十首,這是第二十五首。范成大的這組詩,主要描寫了農村景色和農民生活,再有便是反映出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晚年退居石湖時寫下的作品。石湖在今天屬於太湖風景區的範圍內,其景色,是非常好的。
不過范成大本人,是退休,而不是貶謫,因此其生活,肯定是閒適、優渥的,他又不勞動,難道真的能夠感受到勞動人民的苦難嗎?
三、鑑賞開頭兩句,詩人代表性的描繪了兩種型別的“作物”,一種是水果,一種是穀物,此時梅子金黃、杏子肥美,由此足見,時間上是五、六月份,而這時,小麥正逢灌漿期,油菜花早已經結籽,葉子自然是稀疏的。
尤其是,五月上旬左右的小麥灌漿期,是非常重要的時候,不僅要治害蟲,還要防乾旱,防止鳥類來吃,這個時候,無疑是農民繁忙的時節。因為初夏農事正忙,所以農民要早出晚歸,白天很少見到行人,這是非常寫實的,因為行人稀少,所以蜻蜓、蝴蝶,才能夠悠閒的飛過籬笆,進入到院子中,而不怕有人打擾,“惟有蜻蜓蛺蝶飛”,雖然是在寫靜,但無疑更加襯托出了初夏的靜謐。
當然,農民雖然很忙,但是詩人卻是清閒的,不然他是不會觀察到這樣細緻入微的場景的。
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農民至於這樣拼嗎?
有人看慣了陶淵明的“採取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王維的“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以為種地的生活是慢節奏的、是邊欣賞風景邊揮鋤頭的美好,但其實,這是被詩人筆下的“詩意”給“矇騙”了。
南宋時,賦稅很重,南宋的疆域雖然比唐代、北宋小得多,但是賦稅卻絲毫不減,甚至更多,尤其是江南地區。而沉重的賦稅,只能落在農民身上,所以農民不拼命幹活,怎麼能吃上一口飽飯?
到了農忙時節,很多農民都是帶著午飯上山治田的,一整天不回家,是很常見的事情。范成大雖然讚美和同情勞動人民,但是我想,作為士大夫的他,一定是不能深刻體會到種地和賦稅的辛酸的。
所以在他的詩中,雖然關心民間疾苦,但是也有著詩意的美好,讓我們讀來,有一種輕鬆和淡雅的感覺。
其實,即便如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寫農忙時傳神如斯,他也不可能真正體會到,足蒸、背灼,究竟是個什麼滋味。
四、小結雖然范成大沒有直接體會到農民的生活,但是他關心農村生活,關注人民疾苦,利用自己所在的位置和能力,給百姓做了一些實事,這是值得肯定的。
這首詩,清新淡雅,看起來五顏六色的,非常喜慶,我們能看到詩人的悠閒,也能透過一些細節看到勞動人民的繁忙。
范成大的這首詩,無疑是一首“農忙”詩,只不過詩人是悠閒的,所以才會顯得如此明媚清新和具有詩意。
-
14 # 聽王叔叔講故事
我是兒童故事撰稿人王叔,我來聊一下這個話題。
這是南宋詩人范成大的一首七言古詩,意思翻譯過來就是: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
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
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題主問,這是寫的農忙時節呢?還是農閒時節呢?其實,這也許就是古詩的魅力!言簡意賅,意境深遠;不同的人品味,又有不同的理解;正反解讀,都有其理由和論據。就像看莎士比亞的作品,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但這首詩歌,還是描寫的還農忙時節。題主列的兩句,要結合上兩句來看,才能體會詩中真意。因為我們知道,詩中的景物,描寫的正是初夏時節。此時正值一年中農事正忙的時候,農民早出晚歸,白天路上很少見到行人。
而讓我們以為是農閒時節的,是後面兩句:‘’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詩人以蜻蜓和蝶舞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反而顯得村中更靜。這類似於王維《鳥鳴澗》一詩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兩位詩人的反襯手法都用很妙到巔峰,讓人拍案叫絕。
但因為季節與農事的關係,這首詩還是寫農忙時節的作品。我們古時候的農民,吃苦耐勞,一年到頭都在田間地頭勞作,只為三餐溫飽。也只有在冬天不能耕種的時節才能休息一下,哪裡有夏天時節的農閒呢?!
【如有疏漏,敬請斧正!
-
15 # 眉畫張敞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兩句詩出自宋代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第二十五首。原詩是這樣的: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要想搞清這首詩寫的是農忙還是農閒,我們先要弄懂這首詩的意思:
梅子金黃、杏子飽滿,麥田裡揚花的麥穗一片雪白。油菜花基本已經落盡,正在結籽。白天越來越長,籬笆外無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在飛來飛去。那麼這首詩寫的是農忙還是農閒呢?我們來進行一下具體的分析。
一、范成大和他的《四時田園雜興》詩范成大,字至能,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年自號“石湖居士”。
范成大的詩風平易淺顯、清新嫵媚。
他的詩作題材廣泛,但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這類詩的代表作就是其寫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
這組詩來自范成大晚年的農村生活體驗,描寫了江南太湖地區農村的四時風光,也描寫了當地農村的風俗習慣,對當時農民的辛勤勞動和困苦生活也有真切的反映。
二、作者詩中所寫的地域這首詩的作者范成大,晚年自號“石湖居士”,之所以在晚年自號“石湖居士”,就是因為詩人晚年致仕歸隱後,在石湖度過了長達十年的較為優裕而閒適的田園生活,並寫下了《四時田園雜興》詩六十首,而我們要說的這首詩就是其中之一。
石湖在什麼地方?
石湖在太湖之濱,在太湖以東五公里處,也就是在今天蘇州的虎丘區和吳中區的區域內。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作者描寫的是江南的農村景色,那麼我們只要對照物候特徵就可以做出一個較為準確的判斷。
三、從詩中描寫的景物來判斷時令要想判斷這首詩寫的是農忙還是農閒,就要弄清詩中所寫的時令。
這首詩裡寫了很多景物,這些景物正是判斷時令的最好依據。
1. 梅子金黃是什麼時候?
五、六月份是梅子的果期,而梅子金黃的時候就是梅子成熟的時候,所以從梅子金黃可以判斷,此時江南太湖地區應該是五月份,一般五月初是立夏時節,所以從梅子金黃可以判斷詩中的時令可能是初夏。
2. 我身處中原地區,因為靠近北方,所以各種作物的成熟晚於太湖地區。
我們這裡有句俗語叫“麥黃杏”,也就是就麥子黃的時候正是杏子成熟的時候。我們這裡麥子變黃一般在五月底,詩中杏子肥而未黃,可見太湖地區也是初夏時節,杏子離五月底的成熟還有一段時間。
3. 從“麥花雪白”可見當時太湖地區小麥正在揚花,小麥揚花一般也在五月初,然後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小麥才會成熟。
4. 從“菜花稀”也可以判斷詩中所寫是初夏時節。我們這裡這些天正要收割油菜,前一週油菜田裡還可見稀疏的菜花,所以作者所見麥子揚花和菜花稀疏的景象,正是初夏時節的景象。
綜合上述景物特徵,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作者詩中所寫應是初夏時節的景象。
三、初夏時節是農忙還是農閒像中原地區的農忙時節一般有兩個,一是“三夏”時節。
何為三夏?就是指麥收時節的“夏收”、“夏種”、“夏管”。這個時節既要收割小麥、又要打麥、晾曬、收藏,同時還要播種秋作物,幾種農事連在一起,是農民們最忙的一個時節。
另一個農忙時節就是秋收時節。這個時節也是幾件農事連在一起,一是收穫秋作物,比如玉米、棉花、黃豆;二是平整土地;三是播種小麥。這又是農民們忙得不可開交的一個時節。
而初夏時節小麥未熟,菜籽正在生長,都不到收穫的季節,可見,如果拿中原地區或華北地區的經驗來看詩中所寫時節不是農忙季節。
四、“日長籬落無人過”的原因是什麼夏天到來,白晝變長,這是一個常識,所以詩人也明顯感覺到白天在一天天地變長。
籬笆邊為什麼沒有人經過呢?“日長籬落無人過”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江南地區終究不同於中原地區,當地的農民除了種地,還有其它的營生,這可以參考同時期其他詩人的詩篇。
我們來看一下南宋另外一位詩人翁卷的一首詩《鄉村四月》: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這首詩寫的就是初夏時節,這裡的鄉村四月是按農曆算的,我上面所說的時令是按公曆算的,而公曆和農曆大致相差一個月,所以,這首詩中的四月正是初夏時節。
“鄉村四月閒人少”,正合范成大詩中所說的“日長籬落無人過”;而“才了蠶桑又插田”也正好解釋了人少的原因,籬笆邊無人經過是因為大家都去忙另外的農活了,就是“養蠶”和“插秧”。
養蠶這種農活有多累人,大家可以參考一下茅盾的小說《春蠶》,就會有一個大致的瞭解,這個活忙起來,吃不好,睡不好,一季忙下來,人都要瘦上一圈兒;
至於插秧,也是十分繁瑣和累人的農活,程式很多,而且要在泥裡、水裡勞作,所以這兩樣農活摻雜在一起,也是非常繁重和累人的。
五、詩中所寫不是普通的農忙時節綜上所述,這首詩描寫的是江南地區初夏時節的景象,全詩表面看安靜閒適,實際是卻透露出農民們的忙碌,這正是這首詩的高明之處——以閒寫忙。
一句“日長籬落無人過”點明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村中基本見不到人影。
最後一句“惟有蜻蜓蛺蝶飛”以動寫靜,正因為有蝴蝶、蜻蜓飛來飛去,更顯現出村落中的寂靜和人們的忙碌。
所以,這首詩寫的也是農忙時節,不過這個農忙不是普通意義上的農忙,而是江南特有的農忙,也就是初夏時節忙於“養蠶”和“插秧”的農忙。
這種農忙如果拿到中原和華北地區來看,當然難以理解了。
六、總結“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兩句詩,以閒寫忙,以動寫靜,很好地表現出江南太湖地區農民在初夏時節忙於養蠶、插秧的農忙生活,真實表現了農民的勤勞和辛苦,表現手法十分特殊和高明。
-
16 # 揚光666
詩歌帶給我們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思想的提升。探討“到底是農忙、還是農閒”有些煞風景。不過題主提到這個問題了,就探討一下,共同學習。
詩文: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唯有蜻蜓蛺蝶飛。樹上的梅子金黃喜人,杏子也果實肥碩掛滿枝頭。麥子葉杆雪白、果實累累,油菜的花已經掉完快要成熟。太陽高照籬笆影子短,天氣正熱,戶外沒有人來往走動,只有蜻蜓、蝴蝶飛來飛去。眼前又是一個難得的好年景。
一、描寫的是夏季田園風光這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描寫的是質樸美麗的田園風光。既然是四時田園雜興,也必定是對照著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
在詩中有“日長”二字。《曆書》:“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標誌著萬物進入旺季生長,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所以這首詩描繪的是立夏之後的田園風光。
二、農作物成熟時間詩文中有“麥花雪白”,指的是麥子將熟未熟的時候。“菜花稀”,指的是油菜花基本落完,也就預示著油菜不久就要收割了。油菜收割之後,緊接著就要收割麥子了。
梅子種植區域多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及南方地區。梅子成熟時期,大約在6月中旬—7月中旬。每到這個時候,長江中下游經常出現一段持續較長時間的陰沉多雨天氣。時值江南梅子成熟,故稱“梅雨”或“黃梅雨”。
此時梅子金黃,應該是快要成熟的時候,即6月初
杏子這作物適應能力很強,很多地區都可以栽種。杏子的成熟時期大約在6月—7月之間。“杏子肥”表示即將收穫、未收穫的時候,正常推斷應該是6月初。
三、宋代氣象與現代比較范成大的這首詩,寫於1186年,距今834年。是他在蘇州石湖地區任職時所寫《田園四時雜興六十首》中的一首。
834年前的宋朝,正在進入中國氣象歷史上的“中世紀寒冷期”,年平均氣溫比現在低1—2℃,氣溫降低,糧食作物的成熟期也會相應推後。
2019年江蘇地區收割麥子的時間,大約是5月底—6月中旬。因為長江流域、太湖地區氣候溼潤,溫度相對要低一些,收麥時間也會相應後延。
根據宋代象與現代對比,現代收割麥子時間是5月底6月初就開始了。但是因為宋代范成大所處的年代,年平均氣溫比現代要低1—2℃,所以判斷收麥時間應該推遲到6月上旬至中旬之間。
【小結】
綜上所述,范成大的詩文中描繪的時間應該是6月初的農村田園景象。此時雖然還沒有正式收割麥子,但是麥子、油菜、梅子、杏子這些農作物都即將成熟,馬上就要進入農忙收穫的時候。
同時,此時的節氣時令,也正是種植一些其他農作物的時候,比如應季的一些蔬菜、瓜果等作物。作為農村人,在農忙前後,雖然沒有正式開始收割麥子,但是一般都會有很多事情要做、要準備,仍然是閒不住的。
四、范成大其人范成大是南宋名臣、文學家、詩人,生活於公元1126——1193年之間。是南宋名臣。他的詩作多反映現實社會生活,對於田園風光尤其偏好,並且成就較高。28歲考中進士後,就正式踏上了自己的仕途生涯。范成大作官忠君愛國,為官清明,深受皇帝賞識。在任地方官員時,多修橋補路、興修水利、賑災減賦,造福一方,利益地方百姓,受到朝廷褒獎。
范成大晚年在蘇州石湖任職十年,這期間寫下了《田園雜興》六十首。這首《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就描寫了夏季農村即將進入收穫的時節。
詩中用白描手法,寫了枝頭的梅子、杏子,寫了麥子、油菜,還有夏日照籬這些靜物,同時又描寫了蜻蜓、蝴蝶在飛舞,詩中畫面有靜有動,動靜結合,雖然還沒有到豐收時候,但是卻我們展示了一幅即將豐收的年景。實在是詩中有畫,畫外有意。給我們展示了一幅美不勝收的田園豐收景象。
友情提示:杏子雖好,不可多食,多食則傷身。 -
17 # 使用者李森
這兩句詩的上兩句;“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希”,己經很清楚的交待了,這是江南初夏的季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伴蝶飛”。田園如此清靜正說明了,這是難得農閒季節。
梅子己漸成熟,杏也在天天長大,蕎麥剛剛開花,油菜花落的差不多了也快結籽了。這些都沒成熟,還未到收穫的季節,這是一個收種之前短暫的農閒季節。
那麼農民都在做什麼呢?男人都在家裡收拾農具做夏收夏種的準備工作,女人則養蠶收繭,紡布搓繩。小孩不懂得農耕事,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
因此田間很少有人活動,也只能見到蜻蜓伴著蝴蝶在悠閒的飛舞。這是一個難得的農閒短季。
-
18 # 遠岫出雲催薄暮
這句詩出自南宋詩人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其中的第二首,詩的原文是: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這首詩的白話文釋義是:金黃的梅子成熟了,杏子也肥了。雪白麥花開了,菜花逐漸稀少了。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著來太陽的升高越來越長,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蛺蝶飛來飛去。
這首詩著重於描寫景物,金黃梅子、肥美的杏子、雪白的麥花、稀疏的菜花、籬笆的影子,還有蜻蜓和蛺蝶,這些都初夏時節江南的田園風光。依據常識可知,初夏是農忙時節,而詩句“日長籬落無人過”同樣也體現了這一點,正是因為農民們都忙著勞作,籬笆旁才無人經過。
這首中無一字言農事,無一寫語勞動,然而透過句句詩行,讓我們彷彿看到了農村的真實面貌和人們的繁忙。同時,詩中蘊含著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全詩語言清新流暢,意境活潑自然。
-
19 # 杜象應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此兩詩句出自於南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中的第二首,該首詩描寫的是什麼?
縱觀全詩共四句,前兩句“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乃實景陳述。按照詩句字面得知為農時五月裡,莊稼正瘋長還不到收穫的季節。它突出了果子和糧食的靜態描寫。
且看接下來的後兩句,一如既往地延續了前兩句的特徵,只不過言及之內容是人、蜻蜓、蛺蝶,適應於自然狀態下的呈現。這就是一種形為動態的描寫。
作者注重細節描寫,那側重點的內含又是什麼呢?詩人范成大,晚年隱居鄉野,對農家田園風光特別鍾愛,詩篇《四時田園雜興”》,共計六十首。每首詩,都是對農民、農事以及農村景色的描寫,其中諸多的及時應景,溶入了一份真摯的心情在裡面,可說是觀察之細微獨到。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是一幅農家小院的景況。“日長離落”,說明主人已不在家,作者來到此處所能見到的也只有“蜻蜓蛺蝶”。
不足以認為是“怪象”,其實就是世態炎涼的悲哀。透過詩意,說“農閒”屬真,但背後的辛酸又誰人知道呢?首先是“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都未成熟,理該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賦閒在家。事實上,並不是這麼一回事,詩人看到的景象卻是“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為什麼呀?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古代農民的地位最低下,靠天收穫的穀物等都要被官紳盤剝而盡。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為了飽腹生存,一般的規律:忙時在家種,閒時討飯去。
其次是根據“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來推論,說明詩人言及的地理位置為北方,即現在人們所熟知的“北大荒”。原因分析:北方易旱,適應小麥種植,而南方多水患,適宜水稻生產。
固此,才會出現“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的淒涼之地。人們去哪裡了?去南方要飯討個生計,當然時間長了,無人看家修泥笆牆的。
總之,“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表象讓後人們認為去“農忙”了,其實根本沒這回事,而是迫於生計“農閒”去了。附作者簡介:
-
20 # 帶著靈魂旅行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伴蝶飛。
從整首詩來看,描寫江南田園農作物生長情況,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這個季節正是夏初,梅子成熟,杏子也在慢慢長大,蕎麥花雪白一片,油菜花稀稀落落的還在慢慢盛開。
這個季節正是梅子準備採摘,農作物澆水施肥的時候,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伴蝶飛。明明白白的描述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夏季日子一天比一天長,籬笆的影子卻隨著太陽的升高越來越短,沒有人從旁路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相伴飛來飛去。
最後兩句已經很明顯的描述了農民繁忙的景象,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幾乎看不見人影。
這首范成大的四時田園雜興,權威的詞條裡都說是農忙,是從日長籬落無人過反襯讀出來的,我覺得這樣理解過於牽強,
根據整詩的意境,還有前兩句的寫景,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也寫出了莊稼正在成熟期前,還不到繁忙到無人過的時候。
而且整首詩給人一幅萬物生機盎然,一切都在孕育的美好靜謐的情境之中
若是理解為農忙,就覺得格格不入
特此提問,請各位教我
回覆列表
北方
北方小麥始收忙
田園農樣不偽裝
往時人工收割時
熱血朝天寸秒忙
今時農業現代化
機器隆隆快割麥
農民忙裡分分秒
何來時間觀蝶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