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嬋子記

    “溱水源出河南省密縣東北,東南流會洧水為雙洎河,東流入賈魯河。洧水源出河南登封縣陽城山,東南流至新鄭縣與溱水合,至西華縣入潁水。”溱水洧水是我國古代歷史文化名河,《詩經》《史記》都有記載,而且這個區域是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考古地域。

    《詩經.鄭風.溱洧》:“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汙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 2 # 唐燏00

    溱河,洧河都在古鄭地,今河南地界。其典故就是《溱洧》一文,是《詩經》中描寫青年男女在水邊期會,互達愛意的歡快場面,是具有極強代表性的夏情篇章。其詞說,陽春麗日碧波清流,採摘花草,岸邊遊樂。女生說,到那邊看看呀,男生說,看過啦,女生說,陪我去看一看吧,於是就有說有笑的挽手走啦過去,合夥採摘更多更好的花花草草。

  • 3 # 樂點無限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根據一些資料顯示溱河洧河屬古鄭國,今河南新密市。溱河流淌在中原腹地的溱水、洧水,與大江大河相比,既不見雄渾壯闊的水面,也沒有一瀉千里的奔放。然而它們卻帶著遠古人類的資訊,帶著《詩經》的浪漫多姿,以其特有的溫潤哺育了我們的先民,成為中原的歷史之河、詩歌之河。

    新密市東北部的白寨鎮牌坊溝村,遠遠望見了一座小山。那就是岎山。新密市溱洧文化學會副會長楊建敏介紹說:岎山,呈東西走向,是淮河流域與黃河流域的一道分水嶺,山南的溱水流入淮河,山北的水流匯入黃河。山的東側,有一個凸起的山崗,好似一口鐵鍋倒扣在地上,當地人俗稱它為“老鍋崗”,地理學家酈道元說它是“雞絡塢”。山崗上雜草叢生,青石密佈,如雞似鳥,如臥似奔。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密縣誌》記載:“又東曰雞絡山,溱水出焉……在縣東南35裡,土人謂之老鍋崗。岩石如塢,嵯峨石穴中,有飛、臥、鬥、食諸狀,故名。”

    村民們說,原來這裡的泉水非常清澈,多年前山上到處開挖煤窯,水源遭到破壞,導致乾涸。他們只得在泉水處用石頭砌了一個深坑,作為溱水源頭的見證。

    這個溱水源頭,是1500多年前酈道元發現的。

    酈道元是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官員,任過御史中尉、北中郎等職,還出任過地方官,做過冀州長史、東荊州刺史等職。他喜愛遊歷山水,發現古代地理書《水經》對河流水系的來龍去脈缺乏準確的記載,就開始為《水經》作注。經過實地勘察、核實,蒐集大量文獻資料,他考證並記述了1252條河流,以及與河流相關的2800座城邑、180座古都和300多次戰役,完成《水經注》一書。

    當年,酈道元在洛陽任河南尹時,看到《水經》中有載“溱水出鄭縣西北平地”,但實地考察後,他卻搖了搖頭說:“非也,非也。”

    或許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酈道元一行沿著溝谷間的小路,順著溱水去追源溯流,他們長途跋涉,在當地百姓的指引下,找到了雞絡塢。酈道元在石縫之間,看到了那一泓清泉汩汩而出,向崗下流去,不禁長吁了一口氣:“終於找到源頭了。”於是,他在《水經注》中寫下:“溱水出鄶城西北雞絡塢下。”

    溱水全長29公里,串聯起五星、張灣等7座水庫,自西北流向東南,水量逐漸豐沛。水流到寺河時,經過一片奇石河床,形成響水潭瀑布景觀。《水經注》稱:“溱水又南,懸流奔壑,崩注丈餘,其下積水成潭,廣四十許步,淵深難測。”

    遠遠就聽到嘩嘩水聲,待撥開一人多高的草叢,只見怪石嶙峋,落瀑撞擊砂岩,四處飛濺。1000多年後的今天,深淵早已不在,只有溱水依然奔騰不息。

    酈道元記述,洧水“出密縣馬嶺山”“亦言出潁水陽城山”。洧水經過馬嶺山、靈崖山、浮山等,全長50餘公里,東流到達新密曲梁交流寨,與溱水交匯。由響水潭向西南,走約2公里,下一道溝谷,又上一道陡坡,眼前豁然開朗。站在高處向下望去,洧水由西蜿蜒而來,溱水從北部潺潺而下,二水在交流寨的河谷中相匯,形成雙洎河,流入新鄭市。

    劉寨鎮84歲的王衍村老人說,從前河水清澈見底,只是兩河水色深淺不同,魚兒在交匯處嬉戲,若用竹竿擊打水面,兩水之魚就會迅即各歸其水域,不相混淆。這就是古密八景之一的“溱洧觀魚”。清代翠雲和尚詩曰:“青山隱隱水迢迢,溱洧交流錦鱗躍。夕陽垂釣柳蔭翁,喜看游魚奪故道。”

    環顧周邊,交流寨四面環溝,東有溱水,南臨洧水,北繞柳溪,易守難攻,這裡優越的地理環境,被春秋時期的鄭國看中,公元前769年,鄭武公廢掉鄶國,在溱洧交匯地正式建國,史稱“新鄭”。公元前672年,鄭文公捷即位,將鄭國國都遷到了今天新鄭市的鄭韓故城。

    酈道元沒有辜負這一地的美景,他一路細心勘察,在《水經注》中用兩千多字的長篇,詳細記載溱洧二水的源流、經向和兩岸勝景。他又蒐集《春秋》《左傳》等歷史文獻,記錄下溱洧流域發生過的鄭桓公伐鄶、華陽大戰等4次戰爭,卓茂、鄭桓公、潁考叔等17個人物,鄭遷溱洧、黃泉見母等重大歷史事件,成為今天研究古代密縣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

    溱洧岸邊,景色宜人,上起西周,下至清代,陶淵明、杜甫、韓愈、司馬光、盧照鄰等文壇巨匠到此尋訪探幽,留下千古絕唱。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感懷:“莫道溱洧春光好,年年月月有人情。”“鄭風變已盡,溱洧至今清。不見士與女,亦無芍藥名。”

    溱洧二水的中下游沿河流域,地勢平坦,良田萬頃,如何展示出沿岸昔日的優雅風貌,一直是當地人的心結。

    目前正在建設開發,據新密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紹光介紹說,新密市政府計劃投巨資對溱水河進行分期治理,一期“溱水之風”建設已開工。溱水流域,水流落差大,兩岸植被密,湖面寬闊,水質良好,治理將以生態涵養為主,在中心部位形成“溱水蝶城”的格局,將古老愛情中的意境再現於這片土地上。

  • 4 # 泮溪秋玉

    溱河的發源地在河南省新密市東北部的白寨鎮牌坊溝村,這裡有一座小山叫岎山,它呈東西走向,是淮河流域和黃河流域的一道分水嶺,山南的溱水流入淮河,山北的水流匯入黃河,山的東側,有一個凸起的山崗,地理學家酈道元說它是“雞絡塢”,在公元1818年的《新密縣誌》中記載:“雞絡塢山,有溱水出焉”,這個溱水源頭,是1500多年前的酈道元發現的。

    他在《水經注》中稱:溱水出岎山雞絡塢下,全長29公里,串聯起五星、張灣等7座水庫,自西北流向東南,形成響水潭瀑布奇觀。

    酈道元記述洧水“出密縣馬嶺山”,“亦言出潁水陽城山”。洧水經過馬嶺山、靈崖山、浮山等,全長50餘公里,東流到達新密曲梁交流寨,與溱水交匯。由響水潭向西南,走約2公里,下一道溝谷,又上一道陡坡,眼前豁然開朗。站在高處向下望去,洧水由西蜿蜒而來,溱水從北部潺潺而下,二水在交流寨的河谷中相匯,形成雙洎河,流入新鄭市。

    典故有:

    1、交流寨四面環溝,東有溱水,南臨洧水,北繞柳溪,易守難攻,這裡優越的地理環境,被春秋時期的鄭國看中,公元前769年,鄭武公廢掉鄶國,在溱洧交匯地正式建國,史稱“新鄭”。公元前672年,鄭文公捷即位,將鄭國國都遷到了今天新鄭市的鄭韓故城。

    2、酈道元沒有辜負這一地的美景,他一路細心勘察,在《水經注》中用兩千多字的長篇,詳細記載溱洧二水的源流、經向和兩岸勝景。他又蒐集《春秋》《左傳》等歷史文獻,記錄下溱洧流域發生過的鄭桓公伐鄶、華陽大戰等4次戰爭,卓茂、鄭桓公、潁考叔等17個人物,鄭遷溱洧、黃泉見母等重大歷史事件,成為今天研究古代密縣歷史地理的重要文獻。

  • 5 # 驛客

    流淌在中原腹地的溱水、洧水,與大江大河相比,既不見雄渾壯闊的水面,也沒有一瀉千里的奔放。然而它們卻帶著遠古人類的資訊,帶著《詩經》的浪漫多姿,以其特有的溫潤哺育了我們的先民,成為中原的歷史之河、詩歌之河。

    “溱洧觀魚”的典故

    正因為有了古代溱水和洧水交流的記載,溱水洧水交流處的“溱洧觀魚”,也成為了世代相傳的歷史勝景。歷史傳說,溱水河裡的魚兒,游到交流處的時候,是不會朝洧水河裡遊的;而洧水河裡的魚,也絕不會輕易地遊向溱水河。於是,兩股河水在交會處,每一年的清明前後,都匯聚著大量的魚兒。他們在各自的環境裡游來蕩去,誰也不想奔向另外的水域。更不要說到下游的雙洎河了。於是乎,“溱洧觀魚”,就成了溱水和洧水交流處的一大景觀。直到有一天,桃花水漲了,馬嶺山和雞絡嶺的洪水發起怒來,兩條河水的魚兒才不得不乖乖的順水而下。
  • 6 # 秦阿弟道哲理

    溱水:

    古水名,它源於河南省新密市白寨鎮。

    洧河

    古水名。雙洎河。源出今河南省登封縣陽城山,自長葛縣以下,故道原經鄢陵、扶溝兩縣南,至西華縣西入潁水。

    洧河第二種說法:古水名。在今陝西省延長縣一帶。此水中有石油成分,可以燃燒。延河,昔名區水、去斤水、洧水、延水等。是黃河的一級支流,為延安市第二大河。

    溱河洧河典故:

    白居易《經溱洧》、高緒之《溱洧晚歸》等都曾留下名句;《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採自溱洧流域的詩歌共有25篇;《水經注》作者酈道元詳細記述溱水下游響潭奇景。可以想象當時溱水懸瀑奔流、響震十里的壯觀景象等。

  • 7 # 木山文

    溱河洧河,春秋時鄭國的兩條水名,在今河南省境內。

    鄭國風俗,每年三月初三日要到溱洧二水岸邊祈禱幸福,去除不祥,同時也是人民迎春聚遊的一個節日。特別是青年男女,雖來自不同的村邑,這一天都可以互贈禮品,表示愛慕。這首詩就是描寫這一天的遊春景象。全詩分兩章,描寫了節日氣氛和青年男女歡快遊玩,嬉笑談情的動人情景。

    溱洧(鄭風)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詢訐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

    贈之以芍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訐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

    贈之以芍藥。

    譯文

    溱水洧水流得歡,遊春的男女手拿著春蘭。

    少女說:"可以去看一看?"

    少男說:"早已玩了玩。"

    "再到那邊看一看!洧水岸邊又寬又好玩。"

    男伴女,女隨男,說說笑笑真爛漫,

    贈枝芍藥情意記心間。

    溱水洧水清灩灩,遊春的男女擠滿河岸。

    少女說:"可去看一看?"

    少男說:"早已玩了玩。"

    "再到那邊看一看!洧水岸邊又寬又好玩。"

    男伴女,女隨男,說說笑笑真爛漫,

    贈枝芍藥情意記心間。

  • 8 # 隨波逐流的逍遙

    久遠到兩千七百年之前,春秋戰國時期鄭國的早春三月,正是巳元節日,綠波盪漾的溱洧河畔,少男少女們手拿蘭草、芍藥,呼朋喚友的相約遊玩,互贈花草表達著濃濃愛意,你似乎可以看見在溱洧河邊盡興而歸的青年男女興高采烈的走過你的身邊,還可以聞見他們手中的小花飄灑出的一路芳香呢。

    這是《詩經.鄭風》中的“溱洧”篇描寫的場景。從詩歌中看來,在春秋戰國時期,那裡靈動的河水,早春的愛戀就很有詩情畫意,一點也不輸我們現代所說的浪漫。

    “溱洧”是當時鄭國的兩條河流,“溱”水,是源自於今天的河南新密市,奔向東南方向。

    “洧”水源自於今天的登封市,然後也是奔向了東南方向。

    兩條河流在今天河南長葛市合而為一,融為了一體。

    這本是大自然的造化,而在我們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權利又有奇葩想法的人層出不窮,在元朝,他們好事的把“溱洧”匯合之後的河流取名為“雙洎河”,據說有些暗含貶義,以此暗喻男女兩性之合的醜陋……

    遠在春秋戰國時代鄭國的這首詩歌中,記下了人們在這個春天的節日裡的歡愉和浪漫,肯定和讚美著愛情的美好,我們只能說,這是每個朝代對男女之情的不同界定吧。

    如果你走在今日的河南長葛,會看到跨越兩千七百年的雙洎河還在平靜的流淌著;當早春三月,鮮花盛開之時,走過它的身邊,你還會聽到女孩子們嬌憨相邀的聲音:“咱們去看看?”“我已去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

  • 9 # 文發揚

    溱水洧水,都是鄭國郊區的河流。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成群結對的男男女女,都遊嬉在溱水洧河之濱。熙熙攘攘,天青氣明,歡聲笑語春意騰。有詩為證:

    我們順溱水流向洧河

    2020/09/30

    這邊是溱水那邊是洧河,

    慢慢流淌閃清波。

    男女牽手或相挽,

    手執蘭草嘴哼歌。

    女的說我們往前去看嗎?

    男的說既然來了就率性過。

    洧水那也確實更寬闊。

    男生與女眷,

    邊走邊跳邊說笑,

    互贈勺藥。

    這邊是溱水那邊是洧河,

    慢慢流淌閃清波。

    男女牽手或相挽,

    殷殷愛意笑語多。

    女的說還往那邊去玩嗎?

    男的說既然來了就放開娛樂。

    洧水那邊風景更適合。

    男生與美眷,

    邊走邊說笑互贈芍藥。

    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ppt製作怎麼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