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神神秘秘的道士

    而立夏作為夏天的第一個節氣也意味著溫度明顯升高,氣候炎熱,而人也隨著節氣的變化而心煩氣躁,所以夏天宜清淡,應以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多吃應季的蔬菜、水果和各種精瘦肉,少吃辣了,天氣熱,辣椒比以往更辣,且還比以往更容易導致上火。

    同時涼茶是個好東西,從立夏開始,天氣慢慢就變得炎熱。喝杯涼茶,清涼身心,解渴預暑。

    還有夏季到來,流汗較多,請注意保持水分和鹽分,別喝太多碳酸飲料,這樣會讓你越渴,水分也流失更快。

    立夏也是生機旺盛的開始,萬物生長大爆發便是從這刻開始,雨水和雷霆也會慢慢變多,注意天氣,好備用起雨傘雨衣。

    立夏開始也是熱風亂舞的開始,這時候容易風熱感冒,還請注意保持自身的清涼和清熱,但不能汗未乾就去吹風扇和空調,因為天氣熱,流汗,毛孔大開容易風邪入體且人體自身適應溫度也轉不過來,容易感冒。

    還有不要一熱一汗就用冷水洗,這樣會導致你自身的調教能力降低,到時候更怕熱。

    至於風俗嗎?各地都不同,我們哪裡會提前包粽子,且還會請雨師拜雷公,往前幾年還會打鼓陣。但是有一點各地都大為相同,那就是吃蛋,夏至蛋!

  • 2 # 夢為歷史

    又是一年立夏時,各地的立夏習俗各有不同。我們盤點一下,有哪些比較立夏習俗。

    嘗新活動:各地的嘗新活動,也不盡相同,這一點在十三太保的江蘇體現的更為明顯。像蘇州“立夏見三新”的民諺,三新指櫻桃、青梅、麥子。常熟更愛吃,嘗新食物多達22道,有“九葷十三素”之說,九葷為鯽魚、鹹蛋、螺螄、熄雞、滷蝦、櫻桃肉、醃鮮;十三為:麥蠶、梅子、櫻桃、黃瓜、萵筍、豌豆、茅針、草頭、玫瑰、松花、蘿蔔、筍、蠶豆。

    立夏吃蛋: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

    立夏羹:江南地區,人們每到立夏就會吃一碗立夏羹,大家會用大米和時令蔬菜來製作立夏羹。

  • 3 # 泮溪秋玉

    立夏習俗:

    1、古代要在立夏這天舉行天子迎夏禮儀,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禮畢要派官吏巡遊,慰勞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2、民間立夏之日要用新果實祭祀,供給神明和祖先。

    3、農人要在立夏日祭雹神,祈禱去雹災收穫豐收。

    4、明代立夏要啟冰,由皇帝賞賜官員。

    5、立夏民間舉行稱人活動,就是稱量體重。

    立夏食俗:

    1、溫州有立夏吃鰣魚的習俗。

    2、建德有立夏吃紅棗燒雞飯和黃芪燉雞的習俗。還有吃五虎丹和三兩半的習俗。

    3、嘉興有立夏吃燒野米飯的習俗。

    4、嶸洲有吃五色飯的習俗,認為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日,要補充營養。

    5、湖南有立夏日吃立夏羹的習俗。

    6、上海立夏吃麥蠶。

    7、湖北立夏吃泡、蝦、竹筍。

    8、閩南立夏吃蝦面,閩東吃光餅。

    9、浙東立夏吃七家粥、七家茶。

    10、台州立夏吃糯米酒釀,還吃青梅、雞蛋、桂圓。

    11、湖州立夏吃石筍。

    12、杭州立夏吃三燒、五臘、九時新。

  • 4 # 皖法播報

      立夏的習俗

      立夏的習俗一、立夏“稱人”的習俗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傳說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並拜託其後媽、已回孃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

      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彙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

      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樑上掛一杆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這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

      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痠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舊時母親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穿時一邊哄孩子吃茶葉蛋,當孩子張口咬蛋時即一針捷穿。也有為家養貓兒穿耳朵、札上紅頭繩的。早在古代的君王們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立夏的習俗二、吃立夏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除了吃蛋之外,還有另外的玩法。煮好的蛋,挑出整隻未破的,用綵線編織成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朋友們還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那是這天最快樂興奮的事,拄蛋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立夏為什麼要吃“立夏蛋”呢?“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曆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滷、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中國傳統小吃之一。

      立夏的習俗三、迎夏儀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崔駰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立夏如何養生

      1.飲食清淡

      立夏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宜採取"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飲食應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為主,

      宜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助熱之品,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生蔥,生蒜,辣椒,韭菜,海蝦,牛羊肉等。

      2.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養生專家提醒說,立夏以後,天氣轉熱,人的心神易受到擾動,出現心神不寧。個體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與每個人的心理承受度有關。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人的心理、情緒與軀體可透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互相聯絡、互相影響。此時不僅情緒易波動起伏,機體的免疫功能也較為低下,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特別是老年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的情況並不少見。所以,在立夏之初就要做好自我調節,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立夏養生調理心情,關鍵要注重靜養。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定、情志開懷、心情舒暢、安閒自樂、笑口常開。也可積極參加一些偏靜的文體活動,如繪畫、釣魚、練習書法、下棋、種花等。

      3.常添午睡

      中醫認為"夏氣與心氣相通",立夏養生要注意早睡早起,重視"靜養"。起床前可以做幾個小動作,有利於增強體質,養護心臟。立夏時天亮得早,人們起得早,而晚上相對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休。下午1點到3點氣溫最高,人容易出汗,午飯後,消化道的血供增多,大腦血液供應相對減少,所以,中午人們總是精神不振,昏昏欲睡。

      對中午不能午休的上班族來說,午間時分可以聽聽音樂或閉目養神30~50分鐘。午睡時間要因人而異,一般以半小時到1小時為宜,時間過長讓人感覺沒有精神。睡覺時不要貪涼,避免在風口處睡覺,以防著涼受風而生病。

      4.慢運動

      立夏以後氣溫漸升,易出汗,汗為心之液,若此時再劇烈運動,容易造成機體缺水,故應選擇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慢節奏的有氧運動,並在運動後適當飲溫水,補充體液。活動強度以不感到疲憊為宜,時間不宜超過1小時,以減少心臟負荷,防止心肌缺血發作。

      5.夏季學會避暑和避溼

      在夏季,我們並不必掌握很多的中醫名詞術語。重要是在衣食住行,講究‘天人合一’。

      根據夏季特點與其他季節不同,特別在許多地方呈現出溼熱交蒸氣候特點,氣溫高、雨水多、溼度大,潮溼悶熱,通常叫長夏,人們最容易因暑溼而患病。

      但是,飲食上我們要學會了解食物性味,這樣就懂得如何活學活用,可以根據自己體質來選擇食物。

      6.女性特別護好肚臍腳

      在夏季,很多女孩子愛漂亮,喜歡露背,露臍,這樣有悖於中醫養生。

      中醫認為,人背部是督脈所在,主管人體一身陽氣。如果背部受寒,會阻礙全身陽氣執行,而臍部神闋穴,屬於任脈,任脈功能是調節氣血,與女性月經、生殖等,有著密切關係。

      臍部和背部受寒,不僅影響到脾胃,腹痛、腹瀉、食慾不振等,女孩子還會痛經、月經紊亂,會對生殖有影響。

      提示:不要忘了,衣服比漂亮,更重要,女孩子夏季穿衣打扮,不能太薄,其腹、背部,更要注意保暖。如在空調房間,最好披一件小外套保暖,以防中上陰暑。

      在空調間,最好不要光腳。人體的陰脈,匯聚足心。足心最易受涼。為什麼在夏天,穿稍厚的鞋,不會覺得熱。不注意腳的保暖,會影響氣血執行。

      在天氣很冷時,穿上暖和的鞋,可以明顯增強禦寒能力。寒從腳下起,腳暖則身暖。原本一些就怕冷的,夏天更要注意雙腳保暖,少赤腳穿涼鞋。

  • 5 # 創東時代期貨策略師莊

    立夏的習俗

    1、吃蛋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套,裡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

    2、秤人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3、喝粥根據當地史料記載,中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雖然只是傳說,但這種習俗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吃立夏飯立夏這一天,按照華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也會引得人們食慾大開。立夏這天,南方人喜歡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烏米飯也是立夏一大美食。烏米飯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先把烏樹葉子搗爛,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去渣,再將洗淨的糯米浸入烏樹葉子汁內,把糯米浸透,變成黑色,再放入鐵鍋裡蒸熟,最後再撒上些白糖,這就搞定啦。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5、嘗新很多地方有“立夏嚐鮮”之俗。人們品嚐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蔬果都應該多吃點。

    6、做夏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7、食麵食中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捲三種。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麵餅,有甜、鹹兩種,鹹麵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麵餅則多加砂糖;春捲,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裡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8、喝茶中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時補充水分。不過,茶葉中含有的茶鹼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出現“醉茶”的現象,不喝濃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現“醉茶”,可及時吃點東西,喝點白開水來緩解。

    9、迎夏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據載,立夏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且馬匹、車旗一律硃紅,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還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

  • 6 # 雲想容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中國民間,過立夏有很多習俗。每一項都說不上浪漫,卻都和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有著對未來日復子的樸素心願。立夏要吃豌豆糯米飯,吃了豌豆能“美目盼兮"。 立夏這天,能和豌豆糯米飯制平分秋色比拼的,非“烏米飯"莫屬。

    烏米飯據說最早在唐代就有了,當時江蘇宜興、溧陽、金壇和皖南一帶每到農曆四月初八,就用烏樹葉煮烏米飯。後來,大概因為四月初八和立夏節氣很近知,慢慢就把吃烏米飯併到了立夏的習俗裡。

    老一輩的人還有一種說法,立夏日吃了烏米飯,整個夏天都不會被蚊子咬。

      立夏的習俗——鬥蛋

      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 。疰(zhù)夏是夏日常見的症狀,患者多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zhù)夏。

      立夏這日,人們煮好雞蛋,有的地方還特地用紅茶或核桃殼煮蛋,稱“立夏蛋”。將蛋放入用綵線編織的蛋套中,相互饋送。或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子們鬥蛋為戲,以蛋殼堅而不碎為贏。還有的地方,以五色絲線為孩子系手繩,稱“立夏繩”。

      立夏的習俗——秤人

      立夏還有一個風俗值得說一下——稱人(也有地方作“秤人")。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 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

      人們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

    老人說,立夏稱人能帶來福氣,還可以祈求身心健康,防止“疰夏",順利度過炎夏。

      立夏吃什麼?

    1. 立夏蛋

      說到立夏的食物,最首要的就是立夏蛋,這是立夏的經典食物,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然後從煮好的蛋,挑出一隻未破的,用綵線編織成蛋套,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朋友們還要拄立夏蛋(就是碰蛋)。

      說起立夏蛋,到底怎麼來的呢?有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每到夏天人都會特別容易疲勞、四肢無力,而女媧娘娘則告訴百姓,如果在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立夏蛋,就可以避免這一症狀。

    2. 吃軟菜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面板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3. 吃蝦面

      舊時,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把蝦摻入麵條中煮食,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的祝願。

     

    4. 吃“光餅”

  • 7 # 莫念浪子

    立夏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並且還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在立夏這天習俗有很多,並且中國各地區風俗各有不同,值得我們去探尋一番。

    一提到有關立夏的習俗,我們一定能想到一句諺語,這句諺語就是:”立夏吃蛋,石頭踩爛“,這句話作何解釋呢?意思就是告訴我們在立夏這天,我們吃了雞蛋,身上的勁兒就會特別大。不關是吃雞蛋,在立夏這天,還有一個顯得特別實際的活動——鬥蛋。所謂的鬥蛋,就和我們古代的鬥雞遊戲是一個道理,這是一個簡單的遊戲,簡而概之就是大人首先用絲線綵帶纏繞編製成為雞蛋的形狀,然後將煮熟的雞蛋放進去,掛在小孩脖子上,因為這是一個遊戲,帶有比賽性質,因此,雞蛋的外殼還被畫上了好看的內容。除此之外,還有“稱人”的習俗,古詩裡有這麼一句:“立夏稱人輕重數,稱懸樑上笑喧閨”由此可說明一個道理,女孩子愛瘦之心,從古至今。有關立夏的習俗,除了要吃雞蛋,在古代民間有些地區,是要在這天喝粥的,民間傳說在立夏這天喝了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痛無災。還有在一些地方迎接立夏這個節氣的到來是要吃立夏飯的,比如說烏米飯、豌豆飯等等。

    據查閱資料可知,接下來這一習俗主要存在於中國北方,中國北方的主要農作物是小麥,立夏正好是小麥上市的季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迎接立夏這個節氣主要是製作麵食,比如說夏餅,春捲等。最後我們再看,在古代,人們是非常重視立夏這個節氣的,俗語說立夏不迎夏,病災迎上身。

    總而言之,一個節氣的誕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個節氣的確定也是一個逐漸的過程,據專家所說,立夏這個節氣的由來是因為祭禮,中國二十四節氣中許多節氣都是因為祭禮而演化的,由上習俗活動我們可知古人重視立夏這個節氣的程度。

  • 8 # 缺水的雨滴

    立夏的習俗

    1、吃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套,裡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

    2、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

    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3、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中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雖然只是傳說,但這種習俗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華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也會引得人們食慾大開。

    立夏這天,南方人喜歡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烏米飯也是立夏一大美食。烏米飯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先把烏樹葉子搗爛,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去渣,再將洗淨的糯米浸入烏樹葉子汁內,把糯米浸透,變成黑色,再放入鐵鍋裡蒸熟,最後再撒上些白糖,這就搞定啦。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5、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嚐鮮”之俗。人們品嚐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蔬果都應該多吃點。

    6、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7、食麵食

    中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捲三種。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麵餅,有甜、鹹兩種,鹹麵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麵餅則多加砂糖;春捲,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裡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8、喝茶

    中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時補充水分。

    不過,茶葉中含有的茶鹼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出現“醉茶”的現象,不喝濃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現“醉茶”,可及時吃點東西,喝點白開水來緩解。

    9、迎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據載,立夏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且馬匹、車旗一律硃紅,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還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

  • 9 # 小花豬Viog

    5月5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這一天在天文學上是告別春天、迎來夏日的轉折點,標誌著春季已經結束,夏季正式開始,天氣將逐漸轉熱。

    我們閩南人立夏這天是吃麵,幾乎每家每戶這一天都會炒麵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完寶寶做了絕育,現在離婚孩子能判給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