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梅妹說說娛樂
-
2 # 詩經女孩
1、《詩經》裡的父母之命
詩經裡有一個女子,本來和男孩子兩情相悅,卻迫於輿論的壓力,無法和男子相見。男子爬牆頭要來看她,她擔心地說:
將仲子兮,無逾我裡,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牆,無折我樹桑。豈敢愛之?畏我諸兄。仲可懷也,諸兄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園,無折我樹檀。豈敢愛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懷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先秦時代的男女交往,經歷了防範相對寬鬆,到逐漸森嚴的變化過程。《周禮·地官·媒氏》稱:“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可知在周代,還為男女青年的戀愛、婚配,保留了特定季令的選擇自由。但一過“中春”,再要私相交往,則要被斥為“淫奔”的。
到了春秋、戰國之際,男女之防就嚴格多了。《孟子·滕文公下》說:“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華人皆賤之。”連“鑽穴隙”偷看那麼一下,都要遭人賤罵,可見社會輿論已何其嚴厲。所以這首詩就是該女子在社會輿論壓迫下的畏懼矛盾心理很真實的表現。父母之言可謂,長兄之言可謂,人言可謂,層層遞進!
2、儒家思想的三綱五常後來呢,儒家思想佔據統治地位,要求三綱五常。“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容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古禮認為女子出嫁後,不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要與丈夫和諧共處,樸樸實實,恪守婦道。這害了很多男女。宋·歐陽修《代鳩婦言》:“人言嫁雞逐雞飛,安知嫁鳩被鳩逐。”這句話後,出了個名句,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註定了很多女子一生悲苦的命運。
她們恪守婦道,無法選擇婚姻,過著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生活,冷暖自知。
魯迅是新文化運動的傑出代表,但是魯迅有一位包辦婚姻的妻子朱安,魯迅先生反對包辦婚姻,所以不喜歡結髮妻子朱安,朱安就一生被魯迅先生冷落,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她是我母親的兒媳婦,不是我的妻子。這是母親送給我的一件禮物,我只負有一種贍養的義務,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
魯迅遵從父母之命完婚後第二天睡進了書房,第三天遠走日本。倆人婚後感情不和,形同陌路,這在新婚之夜就已經定局。朱安獨守著空房,贍養婆婆,孤獨的走過了13多個春秋。1923年夏,魯迅把朱安接到了北京,但是仍舊沒有夫妻之實。她愛丈夫,忠誠於丈夫,一切寄託於丈夫身上,但是她不懂得他的心,不懂得他的事業。
1947年6月29日凌晨,朱安孤獨地去世了,身邊沒有一個人。孤獨地來孤獨地走。她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69個春秋,度過了四十多個漫長的歲月。
你們會問,魯迅都和許廣平結婚了,為何不和朱安離婚呢?在那個年代,被休的女人是備遭人們鄙夷和唾棄的,情形大都十分悲慘。
所以,對於現在戀愛自由的我們來說,是多麼的幸福,請珍惜這種幸福吧。你們說呢?
回覆列表
在中國古代文化的傳統中,所崇尚的是三從四德,或者是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而正是由於這些傳統的條條框框,制約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中國古代社會是男權社會,一切都是以為男人服務為中心的,男人可以一夫多妻多妾,可女人就不行,這樣的社會背景之下,這樣的傳統宗教文化感染之下,美好的愛情成為令人嚮往的追求。可究竟傳統文化,是怎樣制約美好愛情的呢?
第一,禁止性的釋放,應該說愛情這個東西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事情,在古代和現代都有叫人生死相許的情感,可在傳統文化裡,請把這看作洪水猛獸,避之不及,人們一談到性,就會想到萬惡淫為首,就會想到妓院花樓,可恰恰在這青樓中卻藏匿著美好愛情的追求,比如明朝的秦淮八豔,宋朝的李詩詩,清朝的八大胡同,都體現出對美好愛情的追求,而這恰恰體現的性的解放,當然他們有的追求到了愛情,有的卻成為愛情的犧牲品,但人們記住了他們的故事。正是由於傳統文化對性的禁錮,讓美好的愛情更加璀璨絢爛。
第二,傳統文化中把愛情打入了禁區,古代的男人沒有把愛情放在第1位的,也就是說他們對愛情的重視程度遠遠大於少於其他,他們把修身治國平天下,或者是考取功名當為首要任務,從而忽視了愛情的存在,這也使他們喪失了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古代的達官貴人,一般而言,都是沒有美好的愛情存在的,有也是微乎其微。因為他們所崇尚的事,女子無才便是德,妻子是管家的,而妾卻是生兒育女的,在古代的家庭中,妾是沒有教育孩子的義務權力的,而家裡的女孩,長大之後被訓練的只是廚藝和女紅。
第三,在古代的婚姻價值觀裡,門當戶對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傳統的觀念嚴重的制約了美好愛情的誕生,不管是古代的小說,還是古代的詩歌裡,門當戶對已成為一種痼疾,就連那部照耀古今的愛情小說《紅樓夢》,也難免被打上門當戶對愛情的烙印,賈寶玉之所以沒有愛上林黛玉,都是門當戶對的結果,也要美好的愛情流失在了星空裡,成為了一個石頭。
總之,傳統文化中,對愛情是充滿排斥的,或者說是壓抑和弱化的,所以導致了愛情,失去了他原有的光芒,一個完整的人生怎麼能沒有愛情呢?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蛻變,於是有了現在的愛情,儘管他們的愛情過於奔放,儘管他們面臨著很多很多的問題,什麼小三兒,什麼出軌,等等等等,但這阻擋不了人們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對白頭偕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