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近幾年公婆從老家縣城來省會城市幫我們看孩子了,但是他們很多東西不會有時也不太願意學,比如坐公交,坐地鐵,坐火車,用手機微信,支付寶掃碼(現在疫情到處都需要掃碼)等等一些操作,他們都感覺麻煩,他們身體還好,六十多點,在城市裡生活畢竟不像在老家就那麼大點地方,走路或騎個腳踏車就到了,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3
回覆列表
  • 1 # 992舒暢

    六十多點的父母是什麼典故啊?你說的意思是

  • 2 # 淡淡又平

    年齡不大又不願意學的老人,不願意來城裡生活,不願意幫你們看孩子,這很正常。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是你,做你不願意做的事,你會願意嗎?況且,老人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

    老人的行動受限是他們不願意呆城裡的一方面原因。老家是他們的根,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熟悉了多少年的地方,那裡有他們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煩了,可以隨便找人嘮嗑。累了,地頭上可以小憩。高興了,出門轉轉。不開心了,躺家裡,喝點小酒,自由自在。他們可以種種菜、養養鴨,可以做他們想做的事。假如在城裡,一切行動受限,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做自己想做的事。進超市要掃碼,沒有說話的人,公交地鐵不會等等,讓他們特別的不適應。

    老人的思想觀念終歸和年輕人不同。老人認為這件事可以這麼處理,你們卻反對。老人有早起的習慣,無形中打擾了晚睡的你們。老人節約每一盤剩飯剩菜,你們認為不衛生。時間久了,自然會有芥蒂、不開心,甚至是口角,而婆媳矛盾向來是最難處理的,與其讓兒子夾在中間為難,不與回老家圖個清淨。同時,城裡的任何瑣事都需要錢,他們不想增加兒子的負擔,而在老家,幾乎不存生活溫飽問題。

    理解並尊重老人的選擇。你的想法是好的是善良的,但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人。你只有理解並尊重老人的選擇,經常電話問寒問暖,有時間的話多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多些包容,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孝敬。

  • 3 # 佳佳媽咪廣東

    1、首先第一次坐公交車要有人帶他,而且你要幫他買好公交卡,裡面存夠錢,不要再去擔心沒零錢,告訴他刷卡的位置就行,在那站上車,哪站下車,要留意附近建築物等;

    2、平時乘坐電梯也是要教幾次就會了,有耐心,多鼓勵;

    3、鼓勵他,有時間多到小區樓下走走,喜歡,可以交點朋友多交流。

    我自己父母就是您這種人,自己坐公交車,去菜市場買菜,小區內活動,一點問題都沒有了,老人也需要有耐心指導。

  • 4 # 柔風曼舞

    老人進城生活確實一段時間內適應不了。

    習慣了農村的生活方式,當他們到城市生活的時候 感覺非常不習慣。

    煤氣灶不會用,洗衣機、微波爐等電器不會用。

    洗澡、拖地、用馬桶等習慣,需要儘快適應。

    農村地裡有農活,家裡有家務活,進城後突然感覺餘暇不知道怎麼消磨了。

    與兒子媳婦一起生活,會覺得比較彆扭,感覺話也不會說了,家務活也不會幹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不會相處了。

    建議:

    1、兒子媳婦要有耐心,讓他們有足夠的時間去適應城市生活 。

    2、一點一滴告知父母如何使用操作簡單的電器。囑咐他們一定

    3、兒子媳婦多陪伴父母出去散步,熟悉一下居住環境。給他們身上帶上聯絡卡。預防萬一找不到迷路,可以及時聯絡。

    4、兒子和媳婦要承擔幾乎全部的家務活,在生活中多關心他們,讓老人有回家的感覺。

    5、飲食起居中要更注意照顧老人,多做一些家常便飯,老家特色飯菜。軟和的飯菜。

  • 5 # 一抹笑闌珊

    六十多點的父母在城市裡生活什麼都不會怎麼辦?

    因為我今年也快六十了,還不是每天在網上學習,只要想學都能學會,一點也不輸年輕人,所以我比較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他們不會這些,不是年齡的問題,是他們想不想學的問題。就是嫌麻煩,話說小地方的人就有些懶得學,覺得城裡畢竟不是自己的地盤,學上這些回到縣城也用不上,所以他們才不學的。

    六十多歲的父母說起來這個年齡也不大,學習這些日常裡的這些坐公交、坐地鐵、坐火車等這些,其實是可以特別是出行的,坐車總得會坐吧,希望你們多帶老人出去幾次,給他們教一下,在週末的時候帶他們出去一起玩,慢慢地他們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以後。他們就可以試著自己出去了,希望給你們看孩子的是公婆兩口子一起來,兩個人來帶孩子還有個伴,來一個老人的話,那就不太好辦了。

    只要他們身體好,別的也就不是什麼事了。

    那平時他們既然不會這些的話,就少出門,菜你們買,飯他們做(做飯是不是他們也不會用你們家的灶具呢)。實在不行,就只讓他們帶個孩子吧,簡單的飯讓他們做一些,主要還是得靠你們小兩口做。

    對於自己的長輩,只能遷就,妥協。等他們給你把孩子帶的稍微大一點了,實在不能適應城裡的生活,就讓他們回老家吧,你們這個小家有了公婆,估計也不會太平。能夠和平相處,就在城裡多生活一陣,不能適應就少呆一陣。凡事都不能勉強,只要自己盡力了,公婆沒法改變,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

    畢竟縣城裡來的人的思想、認知、見識、周圍環境、衛生習慣、以及他們的三觀都會和你有出入,所以不可能改變他們的。你和你老公兩個人的結合,估計也得好好磨合吧。

    你現在也不要祈求他們學會你說的這些,儘量的教他們,能學會多少都行,多鼓勵他們。最終你失敗了的話,也不奇怪。

    他們在老家生活了一輩子,讓他們改,讓他們學也不太現實。一個人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還有恐懼和不安的心理的。周圍的一切讓他們感到陌生,城裡都住的樓房,鄰居們一般也不互相走動,他們來到這裡除了你們,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還有住的這個樓房,鄉下人來到城裡就感覺不透氣,他們是不習慣生活在鳥籠子裡的。

    希望你們,孩子大一點的時候,放他們回去吧,他們回縣城了,他們自由了,你也解放了。哪裡的人讓他最終走向哪裡,這才符合自然規律。

    (圖片來自於網路,有侵聯刪)

  • 6 # 文與詩之歌

    應該理解他們。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以前看不慣的上一輩的行為習慣,等我們到了那個年紀,也會和他們一模一樣。比如,我們戀愛的時候認為嫁給愛情比什麼都重要,把老人給的建議拋諸腦後。但當我們結婚生子後,會發現有時候門當戶對、家庭背景比愛情重要的多。

    具體到這件事上,老人不願意學新事物,也許是覺得這些事不重要或學不會或學起來太累等原因。換個位置,假如孩子讓你學電腦程式設計、美術、給偶像投票打榜等等你不熟悉的事物,你是不是也有牴觸心理。

    怎麼解決這種事?我覺得辦法總比困難多。疫情原因,孩子不用上學,不存在接送問題,沒有必要可以不用出遠門。買菜可以你們提前買出明後天的量,避免老人自己出門買,等等。如果你覺得問題無解,那應該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是自己懶得想辦法,還是從心底看不起公婆。

  • 7 # 又一右

    老人來城市不習慣,說說我的特徵,70後的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山連山一山高過一山,被哥哥從農村帶出來時,村裡還沒有通上公路,買賣生活用品都是步行幾個小時,再載三輪車(一元兩元車費)一段路程才到鎮上,那時的生活沒有體會過,是不知道什麼是苦。

    經過辛勤、努力、奮鬥,06年把母親從縣城接到大都市上海一起居住,母親沒有上學是文盲,一開始都是說家鄉話,白天我們上班,晚上回家帶上媽媽去超市買菜、買生活用品,久而久之已成習慣,媽媽也對居住周邊道路,菜市場都熟悉了,還教她坐公交車到我們工作的地方,後來就經常帶上小孩來我們工作的地方,現已經學會很多東西,普通話雖然不標準,但是都能正常交流了,還和同齡人一起跳起廣場舞。

    說到從此處,幸福感滿滿,老人久已習常,就是學到了,年輕人去一個地方都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更何況是老人呢?讓老人開心快樂融入城市,不要太著急

  • 8 # 切脈診病中西合璧

    首先搞清楚公婆是自願來城市幫你們帶孩子,還是被逼無奈。如果自願來,給公婆“講明方便好用,言傳身教3次……”很快就學會了,“入鄉隨俗”從縣城到大城市或者從大城市到鄉下都一樣,與時俱進,與人與己都方便,一旦享受到好處,公婆會積極學習的。如果是你們要求公婆來帶孩子,公婆不樂意,來了一切不配合,也正常,和公婆認真交流,看有什麼問題需要解決,及時解決,實在不行,儘早送回老家,免得大家都不開心,生活質量不高……其次,有的公婆很自私,覺得在縣城家裡自由自在、身體健康、唱歌跳舞、出外旅遊……有的在外面幹活、賺錢多多、改善生活、添置新衣……縣城如果綠化好、人少、車少,汙染小,安靜適合公婆養生,大城市這些條件不一定具備,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很多,縣城的生活成本公婆如果統籌兼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自然不願意在大城市生活,何況這是兒子家,不是自己家,不自由……次之,公婆在你家,生活費、零花錢誰承擔,有的人這一切是公婆承擔的,我個人覺得:這個費用應該老公來承擔。公婆這個年齡一般情況下捨不得花錢,兩人使用一部智慧手機即可,購買手機的錢,手機費……應該老公承擔。牽扯到錢的問題,很多人都不樂意(公婆在那裡不吃飯,不用手機……憑啥我們來買單,核心問題是:公婆在老家這個錢輕鬆自如就賺來了,在你家沒機會賺錢)最後:婆媳關係本來就不好相處,在一起矛盾更大,互相看不順眼,你如果沒有強大的容忍度,婆婆真夠你受得!如果自己可以帶孩子,有點辛苦,不至於拖垮身體,趁早讓公婆回縣城的老家,皆大歡喜……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9 # 希希安心

    母親剛來時,不會坐電梯,我便一遍遍陪著坐,因也確實不是什麼難事,很快便學會了。我還陪著逛了社群周邊,哪裡有市場,哪裡的菜比較便宜新鮮,哪裡有公園,哪裡有商場都一一告知,很快母親便熟絡了。得益於大城市生活的便捷,如果不想走太遠,樓下就有小超市,財米油鹽,蔬菜水果家禽蛋肉一應俱全,不會微信支付寶給現金就行。小超市沒有的食材及大件的生活用品,我們會在週末一起去大市場或者超市統一採購,或者網上下單送貨上門。

    社群裡,從老家來給兒女照看孩子的老頭老太特別多,社群管理處大樓前的小廣場就是他們放鬆聚集的地點。剛開始我經常陪母上出去溜達,他們用不標準的普通話溝通著,很快母親就認識到了老鄉,接下來經常去串門,一起溜娃,日子也就沒那麼難捱了。平時能做的家務我們也儘量多做,下班回來後都是自己看管孩子,這樣老人也有了些許自己的時間,可以刷刷手機,出去看人打牌跳廣場舞湊下熱鬧。

    週末,我們一般會安排些活動。如出去聚餐,讓老人家嚐嚐各地菜式;又或者去公園散步,享受下不可多得的新鮮空氣及青草綠樹;也會去景區遊玩,開開眼界。地鐵做過很多次老人家依然迷糊,也便不再強求,如需出去一般會陪同。

    鋼筋水泥打造的超級叢林,冷漠隔閡,缺乏鄉土人情,這是父母一輩人最難適應的因素。如果不是因為子女入城務工需要他們幫襯,估計大都不會離開生活了大半輩子的熟悉環境。準確來說是我們需要理解其中的不易,耐心給予指導,幫他們適應城市生活。多多陪伴他們,讓他們不會太孤單,內心太空落。

  • 10 # 哈哈95128931

    即使是年輕人,不知道這些也是需要向別人請教。你應該在休息日帶上父母在周邊轉一轉。從家裡出來到菜市場,到超市,到幼兒園,到學校多遠,幾路車,幾站地。怎樣設定手機,怎樣支付,問題是你必須有耐心,一次學不會 ,慢慢來。父母身體好,可以考慮建議父親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如保安,保潔,等。關鍵是你要把父母留下來。

  • 11 # 使用者曦睿

    總體講,老年人聽力、視力、記憶力、智力下降,但個人差異很大,絕大多數老年人思想觀念和言行與時俱進,堅持終身做善良人的人生底線,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勸善抑惡,傳播正能量。

    請問諸君,沒有我輩,何來80後、90後?何來今日社會之輝煌?

  • 12 # 農村孩子拼搏的不易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其實你說的這種父母現在很多,他們一直在農村生活,習慣了簡單的生活方式,到城裡給你帶孩子是骨氣很大努力的,其實很多東西他們不會,父母心裡清楚,只是怕你們嫌棄她們,所以不學,我的父母和公婆也這樣,什麼都不會,所以作為兒女的我們不能閒麻煩,慢慢教,因為他們年紀大了,記性也不好,所以教的時候只能對他們笑,不能有臉色,不能有嫌棄的話,先從出門做交通工具開始教,保證公交卡有足夠的錢,帶他們做幾回,告訴他家的地址,給他們帶好手機,手機裡有足夠的話費,防止迷路了可以打電話找到他們,疫情掃碼可以找列印店打出來放他們包包裡,這樣省去一些麻煩,他們學的少了,還會學,一下子學那麼多,他們一看就從心裡牴觸,反而不學了,不會手機支付,那就先讓他們花現金,給他們多準備一些零錢,方便出門遇到現在都是手機支付找不開零錢的問題,慢慢的一點點教,自然就適應城市生活了,只是時間長一些而已,我的爸媽公婆都是這樣過來的

  • 13 # 申月廿九

    算啦!不必勉強他們吧!實在學不會呀。我們覺得非常簡單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十分複雜。

    我公公只有小學三四年級文化,坐公車,網購啥的都沒問題。

    而我婆婆大字不識,每次來城裡都得去接,哪怕她自己就是已經下車了還是會走錯方向,接打電話總是記不住往左往右。

    我媽也中學,除了網購,其他都會。

    這個怎麼說,我覺得還是老人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不一樣吧!

  • 14 # newlife

    很簡單,我們用耐心一點一點去教會他們。父母接受能力也許會差一點,如果給他們機會學習,他們只要識字還是可以學得會的。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老人不願意學,是來自心理方面。他們也是學生。學生都是怕困難的,老人也怕困難。也表現得像小學生一樣。他們需要謙虛學習,這一點是有點難。一方面要面子,另一方面怕麻煩。其實只要心理疏導一下,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還要注意教他們的方法,一點一點來,不可以一次教太多。如果操作錯了,也不能罵他們。老人特別怕年輕人說自己。只要有耐心,一點點灌輸,沒有學不好的道理。

  • 15 # 豪放的兔子

    每個人都不願意離開自己的生活空間,都想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如果不是十分著急的融入新的環境,還是讓老人慢慢的適應吧,不要過分的苛責,也不要著急,人時間長了,都會融入新的環境,適應新的環境,但年齡大的人會比較緩慢,需要時間,都給老人一點時間,他慢慢的養你長大,你也需要給他適應環境的時間,不要急躁

  • 16 # 暖手寶寶483

    不知不覺中父母從無所不能到了無所不知,人也許就是這樣,在孩子眼裡無所不知的父母自身的有多麼的無奈才能經受住孩子這樣蔑視的目光,有時想作為父母也曾享受過孩子崇拜的眼神,但老了以後孩子有了自己賴以支撐的經濟基礎,父母的作用就越來越小,有得甚至成為孩子的負擔,哎!才六十多歲還有好長的歲月要與孩子一起度過,想想有點困難哦

  • 17 # 想要減肥的阿左

    年紀是大了一點,如果有遠的地方最好是有人陪著,要不然很容易迷路的。先從周邊開始熟悉。

    買菜或者購物最好是跟著一起多跑幾次,等他們熟悉了,就可以了。

    老年人經常有迷路的,你最好還是做個小牌子給他們掛著,還有就是老年機很便宜,一人備一個就好了。

  • 18 # 深秋147

    你小的時候什麼都不會都是父母一點一點教會的,父母年齡大了就像老小孩也跟不上時代的發展潮流了,現在你也應該耐心的像小時候父母教你的那樣教父母。

  • 19 # 滾滾一號

    你只要有耐心和寬容心,且父母智力正常且願意學習,都沒有什麼教不會的。老人學不熟的。除非在你生活很不自在,他們牽掛老家,不想在你這生活。在農村生活了一輩子的人,書面知識沒有城市人多,但絕大多數是智慧型人,只要想學什麼是難不倒他們的。

  • 20 # 奔跑蝸牛1122

    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頤養天年、沒有條件的話, 比如醫生,教師,還是有很大的價值,如果是農民的話,父親可以去應聘門衛,之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由於自己的無能,且因孩子的累贅,向孩子抱怨時,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