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軍武資料庫
這個東西在圖例上寫的就是——後門/燃料單元。
但是這個油箱並不是BMP步兵戰車的主油箱,僅僅是一個輔助油箱而已。和蘇聯坦克後面揹著的油桶其實是一樣的東西。
只不過由於這個單元能裝的油量沒太大兩個輔助油箱一共才能裝入122升的柴油。而且裝了油之後在開啟和關閉的時候都不輕鬆,在後期的BMP-3戰車就去掉了。
如果後門的位置是輔助燃料箱,那麼BMP車的主油箱在哪裡呢?看圖:
圖上的11的位置其實就是主要燃料箱的位置了。會不會被打爆呢?其實還真不會。一般的攻擊很難攻擊到這個位置上。並且這個位置還附加了額外的裝甲。可以說還是相對安全的。
-
3 # 鐵桿軍迷
首先說的是BMP-3步兵戰車油箱不在在後車門外面。
俄羅斯BMP-3步兵戰車是俄羅斯第三代履帶式步兵戰車,80年代初開始研製,1986年投產,投產前,該車在各種實戰條件下進行了大規模的野外試驗,其效能較之俄羅斯BMP-2步兵戰車第二代步兵戰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曾在俄軍及俄羅斯駐民主德國的部隊中裝備,該車還參加過阿富汗戰爭。
BMP-3步兵戰車的最主要的缺點是,動力-傳動裝置後置帶來的載員上下車不便。解決的辦法有兩條。一條是採用高度較低的動力裝置,發動機的高度只有650毫米,一般步兵戰車是做不到的。另一條是兩扇後門開啟時,車體後部的頂艙蓋也要開啟,這樣,載員就不用貓腰或爬著進出戰車了。
BMP-3步兵戰車內前部中央為駕駛員位置,駕駛員兩側各有1名載員,車體兩側各裝有1挺7.62毫米機槍,位於車內前部的載員或駕駛員均可操縱。炮塔位於車體中央,車長和炮長分別位於炮塔內左、右側。車長和炮長上方設有一個向前開啟的艙門,車長指揮塔艙門上裝有5具周視潛望觀察鏡和1具晝/夜瞄準鏡,瞄準鏡上方裝有1具紅外探照燈,為瞄準鏡提供夜間照明。炮長除瞄準鏡外,還有1具潛望觀察鏡。炮塔頂部後方設有小型橢圓窗蓋,這是火炮射擊後自動丟擲彈殼的視窗,車長指揮塔艙門前也設有一個橢圓型窗蓋,以便乘員從車外補充彈藥。在炮塔兩側各裝有一組3聯裝81毫米煙幕彈發射器,由車長以電擊發方式發射。煙幕彈的散佈範圍為炮塔的前半部。容納3種武器的火炮基座十分緊湊,配有雙向穩定器,火炮能在行進間射擊,俯仰角為-5度至+60度,以利於對空中和高位目標射擊。該車的載員室內設有5~7個載員位置,通常情況下載員室內只容納5名步兵(每側2名,中央1名),位於載員室內的步兵可透過車體後部的2扇對開式尾門上下車,載員室頂部有2個對開式長方形艙蓋,艙蓋前部還各有1個視窗,艙蓋關閉時步兵仍可從視窗探出頭來觀望。必要時,載員室還可擠入2名步兵,當然,一般情況下不會這樣做,因為載員室的高度有限,這樣會使步兵感到很不舒服。載員室的兩側各設有2個射擊孔和觀察鏡,左側的單扇尾門上設有1個射擊孔,必要時,搭載步兵可以透過射擊孔向外射擊。
BMP-3步兵戰車的動力裝置為UTD-29M型四衝程、10缸、水冷、非增壓柴油機,V型夾角為144度,橫置安裝在車體後部,最大功率為500馬力(367.5千瓦),比BMP-1和BMP-2動力裝置的最大功率分別提高了40%和30%,最高轉速為2 880轉/分。氣缸夾角增大,是為了降低整車高度,留出載員上下車的通道,這一點對於BMP-3非常重要。車體後部右側有一個矩形進氣口,同側還有一個矩形排氣口。浮渡時,為了防止水進入發動機,在發動機進氣口處可豎起一個短的通氣筒,入水前由駕駛員液壓操縱升起。燃油箱佈置在車體的前部,最大容量為690升。
-
4 # 九品侍衛
之所以會把油箱放置在後方艙門位置,無非就是出於兩點。一是出於安全考慮的需求,二是出於外形設計考慮。
首先就是安全考慮的需求,BMP-3步兵戰車是基於冷戰的大背景下設計生產的,而在當時的蘇聯冷戰環境思維中,蘇聯在進攻時基本上都是步坦協同進行的。也就是步兵戰車跟隨著坦克一起行動,周圍還有步兵協同作戰。也正是因為如此,BMP-3步兵戰車的正面和側面都有主戰坦克和步兵保護的,再加上蘇聯戰爭的思維是進攻之前先要核打擊,而核衝擊破自然是從正面過來的,所以就要把油箱放置在步戰車尾部,以此避免外接油箱被核衝擊波擠壓變形。
其次就是考慮到了外形設計,當時蘇聯對於裝甲載具的設計要求都是儘可能的扁平,而BMP-3步兵戰車由於外形已經被擠壓的太過扁平低矮,內部空間已經被壓榨的所剩無期,所以要想保證BMP-3步兵戰車的大航程就只能把碩大的外接油箱放在後艙門位置,也屬於無奈之舉。
可當冷戰結束之後,等到了車臣戰爭期間,BMP-3步兵戰車的油箱設計就被證實出是一個無比錯誤的設計。首先在城市戰爭當中,一輛步兵戰車肯定會受到來自側面或是背面的火箭彈襲擊,可是BMP-3步兵戰車別看後艙門那麼厚重,但那只是薄薄的油箱並不是裝甲,所以即便是一發RPG火箭彈擊中了艙門,都會引燃內部的燃料,然後因為燃料燃燒,進而引發整車人員都活活燒死在裡面。
-
5 # 薩沙
這是BMP1和BMP2的附加油箱。
它們的車體後部為載員艙,可載員8人。
這些人背靠背而坐,兩排座椅中間是主要燃料箱,車後的2扇車門內有兩個附加油箱。
附屬油箱的目的是增加步兵戰車的行程。
這玩意當然很不安全,一旦被擊中就會燃燒甚至爆炸。
不過話說回來,真正不但全的是座椅中間是主要燃料箱。
一旦比擊中爆燃,8個蘇軍士兵立即變烤豬,連逃出去的機會都沒有。
既然主要燃料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附加油箱也就更沒什麼關係了。
其實,油料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BMP-1內部無採用隔艙化設計,一旦中彈的話車內的炮彈容易被引爆而增加傷亡,這可說是蘇聯裝甲車輛的通病。
其實,這才是很關鍵的。因為破甲彈的溫度很高,很容易引爆這些彈藥。
這40發炮彈爆炸,蘇軍機械化步兵連火葬費都省了,可以直接入盒。
BMP系列步兵戰車壓根就沒有什麼防禦能力,它們只是一種運輸工具以及掩護步兵的移動火力點。
正常來說,蘇軍士兵是乘坐BMP到前線,然後下車戰鬥。步兵戰車則作為移動火力,支援步兵,壓制敵人。
所以,理論上步兵戰車同敵人交手的時候,士兵應該已經下車了,所以設計再危險也沒啥關係,最多是坦克兵倒黴。
俄羅斯的BMP-3步兵戰車那早期型號,裝甲車的後車門為什麼模樣那麼奇怪?半圓形的好像是燃料箱。新型的BMP-3M步兵戰車的後車門非常平整。是不是俄羅斯早期型號的BMP-3步兵戰車把油箱放在了車門外面。
回覆列表
題主你發的圖不是BMP3,而是BMP1
但沒錯,這步戰車後頭的門裡面確實塞的是燃料,它是BMP1的副油箱,左右門分別能儲存60升和70升柴油(主要是左側的門有個射擊孔,所以容量小了點)。而它的主油箱則是上圖裡頭步兵座位那個位置,副油箱不一定會儲油,這得看任務需求而定。
至於危險性... 其實不重要,BMP1作為第一代的步戰車,本身強調的也就是跟著坦克協同,而且還得有兩棲能力,因此犧牲一定用於防護的重量是必然的。它也就正面能勉強擋一下機炮,側後方本身就只有防護中口徑全威力步槍彈的能力。
而柴油這玩意本身就不容易點燃,要真的有大口徑機槍彈或者機炮或者破甲彈擊中了BMP1的側後方,那裡頭的步兵呆在那麼狹窄的艙室內也都是死球了,壓根輪不到被點燃的柴油燒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