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鉤沉者小王

    藉助歷代的註解,為後續行文做好鋪墊,並藉此含蓄表達自己的立場。

    檀溪躍馬的來歷

    這個故事可不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獨創的,這是來自裴松之的註解。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有句“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就是說劉表對劉備有猜忌,所以暗地裡加強控制。

    後來在宋代裴松之的註解中,多了一段話,“世語曰:備屯樊城,劉表禮焉,憚其為人,不甚信用。曾請備宴會,蒯越、蔡瑁欲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所乘馬名的盧,騎的盧走,墮襄陽城西檀溪水中,溺不得出。備急曰:"的盧:今日厄矣,可努力!"的盧乃一踴三丈,遂得過,乘浮渡河,中流而追者至,以表意謝之,曰:"何去之速乎!"孫盛曰:此不然之言。備時羈旅,客主勢殊,若有此變,豈敢晏然終表之世而無釁故乎?此皆世俗妄說,非事實也。”

    這裡是說西晉郭頒在《魏晉世語》中記錄了後來說的“檀溪躍馬”一事,但這本書已佚,所以無法窺得原文。後來東晉的孫盛對《世語》這事持懷疑態度,認為劉備當時做客,沒有打招呼就私自離開,而劉表也沒有責怪,認為此事是世人編造訛傳的,不是事實。

    後續行文

    對於此事真假不好分辨,但按我們的常識看,三國時期的三丈摺合後,今天大概為7米,馬一躍7米高,不太現實。因為後世在一些躍馬比賽中,人騎馬的記錄不過2.5米左右,與7米相差太遠。

    所以羅貫中引用此事,主要是為了後續行文的需要,因為馬躍檀溪之後,劉備巧遇神人水鏡先生司馬徽!這還是司馬徽派一牧童來接引他,都不帶問名字的,可見神乎其神。然後司馬徽把徐庶、龐統、諸葛亮三人推薦給劉備。並說徐庶不識明主,居然去找劉表,不如直接找劉備在此。

    按這麼看,感覺就像是司馬徽暗中幫助劉備逃過一劫,然後給他指點迷津,助他成就大業。當然如果不安排這事,也可以找其他方式讓劉備與司馬徽相遇,但神奇的色彩也許會弱很多。

    含蓄表達自己的立場

    前面說這種方式神奇色彩,主要是為了表達羅貫中的立場。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可是捧劉抑曹,而原先宋代之前的朝代,可都是以曹魏為正統。可羅貫中寫完後,讀者都感覺劉備才是正統,曹操不過一賊爾。

    加上從西漢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東漢的白虎通會議,君權神授的思想廣為傳播,那劉備檀溪躍馬神不神?神的就像神靈都在幫他,說明上蒼是以他為正統的,在暗中相助,所以這事寫上,人們都會在思想中不由自助的轉變。

    所以,這事太過離奇,要是再大膽猜一下,可能劉備當時有可能在逃跑,也跑了,然後命人傳播一下故事,好說自己上蒼眷顧,世人不知以訛傳訛。不過我這也是瞎猜。

    但羅貫中就是為後續行文做鋪墊的,並藉此含蓄表達自己的立場,劉備是正統。

  • 2 # 90101長刀在手

    三國演義不是歷史,而是小說,只不過是以三國為基礎。作者帶有極大的主觀傾向性。《三國演義》以蜀漢為正統,處處尊劉貶曹,甚至黑化曹操。魯迅對三國有過至於評價:“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於關羽,特多好語,義勇之概,時時如見矣。”

    《三國演義》的作者安排“檀溪躍馬”這一神話故事,是有著深遠的考慮,要從漢朝的董仲舒說起。

    董仲舒在儒家學說的基礎上,吸收道家,法家,黃老等諸子百家的思想,建立起一個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學思想體系。以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為理論基礎,提出了“君權神授,三綱五常”。外儒內法。漢武帝為加強中央集權,統一全國思想,採納董仲舒建議,以儒家的綱常名教來維護統治,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自此以後,皇帝的神秘感開始深入人心。皇帝出世,必有異兆,祥瑞。

    作者安排“檀溪躍馬”正是基於這一觀點,給劉備後來稱帝埋下伏筆。

    我們再看看《三國演義》中怎樣描寫劉備的:

    在第一回: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

    色;素有大志,專好結交天下豪傑;生得身長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異像一)

    其家之東南,有一大桑樹,高五丈餘,遙望之,童童如車蓋。相者雲:“此家必出

    貴人。”玄德幼時,與鄉中小兒戲於樹下,曰:“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異事二)

    檀溪躍馬(異事三)。

    作者用這些描寫,在暗示劉備稱帝的正當性,合法性。

  • 3 # 耽書閒趣

    為何安排馬躍檀溪這一段?我們不妨再回想下另一個和騎馬有關的故事"髀肉復生"。

    劉備因見髀肉復生而哭,又因馬躍檀溪得救,這前後是否有關聯呢?

    先說髀肉復生

    劉備在與曹操作戰中失敗後,喪失了地盤,只得投奔漢皇族劉表。一天,劉表請劉備喝酒聊天。

    席間,劉表對劉備說:“上次沒有聽賢弟的話(指劉備建議趁曹操在官渡與袁紹鏖戰,起兵偷襲許昌),失去了一個好機會,真可惜!”劉備安慰地說:“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戰事。上次失去機會,怎麼知道今後不能再碰到呢!機會是沒有盡頭的。已經過去的事,就不必再後悔了。”兩人交談得很投機,又商量了以後的打算。過了一會兒,劉備起身上廁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發現上面的肉又長起來了,不禁掉下淚來。回到座上的時候,臉上還留著淚痕。劉表見了很奇怪,問他道:“賢弟這是怎麼啦?”

    劉備長嘆道:“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戰,長期身子不離馬鞍,大腿上肥肉消散,精壯結實;到這裡來後,很久沒有騎馬作戰,閒居安逸,髀肉復生。一想起時光如水,日月蹉跎,人轉眼就老了,而功名大業尚未建成,因此悲從中來。”

    再說馬躍檀溪

    劉備消滅了叛亂的張武,奪的一匹好馬“的盧”。凱旋班師時,劉表見

    了這匹馬,也讚不絕口。劉備於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不料,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還說“張武騎此馬而

    亡”就是證明,劉表趕緊找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訊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卻不以為然。後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是慌不擇路走錯了路,結果便來到了檀溪邊上。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關於“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瘋狂地抽打著“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那馬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成就了躍馬檀溪故事的千古佳話。使得劉備躍馬飛上西岸,策馬揚鞭往西南而去了。蔡瑁引軍追至檀溪邊,見劉備已遠去,不禁嘆道:劉備真有神助,命不皆死!

    那麼問題就在這裡:如果沒有一身強悍的騎術,怎麼能夠馬躍檀溪呢?可見,劉備說自己髀肉復生,不過是安慰劉表,讓其放鬆戒備的的說辭。

    魯迅曾說《三國演義》"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其實,三國演義中對劉備的眾多描寫綜合來看,皇叔並非"似偽",而是真的虛偽且深藏不露。

  • 4 # 娛心悅目K

    在《三國演義》中說旳盧馬妨主,我認為是有一定依據的。即使 劉備是不信的。

    其實馬與人一樣,都有品相。有的人面相好,如描寫劉備面如冠玉、大耳垂肩,雙臂過膝,屬帝王之象,而在他的老家門前還有棵桑樹,有術士說:此大樹之下,必出貴人。後來劉備不是登基稱了帝嗎?馬亦如此,的盧馬是額上有斑點的馬,故說妨主,他的第一任主人是劉表的反臣張武,在劉備協助劉表平叛時,被趙雲殺死,奪過此馬獻給劉備。當初,劉備得的盧馬時,劉表也是看上這匹馬了,可是由於手下謀事說此馬妨主,嚇得他又把馬還給了劉備,從這就可看出劉表的闇弱和膽識遠不及劉備。而後由於蔡瑁有意陷害劉備,將他逼至檀溪,在窮途末路之時,不想劉備卻因此馬逃過一劫。這就說明劉備是異於凡人的。後再有單福,也就是徐庶,為了測探劉備非同他人之處, 對劉備說此馬妨主,你可把此馬贈給你不喜歡的人,可劉備卻很不高興,說:先生你若有意指教我,應教我如何行正道。而徐庶見劉備確實是個仁意君子,便甘願輔佐劉備。直至最後劉備進軍西川時,龐統執意走小路,故把的盧馬借予龐統,恐他勞累,可惜這位鳳雛龐統沒受顛簸之苦卻還是命喪於落鳳坡。

    綜上所述,的盧馬妨主的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之所以不妨劉備是因他能震懾住,也就是俗話說的能駕馭得了,更能體現出劉備的非同凡人之處。

  • 5 # 中國麒麟

    實際上在表達一句話,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刻意突出福人自有天象。

    古代神話的比重在人心裡是比較認可的,正義之人受難時,不緊是作者,讀者也喜歡有什麼神話發生來保護正義之士不被加害。而且他們也相信天子之命的人必有異象環生。

    所以馬躍檀溪是在好不過了[害羞]

  • 6 # 使用者1593643975983XX

    突出劉備非同尋常,有點宿命色彩,將來無可限量,事實上只是作者一家之言,漢室宗親乃正統,其它都是亂臣賊子,更具傳奇色彩,顯得有點天命所歸,事實上並非如此,擁劉貶曹是作者的用意,曹操大奸大惡,劉備仁義道德,作者所處時代背景不同,創作難免有時代侷限性,古代講忠君愛國,自然對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沒有好感,白麵奸臣形象躍然紙上,把諸葛亮刻畫的多智而近妖。

    檀溪躍馬,就是突出主角的正面形象。有點君權神授,天命所歸的味道,劉備非常之人,必建非常之功,古代帝王都具有非常經歷。

  • 7 # 三秀才

    三國演義的本質是在歷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而在創作的過程中就會夾雜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喜好。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貶曹楊劉的。既然是這樣那就會勢必設計一些情節來達到這個目的。比如貶低曹操就有徐庶之事,為了得到徐而將其母親誆至曹營,以此事來彰顯曹操是一個小人。

    我們看在三國演義中讚揚劉備的地方實在太多了。首先人設就是帝室宗親,皇家之後,仁德的劉皇叔。

    檀溪躍馬這個事兒歷史上肯定是沒有的,杜撰的。他是為了突出劉備這個人是大福之人,大福之人只有在絕境逢生,天助其人方顯得此人有天子之名,方覺得是天不滅劉備。這樣的寓意可以說是把劉備已經捧上天了~

    所以檀溪躍馬是給劉備身上貼上一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的大富大貴之像!

  • 8 # 墨舟畫廊杜進明

    《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總體上是褒劉貶曹的。第三十四回安排劉備馬躍檀溪,表面看是否定的盧妨主說,實質是暗示劉備乃真龍天子。但後來入川時,劉備將救過自己的坐騎的盧馬賜贈軍師龐統而導致龐統被亂箭射死,又肯定了的盧妨主說,從而更深化了劉備作為真龍天子的命大。這是羅貫中褒劉極為藝術化的虛構。

  • 9 # 南人北行

    在《三國演義》裡,為何安排“檀溪躍馬”?我很好奇,也想問:

    的盧的盧,說你妨主。為何前主皆亡,唯剩一主?

    的盧騰空而起,長嘶一聲,飛奔而去,風中只留下它的傳說:

    我本千里良駒,奈何以妨主加之?妨與不妨,命也!運也!與我何干耶?

    是啊,妨與不妨,全在於主人,哪由馬兒來決定!

    那劉備所乘的的盧,都有哪些主人呢?

    在劉備之前,它是劉表降將張武的坐騎。劉備剛一投奔劉表,就遇到張武反叛,正好缺個見面禮,於是劉備主動請纓滅了他。

    在兩軍對陣之際,劉備一眼便看上了張武的坐騎“的盧”寶馬。只因此馬在群馬中過於高大雄峻,不由得讓劉備驚歎:“此必千里馬也”。

    趙雲一聽,立馬會意,於是拍馬挺槍而出,只消兩個回合,就把張武挑下馬,牽回的盧寶馬。前主人就此領盒飯退出人生舞臺。

    這樣看來,的盧妨主,確實不假。但是如果不是張武造反在先,他能死在常山趙子龍槍下?所以前主人張武的死應屬於德不配馬,不幹的盧的事!

    劉備得到的盧,雖然心裡喜歡得不得了,但還是想到自己寄人籬下,得拿出厚禮才是,於是把它送給劉表,以表心意。

    劉表一見,也喜形於色,正要欣然接受,不料帳下謀士蒯越在他耳旁低聲說到:“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張武為此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

    一席話嚇得劉表直哆嗦,趕緊找了個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劉備才成為的盧名正言順的主人。

    的盧妨主一說,劉備是知還是不知呢?我想既然劉表身旁有人諫言,劉備身邊肯定也有人讀過《相馬經》。

    我們知道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啊!愛馬懂馬之人肯定知道伯樂在《相馬經》中說的:

    “馬白額入口至齒者,名曰榆雁,一名的盧,奴乘客死,主乘棄市。兇馬也”。

    為何劉表不敢騎,但是劉備卻不以為意呢?用劉備的話說是:生死有命,馬豈能妨?

    也許為了報答主人的信任之恩,的盧馬上演了檀溪一躍救主戲碼,同時也打臉妨主一說。

    下面我們來看檀溪躍馬的具體情節:

    劉表麾下蔡瑁一心要除掉劉備,一計未成,又生一計,設下了鴻門宴。劉備雖知蔡瑁不善,但也諒他不敢在席間眾人面前殺他。於是不聽關張二人勸阻,攜趙子龍參加。無奈蔡瑁早有對策,把子龍支到武將酒席處,只留劉備一人入席。剛一落座,劉備就看見之前給他通風報信逃過一劫的伊籍給他使臉色,於是藉口如廁離席。一到後花園,伊籍早已幫他把的盧牽出,要他從沒有人守衛的西門逃走。於是劉備倉皇之間從西門遁去,不幾里地,來到了截斷去路的檀溪。

    前面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面是蔡瑁的追兵,劉備只好硬著頭皮,提馬涉水。不想溪水冰冷刺骨,且剛行兩步,的盧四足陷入泥潭,水沒過頂。劉備急道:“的盧,今日厄矣,可努力!”

    彷彿聽懂了劉備的話般,的盧馬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神駒的盧長嘯一聲,拋下對岸目瞪口呆的蔡瑁等人,馱著它的主人揚長而去。

    好一匹忠心護主的良馬!誰說我妨主?千里馬的盧打了翻身仗,也得到了主人劉備的倍加愛惜!後來劉備得龐統,遂將良駒的盧轉贈鳳雛!無奈,的盧與鳳雛連人帶馬在落鳳坡殞命。

    為何如此濃墨重彩地安排“躍馬檀溪”一幕,我想此時讀者心中也如蔡瑁等人一般感嘆:“真乃神人神馬也!”

    好馬配好鞍,神駒也得神人才能騎!前主叛將張武無德不能受,後主龐統雖有才,但天不予壽,又有什麼辦法呢?

    劉備雖是織履販席小兒,無奈人家是天命所選之人,別說妨主之馬,就是高祖所斬之白蛇,劉備也能遇難成祥吧!

  • 10 # 一夢潤心

    馬躍檀溪”是劉備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經此事後才一帆風順,達到了人生巔峰。作者羅貫中如此描寫,是為了讓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並加上一些逸聞軼事,更顯得精彩。也是為了說明劉備否極泰來,迎來好運,有點《易經》轉運的說法。

    劉備坐騎名為“的盧”馬,辛棄疾《破陣子》詞中“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說的就是它。此馬速度極快,額頭有白色斑點,又稱“的額”。是曹操贈與劉備,徐庶在街市遇見劉備是就說過此馬“妨主”,意思是說此馬是“兇馬”,會給自己的主人帶來災難。

    劉備一直以來都很悲催,屢敗屢戰,好不容易得到軍師徐庶,成功打贏第一場大仗,擊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誰料到軍師又被曹操用奸計撬走。正鬱悶時,又遭到荊州幫蔡瑁的追殺。真是禍不單行,“屋漏偏逢連夜雨”,劉備騎馬跑至襄陽檀溪中,馬不前行,陷入泥中,已是絕境。蔡瑁軍隊已至,準備射殺劉備之時,劉備絕望的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我命休矣。”那馬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就有了“馬躍檀溪”的傳奇故事。

    先不說此事是不是真的存在。“馬躍檀溪”事件後,劉備真的是順風順水,先在水鏡莊遇見司馬徽,並“三顧茅廬”尋到了諸葛亮,然後就“三分天下”。“的盧妨主”是不是迷信無從考證,但“的盧”讓龐統丟失了性命倒是事實。只能說劉備乃真命天子之身,小小一匹“的盧”馬還真妨不了他。

  • 11 # 欄杆拍斷

    我是襄陽人,我來回答:

    馬躍檀溪,是《三國演義》裡“的盧救主”的典故。史載,劉備消滅了叛亂的張武,奪的一匹好馬“的盧”。凱旋班師時,劉表見了這匹馬,也讚不絕口。劉備於是欲將此馬送給劉表。不料,劉表謀士蒯越認為此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騎則妨主。”還說“張武騎此馬而亡”就是證明,劉表趕緊找藉口還給了劉備,於是這匹戰馬又跟隨了劉備。劉表的幕賓伊籍將此馬“妨主”的訊息透露給了劉備,劉備卻不以為然。後來蔡瑁欲設計謀害劉備,伊籍又向劉備報信,劉備慌忙從酒席中逃走,騎上“的盧”卻是慌不擇路走錯了路,結果便來到了檀溪邊上。前是闊越數丈的檀溪,後是追兵,劉備在這個時候才想起伊籍關於“的盧”妨主的勸告,一邊瘋狂地抽打著“的盧”,一邊大叫:“的盧,的盧!今日妨吾!”那馬忽然從水中湧身而起,一越三丈,飛上對岸,完成了“的盧”最富傳奇意義的演出,成就了躍馬檀溪故事的千古佳話。使得劉備躍馬飛上西岸,策馬揚鞭往西南而去了。蔡瑁引軍追至檀溪邊,見劉備已遠去,不禁嘆道:劉備真有神助,命不該死!

    如今檀溪是襄陽市襄城區的一個社群,和一條主幹道存在,劉備躍過的檀溪也有遺址在!

  • 12 # 五哥就是哥

    “馬躍檀溪”是《三國演義》裡非常精彩的一段。情節跌宕起伏,驚險刺激。也是劉備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經此事後,劉備放棄了寄人籬下,聽命於劉表的偏安思想,增強了劉備對蔡氏兄弟的防範意識,也促使劉備決心和劉表決裂。經過此事,劉備加快了自己的發展速度,逐步達到了人生巔峰。作者羅貫中如此描寫,讓小說情節起伏跌宕,並加上一些逸聞軼事,增添了神秘色彩,更顯得精彩。這個故事,也從側面表達了作者“得道多助”的思想意識,和“得天道者天助之”的主張。在原著裡,還特別說“的盧馬”妨主,卻在關鍵時刻救了劉備,暗示天命歸劉,只要自己心裡寬敞明亮,不利的因素也可能轉化為有力的幫助。這一段故事。教人們知道,為人處世,一定要善良大度,寬容仁義,心繫天下,樂於放棄,這樣就是上天也會護佑你,幫助你。

  • 13 # 鄧文英v紅鮮溪

    劉備被追到江邊,前無去路,後有追兵,“躍馬檀溪“,說明劉備乃漢室真命天子,天不滅劉,劉備乃漢室正統,當有三國鼎立局面而做鋪墊。

  • 14 # 人生付一笑

    在封建時代,君權神授是歷史人物取得政權的慣用伎倆!

    君不見,大澤鄉外“大楚興陳勝王”的揭竿而起?

    君不見,碭山之中,劉季斬白蛇而舉事?

    還有的為披上正統、神助的華麗外衣。不惜讓自己的母親與神人、龍蛇、靈龜合體,為自己純正了血統,卻為父親爭了頂大大的綠帽子!

    且說劉備,有了兩耳垂肩,兩手過膝的異相;中山靖王玄孫,當今皇叔的身份;家中桑如傘蓋的祥瑞。再加上馬躍檀溪的神奇,齊了!

    於是乎,劉備就騎著他的的盧馬,屁顛屁顛地到西蜀做皇帝去也!

  • 15 # 華夏之唐

    檀溪躍馬是一個比喻:

    檀溪,是水木,是船,比喻水軍都督蔡瑁,蔡瑁要殺劉備,阻止劉備進入荊州,這就是“檀溪”阻路。

    的盧躍檀溪,寓意蔡瑁未能夠阻止劉備,劉備終究還是得了荊州。

    所謂的“的盧防主”,其實是比喻暗示劉備會危害荊州之主劉表。

    所以,的盧躍檀溪表面看似荒誕不經,其實是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暗示劉備的。這樣的手法經常有,比如小霸王孫策沙神仙于吉,劉玄德攜民渡江,劉琦上樓抽梯……

  • 16 # 張鴻大

    馬踏檀溪是三國演義的所謂精彩章節。不是正史,是演義故事。

    劉備的三國演義的正面人物代表,這個情節的架設顯然是為了他其後的情節發展做好鋪墊。

    劉備是正牌兒皇親,真命天子,可遇九九百十一難,卻不可不得最終善果。的盧雖有妨主之名,奈何遇到的是劉備,所以也必須為我們的玄德公服務。同時也提醒了劉備他真的是個正品。

    這就是封建文化的狹隘所在。

    所以說,瞭解文化特點就便於認識作品整體的結構和細節,所以這一情節的所謂深意在我看來真的算不上,尤其是在三國這樣一部絕對不乏深度的作品之中。

  • 17 # 舞陽侯

    這些都是粉飾帝皇,表達其天命所歸,一匹妨主的馬,變成了救主,這就夠牛了,天命不歸他,歸誰!

    這個情節跟劉備老家有傘蓋樹一樣,表達了作者的傾向性,後面還有劍劈岩石,都是作者的傾向性!

    對曹操有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預言,有割袍斷須的場景!對孫權有逍遙津的倉皇無措!

  • 18 # 唐寶楨

    “檀溪越馬”這一神話故事的深意我想是為了突出劉備的正統性。從此以後劉備的事業走上正軌,所謂的否極泰來。劉備先有單福為軍師後有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一切前期準備工作都已就緒,剩下的就是努力爭天下了。《三國演義》裡有明顯的傾向是偏向劉備一方的,當然更要體現一些神性了。英雄人物都要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事,劉備也就不能免俗了。

    有人要謀害劉備,但冥冥之中自有神力相助。我認為也是為了凸顯出正面人物的高大形象,突出劉備以仁義待人相信別人。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關鍵時刻總是有人相助。

    這樣的寫法在以後稱王稱帝時更顯得合情合理,是你曹魏篡漢我劉備為了大漢的江山才勉為其難當皇帝的。一切都堂而皇之扯起虎皮當大旗,道義上是永遠正確的。

    但凡帝王將相都有些不同尋常的故事,劉備本來落荒而逃經過這樣一神化使得逃命之後還能遇到高人得到高人指點。撥開雲霧見青天豁然開朗,原本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卻偏偏“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從小說來說更有懸念增加可讀性。

  • 19 # 江南文聞

    檀溪躍馬,實際上《三國演義》裡所描述的神奇故事為躍馬檀溪。檀溪指的是我國湖北襄陽檀溪流域。檀溪流域地處歷史文化名城襄陽市,在襄陽城西真武山北面 。檀溪,既是湖,又是溪。春夏季節,這裡是一片澤國,形成美麗的堰塞湖;秋冬季節,雨水減少,湖道變窄,青山間細水長流,成為清澈見底的溪流。唐朝開始,很多文人墨客喜歡到此抒懷弔古,吟詩作賦,並留下了許多寫景抒情的優雅詩篇。

    “躍馬檀溪”這個神奇故事的具體內容是:當年蔡瑁因嫉妒劉備想陷害他,於是設下鴻門宴。宴席中,劉備得知情報後倉皇逃離,慌亂之中劉備跑到了檀溪邊,一看前有溪流後有追兵,已無路可退。正當劉備萬分絕望之時,胯下的馬兒忽然從岸邊一躍三丈,跳至對岸,救了劉備一命。於是“躍馬檀溪”這個神話故事便聞名於世。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為難之時,能出乎意料改變自己命運的,往往是平時身邊一些不起眼的人或物。所以,平時善待自己身邊的人或物,有可能在危機時刻,可以救人於命。

  • 20 # 京華新媒體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一部人見人愛,老少皆宜的歷史演義小說。

    《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等史料的基礎上,結合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到元末明初的民間傳說、野史還有歷代文人所寫的故事上編撰而成的歷史演義小說。

    既然是小說,裡面自然會有很多杜撰和虛構的部分。作者羅貫中更是把自己的個人感情夾雜其中。

    比如他推崇劉關張、趙雲、諸葛亮等人,就不惜濃墨重彩的對這些主要人物進行描寫,甚至張冠李戴、杜撰了很多故事出來。

    為了突出關羽的勇猛,杜撰了關羽溫酒斬了華雄。為了突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都是杜撰或者張冠李戴出來了。

    當然,對書中的另一個主角劉備,他身披大漢皇叔的光環,又是蜀漢的開國皇帝,羅貫中更是極盡誇獎和褒揚。就連他鞭打督郵這種小事,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和寬厚,都讓猛張飛代勞去打。更別說是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的描寫,更是為了彰顯劉備的仁德寬厚,禮賢下士的光輝帝王形象。

    同時為了突出劉備乃是真命天子的形象,還特意安排了一出檀溪躍馬的神話故事,來說明劉備是真龍天子,自有神靈暗中保護,一般人奈何不了他。

    這跟趙雲懷揣阿斗在曹營中遇到陷馬坑,結果是阿斗的福氣保佑著趙雲跳出陷坑,成功突圍的神奇故事如出一轍。

    還有張遼威震合肥逍遙津時,淩統死戰,掩護孫權撤退。孫權上橋,橋南斷了一丈多,孫權驚的手足無措。牙將谷利大呼曰:“主公可約馬退後,再放馬向前,跳過橋去。

    孫權聽了才躍馬過的斷橋。

    後人有詩讚:“的盧當日跳檀溪,又見吳侯敗合肥。退後著鞭馳駿騎,逍遙津上玉龍飛。

    看看,不光是劉備馬躍檀溪,還有孫權的跳斷橋。因為孫權同樣建立了東吳,也是一代君王,宣揚的都是一樣的道理,真龍天子,都是遇難呈祥,逢凶化吉的。

    檀溪躍馬,體現的是劉備乃真命天子,誰也害不了的封建思想。

    劉備飄零半生,一事無成,在北方打不贏曹操,袁紹又不中用,只得跑到親戚劉表這裡暫時落腳。

    劉表手下張武叛亂,劉備請命前往討伐。劉備看到張武的坐騎極其雄俊,不禁大讚說這是匹千里馬啊。趙雲一聽,挺槍躍馬,殺奔張武,三個照面不到,一槍刺張武於馬下,把他的馬搶了回來,獻給了劉備。

    劉表看到的盧馬,也讚歎不已。劉備就把馬送給了劉表。蒯越看到,說此馬名曰“的盧”,“騎則妨主。張武為此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

    劉表聽說嚇得要死,第二天趕緊把馬還給劉備。劉備騎馬遇到伊籍,伊籍說此馬妨主,所以劉表才不要,你怎麼還騎?

    劉備說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一個小小的馬兒能奈我何。劉備覺得我就是真命天子,劉表怕,我可不怕,這裡也顯示出劉備確實勝出劉表不止一籌。

    劉備得了的盧馬後,甘夫人為他生了一個阿斗。阿斗出生時白鶴來舞,甘夫人還夢見仰吞北斗,故而孩子叫阿斗。也就是說劉備有了的盧馬後,開始好運連連,逢凶化吉。

    的盧檀溪躍馬救主,方顯劉備是真龍天子

    劉備話音未落,的盧就開始救劉備,而不是害劉備。

    蔡瑁看到劉備在荊州廣樹仁德,威脅到了他們家族的利益,就想殺害劉備。

    劉備到襄陽赴宴,伊籍告知蔡瑁要殺他,劉備趕緊騎了的盧馬從西門跑了。蔡瑁隨後追來,劉備到了檀溪,只得縱馬下溪,行不數步,馬前蹄忽陷,劉備急得一邊用鞭子猛抽的盧馬,一邊嘴裡大喊“的盧,的盧!今日妨吾!”

    的盧馬被劉備一頓狂抽狂喊給激怒了,如有神助,奮起一躍,已到三丈開外,飛到了對岸,劉備感覺騰雲駕霧一般,把蔡瑁等人看的目瞪口呆,無可奈何,嘴裡嘟囔著劉備“是何神助也!

    蔡瑁看呆了,以為有神仙暗中保護劉備,從此以後再也不敢害劉備。

    劉備這次馬躍檀溪,因禍得福,不僅逃出了蔡瑁的追殺,還遇到了大隱士司馬徽,這才知道此地還藏有臥龍、鳳雛這樣的大賢。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隨後徐庶、諸葛亮和龐統先後輔佐劉備,劉備找到了心儀的謀士和軍師,才有的三分天下。

    從此,劉備就像開掛的遊戲英雄,無往而無不勝。。

    的盧馬也確實妨主。後來在落鳳坡把龐統給妨死了。從神話角度上講,那是因為龐統是個凡人,降不住此馬,所以跟張武一樣死去。而劉備是真命天子,富貴在天,的盧馬只有保護劉備的義務,不可能去傷害他。

    當然了,這都是神話傳說,羅貫中也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寫,同時也是為了迎合大家的口味。劉備得了的盧馬後,從此人生開掛,戰無不勝,所向披靡,遂有三分天下,建立蜀漢,當了皇帝。

    以上均按《三國演義》推演,跟正史無關。謝謝閱讀。

    三國故事,故事三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未婚先孕男方家不同意,打掉後找他們賠償,他們讓籤永不來往的協議,還有可能在一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