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品名著
-
2 # 太一真人
中國的二十四節氣,是祖先根據地球與月球的相互自然規律,總結出來歷法。一般在中原地區,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是夏天的開始。
-
3 # 泮溪秋玉
《禮記·月令》篇,解釋立夏曰:“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說明在這時節,青蛙開始聒噪著夏日的來臨,蚯蚓也忙著幫農民們翻鬆泥土,鄉間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爭相出土日日攀長。清晨當人們迎著初夏的霞光,漫步於鄉村田野、海邊沙灘時,你會從這溫和的陽光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深情。
古代的君王們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否則會有病災纏身。
關於立夏,各地有很多不同的習俗。
江西一帶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
立夏”這天,贛東北有吃“立夏餜”的習慣,就像清明吃艾、端午吃粽子、重陽吃桂花酒一樣,從老一輩那兒流傳下來。吃“立夏餜”表示送春迎夏,喜慶春收。以討個“春收富實”的年成。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
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黴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昔日長沙農家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
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麵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杭州立夏日食烏米飯和烏飯糕。 據說,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杭人又有立夏食“野夏飯”之俗。是日,兒童少年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地上的蠶豆、竹筍任其採掘,然後到野地裡去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自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厭勝而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立夏日,徽州城鄉均有吃苧葉餜,雞蛋,蠶豆,豌豆及用秤“稱人”的風俗。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立夏這天,揚州人有吃五香茶葉蛋、吃七家茶、不坐門檻、稱體重等預防疾病之舉。
城裡人還有”立夏嚐鮮”之俗,即天天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 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
民間認為,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此時正值鰣魚上而,富者爭購,或自嘗或送入,視為海珍。普通人家為節省多吃鰳魚。
-
4 # 周鷹
回答問題:今天立夏代表了什麼?每個地方有什麼習俗嗎?
今天立夏代表了什麼?今天是2020年5月5日立夏,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立夏是季節的轉換時節,意味著春日已盡,綿長又炎熱的夏日到來了。立夏以後,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這個時候正是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的之際,也是萬物繁茂的之時。對於‘’吃貨‘’來說,這個時候槐花正開,各種野菜競相出土,又可以一飽口福了。
立夏每個地方有什麼習俗呢?
一、迎夏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硃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二、鬥蛋,也叫吃蛋
鬥蛋,也叫吃蛋。這個的習俗由來已久。所謂“鬥蛋”,其實比比誰出的雞蛋大,大的就鬥贏了。在鬥蛋時,要鬥輸了的要吃掉雞蛋,也算是一種特別的耍法。還有人自創玩法,把雞蛋“立”起來,寓意立夏。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吃蛋可避免疰夏。因此,這個習俗一直延續了下來。
三、秤人
立夏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家門裡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上掛著一根凳子,坐在上面秤重量。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些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要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由大到小。立夏秤人是人們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四、嘗新
嘗新,其實就是品嚐食物,不同的地方食物種類會有所不同。蘇州有“三新”——櫻桃、青梅、麥子,常熟就有“九葷十三素”;南通則吃煮雞和鴨蛋。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少節日習俗延續已久,今天的人們要繼續把我們古老習俗傳承下去。這既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民族文明、風俗、精神的總稱,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中國是人類世界上唯一的一個歷經幾千年,文明從來沒有間斷過的國家。我們要有文化自信,要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
5 # 育兒教子
紛紛紅紫已成塵 布穀聲中夏令新———今日立夏!
明人在書中寫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立夏到來,蛙聲蟬鳴,萬物繁茂,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立夏也是炎暑將臨的前奏,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過後,晝長夜短,夏季正是開始。
讓我們揮別春天,一起迎接盛夏吧
-
6 # 今天541喝奶了嗎
作為二十四節氣裡,夏天的開始,對於以前農業為主的時代,也是農忙的時候煙雨江南,立夏要吃烏米飯,烏米飯不是紫米,而是用烏葉的汁水把糯米浸黑,蒸出來的飯,烏葉有止咳安神的功效,適合夏天,烏米飯還有很多典故老底子的說法是立夏還要吃雞蛋,吃了可以白白胖胖,吃蠶豆,眼睛會很明亮,吃肉身體會強壯不生病因為夏天的酷熱對大家來說是更大的考驗,所以在立夏要吃這些東西,對即將來臨的夏天有一個美好的希冀
-
7 # 註疏文化傳媒
立夏節
立夏當天吃“立夏蛋”,家家戶戶,人人要吃蛋。有些人還會吃“立夏狗”,俗話說:“"吃了立夏子,榔頭打不死;吃了立夏狗,兩腿忙忙走。”這個節目氣氛不濃,因為正是春插季節,農事太忙。
-
8 # 頭頂大簷帽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
《曆書》記載:“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代表著春天的結束,標誌著夏季的到來。至此,萬物開始蓬勃生長,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立夏迎夏。“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天,人們會舉行迎夏儀式。
常言道:“立夏嘗新”。立夏還有嘗新等節日活動。如“立夏見三新”,三新為櫻桃、青梅、麥子,用以祭祖。此時的櫻桃已然上市了,早麥也已經逐漸黃了,梅子卻還是深藏不露。想起女詞人李清照,在初夏時寫下的不朽詞句,“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立夏觀賞。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充足的光照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給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條件。當然,立夏也是觀賞景色的絕佳時機。
同時,立夏之後要注意身體健康。
立夏養心
立夏後,氣溫升高,天氣炎熱,人的心率會隨著氣溫攀升而調節,人體的水液代謝、汗液調節等都與心臟息息相關。人們應順應節氣,避免疲勞,充足睡眠,加強對心臟的保養。戒燥戒怒,保持精神安靜、心志安閒,心情愉悅,笑口常開。要有意識地進行精神調養,保持心態平和、心情舒暢的狀態,切忌大悲大喜,以免傷心傷身傷神。
立夏睡眠
進入立夏後,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應相對“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氣。特別要注意睡好“子午覺”。午休是順應節令的養生法。午飯後,全身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統,腦細胞也處於疲勞狀態,故有昏昏欲睡感。透過午睡來進行調節,補償夜間睡眠不足,能使人的大腦和身體各個系統都得到放鬆和休息,更有利於下午、晚上的工作或學習。
立夏飲食
立夏之後的飲食上應以清淡少鹽的蒸煮類食品為主,多吃果蔬,及時補水,低脂低鹽。此外,還應少食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食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山藥、小麥、玉米、海產品,這些食物既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
立夏穿衣
立夏以後,氣溫普遍升高,會導致人體大量出汗。因此,出汗時要及時消汗,否則易患溼疹和汗斑。另外,貼身內衣面料要選擇具有良好的透氣性、吸溼性、排溼性和散熱性的麻、絲、棉織品。貼身內衣要勤洗,勤換,還要在陽光下晾曬。但是,立夏還沒有真正進入夏季,氣溫多變,大家外出要看天穿衣。
-
9 # 松嫩隱士
立夏預示春天已經結速,夏天到來。東北綠樹成蔭,布穀催種,蛙叫蟬鳴,農田播種基本完成。東北素有:"立夏到小滿,種啥都不晚"的說法。
夏天到了,烈日炎炎,天氣逐漸變暖,人們要防暑。人們有春種夏長秋儲冬藏的說法。夏天逐漸炎熱,易患心臟病,所以大家要要注意養心,多吃苦瓜等對心臟有好處的食物。
-
10 # 一半蟪蛄
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後,日照增加,逐漸升溫,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了茁壯成長階段。
立夏秤人
-
11 # 璀璨星成
立夏代表著今年春天的結束,是今年夏天的正式開始。農曆二十四節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茫夏暑相連,秋處白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是我們的祖先,早就流傳下來的,根據氣候的變化對一年的概括。
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根據二十四節氣,春播秋收冬儲,其實這種對季節的劃分已經形成習已為常作習規律。我華夏生生不息流傳至今。到現在已經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了。
由於南方和北方存在著差異,在南方有立夏吃煮雞蛋,煮鴨蛋的習慣,天氣炎熱,蛋類營養物質十分豐富,能補充人體必須的大量微量元素,
在北方大都有立夏吃燒餅的習慣。在江浙地區有吃七家粥的風俗。
在南方一部分地區有吃三鮮的習慣,還有吃新上市的水果等等。其實,在老家山東,真正炎熱的夏天要在新曆七月份。
其實我們東方有說不盡的智慧和文明。有的人迷信西方什麼文明,其實真正的華夏文明,才是真的世界文明!
回覆列表
1.立夏是24節氣之一,是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之意。日期為每年公曆的5月5日或5月6日。 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按氣候學的標準,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立夏”前後,中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
立夏時節我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華南其餘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故此時也是農作物病蟲害的多發期和人們易於犯感冒的時期,正如左河水所云:“南國似暑北國春,綠秀江淮萬木蔭。時病時蟲人撒藥,忽寒忽熱藥搪人。”
2.古時候在立夏這一天有“立蛋”的習俗,指的就是立鴨蛋,所以立夏有吃鴨蛋的習俗,鴨蛋營養豐富,可與雞蛋媲美。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黴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立夏節時,家家戶戶互相贈送豆、米,加上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人們認為吃了這種粥就會鄰里和睦。杭州人每逢立夏,都會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