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瞭望全球財經
-
2 # 支一招
首先,我們要客觀意識到,西方的消費經濟是建立在產業創新,技術創新基礎上的,是新技術,新思維的應用場景和變現方式。
所以,西方的創新不止,它的消費經濟就很難被取代。而西方對我們技術封鎖的根本,也是擔心我們搶佔它的高階消費市場份額。
而這一次的疫情,很有可能造成西方國家的逆全球化趨勢,因為他們發現,僅僅鎖住技術環節,將低附加值的生產環節放在中國,依舊存在巨大風險,他們低估了中國近十年的技術創新能力。索性生產體系迴流,成本高點就高點,自己賺自己的錢算了。
因此,下個階段世界經濟是東西方的拉鋸戰,一方面我們要做大內需市場,讓西方國家放棄中國市場的損失遠大於產業鏈迴流的收益,另一方面,我們要進一步做強做大製造業,讓他們在全球市場無法競爭。
西方主導的消費經濟短期不會被取代,而以亞太為主導的消費經濟,能否實現全球化經濟重心的平移才是未來世界的主旋律。
-
3 # Kwongkwong
以西方消費為主的經濟模式,從根本上來說是建立在西方處在技術研發價值環節之上,透過技術,文化,教育領先獲得超額利潤,同時透過金融引導資金流動,獲得高額回報。
隨著東方經濟的不斷崛起,先是日韓獲得部分高階產業,後有中國快速發展,再往後還有越南印度,印尼等人口比較大的國家逐步脫離極度貧困,開始工業化道路。經濟的發展經過一個階段的積累之後,都會進入一個快速上升的階段,越南印度也是處在快速上升的階段。
中國經過四十年的快速發展,建立起了最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社會完成了基本的技術和資本積累。大量的資金和人才將投入到技術創新領域,像華為,騰訊,阿里這樣的企業會在5g引領的新一輪技術發展過程中,大批次的產生。中國從政府到民間都會加大技術創新的投入,單積體電路行業,由國家大基金和引導的各類資金投入,估計都會達到萬億級別。動輒千億,萬億的資金投入,加上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精選層的直接融資,遇上每年數百萬理工科大學畢業生的投入,中國的技術創新到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申請的專利技術,和在核心科技期刊發表的論文數量,都在預示著中國技術正在孕育著量變到質變的胎動,預示著我們即將爆發的技術創新浪潮。這個浪潮將會在未來十年到二十年打破目前的價值鏈分配體系,也包括經濟模式。
最近國家領導人也提出了核心技術突破舉國體制,可預想市場化激勵加舉國體制,科技發展的動力是非常強勁的。
當我們的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我們的創新進一步發展,以我們十四億人口的基礎,就會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改變世界經濟格局。歐美國家除非再掀起一輪全新的技術革命,不然在當前總體基礎理論水平之下,東方升起西方下降的趨勢不可避。
-
4 # 濤哥愛影片
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取代,西方的市場經濟模式是放任自流,由市場主導,政府幹預少,對於出現金融危機等情況,政府的作用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體現了中國國情的模式,政府對經濟的指導作用比較大。
-
5 # 飛哥嘆視界
消費經濟(consumption economy),泛指消費領域和消費過程中的節約、效益,以及人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目前,大家共識的拉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包括:投資拉動模式、外貿拉動模式、消費拉動模式。
二戰以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恢復和增長,和平的社會環境和生產力的提升,使居民的消費需求得以增強。比如美國70年代開始,由於和平的生活環境,讓社會風氣由儲蓄轉向透支消費,很大程度上拉動了生產。
由於看到了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在同時期發展起來的消費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支撐下,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的信貸逐步從對公司轉向了對個人,例如在上世紀70年代,花旗銀行創新推出的消費金融產品,成為銀行業消費金融的起點。
信貸從消費端切入,推動消費者購買商品 → 商店回籠資金 → 向工廠訂貨 → 企業按訂單再生產,形成良性的迴圈。在消費決定生產的市場模式下,政府透過推動社會消費來促進經濟發展,銀行注重用消費信貸與透支來推動國民消費,從中收穫利差與佣金。
在個人消費信貸的刺激下,消費經濟進一步發展,帶來了超過半個世紀的繁榮。期間,遇到金融危機,也能透過金融手段進行化解。
但是,這個世界上沒有永動機,經濟領域也一樣。消費經濟不可能成為經濟發展的永動機,它也有能效極限。限制因素1:購買力。
經過信貸刺激後的西方消費經濟,購買力確實很強,但是這麼多年過去,已經透支了很多購買力。
限制因素2:徵信額度。
即使居民還有很多消費需求,但是由於就業收入不穩定、擁有的資產價值少等因素,決定了很多居民的徵信額度已不足以借貸更多的錢消費。比如本次新冠疫情影響,很多西方國家的居民忍受不了居家令,就是因為居家不能工作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法還貸。同理,對於收入不穩定的居民,銀行業不敢放貸。
限制因素3:銀行貸存比。
據英國《銀行家》雜誌披露,2008年全球平均貸存比為 103.74%,其中,西歐為 121.02%,北美為 100.29%,東歐為 111.71%,亞洲為 85.04%。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2009年全球貸存比平均為87.35%,直降 16.39個百分點,其中,西歐降 22.64個百分點,北美降 20.84個百分點,拉美降 27.5個百分點,中東降 22.09個百分點等,表明銀行為應對流動性風險而收縮貸款。西方國家的金融機構的貸存比已經很高,為了降低風險,在有意控制或者降低貸存比。
把背景知識粗略講一下之後,現在回到題主的問題:全球化下,西方主導的消費經濟將可能被什麼經濟模式取代?
全球化,是資本追求生產資源合理配置的必然趨勢,逆全球化只是部分人在利益博弈時為爭取利益的手段和工具,但是必將被奔湧的全球化的趨勢所衝開。
在全球化的程序中,資本會繼續在全球範圍內享受消費經濟帶來的紅利,只是,消費經濟的主要紅利產生在西方還是東方而已。
全球化的程序中,購買力在哪裡、個人消費的信貸刺激在哪裡,資本就會關注那裡。
如果西方的購買力問題、個人消費的信貸刺激問題後續無力,則消費經濟必然會衰落下來。
如果西方的消費經濟衰落了,那可能會被什麼經濟模式取代呢?
外貿經濟?製造業中心已經不在西方了,顯然,目前看不到西方會重回外貿經濟的可能性。
投資經濟?這倒有一定的可能。一方面,西方國家的基礎設施的更新投資,畢竟西方國家的基礎建設已經執行數十年了,很多基礎設施已經老化或者技術落後了,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的精英出於振興經濟的考慮,這也是可以透過政策來推動的。不過,前提是,西方國家的能大量舉債籌資來更新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是對技術創新投資,這本來就是西方國家的強項,如果西方國家順應全球化的潮流,在全球化程序中定位自己所擅長的技術創新的國際分工,這也是可以繼續享受全球化的宏利的。
除了消費經濟、投資經濟、外貿經濟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模式可以被西方國家採用?目前,還為未可知。
-
6 # 六季如歌
下一個主導全球的經濟模式為以市場為導向、以滿足人民幸福為目標的全球高度協調的全球智慧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的非資本逐利經濟模式。
-
7 # 使用者笑弄清風
經過人民拿起武器的抗爭,消滅毒蛇猛獸,解放被奴役的人民,解救千千萬萬被新冠病毒拉到死亡邊的人,建立社會主義。
回覆列表
有深度的問題。
消費經濟的本質是什麼?
超前消費的根源在於全民舉債,而這背後是貨幣的主權信用強大,國家債務成本很低。
如果要顛覆這種社會形態,本質上要打破金融霸權,避免全世界一輪又一輪的被美聯儲收割。
我不知道下一個社會形態是什麼,我只知道我們正走在摧毀美元金融霸權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