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在古代皇權歷史上,向來都是男尊女卑,女性被以男性至上的封建所欺凌歧視壓迫奴役,地位及其低下。哪怕女性只是身居皇后或太后高位,要想掌權攝政都會受到一些大臣反對阻撓,若想登基為帝則更會受到朝臣百官、敵對勢力的反對。她們依然被男權至上、男尊女卑、後宮不得干政等封建制度所壓迫。所以古代想當女皇是註定要付出很大代價才有可能成功。

  • 2 # Hi8605

    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總是覺得如果女性當權,就是乾坤倒置,就會不分長幼尊卑。得寵的妃子干預政事,就會有忠直的大臣站出來義正言辭或痛哭流涕地說:牝雞司晨,此非吉兆啊!

    那麼牝雞司晨到底是什麼梗,為什麼就非要用在女性身上呢?

    古人有言曰:牝雞無晨。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尚書》已經是很早的書了,這裡古人已經不可追溯是誰所說,但因為相傳《尚書》是由孔子編訂的,所以很多人將這句話記在孔聖人的身上。

    所謂牝雞是指母雞,一般來說,正常規律是公雞司晨,母雞下蛋,然而古人發現了一些生物的返性現象,母雞有時候也能打鳴。就是因為這種現象少,古人又不能理解為什麼這麼怪異,所以認為一旦發生這種事,就是不祥之兆,家裡會因此而敗亡。

    最早挨這個罵的,應該是妲己,儘管當時可能還沒有這個成語。但是,因為妲己名聲太響,歷代文人墨客無一不愛將她罵為狐狸精、紅顏禍水,自然也會用牝雞司晨來罵她。比如在《封神演義》第七回中:

    聽讒信佞,殘殺忠良,驅逐正士,播棄黎老,暱比匪人,惟以婦言是用,此牝雞司晨,惟家之索。

    看起來都是罵紂王的,其實後半句就是指桑罵槐地發洩對於妲己的痛恨。這是在小說之中,牝雞司晨也會用在正史裡,比如在《新唐書》中,誇獎長孫皇后不願意與唐太宗商量軍國之事,就如此寫道:

    與帝言,或及天下事,辭曰:牝雞司晨,家之窮也,可乎?

    另外,在《舊五代史》中,評價後唐莊宗:外則伶人亂政,內則牝雞司晨。

    妲己被罵,小說中演繹是比干這麼罵她,她就將比干挖心。其實那時候《尚書》還沒有編訂出來,很可能是作者虛構的。歷史上被罵或者說被私底下罵得最多的是武則天。這主要是武則天作為唐太宗的才人,改嫁給唐高宗以後,不僅做了皇后,還將大權獨攬,更是當上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這種經歷,如果放在男人身上,頂多被人說是篡權奪位的奸臣。然而,作為女性,則遭到了更多道貌岸然的衛道士們攻擊。這些人自己如同打了雞血一樣,或明或暗地罵她“牝雞司晨”,這也成為了武則天的一個標籤。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牝雞司晨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她們的身份都是太后、皇后甚至太皇太后。因為妲己並沒有實權,所以史學家並不算在內。有人羅列從戰國末秦昭王之母宣太后即電視劇中的羋八子,到清朝的慈禧太后,一共有24位。

    在這些女性統治者之中,有的開創或者延續了繁華盛世,並不比一般男性帝王做得差,有的心狠手辣殘暴無情,並不亞於古代的男性暴君。總的來說,也和男性統治者一樣,有好有壞。從理論上來說,女性統治者因為受到男權思想的束縛,行事還會加倍小心,不至於太差。

  • 3 # 葉飄刀

    外戚

    後宮干政,為何會反對,因為這個很可能直接威脅到皇族的利益。

    要知道,在封建社會,皇族是整個社會的頂端,最高的種族。

    而後族,可以說是僅次於皇族的種族。但在實際力量上,後族還是要遠遠弱於皇族的。

    一般來說,所有的皇帝都是皇族的,但皇后,基本每一個都是出自不同的家族,所以一般來說後族,不會威脅到皇族。

    但如果是以皇后得以掌權的話,那麼皇后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那麼必然用於自家人,也就是所謂的外戚,而外戚專權,就可能威脅到皇族。這必然受到反對。

    很多朝代的衰敗和外戚專權都有關係。

    武則天這樣的,和本身家族有大矛盾,開始的時候,使勁收拾自己家的,最後也不得不重用武家人幫助自己。

    要知道,每個領導者實際是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利益的集團。

  • 4 # 天晴愛睡覺

    會不會有人反對得看你夠不夠強勢;文人都是噴子,基本你幹啥他都是反對,讓他來掌權他最滿意了。

    眾所周知,講求正統禮法的文人都是噴子,你別說當太后皇后掌權,就算你是男人,就算你是皇帝,你用起權力來他們還是要瞎嗶嗶的;

    這是他們的天性,畢竟閉上嘴巴別人把他們當啞巴呢!

    反觀歷史上掌權的太后、皇后、女皇帝無不是把酸腐文人踩在腳底,所以文人必定在是書上對她們大潑髒水,從道德層面攻擊她們,寫野史汙衊她們;

  • 5 # 西窗話史

    孔夫子表示:這鍋我不背!

    “獨尊儒術”是漢代的事兒啦,夏、商、周、秦也沒見女性主導政權啊?

    要回答這問題,我認為還得更深入的挖,起碼得從原始社會說起。

    在深挖之前,請各位看官們做個小測試先。

    言歸正傳,我相信絕大多數男性,都會和我一樣選A。那麼,這選擇的意義何在呢?簡直是廢話啊 ?

    稍安勿躁,請靜下來想想:為什麼會覺得A型更適合呢?

    是因為美?那麼這所謂的“美”,是誰灌輸的呢?書本上寫的?還是老師教的?

    都不是吧,似乎就是種本能,與生俱來,一種被寫入基因的本能。

    生存和繁衍,是生物的本能,在原始社會,沒有法律、道德的約束,得用武力去爭取。那麼,男性必然會選擇柔弱、順從的女性,去強行繁育;而強壯、戰力強的女性,其存在本身就是個威脅(打都打不過,還想跟人家生孩子?),會被殘酷的抹殺。

    就這樣,一代又一代,“柔順女性是寶,強勢女性是威脅”的意識,不斷被重複,寫進了DNA,變成了本能,所以,一眼看去就覺得A型的女性美,B型有些不適感。

    把思路捋一下,咱們來個簡單的小結

    在原始社會中,男性因為生理及體力的優勢,能掌控更多的資源,從而佔據著主導地位。

    女性或許曾在原始社會關係中佔據過主導地位(母系社會,學術界存疑,不展開說明了),但是隨著原始社會的發展,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點(比如哺乳期),從而逐漸的失去了主導權。

    所以在古代,難以接受女性作為掌大權者有兩個原因:

    1、根深蒂固的本能,注意哦,這不是某一家的政治主張,而是寫進了基因裡的意識。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社會分工。在相對落後的古代,無論是體力勞作為主的社會生產,還是領導族群,抵禦外侮,都更依賴男性的能力,女性先天不具優勢,難以勝任。

    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女性也可以在各領域發揮才幹、創造出不遜於男性的價值了。社會地位也更加平等些。畢竟,能掌握資源才有話語權,否則,就只是強者對弱者的憐憫罷了。

  • 6 # 燙嘴的湯圓

    呂后陵位於陝西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三義村,在高祖長陵東南200米處。由於陵地建築在渭水北岸的高原邊緣,遠望如同山丘,從而,顯得異常雄偉

    呂后大名叫呂雉,是呂太公的女兒。當時,她的家境非常不錯,父親曾任沛縣縣令,與當地的權勢之人均有來往,而且,呂后長的非常漂亮,當時上門提親的人中不乏一些富家公子。

    但是呂公並沒有早早地為女兒定下親事,卻在一次宴會上看中了一位大話連篇的中年人。呂公認為:這個人以後必定能成就一番事業,主動提出將呂后許配給他。這個中年男子就是劉邦。

    劉邦比呂雉年長二十多歲,當時他只是沛縣的一個小官,不僅酗酒還很好色,並且,還有一個私生子劉肥。從選擇配偶的角度來看,劉邦根本就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呂太公執意如此,任憑呂雉的母親如何哭訴反對,都無法改變他的主意。

    呂后聽從了呂公的安排,婚後盡心伺候劉邦,為其生兒育女,還非常幸苦的在田間耕作以補貼家用,而且,對劉肥也是視如己出,愛護有加。可以說,當時的呂雉非常勤勞善良,完全看不出她後期暴戾的樣子。

    公元前209年,劉邦在得知各地爆發反秦起義後,認為在如此混亂的局勢下,自己必定能成就一番事業。於是,他踏上了反秦起義的道路,而呂雉則留在了沛縣。劉邦在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並沒有想起呂雉,反而整日流連於酒色。等到他在彭城一帶打了敗仗時,才想起去接他,而此時的呂雉已經被項羽帶走作為人質了。

    再次見到呂雉時,是在與項羽的陣前對壘之時,項羽以呂雉作為要挾,勸劉邦投降,但是,劉邦卻不為所動,甚至說:“你要殺就殺了吧。”或許這是一種為了保全呂雉的策略,但是,作為當事人的呂雉心中怎麼也會留下一個疙瘩。呂雉當然沒有就這麼死了,兩軍議和,呂雉被送回了漢營之中。

    但是,經歷過這麼多的呂雉,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懵懂的女孩了,而且,由於年老色衰,再也無法引起劉邦的興趣。此時,兩人之間的夫妻名分更多的是夾雜著一些政治訴求。失寵也罷,政治婚姻也罷,這些呂雉都能接受,讓她實在不能接受的是,從敵營被放回來以後,竟然發現劉邦身旁多了一個極其嫵媚的戚夫人。

    戚夫人是劉邦在四處征戰時偶然認識的,她年輕漂亮,極善歌舞,盡得劉邦歡心。而且,在漢室天下初定之時,呂雉被冊封為皇后,其子劉盈被封為太子,戚夫人竟然給劉邦吹枕邊風,試圖爭奪呂雉母子的地位。可以說,這無疑是對呂雉正面宣戰了。

    如果讓戚夫人得逞,那麼,呂雉不僅多年辛苦白費,而且,後半生還會一直生活在屈辱驚嚇之中。而且更讓呂雉更擔心的是,劉邦對軟弱的劉盈並不看好,反而特別喜歡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看到劉邦經常在別人面前誇獎劉如意,呂雉的心越發的不安了起來。

    但是,此時的呂雉並不是個軟弱無能的小女人了,經過歲月的打磨,她已經是個善於擺弄權勢的女強人了。為了鞏固自己的漢室政權,她助劉邦先後除去了韓信和彭越,當需要對付戚夫人的時候,她自然也不會手軟。

    雖然,戚夫人在劉邦面前備受青睞,但是,她畢竟只會歌舞完全不懂權勢,在朝堂上沒有屬於自己的勢力。因此,儘管劉邦多次試圖廢除太子,但是,最終都沒有成功。後來,呂雉在張良的幫助下請動四位隱居深山的高人商山四皓來幫助劉盈。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之學的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裡季吳實、甪里先生周術。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別職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職。後人也用“商山四皓”來泛指有名望的隱士。

    在劉邦去世後,戚夫人果然遭到了殘酷的報復。呂雉將戚夫人監禁,然後,設計毒害了劉如意。最後,呂雉竟然派人將戚夫人的手腳斬斷,毒瞎耳目,將其變成了一個“人彘”,還讓這個人彘在廁所裡足足蠕動了三天三夜。

    在此之後,呂雉又先後殺死了劉邦的其他兒子,極大地削弱了劉氏權力,將朝政大權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裡,甚至,試圖徹底吞噬劉氏王朝,可見,呂雉是有多麼的痛恨劉邦。公元前180年,呂雉歸西,隨後,她的勢力集團被慢慢瓦解,而她妄圖取代劉氏的計劃,也終於宣告失敗了。

    漢朝統一後,呂雉是最有權勢的女人。一般來說,一旦女性與政治聯絡在一起,國家的政治局面將陷入混亂。但是,呂后不但能夠在權利的爭奪中獲得成功,而且在她執政期間,整個國家發展的還是非常好的。

    王立群就曾對其評價道:“呂后最有貢獻,畢竟是她和他的兒子在稱制的這15年之間,保持了社會的穩定,為即將到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礎。所以在秦王朝十幾的參照通知,四年的楚漢戰爭以後,呂后給了老百姓喘息的機會,還廢秦變法.

  • 7 # lz醉明月

    古代女人地位低下,對男女要求就不一樣,奉行女子無才便是德,男人要頂天立地。

    世俗就容不下女人太能幹,他們打心眼裡就瞧不起女人,對女人有各種約束和打壓,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女戒。

    古代女人講究德言容功,男人講究金錢權利。

    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內,從高層統治者,下至老百姓,都是大男子主義。

    不讓皇后及皇太后掌權,是因為有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或者是廟堂的當權者們,怕權利分散的一種反應。

    總之就是怕后妃掌權,朝堂上就會有各種控制,其實就是利益和權利的角逐罷了。

  • 8 # 多臻貴

    說個特別簡單的道理,皇權至上,男權至上的時代,甚至提倡“男兒膝下有黃金”,跪拜女子被視為屈辱的象徵!

    男人對跪拜男性,覺得是對強者的崇敬,即便五體投地也毫不介意,反而覺得是榮耀的事情。

    然而,即便是儒宗後裔,少時讓梨的孔融,評價母親也只是裝酒的壺,可謂是毫無尊敬可言!

    這尚且是文人墨客,到了蠻族時期的五胡,直接驅趕漢族女子,肆意凌辱後,缺糧便殺掉烹食,殘忍至極!

    很不巧,歷史大多數由北方完成統一,長期浸泡強權的少數民族,如隋朝獨孤皇后,即便輔佐隋文帝卻也落得干政的罵名。

    武則天時代也是依靠強權,但從武則天以後,即便太平公主和韋皇后掌握權勢,也難以僭越皇位!

    隨著宋朝詩書禮教更加森嚴,對社會人格的塑造更加深入,男尊女卑已成慣例,而皇權的集中,也更加防備女性。

    明清兩代,均有後宮不得干政的訓誡,防止政權旁落導致宗族受害,加上女性裹小腳,再也無法出現強勢的女政治家!

    所以,綜合而言,就是男尊女卑的思想,男人不願臣服女性!直到新中國成立,才有了男女平等!

  • 9 # 開心蓮子蓉

    這個問題,終極答案指向男權社會對女性參政的警惕和絞殺。

     

    首先,士大夫多數都是直男癌的晚期患者,認為牝雞司晨,是侵犯皇權,嚴重擾亂男性社會的權力秩序。他們對女性掌權的強烈批判不是根據女性的能力,而是女性的身份,只要你是女人參政,那麼你就千夫所指。

     

    然後,武則天之後,男權社會對女性參政充滿了警惕,對武則天掌政也是不斷地貶斥和妖魔化,防止出現第二次武則天,這對後來有機會接觸到最高權力的女性起到了很大的阻礙作用。如果要成為第二個武則天,難免採用極為酷烈的手段,這既是實際困難也是心理障礙。所以唐代之後,北宋一共產生過5個垂簾聽政的皇太后,但都沒有取而代之稱帝。

     

    下面以大家比較熟悉的宋代劉娥為例作說明,劉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宋真宗去世後成為朝廷的實際上執掌最高權力的皇太后,她也是歷史上被汙名化得比較厲害的一個皇太后。那麼她遭到了哪些非議和攻擊呢?

    第一齣身偏見,攻擊她的出身和血統。劉娥出身貧苦,而且是再嫁之身,但是宋真宗力挺她,即使是這樣,也是過了很多年,直到她借腹生子之後才完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的宋仁宗,故事“狸貓換太子”的主角,在這個故事裡,劉娥是個心思歹毒手段狠辣的女人,為了得到孩子,不惜害死李氏。事實上,劉娥不但對宋仁宗有母親之慈、教育之功,對李氏同樣恩寵有加。

    第二性別偏見。宋真宗晚年,有很多大事都是出自劉娥之手,這點足以說明她是很有能力的人,宋真宗遺詔,點名讓她處理軍國事,事實上她當得起宋真宗的信任,在她治理期間,國家算是河晏海清。然而,士大夫不買賬,甚至透過武則天敲打她,有一次她問大臣你們怎麼看武則天,當時的諫官魯宗道毫不猶豫地回答:“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直接把武則天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也是對劉娥的警示。

     

    還有一件事,劉娥曾穿袞衣(天子的禮服)去參謁太廟,這件事直接踩到了男權社會的痛腳,後代說她“亂男女之別,而辱宗廟”。這就真相了,在士大夫眼裡她是個闖入者破壞者,就因為她是個女性。

     

    宋代是理學的開端,到了明清對女性的束縛愈盛,出了個慈禧,被罵到現在,當然她可能才幹不足,做了很多不利於民生的事情,但是換一個男的皇帝,也未必做得更好,卻不一定會招來那麼多罵名。

  • 10 # 壹品鏟史官

    如今的社會只要一說起“男權社會”或者“大男子主義”總會被“人人平等”之類的呼聲淹沒,大有過街老鼠的感覺。

    為什麼古代權力卻一直以男性為中心,究竟是“女性專權必亂政”還是“歷史本身排斥女性當權”呢?

    女性當權將挑戰已經形成的既有秩序

    首先,我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發展,沒有一個朝代是由女性所建立,一方面由於身體素質原因,另一方面由於既有的教育觀念,讓女性沒有能力來領導戰爭。

    而無論是哪個開國皇帝登基稱帝后自然免不了封賞功臣,這類人一般分為兩種,一為功臣,二為同宗。

    既然要立國,上馬廝殺,行營打仗是必須的,所以文臣武將在立國戰爭的槍林彈雨中都掌握了部分權力,特別是軍權,還有一部分行政權力。這點以西漢立國時最為明顯,劉邦對於掌握軍權的韓信等七大將領予以封王,而對於文臣之首蕭何則升為相國,封萬戶侯。

    不封可不可以呢?可以呀,秦始皇就實行完全的郡縣制,導致大秦王朝十五年而亡。

    所以之後的每一任開國皇帝為了穩定都必須封賞功臣,好一點的封王,這在西漢之後就很少了,因為劉邦立了個“非劉不王”的規矩,次一點封侯,這是主流,飛將軍李廣的畢生志願就是封侯,再次一點,高官厚祿養著,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名留青史。

    而對於同宗的分封更多地體現出維穩的含義,同姓子弟分到全國各地為王為侯,深刻地貼切瞭如今“不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的理論。一旦戰亂爆發,這些同宗王侯便成為拱衛皇室的有生力量。

    這便形成了每個朝代之初的固有模式,皇室加功臣集團利益共同體,此時一旦有女性掌握至尊權力,皇室由於權力被奪,必定起而反抗。而女性可以信任的力量卻來源於自己的母家,也就是外戚,外戚的崛起又影響到了功臣集團的利益,因此皇室和功臣集團為了維護既有的秩序,必定聯合起來反對女性當權。

    繼承人的選擇是個問題

    都說時勢造英雄,我國曆史上也並非沒有女性當權,但她們都無一例外得遇到了繼承人的問題。

    .立皇室後人

    呂雉作為我國曆史上第一位臨朝稱制的皇后,她一方面大肆起用呂氏諸人來維護自己的統治,另一方面保護自己與劉邦兒子劉盈一系的帝位。這帶來一個後果就是,劉盈及其子嗣一方面作為呂雉與皇室溝通的紐帶,另一方面也成為呂氏的定時炸彈,呂雉一旦去世,劉氏重新掌握權力,勢必對呂氏進行清洗,這是呂雉所不願看到的。

    然而這個問題也是她解決不了的,留下一道“不要送葬”的遺言後,呂雉便撒手而去,呂氏隨後被族滅。

    除了呂氏,大多臨朝稱制太后的外戚家族很少會有善終的,就是這個原因。

    .依舊立女性或外戚為繼承人

    那是不是可以拋開皇室改立新人呢?如果改立女性,勢必會帶來新外戚的崛起,新勢力的進入會令本就顫顫巍巍的局勢更加複雜難控,不可行。

    而立外戚子侄為繼承人,依然會遭到既有秩序的反對,而且問題又回到了矛盾的起點,那就是依舊是男性當權。

    所以女性當權之後,對於繼承人的選擇是一個矛盾所在,這個矛盾又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死結。

    結言

    不管是當皇帝還是以皇后、太后身份掌權,都代表了女性對權力的侵奪,都將遇到外戚和繼承人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就如同進入了死衚衕一般,誰都沒辦法解決,所以女性當權歷來為所有人忌諱。

    從這個角度來看,清末的慈禧太后反倒是個另類,她既沒有大肆起用外戚,又能夠以愛新覺羅係為繼承人,從而引起國內叛亂,清朝的覆亡確實不能怪於慈禧一人,換個男性皇帝也未必能做到更好。

  • 11 # 陳壽新

    女人當家房倒屋塌!其實這是儒家的教義. 在中國的封建禮法中,夫為妻綱是三綱五常的重要內容.也就是說在社會倫理道德觀念中女人處於從屬的地位.所以在人們心目中女人不能主政.僅有的一個女皇都是靠無數的陰謀詭計才得逞的,而且後世的評價也不高. 所以中國女主主政很少見.就是垂簾聽政,也會引來眾臣反對!但從古至今女人都不曾離開過政權干涉,脂點江山的女人們,如羋月,呂后,竇太后,劉太后,張太后,孝莊,慈禧。

  • 12 # 靈石蘊

    為了穩定,嫡子繼承

    其實,很早以前估計遠古時候吧,女子當老大,才是主流。發展靠什麼,發展靠人口,人口哪來的,人口自然是女子孕育而出的,在一個部落裡,哪個女子生的多,哪個就是老大

    今天其實也有當年痕跡,比如摩梭族

    隨著發展,男子逐漸成為部落主力

    畢竟在力氣方面男子天然佔優,這時候部落關係就變了,誰力氣大誰才是老大。只是老二就比老大差很多麼?老大再強,能強的過老二加老三加老四?沒有辦法,家庭出現了,有了家庭,就有宗族,有了宗族也就有了國……

    如此這般,從夏朝開始,嫡子繼承製成為主流,到了周朝,這嫡子繼承成為了禮法

    為啥女性當權會被抵制呢?

    很簡單,從上面可以看出,女性當權顯然表示外戚有奪權機率大大增加。雖說出嫁從夫,但天然的血脈關係,親近父系是必然,依靠父系掌權也是必然,這權力大了,該有不該有的心思,自然而然的會冒出來……

    雖然是呂后開了一個壞頭,但沒有呂后,換成其她皇后也一樣,這是必然的。所以,強如漢武帝也不得不說,子弱母壯,為禍之道。為了自己大漢江山延續,立太子時,乾脆來個殺母立子,弄死了自己的鉤弋夫人

    皇家如此,士族大家也是如此

    皇家可以看成最大的宗族,皇家言行為天下楷模。如果皇家女性掌權,也意味著天下士族百姓家的女性也能掌權

    道理一樣,女子掌權後,這家產到底是歸誰呢?為了維護自己家財產安全,士族百家們必然要抵制女子當皇帝,為此還發明瞭詞:牝雞司晨

    以上

  • 13 # 史墨千秋

    談起這個問題,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太卑微!

    在當時父系社會的主導下,不管是在戰亂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女人幾乎就如同物品一般的存在。

    我們也經常可以從史書中看到敵人掠奪了大量的糧食、資源、女人等等,還有古代的一夫多妻制等等,這些都提現出了古代女性身份的卑微。

    女子無才便是德

    在這種趨勢的前提下,古代的女性想要出人頭地可以說是很難,當時的社會大背景下,人們普遍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在當時來說女子想要讀書是很困難的。因而對於她們來說,就只是把丈夫給伺候好就OK了,對於權利,財富,地位來說基本和她們不沾邊。

    也許會有人說古代對女性太過於歧視,其實這個問題是有原因的,畢竟大自然本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環境,而人類也不例外。

    和平年代中從事生產生活,基本上都是體力活,因而身強體壯的男性也便成為了社會的主角,所以從古代起,人們就已經把男人作為家裡的頂樑柱了。不僅僅限於古代,就現在而言,男人也是家中的頂樑柱,因而在人們落戶口時,戶主的名字往往都是男性。

    放在戰亂時代,女性的地位更沒有保障!為什麼?因為當時是冷兵器社會,古人作戰都是騎射或是近戰,刀槍劍戟之類的兵器說白了也不輕,無疑也是一個體力活。一個成年男子在戰場上不說打四五個婦女吧,一個人打兩個估計還是沒什麼問題的吧!再加上女性每個月總會有幾天不舒服的時候,因而女性在戰亂年代更是幫不上什麼幫,這也就導致了女性的社會地位更加卑微。

    男兒膝下有黃金

    自古至今,都流傳著“男兒膝下有黃金”這樣的話,古人認為跪拜別人是對強者的一種崇拜,而古代的強者無一都是男性,若是突然出現女性當權,讓男性跪拜女性,恐怕這個問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不能接受的,這也就成為了人們反對女性掌權的另一個原因。

    收筆:

    總而言之,古代反對女性掌權的原因就是因為當時女性的社會地位太低下,但有人說在這種環境背景下還不是有了女性掌權的例子嗎?這有該作何解釋呢!

    事實雖是如此,但她們掌權都離不開她們背後的男人。

    如果武則天不是李治的愛妃,不受皇上的寵愛,她能有做皇后的機會嗎?如果呂后不是劉邦的妻子,那麼誰掌管漢朝還真的是個問題,當然了慈禧也不例外。

    從這一系列的問題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些女強人都是靠著男性的力量,進而一步一步達到權利的頂峰的,如果讓她們從零開始,單憑自己的力量取得這樣的成就,那恐怕是天方夜譚!

    【END】

    大家好,我是小墨 ,每天都會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小故事。

  • 14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原始社會初期本是女權社會,母系氏族佔據著統治地位。後來,或許是因為男性抵抗自然災害和毒蟲猛獸的能力更強,而且由於男性肌肉發過力量大,勞動能力也比較強,所以男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逐漸將原始社會轉為父系氏族社會。從那時起,男性便在社會中佔據了統治地位。

    我們都知道遺傳基因的慣性相當強大。因此即使社會進步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也依然存有男尊女卑的現像。尤其是當儒家學說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以後,又被摻雜進了“三從四德”的糟粕,並逐漸深入到了社會各階層,連皇家也不能例外。

    不過矛盾的是,封建社會卻又強調“以孝治天下”。因此,每當老皇帝去世而新皇帝卻又因年幼無知,而無法處理朝政時,往往就會出現皇太后干預朝政的情況。而這在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上,幾乎層出不窮。

    比較嚴重的是西漢王朝。當漢高祖劉邦去世後,呂雉憑藉太后之尊重用呂氏外戚,由此帶來了外戚做大擾亂朝綱的局面,使朝廷政局發生動盪。

    由此可見,正是由於大臣們擔心女主臨朝,必然要依賴外戚勢力的支援,才能控制局面,從而導致外戚勢力做大做強,進而打破原有的政治平衡,影響了群臣的既得利益,因此才會反對女主臨朝。

    但是,女主是否可以臨朝攝政,並不是群臣反對就能阻止的。而是要取決於,擁護女主的勢力能否壓倒反對派,和女主的能力與威望,是否能夠擔負起駕馭朝廷和統治天下的責任。如果能,那麼女主就能統治下去。

    比如,西漢王朝的呂太后,北宋王朝的劉太后,大清王朝的慈禧太后。甚至還有武則天這樣登峰造極,乾脆取李唐而代以武周,公然君臨天下,作了一代女皇的太后。

    由此可見,女主是否可以臨朝攝政,並不完全取決於大臣是否反對!而大臣之所以反對,也並不完全是出於為國家著想之公心。也摻雜著擔心外戚勢力做大,進而破壞原有的政治平衡,影響了個人利益的私慾!

  • 15 # 詩竹意夢

    在中國曆朝歷代中,關於朝中大事後宮是不能幹政的,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如果說皇帝年幼,先皇駕崩前都會找一幫能幹的心腹大臣去輔佐,例如漢武帝駕崩讓霍去病,桑弘羊等輔政,清順治帝駕崩讓鰲拜,索尼,蘇克薩哈等輔政,清咸豐帝駕崩讓肅順等顧命八大臣去輔佐六歲的同治皇帝,等等!

    那為什麼不讓皇后和皇太后掌權呢?那是因為皇后或者是皇太后都是女人,女人掌權在古代是大忌,因為他們後面都有一群外戚,朝中的能臣干將念及先皇的皇恩浩湯會一心一意去輔佐年幼的太子,而外戚責不然,很有可能會惑亂朝綱,東漢王朝覆滅就是因為太監和外戚爭權奪利導致的!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武帝駕崩前把年幼的太子鉤弋夫人刺死的根本原因,因為母壯子弱對年幼的皇帝后來歸政是非常不利的,因為武帝太懂得當時掌權是竇太后是如何的刁難自個,差點就被自個奶奶給廢了,就連自己掌權後自個的親媽,王太后都一直在插手朝中大事,由於武帝果斷,制止了母親的干預,並明確告訴王太后,我漢朝的天下姓劉不姓王,只要干預朝政,就算自己親媽也不行!王太后還大罵武帝不孝!

    還有就是像清咸豐帝駕崩時,咸豐也考慮到同治年幼,生母慈禧年輕又貪念權勢,

    也問過自己心腹大臣該怎麼辦?肅順也提出過效仿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那樣賜死慈禧,由東宮太后慈安照顧年幼的同治,可惜咸豐帝不忍,所以放過了慈禧,導致同治登基後慈禧干政,就連皇帝自個娶老婆都要聽慈禧的話,導致二十一的同治皇帝撒手人寰,因此縱觀歷朝歷代開國皇帝們都明確提出了後宮不得干政的頭號祖宗家法!!!

  • 16 # 彪哥聊事兒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反對的人是誰?結合史實我們不難發現反對的人有幾類:一、官僚,目的是使他們的利益最大化

    要明白他們的動機就要理清幾層關係:

    1.古代的黃權系統是由君權和官僚體系兩個部分組成,兩者加總的數值大致是不變的,君權擴大就意味著官僚體系權利的被擠壓;

    2.皇后或皇太后掌權的基礎是他們自己是皇帝血親,他們的利益和皇帝的利益是一致的;

    3.皇后或皇太后能掌權說明皇帝的能力還不夠,至少不足以和皇后及皇太后抗衡。

    從上述幾層關係我們不難發現反對皇后或皇太后掌權對於削弱軍權、增強官僚體系本身的權利是有宜的,因此會反對皇后或皇太后掌權。

    二、未進入官僚體系的文人,是長期受儒家文化教育的結果。

    在古代中國,皇帝在儒家話語體系中被稱為“天子”,皇天上帝授權處理人間政事的最高代表,無疑是神聖不可侵犯不容犯錯的,因此皇帝做錯事肯定是受了某些人的矇蔽,而皇后、皇太后或太監往往成為皇帝做錯事的替罪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該儘快給老百姓發購物券和消費券,刺激經濟保就業,你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