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百趣悠子
-
2 # 知也Lsy
我不認同。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跟一張白紙一樣,什麼都不懂,是我們大人的教育、我們的言行舉止影響到她/他。
環境造人。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培養的孩子,往往就會形成什麼樣的性格。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教育環境的原因。
當然,並不是說這是絕對的,畢竟這世上沒有絕對的事。但是這是大機率事件,所以不要對孩子不管不顧,說什麼孩子本性是與生俱來不需要父母教,我們還是要引導孩子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
3 # 心理諮詢師張明
性格的形成和發展反映著人的整個生活歷程.
一.性格形成的生物學條件.
遺傳是性格形成的生物學基礎,是性格形成和發展的生物學前提.只有具備了這種前提,性格才可能形成.
1. 氣質特徵: 氣質特徵會影響家庭環境,特別是父母親的態度及其它成員和行為反應,這種環境必定會對兒童性格的形成產生影響.
2. 高階神經活動型別是性格具有更持久影響.
3. 個人的身高,體重,體型,外貌等生理因素都會對性格產生影響.這要看這些生理因素是否符合社會的要求,別人對這種生理特徵的評價是好的還是負的.
4. 個人的成熟早晚也會對性格形成影響. 早熟的人更容易遵循社會準則與規範, 好交際, 情緒安定等;而晚熟的人,不願遵守社會準則與規範,好一意孤行,只顧自己的情緒與感受言行.
二.家庭因素對性格的影響.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個體最早接觸的社會環境.家庭因素對性格產生重要影響.
這種因素種要有: 家庭收入狀況,家庭成員的職業, 家庭氣氛, 家中孩子的數量, 孩子在家中的作用與地位, 父母的教養方式, 家庭結構的完整性等.
家庭氣氛: 如果父母處境不順, 困難, 表情苦悶,言語憂抑, 容易使孩子形成沉默寡言的性格特徵,甚至玩世不恭,消極悲觀.要麼就比別的孩子要早熟,堅強.
父母的教養方式: 如果父母對孩子是採取寬容,理解, 民主,保護, 非干涉性, 合理的態度的話,兒童就容易形成領導風格,活潑好交際,態度友好,積極,情緒安定等性格特徵.如果父母對孩子干涉,專制, 溺愛,支配,壓迫,獨裁等就會使兒童產生抑鬱,任性,適應力差,膽怯,執拗,情緒不安定等性格特徵.
日本 詫摩武俊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與作用: 科瓦列夫.
在研究教養態度與兒童性格形成的關係中,應注意:
1) 母親的態度及雙親態度的一致性.
2) 親子關係,孩子對父母態度與行為方式的影響會使父母產生新的行為方式,從而為兒童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環境.
3) 其它家庭因素.
三. 學校教育對性格的影響.
1.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關鍵與中心環節,教師要使學生學會有明確目的,系統性地學習,克服困難,鍛鍊堅定的意志力.
其中,體育課不僅可以傳授給學生技能知識,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意志力與勇敢精神得到鍛鍊.
2. 校風,班風都會對性格形成影響.
3. 少先隊,共青團,以及學校的各項規章與準則都會對學生產生約束與規範作用.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性格.
4. 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影響.有威嚴的教師不僅使學生言聽計從,而且他身上優良的品質會被學生學去; 沒有威嚴的教師不僅學生不聽從,而且他身上的劣質也會影響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四. 文化,社會因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主要有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經濟地位.
1.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風俗習慣與經濟文化發展水平都不同,這些對兒童從出生就開始產生影響.
2. 社會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目標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性格.資本主義國家的人以追求金錢為最大利益與人生目標.而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是以社會主義的發展為共同目標的.這些必然會影響性格中的一些東西.
3. 經濟地位: 在階級社會里,存在剝削與壓迫. 必然影響兩個階級人的性格.
總之,不同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經濟地位下,不同民族,不同階級,不同時代會產生各自不同的典型性格.
影響一個人的性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般來說,人到青春期性格特徵就已經穩定.成年後性格改變困難.但是如果在意志努力下,性格還是可以改變的.
五.影響性格形成的心理因素.
蘇聯心理學界的研究:
1. 列維托夫: 心理狀態轉化說.
即性格是心理狀態反覆出現並固定的結果.
2. 魯賓斯坦: 動機泛化機.
即性格是動機的泛化與定型化.
3. 態度的穩定與定型轉變為性格特徵.
性格的形成是由複雜原因引起的,即有外因,也有內因,是各種因素互動作用的結果.它們的影響程度會隨性格特徵或個人而異.
-
4 # 軒與軒尋
人之初,是張白紙。他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是以自身為了生存下去的本能所驅使。
為什麼每個孩子都會哭?因為他們出生時的本能,只有透過哭來告知父母,要餵奶了。
當嬰兒有了意識之後,那麼如果他笑能得到好吃的,他就會經常笑。同理,也會經常生氣,鬧,哭等。
一個孩子之所以不用教就很好,是因為本性好的說法略失偏頗。
孩子的本性沒有愛生氣,愛笑,善於惡的區分。
重要的是,孩子的學習模仿力是很強的。很可能是周圍的人和環境,讓他耳濡目染。慢慢就從中汲取對他最有利,他感覺過得最舒適的特質。
-
5 # 滿滿負能量193
沒有什麼孩子是本性不好的。現在社會資訊這麼發達,誘惑這麼多。家長不去往好的方向教導,可能就被別人教導歪了。
-
6 # 火龍光獅
“本性”是什麼?是指與生俱來的脾氣秉性嗎?一個小孩子,剛出生就像一張白紙,怎麼能說好與不好?
不用怎麼管的孩子有,但是這完全跟原生家庭的環境有關。環境因素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
有些父母在“身教”,而有些父母只是“言傳”。就好比大人每天玩手機卻告訴孩子不要玩手機,玩手機這麼不好,那麼不好。說一百句都不如你自己先做到。
沒有小孩是不需要大人教的。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小孩產生影響。“身教”好過“言傳。”
-
7 # 吾家霖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父母也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孩子,當然會有天生聰明懂事的孩子,如果這樣優秀的孩子在父母的正確教導下會更加優秀的!
-
8 # 黎小哩呀
有些孩子天性好,但是說並不是不用父母教,孩子畢竟知道懂的不多,不管是行為習慣,還是社會經驗,都需要父母去教去引導,只是這些孩子的父母會比熊孩子的父母要省心很多。
-
9 # 兩隻蝸牛爬上樹
不認同!父母可以不教,但父母的行為一定是對的!父母的的為人處事方式,夫妻關係,工作應付能力所表現出來的一定是正面的,情緒穩定的,孩子不用教,孩子也會那樣,因為孩子在生活中父母的行為已經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了!孩子自然而然會好!這就是有樣學樣!你想讓孩子怎麼樣,你先變成什麼樣!
-
10 # 恩鐸媽咪
大家好,這個觀點我不認同,孩子剛出生都一樣,都是好的,但是後天的習慣才會影響他的一生,孩子就像一棵小樹,它需要人們來修剪枝條,它才能長成材,孩子也是一樣,我們父母不去引導他走正確的道路,任由他自己發揮長大,那就和樹一樣了,孩子必須要父母引領的。
-
11 # 綦江曉利vlog
我不認為有些孩子本性好,就不需要父母的教導。所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也專。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本性善良,性格一樣,猶如一張白紙乾淨。如果後天不加以管教性格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家庭環境也是最重要的,大人和睦相處,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受到很好的燻滔。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話點都不假,只有父母做的好,孩子才能學的好。
-
12 # 生活情感日誌
有些孩子本性好,不需要父母教也會好,不知道這裡所說的本性具體指什麼?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說明下,此處我對本性的理解是,本來的性格、性情。
孩子性格的形成有遺傳因素,也有後天因素。一般父母品行優良、溫文爾雅,孩子也會遺傳到一些,但沒有足夠的證據去證明具體遺傳了多少。
主要來說說後天因素,即環境對孩子本性的影響。我認為環境對孩子本性的影響是巨大的,故我不認同孩子本性好,不需要父母教也會好這個觀點。
三字經中的“人之初,性本善”人人皆知的一句話,是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很多父母也是這樣認為的,認為孩子都是天使,都是善良的化身,但殊不知這句話後面的一句話才是重點,“苟不教,性乃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孩子從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因此而改變(壞)。
所以我們既要認識到孩子的本性是好的,更要認識到孩子善良的本性是需要後天父母的繼續教育的,因為這個社會是複雜的,人性是複雜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理應做好關於孩子德行的教育。
-
13 # 名揚說推廣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白紙一張,人之初,性本善,這個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的人,童年時期的成長和教育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有些人認為孩子本性好,不需要父母教也會好,我是不認同的,這要麼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思維,或者是一種懶惰思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的過程中,孩子是父母教育的成果,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決定其性格,而孩子的成功起源於父母的教育,他們是導師也是推手。不僅需要對孩子的身體發育負責,還需要對孩子的心理發育和智力發育負起責任,更重要的還要培養孩子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才。父母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僅只有撫養義務,還會對孩子的性格、心理品質起到重要的作用。
-
14 # 桂林經晨
孩子的本性大部分因數都是後天形成,良好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孩子本性善良,如果為人父母不教,不多加管束,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也會偏離原本善良的天性,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的管理很重要。
-
15 # 兒童成長髮展觀
"有些孩子本性好,不需要父母教也會好,你認同嗎?"
"本性好壞"是否決定了人生?答案是:否!
且聽我慢慢述說:
1、"人性本善、本惡"論從來都是沒有依據的!
人總想掌握這個世界,特別是自己和他人的命運,就去努力探求生命元之初的狀態,於是就有了"人性本善、本惡"的論調,但確實又找不到能說服所有的證據,所以這個命題就成了懸案。雖然,經常被人拿來引用做依據,但卻沒有什麼實際的力量!
2、"人性本惡"的孩子怎麼辦?你一發現他的"惡"就掐死他嗎?
"惡"的標準是啥?一個懵懂期的孩子符合你的"惡"的標準,你準備一經發現就掐死他嗎?
那你這是"惡"行嗎?以你的惡治他的惡,那你的"惡"該怎麼處理?是不是悖論?!
3、"人性本善"的孩子會永遠的好下去嗎?
"善"的標準又是什麼?何時能看出一個人的"善"以及是天生的?這些問題恐怕沒人能回答吧!
即使你認為某某孩子是"本性好",然後放任他自己胡亂的生長,你就敢想當然的認為他會繼續好嗎?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 你敢這樣試嗎?
4、人類到底為何需要教育?
如果人從生下來就被觀察到"本性好",然後不再管他、任其自然生長,並認為即使這樣他也會一直好,那麼這個世界就非常簡單了,扼殺掉"本性不好的"只留下"本性好"的,這個世界一定是善良美好的世界!
可是,這可能嗎?
人性之複雜,人的慾望之無限,人的訴求之難滿足,人際關係之難搞......哪道不是人生的大檻啊?!
人的:出身,成長環境,育養方式,教育條件,自我認知,自我努力,自我調適...在人生成長路上,哪個都不能少啊!
人的:可變性,可塑性,偶發性,必然性,運氣,機遇,......哪個人都具備的!
人要成才,除了自身的先天條件外,還得具備其他諸多外部條件,這些都不是一個"本性好"就能搞定的!
"教育"這樣一門科學之所以存在,就是協同各種成才要素,以科學系統的方法來塑造、改變一個人的!
-
16 # 甘木君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正確引導,並且一定要注重引導方式,當孩子很小的時候可以用家長的口吻教育引導孩子,當孩子處於青春期產生逆反心理時,就應該及時更換方式,否則適得其反。更多時間要以朋友的身份學會傾聽孩子的真實心聲,要從早期開始就注重培養讓孩子喜歡上交流的方式,能夠信任父母給出的建議和提醒,也要循序漸進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開闊視野,明辨是非。
-
17 # 行素由在
孩子小的時候,受環境的影響特別大。有一些孩子確實本性就比較溫和純良,但是後天的環境也很重要。說父母不用教也會好,那一定是父母或者周圍的親人給孩子營造了一個特別好的環境和氛圍,孩子會不自覺的受到影響,自然也會跟著變得越來越好。
-
18 # Endy媽咪說育兒
每個孩子剛生出來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一塵不染。當他降臨這個世上,融入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環境後,開始慢慢有了自己的色彩。
除了性格上存在的遺傳,更多的是父母的言傳身教在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有些孩子本性好,不是不需要父母教也會好,而是父母良好的行為舉止影響著他,他從小耳濡目染,已經潛移默化地刻在腦子裡,變成一種本能的反應。
孩子的本性沒有好壞之分,真正讓他們產生差距的是後天的環境影響。“孟母三遷”的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
第一次,孟子的家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第二次,孟子的家在集市附近,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第三次,孟子的家在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每一次搬家,孟子都會因周圍環境的改變而改變,由此可見,真正影響一個人的是環境。
正如有句話說的: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可以了。用你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做孩子的榜樣,勝過喋喋不休的嘮叨。
-
19 # 留下生命的空白
孩子本性好,還是需要父母教的!你可言傳,也可身教,應該還沒有因為“本性好”真正可以“不教”的孩子!
也許很多家長會說我孩子在家真的沒有教她什麼,她都表現的非常好,難道家長真的沒有“教”嗎?其實不然,教育孩子有的時候確實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家長的一舉一動,家庭環境的和諧與否?都將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間,孩子從中汲取著家庭環境、父母給他的“養分”,從中體會和領略了許多生活的常識和做人的道理,這並非像有的父母說的我沒有教孩子,是孩子自己成長的!
父母、家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不管你是有心“教”還是無心的“教”,這種影響它始終存在!
您的孩子也許本性就好也非常優秀自覺,父母及家庭的帶給他的影響也大都是正面的,這樣的孩子確實有時會讓父母感覺不到孩子是被“教”出來的,但恰恰這種孩子一定是可以找到優秀的原因的。我相信,這樣的父母也一定是非常優秀的!這樣的家庭大都也是和諧的!難道還認為不是父母“教”出來的嗎?
-
20 # 一起成長1
孩子的本性是天生的,但是後天的教育更重要,不管孩子怎麼樣,我們都應該要陪著他們成長,愛護他們,因為這樣孩子才能感受到愛,以後才知道怎麼去愛別人,陪伴著孩子有利於增強與孩子之間感情。
回覆列表
1、我覺得首先每個孩子一開始都是善良的,真如三字經裡的“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每個孩子都是一樣的,我們可以理解為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本性都是好的。
2、至於你說的不需要教本性也會好,其實有的家庭,或者說有的父母,他們可能因為自身文化水平的因素,又或者是因為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由老人來帶,他們都沒有刻意的去教孩子一些好習慣或者一些做人的道理,但這些孩子為什麼還能往好的方面發展呢?我覺得這個就是因為孩子們身處的環境,家長雖然沒有刻意的去教導,但因為家長們本身就是本性良好之人,他們只是不會教導或不善言辭,但孩子身處這樣的環境之下,他們是會像大人們學習的,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也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方式,因為孩子們小的時候學習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中,雖然父母看似沒有進行教導,但他們或許已經以身作則了,孩子們都會看在眼裡的,所以我覺得這跟家庭的環境是有很大的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