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喚醒不忘初心
-
2 # 阿東記錄
豆角幼苗黃葉主要兩種情況。一種是底部葉片發黃,容易脫落,逐漸向上擴充套件,造成死棵。第二種是頂部新葉發黃,經常伴隨著落花果情況。第三種是植株不會死棵,但是植株葉片葉脈中間黃化。
原因分析:
1、豆角根腐病,俗稱“紅根病”。這是一種土傳病害,前期病原菌浸染根系,植株營養不良,底部葉片發黃,植株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最後導致死棵。
2、微量元素缺乏。頂部生長點部位的葉片出現黃白色,由缺鐵、鋅導致。頂部新葉發黃一般發生在陰後突晴、根系生長不良、天氣由冷轉暖以及前期植株結果太多等的情況下。
3、植株生長不良。這種情況不會造成植株死棵,主要是因為植株長勢不良,導致中下部葉片葉脈中間發黃,容易引發植株早衰。例如棚室溫度過高、根系發育不良、傷根、肥水供應不科學等情況都能造成類似情況。
防治方法:
1、豆角根腐病可以採取藥劑灌根。選擇藥劑:多菌靈.福美雙(乙蒜素)+惡黴靈+松脂酸銅灌根。
2、在不良天氣以及植株生長中後期可以葉面噴霧:氨基酸葉面肥(螯合各種微量元素例如硼鈣鎂鐵鋅),可有效緩解頂部新葉黃白色。
3、增強植株抗性,培養植株健壯根系,合理澆水用肥,防止葉脈中間發黃,造成葉片早衰。
-
3 # 鄉下曹十一
你好,感謝提問。
豆角引起葉片發黃的原因有很多種,有的病因如果不加以及時治療,甚至會造成絕產。下面將引起豆角葉片發黃的幾點原因及防治介紹如下。
一、症狀表現
豆角黃葉主要兩種情況。一種是底部葉片發黃,容易脫落,逐漸向上擴充套件,造成死棵。第二種是頂部新葉發黃,經常伴隨著落花果情況。第三種是植株不會死棵,但是植株葉片葉脈中間黃化。
二、原因分析
1、豆角根腐病,俗稱“紅根病”。這是一種土傳病害,前期病原菌侵染根系,植株營養不良,底部葉片發黃,植株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最後導致死棵。
2、微量元素缺乏。頂部生長點部位的葉片出現黃白色,由缺鐵、鋅導致。頂部新葉發黃一般發生在陰後突晴、根系生長不良、天氣由冷轉暖以及前期植株結果太多等的情況下。
3、植株生長不良。這種情況不會造成植株死棵,主要是因為植株長勢不良,導致中下部葉片葉脈中間發黃,容易引發植株早衰。例如棚室溫度過高、根系發育不良、傷根、肥水供應不科學等情況都能造成類似情況。
豆角葉片發黃防治方法。
1、豆角根腐病可以採取藥劑灌根。可以選擇藥劑:多菌靈。福美雙(乙蒜素)+惡黴靈+松脂酸銅灌根。
2、在不良天氣以及植株生長中後期可以葉面噴霧:氨基酸葉面肥(螯合各種微量元素例如硼鈣鎂鐵鋅),可有效緩解頂部新葉黃白色。
3、增強植株抗性,培養植株健壯根系,合理澆水用肥,防止葉脈中間發黃,造成葉片早衰。
豆角高產栽培方法
一、整地播種
選用未種過豆類的田塊為宜,重茬地要消毒,因為重茬地很容易發生根腐病、枯萎病,引起豆角枯蔓死藤,很難防治。
二、苗期管理
播種兩天後根據壟面乾溼情況輕淋水,保證出苗所需水分,經過5~6天當豆秧具兩葉一心時,用菌毒清800倍加井岡黴素300倍淋一遍,畝用藥液750公斤,用以防治根腐病、疫病等病害。
三、抽蔓期管理
豆秧有蔓抽出,要進行大培土,結合施肥,畝用磷肥3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均勻施於壟兩邊,用壟溝泥土將肥料及雜草覆蓋,注意肥料及泥土不要接觸豆莖。
四、收穫期管理
播種約60天,植株進入生殖生長,收穫期出現,每隔7天施肥1次,每次畝用複合肥10公斤加尿素5公斤,用糞肥100公斤混合漚3天,加水1500公斤施於壟面,施後淋薄水,或者在壟邊穴施,畝用複合肥20公斤加鉀肥1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在壟邊隔35釐米開小穴施下,每壟施一邊,隔10天后在另一邊用等量肥料施下。穴施前應淋足水份,施後兩天內不要在壟面淋水,下雨天不施肥。
-
4 # 田園老六
春季是個播種的季節,農民朋友在這個時候會種植各種各樣的蔬菜,以後吃的時候即新鮮又方便,還節約了一部分生活費用,又增添了生活的樂趣。豆角作為其中一種深受老百姓的喜愛,老百姓的餐桌上它必不可少,炒菜、包包子、餡餅、做湯等都可以。
首先我們來看看豆角幼苗發黃的原因
①新葉發黃:接連雨天,空氣溼度大,根系弱小等幾個原因,都可引起新葉發黃、發白現象。當然也可能和缺鐵、缺鋅有關係。所以及時追施含有鐵、鋅葉面肥,可緩解此類症狀。
②葉脈間發黃:首先是因為缺鎂,或環境溫度過高,肥水不合理所致。
知道了發黃的原因,我們就要對症下藥,防治方法如下。
①合理上肥:在種植的時候,要施底肥,以有機質、微量元素的彌補,特別以鐵、鋅、鎂為主。選用葉面肥氨基硼鋅鈣鎂鐵800—1000倍噴霧,避免土壤微量元素缺少,導致黃葉。
②調理環境:環境溫度要保持在適宜溫度,不宜過高。
④合理用藥:醫治根腐病,用99%惡毒靈3000—4000倍灌根。
-
5 # 守望農村
從圖上看,豆角幼苗發黃有兩個因素造成,這兩個因素是:
1、潛葉蠅幼蟲蛀食。
單株豆苗上就有不少潛葉蠅幼蟲蛀食的洞線,造成變色,應是變白,不是變黃。氣溫升高後,適當打防治潛葉蠅的藥劑加以防治。如打阿維菌素。
2、凍害造成幼葉捲曲,變白。
前一段時間氣溫突然降低很大,造成了多地農作物凍害。看這豆苗也是有凍害的症狀。凍害嚴重會造成子葉變白萎蔫,凍害輕微會造成子葉收縮。
其它造成豆角幼苗發黃的原因:土壤肥料發酵不充分,燒苗造成發黃。還有缺鐵缺氮造成營養不良發黃,再就是土壤病蟲害嚴重,造成苗黃,豆種不好也有衰退發黃現象。但這幾項僅供參考,不應是圖上豆苗症狀的起因。
豆角是大多數人喜歡吃的一種蔬菜,營養豐富。加強苗期管理,培養苗壯苗優,實現豐產,給人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豆角。
-
6 # 小飄記錄奇石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豇豆苗發黃乾枯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一、豇豆苗葉黃乾枯是怎麼回事
1、長期施用化肥,農家肥減少,造成土壤板結。
2、近幾年來收麥使用聯合收割機、焚燒麥茬現象普遍,破壞了土壤表層結構。
3、密度過大,因不通風造成黃葉。
4、微量元素缺乏。頂部生長點部位的葉片出現黃白色,由缺鐵、鋅導致。頂部新葉發黃一般發生在陰後突晴、根系生長不良、天氣由冷轉暖以及前期植株結果太多等的情況下。
5、植株生長不良。這種情況不會造成植株死棵,主要是因為植株長勢不良,導致中下部葉片葉脈中間發黃乾枯,容易引發植株早衰。例如棚室溫度過高、根系發育不良、傷根、肥水供應不科學等情況都能造成類似情況。
二、豇豆苗葉子發黃乾枯怎麼辦
1.豆角根腐病可以採取藥劑灌根,不嚴重的可以使用採法特根樂夫養根護根。
2.增強植株抗性,培養植株健壯根系,合理澆水用肥,防止葉脈中間發黃,造成葉片早衰。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7 # 剛嫂
架豆角幼苗發黃不長,個人覺得可能是根部根系的問題,導致黃葉,及不愛長。建議根部用惡黴靈或精甲.惡黴靈或咯菌.精甲+生根劑+中生菌素或農用鏈黴素等淋根,6-7天一次,連續2次。平時偶爾用點氨基酸葉面肥或腐植酸葉面肥葉面噴霧
-
8 # 使用者3965416707
一般有以下幾種原因:1、根腐病,這是土傳病害,前期病原菌侵染根系,營養不良,底部葉片發黃,植株在中午萎蔫,早晚恢復,最後導改死棵。可以採用多菌靈+惡黴靈+松脂酸銅灌根;2、微量元素缺乏,頂部生長點部位葉片出現黃白色,由缺鐵、鋅導致。可以在不良天氣以及植株生長中後期用氨基酸葉面肥葉面噴霧;3、植株生長不良,一般不會造成死棵,棚室溫度過高、根系發育不良、傷根、肥水供應不科學等都可造成。可增強植株抗性,培養植株健壯根糸,會理澆水用肥。
-
9 # 解憂谷小文
暖一生 簡單給大家分析一下關於豆角種植的心德。
一、豆角秧發黃什麼原因?
土壤:長期施用化肥,農家肥減少,造成土壤板結或者是近幾年來收麥使用聯合收割機、焚燒麥茬現象普遍,破壞了土壤表層結構導致豆角秧發黃;
種植密度:密度過大,通風性不好、光照不均造成;
微量元素缺乏:由缺鐵、鋅等導致。
二、豆角的種植技術
1.土壤
以選擇肥沃、疏鬆的壤土或沙壤土為宜,並與豆科作物輪作2-3年,粘重土壤或地勢低窪、排水不良的地塊不宜選用。
2.播種育苗
特早30:特早熟品種。分枝少,主蔓結莢為主。常規露地栽培,播種至始花需35天左右,10-12天后即可採收豆莢,採收期長達20-40天,全生育期80-100天。初花節位低,平均3節左右即可普遍結莢。同期播種初花期和初收期比之豇28-2提前2-5天,總產量略高於之豇28-2。嫩莢淡綠色,勻稱,長約60釐米,單莢重20克左右,商品性好。
之豇28-2:中早熟,株高約2.5米左右,分枝少,葉片較稀。主蔓4-6節開始結莢,結莢多,莢綠白色,一般莢長60-80釐米,橫莖0.9-1.1釐米,單莢重25克。肉厚、纖維少,不易老化,品質佳。耐高溫、乾旱,抗花葉病毒病。生育期90-100天,畝產2000-2500公斤。
3.施肥
重施基肥:基肥以施用腐熟的有機肥為主,配合施用適當配比的復混肥料,如晉開硝基複合肥(15-15-15、16-16-16)磷、鉀含量比較高的復混肥,一般建議使用量為50-60kg/畝,並深翻入土;
巧施追肥:豆角在幼苗期需肥量較少,大水大肥易造成徒長,為控制莖葉徒長,促進生殖生長,防止生長過旺導致花、果少,應適當控制肥水供應。苗勢較弱時可衝施晉開液體起苗肥,畝施5kg。進入到結莢期,豆角需肥量開始加大,可以在花後追施晉開硝基複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一般每次追施15-20kg。每採收兩次豆莢追肥一次,追施晉開硝基複合肥22-8-15以及17-5-23等配比肥料10kg。
4.合理密植
播種時間應根據不同栽培方式而定,如採用大棚+小拱棚+地膜栽培的,可於2月中、下旬播種育苗,有條件的可採用營養缽育苗。苗期適當加強通風降溼,防止苗床溼度過大形成高腳苗,或發生猝倒病。3月上、中旬定植於大棚內,定植密度為每畦兩行,株距15-20釐米,每穴3株,定植後澆適量定根水,及時用土密封定植口。或3月上旬大棚直播,株距15-20釐米,每穴播種3-4粒。露地栽培的在我們河南省一般在3月下旬播種為宜。
5.田間管理
加強棚溫,促進早緩苗。利用大棚栽培的定植後,先密閉大棚5-6天,維持較高棚
溫,促進早緩苗,如遇寒流,必須在小拱棚上加蓋草簾,以防凍害,當棚溫超過30℃時,應及時通風降溫。
及時搭架,合理整枝。當蔓長到20釐米時,應及時搭架引蔓,並將主蔓第1花序以下的側芽全部抹除。在側枝長出的情況下,也可留1葉摘心,利用側蔓第1節形成花序。中後期主蔓中上部長出的側枝,應及時早摘心。若肥水條件充足,植株生長健旺,這些側枝不要摘心過重,可酌情利用側蔓結果。當主蔓長到2.2米以上時,及時打頂摘心,控制生長,促使側枝花芽形成,以免消耗養分。如肥水足,植株營養生長過旺、通風不良時,可摘除過多的葉、枝、老葉、病葉。
在種植豆角的時候,要保證土壤疏鬆透氣,植株營養充足,才能豆苗秧避免發黃。
回覆列表
豆角幼苗發黃的原因,豆角根腐病—微量元素缺乏—植株生長不良,根據病害、原因進行醫治。具體如下:
--【發黃的原因~防治方法】--
· 豆角根腐病
稱"紅根病"。是一種土傳病害,前期病原菌侵染根系。植株營養不良,底部葉子發黃,日曬雨淋,導致死顆。
豆角根腐病可以採取藥劑灌根。選擇的藥劑,多菌靈·福美雙+惡美靈+松脂酸銅進行灌根處理。
· 微量元素缺乏
頂部生長點補位的葉子出現黃白色,由卻鐵、鋅引起。發黃的葉片由天氣由冷轉暖,前期植株太多沒有均勻分佈,導致沒有很好的土壤吸收,在陰後突晴時發病。
在不良天氣以及植株生長中後期可以葉片噴霧:氨基酸葉片肥+(微量元素)硼鈣鎂鐵鋅,有效緩解頂部新葉發黃。
· 植株生長不良
硼室溫度不高、根部發育不好、傷根、肥水太多。植株的長勢不良導致中下部葉子葉脈中部發黃,引發植株早衰。
增強植株抗性,合理澆水用肥,培養植株健壯根系。有效防止葉脈中間發黃,造成葉片早衰。
以上就是豆角幼苗發黃的原因及處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