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南湖行舟

    花卉攝影,花荵怎麼拍?朋友是想拍攝一片花荵呢?還是想拍攝一朵花呢?如果拍攝花蕊一般得用微距鏡頭,否則拍攝不了!如果就想拍攝一朵花建議可以用定焦50mm拍攝,後面的花都被虛化了,效果應該不錯的。

    玩單反其實就是玩鏡頭,所以你用不同的鏡頭就可以拍攝出不一樣的花荵照片。你拍攝月亮沒有長焦鏡頭不行,你如果拍攝蒼蠅複眼沒有微距不行,拍攝人像或一朵花使用50定焦鏡頭,應該不會錯。當然你如果是一位器材黨,用長焦也是你的選擇,為什麼?就是另一個話題了!

    我認為玩攝影不要攀比,自己喜歡就好,需要鏡頭不一定非得買原廠鏡頭,一個玩,我們就是開心,不可能玩到大師的程度,如果迷上器材,就會應了業內話:玩單反的就會窮一輩子,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一定記住就是喜歡,只要快樂就好。

  • 2 # 柳侍墨

    謝系統推薦。

    前排那幾位,沒一個認識花荵的……那幾位直接扔圖的,就不能在扔圖之前先百度一下什麼是花荵麼?逮住什麼都往鍋裡放,也不怕煉出丹來?

    我也是服了。

    ╮(╯▽╰)╭

    我個人覺得,在拍攝花卉之前,是很有必要正確認識一下所要拍攝的花卉的。不然呢?您都不知道自己要拍的是個啥……那能拍好看嗎?能拍好看才奇了怪了!

    花荵(ren),蔥(cong)花——“荵”這個字可能很多輸入法打不出來,但是,花荵不是蔥花……咱不能因為輸入法裡打不出來,或者是自己不認識這個字,就張冠李戴吧?

    大蔥花你別跑,過兩天我會寫你的……(⊙o⊙)…

    食用蔥和大蔥花,都是百合科;花荵,是花荵科,二者風馬牛不相及啊……我滴媽。它們長得也不一樣啊……花荵俗稱電燈花;蔥花?蔥花是一團啊!

    花荵不是蔥花……花荵要是有靈智,估計得哭得花兒都謝了。

    認識花荵(ren)

    花荵是花荵科花荵屬的植物。花荵是中藥,能祛痰止血什麼的……一大堆功效。花荵的花期大約是5-8月,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氣候會有些許差別。花荵長得挺有特點,花開時就像是一個街角的路燈一樣……不是現在的路燈啊,現在的路燈什麼造型的都有。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老街上的那種路燈,燈蓋像個大圓盤的那種。所以,花荵又被人們稱為是“電燈花”——也挺形象的啦!

    我在戶外見過的,野生的花荵,都是藍色的花瓣,黃色的花蕊。其他顏色沒見過,不過人工培育的品種或許會有。

    理論上講,花荵應該是有人工培育的品種,畢竟花荵這花不嬌氣,耐寒也耐旱。壩上地區終日多風少雨的天氣,花荵照樣開得很燦爛。在野外過得挺好的花卉,在室內當然也能活得更好。而且,花荵那麼好看呢……人工培育,完全有可能。

    如何拍攝花荵

    戶外野生的花荵,挺高的。最低的到膝蓋,最高的能到大腿——我是以我自己的褲長量的。某些人也許會到腰圍?

    根據花荵的高度,確定拍攝角度。

    我並沒有炫耀身高的意思。只是想說,植物的高矮和拍攝角度是有很大關係的。如果植物只是貼著地皮長,那麼攝影師就得貼著地皮拍;但如果植物的高度在1米左右,那麼攝影師在實際拍攝時的施展空間就會更大一些,拍攝角度就會更多一些。

    我拍攝花卉喜歡用平拍的視角。比如說有蜜蜂過來採蜜,還就是得用長焦鏡頭採用平拍的視角。俯拍行不行?俯拍不是不行,而是蜜蜂不一定願意來——除非,您拿著長焦鏡頭上樹。

    當然,如果是想要增加視覺衝擊力的,也可以用仰拍的視角——前提是,植物的植株夠高。

    而花荵的高度恰好可以滿足仰拍的需求。

    根據花荵的形態,決定取景構圖。

    我剛才說了,我見過的戶外野生的花荵,都是黃蕊藍花瓣。那麼,如果是拍攝微距的話,花荵本身就存在著很大的顏色反差。

    所以,其實拍攝微距或者特寫鏡頭的話,畫面還是挺美的。

    如果是拍攝幾朵花荵,就要注意拍攝背景了。

    戶外野生的花荵,都是和其他植物一起混著生長的。所以一般情況下,攝影背景都是採用虛化的綠色背景居多;當然,如果您想玩點不一樣的,也可以用反光板當成花荵的拍攝背景——純白背景也不錯哦!

    如果是在陽光明媚的天氣,用仰拍的角度來拍攝花荵的,有可能就是藍天白雲,作為拍攝背景了……那就是另一番味道了。

    人工培育的花荵,據說品種挺多的。品種多就意味著顏色多。而且每個品種各自名字都不一樣呢!想想看,五顏六色的花荵,拍起來也是挺享受的吧?要是在室內拍攝的話,還是儘量採用長焦鏡頭加大光圈吧!

  • 3 # 使用者9791632494240

    下面是幾張帶花蕊的照片都是華為手機拍的。第一張是杜鵑花,第二張足垂絲海棠花辦掉了花蕊還是那麼漂亮,第三張足山茶花,第四,五是菊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一般開多少公里後會出現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