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無所有242662956
-
2 # 夏子宇涵
孩子的動手能力差,其實都是家長們貼的標籤。試想一下,我們自己有靜下心來高質量的陪伴孩子嗎?
孩子來到世界就如一張白紙,怎樣描繪藍圖,這和我們家長的引領和協助是分不開的。
第一,觀察孩子是哪方面的動手能力稍弱一些,自理能力還是其他方面,找到問題的根源。
第二,對症施策。家長一開始要參與其中,例如,不會穿衣服,家長們親自示範,把每個步驟清晰展現,之後請孩子適當練習。有孩子還說我不會等等之類,家長最好全程參加,有好的行為出現,或者有進步了,要及時給予鼓勵。
第三,擺正心態。我們只是協助者,要讓孩子明白,前方的驚喜要自己去發現。而不是一味依賴家長。
第四,允許孩子犯錯,不責罵。在錯誤中吸取教訓,並積累經驗,下次遇到同樣的問題,他們會避開。比如孩子動手製作了一個手工作品。也許形象很不好,我們不能一味打擊,說太難看了,聽取孩子的創作意見,精準給予合理的意見。鼓勵多動手製作,熟能生巧。
總之,孩子的動手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手和大腦是連線在一起的,只有手得到充分的鍛鍊,大腦也會運轉起來,孩子的各項能力也會緊跟其上。
以下是老大自己動手切絲瓜,薯條裹生粉。
-
3 # 大木c老師
我是一名幼兒園老師,我曾經帶過一個這樣的孩子:
她上幼兒園第一天,不要說自己換鞋子,連把鞋貼壓下去都不會。她爸爸幫她穿鞋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是這麼說的,“你讓她自己來吧”,爸爸尷尬的回答說:“她不會”,上幼兒園幾天以後,我一直觀察她,發現她好多事情真的都不會,不會用手扶著碗吃飯,飯粒撒滿桌子,不會畫畫,連拿蠟筆都不會,不會玩積木,總之什麼都說不會。
我馬上把這些事情跟家長反映,家長說是她奶奶一直在幫她做事,事無鉅細,事事包辦。
瞭解情況後,我向她爸爸媽媽提出建議:
1.讓孩子自己事情自己做。從穿,脫衣服,鞋,襪開始,到整理自己的書包,幫家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幫忙收碗筷,丟垃圾等等,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2.放手。奶奶也很配合,剛開始協助,不再包辦,然後慢慢放手,孩子進步非常的大,大班穿衣服比賽的時候,她得了全班第一名。
所以放手是非常重要。
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實在是不會做的事情,要指導他,教會他方法,而不是代替。
實驗課,他完成不了,你可以先跟他一起做,然後讓他再來幾次,透過練習,掌握方法和技巧。
總的來說,孩子動手能力差,最重要的做到兩點:
1.家長放手讓孩子自己來。在學習的過程中,家長不要陪伴孩子做作業,可以先幫助他複習,弄懂當天的知識,然後讓他自己限時做作業。學會自己檢查。
2.讓孩子多練習,就會熟能生巧。實驗課孩子不會,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尋一些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充分的去了解,然後再動手做實驗,這樣子成功的機會就會高,孩子體驗了成功的喜悅,他就會有信心去做下一個實驗,做多了就熟能生巧。
我的回答完畢,僅供參考,感謝閱讀
-
4 # 南南玩具館
我覺得您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考慮:1、年齡。是否在合適的年齡做對應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是小孩子,你讓他做了他身體無法達到的動作能力,那會降低他的自信心。如果是大孩子,你讓他做他認為太過容易的事情,那會降低他的積極性。2、大人是否參與過度。在孩子低齡階段,就過度的參與幫助,減少了他鍛鍊的機會,能力得不到提高,所以動手能力無法上來。比如,一兩歲吃水果,家長全部處理好再給孩子吃,孩子的嘴部、手部得不到訓練,以至於長大些,看到有籽薄皮的,都懶的吃,我就進入此坑。最後,您可以從下面方面逐步鍛鍊孩子。1、先找孩子感興趣的事情做起,耐心教導、鍛鍊進行手部訓練;2、給孩子鼓勵,增加其自信心;3、家長擺好位置,不要過度參與幫助;4、相信孩子,做不好是暫時的,家長的理解與支援,持續的陪伴與練習,孩子會越來越好!
-
5 # 笨笨糖糖
引導孩子去做,不要自己代勞。
我覺得應該多花點時間陪著孩子完成,自己可以給予適當幫助,慢慢引導孩子完成。空閒時間,也可以找些有趣的小任務,讓孩子嘗試動手完成。
完成記得誇獎,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可以的。
-
6 # 育有道幼教
孩子動手能力很差,很多事需要家長幫助,尤其學校的實驗課,很難完成,家長應該怎麼辦?
一、父母不要包辦代替首先,孩子的動手能力差,一般和家長的包辦代替脫不了關係,例如在孩子有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時候,家長還要幫孩子做,導致孩子的動手能力差。
還有,孩子對一些事情感興趣,想要去做的時候,被家長阻止了,長期的被阻止和不允許也會導致孩子的動手能力差,所以作為家長,不能包辦代替孩子,孩子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也不能限制孩子的探索和操作,否則,長此以往,孩子就懶得動手了。
二、鼓勵孩子自己操作鼓勵孩子自己操作,孩子動手能力差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孩子缺乏自信,不敢嘗試,怕出錯,也怕做不好,應對孩子的這種缺乏自信和膽怯的心理,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加油打氣,告訴孩子,你相信他,他可以做好的,也要給孩子失敗的機會,告訴孩子,即便做得不好,也沒關係,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就可以了。
孩子的不自信表現也源於家長,可能對孩子期望過高,可能對孩子管教太嚴,孩子缺乏自主性,在壓抑和被控制的環境下,孩子的性格會變得唯唯諾諾,不敢挑戰。
三、細小的進步也是成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過程往往比結果重要,用心發現孩子在操作過程中的點滴進步,並加以肯定,不要無限放大結果,而忽視孩子在整個過程中的付出和努力,當孩子的付出和努力得不到家長的支援時,孩子會覺得很挫敗,也會失去信心,會有自己什麼也做不好的心理暗示,相信不用說也知道,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說是多麼大的傷害。
家長要對孩子的細小進步給予肯定,對孩子做得不夠的地方給予指導,這樣孩子才會更好的成長和進步,孩子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教育的方式不對!
-
7 # 陽陽媽媽講故事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個人的觀點其實並不是孩子的動手能力差,而且家長給予的幫助過多,我們家長適當的少給一些幫助,對於孩子來說,會得到很多鍛鍊的機會!那麼長此以往孩子的成長就不是一點點!比如說,剛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我們常常能聽到家長們說“老師,我家孩子不會吃飯”;“老師,我家孩子不會穿脫衣服,鞋子!”可是為什麼孩子上了2周的幼兒園既能自己拿起勺子,自己往嘴裡送飯(可能會出現一勺飯,撒半勺的現象!)自己也會嘗試著穿褲子,穿鞋子(也可能會出現褲子、鞋子穿反的現象)呢?短短的幾周時間孩子的變化就是很大!小孩子是在習得中獲得能力,獲得知識的,習即是指練習,沒有練習的機會,孩子怎麼能得到能力?所以,家長們,放開你的手!孩子們的能力是無限大的!你給他一點空間,他會還你一片天空[笑]
-
8 # 早教老師Jenny
不知您家孩子是多大?
孩子的動手能力跟從小習慣有關係。由於現在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女,所以很多家庭包辦代替很嚴重。衣為伸手,飯來裝口。也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摔到碰到,從不敢讓孩子大運動,拿剪刀等。
學校組織的實驗課一般來說都是根據孩子年齡段設定的,也就是說普通孩子都能達到的水平。如果孩子很難完成,家長應該引起重視。因為動手能力差的後面還有可能是創新思維能力不足,受挫能力差。
那麼應該如何培養呢?
1.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陪著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手工,因為手工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還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2. 多讓孩子去做一些家務。因為孩子從這些小事中做起的話那麼可以提前讓孩子認知一下,還可以讓孩子從這些小事中獲取信心。
3.培養孩子多做一些動手的小遊戲,比如說一些積木、拼裝玩具等。這些都是需要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
4.多讓孩子做一些筆畫類的動作或舞蹈。家長們可以多抽出一些時間來帶孩子去室外做一些運動或者去玩耍。
我家兩個孩子,老大動手能力比較差,老二比較好,原因在於小時候的代養人經歷,以及自已對教育的不夠重視。後來透過學習,平時多讓哥哥做家務,多運動,鼓勵和引導,也進步了很多。
-
9 # 嘻嘻啊啊
轉自網路:
幼兒園老師教的手工摺紙,孩子折成了四不像,參加戶外採摘活動,孩子只會等著老師幫忙,匆忙的週一,孩子睡眼朦朧地起床只等你給他穿衣。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不少父母會發現自家孩子的動手能力弱爆了,都上幼兒園大班了,事事都要媽媽親力親為。
3歲以後寶寶進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這個時期也正是培養各種能力的關鍵時期,雖然幼兒園有鍛鍊動手能力的課程,但是畢竟教學時間有限,重要的還是日常習慣養成,如果家長不注重這方面的培養,難免會出現以上的情況。
細細想來,造成孩子動手能力差的原因大都是這幾點:
1、環境使然。以前的成長環境更開放,更自由,隨便一塊泥巴,一根樹枝,都可以開心得玩半天,可以動手玩的“玩具”也比較多,而現在城市化的生活,可以自由活動的空間太小,孩子們的玩具更多是電子產品、機械玩具,可以自由拆卸的玩具少之又少。
2、快節奏的生活方式,父母沒耐心去引導,沒太多時間和經歷培孩子一起嘗試和探索,認為教孩子這些,還不如自己做來得痛快,可以節約時間成本,所以就包辦了熊孩子的一切。時間長了,孩子認為大人幫他們做這些事都是理所應當。
3、父母不信任孩子,不給他們嘗試的機會,害怕把事情搞砸了,所以一切都有父母一手包辦了。父母的態度,讓孩子失去了嘗試的念頭和動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己動手做事的自信心。
要知道,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不是天生的,最主要還是後天的培養。
如何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呢?
一、不同年齡段,藉助操作性強的玩具器材,培養動手能力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不僅是孩子們的快樂玩伴,也是啟蒙老師。想要鍛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父母不妨儘可能給孩子創作能讓他們動手的機會,比如藉助操作型的玩具,橡皮泥、模擬玩具、過家家玩具等等,讓他們動動小手就能玩起來,家長儘可能利用週末或者下班時間,和孩子們一起玩耍,這樣孩子們既能體驗遊戲的樂趣,還能感受到幸福的親子時光。
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說,在選擇操作型玩具時忌太複雜。因為玩有難度的玩具,一旦玩不好就會求助於家中,就與最初的意願是背道而馳,況且還會帶來挫敗感。
如果4歲以上的孩子動手能力很差,用玩具培養動手能力這個辦法同樣適用。
二、根據男孩女孩不同的興趣愛好,提高動手興趣
男孩和女孩的興趣點各不相同,男孩子喜歡動,女孩喜歡靜,喜歡看什麼型別的動畫片就是最好的證明,父母也可根據他們不同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不同的辦法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女孩子的動手能力普遍都弱於男孩子,那就從她們喜歡的事情上引起關注。打扮洋娃娃是小女孩最喜歡的事情之一,給她洗澡、換衣服、打扮等等,這一系列的動畫,其實就只真實生好的再現,能把洋娃娃照顧好,相信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會越來越來,越來越獨立。
三、營造動手的場景,讓孩子去嘗試
還記得爸爸去哪裡中安吉說的一句“名言”嗎?寄幾的事情寄幾做!對,聰明的家長懂得放手,喜歡大手包辦的家長,只會讓孩子失去自己動手的樂趣,導致他們沒有獨立意識,過度依賴父母,以至於以後在學校生活中、工作中,都只會依賴家人,生活自理能力弱,不能很好適應社會。
從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重要性,父母不妨從日常的小事做起。
第一,讓孩子做好自己的事情
3歲鍛鍊孩子自己穿衣、穿鞋,4歲就可以培養他們自己洗襪子,洗臉、收拾小書包,收納自己的玩具,整理房間等等;
第二: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媽媽也可以引導他們幫忙掃地、擦桌子、刷碗、晾曬衣服、去超市選商品等等,自己再旁邊做好指導工作就好。
父母需要注意哪些呢?
1、父母多鼓勵,培養孩子自己動手觀念,而不是親力親為
2、一定不要吝嗇你的表揚,不也要無視孩子做的一個小手工,鼓勵就是最好的獎勵。孩子們天真可愛,當他們組裝了一個玩具、摺好了一架飛機時,父母的一句鼓勵,不僅讓孩子們有了小小的成就感,還是激發“下次我還要做的動力”,更加自信開朗,在同學和老師面前不再自卑。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10 # likasa29
首先家長需要正視“孩子是在試誤中成長”,在孩子做各種嘗試的時候,不管動手方面還是表達能力方面,我們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來看問題,不亂貼標籤,鼓勵肯定孩子的嘗試;然後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長適當放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需要自己努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爸爸陪伴的力量,爸爸引導孩子一般更具特色,更鼓勵孩子獨立和思考,可以增加爸爸的陪伴。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
11 # 關注新教育
孩子的動手能力差的表現,就說明孩子不能獨立自主、就是懶、就是好吃懶做、就是家長的溺愛過度與過度的保護所致,總之,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家長的錯誤教育的結果。
在日常的現實生活中,很多的父母總是認為孩子年齡小、不能做事,不會做事,總是害怕孩子出事、受到某種傷害,或者認為總是給家裡和自己添麻煩,甚至認為會損壞家裡的東西,總是去阻止孩子想參與或者想做事的行為,導致孩子慢慢地對參與勞動和家務活動失去了興趣與衝動。家長的錯誤教育思想與行為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去做事情的權利卻不能自制對孩子的無形傷害,還自以為是的以愛的藉口包辦替代,孩子因此而失去了一次又一次動手的機會,孩子能不動手能力差嗎?
再者,現在有很多的家庭裝飾擺設成人化,沒有孩子動手的小天地,孩子進了家門,這不許動,那不許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可以活動的空間很小,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成長需求和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特徵對成長環境的訴求,而明目張膽的忽視孩子動手的存在,孩子在自理和獨立上基本沒有自我的空間與時間,無論做什麼都是在家長的監護與幫助中完成,怎麼會有愛動手的慾望和習慣呢?面對孩子動手能力差的狀況,作為家長的,如果想改變這個被動的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話,應該注重做好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經常賞識你的孩子。孩子在做一件事時,家長應有相信孩子一定會做好的信心,不要一開始就對孩子說:“做不好就不許吃飯”“看你這麼笨,什麼時候才能做好?”之類的話。這樣做無疑給孩子增加了心理負擔,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想著做不好了會受罰,因為害怕,做事時就會很慌亂,從而造成孩子動手能力越來越差。
二是要善意的提醒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孩子動手能力差海邊現在一個方面,那就是他們的時間觀念差。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如果給孩子規定什麼事情在多長時間內完成,他就會有意識的提高自己的速度,集中精神的做一件事,慢慢的就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三是要及時給予孩子鼓勵與肯定。如果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孩子通常很在乎父母對他的評價,父母要多給孩子鼓勵和肯定,增強孩子的自信心,這樣,孩子為了在父母心中樹立“好孩子”的形象,也就會盡心盡力的去做每一件事。
四是要多和孩子一起做他感興趣的事。有的時候孩子動手能力差是因為他們對所做的事情不感興趣,家長要想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就要多和孩子交流,瞭解他們為什麼不願作手頭的工作以及他的興趣所在。比如說孩子喜歡拍皮球,暫時不想做作業,家長就不要強迫孩子做作業,而要先陪她拍皮球,等孩子玩兒的盡興了,在引導他做作業不遲。
五是要經常鼓勵孩子去動手做一些小玩具。現在,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玩具,但那些都是家長花錢買的電子或機械類產品,不能隨意拆卸。家長應在平時多和孩子一起商討利用廢品做一些簡單的小玩具,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例如,用廢舊鞋盒做小拖車、用廢布條做拋拋傘等。當孩子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時,他們就會主動去做一件件精美而富有創意的玩具,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孩子的動手能力就會提高。
六是要讓孩子自己儘可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現在的孩子大多都嬌生慣養,生活不能自理,有很多事情都有父母包辦,甚至生活中簡簡單單的扣釦子,繫鞋帶等都有父母代替完成,更有甚者,要家長來到學校幫自己做值日。等上了中學、大學,面對獨立住校的生活時,一切的麻煩便會接踵而來。
-
12 # 五阿哥Kevin
先引導孩子一起完成,孩子為主,家長為輔,同時多帶孩子看一些獨立的書籍,逐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決策能力,增加智慧。
-
13 # 保叔侃
精細動作是人們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我們平常生活中拿剪刀,切菜,寫字甚至玩手機都是運用我們的精細動作來進行的。可以說,如果一個人的精細動作發展的不好,生活中必然會帶給他很多不便,因此精細動作的發展對於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那麼孩子的精細動作時如何訓練呢?首先家長們們必須要知道的是,人類能力的發展像蓋樓一樣的,是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發展,底層蓋好了上層建築才能夠穩固。
而精細動作的基礎是什麼呢?我們來一起想一個問題,假設你要剪一個三角形貼在孩子的床上,你可以熟練的開合剪刀,但是手臂卻沒有力量,舉起來2秒鐘就覺得很酸,那你還能剪得好這個三角形嗎?顯而易見是沒有辦法的,手臂缺乏力量導致你無法穩固自己的雙手,那自然剪不好任何東西。所以精細動作的基礎是大動作。大動作可以簡單的歸結為攀、爬、跑、跳等活動(當然不僅僅於此),都是一些需要我們肢體大範圍運動,有一定的力量基礎來完成的動作,當孩子大運動發展都比較不錯,精細活動只要經常練習就能夠比較好的完成常用的一些動作。
所以要進行精細動作訓練,需要具體分析孩子的大運動能力如何,如果本身大運動能力不佳,不愛跑,跳,只喜歡癱在沙發上,或者懶懶散散,走路經常摔倒,坐不直的孩子,就需要從大運動的訓練開始,可以做以下幾項活動:
1.跑步
跑步是一項全身運動,每天帶著孩子跑步可以幫助孩子很好的訓練大運動上的能力,對於平衡感,手腳控制也有很好的鍛鍊意義。
2.爬
千萬不要小看爬的活動,爬行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內容,因為當我們爬行的時候可以訓練到手臂,肩膀,腰部,胯部等,對於全身的肌肉發展以及大運動能力的發展都有很好的鍛鍊。並且爬的種類很多,除了平常我們生活中經常用到的姿勢外,還可以讓孩子手心腳心著地,但是雙手和雙腳繃直的姿勢進行爬行,明顯會難很多哦。
3.跳高
跳高除了可以鍛鍊腿部肌肉力量外,還能夠訓練到腰背部,對身體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可以讓孩子跳過一個或連續多個,且有一定高度的障礙杆,還可以讓他往任意方向跳,做各種好玩的遊戲,但是一定要注意安全哦,附近不要有什麼尖銳物品,避免劃傷孩子。
4.扔球
扔這個動作著重訓練孩子的上肢力量以及上肢運用的能力,而且孩子也會很喜歡這個遊戲,進行扔球的訓練孩子一般會比較喜歡玩,尤其是有個容器讓他把球扔進去
我們在做大運動的同時,精細活動也可以讓孩子來進行啦,一些比較簡單好玩的的精細活動有:
1.搭積木
每個孩子都喜歡玩積木,但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把積木玩好的,在搭積木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穩定積木塊不亂動,放到指定位置,這對於手腕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搭高樓的時候,積木搭的越高,積木越難以控制。
2.串珠子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的串珠玩具,就是把各種形狀的珠子串起來成一串,並且孔的大小也各有不同,在選擇珠子的時候需要根據孩子的能力來選擇孔的大小,和穿針一樣,孔越小越難穿,一定要選擇好合適的珠子哦。
3.拼圖
拼圖不僅僅鍛鍊孩子手部精細動作的準確性,對於手眼協調也有很大的幫助,而手眼協調的好壞就關係到孩子在進行眼睛和手共同工作的活動時能否做得好(上述的串珠子,搭積木,還要寫字等活動)。
4.繞毛線
繞毛線就是將一根長長的線繞到一根棍子上,纏繞的難度各有不同,隨便的搭在上面,均勻的纏在上面,不同的程度對於孩子的難度來說明顯是不一樣的,這對於手腕的靈活度和控制能力要求也不同,因此可以嘗試讓孩子多纏幾種東西,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線纏出一個好看的玩具。
-
14 # T_T莫名的心傷
我們家的孩子動手能力也非常的差,每次學校上美術課的時候都會製作一些手工。可是孩子每節課都不能完成,因為這樣的問題老師也與我們家長溝透過很多次,讓我們有意的去培養。
但這種問題並不是短時間之內就能鍛鍊得好的,後來老師建議我們去網上參加線上的美術培訓,它裡面有很多的課程是專門針對我家孩子這個年齡段的學習。例如美術寶1對1。學習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孩子對繪畫有更深入的瞭解,他的興趣也會高了很多。另外他的動手能力比以前更強了,現在能獨立的製作一些自己比較有創意的手工品。
-
15 # 牧野夢語
孩子動手能力很差,很多事需要家長幫助,這是個較普遍的現象。原因出在孩子入學以前,父輩和祖輩對孩子包辦代替太多,甚至是過分呵護和溺愛所造成的。
現在注意到了孩子的這個問題,需要儘快加以解決,不要把這個毛病帶到小學甚至初中、高中。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想糾正會越來越困難。
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首先分析孩子動手能力差是在哪些方面?生活上的?學習上的?還是禮儀方面的?如果是生活方面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狀況,與孩子溝通交流商量,讓孩子參與做一些家務勞動。比如說,孩子的手絹兒內衣襪子自己洗;自己穿衣服;自己繫鞋帶。吃飯前,讓孩子拿筷子,擺餐具;吃飯後讓孩子幫助送碗盤,擦桌子。如果是學習方面的,就要花費時間陪伴孩子一塊兒學習,做孩子的榜樣。引導孩子,獨立自主的完成學習任務。不要有求必應,替孩子抄作業;要啟發孩子的思維,讓孩子經過思考找出答案,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禮儀方面,有客人來訪,要讓孩子先問好,引導客人入座;客人走的時候,要對客人說再見。經過一段耐心細緻的指導訓練。孩子的動手能力會有明顯的提升。
出現孩子動手能力差的原因。常常是在入學以前,孩子與隔代老人一起生活的時間較長。隔代老人稍不留神兒,出於對孩子的喜歡和關愛,基本上是孩子怎麼開心怎麼來。尤其在三歲前後,沒有注意到孩子的動手能力及良好習慣的培養。以至於後來孩子形成以我為中心的意識,爸爸媽媽,姥姥姥爺,爺爺奶奶,都得為我服務。所以三歲前立規矩,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及良好習慣非常重要。如果在這個階段,孩子使脾氣,家長要毫不猶豫的堅決說不。如果這個時間段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動手能力及良好習慣培養好,以後順勢發展,就不會出現讓家長非常鬧心的狀況。而會成為一個生活上自理,知識上自學,管理上自治,非常懂事,討人喜歡的好孩子,好學生。
-
16 # 秋風嫵媚
其實說白了這有點像我們常說的書呆子,當然這只是一個比方
學習是一碼事,動手能力又是一碼事。就像很多人學完了以後卻不一定會接電線一樣。有的人圖畫的一流,電壓電流功率計算的清晰,可是現場實操起來卻不是那回事。其實上學那會我就特羨慕那些動手能力特強的同學。其實這裡面的因素很多,孩子的喜愛,孩子的性格等等!其實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積木,讓孩子再玩樂中增加動手能力,和孩子一起完成,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培養孩子的興趣。這個說起來簡單,但真的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耐心陪孩子一起成長。
-
17 # 兒童成長髮展觀
"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差,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家長幫助完成。怎麼辦啊?"
1、孩子動手能力差誰之錯?
答案是:父母的!
孩子出生時,都是一張小白紙,他會按自己的成長節奏往前走。到了他會爬會走時,探索世界的範圍就擴大到了家長視線所及的範圍內,這時他也愛用手來探索,這樣的探索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有一定危險性、不衛生的情況,家長們通常會怎麼做呢?打斷他或者阻止他!你看,孩子的動手能力的鍛鍊就這樣第一次被毀了......後面還會出現無數次這樣的場景。一次次的阻斷,孩子就想是不是我不能做這個做那個呀!
孩子要自己吃飯了,家長說"我來"就去喂他;孩子要穿衣了,家長說"我來"就去給他穿;孩子要去如廁了,家長說"我來"就抱孩子去如廁甚至把他;孩子看家長做家務要來幫忙。家長說"我來",然後不讓孩子參與......一次次的越俎代庖,孩子會想看來不需要我,這些爸爸媽媽都會幫我做的!
就是父母的這些做法,在孩子動手的的關鍵期,一次次的不給他鍛鍊的機會,逐漸錯過了這個關鍵期,逐步變得懶惰,逐步形成了對他人的依賴!
2、動手能力差怎麼辦?
這樣辦:
(1)認清動手能力時可以提高和改進的
(2)下定決心,改變孩子當下的差的狀況
(3)從現在起,有意識的放手讓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4)對於之前已經錯過的關鍵期,從現在起找摸回來,制定鍛鍊計劃,然後監督和指導著孩子按計劃訓練。象吃飯、穿衣、如廁、掃地、拖地、洗碗等這樣每天都會發生的,讓孩子每天都去做;象剪紙、繪畫、折玩具等這類的,可以按計劃執行
(5)等他再大大,儘管放手讓他去做他能完成的。對於完成的結果好的,給予充分的表揚;對於完成不理想的,與他一起分析原因,多多鼓勵他下次繼續
-
18 # 小宣的小窩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動手能力差,大多數時候沒有他表現的機會。特別是跟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會尤為明顯,比如孩子說口渴了,爺爺奶奶會趕忙跑過去,拿過來水杯,開啟水杯,喂到孩子嘴邊。想想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情形出現,孩子還小很多事情需要大人來引導,一旦他覺得我動動嘴巴就可以達到目的幹嘛要動手啊,現在的孩子一個個聰明著呢。大人應該多給孩子動手的機會,多鼓勵他幫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天得到鼓勵並完成任務有了成就感,那結果就會不一樣了。
-
19 # 才智寶貝學堂
孩子動手能力差,與孩子平時的動手實踐少有一定的關係。可能孩子平時沒有什麼機會去動手,在家裡,父母會把所有家務活都包攬了,孩子自然就習慣了不動手。那麼,在學校裡,需要動手的實驗,對孩子來說就有很大的難度了。
既然已經發現了孩子身上的突出問題,父母就幫助孩子提高動手實踐能力。孩子做不好的時候,父母耐心地在一旁協助,給孩子一些時間去克服、去適應。如果孩子對需要動手的事情有所抗拒,可能是因為平時總做不好的原因。那麼,父母就要給孩子一些鼓勵,告訴孩子動手其實一點都不難,多練就可以掌握的,幫助孩子獲得動手的成功體驗,慢慢克服畏懼的心理障礙。
等孩子有能力獨立動手了,父母就可以放手讓孩子去自己完成。平時,家裡有哪些需要動手的家務活,可以叫上孩子來參與。引導孩子學會獨立、照顧自己,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在學習上,多鼓勵孩子參加一些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動手能力!
-
20 # 漢字的前世今生
孩子動手能力差,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沒有體驗到自己動手成功的喜悅,也許是自己動手失敗後感到沮喪而對自己否認,或許是因為失敗後受到呵責,自尊心受損,沒有了自信,從此害怕自己動手,或者是享受別人動手帶過自己的便利,更是懶得動手了,所以,我們的解決之道很簡單:
1,給孩子創造自己動手的機會,可以從易到難,讓孩子明白,原來自己也可以完成大人能做的事情。家長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你擇菜我和麵,一起動手豐衣足食,或者家長向孩子假裝示弱,哎呀,這個板凳腿鬆了,媽媽坐下摔倒怎麼辦啊,這個東西是從鄰居借的,你幫我還回去啊,有意讓孩子去想問題,解決問題;
2,讓孩子體會動手之後的成果帶給他的體驗,主要是情感上的愉悅體驗,一定要和孩子、和家人一起分享,孩子會明白,就像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一樣、原來勞動會獲得這麼多的幸福和快樂啊!
孩子的動手能力很差,很多事情都需要我們家長幫助完成。尤其是學校的組織的實驗課,他都很難完成,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培養呢?
回覆列表
現在大部分的學校都要求孩子全面的發展,不僅僅是侷限於文化課的學習,對孩子的動手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比如學校組織的課外的集體活動或者社會體驗課等等。
1、動手能力弱缺乏鍛鍊
動手能力是每一個孩子必須要具有的技能。之前有權威的機構調查表明,現在60%的孩子動手能力都比較差。因為大部分的孩子生活環境比較優越,他們處在被疼愛的家庭裡,家長們對他們的要求不高,平時也沒有特別的去訓練這個方面。當進入到學校之後,大家的差距就明顯的看出來了。
我家的孩子在剛小學的時候,動手能力也非常的差。每次學校舉行的實驗課,他都無法獨自的完成,大部分都是在學生或者是老師的幫助下。其實並不是他自己不願意去完成,而是他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得很好,時間長了他自己也會非常的自卑。
動作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孩子三歲是培養的最佳啟蒙時期。但是過了這個時期也不用太擔心,因為當孩子上了小學之後,他們的手部發育和手部的力量基本成熟。在操作一些細節的東西的時候會更加的精準。所以在小學也是動手能力鍛鍊的一個黃金時期。
後來老師建議我們家孩子去學習畫畫,因為他畫畫對手部的力量要求很高。
2、可以針對性的去訓練
透過老師的建議我們報了網上的線上美術教育。例如現在學的平臺是小熊美術。之所以選擇網上教育的方式,是因為現在很多的線下培訓機構都是一個老師同時教七八個孩子畫畫。這樣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差異很大,孩子真正學到的東西就會很少。
那小熊美術是1對1的培訓,每一節課的時間都能充分的利用。這樣孩子學習的知識就會高很多。另外它裡面的課程設定的比較合理,能從最基礎的東西講起,老師也會摻雜著一些生動形象的故事,讓孩子保持有很高的興趣。
最重要的是它裡面有一些特定的課程,能鍛鍊孩子的手部力量,讓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思維都有明顯的提高。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不僅畫畫的水平提高了很多,他現在都能自己製作一些手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