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國茶文化知識

    吃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

    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

    嚐鮮

    很多地方有“立夏嚐鮮”之俗。人們品嚐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

    食麵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即將成熟的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捲三種。

    喝茶

    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 2 # 泰鼎發現

    我們這兒迎接立夏的食物是野米飯。

    一鍋合格的野米飯,

    需要在戶外搭口鍋子 柴火炊煮;

    蠶豆和鹹肉是必須要放的。

    豌豆土豆臘腸春筍 則是豪華版的加料,

    嫂子家的習慣是還要拌上萵筍葉。

    從前小孩們要拿著袋子去各家討米,

    一鍋飯用各家米煮寓意最好,

    和萬聖節討糖果一樣歡樂。

  • 3 # 愛偉琪

    立夏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時間是在每年的5月5日或5月6日,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孟夏時節的正式開始。

    在湖南還沒有那麼熱,晚上還要蓋棉被,一路奔波回到家,居然還要開風扇,一看掛曆明天是立夏,怪不得這麼炎熱了,小孩還老是說媽媽我肚子疼,這個時候就要預防腸炎了。

    立夏我一般都是選擇香椿葉茶,香椿是一種陰氣很足的植物,它自身的生長能力特別強,只要有陽光,就能長得飛快,香椿芽的生長也是很快的,嫩芽發出來採摘後,過幾天又發出新葉摘了長,長了摘一個春天下來可以吃很多茬。

    香椿最大的特點就是辛香,喜歡它的人特別喜歡,不喜歡的定不會品嚐,如果你瞭解香椿,可能覺得它的香味真是非常的可心。

    香椿是有藥性的,他可以祛風利溼,可以預治防風溼病,吃法也很簡單,在香椿初春剛發的頭茬牙很嫩,用鹽醃一下切碎了,拌嫩豆腐,淋上點香油,味道特別的好,長大一點的香椿芽就拿雞蛋來炒,很香,

    香椿全身是寶 吃過了嫩芽,香椿樹上長出來的香椿葉老了,對治腸炎很有幫助,其中香椿茶對預防腸炎也非常有效。

    香椿茶葉做法

    香椿老葉子摘下來,清洗乾淨,太陽暴曬3-4天,曬乾的香椿用密封袋子裝起來,不會潮,每天喝2-3杯

    立夏了,各種冰凍飲料 雪糕,上市了,誰經得住誘惑了,吃了這些腸胃會受不了,記得回家衝一杯香椿茶。

  • 4 # 花姑娘123

    你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希望我都回答對你有幫助。在花姑娘生活的城市每到夏天除了“我要去海邊”外,吃剉冰也是許多人夏天的的選擇,就從臺灣古早味便宜又大碗的剉冰吃起,讓這些剉冰品療愈你的“熱”靈魂吧!藕色中透著微微光澤的芋頭,與好咬軟Q的芋圓、地瓜圓一同擠滿在冰塊上,旁邊還有軟爛適中的紅豆作伴,光是看了就讓人食指大動,只想立馬大啖好幾口一解夏日的燥熱感。煮得透爛的芋頭,口感鬆軟入口即化,滑順的芋頭蜜香更是洋溢滿嘴。彈性與風味極佳的地瓜圓、芋圓吃起來有淡淡的香氣,濃醇厚香的鮮奶,伴著Q嫩手工客家仙草凍一同入口,爽口涮嘴又沁涼,完全不需耗費精神動嘴巴咀嚼,就能直接沁人心脾唷!軟Q又帶勁的粉圓,鬆軟綿香的蜜芋頭,亦或是有著紮實口感的紅心粉圓,配著酥脆雪花黑糖片,兩種口感一次滿足,這個夏天就來點不一樣的吧!炎夏容易食慾不振,可是說到“吃剉冰。

  • 5 # 分享我的家常菜

    立夏是24節氣的第7個節氣,立夏代表著已經進入了夏天,全國各地對待立夏的到來都有著不同的風俗,有吃麵的,有吃茶蛋的,而我們廣西立夏的風俗是吃五色糯米飯,是祈福保平安的意思。

    五色糯米飯所用的染料都是純天然植物提煉,五色糯米飯的五色有黑、紅、黃、紫、白。

    黑色是用楓葉搗攔榨汁、紅、紫色是用同一種葉狀不相同的紅藍草煮水熬製而成,黃色是用黃梔子搗攔放水中浸泡而成,白色為糯米的原色,把各種顏色製作好後把糯米分別倒入不同的顏色水中浸泡12小時,讓糯米充分染上色。

    把染上色的糯米放到蒸鍋中圍著鍋的圓形按色擺成五角形狀,上鍋隔水蒸兩小時即可。

    五色糯米飯所用的染料有清涼解暑、堅筋骨、益腸胃之功效,立夏也代表著正式進入夏天了,夏天也是人體消耗能量最大的季節,立夏吃五花糯米色除了祈福保平安外也寓意著增強體力,保健康。

  • 6 # 朝花惜時z

    我國自古以來就有將立夏作為夏季開始的時候,此後氣溫將明顯升高,雷雨增多,炎炎夏日拉開帷幕。立夏這一天。我國各地都有獨特的食俗,那麼,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呢?在民間,為了迎接夏季的到來,有不少的傳統習俗,有一些習俗甚至保留到了今天。

    無錫:嘗三鮮

      三鮮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區不同,則有些不一樣。

      地三鮮:黃瓜、莧菜和蠶豆,莧菜、蠶豆和元麥,莧菜、蠶豆、蒜苗。

      樹三鮮:櫻桃、枇杷、杏子,梅子、杏子、櫻桃,梅子、櫻桃、香椿頭。

      水三鮮:海螄、河豚、鰣魚,鰣魚、鯧魚、黃魚,鰣魚、銀魚、子鱭魚。

      其中,地三鮮會比較常見,有的地方在立夏的時候則有吃黴豆腐的習俗,說是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長沙:立夏羹

      在長沙的農家們認為,立夏這天要是下雨,如果沒有下雨,夏季和秋季就會出現旱災。諺語則說道:“裡下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

      長沙人會在立夏這一天吃“立夏羹”,用糯米粉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子。二十四節氣立夏作為夏季的在天文學上代表春天結束,夏天正式開始,此後氣溫將明顯升高,雷雨增多,炎炎夏日拉開帷幕。立夏這一天。我國各地都有獨特的食俗,那麼,立夏吃什麼傳統食

    立夏飯

    寧波一帶的鄉下用五種顏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飯,也稱立夏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資的豐富,南方很多家庭將五色豆子替換成豌豆、雷筍、蠶豆、莧菜、香菇丁、鹹肉丁、胡蘿蔔等食材,寓意“五穀豐登”,頗具儀式感。俗話說“千補萬補,不如立夏一補”,吃立夏飯同時也寄語人們希望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立夏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立夏蛋,民間認為立夏吃蛋能夠強健身體。孩子們則喜歡把煮好的雞蛋用五顏六色的繩子編好掛在胸前,傳說這樣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熱病。

    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是江浙一帶立夏的習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婦女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飲了立夏茶,可以防止疰夏,讓你健康平安度夏。

    立夏粥

    立夏時節,湖南耒陽人各家各戶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絲、糯米丸子、紅棗、豬雜、幹筍、紅棗、豌豆、豆芽等十多種食材做輔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氣四溢的粥。

    立夏果

    立夏果,又稱立夏粿,是江西弋陽一帶立夏節氣的特色食品。立夏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煮一大鍋立夏粿,吃一整天。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後揉爛,搓成小糰子,加入豆芽、豆乾、蝦皮、豌豆之類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傳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種越多就表示春收越豐富,喜慶有餘。

    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腳骨筍實際上就是山上的烏筍。它細細長長的,形似腳骨,烹煮的時候切成三四釐米長的段,不剖開,據說立夏吃了腳骨筍,一年腳骨都健康。

    嘗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是指黃瓜、莧菜、蠶豆;樹三鮮指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則是指螺螄、鰣魚、河豚。

    見三新

    與無錫民間立夏食俗相似,蘇州地區有“立夏見三新”的說法。三新是指櫻桃、麥子和青梅,人們先用三新祭祖,然後再自己吃。

    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要吃“七家粥”。七家粥是用左鄰右舍各家彙集起來的米,加入各色豆子和紅糖煮成一大鍋粥,再大家一起分食。

    麥蠶

    青麥蠶,也叫青麥團,是上海郊縣和江蘇啟東、海門一帶立夏節令食品。將還沒成熟的青麥穗揉碎,把帶殼的麥粒放入鍋裡炒熟,去掉殼,放進石磨磨成粉,與糖一起製成寸長像一條條蠶寶寶的條狀食物,所以叫麥蠶。

    鼎邊糊

    立夏時節,福州人要吃鼎邊糊(又稱鍋邊糊),是用米漿涮鍋邊,再加入蝦米、木耳、莧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風味小吃。煮鼎邊糊,也叫“做夏”。

    蝦面

    立夏這天,閩南家家戶戶用新鮮的蝦子、青菜、豬肉和油麵一起煮成蝦面供全家食用。

    夏糰子

    立夏吃夏糰子是湖南婁底人的習俗。先將糯米粉和成團,揪成小劑子,捏成餃皮狀,包入餡,收口搓圓,然後下鍋煮,放上白糖。

    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這天要吃光餅。光餅是麵粉加少許鹽烘製而成的,但吃法又有些差異。周寧、福安等地是將光餅放入水中浸泡後做成菜餚,而福鼎、蕉城等地則是把光餅剖開,夾入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一起吃。

  • 7 # 城南舊影

    1、五色飯

      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2、吃軟菜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面板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3、吃蝦面

      舊時,立夏吃蝦面,把蝦摻入麵條中煮食,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的祝願。

      4、吃“光餅”

      一些地區立夏有吃“光餅”習俗。

      5、“七家粥”

     

    立夏吃“七家粥”, “七家粥”是彙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穿耳朵眼

      舊時,母親多選擇此日為女孩子穿耳朵眼,說法是此日穿通的耳朵眼不容易長回去。

      穿耳朵眼時,母親一般不事先說明,免得孩子護疼。而是預先準備好用火消過毒的繡花針,並把孩子哄到自己懷裡吃雞蛋,在孩子吃雞蛋張口咬蛋時,一針快速穿過孩子的耳垂。

      還有的人家為自己家的小貓穿耳朵眼、扎紅頭繩。

      忌諱坐門檻

      立夏日有忌坐門檻的說法,特別是孩子。俗傳立夏坐門坎,夏天裡會疲倦多病,且一年精神不振。

      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門檻了,就必須要坐滿七根門檻,才可解除這種禁忌

  • 8 # 可樂麥芽糖

    我是河南人、我們立夏這天會吃立夏饃,有的地方也會吃雞蛋,下面我們就先說說什麼是立夏饃?就是過年時留幾個饅頭,掛高牆外曬乾風乾,立夏時用水把饅頭泡透,擠出水,加麵粉,雞蛋,韭菜葉,攪拌成糊糊狀,攤煎餅的方法攤立夏饃。據說立夏饃可防熱抗暑,消夏除災。

    相傳,吃立夏饃可防熱抗暑,消夏除災。過年時,家家都要留幾個蒸饃晾曬風乾。等立夏來臨,把晾曬風乾了數月的饅頭切成塊,用水泡透後擠出水,加麵粉,雞蛋,韭菜葉,攪拌成糊糊狀,攤成圓圓的煎餅,當地人叫“面托兒”,即為立夏饃。

    做立夏饃的幹饅頭需要提前數小時浸泡,往往在頭一天就把饅頭切塊泡上。立夏饃的味道沒什麼特別,立夏這天早晨吃完立夏饃,夏天就算是開始了。

    立夏時節為每年農曆四月,公曆為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度。立夏的來臨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曆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立夏日又稱“立夏節”,是中國傳統節日。

    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而在民間,也有許多的風俗,代表著人們的祈願,對豐收的祝福與健康的盼望。炎帝是農神,祝融是水神,在農業社會這是五穀豐登的表現。

  • 9 # 智聖無名

    你好,我是陝西人,我們這裡的立夏習俗有這幾個,跟您分享一下:

    第一個是:忙罷會

    在陝西關中一帶的廣大地區,普遍在夏忙結束後,即農曆六、月間,各村都約定日子過會。農村把這種會叫做“村會”或“油塔會”(因過會送的禮品是油塔饃)。有的村子和當地廟會結合起來,唱大戲或小戲以資助興。會期間,女婿、外甥拿上油饃20個,外加酒肉或時興鮮果作為“忙罷禮”,送於孃家或舅家。

    第二個是:探夏

    探夏又稱“避涼”,流行於陝西南部和關中地區。每年將入盛夏時,孃家給出嫁的女兒送去涼蓆、草帽、扇子、蚊帳、夏衣等,以示關心女兒健康地度過酷夏。《岐山縣誌》 載:“六月六日新嫁女, 母家授以單衣。”陝南竹器多,多送涼蓆、扇子、蚊帳等。關中地區鳳翔、渭南等地,是產麥地區。該地區的手工編織業很發達。“鳳翔有三寶,東湖的柳、柳林的酒,女人的手。”"女人的手” 即指風翔縣婦女的編織物很精巧。特別是用麥杆編織的草帽馳名,每年入夏,婦女將編織好的草帽一"鳳翔帽” 送給親友,尤其是在探夏時,孃家人給女婿送的避涼物品中,總離不了- -頂精製的“鳳翔帽"

    第三個是看麥梢黃

    在陝西關中地區,每年清明節後,麥子快要成熟的時候,出嫁的女兒要到孃家去探望,問候夏收的準備情況。女婿、兒如同過節日- -樣,攜帶禮品如油旋饃、黃杏、黃瓜等新鮮水果或蔬菜,去慰問孃家人。農諺雲:“麥梢黃,女看娘;卸了撥枷,娘看冤家。”意思是夏忙前,女兒去詢問孃家的麥收準備情況;忙罷後,母親再探望女兒,關心女兒的操勞情況。

  • 10 # 沐汐鍋鍋

    我們大耒陽每年立夏時家家戶戶都會熬製一鍋立夏粥,寓意著對豐收的美好祝願。

    立夏粥是用大米作主料,伴以精肉、糯米丸子、粉絲、幹筍、香椿、豬雜、紅棗、豌豆、豆芽、雞蛋等十幾種佐料熬製而成。起鍋後熱氣騰騰,香氣四溢。鄰里之間,互相贈送,一來展示自己的手藝,二來融洽感情。

    其中最有名的立夏粥就是“泥鰍燉粑裡”。

    因為有名甚至這個詞在耒陽當地都演變成一句俚語:要是哪個娃娃不聽家長的話,估計家長會說“再不聽話,是不是想泥鰍燉粑裡了”。

  • 11 # 小委農家美食

    明天就是立夏了,你們當地都有什麼習俗,有什麼當地的傳統美食?

    立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夏意味著“春氣夏來”,古人稱這一天“春盡日”,立夏代表正式進入夏天,春暖花開,即便太濃烈的暑氣也不要掉以輕心,出門做好防護防曬工作,注重身體。立夏,農作物進入長旺盛時期,在農村立夏這一天做一些立夏食物,也是傳統習俗,下面給大家說說立夏我們這做些什麼來吃。

    立夏粥

    在我們農村家家戶戶都熬上一鍋立夏粥,用瘦肉、大米、紅棗、蔥等製作而成,營養豐富,鄰居之間相互品嚐,除了展示手藝同時還能促進鄰居之間的感情。立夏粥代表著當地的傳統習俗以及對豐收的美好祝願。

    立夏蛋

    每個節氣都有著不同的傳統節氣美食,立夏節氣吃立夏蛋,是南方地區傳統習俗。當地的這一天吃煮雞蛋,俗話說吃了“立夏蛋”可以避免安隱渡過嚴熱的夏天。古人認為圓圓的象徵著圓滿,家人們能夠平安渡夏的美好時光。

    立夏飯

    立夏一過意味著農忙開始了,所以老輩人要做些好吃的補補身子,為了有體力幹農活。農村人用紅豆、青豆、綠豆、等大米混合一起做一鍋香味濃意的飯,也叫“立夏飯”。營養豐富,也有著“五穀豐登”的美好祝願。

  • 12 # 一條小海帶

    每年的5月5號左右當太陽到達黃金45度時,就被稱為立夏節氣。立夏代表著正式告別春天迎接夏天。立夏也是人們比較容易生病感冒的時期,俗話說“千補萬補,不如立夏一補”,所以我們在立夏時期吃東西也是要有點講究的,應該以清淡低鹽低脂,多攝入粗纖維和維生素為主。在立夏這一天,我國各地都會有不同的習俗和傳統的節氣美食,那麼我們現在就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節氣美食呢。

    1.麥蠶寶寶

    麥蠶寶寶又叫青麥團,它不是蠶做的,而是將還未成熟的青麥穗搗碎然後把帶殼的麥粒放到鍋中炒熟再去殼放進石磨裡磨成粉末,最後和白砂糖混合製作成像蠶寶寶一樣的條狀青麥團,所以才被稱之為麥蠶。它是上海郊縣和江蘇啟東,海門那一帶的傳統立夏美食。

    2.光餅

    光餅是用麵粉加鹽和成麵糰製成餅胚烘烤而成的,它的吃法也有很多。像福安,周寧等地區是將光餅泡入水中再加工成菜品,而蕉城,福鼎等地則是把光餅切開夾上肉和菜一起吃。

    3.立夏蛋

    立夏蛋是用核桃殼或者茶葉蛋煮熟的雞蛋,過去的人們認為立夏節氣吃蛋能夠強身健體,當地的孩子們都喜歡用彩色的繩子編成口袋把煮熟的雞蛋放進去掛在胸前,傳說這樣可以保佑孩子們不得夏熱病。它是江南一帶的習俗。

    4.立夏飯

    立夏飯是用胡蘿蔔,鹹肉丁,香菇丁,蠶豆,豌豆,雷筍,莧菜等一些食材做成的飯,它有著五穀豐登的寓意。所謂吃立夏飯也寄予了人們希望一年到頭都健健康康的美好願景。它是寧波一帶的習俗。

    4.立夏粥

    立夏粥是用大米,瘦肉,粉絲,紅棗,幹筍,豌豆,豆芽,糯米,豬雜等十來種食材一起熬製而成的,一到立夏湖南耒陽大街小巷都能聞到濃香四溢的粥香。

    5.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立夏之時也是新茶上市之時,當地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

    據說喝了立夏茶就能防止疰夏,讓人們健康度夏。它是江浙一帶的習俗。

    6.立夏果

    立夏果又叫立夏餜。立夏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煮一大鍋立夏餜來吃。立夏餜是用大米和糯米蒸熟搗成泥,搓成小丸子,再加入瘦肉、香菇、木耳、墨魚、竹筍、蝦米等一起煮,也可以稱它為立夏羹。據說煮立夏餜的輔料食材越多來年春收就越豐富!它是江西弋陽一帶的習俗。

    7.嘗三鮮

    嘗三鮮分三種,分別是地三鮮,水三鮮和樹三鮮。地三鮮包括黃瓜,莧菜和蠶豆;水三鮮包括河豚、鰣魚和螺螄;樹三鮮包括琵琶,杏子和櫻桃。它是無錫一帶一直以來的習俗。

    8.見三新

    見三新是指青梅,櫻桃和麥子,當地人們先用這三新祭祖,然後再自己吃掉。它是蘇州一帶的習俗。

  • 13 # 神經坦克天為誰春

    立夏是一盞送春迎夏的青梅酒

    春末夏初時節,古人好用青梅、青杏煮酒,取其新酸以醒脾胃,咀嚼青梅亦合“含春迎夏”之意。《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曹操“隨鞭一指生梅林,便使萬軍不唇乾”“望梅止渴”的掌故膾炙人口,而“青梅煮酒論英雄”慷慨豪邁的精英對決,把一個長歌當嘯、豪氣沖天的亂世奸雄曹操,一個“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的蓋世梟雄劉備,刻畫得驚心動魄,成為“立夏之首,青梅煮酒”的風雅談資。

    在“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的立夏時節,文人騷客自古就有“青梅把酒送春歸”的“餞春”雅俗,有宋一代尤甚。文人雅集,詩人幸會,自是“酒卮揚,醉來詩興狂”,張震感嘆“青梅如豆,斷送春歸去”,陸游“餞春宴”上吟詠“煮酒青梅次第嘗,啼鶯乳燕佔年光”。28歲的晏殊浪漫《訴衷情》:“青梅煮酒鬥時新,天氣欲殘春。東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立夏餞春”作為士林節令時尚世代不絕,清人葉矯然作《立夏日雨中集城西書院》詩,雨中把盞:“鵁鶄逐子伯勞飛,天淡雲濃夕照微。勸汝東風一杯酒,明年春色早言歸”。

  • 14 # 言語一聲兒

    立夏,是小麥登場的時節,老北京講究吃麵,意在慶祝小麥豐收。據說,立夏吃麵這個習俗源於晉代。那時,吃麵是為紀念北方麥收後的喜慶嘗新,又寓意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有句話說得好:入夏面新上天。其寓意立夏吃麵可強健體魄,為人們帶來好運。

      老北京喜歡吃炸醬麵。炸醬麵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和蛋白質。炸醬麵的菜碼也很豐富,黃瓜、蘿蔔絲、芹菜、黃豆等等,清涼爽口還可以降低一碗炸醬麵所含的熱量。

      除了炸醬麵,北京人最愛吃的還有打滷麵。做打滷麵要先把黃花、木耳、口蘑用熱水發開,洗淨後,取湯鍋加蔥姜和煮熟的五花肉切薄片,與黃花、木耳、口蘑一起放入鍋里加入鹽、醬油調味後勾芡,再加入打散的雞蛋,取出倒入湯盆,滷就做好了。在起鍋之前,用鐵勺炸點花椒油,趁熱往滷上一澆,嘶啦一響,椒香四溢,就算大功告成了。

    老北京人在立夏時還要吃扒糕。扒糕做起來很簡單,其實,就是用蕎麥麵製作的。夏天涼吃,冬季可用油來煎著吃,佐料配以醃胡蘿蔔絲、蒜泥、辣椒油,還有就是用芝麻醬、芥末醬、醬油、醋等混合勾兌的醬料,吃起來很好吃。

    扒糕的顏色雖不好看,但很多老北京人仍鍾情於扒糕。主要是因為扒糕的原料“蕎麥”有很大的營養價值。據《本草綱目》中說蕎麥“實腸胃,益氣力,續精神,能煉五臟滓穢。作飯食,壓丹食毒,甚良”。

  • 15 # 雄ba家常菜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這裡是吃老北京炸醬麵。北京立夏吃的是老北京炸醬麵,充滿彈性的麵條,拌上濃香的肉丁炸醬,在配一些菜碼,攪拌均勻,吃起來別提多香了。最主要的是在來兩瓣大蒜,一口麵條一口蒜,這才是老北京人吃炸醬麵的基本配置。喜歡吃辣的朋友在放一些辣椒油,百吃不厭,這才是炸醬麵悠久流傳下來的過人之處。其實對於喜歡吃炸醬麵的朋友來說,完全可以自己學著做,炸醬麵的做法相對比較簡單,相信你按照食譜可以輕鬆做出,當然炸醬麵想要好吃,麵條是一方面,炸醬的製作才是最為關鍵的,大家學會炸醬的做法,便能讓家人足不出戶享受美味了,每次我用這個方法做,家裡的大人小孩都愛,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老北京炸醬麵的正確做法,希望大家喜歡。

    準備食材:

    主料:五花肉100克,六必居黃豆醬250克

    配料:生抽,耗油,料酒,蔥

    製作方法

    將幹黃醬放入碗中,加入半碗水攪拌均勻,水不要一次性都放裡面,先加入少許的水,在酌情的往裡加水,以免過稀,影響炸醬的口感。

    將準備的五花肉切丁,在多切些蔥花,這樣做出來的醬才香。

    起鍋燒油,油要多放一點,比平時炒菜的量多出一倍就可以了,油熱後,放入五花肉丁和蔥花進行煸炒。

    直至五花肉丁煸炒出油,五花肉丁稍微焦黃就可以了。

    倒入準備好的黃醬,翻炒均勻,注意一下咱們的黃醬在攪拌的時候已經放水了,入鍋後就不用在放水了,水放多會影響炸醬的口感。

    出鍋後,配上事先準備好的麵條,加上自己喜歡吃的菜碼,別提多爽了。我說一下,咱們的麵條,就是在市場裡買的手擀麵就行。菜碼大家可以看自己喜歡吃的青菜類來放就可以了。

    我放了一些黃瓜絲和青碗豆,這樣美味的老北京炸醬麵就做好啦!老少皆宜,滿口的香!

  • 16 # 帝師小昊

    高駢《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立夏 陸游

    赤幟插城扉,東君整駕歸。

    泥新巢燕鬧,花盡蜜蜂稀。

    槐柳陰初密,簾櫳暑尚微。

    日斜湯沐罷,熟練試單衣。

    南宋詩人陸游《幽居初夏》: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年穆里尼奧在切爾西賣掉德布勞內與盧卡庫是對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