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打算先從楷書入手,楷書推薦臨摹誰的比較好一點呢?網上有沒有哪些書法影片可以去學習的呢?
12
回覆列表
  • 1 # 芥子研墨練字

    您的問題有兩方面:

    一是如何學習:分為四塊,一是書寫工具和書體瞭解及選擇、二是控筆和筆法的學習、三是結構特點和筆畫特點、四是作品佈局;

    二是楷書如何選擇:楷書建議選唐楷,喜歡古拙有力的可選顏真卿、喜歡方正險絕可選歐陽詢、喜歡漂亮可選柳公權、喜歡靈動可選褚遂良,附圖有他們的作品。

  • 2 # 張博玉書畫

    從零基礎學習書法,首先要具備一些書史的知識,對漢字的流變,對傳統的法書、書法家有一個大體的瞭解。同時,從漢字的產業、發展、演變和它同書法藝術的關係,瞭解一下前人書法創作的藝術規律,以及著名書法家的作品、成就、特點、經驗等,做了這些準備之後,如果你的熱情還很高,你就可以考慮下一部了――尋師訪友。因為學習書法,自學基本上不可能。除非你只是玩玩而已。所以,“尋師訪友”是學習書法的必經之路。

    現在,全國每個縣區都有書協,你可以透過這個組織,找到你身邊的書法家,透過交流,就可以尋師了,擇師很重要,不是每個書法培訓機構都可以去學習的,一個初學者,根本就沒有辯別能力,所以要訪友,透過書友的交流,爭強識別能力。同時可以在書友的指導下,先學習起來,尋師不能急,當然,如果時間允許,經濟條件允許,可以報中國書法家協會培訓中心舉辦的各個班,那裡的導師德藝雙馨,進步很快。

    我13年參加江西省書法培訓中心的書法班學習,每月兩天課,一過工作一邊學習,一年十一個月的學習,17年加入中國書法家協會。差不多大學四年的學習,可是人家是全日制,可是我又要上班又要做家務,這個進步我還是比較滿意的。

    總之,我不見議初學者自學,書法技術其實並不多,非言傳身教無法領悟,也不見議影片學習,那玩意兒沒有一定的功夫根本就是霧裡看花。

  • 3 # 指尖的智慧

    零基礎學書法需要哪些準備,這得分兩種,一種是自學,一種是跟老師學。但很多人練習,一開始熱情高漲,最後就蔫兒了,所以做的準備大多都要圍繞堅持下功夫。

    我們先說第一種

    一、首先要準備的是一本字帖,這本字帖無論顏真卿柳公權還是歐陽詢或者是其他名家大師的字,首要的得是自己喜歡這種字型的感覺,喜歡才會有動力。

    二、買一套稍好點的筆墨紙硯。之所以買好一點的,是因為花錢了,才會持續重視這個事兒。

    三、刻一枚章,形式感要足,這都是為了讓自己能堅持的動力。

    四、把每天寫的都儲存好,隔一段時間拿出來對比,這樣就能感覺到進步,給自己堅持的動力。

    五、多讀貼,先研究基礎筆畫的筆法,理論知識一定要充足,然後再實踐。

    做到這五點,我相信一年以後寫的字就能拿出來唬人了。

    第二種跟老師學

    這個就不需要過多贅述了,老師會引導你一步步的練習。

    書法練習,最好還是找個老師,因為有些東西可能你要用很長時間才能弄懂,最後還可能理解的是錯的。但有老師的話就不一樣了,可能老師一句話就頂你一個星期的瞎琢磨。

  • 4 # 禪緣85230

    從零基礎學習書法一定要有心理準備:1,不要希望走捷徑2,不要希望速成王逸之的成功,並非偶然與僥倖"臨池作書,池水盡黑,不輟","羲之書法晚年乃善,非天成耶"

  • 5 #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喜歡書法是一件好事。

    但是,在學習書法之前,應當先要搞清楚什麼是書法?這裡準備了兩個答案,一個是傳統書法,就是古人遺留下來的經典作品,比如王羲之的、米芾等人的;另一個是所謂的當代書法藝術。這兩種是完全不同的書法風格,前者是指書寫的法度,後者是指書寫的藝術性,但它們在當代已經成為兩種相互對立的書寫行為。

    從上面的“書法”意義來看,判斷你肯定是想學傳統意義上的書法。下面針對這個作一些個人的看法,供參考:

    就楷書來說,它也有很多不同風格的,魏晉有楷書,唐代有楷書,宋元明清都有楷書,並且各個時代的楷書風格也是不盡相同的,就看你喜歡哪種風格了。但是,一般情況下,人們都認為唐代的楷書是最具法度的,學習唐人的楷書也成為大家的共識了。

    唐代書法家中,以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最具代表性,他們的風格有所相差,但都以法度著稱,挑選其中一位的作品進行臨摹都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網上的書法教學影片也是有的,一些書法專業的老師、學生現在都開設了影片教學,可以搜尋一下,但他們的教學並不是完整的,你可以從他們的示範中得到一些啟示,為自己學習書法帶來靈感。

    最後祝學習進步。

  • 6 # 大河奔流15

    一,大量讀帖,選出一個自己真心喜歡的。二,尋找善長這一字型的人,拜師。

    三,要做長期練習的心理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古幣專家堅定一下,價值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