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寶齋書畫藝術

    海德格爾(1889-1976)是德國著名哲學家,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存在與時間》、《康德與形而上學問題》、《什麼是形而上學》、《真理的本質》、《林中路》等。其中《林中路》所收入的一篇論文《藝術作品的本源》,被公認為他的美學代表作,集中表達了他的美學思想。

    一、海德格爾的哲學主題及其對美學的認識

    海德格爾的美學是建立在他的哲學基礎上的。在哲學上,他是胡塞爾現象學的繼承者。他把現象學與克爾凱郭爾和尼采的孤獨的個體結合起來,形成了以個體存在為核心的“此在現象學”。胡塞爾認為現象即意識,海德格爾認為現象即存在,他認為,藝術在這一偉大斗爭中負有重大的責任,這也正是他的美學的社會主題。

    二、反對傳統美學

    海德格爾認為,要研究藝術本身的本質,應當有正確的方法。他首先反對傳統的經驗比較的方法。這種方法把各種藝術作品蒐集到一起,透過比較找出共性,就把這共性當作藝術的本質。海德格爾認為,藝術並非現實的藝術品的特性的集合,而且這種比較應以事先懂得何為藝術為前提,所以這種方法不可能達到藝術的本質。他提出要找到藝術的本質只能用一種迴圈的方法,即藝術是什麼應從作品推斷,藝術作品是什麼只能從藝術的本質得知。

    三、藝術是真理在作品中的自行置入

    那麼,到底什麼是藝術的本質呢?海德格爾的考察首先從人人都熟悉的藝術作品開始。通常人們都把藝術作品看作物,一幅畫可以掛在牆上,一件美術館裡的藝術品可以運輸,貯存,包裝。不僅如此,建築中有石質的東西,木刻中有木質的東西,繪畫中有色彩,音樂中有聲響。海德格爾認為,藝術作品的確具有物的特性和物的要素,但是藝術作品中還有超出和高於物性的東西,正是它構成了藝術作品的本質。

    他認為藝術是一種創造,藝術高於技術,藝術家高於工匠,但對於偉大的藝術和作品,藝術家無足輕重。在他看來,藝術創造活動就是“汲取”。他認為藝術不僅是創造,它還是一種儲存,是真理在作品中的創造性儲存。藝術的真理不僅儲存在作品中,它還經過鑑賞、評論、詮釋得以儲存。藝術不僅在外在意義上擁有歷史,它還在時代的變遷中改變歷史、矯正歷史,在建立歷史的意義上,藝術就是歷史。

  • 2 # 麥sir小螺號

    海德格爾說,藝術是一種創造,藝術高於技術,藝術家高於工匠,但對於偉大的藝術和作品,藝術家無足輕重。

    海德格爾的美學是一種通會,他的思想主要用以表達藝術的境界。

    藝術是什麼?如果你渴望得到某樣東西,你得讓它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邊,它就是屬於你的,如果它不會回來,你就從未擁有過它。

    技術和藝術在山腳下分手,但在山頂上相逢。如果功到自然成,雙方最終“止於至善”。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道一定要落在行動上才算知道,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才能不斷的修正自己的認識,才能漸漸地把事情做對。

    美學是無形的技術,技術是有形的哲學。美學是一門藝術。

    尼采建議,“用藝術的眼光去看待科學,用生命的眼光去看待藝術”。

    最後總結,海德格爾美學的告訴我們:別忘記,我們都只是凡人眾生。不要覺得自己的藝術有多強大,他們最終都無法改變世界太多的事物。那怕我們的作品看起來再多麼有選進和革命性,甚至多麼有影響力,藝術對這個世界的影響依然非常有限。但是,藝術家還是必須勇敢地、毫無顧忌地往前——儘管可能永遠不可能達到想要的結果。這就是藝術家生存的核心悖論。我們必須一直追求自己的理想,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 3 # 劉養池

    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是德國現代著名哲學家、美學家,被西方思想家公認為是由現代跨向後現代的橋樑。在其整個哲學思想的背景下,海德格爾實現了對傳統美學的超越,並闡發了個人獨特的美學思想,對現代美學、哲學乃至整個人類思想產生了極其廣泛和深刻的影響。代表作有《存在與時間》,《林中路》,《論真理的本質》等。

    海德格爾的美學思想是建立在其哲學基礎之上的,其美學思想和哲學思想緊密相關,所以要了解研究海德格爾的美學思想的重要前提便是對其哲學觀念的瞭解。在哲學上,海德格爾是現象學學派創始人胡塞爾的學生和繼承者。胡塞爾認為,現象即意識,海德格爾則認為現象即存在,但不是主客二分意義上的存在,而是不分主客意義上的“此在”,即“我的存在”或“人的存在”。受胡塞爾現象學啟發,海德格爾認為,傳統哲學或形而上學混淆了存在者和存在,它們只追問存在者而遺忘了存在,是無根的本體論。在海德格爾看來,必須追問存在自身,當然要追問存在,也必須追問存在者,他說:“只要問之所問是存在,而存在又總意味著存在者的存在,那麼,在存在問題中,被問及的東西恰就是存在者本身。”海德格爾認為,世界的本體既非物質也非意識,所以他的哲學是存在哲學。海德格爾用“此在的基本本體論”為其美學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海德格爾是西方存在主義的創始人和實踐者。存在問題是海德格爾美學與哲學思想的根本問題。在長達半個世紀的運思過程中,海德格爾始終以追問存在的意義為目標,進而在美學思想史上創立了獨特的“存在美學”。

    雖然早在古希臘哲學中,就已經有了“現象”和“實在”的區分,但直到近代,這種區分才得以突顯。近代以來,傳統哲學和認識論一直佔據著統治地位,這種傳統哲學和認識論的基本特徵主要表現在物件性思維、主體性原則和本質主義等方面。 海德格爾則認為,西方傳統本體論混淆了存在與存在者的區別,因此是錯誤的。對以“基礎本體論”為基礎的存在主義哲學,海德格爾認為“存在”是一個動詞,其基本含義是顯現,“存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又隱而不現,必須透過一個特殊的存在才能領悟。他的著作《存在與時間》真正奠定了他的存在論思想,這本書的著作不僅奠定了美學存在論的基礎,也確定了他自己在美學方面的地位。

    在海德格爾看來,“存在”具有普遍性但是又不是一般的普遍性, 他的存在是不分割槽域的存在,超越一切種類特性的普遍存在。一般的存在往往是明確的,而存在的普遍性卻一再回避,所以,長時間以來人們對於存在一直是不言自明的。但又矛盾地覺得存在是普遍的,清晰的,而海德格爾又說“存在這個概念毋寧是最晦暗的概念。”海德格爾認為存在具有很高的普遍性,所以存在是不可定義的。一般人喜歡用附著具體物象的方法看待存在,但是卻不能給存在一個明確的解釋。因此,存在不是具體的概念,而是一種抽象的,潛意識的,本能性的東西。正如海德格爾所說“存在既不能用定義的方法從更高的概念匯出,又不能由較低的概念來表現。”但是不可定義並不等於是隨意的,不受約束的。存在雖然不可定義,但是它又是無處不在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對於它是司空見慣了,所以海德格爾說存在是自明的概念。

    海德格爾存在論思想對於“美”又很深刻的見解,他把美的基礎建立在存在論之上,美的問題在本性上,是一個存在之問題,美的理性基礎被存在代替。近代美學的主體,無論是創造的主體,鑑賞的主體,還是評價的主體都在海德格爾的存在論中得以消解。他用此在代替了近代的主體,此在是人的基礎與規定,而不是人學或主體論意義上的人。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美學是基於語言觀的,認為“美”是與“語言”相連的東西, “藝術”與“語言”是二而一的。他沿著語言即詩的思路去展開其存在主義美學思想,想透過詩的途徑讓存在敞亮起來,而在其詩中,存在主義的美學思想更加表現出他的存在論的觀點(海德格爾的美學思想集中於他的著作合集《詩·語言·思》)而他的所謂的詩,其實是存在本體論的另一種說法。海德格爾認為,詩是用詞語並且在詞語中神思存在的活動,詩是對存在的吟唱。他還認為,人在詩意裡棲居才有可能復歸到本真狀態。

    最後,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美學在西方美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迴應並推動了西方現代美學的存在論、語言學轉向,繼承並發展了以康德為代表的近代美學思想,而且還繼承並創新了古希臘、中世紀的神性美學傳統。”同時,海德格爾美學思想在西方現代美學思想上的重要性還在於,海德格爾美學思想揭示了現代美學思想的存在,並以之為根基建立現代美學思想。“現代美學主要包括了黑格爾之後到海德格爾為止的美學思想。如果說黑格爾構成了形而上學理性哲學的終結的話,那麼海德格爾則走向了現代存在思想的邊界。”而正是存在對於西方現代美學是規定性的,“同時,現代美學不再基於傳統美學的‘我感覺物件’,而是基於‘人生於世界’,在此不再是主客體的二元分離和綜合,而是人與世界本原的合一,不再是我設立物件,而是我體驗和經歷存在”。

    總之,海德格爾的美學思想是十分豐富和複雜的。不可否認,海德格爾的哲學以及美學思想對於近代哲學思想尤其是藝術與美學思想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無論他的存在主義哲學思想,還是他的存在論詩學,對於後世美學的發展都有著巨大的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類似許三多這樣的性格在現實社會能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