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闊雜談
-
2 # stud白丁
精忠大帥岳飛後人-嶽鍾琪,能征慣戰,不辱祖先。其戰績甚至高於鄂王。
嶽鍾琪歷經康雍乾三代,前面收準格爾,後面打大小金川,你算一下,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川西北,比起號稱直搗黃龍府的岳飛,這些個面積是實打實的落在中央政權手裡了。
新疆上一次掌握在中央政權手中是唐玄宗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已經一千年未曾染指了。
在康熙打準格爾收新疆整個過程中,嶽鍾琪出道較遲。嶽鍾琪最閃光的時刻是雍正時期帶兵打拉薩。
各位應該知道西藏吐蕃這個地方相對於中央來講是一個比新疆更遙遠的地方。為何這樣講,新疆以及西域各處,在中原王朝強勢時期,總有華人駐軍,實施統治,即便中原王朝無力統治,也多有商貿活動及文化往來。而青藏高原則完全不同於新疆。青藏地理條件惡劣,經濟發展緩慢,文化亦難滲透,統治難度太大,一直就是吐蕃人自己的各種勢力在統治管理。而作為外部勢力,首先進入西藏統治的是處於中國明代同期的蒙古帝國-察合臺汗國-衛拉特部-和碩特支部。雖然從漢地來看,元朝被明朝代替,但從全球歷史看,蒙古帝國還存在著。
中國的中央政府,或者說中華民族,統一西藏,最早完成這個事的人,就是嶽鍾琪。
-
3 # 老漢未忘國家事
這要看“趙宋王朝”官吏政策的因素。“建國”剛開始拓展國土,又遇到遼國的(遊牧)鐵騎進犯。這時候沒有良將勇士誰能夠抵抗進犯?所以楊家將能夠應運而生,前赴後繼代代守衛邊疆。宋朝是重文官輕武官的,所以楊家將同樣活的憋屈,是前幾代浴血疆場犧牲,才能夠傳宗接代繼續做武官的。到了北宋叫金國包圓,(楊家將餘脈也隨之淹沒了)。僥倖逃出來的趙構建成南宋,已經是偏安江南啦!按道理應該重重使用武官收復北方疆土吧?不不不。趙構可不想做,他只想西湖鳳凰山上享福。非但自己被俘虜的父兄都不想要,還要趕緊和金國割江而治呢。武官們拆撤了吧,能打仗的韓世忠閒置。岳飛不聽使喚(非要北伐救北方國土),太不識抬舉就殺了。秦檜一流文官說了算,把岳飛一家斬草除根罪人流放。這樣岳飛就沒有後人敢當官機會啦。
-
4 # 遼寧中牧集團甦醒換然
民間野史傳說一段神話色彩的故事,趙匡湚童年為楊家放羊,經常丟失,楊家問什麼原因,趙說他時常在河中與一龍嬉戲,玩時忘記羊了所以羊就丟了,楊家便命家人觀看確實如此,便拿出楊家先祖骨蝕包交給趙告訴在和龍玩時把它放入龍嘴裡,趙聰明絕頂回家問母親索要自己先祖骨蝕包,便放羊時來到河中與龍嘻戲,拿出自家骨蝕包,龍不張嘴,拿出楊家的龍便張嘴,情急之下把楊家的掛在龍角上,這時河裡漂過劈材棍,趙說才大哥助我撬開龍嘴,把自家包放入,所以宋朝第一帝是才王做的,楊家是掛甲將軍,而且輩輩如此,楊家被封為鐵瓦銀安殿,面君辭君不行大禮,而且在楊家楊大郎出生時是龍鳳胎背靠背出生有一肉球連線,楊家重男輕女把肉球割在了女兒背後,放入木板順河漂流到北國後來便是肖太后,在後來大郎長的象皇尚如果龍鳳胎分割時肉包留在他背後便可成龍,可惜割在女嬰背後,二郎長相象八賢王,所以二人替皇,王.二人去北國赴宴,死在北國楊家將七郎八虎闖重圍為國盡忠後人都知道,四郎探母,其實北國公主是自己外甥女,是肖太后所生,這些都是楊門女將小批中記錄的
-
5 # Sir1001
楊家將和岳飛並不是在一個時期的歷史人物。楊家將在北宋初,岳飛在北宋末南宋初。
在古代以將領姓氏的軍隊,在整個歷史上都沒有幾個,而能夠獲得這一殊榮的將領,往往是極具指揮才能的將領,其軍隊也是戰鬥力極為強悍的軍隊,比如明代戚繼光率領的戚家軍、以及與戚繼光同時期俞大猷的俞家軍,而說起宋朝,整個宋朝的軍事力量不強,但一旦提起宋朝的軍隊,還是有一支打出宋朝軍威的部隊,那就是岳飛帶領下的岳家軍,穩住了當時的局勢,遏制住了金朝軍隊前進的步伐,保衛著南宋的山河不受金人的侵犯。
提起宋朝,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的,那就是被稱為一門八虎的楊家將。在歷史上的楊家將是一門活生生的悲劇,家中的父子均無比愛國,而經過一場戰鬥,楊家出征的將士多數死在了戰場上,令人惋惜,其實探究其根源,英勇的楊家將並不是死在敵人手中,而是死在了自己人手上。
天波府楊家保衛北宋的疆土,同遼軍作戰,取得了能和岳家軍媲美的戰績,但是由於楊家在戰場上出色的表現,整個大宋對楊家都是極為佩服的。當面對楊家為自己守住江山,並且浴血奮戰時,宋朝的皇帝對楊家還是頗為照顧的。但是隨著戰爭越來越頻繁,楊家的聲望也越來越大,皇帝逐漸感覺到楊家對自己的皇位產生了威脅,對楊家開始忌憚,並且透過潘仁美暗地對楊家進行整治,這才有之後的楊家於金沙灘血戰,無人支援的場景。
但是面對遼軍的攻勢,皇帝不得已還是啟用楊家將軍守衛邊疆,並且成就了楊家三代為帥的榮耀,讓我們來看一下輝煌的楊家三帥:
楊家三代為帥的主人公分別為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楊家精神代代傳承,連續三代在北宋的邊疆為北宋對抗敵軍。楊業出身北漢,戰鬥經驗豐富,之後歸順北宋,戰場上的他被人稱作楊無敵。第二代為帥的是楊延昭,更是謀略過人,在守備遂城時,面對遼國的大舉進攻,遂城兵小城破,無法堅守,面對敵人,楊延昭將水澆到城牆上,遼軍無法進攻,只能撤退。作為楊延昭的後人,楊文廣和兩位長輩不同,楊文廣經受過良好的教育,替大宋出征西夏,用計策大敗西夏兵,令逃回的西夏士兵向西夏國王討要萬騎,結果還是被楊文廣擊潰,將西夏軍隊氣勢打到了地上。
紹興七年三月,宋廷解除了“中興四將”之一的劉光世的兵權,高宗本來答應將劉光世率領的淮西軍隊撥給岳飛指揮,岳飛信以為真,以為這樣一來,自己兵力大增,興奮之餘,立即提出要帶兵10萬,出師北伐,這正犯了高宗的大忌。高宗臨時變卦,拒絕將淮西軍隊交給岳飛。對高宗的出爾反爾,岳飛十分憤慨,一怒之下,他竟然離開本軍駐地鄂州,以為母守孝為名上了廬山。在高宗看來,這種行為分明是要挾君主,但當時金兵的威脅尚在,解除岳飛兵權的時機並不成熟,因此高宗不得不再三下詔,對岳飛好言撫慰,敦促其下山。六月,岳飛返朝,向高宗請罪,高宗表示對其寬恕的同時,引用太祖“犯吾法者,惟有劍耳”的話以示警告,言語之中已經暗藏殺機。
第二件事發生在同年八月。返朝不久的岳飛好心建議高宗早立太子。高宗的獨子趙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揚州潰退時受了驚嚇,失去了生育能力,但高宗時年才30歲,內心仍抱有生育的希望,此時立太子,在他看來無疑是向天下暴露其難言之隱。宋朝的祖宗家法也規定武將不得干預朝政。所以,岳飛的建議一下又觸犯了兩大忌諱,更加深了高宗對他的忌恨。
這兩件事以及在抗金恢復上毫不妥協的立場,為岳飛日後的命運埋下了禍根。
同時被君主猜忌,楊家為什麼能夠三代為帥?而岳飛卻被斬盡殺絕呢?其實原因很簡單,除了楊家和皇帝有聯姻之外,岳家軍如果繼續存在的話,那麼勢必將被俘的兩個皇帝送回到宋朝,那麼趙構的皇位肯定不保,所以岳家軍必須死。而另一方面楊家將被整更多的是為了抑制楊家將的威望,但是北宋還是要靠楊家來抵禦外敵,所以不存在斬盡殺絕的理由。
-
6 # 前程似錦12
楊家將和岳飛都是宋朝的著名將領,楊家將能夠三代為將,岳飛卻後繼無人,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聽我細細道來。
楊家將三代統帥生於北宋,主要同遼軍作戰,在戰爭中打的遼軍丟盔卸甲,有力地保護了北宋江山,所以整個國家對楊家將還是非常佩服的。可是隨著戰爭進行的越來越頻繁,隨之而來楊家的聲譽也越來越大,皇上感覺楊家將對自己的統治地位造成了威脅,所以想透過潘仁美牽制楊家將,金沙江血戰無人支援,就是潘仁美搞的鬼,而又因為楊家和皇帝有聯姻關係,再加上需要楊家將抵禦外敵,所以皇帝的意圖只想抑制楊家將的威望,並不需要對楊家趕盡殺絕。
岳飛的功績大家都心知肚明,岳家軍的戰力更是比楊家軍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就是這樣一支優秀的軍隊,被自家皇帝趕盡殺絕了,原因不外乎兩點,一是趙構怕岳飛功高蓋主,二是因為岳家軍的戰鬥力極強,如果繼續與金朝作戰的話,之前被金朝俘虜的兩個皇帝會回到宋朝,就會威脅到趙構的地位,所以岳飛必須死。
楊家將岳飛 -
7 # 歷史風物誌
首先要明確的是宋朝歷史上確實存在楊業、楊延昭、楊文廣祖孫三代,而且這三代人也確實為宋朝戌守邊疆對抗遼國和西夏。我們經常看到有關楊家將的影視劇就是以這三位為藍本創作的話本,話本中將這三位將領鋪開加工創造出五代數十位男女英傑,原本的鐵血男兒之餘,還加入佘太君、穆桂英等女英雄,其實和歷史事實的差別已經很大了。
楊家三代人楊業幷州太原人,少年時期就追隨北漢的劉崇,楊業在北漢混的很好,甚至被賜國姓劉,改名劉繼業。公元979年宋太宗滅了北漢,把楊業納入了帳下,他也再次改回原名,或許是宋太宗太欣賞楊業不願意他姓著劉,總是想起前主吧。據史書記載宋太宗在和北漢的戰事中損兵折將,損失慘重,楊業歸宋後,當時屬於北漢的太原城內軍心動搖最終投降,可見楊業對北漢的影響,也就怪不得宋太宗會那麼的看重他了。歸宋後的楊業很快就被重用,封為左領軍衛大將軍(沒什麼實權,算是名譽將軍),後來封鄭州防禦史,在雁門關大破遼軍,讓宋太宗看到他在邊防方面的能力。公元986年宋太宗發兵北伐,楊業為副將,因為和主將意見不合遭到排擠,甚至被嘲諷說他有二心,作為降將最忌諱的就是被說有二心,所以他自請為先鋒出戰,最後被“豬隊友”賣了,楊業被遼軍俘虜,絕世三天而死。《宋史》對於這段是這樣記載的:
業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討賊捍邊以報,而反為奸臣所迫,致王師敗績,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算下來,楊業也就跟了宋太宗7年的時間,宋太宗得知後非常的震驚,把坑楊業的人都責罰了一番,並對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楊延浦、楊延訓等進行了封賜,以示安撫。比較奇怪的是坑害楊業的眾人中,沒有一人被宋太宗處死,最嚴重的的也只是削去官籍,還有更奇葩的是兩個被削官的一個被宋太宗召回,一個遇到赦免,還給了個八品官職。按照陰謀論來看,不得不懷疑是不是宋太宗藉機除掉楊業,除掉他的好處是什麼?按照前文講的楊業在北漢軍中聲望很高,這對於軍隊譁變藍本的宋朝是最忌諱的,明面上不能動他,所以安排他在軍隊,找機會賣了他。得知楊業絕食而亡表忠心後,發現自己錯了的宋太宗才是震驚而不是傷心痛失愛將,也因此不能從重處理那些坑楊業的人。
楊延昭在楊業死後便被宋太宗安撫,給他升了官,楊延昭冒頭的時候已經是宋真宗時期了,而且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權利,《續資治通鑑長編》中記載楊延昭在1004年宋真宗才給他增兵到一萬。到楊文廣又已經是宋仁宗、英宗時期了,1074年楊文廣上書獻陣圖和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方略,但朝廷沒有答覆他,同年十一月楊文廣病死,到死也僅僅是一個正五品的職位。楊家將從楊業死後幾乎就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力了,甚至真實歷史上找不出幾場楊家將出彩的戰鬥,說一句比較客觀的話,楊家將在宋朝只是千粟中一粒,可有可無,到楊延昭、楊文廣時期,這樣的存在對於宋朝而言厚待比殺了他們起到的作用更大。至於話本中楊家將,是經過加工,不能說是"P圖"了,說是“美化濾鏡‘’了卻還是可以的,同樣美化的也包括宋朝的那些皇帝們。
岳飛之死關於岳飛的死秦檜、張俊等人是有很大關係的,不過現在有學者認為岳飛是因為手握重兵,他官至少保妥妥的一品官,但他卻多次的向宋高宗提及皇位繼承人的事情,有一而再的高呼迎請二聖(徽宗、欽宗)還朝,他或許是出於忠心,但宋高宗心裡會怎麼想?這是對自己多麼的不認可,才總想著前任想著繼任。無論如何最終我們看到的是一代名將隕落,因為岳飛是被定罪死的,所以他的兒子也受到了牽連,岳飛四個兒子都分別被流放到了雲南、廣西。
他和楊業不同的是楊業明面上是戰死沙場,宋太宗又得顧及一下北漢投降過來的那些人,所以給楊業後代們一些高不成低不就三不靠的職位,也沒多大權;岳飛在明面上是忠臣被扭曲成罪臣,按罪處罰就累及家人。岳飛的兒子其實在被牽連前在宋朝是有不差的地位的。後來岳飛被平反後,他的兒子們也都被追授了一些官職,而且岳飛的孫子,岳雲的兒子嶽甫還入仕混到了吏部尚書,其實比楊家將的楊文廣要混的好的多。
局勢不同、地位不同、皇帝不同宋高宗無論從哪方面都比不了宋太宗的,歷史上宋朝初期還是處於疆域擴張的時期,是需要將才的,而且當時的宋太宗對權利的掌控絕對的比宋高宗強,他不需要擔心楊業這個級別的將領有反心,即便是我們前文提到的陰謀論,那也只是他覺得芒刺在背,不除不快而已。岳飛時期已經大不相同了,首先岳飛的權利要比楊業大,而且岳飛還喜歡去扎宋真宗的心,偏偏宋高宗對自己的帝位非常的沒信心,畢竟還有連個前任在金人那裡受虐,宋高宗估計早都杯弓蛇影了。我們大膽猜測岳飛、楊業實際上都是被皇帝坑殺的,但宋太宗的手法比宋高宗的就高明太多了,從後人方面講,三代內楊業的後人真的還不如岳飛的後人。
參考文獻:《宋史》、《續資治通鑑長編》
-
8 # 燕趙節度使
時代不一樣,對武將的需求也不一樣。
楊家將主要活躍在北宋前期和中期,這一段時間,北宋面臨遼國和西夏的威脅,所以注重邊防,對武將需求比較強烈,所以楊家將多代為將。
楊家將第一代楊業,也就是楊老令公。楊業(923年-986年),本名重貴,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曾在北漢為將,號稱“太原驍將”、“楊無敵”。
宋太宗滅北漢,楊業歸降,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都部署,專門負責防禦契丹。
後來在雍熙北伐時,楊業在陳家谷之戰中力戰被擒,絕食三日而死,卒年六十四歲。
他的兒子受到封賞,朝廷授其子楊延朗崇儀副使,楊延浦、楊延訓為供奉官,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為殿直。
這時候,北宋還想著收復幽雲十六州,與契丹為敵,所以對邊防非常重視,尤其是山西、河北的邊防,而楊家長期在山西北部一帶為將,所以北宋非常重視楊家將。
楊家將第二代楊延昭楊延昭,本名延朗,是楊業六子,長期擔任遼宋邊境即今天河北保定一帶武將,即保州緣邊都巡檢使、高陽關路馬步軍副都部署,官至莫州防禦使,在邊防二十餘年,號稱“鎮三關”。契丹頗為忌憚,目為“楊六郎”。
楊延昭非常勇武,在澶淵之戰時,他甚至提出願意發動反攻,進攻遼國的幽州,迫使南下黃河邊的契丹大軍回援救,以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但北宋政府沒同意。
卒年五十七歲。授其子傳永、德政、文廣班行。
楊家將第三代楊文廣楊文廣,字仲容,楊延昭之子,隨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經制廣南盜賊事狄青南征,以供備庫使充廣南西路兵馬鈐轄。
長期在夏、遼邊境任職,官至興州防禦使、侍衛親軍步軍都虞候、定州路兵馬副總管,追贈同州觀察使。
楊文廣時代,遼宋簽訂了澶淵之盟,大規模戰爭停止,但此時西夏成了北宋最嚴重的邊患,所以楊文廣曾長期在西夏和北宋邊境駐守,也隨狄青南征儂智高。
宋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遼國遣使要求重定代州邊界,楊文廣上書獻陣圖及收復燕雲十六州的方略。朝廷還沒答覆,十一月,楊文廣即病死任上,八年四月贈同州觀察使(正五品)。
總之,楊文廣就是一塊磚,朝廷哪裡需要哪裡搬!
楊文廣之後,楊家逐漸沒落,不再有人為將。這也跟北宋的邊防日益穩固,平安無事有關,同時也受制於北宋重文輕武的政策。
反觀岳飛,則是《紹興和議》的犧牲品。紹興十一年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岳飛與其子岳雲、部將張憲於臨安(今杭州)。
《宋史·高宗本紀》記載:南宋使節立刻於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著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杭州)去金國囚禁宋欽宗和韋氏的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韋氏四月丁卯(5月1日)即啟程回宋,八月壬午(9月13日)韋氏到達宋都臨安。
紹興和議是南宋和金朝在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達成的第二次和議,宋高宗在急於求和下,接受了金朝的苛刻條件。此和議達至宋金近一百年南北分治的局面,大致以秦嶺淮河線為界。
當時南宋並不缺乏武將,有南渡十將(南宋初期有名的十名將領,分別是劉錡、岳飛、李顯忠、魏勝、韓世忠、張俊、虞允文、張子蓋、張宗顏、吳玠。)
所以,殺個岳飛無所謂。
而岳飛反對議和,堅決抗金,還要迎還二聖,還對宋高宗立太子指手畫腳,激怒了宋高宗,所以要想和金國達成議和,岳飛必須死!
岳飛一死,投降派趙構和秦檜掌權,自然不會發展軍力和武將的培養,所以岳家就沒有出現楊家那樣的世代為將的情況。
回覆列表
楊家將和岳家將都是宋朝名傳千古的愛國將門,楊家將成名於北宋,岳家將成名於南宋,兩家在歷史上的結局也是不同。
一般說楊家將主要指楊繼業,楊延昭,楊文廣這三代。楊業在宋朝建立之前就已經成名,後來成為宋朝抗遼的助力戰將,長期與遼國交鋒,後因孤立無援被遼國生擒,絕食而死,其長子楊延玉也戰死沙場。楊延昭是楊繼業次子,長期駐守邊關,威懾遼國,與將士同甘共苦,履立戰功,保持了楊家將忠心為國的家風。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是楊家將的第三代,繼承了楊家將的傳統,在抗擊西夏和遼國入侵上也立下了不少戰功。
由於楊家將所處時代宋朝國力比較雄厚,君王也是明君,因此楊家將並未受到來自高層的迫害,因此保持了很好的傳承。
岳飛是平民出身,憑藉自身天賦和一顆愛國之心,憑藉戰功一路升遷成為南宋抗金主力,雖一度受到趙構的信任和倚重,但最終還是因為趙構一心求和苟安,再加上求和派秦檜等人的陷害,以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害喊冤而死。岳飛有五子一女,英勇善戰的長子岳雲和他一起遇害,其餘子女在岳飛被害時尚且年幼,被流芳到外地,有的客死他鄉,有的雖然活了下來並等到了岳飛被平反,但是也不能像楊家將那樣繼承父親的事業了。不過岳飛的後裔在明朝和清朝都有從軍的,比較著名的就是清朝的嶽鍾琪將軍,一度官至川陝總督,加兵部尚書銜,歷經康雍乾三朝。
楊家將滿門忠烈,岳飛精忠報國,都受到民間百姓的敬仰和傳頌,民間演義代代歌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