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晴愛睡覺

    如果曹操歸政於漢獻帝,以漢獻帝對曹操的仇恨,曹操肯定九族被殺;

    劉備一直是以匡扶漢室為藉口,現在漢獻帝位置坐穩了,

    那麼劉備要麼清君側造反,要麼乖乖稱臣;

    他口口聲聲自稱皇叔,只需要漢獻帝宣佈皇室典冊裡面沒有劉備,那麼他就狗屁不是;

    他清君側就是明目張膽的造反,以兩州之地打漢獻帝9州之地,

    劉備只有一死!

  • 2 # 不懂球愛聊球

    大家好,不在彼岸只在海又來了,又是說三國,今天是說如果曹操把政權歸還漢獻帝,劉備還會建立自己的蜀漢政權不?

    就這個問題來說,我的答案是肯定的,說白了,劉備建立不建立自己的政權和曹操會不會把政權歸還給漢獻帝沒有多大的關係。

    我們先不說曹操會不會把政權歸還給漢獻帝,我們只談劉備會不會建立政權,劉備是何許人也?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既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縣(今河北涿州)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

    在整個三國中劉備提的最多的就是他自己是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一路顛婆,一路抱大腿,直到三分天下以後還是以正統自局。

    劉勝(前165年-前113年),漢景帝劉啟之子,漢武帝劉徹異母兄,母為賈夫人,西漢中山靖王。

    據《史記》劉勝為人喜好酒色,有兒子、親屬一百二十餘人(《漢書》記載為有兒子一百二十餘人)並認為諸侯王應當日聽音樂,玩賞歌舞美女。元鼎四年(前113年),劉勝去世,終年五十三歲,葬於保定市滿城區陵山之上,諡號靖,史稱中山靖王。

    我們這樣一看,劉備是個啥情況,中山王有一百多個後人,劉備更不知道是哪個的後代了,也就是說起來有這個關係的,其實呢也算不得什麼。

    但劉備就硬是靠著這一丟丟的關係,然後一步步的成立了自己的蜀漢政權。

    為什麼總是這麼的肯定劉備會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呢,只說一個事,絕對可以說服你們。

    都知道劉備有一個兒子,阿斗,是吧,大號叫什麼?劉禪。但是大家知道嗎,劉備還有一個乾兒子,叫什麼?有知道的嗎?

    叫劉封,沒有問題吧!那麼重點來了哦,大家把劉備倆個兒子的名字後一個字連起來讀是什麼?是封禪,(劉封是先認得乾兒子,劉禪是後來才有的。)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說封禪倆個字就能證明劉備一直想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呢?

    封禪是什麼意思?封為“祭天”,禪為“祭地”,是指中國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時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禮。這裡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資格進行封禪泰山的,一定是受命於天,天下太平的皇帝才有資格,也僅僅是有資格。

    然後我們在看看進行過封禪泰山的皇帝都有哪些?據記載,一共只有六位,第一位,秦始皇,這個不用說了。第二位,漢武大帝,也不用多說了。第三位,光武帝劉秀,

    東漢開國皇帝,不用說。第四位,唐高宗李治,第五位,唐玄宗李隆基,第六位,宋真宗趙恆。

    這下大家明白了嗎?劉備的野心是有多麼的大,在給倆個兒子所起的名字中就暗含了自己的野心。劉備不僅僅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還想著要封禪泰山。這樣的野心嚇到你了嗎?

    這就是我認為無論是什麼樣的情況下,劉備都不會放棄的,他一定會去建立屬於自己的政權,至於會不會是蜀漢或者是其他的,那就不得而知了。

  • 3 # 歷史如流水

    我們現在所說的蜀漢是指劉備於公元221年在成都稱帝時建立的政權,因為位於蜀地,所以才稱蜀漢,而早在一年以前,曹操已經病逝,曹操在病逝以前,挾天子以令諸侯,被封為魏王,被許多漢朝忠臣稱為漢賊,也是在公元220年曹丕受禪以魏代漢,這才有了蜀漢政權的建立。

    如果曹操在生前把權力歸還給漢獻帝,相信劉備是不會建立蜀漢政權的,因為曹丕也就失去了實權,沒有篡漢的可能性。劉備出身於布衣,早前生活疾苦以販賣草鞋為生,作為中山靖王之後,確實有很大的抱負,總以匡復漢室為己任,從早前鎮壓黃巾起義直到219年自封漢中王都是這樣。劉備之所以不會建立蜀漢政權原因有兩點:

    1.與自己的旗幟相違背,會失信於天下。這個漢中王,漢獻帝如果有實權的話,對於同為漢室宗親的劉備也是可以冊封的,作為一方諸侯自己完全可以滿足。能夠從一介布衣做到漢中王,他的旗幟就是“匡扶漢室”,如果還是建立蜀漢政權的話,這也是打自己的嘴巴,很多人之所以能夠跟隨劉備,除了知人善用,賢德之外,也跟他的旗幟有關,如果相違背很多人會離他而去。

    2.實力使然,出師無名。劉備奪取漢中之後,實力確實是大大增強了,不過跟東漢中央政權相比還是要弱一些,如果貿然稱帝會成為群起攻擊的物件,縱有蜀道天險也無濟於事,再者如果出師北伐,要打什麼樣的旗幟呢?顯然是出師無名,不得民心,是一場不正義的戰爭,必定會失敗,自己多年經營的成果也會毀於一旦,劉備不會這麼傻。

    綜上所述,一個失信於天下,實力不濟,出師無名的政權一定會轟然倒塌,因此如果曹操把政權歸還於漢獻帝,劉備是不會創立蜀漢政權的。

  • 4 # 中國麒麟

    首先你得解下,劉皇叔是不甘人下的人。他心中一直有豐功偉業,從他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乎無容身之地。在這種情況下他都沒有放棄的念頭,用一句話叫不成功便成仁。

    如果漢獻帝掌權,劉備肯定不會造反的,因為他身上都是仁義當先,他會割地為王,向漢稱臣,等待更好的時機,開創蜀漢政權。

  • 5 # 小馬哥silent

    劉備是不是真仁義不得而知,但是如果是劉氏江山劉備應該會全力維護,像讓荊州,取西川,劉備都曾念同宗不肯武力竊取!其次劉備獨立,曹操就可以借天子令討伐!

  • 6 # 秋日一心

    漢室還能復興嗎?除非漢宣帝或漢宣帝附體漢獻帝,或許有那麼一絲希望!劉備本來一種政治主張,打著漢室宗親旗號試圖統一天下!

  • 7 # 遜之一言堂

    不過天下割據的局勢,這是無法逆轉的,誰都想要在亂世中爭奪天下。如果曹操把權力還給漢獻帝,那麼他能否一統天下呢?需要看曹操在什麼時候交權了

    袁紹還在的時候曹操交權,漢獻帝和戰國周天子沒什麼差別。

    袁紹坐擁河北四州,物阜民豐,帶甲百萬之多。這個時候就算是曹操,都沒辦法跟袁紹爭雄,只能一味地退讓。

    漢獻帝被曹操接回來以後,曹操直接將權力還給漢獻帝的話,其實起不到多大作用。為什麼呢?因為袁紹、袁術這些諸侯們,壓根就不願意再聽從漢朝朝廷的調遣。

    況且當時的漢朝朝廷,其實是曹操臨時拼湊起來的,一個漢獻帝,並不具備足夠的說服力。即使漢獻帝親自掌權,依舊得不到袁紹等人的支援。

    袁紹與韓馥謀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太祖拒之。紹又嘗得一玉印,於太祖坐中舉向其肘,太祖由是笑而惡焉。二年春,紹、馥遂立虞為帝,虞終不敢當。---《三國志》

    這個時候的漢獻帝,那就好比是戰國時期的周天子。雖然手裡有那麼一點權力,可是權力僅限於自己的王城之內。

    而王城外,到處都是實力強大的諸侯。這幫諸侯,在戰國時期可是一點都不買周天子的賬了,他們有很多人,甚至打算取而代之。

    沒辦法,曹操當時給漢獻帝打下來的江山,就只有那麼一點大。連袁紹、袁術都比不上,他又如何去一統天下呢?

    曹操一統北方以後再交權,漢獻帝的處境,和中唐的皇帝們類似。

    時間來到曹操擊敗西涼馬超以後,整個大北方基本上都在曹操的掌控之中。這個時候曹老闆心血來潮,覺得自己該退休了,把權力交給漢獻帝。

    那麼這個時候的漢獻帝,能否完成一統天下的大業呢?其實還是困難重重。不過這個時候漢獻帝的資本已經足夠硬朗了。

    祖遂至洛陽,衛京都,暹遁走。天子假太祖節鉞,錄尚書事。洛陽殘破,董昭等勸太祖都許。九月,車駕出轘轅而東,以太祖為大將軍,封武平侯。自天子西遷,朝廷日亂,至是宗廟社稷制度始立。---《三國志》

    天下除了孫權、劉備、劉璋、張魯、士燮以外,基本上再也沒有其他豪強,可以跟漢獻帝一決雌雄。

    那麼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就跟中唐時期的唐朝皇帝有點類似了。他手裡的確有強大的兵馬,可是地方上的節度使們,也有強大的兵馬。

    不打的話,大家相安無事和平發展,地方豪強們也假裝承認漢獻帝這個皇帝。可是一旦動起手來,漢獻帝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打贏地方豪強。

    像唐憲宗那樣,不斷打勝仗也就算了,可以震懾地方節度使。如果像晚唐那幫皇帝的話,那漢獻帝可就完蛋了。莫說是一統天下,就連保住北方大業都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劉備做大以後,漢獻帝的號召力壓根就不夠,類似於更始帝劉玄。

    時間到了劉備做大做強以後,這個時候的劉備奪取了劉璋的益州,攻佔了張魯的漢中,又擁有荊州之地,已經成為了和曹操分庭抗禮的漢中王。

    曹操從魏王的寶座上退休以後,漢獻帝執掌了權柄。那麼這個時候漢獻帝該如何與劉備相處呢?他還能否調動得了劉備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夏侯淵與劉備戰於陽平,為備所殺。三月,王自長安出斜谷,軍遮要以臨漢中,遂至陽平。備因險拒守。夏五月,引軍還長安。---《三國志》

    劉備辛辛苦苦經營了三十多年,這才有了自己的基業,他怎麼可能因為漢獻帝的一句話,就放棄這大好河山呢?

    大家都是老劉家的子孫,大家都有繼承權。你漢獻帝劉協,是亂臣賊子董卓冊封的天子,本身就不具備合法性,又憑什麼來指使一個努力奮鬥這麼多年的劉家子孫呢?

    這個時候的漢獻帝就跟王莽滅亡後的更始帝劉玄一樣,雖然名義上是天子,手裡也有強大的基業,可是調動不了河北的劉秀。

    漢獻帝做了這麼多年的傀儡,他不可能有能力跟腳踏實地的劉備相抗衡。為此他的結局,或許就會跟更始帝劉玄一樣,最終被劉備給收拾了。

    曹操死了以後,還政給漢獻帝,還真有可能一統天下。

    曹操死了以後,劉備也被孫權給打殘了。漢獻帝還活著,劉備自然是沒有理由稱帝的。這個時候劉備為了給兄弟們報仇,再次跟孫權火併。

    劉備和孫權相爭,不管是什麼結果,對漢獻帝來說都是好事。結果劉備慘敗,劉備集團岌岌可危。

    如果北方是曹丕集團,那麼蜀地的臣民們必然是要跟著諸葛亮混的。可是現在北方是漢獻帝主政,這幫忠於漢朝的大臣們,沒有理由不去跟著漢獻帝混。

    為此諸葛亮壓根就保不住岌岌可危的劉備集團。他們一直都是打著忠於漢室的旗號,現在諸葛亮沒有理由讓這幫忠於漢室的人,不要去投靠漢獻帝。誰也想不到曹操到了臨死前居然會出這麼絕的一招。

    所以劉備戰敗以後,蜀地的力量,基本上會落在漢獻帝手裡。這樣一來漢獻帝手裡就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再來收拾東吳,就好比是司馬炎收拾孫皓一樣容易了。

    總結:借殼上市,核心不是那個殼。

    曹魏集團顯然就是借殼上市,那個殼子是東漢王朝。所以說曹魏集團的核心,並不是這個殼子,曹操又憑什麼要把政權還給漢獻帝呢?

    曹操的江山,是自己一點一滴打下來的,漢獻帝只是個幌子,是當初送給誰誰都不要的傀儡皇帝罷了。

    所以我實在是想不出,曹操有什麼理由要把自己辛苦大下來的江山,送給這麼一個傀儡皇帝。畢竟漢獻帝所在的公司,已經是即將倒閉退市的落魄企業了,曹操只是借了這個企業一個殼罷了。

  • 8 # 烏咪愛讀書

    假設曹操把政權歸還漢獻帝,劉備沒有了“誓討漢奸曹賊”的由頭,他會面臨三種選擇:一是領兵歸附漢獻帝甘願稱臣誓死效忠;二是繼續開疆拓土滅吳復仇,取代漢獻帝統繼漢祀;三是承認亂世權變天下三分,蜀中建權稱帝。

    如果選第一條,劉備身上的“光環”一下子沒有了:“劉皇叔”降格為侄臣,“滅魏扶劉”的旗幟倒了,“忠厚”的名號沒有了;軍師諸葛亮,也沒有了神乎其技可以施展妖術的舞臺,結義兄弟們也沒有了英雄用武之地,歸隱的歸隱,凡塵的凡塵,這可不是劉備想要的,況且,如果以論功行賞、按資排輩、奇才異能來講,曹操與劉備一起共事朝廷,曹操各方面都碾壓劉備,所以,無論從情義角度,還是從功利角度來看,都是弊大於利!

    如果選擇第二條,劉備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其一,能力不夠,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沒能撼動魏軍實力,那還是討伐不義之師,如今以不義取有義,太不自量力了。其二,膽量不足,落得個篡逆謀權之帝名,天未施,反受咎,還不是遭人神共怒!故而,無論從膽量還是見識,劉備都做不到“取而代之”弄險稱帝君臨天下的可能。

    綜合來看第三條,才是劉備最有條件最有慾望的必然選擇。

    作為一個獨立政權,最重要的靠三塊基石支撐,一是穩固的疆域,二是抽象的合法性理論,三是具體的治理求。

    劉備已盤踞荊襄、兩川之地,擁有天然的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這裡物產豐厚民風淳樸,在諸葛亮內行的治國方略操作下,民富邦安是可以做到的。至於帝王的合法性問題,諸葛亮運用奇門遁甲之功,便能找到一套“天人感應”的陰陽五行說,讓劉備名正言順的至尊稱帝,對於諸葛亮來說,簡直易如反掌!

    當然,劉備表面一定會再三堅拒不立,奈何內心禁不住的狂想:如果我不稱帝,怎能成就軍師孔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名?如果我不稱帝,我的兄弟關羽怎能以“忠義”的化身被歷代統治者所標榜,怎能在民間生生不息的香火焚拜;如果我不稱帝,我的兒子劉禪怎能被世人矚目,儘管以“扶不起的阿斗”網紅千年……這麼多好處,這個皇帝怎能不當?

    曹操把政權歸不歸還漢獻帝,都不影響劉備稱帝的野心,事實來看,曹操南征西戰終其一生,也只是當了個魏王,而劉備明知道漢獻帝合法的把帝位禪讓給曹丕(不管漢獻帝是否被逼的還是不情願的,起碼在形式上是合乎禮制的),還在漢中設壇稱帝,既非禮又悖逆。

    劉備稱帝是必然的!與任何人任何事無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連任夢破碎!又一總統候選人為支援拜登退出,奧巴馬全力支援,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