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女華生了個兒子,叫大費,也叫柏翳、伯益,均為同一個人。大費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給大禹記功,夏禹跟虞舜說,“治水也有一半的功勞是大費的,沒有他也無法完成治水的工作。”於是虞舜也給大費記功,併為他賜婚,把本族姚姓子女嫁給他為妻,大費拜受,並輔佐虞舜馴養鳥獸,鳥獸多馴服,於是虞舜又給他賜嬴姓,這就是嬴姓的由來。 中衍的玄孫叫中潏,在西戎,守衛西垂。生了蜚廉。蜚廉生了惡來。惡來力氣很大,奔走也很快,父子俱以勇力報效殷紂。後面蜚廉死了,葬於霍太山上。蜚廉還有一個兒子叫季勝。季勝生了孟增。孟增得到周成王賞識,他也就是宅皋狼。宅皋狼生了衡父,衡父生了造父。造父因造車技術比較好得到了周繆王的賞識,周繆王得到了赤驥、溫驪、驊騮、騄耳等駿馬,去西邊狩獵,樂而忘歸。京城的徐偃王作亂,造父為繆王駕車。一日千里,長驅歸周迅速平定了叛亂。繆王就將趙城封給了造父,造父族由此開始稱為趙氏,這就是趙氏的由來。 非子莊在犬丘,喜好馬和各種牲畜,擅長養殖它們。孝王便召非子命他在汧水、渭水交會處掌管養馬,馬匹繁衍得很多。孝王把非子封在秦,在隴西秦亭(今甘肅張家川) ,封地叫“秦邑”。
10
回覆列表
  • 1 # 大郭臺

    區別1:意義不同

    姓是區別血緣的,是宗族的根本族號,所代表的是氏族的血統。氏是姓的支系,是姓族的分支標記,氏是源於同一父性始祖的被分出去的各支系(庶子)的開氏始祖的符號標誌是大氏族、部落、部落聯盟的稱呼。

    區別2:用法不同

    區別3:層次區分

    姓是統一的,即姓族本身未有層次區別,雖有氏為分支,但沒有更小的姓族。而氏卻可以是多層次的,一個大氏可以包括由其分化出來的若干小氏。

    所以秦始皇應該是第二種情況,因為他父親被當做人質送到了趙國,嬴政出生在趙國,他是以地名為氏,出生於趙地所以他是嬴姓趙氏。

  • 2 # 龍城人氏阿文

    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一說名“正”),又稱趙政、祖龍等[1][2]。秦莊襄王和趙姬之子。[3]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嬴政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後回到秦國。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4]前238年,平定長信侯嫪毐的叛亂,之後又除掉權臣呂不韋,開始獨攬大政。[5]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秦朝[6]。

    統一之後,秦始皇認為自己功過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7]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水系。但是到了晚年,秦始皇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8]

    秦始皇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9],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 3 # 食堂開講

    秦是氏,出自嬴姓。

    所謂的姓氏:“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

    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

    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

    姓是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因此絕大多數姓都帶有女子旁。

    好吧,為了更好的解釋姓和氏的區別,下面我來講個蹩腳的故事。

    話說很久以前,究竟有多久?大概是四五千年的樣子。

    那會是母系氏族社會,一個女人當家的時代,一切都由女人說了算。

    有個女村長,為了區分自己的家人、親人與別的村裡的人,決定弄個姓。

    由於她家村邊上有一條河,叫姬水,於是她就以姬為姓,她村子裡的人,包括她的兒子女兒都以姬為姓。

    姓就這樣誕生了!

    這樣好啊,只要你姓姬,說明你就是這個村子裡的人,大家都是一家人。

    姬姓產生後,別的村有樣學樣,村裡有條姚水的就姓姚,還有的附屬於這個姬姓村的小村子,就求這個女村長,賜個姓,於是姓嬴的出現了。

    由於這會是女權至上的母系社會時代,這些姓大多都帶個女字旁。也就是說姓其實就是隻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會的產物,這種村被稱為母系氏族。

    時光荏苒,也不知道過了多少年,姬姓村女村長的兒子們決定不再當媽寶男了,想出去闖闖。

    沒辦法,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男人的優勢逐漸體現出來,越來越有能力、有必要開始掌管村裡大權了,男人地位開始上升了。

    於是女村長的兒子們紛紛帶著自己的家人出去闖蕩。

    很多人闖出了一番大事業,建立了自己的村莊。

    這樣一來,女權至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母系氏族社會逐漸過度到了父系氏族社會。

    這個時候村長由男人來當了,這個男村長覺得自己名頭只是母系社會的姬姓,這不夠威風,明顯不符合,他高貴的地位。

    於是他決定再加一個名頭。怎麼加呢?

    這個男村長是他媽最大的兒子,排行為孟。於是他決定以孟為氏,孟氏、姬姓就成為他的最新的名頭!

    他的弟弟們一看,這個好,多威風!於是他二弟以叔為氏,最小的弟弟就以季為氏,孟氏、叔氏、季氏就這樣誕生了。

    而他的兒子們因為創業成功,成為了旁邊周村、吳村、燕村、魯村、衛村、鄭村等村的村長,於是他們覺得自己一直掛著老爹的名頭,顯得太啃老了,也要有自己的氏,於是就有周、吳、燕、魯、衛、鄭等為氏。

    還有的兒子因為住在村子東南西北各個地方,於是又出現了東門、西門、南宮、北堂等氏;

    還有的兒子因為當了主管村裡各種各樣的官,於是他們就以自己的官為氏,出現了司馬、士、司徒、中行等氏;

    還有的兒子因為自己是殺豬的、賣陶瓷的、刷漆的、算命的,於是就以自己的職業為氏,出現了屠氏、陶氏、漆氏、巫氏等氏;

    還有的兒子,因為父親字高富,綽號大帥哥,於是就以父親的字和綽號為氏,出現了高氏、帥氏;

    還有的兒子因為十分受父親寵愛,他父親就賜給他一個氏,你是好兒孫,那就以孫為氏,於是出現了孫氏、好氏等氏;

    而他的小兒子,更搞,因為父親死後埋在山上一個叫若敖的地方,於是就有若敖為氏。

    這樣一來就出現了很多氏,但是大家的姓都是一樣的,都是姬,這表面大家以前都是一家人!

    同時為了表明這些人的尊貴身份,名頭要挑威風的叫,姓就別叫了,知道就行了,大家都稱對方的氏。

    我是吳氏、姬姓、名旦,字子明,就別叫我姬旦、姬子明瞭,這是錯誤叫法,誰要這麼叫我,小心我罵人,也顯得你不懂事,沒禮貌。

    你得叫我吳旦、吳子明!

    說到這裡,都是大老爺們的事,那村長的女兒們呢?她們有氏嗎?

    不好意思,氏的誕生本來就是男人翻身做主的父系氏族社會時代來臨之後的事,所以氏和你們這些閨女沒關係。

    你們不能稱氏,氏是男人才能擁有的名頭,你們還是稱姓,姬姓。

    這就是為什麼《羋月傳》裡羋月叫羋月,而她哥哥卻叫熊槐的原因。因為熊槐家裡是熊氏,羋姓,熊槐是男的,他能叫熊槐,羋月是女的,只能叫羋月!

    然後等這些有氏的男人們長大之後,他們發現一個問題,自己該娶老婆了,娶誰家的呢?

    吳氏能娶周氏的,魯氏能娶衛氏的嗎?

    不行,吳、周、魯、衛都是一家人,以前都是親戚,親戚怎麼能通婚呢?不怕遭天譴,也怕影響下一代啊!

    於是所有姬姓的人,都不能娶姬姓人,這就叫同姓不婚!

    第三,祖先的官職或職業,像司馬、司徒、太史這些都是官職改氏,還有就是祖先的職業,如巫、ト、陶、匠、屠等;

    第四,祖先排行,古代以伯仲叔季或孟叔季排行,排行也能衍生氏,比如太叔、公孫、公叔也源於此,最有名的則是魯國三桓,孟、叔、季三氏;

    第五祖先居住地或埋葬地,祖先居住在什麼地方也能稱氏,比如西門、東郭、北宮、南郭等等,像楚國國君楚若敖埋在若敖,後世子孫也有以若敖為氏;

    第六,祖先封號或綽號,這個比較少見,趙奢封為馬服君,後世子孫就以馬為氏。

    以嬴姓為例,嬴姓共衍化了李、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大氏,這些大氏又衍化了白、桑、養、阮、沈、諸葛等氏。

  • 4 # 牧馬靜拍拍

    秦始皇,嬴姓、趙氏,名政,號祖龍。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帝。他的正式全名應該是“趙政”。漢代的史書和文獻上其實就是這麼稱呼秦始皇的。

    三代及先秦時期,貴族既有姓也有氏,二者並存。規則是男子名前用氏而女子名後用姓,姓是不能出現在男子名號裡的,僅用於女子名字裡。例如齊國的公主很多都叫“齊姜”。嬴姓趙氏家族的趙、秦兩國所有君主的本名都應該是“趙某”,秦始皇的本名就是趙政,而不是嬴政。

    而秦呢,來源於地名,早期的秦人由於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被周孝王封在秦地,秦成了他們的正式族稱。周幽王時期犬戎攻入鎬京,秦襄公因為保衛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為諸侯國,秦成為國號。而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稱呼,統一以後由諸侯國名變為全中國的王朝稱呼。

  • 5 # 緣已盡

    秦始皇的老祖宗姓嬴,後來某個祖宗被封在趙城,所以有了氏,趙氏。

    但是秦始皇他爹是姓嬴的,可能是因為他不是趙姓的嫡系?後來,他才給嬴政改了趙姓,所以秦始皇應該叫趙政。至於嬴政,因為他爹姓嬴,在古代父傳子,這是一種通俗叫法。如果書上記載,應該叫趙政。

    還有,他的兩個兒子,扶蘇和胡亥,並不是沒有姓,他們都姓趙,嚴格意義上,一個叫趙扶蘇,一個叫趙胡亥。至於為什麼書上直接記扶蘇胡亥,可能是因為尊敬?畢竟帶著姓氏說一個人的名字,顯得有點不尊。這個,你想想現實中對好友的稱呼就明白了。

    最後歸結一下,上古時期,姓是用來避免近親通婚的,同姓因為存在血緣關係,因此不能通婚;氏則是用來區別社會地位的,上層社會才有氏,普通百姓沒有,只有名。現在,無所謂了,統稱姓氏!

  • 6 # 亂世風雨驟

    先秦時期,姓和氏是有區別的。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姓表示出生血緣,用以別婚姻,同姓不婚。氏一般是姓的分支,你這一支已經發展成了一個大家族,要分家另過了,這時就要取一個氏,用以表明身份地位。

    姓一般源自於上古八大姓,姬、姜、姒、嬴、妘、媯、姚、姞或姬、姜、姒、嬴、妘、媯、姚、妊,那時的姓都帶女子旁,是母系氏族的標誌,表明血緣來自於哪裡。

    氏的來歷大概有以下幾種:

    以封地為氏。比如穆王把趙城封給造父,自此以後造父一族就稱趙氏。作為國君可以以國為氏,先秦各諸侯國國君都已過為氏。

    以族係為氏。公族、王族的後人,就常以族系來稱呼。比如,公族的後人,父親是公族,自己沒有繼承公位,那他就可以稱“公子”,比如齊桓公沒有即位之前就稱公子小白,公子是其族系,小白是名。比如,公族的後人,爺爺是公族,父親沒有繼承公位,那他就可以稱公孫(若父親也是公族,那就稱公子而不是稱公孫了),如公孫子都。

    以官位為氏。這個也是比較常見的,比如司馬、司空,都是官位名,也都是氏。

    以祖父或先輩的字為氏。孔子的父親子姓,孔氏。之所以是孔氏,是因為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姓子,名嘉,字孔父,稱孔父嘉。他的後人就取了孔父兩字中的“孔”字為氏,所以,孔子,子姓,孔氏,名丘,稱孔丘。

    除了“氏+名”這樣的稱呼,還有“封地+排行+名”這種稱呼,這種情況在西周分封時最為常見,周武王建立周朝,分封諸侯,他的幾個弟弟,都是大多都是這樣的稱呼,如管叔鮮、蔡叔度等,都是如此。管叔鮮,“管”是封地(一般封地就是他的氏),“叔”是家中排行,“鮮”是名字。說到排行,這裡也做一下簡要介紹,古人排行,一般為“伯、仲、叔、季”,老大為伯,老二為仲,最小的為季,中間的都排叔。還是用周武王兄弟來舉例,周武王是老二,他的哥哥叫“伯邑考”,他的弟弟們有管叔鮮、蔡叔度、霍叔處,十弟冉季載(武王同母弟,載最小,所以稱季)。還有一種排行“孟、仲、季”這種排行一般是隻有哥兒三個時這麼排,比如劉邦排行老三,就叫劉季。

    還有“字+名”的稱呼,古人“名”和“字”也是分開來的,字是一種敬稱,名是自己的謙稱和長輩對晚輩的直稱。“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所以童子無字。比如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孔子六世祖孔父嘉,都是典型的字+名。

    還有“爵位+名”的稱呼,如,周公旦,畢公高。

    ……

    先秦,貴族稱氏,貧民則有姓無氏。漢高祖劉邦出身平民,沒有氏,也就不再重視所謂姓氏區分貴族平民的規矩了。所以自漢朝以後,姓與氏逐漸合二為一,統稱姓氏。

    秦始皇,贏姓,是出生血緣原因。趙氏,是因為秦始皇的父親在趙國為質,秦始皇生於趙、長於趙,所以以趙為氏,而當時還有另一個規矩,就是國君可以以國為氏,所以秦始皇也是秦氏。

    總的來說,秦和趙都是秦始皇的氏,但是後來,姓氏不分家,也就都成了現在的姓了。

  • 7 # 愛無恨35

    從史記當中的記載,我個人認為秦既不是姓,也不是氏,而應該是封號。

    選取自史記《孝王曰:"昔伯翳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賜姓贏。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為附庸。"邑之秦,使復續贏氏祀,號曰秦贏。亦不廢申候之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

    這句話就是說"從前伯翳替舜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多,所以封給土地,賜給贏姓。現在他的後代也替我繁殖馬匹,我就分給他土地做一個附屬國吧。"於是把秦地賜給非子做為封邑,讓他接續贏氏的祭祀,號稱秦贏。但也不廢除申候女兒生的兒子做大駱的繼承人,以此來搞好與西戎的關係。

    綜上所述所以我認為秦應該是封號,而秦始皇是秦國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曾以人質抵押在趙國,在那裡見到呂不韋的妾,十分喜愛就娶了她,生了始皇。秦始皇是秦昭王四十八年在邯鄲出生的,出生後,起名叫政,姓趙。

  • 8 # 晉人今語

    先秦時期的姓和氏是分開的,姓是用來區分血緣關係的,在母系社會時,人們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所以最古老的姓都帶有“女”字,比如姬、姜、媯、姒等。

    而氏更像是從姓中剝離出的分支,他的來源比較廣泛,比如有以地名為氏的,像我們熟悉的商鞅,他就是封地在“商”,所以才以商鞅稱呼,其實他原本叫衛鞅,還有“田氏代齊”這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參與者田和,原本他祖上姓陳,但是封地在“田”所以以田為氏;還有以職業為氏的,比如如陶、巫等等;還有以官位為氏的,比如司徒、司馬、司空等等。

    總之,“氏”就是為了區分同一血緣關係下不同的分支,標明其獨特的地域、獨特的職業和官職的,更像一個標誌。

    所以,秦始皇姓“嬴”,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其先祖造父封地在“趙”,這就是“趙嬴”這一支,所以稱呼其趙政是應該的。而在戰國時期,如果稱其為“嬴政”,反而有些奇怪了,因為當時有規定,“女子稱姓,男子稱氏”,“氏”更能表示出自己家族的獨特性和辨識度。

    至於“秦”,也和其先祖有關,大約公園前900年左右,東周孝王封贏非子於秦邑(今甘肅省清水縣東北)開始建秦國,這就是“秦嬴”這一支。之後不斷髮展壯大,最終獲得爵位。

    所以,“趙”,“秦”都姓嬴,都是嬴姓的分支,之後在不斷的分化角逐中,“趙”氏這一支最終在秦地站穩腳跟。

    秦漢時期以後,姓和氏就不再區分得那麼嚴格了,姓與氏就開始共同在社會上使用。於是姓氏就成了一個詞,數量也越來越多。

    但是,只要弄清楚了“姓”與“氏”的關係,就不難理解秦始皇到底姓“趙”,還是姓“贏”了,同時,也清楚了它們和“秦”的關係。

  • 9 # 簡曰歷史

    “秦是由地名而來”

    隨封地定國號的朝代有很多

    隋、唐、宋都是如此

    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姓氏作為國號的朝代是

    南朝的“陳”

    開國君主陳霸先

  • 10 # 鍾愛閱讀

    這個便涉及到先秦時期的一種制度,也就是姓氏制度了。

    據典籍記載,“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在先秦時代,“姓”和“氏”是有分別的,當時便有“男子稱氏不稱姓,女子稱姓不稱氏”之說。姓是母系氏族的遺留產物,凡屬於一系血統下的男女都屬於一姓,後來,由於人口的繁殖增長,在姓之下又分出氏,氏是小姓,也就是一姓中的分支。

    秦漢以後,姓氏合為一體了。

    1.以姓為氏。

    比如姬氏,姜氏等。便是承襲母系氏族時期的姬姓和姜姓。

    2.以國名為氏。

    比如齊、魯、韓等。

    3.以官名為氏。

    比如司徒、司馬、中行等。

    4.以邑名為氏。

    比如韓、智等

    5.以始祖的別字為氏。

    如林、皇甫等。

    6.以爵名為氏。

    比如王、侯等。

  • 11 # 愛鏟史的貓

    說到古人的稱呼問題,相信很多現代朋友都是頭疼的,特別是要考歷史的學生們,光是記那些人名就是不得了,還要記字呀,號呀,別稱呀等等。要是放到皇帝或者官員大貴等特殊人群,還要記諡號、廟號、年號等,簡直崩潰。就像秦始皇,這個中華第一個皇帝,嬴政,趙政,祖龍,都可以作為他的稱呼,是不是很頭暈?這還是秦始皇本人廢除了諡號,不然還記得更多。那就跟著小喵來看看,古代人的那些姓呀氏呀號呀啥的吧。

    首先說姓氏,我們今天說姓氏就簡單多了,姓是祖宗給定的,可以追溯宗源;氏也就是名字,這個一般就是父母取得,跟隨你一生。當然,也有人成年後覺得自己的名字不好聽會去相關部門改的也可以。相比於現在,古代的姓氏那可是麻煩太多了。古代的人往往都有姓,但氏嘛可就不一定了。

    首先呢,我們來看看這個姓。根據《通鑑外紀》解釋:

    “姓者,統其祖考之所出。”

    這就是說姓是統一大家共同的祖宗才創立的,也就是一個大部落族群的族號。這說明早在原始部落時代就已經有代表部落族群的姓了,一般這個姓取自於部落所居住的地方或者是信奉的圖騰,例如黃帝姓姬,因為住在姬水邊上,炎帝姓姜,因為住在姜水附近,就是這個道理。

    另一方面,因為我們古代最早是母系氏族時代,一個女子或許有很多男伴,那生出來的孩子只知道母親是誰,至於父親就不知道了,所以最古老的大姓裡面基本都含有“女字”,例如上古八大姓的“姬、姜、姒、嬴、妘、媯、姞、姚”等,都是女字旁。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秦始皇的嬴姓是歷史悠久的部落大姓,也是他祖宗的姓。

    古代姓和圖騰

    在古代,如果你有氏說明你應該是個貴族,至少不會是老百姓。

    前面小喵說了姓是一個部落族群的族號,從母系氏族開始就有了。那麼氏又是啥呢?

    氏的出現其實代表了生產力的提高,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母系氏族社會轉化為父系氏族社會,原始部落的人逐漸增多,生產無法同時滿足那麼多人的生活需求,這就意味著分一部分人出去自立門戶。可是分出去的這部分人在沿用祖宗姓的同時也要區分開來呀,這就產生了氏。根據《通鑑外紀》解釋:

    “氏者,別其子孫之所分也。”

    就是說氏就是給分出去獨立門戶的子孫有所區別而創立的,可以理解為支脈的一個徽號。就比如說秦始皇,他這一脈從他老爸開始就是被秦國派去趙國做質子,秦始皇本人就是生在趙國,所以趙才是他們這一脈的姓,所以他稱為趙政。

    氏在古代一般只有貴族才有,平民和女人是沒有氏的,只有姓。這是什麼原因?原來能從大部落分出去的都是有實力的人,為了和其它窮親戚們區分才取了個徽號,這也就是為什麼司馬遷《史記》裡多稱趙政而不是嬴政,因為先秦時期,貴族男子一般自稱氏不稱姓,姓是一個宗族公用的,不分高低貴賤,而氏卻更能體現身份,這滿滿的小心機喲。

    古代姓氏起源

    除了姓氏,古代人的稱呼可沒那麼簡單,特別是皇帝貴族,文人雅士,那些個號呀名呀能把人繞暈

    說完了姓氏,我們繼續來看看古人們的額外稱號。

    首先是名字。名字呢,其實在古代是分開的兩個東西,字一般是進一步解釋名的。

    名字何來,現代人可傻眼了。

    名,在古代一般出生就會有長輩給取定的,一般古代出生三個月大時候,家裡的長輩就會給小孩取一個名。那麼字呢?字則要晚上許多,要成年才有,這裡的成年就是及冠。古代男子二十或者民間也有十五及冠的,到了這個時候行及冠禮後,男子就有字了,同時也可以娶妻了。

    及冠禮

    所以古代平輩的人一般都不能直接叫人的名,因為那是長輩才能叫的,罵人才指名道姓呢。例如你要是見到諸葛亮直接叫他“亮”,估計他會直接亮手掌給你一巴掌,但是你叫他“孔明”,他就不會生氣了,因為亮是他的名,孔明是他的字。

    除了名字姓氏,古人還喜歡給自己取外號。

    取外號,這個在現代被人所厭惡的行為,在古代那是很流行的,特別是那些文人雅士,最喜歡幹這事。號是古代人給自己取的雅稱,重點是雅,沒見哪個古人自稱是二狗子的。很對古人都喜歡用自己的號來自稱,例如秦始皇也稱祖龍,霸氣到不行。蘇軾稱東坡居士,頗為文雅。

    秦始皇

    結語

    透過上面的解說,你是不是對古代人的姓氏名字有了相當的瞭解呢?那麼秦始皇姓什麼呢?秦始皇,大宗族的姓是嬴,這個是他們大家族的姓,他的氏是趙姓,突顯他這一支脈的貴族氣質,至於秦嘛,那就是他國號稱別了,類似唐太宗漢高祖。

  • 12 # 十三級臺階

    “秦”是氏而非姓,姓與氏的區別可以用一句話概括:姓分婚姻,氏分貴賤。

    “姓”是最先產生的,“氏”則是進入父系氏族社會才出現的。早在商周時期,我們的祖先就認識到“同姓而婚,其生不蕃”。“姓者所以別婚姻,氏者所以別貴賤”、“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姓”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我們做一“說文解字”即可,“姓”從女從生,意思就是“女所生”,也就是說同一老祖母所生的後代就都是同姓。如《白虎通義·姓名》說:“姓者,生也”。《說文》更進一步作了解釋“姓,人所生也”。這些皆可以進一步佐證“姓”即“女所生”,也就證明了“姓”確實是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按照《通鑑外紀》的說法就是“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我們仍可進一步分析,比如在百家姓中很多姓出自“姬”姓,也是從女的。按照《通志·氏族略序》的說法即是:“女生為姓,故姓之字多從女,如姬、姜、嬴、姒、媯、姞、妘、婤、姶、嫪之類是也。”

    到了父系社會時期,出現了氏。於是在同一個姓下面,會分出不同的氏,而這些氏也有強有弱,慢慢有了貴賤之分,到最後便形成了階級。氏的形成有多種,可以以封地、以官職,也可以自己創造,但是無論如何,其姓都不會改變,比如秦這個字,因為當年西周滅亡時,秦國祖先救駕周王室有功,被封在秦地,後來以此地為國號和氏的名字,嬴姓的另一隻則被封在趙地,所以在宗族內部,有秦和趙兩個氏族。不過不論氏是什麼,姓是不會變的,透過姓,我們也能看出他們出於哪個部落,不同氏的人如果遇見,互報出姓來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出自一個宗族了。

    總結一下,在先秦時期,男子有姓有氏,女子則有姓無氏。女子有姓則主要是為了避免近親結婚的,男子有氏則主要是為了別尊卑貴賤的。如我們所熟悉的秦始皇,他姓嬴氏趙,在司馬遷的《史記》裡往往稱他為“趙政”,這樣,我們也能看出,到了嬴政時期,趙氏一脈繼承了秦國的大統。不過到了秦朝以後,隨著社會分化的不斷加劇,姓和氏的區分越來越模糊,最後乾脆就兩者合二為一了,姓氏統一成了姓,不過今天,那些古老的姓仍有不少保留下來,只不過用的人不太多了。

  • 13 # 丁強888

    古代姓氏的起源

    姓是母系氏族的產物,姓拆開來看是“女生”。它用來區別原始部落同一個母系來源的部族。避免產生血緣上的近親結婚。這標誌著原始部落的人已經發現了群婚制可能存在的隱患,開始以血緣為紐帶避免族內婚了。所以你會發現上古八大姓基本都帶女字旁。

    上古八大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而氏的產生要晚於姓。眾所周知,人類社會的發展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轉變,很快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生了貧富分化和階級。在姓之下產生了一些分支。就用氏來區分貴賤了。舉個例子題目裡面贏姓造父被封在趙城,於是他的後代就以趙為氏了。而與他們同姓的另一支後來在平王東遷時被封在秦地。後世就以秦為氏了。所以戰國後期的兩大強國秦國和趙國往前推300年其實是一家。

    《世本》所言:“言姓即在上,佔氏即在下。”即是說氏是統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體與分支的關係。

    透過這個例子大家會發現:

    一、姓一般不變,但氏常常改變,一般一個家族換一個地方生活、被封為某個官就可能換一個氏,同一個人不同時期也可以換氏。比如我們知道的商鞅。他原本是衛國人。所以氏衛,稱呼他為衛鞅。後來在秦國被封為商君,於是他又改氏為商。被稱為商鞅了。你還可以稱呼他為公孫鞅。因為他的家族以前是姬姓公孫氏。

    三、女子一般稱姓不稱氏。因為姓要用來別婚姻,同姓不婚很早就稱為了慣例。比如先秦時期留在史冊上的女性稱號:文姜、孟贏等。姜和贏就是指這兩個女子的姓。

    秦漢姓氏合流

    大家也發現了,到了現在,姓和氏其實變成了同義詞。那姓和氏究竟是什麼時候合流了呢?答案是秦漢時期,這一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鉅變的時期。

    《通志·氏族略》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

    秦朝滅亡了六國,六國貴族失去了他們的地位。王室也變成了普通人,流散各地,姓氏之間的這些區隔慢慢的不被記住了。

    加上,秦朝短命,秦朝皇室也被滅了個一乾二淨,繼之而起的劉邦是個小流氓,屬於在戰國時期連氏都沒有資格有的階層。後來慢慢的姓和氏就合二為一了。

    具體到這個問題:秦是封號,但可能慢慢的秦國也有國君把他作為氏。秦的國姓是贏,但當時男人不稱姓。所以秦始皇不會叫嬴政的。

  • 14 # 跪射俑

    姓是祖宗的,是標示祖先的符號;氏是從祖宗"姓"中分化出來的。

    秦國君主與趙國君主同宗,均是伯益(大禹時的能臣)的後代。“趙"氏是從"贏"姓分出去的。

  • 15 # 鴻哥iouyh福小鋪

    說起姓氏,真的很複雜。

    上古時期,也就是原始社會,氏族名號便是姓氏。

    那時候沒什麼貴賤差別,幾乎是算什麼什麼村,什麼什麼莊之類的,全村全莊一個姓。

    後來奴隸社會,有了貴賤差別,除了貴族姓氏為氏族名號不變,其餘為了便利就因地因事取名號為姓氏。

    總之,姓氏重要性無非就是如旗號,使人們有所區別而已。

    上古名號自然珍貴,譬如文物不貴?有附加值文物不貴?

    但秦應算不上上古名號,不屬於氏行列,頂多是因地制宜取的姓。

  • 16 # 主天安

    古人對遠古人的描述,取意像徵意義的特色,圖騰,風俗等,命名帝王朝代。

    華夏崇尚孝道治天下。百孝之祖虞舜,建立虞朝,究競是什麼體制?古人根據部族特色,稱其為虞!即:虞舜!

    虞:金文造字的字形,從虎頭,會意頭戴虎頭面具的人們,載歌載舞。從吳:搖頭晃腦地大聲說話!組合成:虞,表示頭戴虎頭面具,載歌載舞,甚至搖頭晃惱地大聲呼喊口號!!!

    古人尊堯帝為:唐堯。

    唐:甲骨文從口,從庚。

    庚:中間有長柄,左右有兩耳,可以搖的樂器。

    組合成唐……表示說話像鍾鈴一樣響亮!後世演化為會說大話,即荒唐的語言。

    唐:演化為農業語言……農民收穫稻穀之後,經過摔打,碾壓,除去稻杆,將稻穀送入鼓風車,揚去穀糠!

    鼓風車揚出的穀糠嗆人,所以,用東西包裹全身,蒙上嘴巴,不敢說話!

    場合不同,表述意思截然相反!華夏文字,令人驚奇!

    三代之周朝,古人使用什麼字眼,畫龍點睛的?

    周:甲骨文字形,是插滿禾苗的農田!

    周人充分利用土地價值,擅長規劃土地。將土地設製為井田。

    井田:每井計九百畝。以九宮格的形式規劃。

    九宮格,每格100畝。中心格為公田,其它八格為私田。i

    井田制是周朝的特色,以規劃土地的特點,命名為:周!

    秦朝的始祖是:益,即伯益。

    伯益原本是夏禹的助手。後來,

    趁大禹年邁,發動政變,取代大禹帝位。

    《孟子:萬章上》: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

    古代人講禮儀。縱然篡權謀位搞政變,絕對不會趁駕崩先王,屍骨未寒之際,喪盡天良,讓先王在天之靈,不得安寧!.

    伯益政變,競被大禹之子,夏後啟反殺成功,開啟夏朝家天下。

    伯益的後裔,被冊封於秦地!

    秦:甲骨文字形會意,雙手持杵舂掏禾麥。故:禾麥糧食稱為:秦!:

    秦,封國位於陝西中部平原地區。秦穆公招覽五羖大夫,以濟河焚舟的氣概,奠定了秦朝統一天下的基礎!

    秦始皇,贏姓,趙氏。承襲先祖封地和國號,統一天下!

    秦國統一了天下,秦國由國號晉為王朝的名號!

    秦國成就了秦朝!

  • 17 # 袁聰

    “秦”是姓還是氏:秦國秦始皇在春秋戰國末期所處的年氏,“秦”,既是姓,又是氏,但更多的是偏向於、傾向於氏,在當時,氏———是代表、包涵、象形、象徵秦國的家庭、家族、宗族、氏族;換句話說,在更新、更多的政治意義上、作用上和價值取向上,“秦”,是一個當時“國家”概念、政治文化、政治的原始生態、政治信仰與信念、政治追求與抱負、理念和理想,“秦”代表一個家族、氏族、宗族和宗親的存在與興盛。

    在上古、遠古華夏民族母系氏族社會的時代,男人的名稱與稱呼名詞,沒有姓,只有氏的統稱和代稱,只有母系氏族的女人,才有資源、資質、資格配稱之為:姓。

    姓:在上古、遠古華夏民族母系氏族的社會時代,原始的原意、本義、含意、含義、意義、作用和核心價值觀,並不是指現在我們今天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姓,而是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區分、區別、區劃、劃分母系氏族相互之間的各稱和稱呼的叫法、說法,以便混淆、混沌、混亂。

    在上古、遠古原始社會華夏民族的母系氏族,最原始、最初有八大母系氏族女性部落的名稱和代稱,後來由華夏民族文明的始祖伏羲,將原來最原始、最初的八大母系氏族女性部落的名稱和代稱,改變為、變通為、制定為、劃分為、規劃為、規定為華夏民族八大母系氏族,是中華文明人類社會最原始、最初的八大姓的起源和發祥、發脈根本、根基、根脈、根據、依據、憑據、證據。

    中華文明的始祖:伏羲,由原來的原始社會華夏民族的母系氏族低階文明,改造、創造、創新、變更、變通、變化、進化、演變為父系氏族高階文明的人類社會,將女人的“姓”與男人的氏,合稱為———姓氏。

    在中華易學(《周易》)文化中,“姓”的含義、意義、原意、本義是指代表、象徵女人,屬於陰。“氏”的含義、意義、原意、本義是指代表、象徵男人,屬於陽。姓與氏,就是陰陽的意思,先有陰後有陽,完全正確符號自然科學規律和叢林法則的原理、道理與真理。

    華夏民族真正意義上的姓氏、姓名是從周天子開創周朝基業開始的、是從周文王、周武王父子周公致禮(治理)開始的。

    因此,由上文所述,秦國秦始皇的“秦”,原始的原意、本義不是:姓,而是:氏。

    所謂的“秦”姓:更多的是代表、象徵秦國的家族、宗族的政治意義,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概念………

  • 18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秦始皇的秦字對秦始皇而言既非姓也非氏,就像漢武帝一樣漢也不是漢武帝的姓和氏,漢只是漢朝歷代皇帝之前的國號冠名在每位皇帝身上,秦也是如此。秦朝是在秦國的基礎上發展而來,而秦國的秦字並非因秦人(秦始皇的始祖)的存在而出現秦字(秦作為地名早已存在),是因為秦始皇的祖上因替周王室養馬有功,然後被周孝王封在了秦邑,慢慢的秦便有了新的含義即秦始皇祖上那群人的代稱。

    再後來秦襄公因保衛周王室有功,周王室正式冊封秦為諸侯國,相當於在法理上承認秦人所在的那片封地為一個諸侯國,這片諸侯國以秦為國號,於是秦便成了秦的國號,秦始皇一統天下後沒有改國號,秦朝的國號依舊是秦。

    然後再說一下古代姓和氏的區別,在夏商周以前,姓和氏是分開的,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所謂“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簡單來說姓產生以後時代相傳,一般不會更改,氏則不同,氏會隨著官職和封邑的改變而改變,以周朝初年的宋國為例,他們原本是商朝王族後裔,周滅商後將商紂王的兄長微子啟封於商朝的舊都商丘,立國號為宋,後來宋因為宋國成為子姓(商朝的姓)的一個氏即宋氏。

    秦始皇的嬴姓趙氏的由來也是如此,嬴姓為上古八大姓氏之一,後來因為一些列的分化最終嬴姓下面又發展處十四個氏,趙氏就是其中之一,在古籍中嬴政也常被成為趙政,夏商周以後秦漢以來姓氏不再區分而是合二為一。比如漢武帝劉徹我們只稱呼他為劉徹而不稱呼他為祁徹,祁是劉邦這一祖上的姓,只是後來隨著劉邦祖上的沒落,再加上姓氏的合二為一,劉不再簡單的指代氏而成了姓氏。

  • 19 # 半個南山人

    秦始皇為什麼姓贏?

    這是因為秦始皇的母親姓贏,在古代母權社會時,實行的是群婚制,孩子一生下來,不知道父親是誰,所以子女往往都跟著母親取姓。贏、姒、姜、姬等都有女子旁,這些也都是古姓,這就是秦始皇為什麼姓贏的原因。

    秦始皇為什麼又叫趙氏?

    這是因為母權社會發展到後期時,子孫繁衍,到伏羲氏社會時期,又從一族中,分化成若干個分支,散落到各地居住,而這每一個分支,都需要有一個特殊的稱號作為標誌,以便和別的分支區別開來,而這一區別的標誌,就是氏。這就是秦始皇為什麼又叫趙氏的由來。

    秦是姓還是氏?

    秦始皇只所以從以前的嬴姓,又改為姓秦,這就是因為他的先祖秦非獲得的封地是秦地,所以贏姓也就改為姓秦。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秦是姓,而不是氏的原因。

  • 20 # 被搶注了的小李子

    秦是國號,漢武帝不姓漢,清朝不姓清。秦始皇,準確的說是秦 始 皇帝,直白點:秦國開始的第一個皇帝。皇與帝古代是指三皇、五帝,嬴政認為統一天下,稱霸西戎,擴疆千里,遠擊匈奴,前無古人、超越三皇五帝,所以稱秦始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巴菲特虧損545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