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善齋善哉
-
2 # 學打拍子
識偽真假名書名畫,辯別紙質是最關鍵的,即然是假的肯定不值錢也無收藏價值。在明知是贗品還有人出手,那就值錢。
-
3 # 水鏡學書
這要看仿造者的水平了,如果外形上以假亂真,線條節點乾淨有力,證明仿造者自己本身的書法作品就有收藏價值。仿品當然也是值得收藏的。但如果單單遠處一紮眼看很像,近看,筆畫起收毛躁,線條拖掃無力。那就不值錢了。這要看具體字的優劣而定。
-
4 # 二爺侃藏品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我認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是在如下所述的基礎上進行高仿,它就值錢:
歷代作品都有高仿,若高仿作者在歷史上具有很深的影響力,此作品就值錢王羲之先從師於書法世家衛夫人,他的書法作品在我國的藝術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但縱觀歷史,許多作品都被其他人後仿是司空見慣的,例如宋徽宗趙佶所創的瘦金體就被金章宗完顏璟模仿過,這是因為靖康之變後,趙佶父子被虜至北方,宮廷的珍寶被金兵洗劫一空,雖然金朝是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的,但他們的首領非常欣賞漢文化,完顏璟就擅長書寫宋徽宗的字型,幾乎能達到亂真的程度,雖然皇帝成為階下囚,但宋當時高度發達的文化藝術仍然受到敵對一方的尊重。完顏璟認真吸取漢文化,積極推行漢法,使得這個少數民族王朝能夠在中原存在下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他自己的不少作品也流傳至今,成為了文物,反觀他以前所仿的趙佶瘦金體作品,這肯定值錢。我認為:若王羲之作品也被像完顏璟這樣具有很深的歷史影響力的人所高仿,此作品價值不低。
▲宋徽宗與金章宗的瘦金體對比,高仿品與原品很難區分▲
文化名人非先天造就,在成名之前也高仿過先人的作品,放到現在也值錢我國近代不少很有名的書法家與畫家在未成名的時候也高仿過先前名人的作品,幾乎也達到了逼真的程度,因為人一出生都是平等的,不可能都是含著富貴之匙來到這個世界,而是在後天的不斷奮鬥中逐漸成名,例如張大千就模仿過清初畫家石濤的字畫,這精湛的手藝騙過了當時北方很有名望的畫家兼收藏家陳半丁,再例如齊白石的真跡字畫在當今的市場也具有很高收藏價值,殊不知,當時他還未成名之時也是高仿了很多在他之前名人的字畫作品,尤其是清初“八大山人”的花鳥與山水畫給了他很多啟發。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名人雖然已經作古,但是他們遺存在世的很多作品現在都是價值不菲。他們在我國近代文化發展事業上所做的諸多貢獻可圈可點,每個高仿名人字畫中的不少細節值得收藏愛好者細細品味與思考。我認為:若王羲之的作品被像張大千與齊白石這樣的文化名人所高仿,此作品就值錢。
▲張大千曾經臨摹過石濤的山水畫▲
即使不是很有歷史與文化影響的人高仿,但是該作品出現時間離現在較久遠,存世量低的話也很值錢我們可以做個時間推算:王羲之的書法出現在晉代,離現在已經有上千年了,在這個漫長的歲月裡不知發生了多少變化與故事,只好用“歲月如歌,滄海桑田”這八個字來概括吧,他的真跡如留存至今的話也是一個奇蹟,但歲月無情,容不得我們對此抱有任何美好幻想,就像前面一個朋友所說的,可能是唐代臨摹本或者後面的宋、元、明、清幾個朝代的高仿之作。但再看看上述幾個朝代離現在都是上千上百年之久的前朝,是誰人之仿?我們無從考證,但是我認為即使王羲之的作品是後朝仿品,但只要仿得真,仿的精緻,此作品就值錢(現在近期的仿品除外)。若此高仿品是現在存世不多的前朝(至少到建國以前)之作,那它也值錢(因為古代紙張作品經過歲月的蹉跎,大多很難儲存至今)!
▲若是後朝的高仿,但仿得精緻與逼真,存世量少,也是佳品▲
結束語總之,現在王羲之的作品很多是假的是事實,若是高仿:
但此高仿作者具有很深的歷史影響力、該作品就值錢;
高仿作者當初默默無聞,但後來成為文化名人,此作品也值錢;
前朝歷代高仿者雖無從考證,但此作品仿得精緻與逼真,甚至超過了原作品,都從古代流傳至今,而且存世量很少,那是值錢的。
感謝閱讀
-
5 # 禪悟人生U其樂無窮
以王羲之的《蘭亭序》為例:
《蘭亭序》是唐宋以來影響最大的書法作品,歷代的書家都把它視作書聖王羲之的行書代表作,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宋代以來,《蘭亭序》版本眾多,刻帖更是不可勝數。但就流傳至今的《蘭亭序》版本而論,卷首鈐有“神龍”半印的神龍本《蘭亭序》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蘭亭序》版本。
神龍本《蘭亭序》,通俗的名稱是馮承素摹本《蘭亭序》,在元代它的收藏者郭天錫的題跋中,郭氏以揣測的語氣,認為它是唐初弘文館拓書手馮承素所摹。它的明代的收藏者項元汴予以確認,後來,大家也就接受了“馮承素摹本《蘭亭序》”這個名稱。但它是否為馮承素所摹,並無確證,因此,嚴格說來,馮承素摹本的稱呼是不確切的。所以郭沫若、唐蘭等人都稱它為“神龍本《蘭亭序》”或《神龍蘭亭》。
神龍是唐中宗的年號,而《蘭亭序》上的“神龍”半印是否為唐中宗時代所鈐,同樣值得懷疑。但神龍印的存在,總是客觀事實,所以本文仍稱它為神龍本《蘭亭序》。
神龍本以外,《蘭亭序》墨跡本還有張金界奴本(世稱虞世南臨本)、褚遂良臨本、黃絹本、元陸繼善摹本、明陳鑑摹本等等,這些不同的版本,學界有著比較一致的看法,虞、褚臨本並非確切是虞、褚所臨,其餘版本時代較晚,以精采程度而論,公推神龍本《蘭亭序》。
據古代歷史的記載,唐太宗死後就將《蘭亭序》陪葬昭陵,所以到今天也沒人開啟過,所以就自然從唐太宗以後就沒人再見過這本真跡,以至於現在最好的也是曾經所臨摹出來的作品,不過,這本書究竟在哪裡,我們也只是根據歷史的記載而推測。
王羲之的《蘭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飄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如其中的20個“之”字,竟無一雷同,成為書法史上的一絕。以後他多次重寫,皆不如此次酒酣之作,被歷代書界奉為極品。
宋代書法大家米芾稱其為“中國行書第一帖”,但是,就是這件“貴越群品,古今莫二”的書法極品,直到如今,其下落仍然撲朔迷離,令人無法不惋惜。
《蘭亭序》真跡不知其蹤,慶幸的是我們仍能從她的摹本,特別是神龍本看到王羲之運筆的從容,中鋒側縫的運用,曲筆直筆轉筆折筆的操控。可謂肥瘦相宜、曲直兼備、剛柔相濟,變化多端。每一個字大小欹正,相互映襯,各顯姿態。後世書法家學習行書皆以《蘭亭序》為正途。
雖然《蘭亭序》真本早已消失於世,現存的皆是摹本、臨本或刻本等等,但至今公推神龍本為最佳。因為有存世的高仿摹本,所以歷代書法愛好者對《蘭亭序》依然鍾愛有加,趨之若鶩,甚至奉若神明。因此,高質量的摹本(高仿本)並不妨礙人們對《蘭亭序》書法藝術的賞析、鑽研和追捧,即便是摹本或臨本,也是難得一見的寶貝。神龍本目前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藝術價值也是無法簡單用金錢所能衡量的!
-
6 # Freedom20180214
王羲之書法沒有真跡存世!嚴格來說都是假貨,但是這些"假貨"中,有相當一部分現在來看是價值連城的。
現在各大博物館裡儲存的王羲之作品,都是摹本。比如 :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就版本眾多,神龍本被認為最接近真品。現藏臺灣故宮的«快雪時晴帖»和«平安三帖»,藏於日本的«喪亂帖»,都是唐朝時期的雙鉤摹本,換句話說,這些東西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是假的了。
至於值不值錢,這個問題更重要的是看資本市場或者曾經的擁有者的名氣。再舉個例子,有"中國文物教父"之稱的大收藏家安思遠的遺產拍賣會上,出現了一件米芾的書法作品,沒有任何爭議是一眼假的作品,類似於潘家園地攤貨。就是這樣公認的假貨,由於是安思元的收藏,成交價居然達到了五十多萬美元。
-
7 # 塵世浮沉人
那得看誰高仿的?你說馮承素仿的值錢嗎?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米芾、薛紹彭等等好多人都臨過?值錢嗎?肯定值錢。
回覆列表
據考證,王羲之沒有真跡傳世。
一、現在流傳下來的最早也是唐朝臨摹本(或雙鉤填本),所以嚴格來說都是仿品。
二、至於是否值錢,就看你得到的是什麼版本。是唐宋明等古代名家臨摹?是原碑拓本?那也值老鼻子錢……
三、如果去書店買個王羲之的字帖或印刷品,書上有標價,還可以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