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靜的等靜靜的我

    這個問題,要從父母的行動中,表現出來,讓孩子看看,分享,能給你帶來什麼!比如:自己一家人在吃飯,吃水果的時候,你可以把一個蘋果,切開,分享給家庭的其他成員一塊吃,這樣大家都吃到了,香甜的蘋果,大家都很高興啊!而不是,自己獨自享用一個蘋果!

    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給孩子做示範,並讓孩子體會到分享,所帶來的快樂

  • 2 # 龍鳳胎爸爸聊育兒

    我推薦兩個簡單的方法,很容易做:

    經常和孩子分享你的東西,並讓孩子明白:分享一樣東西不會失去它

    和孩子分享你的一些東西,並且說:“我願意和你分享這個。”還要清楚地讓孩子知道你對於使用和歸還的要求,比如,“這個IPAD我可以借你玩一小會兒,等開飯了你要給我哦。”這樣孩子會明白,分享並不是失去,他就不會那麼抗拒分享了。另外,當孩子與你分享他的東西時,你一定要說:“太感謝你的分享了。”

    讓孩子決定哪些可以分享,哪些不可以分享,減輕孩子分享的痛苦

    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兒的時候,貼心的媽媽可以多準備一些能夠分享的玩具。讓孩子自己決定,哪些玩具是可以拿出來分享的。當你足夠尊重孩子,並且他的選擇又足夠多的時候,分享就不會如此痛苦。

    希望以上內容能幫你。

  • 3 # 戒子幽幽

    人之初性本善,同樣的,個人主義也是共存的。孩子小的時候,善於觀察的媽媽肯定會發現,不同階段,孩子對於私人物品的處置會不一樣。我家孩子小時候(現在7歲)自己的玩具和吃的基本都不願分享,可他又想要別人的,滿5歲後,有了玩伴的意識,開始自覺跟別人交換物品。

    分享這事,個人覺得不必過分的要求,很多時候只要情景觸及,大人可以現場適當的引導,讓孩子自己選擇,這樣更有效。孩子大一點,他們的思維也會跟著提升,這時候玩伴的意義影響較大,在他們玩耍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很多問題,如果一味要求孩子分享,別的孩子卻沒有同樣對待,會讓ta很困惑。我小孩上學前班後,自己有好東西,總是喜歡跟他的玩伴說(也可以稱之為炫耀),其實這是孩子的心理發展必經之路。

    所以,最好就是讓孩子自由發展,只要不是很嚴重的問題,家長從旁引導就可以了,過份干涉還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用。

  • 4 # 樂樂媽媽2010

    從來沒有要求過孩子分享。特別是他小的時候。孩子的教育是家教,是父母言行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不是你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沒用。你想孩子分享,那你就經常送給親朋好友東西,照顧老人,幫助有困難的人,孩子看在眼裡自然就學會了。

  • 5 # 風尚愛生活

    養過孩子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渴望自己的孩子愛分享,其實孩子不懂分享的概念,他覺得分享就是失去,所以不願意分享自己喜歡的東西,父母可以不要用分享的概念灌輸孩子,用交換的方式來表達分享。也可以父母在家裡多分享,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我記得心理老師上課的時候,我諮詢過她這個問題。老師說: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分享,就像大人一樣,如果有一個人給你說你錢包裡的錢給我分享一下可以嗎?你肯定不同意,如果這個人說我可以給你換一下錢嗎?你同意的可能性就會很大。

    父母都經歷過孩子不愛分享的階段,我也一樣,我的兩個孩子剛開始的時候特別是一歲半以後也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我也學習了很多知識,實踐證明最有效的方式是“交換”。

    我來分享一下我孩子學會分享的故事:我喜歡帶孩子去公園玩,在公園裡會遇到很多小朋友,也會看到每個小朋友都會帶著玩具。小朋友有一個可愛的愛好就是別人的玩具好玩,這個時候就是學習分享的最佳時機,他看上了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同齡的小朋友脾性都差不多,不愛分享是他們的共性、這個時候就可以引導他們趣交換玩具。比如:弟弟你很喜歡小哥哥的小汽車,哥哥很喜歡你們球,你們交換一下可以嗎?,一般孩子都會點頭同意,因為他們都想玩彼此的玩具,交換成功後,他們都會玩的很開心,分開的時候再交換回來自己的玩具,孩子也會覺得我玩了哥哥的小汽車,我的球還回來了,同樣交換的小朋友也會有這樣的感覺,這個時候父母要表揚孩子,你們兩個很棒,用自己的玩具換了別人的玩具,都玩的很開心,下次想玩別人的玩具一定記得交換,一點點引導,慢慢他們對交換的感念就會越來越強,隨著年齡的增長,分享的意識也會增強。

    學會分享還有一種方式:就是父母的言傳身教。比如:在家裡吃水果的時候,孩子的父母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水果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吃,給孩子吃,讓孩子看到把自己喜歡的東西給了家人,你也很開心。

    我的孩子都是這樣一步步學習分享自己的東西給小朋友的。

    總結:當小朋友還小的時候,我們用交換的概念代替分享,耐心引導,自己言傳身教,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成長為一個愛分享的孩子。

  • 6 # 不甜甜甜圈

    現在的小孩都很自私,很少會主動自覺的分享,父母讓孩子分享,孩子也不樂意。在孩子2歲左右的時候,就告訴孩子,吃東西時,給媽媽吃一點,或者媽媽主動開啟食物咬一口,在給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習慣,好的習慣是靠培養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家庭中有良好的習慣,在外面一樣有良好的習慣。

    我是和公婆住在一起,不管我給孩子買什麼東西,我就會讓孩子拿給爺爺奶奶吃,我也會告訴他們,孩子給東西,不管是什麼,都要吃。

    一開始我家寶貝也不懂的分享,買一袋棒棒糖,孩子吃一個,我讓孩子給我一個,孩子不給,我就把所有的棒棒糖都沒收,一個也不給她吃,我就告訴她,這是媽媽買的,你不給媽媽吃,你一個也不能吃。我就自己拿一個吃,孩子也默認了,也不會哭鬧。有時候父母其實不想吃孩子的東西,但是要教給孩子分享很重要。

    父母會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孩子,也要給孩子一顆感恩的心,就要從家庭中點滴小事做起。

  • 7 # 羊咩咩讀寫

    分享是孩子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項,關乎孩子性格、人格,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很多父母也都因此困惑,尤其在獨生子女的教育方面,分享教育真是令人頭疼。下面是個人對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分享的淺薄看法,僅供交流!

    父母言傳身教我的一個朋友,他的兩個女兒在這方面做的就很好。在讚譽兩個孩子的同時,很多人也會談論起孩子的父母。這個朋友夫妻二人待人真誠熱情,更是願意將自己的東西無償與人分享,難怪兩個孩子會運用自如。集體分享教育記得我的孩子在幼兒園時,老師每週五會組織分享課堂,孩子們在一起互相分享從家裡帶來的美食,大多數孩子在這種分享教育中潛移默化都學會了與小朋友分享。所以,建議可以帶孩子多參加這種型別的分享活動,孩子模仿能力都比較強,從最初的模仿到順其自然的分享,水到渠成。家庭強化教育人的具體行為都會在不斷強化中得到發展,孩子不會分享,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進行強化訓練,從日常的分享食物、分享玩具開始反覆強化練習。書籍的力量從書中汲取營養教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小點兒的孩子,可以聽聽繪本故事學分享,大點兒有文字基礎的孩子,完全可以透過自讀故事來學習,完成自我教育。

  • 8 # 雨寒軒

    分享你這件事情是挺難的,在孩子有了自我意識,開始首先他會對所有的物品都產生一種“這是我的”一種感覺,然後大人在旁邊不停地糾正,很多的哭鬧,弄的尷尬又無措…

    個人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是在孩子剛剛開始產生“我的”這種意識的時候,去告訴他什麼東西是他的,什麼東西不是,他的公共場所,遊樂場裡的東西,這些是大家的。不用著急,因為那個時候無論你怎麼勸說,可能他都會認為那就是”我的”,可是就是這樣,大人也應該是不停的勸說,因為他一遍聽不懂,兩遍聽不懂,沒事,很多遍之後,沒準有一天他就聽進去了,他就懂了。其次,在孩子大一點之後,和小朋友們一起玩,如果他想玩別人的玩具,這個時候是最好引導他的時候,告訴他要分享,把你的玩具拿給他小朋友,作為分享交換,如果不願意沒關係,當其他小朋友願意和分享給他的時候,及時告訴他,這就是分享的快樂,讓他體會到拿到別人小朋友的玩具是多麼快樂的一件事情,同樣要告訴他,應該把自己的玩具也拿給小朋友,那別人也會一樣快樂的。可以讓寶寶出一些稍微大一點的小朋友玩,因為大點小朋友們可以會比較願意分享,耳濡目染,小朋友自然就學會了。在家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言傳身教,在吃水果的時候,可以告訴他,我願意把我的東西分享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你願意嗎,如果寶寶願意,這也是一種分享。可以買一些繪本,這樣透過繪本也可以很好的給他講述分享的快樂,用繪本來引導他。不要過早的,給寶寶加標籤,例如你怎麼這麼自私這類的,因為你越這麼說,孩子可能越會這麼做。儘量不要去強迫,因為越強迫可能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強,很多時候可能造成大人的尷尬,但是這個時候不要因為尷尬就去強迫孩子。如果需要批評,那麼就請把孩子帶到沒有人的地方,自己一個人慢慢的跟他說,慢慢的來安慰,不要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小孩的自尊心其實可強了。最後,要注意讓寶寶再有分享意識的時候,當她第一次做出這種舉動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鼓勵。

    任何的引導,都不是一次兩次可以完成的,都是在無數次之後的某一天,小朋友突然明白了,分享的快樂和喜悅,那麼從此之後,他會經常願意分享的。

  • 9 # 航媽的小時光

    分享是一件特別快樂的事情,分不分享請讓孩子來決定。

    想不想分享是孩子的事情,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孩子拿在手上的東西,總有大人以逗玩的心思去試探“給我吧!?”“我吃一口行了嗎”“拿過來,我看看”這樣的話語聽起來沒有什麼大問題,其實是本身是有問題的,因為是在給孩子下指令。孩子給了,收到的人說“我不吃了我不吃了”又或者“誰誰你真白啊”,孩子不給,就會被說成“你真小氣”,這不是耍小孩麼,再說不給你就是小氣了嗎,本來你就是在要別人的東西,孩子不會認為你是在和他開玩笑,他還理解了不了什麼是開玩笑。分享是件快樂的事情,不要替孩子做決定平時出去玩,經常會遇到自己家孩子想要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又或者是別人家的小朋友想要寶寶的東西。這都是很自然正常的事情,讓孩子們自己來決定,徵求他們自己的意見,想給別人玩就給,不給也不要去責怪孩子。同樣,要是別人拒絕了,也要及時安慰孩子,告訴他“那是別的小朋友的,可是他不想給你玩,那怎麼辦呢”,我家的寶寶一般會說“媽媽去拿”,我這個時候再跟他說兩個人交換玩一下好不好,十次有九次都可以談妥,也有不成功的時候,那問寶寶是不是特別想要,那媽媽買給他又或者建議先去玩別的。

    寫在最後的話

    尊重孩子的選擇。

  • 10 # 談談教育那些事兒

    怎樣才能讓孩子學會分享?

    如果我們一上來就告訴孩子要學會分享,會分享的孩子怎麼樣啊……

    這些道理我們都知道,可孩子並不明白,你想要他學會分享,那麼首先得讓他明白什麼是分享,或者分享了有什麼好處……因為孩子都是呀呀學語一步一步來的,你直截了當告訴他大道理怎麼可能一下子就達到你理想的狀態呢?

    那麼重點來了,如何才能讓孩子有效學會分享

    舉個例子,一個一歲多的孩子手上拿著玩具,你直接去拿他的,他可能會哭。因為他有自我意識了,在他手上就是他的。但是你用另外一個玩具去和他交換,他可能很開心地就給你了。那麼,這樣的過程可能會出現很多次,在這一次一次的體驗中孩子知道了東西是可以交換的。

    當孩子再大一點,你再用東西去和他交換,不一定會和你換了,得看他喜不喜歡。那麼我們可以換一個他喜歡的,這時他願意把手裡東西分給你了,這個時候你或者旁邊人一定要表揚他。到後面,你別給他東西了。你告訴他,他給你分享了比如給你吃東西了你會怎麼樣,比如我會很開心,會帶你去玩,下次給你買同樣的……當然,你也要說到做到。當他給你分享了你就一定要再表揚他,並告訴孩子你這是在分享,會分享的孩子很棒

  • 11 # 遇見向暖的記錄館

    我認為想讓孩子學會分享,就不要刻意讓孩子去做。孩子拿個東西,非逼著孩子把東西分享給其他人。孩子心裡牴觸,怎麼可能願意分享給他人。

    記得孩子真正學會分享是在幼兒中班。有次孩子放學接到他時,讓我也帶他去超市買零食,說要帶去給同學。隨後,我也就沒有多問,就帶他去買了。

    買的過程中,他告訴我原因,原來是同學帶零食分他了,他也要帶東西分給同學。他們幾個晚接的小朋友,輪流來。

    我問他,知道為什麼不,他說是分享,別人分享自己的東西給他,他也要分享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同學之間要學會分享。

    在日常生活和同學相處中學會。不需要逼迫他,他主動習得。還有平時和孩子相處中,無意識的引導孩子。好吃的,不能吃獨食,懂得分享給他人。

    家長自己也可以做榜樣給孩子。把自己愛吃的東西分享給孩子,孩子也會把自己的分享給家長的喔。可以試試,挺有效果的。慢慢引導孩子,時間久了,孩子潛意識就會有這樣的行為。

    千萬不要,在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逼他。想想我們,都不願意別人逼迫我們做事,更何況孩子不怎麼懂事的孩子,他能懂。

  • 12 # 笑言不怕冷的橙子

    學會與他人分享是孩子從小就該學習的美德,這是很重要的一種社交能力。那麼如何讓孩子學會分享呢?

    1.制定規則

    孩子懂事開始,家長就應該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和方式,制定家庭內部分享規則。

    我兒子兩歲多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家裡吃東西,譬如說水果點心,每次都由他來分配。分配的原則是:最大最好的,要分給年齡最長的。

    起初爺爺奶奶或姥爺姥姥姥爺接過孩子遞給他們的食物,都會誇讚孩子懂事道謝,然後還給孩子。我制止了他們,要他們真的接受並且食用。每次分到最後,剩下最小的最差的是孩子自己的,我會等他吃完之後,另外再拿出一個作為獎勵。

    時間長了,不論有沒有獎勵,孩子都養成了自覺分享的習慣。

    2.角色扮演

    互換角色,會讓孩子更深切的感受他人的情感。

    有時候我故意自己分果子。當我把最小的分給兒子,兒子有時候會撅嘴,不太開心;我把最大的給他,他又有一些難為情,會主動要求換小的。

    讓孩子自己去體驗感受,比說道理更有用。

    3.家長示範

    好看的故事書,跟好朋友一起看會跟有趣;美味的蛋糕,跟好朋友一起吃會更香甜;一個小皮球,你拍一下,我拍一下,會更好玩;一把雨傘,你站左邊,我站右邊,兩個人都不會被雨淋... ...

    在你有好東西的時候,學會與他人分享,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可以讓快樂加倍。

    培養孩子學會分享、樂於分享的好習慣,做個分享小天使。

  • 13 # 摘到星星的媽媽

    怎樣讓孩子學會分享,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分享!

    分享是大家一起享受,一起感受,一起快樂。是建立在孩子不違背自己意願的基礎上,是自主自願的行為。大多數家長在分享這件事上都做錯了,包括我自己!

    我兒子大概兩歲之前吧,對自己物品的主權意識還不是很強(小點的孩子基本都這樣),在小朋友想要他的東西時,有時他給的很痛快,有時他不想給的時候,我就會說“小朋友要學會分享,你給了別人,人家以後有好吃的好玩的東西時也會給你的,給小朋友玩一會吧好不好(或是分小朋友一塊吃)”。我反覆說兩遍,他雖不情願,但還是給了。當他再大一些的時候,他有了很強的主權意識,對自己的東西有了保護的慾望。我再讓他分享的時候,他很乾脆的拒絕,當我又和他一遍遍說道理的時候,他再也不會順從,甚至是發脾氣哭泣來反抗。大多數家長遇到這種情況都會生氣吧(主要是丟臉,沒面子),我就想去查查關於關這方面的問題應怎樣解決。忘記是看書還是網上看到的,我發現我對分享的理解錯了。

    第一:孩子是自願分享的嗎?分享後快樂嗎?

    第二:如果這個玩具是新玩具或是孩子最喜歡的玩具,作為家長憑什麼讓孩子把他最心愛的東西分享出去!

    第三:關於零食,小孩子在有好吃的東西時都會很開心。家長們也都會控制孩子的零食攝入,每次只給孩子一定的數量,當孩子手裡只有兩塊甚至一塊塊餅乾或是糖果時,這對他來說可能是最珍貴的東西,可是我們卻要他再分享出去。自始至終,不光是分享或是其他很多事情,我們都沒有問過孩子的意見,沒有尊重孩子的意願,只是一味的強迫,我們覺著做為家長,我們說的就是對的,不需要去問孩子,更不需要去管孩子的感受。這對孩子的性格培養很不利,隨著年齡的增長,小時候出現的小問題長大後都會慢慢變成大問題並暴露出來。

    我兒子現在三歲半了,在分享這件事上,我早已不去幹涉了。東西的所有權是他的,我不會主動的叫他把東西分享出去,小朋友詢問他的時候,大多他都會分享。有的小朋友會直接問我“阿姨,我也想要餅乾(玩具)”,我會告訴他,東西是哥哥(弟弟)的,讓他自己去詢問。如果兒子想要別人的東西時,我會讓他自己去爭取(比如交換),在對方就是不想給時,那就不能強求。

    我曾經問過我兒子,你和小朋友在分享的時候是什麼感受。他說:非常高興,我把我的玩具給他,他把他的玩具給我,我倆就可以一起玩兩個玩具了。

  • 14 # 藍天英媽

    學會與人分享,能收穫一份快樂。很多爸爸媽媽都在想方設法的教育孩子學會分享,懂得分享。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是獨生子,家裡圍著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學會分享好像就成了一道難題。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和工作上有一大群孩子的媽媽,淺談一下自己關於如何分享的一些想法。

    3歲之前不強迫孩子分享

    過早讓孩子學會分享,會影響自我意識的形成,覺得我的東西不重要了。就不知道去維護自己的東西。

    兩歲左右是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期,是建立孩子物權概念最重要的一年,有很強的自我保護自己東西的意識。並不能理解分享的含義,在他們的眼中,他認為所謂分享就是把我的東西給別人,這樣以後他並不會樂於分享而且有可能恨分享。

    分享這件事情,一定不要在三週歲之前強迫自己的孩子去做,只有到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才會意識到原來跟別人一起玩,一起吃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情。

    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小,所以好東西都應該留給你吃

    相信很多二胎家庭都經常面臨著一個問題,兩個孩子在爭搶玩具或者零食。而且你經常聽到爸爸媽媽喜歡說的一句話,哥哥,你要讓著妹妹,因為妹妹比較小。這樣的教育是大錯特錯。

    這樣的教育只會讓孩子覺得誰小誰就有理誰的哭聲大,誰就有道理?長時候時間下來也會導致做姐姐的會痛恨做弟弟的,或者做妹妹。認為是他們奪了自己的所愛,做父母要一碗水端平,要對等不是大的孩子,必須讓著小的,也不是小的必須備受寵愛。我們成人人都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有多麼的殘酷,不會因為你小而別人包容你。

    孩子在分享時,我們不要假客套

    看到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講一位奶奶帶孫子到超市買了很多糖果和小零食,走出超市,奶奶說,寶貝能不能把你的糖分點給奶奶吃呢?孩子立刻從裡面拿出一個給奶奶,奶奶笑著說,奶奶的牙痛,吃不得,我的孫子真乖。這樣的事情經常在他們身上發生。

    有一次他們在路上碰到隔壁鄰居家的小孩子,奶奶對孫子說,孫子,我們分享點吃的給這位小朋友。那次這位小朋友正好就收下來了,當時就哇哇大哭,說你怎麼能真的吃?

    讓孩子學會分享,父母的正確引導很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五四青年節,你認為現在多少歲算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