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峻德1978

    首先解讀一下提問者這個問題。早期戰列艦船舷邊的杆子,應該是指的下圖中的桿狀物。

    上一圖為英國“巨人”級前無畏艦,上二圖為英國“無敵”號戰列巡洋艦,可見舷側傾斜放置的長竿狀結構

    這種裝備就是防魚雷網,它是前無畏艦時代晚期和無畏艦時代前期、各國海軍大型戰艦(戰列艦、戰列巡洋艦、裝甲巡洋艦等)用於防禦敵方魚雷的重要手段。

    在19世紀中期以後到20世紀50年代的漫長時間裡,魚雷都是各國海軍殺傷敵艦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以法國為代表的新海軍學派興起後,將適合裝備在輕型高速艦艇上的魚雷視為挑戰海軍領先大國的最重要武器,魚雷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在實戰中,魚雷更是在克里米亞戰爭後的歷次海戰中大放異彩,擊沉了大量主力戰艦(如“定遠”號、“博羅季諾”號等)。

    為了降低魚雷的威脅,各國紛紛大開腦洞,推出了各種反魚雷手段。其中最為各國廣泛採用的手段,主要有主動和被動兩類:主動手段就是在主力艦副炮級別之下安裝反魚雷艇炮,被動手段就是安裝防魚雷網。

    該裝置不用時收起放在舷側,透過敵方雷擊艦活動區域時,由艦員張開撐杆,佈下防魚雷網。在設計人員原本的設想中,這些金屬質地的大網,可以在魚雷擊中艦體前將其引爆,從而避免艦體被傷害。從作用機理講,有些像當代裝甲車輛安裝的簡易柵欄裝甲。

    找不到防魚雷網開啟的照片,僅有上圖儲存狀態和下圖摺疊狀態

    但是,在19世紀末投入實用後,防魚雷網並沒有達成預想的效果,攔截魚雷的機率不高,而且放下防魚雷網後,戰艦隻能保持十節以下航速——阻力大不說,高速行駛還會破壞金屬網,因而大大限制了戰艦的機動性,最後得不償失。因此,在一戰爆發後服役的各國主力艦,裝備防魚雷網的就逐漸減少,老戰艦也在一戰中後期陸續拆除。

    一戰中後期,各國拆除了防魚雷網的戰列艦,(從上之下)美國“懷俄明級”、奧匈帝國“聯合力量級”、法國“布列塔尼級”

    一戰結束後,除了波羅的海國家一票淺水重炮艦外,再沒有主力艦裝備防魚雷網的記錄。

  • 2 # 巴山凌樓

    早期戰列艦在停泊狀態時要掛防雷網,防雷網起先是由戰艦自己攜帶,到達港口後自行懸掛,這和早期各國列強殖民地多有關,很多海外殖民地港口防衛程度不高,夜間需要防止雷擊艦偷襲~

    這張圖就是早期戰艦懸掛防雷網的狀態

    如圖,現代戰艦是停泊靠港後直接佈設圖中所示的浮筒式防雷網。

    後來的防雷網就不需要戰艦自己攜帶了,防雷網也演變成浮筒式,直接由拖船在戰艦下錨後佈置。

  • 3 # 渝採風

    最早是因為不確定還有沒有艦與艦之間的接舷戰而專門銜接的“防止接舷戰敵人登上己方戰艦的撐杆”,之後發現因為大口徑主炮的原因,任何敵人的艦船都沒有可能再進行風帆戰艦時期的接舷戰,而掛“防雷網”卻是很有必要(當然,是在軍艦入港停泊之後),於是就成了“防雷網”支撐杆。再後來因為戰列艦本身就需要很多的空間來停泊,再撐這麼多的杆來掛防雷網太佔空間,而且在某些軍港裡沒有過多的地方讓這些撐杆有足夠的空間撐出來,再加上當時的反潛武器及聲吶的裝備上艦,最主要的還是每個港口都有自己的“防潛網”拖拽拖船,所以就被拆了不用了。

  • 4 # 梳璧湖砍柴人

    防禦魚雷用的。那時候還沒防雷裝甲,但是已經有了最早的白頭魚雷。戰列艦那時候跑得慢,機動差,基本上很難抵禦魚雷。於是就想起了用網撈魚。可是網怎麼撈呢?用杆子撐!於是,有了那麼多杆子,撐防雷網用的。

  • 5 # 軍武資料庫

    這個杆子其實沒啥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的幾十年裡,很多戰艦(並不只是戰列艦)上面都有類似的裝置。

    在使用的時候,這些杆子會向外撐開。在外面的一端掛上一張大網。

    看模型或許會更清晰一點點:

    在這種狀態下,如果有魚雷來襲的話,魚雷會觸碰到這個網而被阻攔或者是提前引爆。這樣就對戰艦本身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但是這件事得話說兩頭。

    理論上防魚雷網是可以阻擋魚雷的進攻的。但實際上,魚雷在海水中高速航行,僅僅靠一個鐵環編織的網子

    是很難真正的阻止魚雷的前進的。而因為力矩作用,魚雷撞到網上後有可能會飛出水面直接凌空爆炸,這就直接給艦體薄弱部位以更大的傷害。

    大家知道的是早期戰艦其實除了防魚雷網之外還有防魚雷隔艙,就是上圖突出的部分。在網的作用下,魚雷可以準確的越過防魚雷隔艙去攻擊船舷上沒被防護的地方。這豈不是更糟糕?

    這種阻攔魚雷的防魚雷網其實只是在當年的日俄戰爭的時候有那麼一點點作用,其原因還在於,當時日本360mm的魚雷本身效能不行(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日本大力發展酵素魚雷的動因了),而非防魚雷網真的這麼管用。

    再往後到1907年左右的時間裡,白頭魚雷的速度可以達到30節了,防魚雷網也就徹底的攔不住魚雷了。

    漸漸的,就消退了。所以W君在文章的開頭就寫“這杆子其實沒什麼用”。

  • 6 # 勇戰王聊歷史

    那是掛防魚雷網的,後來因為不實用,就取消了。

    在鐵甲艦出現以後,火炮的破壞力明顯不夠擊沉一艘全裝甲鐵甲艦。很多時候,兩艘鐵甲艦互毆半天,依然沒有能力將對方擊沉。於是,在19世紀末,魚雷開始出場。它能攻擊艦船水線以下部位,而且,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對艦體作用也很大。所以,魚雷成了當時戰列艦的噩夢。

    在1887年,沙俄海軍創造了海戰史上第一次用魚雷擊沉敵艦的戰績。當時,沙俄艦艇使用魚雷攻擊60米外的土耳其2000噸的 “因蒂巴赫”號通訊船,並將其擊沉。

    而且,魚雷在1881年就開始用在了潛水艇上。這讓需要停泊在海港的戰列艦,更是沒有安全感。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擊沉運輸船總噸位的89%,是魚雷造成的。從數量上看,水面艦艇一半的傷亡,是魚雷造成的。

    因此,有人腦洞大開,給船安上了防魚雷網。如上圖。這種防雷措施,最早是在1876年,就由英國海軍部魚雷委員會提出:使用12米(40英尺)長的木質撐杆,在上面懸掛鍍鋅鐵網。防雷網形狀如下圖:

    由直徑165mm鋼絲環連線而成,每平米大約5公斤重。一開始掛這種網的事木質杆子,後來發現容易折斷,就開始使用鋼製撐杆。

    這種防魚雷網可以攔截14英寸直徑(360毫米)魚雷襲擊。在1904年,日軍魚雷艇偷襲俄軍海軍時,防雷網發揮了很大作用,攔截了大部分魚雷。但是,如果魚雷速度快,還是能衝破防雷網。魚雷威力大的話,在艦艇附近爆炸,也會給潛艇造成傷害。

    鑑於防雷網這麼有用,一直到二戰時,各國海軍依然使用。只是,大多不再安裝在軍艦上,而是用在港口,阻止敵軍魚雷和潛水艇。

    而且,為了快速佈置防護網,還專門建造了佈網艦。如上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傳詹姆斯出軌網紅是真的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