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期貨呂海蓉

    基金定投(automaticinvestment plan (AIP))有懶人理財之稱,價值緣於華爾街流傳的一句話:“要在市場中準確地踩點入市,比在空中接住一把飛刀更難。” 如果採取分批買入法,就克服了只選擇一個時點進行買進和沽出的缺陷,可以均衡成本,使自己在投資中立於不敗之地,即定投法。

    一般而言,基金的投資方式有兩種,即單筆投資和定期定額。由於基金“定額定投”起點低、方式簡單,所以它也被稱為“小額投資計劃”或“懶人理財”。

    “相對定投,一次性投資收益可能很高,但風險也很大。由於規避了投資者對進場時機主觀判斷的影響,定投方式與股票投資或基金單筆投資追高殺跌相比,風險明顯降低。

  • 2 # 迪亞瓦爾Diaval

    一般來講,定投都是選波動大的偏股的主動型基金或指數基金,而不是選波動小的債券基金或貨幣基金。那到底是該選偏股主動型基金,還是選指數基金呢?

    1.定投主動型基金

    長期看,優秀的主動型基金肯定是能跑贏指數基金的。所以定投優秀的主動型基金,其收益應該是會高於定投指數基金的。

    但是如何選出優秀的主動型基金,這對普通投資者來講,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這背後畢竟涉及到對基金經理的擇時能力、選股能力、投資風格等方面的分析。

    退一步講,就算你選到了一隻優秀的主動型基金,你也有可能會面對優秀基金經理離職帶來的影響。

    所以三思君不建議剛入市的投資者去定投主動型基金。當然如果你有識別優秀主動型基金的能力,定投這類基金也是可以的。

    2.定投指數基金

    對於指數基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透過一套事先約好的選股規則來選股的,且每次更換股票倉位都會提高公佈出來。

    所以指數基金買了什麼股票、投資什麼行業、每隻股票的倉位怎麼樣,你都是清楚的。比如滬深300指數,它就是選擇深圳和上海交易所中,總市值最大、流動性好的300只股票。

    因此投資指數基金就不會有投資主動型基金的問題。比如基金“老鼠倉”、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偏移等。

    其次指數基金的費率更低。

    一般而言,主動偏股型基金的管理費、託管費大約為1.7%/年,而指數基金的管理費、託管費合計不會超過1.0%/年。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投資一年,也節省不了多少費用。但是三思君想講的是,如果你把時間拉長看(比如3年、5年甚至10年等),那麼節省下來的費用就非常明顯了。

    當然就目前的市場而言,選擇指數基金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因為隨著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現在指數基金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了(比如各種細分的行業指數、主題指數等)。

    大家在選擇定投基金的時候主要注意以下兩點即可:

    1. 選擇成長性好的指數基金;

    2.選擇跟蹤誤差小的指數基金。

    因為跟蹤誤差小的指數基金,其基金的淨值收益率與標的指數收益率之間的差異也就越小。

  • 3 # 愛思基

    基金定投不是主動型基金不好,而是優選被動指數基金好一點,瞭解過巴菲特的小夥伴一定知道對普通人的投資建議就是“選一支指數基金,然後努力工作”這句名言吧。

    從自身角度出發選擇被動指數基金的考慮在於:

    1、非專業

    投資小白居多,對市場走勢沒有基本認知,看到推薦就買。剛開始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到目前為止還在收拾殘局的感覺,因為看推薦買的基金很多時候都是被套。此時運用定投確實可以降低風險成本,風險降低的同時,自己的收益同樣大了折扣,這也是定投的硬傷。

    2、與能力無關

    接觸基金這幾年已經看到過很多基金經理,那怕是明星基金經理在年底年初面臨離職的情況,我們不去探討他們離職的原因。但是如果他所管理的基金是主動型基金,換一個人來接受投資風格必定是完全不同的,投資風格變了,也就說最終收益情況也是收到影響。所以很多老基民這一過程中,會選擇減倉來觀察新基金經理的操作風格,也會參選新經理以往管理基金情況,做判斷。而被動跟蹤性指數基金就完全不用擔心基金經理能力情況,不需要太多主觀操作,只需被動即可。

    既然指數基金的定投優勢那麼多,為什麼大家推薦滬深300和中證500呢?這事一個經典組合,在我自己的定投中也有這兩支,主要考慮的方面是買了300和500相當於集合市場中最優質800支股票,同時還覆蓋了大中小盤基本可以保障走勢上的波動中都能吃到肉。

    創業版不是不推薦而是有一部分跟中證500有重合,中證500的另一個叫法是創業中小盤,如果偏好創業版也是可以定投的,在配上證50已經其他一些行業類指數基金都是不錯選擇,只要自己的精力可以照看過來就沒有問題。

    定投基金,還是選擇被動的指數型基金比較合適。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

    1.選擇主動型基金,非常依賴基金經理。如果是基金經理的風格剛好合適現在的市場環境,這個基金持股最近漲的比較厲害,那麼這個主動型基金收益就比較好。相反,如果基金經理持倉較重的股票一路下跌,那麼基金的虧損就會更為嚴重。

    2.選擇主動型基金,非常依賴市場環境。如果是在大牛市,那麼基本上買什麼漲什麼,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目前的環境下,市場走向不明朗,個股漲幅反差很大,這就對基金的選股以及盈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但是,如果選擇了定投指數型基金的話,就沒有了上面2種問題的煩惱。只要選擇好定投的指數,準備好足夠的錢,選擇好定投的時限,剩下得系統自己都會操作,我們甚至可以幾個月都不去看一下大盤。眼不見,心不煩,非常的爽。另外定投指數型基金建議要長期持有。

    為什麼更推薦普通人投資被動的指數基金呢?

    其中有2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主動型基金非常依靠基金經理和團隊的投資實力。即使投資實力很強的團隊,也有自己的能力圈,很難在任何市場情況下,都有好的表現。現實中,每年表現最好的明星基金,也常常變動,你很難找到常勝將軍。

    換句話說,某個主動基金之前投資表現好,很難代表之後表現也好。

    第二,主動基金更像是一個黑盒子,我們很難完全看清它是怎麼投資的,這就進一步加大了我們挑選的難度。

    而指數基金卻有明確的編制規則。

    這有什麼好處呢?當我們清楚地瞭解了咱們的錢是怎麼投資的,除了心態會更穩以外,也更好驗證這個指數,到底有沒有效。

    因為它的選股邏輯是統一不變的,如果一個指數基金過去收益表現好,那未來收益大機率也會好;一個指數過去抗跌,現在遇到牛市了往往也虧得更少。

    那咱們來想象一種場景:如果現在有一個很有想法的投資者說,我有一套非常明確的選股方法,完全可以公開出來,大家也都可以複製,那這實際上是不是也就變成了一種指數了呢?

    基金定投不是主動型基金不好,而是優選被動指數基金好一點,瞭解過巴菲特的小夥伴一定知道對普通人的投資建議就是“選一支指數基金,然後努力工作”這句名言吧。

    從自身角度出發選擇被動指數基金的考慮在於:

    1、非專業

    投資小白居多,對市場走勢沒有基本認知,看到推薦就買。剛開始我也做過這樣的事情,到目前為止還在收拾殘局的感覺,因為看推薦買的基金很多時候都是被套。此時運用定投確實可以降低風險成本,風險降低的同時,自己的收益同樣大了折扣,這也是定投的硬傷。

    2、與能力無關

    接觸基金這幾年已經看到過很多基金經理,那怕是明星基金經理在年底年初面臨離職的情況,我們不去探討他們離職的原因。但是如果他所管理的基金是主動型基金,換一個人來接受投資風格必定是完全不同的,投資風格變了,也就說最終收益情況也是收到影響。所以很多老基民這一過程中,會選擇減倉來觀察新基金經理的操作風格,也會參選新經理以往管理基金情況,做判斷。而被動跟蹤性指數基金就完全不用擔心基金經理能力情況,不需要太多主觀操作,只需被動即可。

    既然指數基金的定投優勢那麼多,為什麼大家推薦滬深300和中證500呢?這事一個經典組合,在我自己的定投中也有這兩支,主要考慮的方面是買了300和500相當於集合市場中最優質800支股票,同時還覆蓋了大中小盤基本可以保障走勢上的波動中都能吃到肉。

    創業版不是不推薦而是有一部分跟中證500有重合,中證500的另一個叫法是創業中小盤,如果偏好創業版也是可以定投的,在配上證50已經其他一些行業類指數基金都是不錯選擇,只要自己的精力可以照看過來就沒有問題。

    定投基金,還是選擇被動的指數型基金比較合適。

    為什麼這麼說呢?原因如下:

    1.選擇主動型基金,非常依賴基金經理。如果是基金經理的風格剛好合適現在的市場環境,這個基金持股最近漲的比較厲害,那麼這個主動型基金收益就比較好。相反,如果基金經理持倉較重的股票一路下跌,那麼基金的虧損就會更為嚴重。

    2.選擇主動型基金,非常依賴市場環境。如果是在大牛市,那麼基本上買什麼漲什麼,是非常不錯的。但是目前的環境下,市場走向不明朗,個股漲幅反差很大,這就對基金的選股以及盈利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但是,如果選擇了定投指數型基金的話,就沒有了上面2種問題的煩惱。只要選擇好定投的指數,準備好足夠的錢,選擇好定投的時限,剩下得系統自己都會操作,我們甚至可以幾個月都不去看一下大盤。眼不見,心不煩,非常的爽。另外定投指數型基金建議要長期持有。

    為什麼更推薦普通人投資被動的指數基金呢?

    其中有2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一,主動型基金非常依靠基金經理和團隊的投資實力。即使投資實力很強的團隊,也有自己的能力圈,很難在任何市場情況下,都有好的表現。現實中,每年表現最好的明星基金,也常常變動,你很難找到常勝將軍。

    換句話說,某個主動基金之前投資表現好,很難代表之後表現也好。

    第二,主動基金更像是一個黑盒子,我們很難完全看清它是怎麼投資的,這就進一步加大了我們挑選的難度。

    而指數基金卻有明確的編制規則。

    這有什麼好處呢?當我們清楚地瞭解了咱們的錢是怎麼投資的,除了心態會更穩以外,也更好驗證這個指數,到底有沒有效。

    因為它的選股邏輯是統一不變的,如果一個指數基金過去收益表現好,那未來收益大機率也會好;一個指數過去抗跌,現在遇到牛市了往往也虧得更少。

    那咱們來想象一種場景:如果現在有一個很有想法的投資者說,我有一套非常明確的選股方法,完全可以公開出來,大家也都可以複製,那這實際上是不是也就變成了一種指數了呢?

    基金定投作為一種新的投資方式,自2005年進入中國資本市場以來逐漸被眾多投資者認可。一方面,平攤投資成本的原理並不複雜,易於被個人投資者理解。另一方面,個人投資由於閒散資金零碎,定投可以讓該類小額資金獲得更為有效的使用。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投資者對於基金定投的理解較為片面,不能理性看待,而是一味追求回報。

    為了幫助投資者更有效執行定投策略,本文首先對基金定投的特點及原理作一介紹,試圖糾正現階段對基金定投認知上的誤區。其次,對以下問題進行探討,並採用隨機和隨基定投來驗證收益特徵,最終我們得出以下結論:

    1.定投期限的選擇。定投期限越長,越有獲得高收益的可能,同時定投的期限與獲得正收益的機率成正比。

    2.不同期限下,該選擇什麼型別的基金?定投期限較長,對資產波動的容忍度更高,可以加大權益類基金產品的配置比例。反之,定投期限較短,對於資產波動的容忍度較低,債券基金更優。

    3.定投應採用高波動的基金還是低波動的基金?在股混基金的選擇上,無論從收益率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投資者體驗出發,同等風險暴露下,波動率偏小的基金產品收益效果都更優。

    4.選擇主動投資基金定投還是選擇指數基金定投?對於基金產品沒有任何認知的“小白”投資者,可以選擇寬基指數或藉助評級機構的評級進行定投。對於有一定擇基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績優的主動管理型基金進行定投。對於可以穿透市場迷霧看清未來趨勢的專業投資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窄基指數如行業指數基金等進行定投。

    5.何時終止定投?投資者在定投期滿5年之後,可以考慮終止定投行為,結合自身風險收益特徵,做止盈或者資產再配置。

    什麼是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是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簡稱,指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購買特定的證券或基金的投資方法。該方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於擇時的反思和長期投資的需要,從而產生了不定期不定額的投資行為。隨著這種投資行為的發展,到了1950年代,在美國市場演變成我們熟悉的定投策略(Automatic-investment-plan)。由於該計劃執行方便且易於理解,很快就被運用在投資各類基金產品上,衍生出一系列的基金定投策略,如智慧定投、智慧定投組合等。基金定投主要運用於養老金中的確定繳費制計劃中,比如美國的401(K)等。

    基金定投有哪些優勢?

    基金定投首先可以降低擇時風險。當投資者購買基金產品之後,主要依靠基金的淨值增長來獲得收益,因此申贖基金時的基金單位淨值決定了投資者購買基金的收益率。由於投資者追漲殺跌的特徵顯著,決定了大部分人很難透過一次性投資獲利。而定投透過不斷地分批買入,投資成本從單一的時間點變為了長期的平均成本,降低了基金申購時的擇時風險。平均成本曲線相較於基金單位淨值曲線要平滑很多,這也是為何大家常說基金定投規避了擇時的難點。在定投的實踐中,賣出時基金單位淨值超過平均成本便可以獲利。

    其次,基金定投可以培養投資者儲蓄的習慣。除了平均成本這一優勢,基金定投背後更深遠的意義在於培養了投資者儲蓄的習慣。這也是為何在海外基金定投主要運用於養老金中的確定繳費計劃的原因。投資者在面對養老規劃時的無所適從最終導致其缺乏決策能力,最終增加了儲蓄不足的可能性。定投“積少成多”可以幫助投資者養成長期、連續、有紀律儲蓄的行為。

    如何正確而有效地執行基金定投?

    1.在投資期限上如何選擇?

    我們認為,定投期限越長,越有獲得高收益的可能,同時定投的期限與獲得正收益的機率成正比。為了驗證這一想法,我們選擇了全市場成立滿10年以上的419只產品,滾動定投(隨基和隨機)測算2009年9月至2019年9月的10年間1年、2年、3年、4年和5年為期限的平均收益表現。

    測算資料顯示,滾動定投1年的平均收益率僅為3.85%。隨著定投期限的延長,收益率也顯著提高,滾動定投5年的平均收益率高達29.69%。

    我們測算了不同期限下定投的年化收益率,其結果也驗證了相同的結論。除了滾動定投2年時年化收益率略低於滾動定投1年的,滾動定投的年化收益率也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逐年提高。定投期限為2年時,定投的平均年化收益為3.50%,而當期限達到5年時,年化收益增長為5.34%。

    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說,每一個投資者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損失規避”。因此投資者面對市場持續低迷的時候,很難要求他們有信心堅持定投。我們從投資者體驗感的角度出發,對不同期限下定投的平均正收益天數進行測算。若定投期間內正收益的佔比越高,則代表客戶進行定投時的體驗感更優。從我們對基金產品隨機擇基定投後的測算來看,隨著定投年限的增加,投資者的正收益機率在逐漸提高,定投1年正收益機率為57.45%,而定投5年的正收益機率高達73.35%。

    整體來看,無論從收益率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投資者體驗出發,長期定投的效果都更優。

    2.股基還是債基?

    儘管長期投資能為我們帶來更多收益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資金或多或少難以做到長期投資於某個資產。因此,我們認為投資者應基於定投的期限作出不同的投資選擇。

    在短期定投中,我們建議投資者選擇債券型基金,原因在於其收益波動較低,收益穩健,但長期來看總收益難以與權益基金相媲美。同時,投資者在進行短期投資時,對於收益波動的容忍度更低,對於即將到期的資金,我們更期望不要虧損。反之,對於期望進行長期定投的投資者,對資產波動的容忍度更高,績優權益類基金產品更加適合這類投資者。

    我們分別對中國股基指數、中國債基指數與中國混基指數進行1年至5年期的滾動定投,並統計每一期定投的平均收益率。從結果可以看出,在投資期限小於2年時,債基指數相較於股基指數與混基指數收益差距並不大,但我們知道債基指數的波動率更低,因此投資價效比更高。而當期限大於2年後,股基指數與混基指數的收益明顯高於債基指數,因此,為長期獲取更高收益股混基金更適合投資者。

    這一特徵與目前養老目標基金的下滑軌道設計原理不謀而合。也是基於定投的這一特性,在海外的養老金預設機制的設計中,越來越多的目標日期基金和生命週期基金被美國勞工部規定為預設基金,以幫助沒有選擇和投資能力的投資者參與養老金投資。

    3.如何選擇合適的權益類基金進行定投?

    如果是長期投資,股票資產肯定是贏家。因此在產品選擇上,權益類基金產品更適合長期定投,但選擇波動較大還是波動較小的股票型基金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我們認為,波動小的股票型基金容易積累複利,大漲大跌的股票型基金比較容易侵蝕投資者的獲利,投資者應該選擇波動較低,長期業績較好的基金來做定投。

    我們進行了隨機隨基的定投檢驗,同時依據過往的淨值波動將基金分位高波動、中波動和低波動基金。波動率排名前1/3的為“高波動”,排名後1/3的為“低波動”,其他的部分(即排名在中間的)成為“中波動”。我們發現,除了定投1年時,低波動產品的平均收益率(4.18%)略遜色於中波動產品的平均收益率(4.34%)(但高於高波動產品),其餘時間期限下,時間越長收益更優。

    從投資者的購買體驗感出發,我們也分別測算了不同波動率下基金產品的正收益機率。事實也證明,無論投資期限如何,低波動產品的正收益機率要遠優於高波動率產品的正收益機率。

    整體來看,無論從收益率的角度考慮,還是從投資者體驗出發,波動率偏小的基金產品收益效果都更優。

    4.主動還是指數?

    前文提到,長期定投應該選擇績優的權益類基金產品,而對於選擇定投主動管理型產品還是被動指數型基金產品則一直存在爭議。我們認為,主動管理型基金產品憑藉挖掘市場偏差性和控制下行風險,整體長期收益性要優於指數基金。但另一方面,指數基金確實也有避免主動管理失誤和節約投資成本的優勢。

    為了直觀比較兩類產品的收益分佈情況,我們選取了前文所述的成立10年以上的316只權益類產品,其中被動指數型產品27只、主動管理型產品(包含股票型、偏股混合型、靈活配置型)289只,分別測算滾動定投1年、3年、5年的收益分佈情況。我們發現,從產品的整體收益上,主動管理型產品確實優於被動指數基金,獲取高收益的可能性更大。因此我們建議,對於基金產品沒有任何認知的“小白”投資者,可以選擇寬基指數或藉助評級機構的評級進行定投。對於有一定擇基能力的投資者,可以選擇績優的主動管理型基金進行定投。對於可以穿透市場迷霧看清未來趨勢的專業投資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窄基指數如行業指數基金等進行定投。

    具體到指數基金的選擇,我們認為,除了要堅持長期定投和選擇波動率較小的長期績優指數基金,還需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指數產品的跟蹤標的。一般而言,跟蹤標的不同,風險收益特徵也不同。比如某隻窄基指數可能會創造由於寬基指數和傳統成分指數的收益,但投資者可能會承擔更高的風險,因此投資者應基於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來選擇適合的指數風格。二是跟蹤誤差。跟蹤誤差是衡量指數基金與收益率之間偏差的指標,也最能反映出指數基金的管理運作能力。一般來說,基金的跟蹤誤差越小,說明基金對標的指數的擬合度越高,基金的運作越規範。三是定投費率。同等條件下,考慮收費模式更為合理的指數基金產品。

    5.基金定投到底何時終止?

    基金定投止盈是偽命題,原因是定投本身是對擇時的不信任,而止盈也是一種擇時。此外,當基金定投資金積累到一定程度,每一次定投對於成本平攤的效果將微乎其微,此時投資者應審視投資是否超過自己的風險承擔能力,以及投資是否過於集中。如果以上兩種情況並未發生,則不需要考慮止盈的問題。如果對定投基金的風險暴露過於集中,則應該適度的分散化投資;如果已經超過自身風險偏好,則應該做好資產配置,或者資產再平衡。

    實證分析顯示,隨著定投次數的增多,平均成本變化率逐步趨近於零。也就是說,定投的執行時間越長,新增資金佔已有投資比重逐漸減小,雖然定投還在不斷增加資金投入,但對於平均成本變動影響變得微弱。此時投資者需要重新評估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並結合產品收益來決定是否止盈或者進行資產再配置。

    實證分析還發現,平均成本變化率在定投次數超過60次之後,除了在2015年的極端行情波動較大,其餘時間段的變化率幾乎均在0.05%以內。也就是說,在定投5年之後,持續定投對於平均成本的改變可以忽略不計。我們認為,此時投資者可以終止定投行為,根據自身收益情況和風險偏好做進一步的資產配置,比如繼續持有或者賣出。

    指數基金,指的是以跟蹤標的指數為主要投資目標的基金品種。雖然股票型指數基金擁有更高的“國民度”,但指數本身並不侷限於此,國內金融市場中同樣有債券指數、商品指數和衍生品指數等,投資者可以透過公募基金參與股票、債券、商品以及QDII指數的投資機會。也正因如此,如何正確發揮指數基金的工具屬性成為投資者最應關注的問題。

    按照投資目標和策略的不同,指數基金可以分為被動指數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兩大類。被動指數基金優先考慮如何緊密跟蹤指數,是有效市場理論的延伸;指數增強基金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力爭超越指數的收益,試圖戰勝市場。這兩者看似矛盾,但因不同市場的資訊傳遞效率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各異,兩類產品在市場上均有用武之地。

    不論是被動指數基金還是指數增強基金,跟住指數是基礎要求,即我們常說的控制產品與標的指數的跟蹤誤差。相比傳統主動型基金,指數基金和市場的相對偏離會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投資者可以透過產品的標的指數較好地把握指數基金的特性,以便做出投資決策。另外,相比主動基金,指數基金的費率一般較為低廉,長期投資節約的成本也較為可觀。正因為指數基金的這些特性,此類產品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設定的投資目標,採取不同的投資方式。

    以股票型指數基金為例,如果投資者有明確的偏好,即短期內看好大盤或某些板塊、主題、行業等,則可以選擇與標的指數對應或接近的指數基金進行參與。Wind資料顯示,在當前公募股票型指數基金中,剔除主流的寬基指數品種,仍有大約2000億元左右的行業類、主題類和風格類指數基金,因此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細化的選擇。投資者不僅可以申購開放式基金,也可以透過在二級市場買入ETF等品種較為快捷地實現投資需求。

    如果投資者並無特別明確的偏好,但是希望長期分享股市上漲的機遇,則可以考慮以定投方式參與。定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擇時的難題,投資操作相對簡單,也比較契合普通投資者的現金流狀況。最簡單的定投是定時定額的投資;更“智慧”的定投方式則可以根據標的指數估值、市場環境等因素微調定投的金額和頻率等,但這往往需要投資者具有更高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技巧。需要提到的是,定投不僅需要長期堅持,還需要提前約定止盈止損目標,以期達到有效平均成本、並適時賣出獲取收益的目標。指數基金因為倉位通常較為固定,且不易發生風格漂移的現象,因此,非常適合作為定投的標的。

    若投資者希望透過大類資產配置的方式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投資者則需要有較為完整的資產配置框架,同時分析各類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特徵。指數基金的標的指數公開透明,產品本身風格明確,適合投資者全面評估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以構建、完善自己目標的投資組合。並且,當前指數基金市場品類繁多,能較好地滿足分散化投資或者特定資產配置的要求。

    整體而言,A股市場仍處在機構化的明確程序中,工具化產品的前景廣闊,同時,基金投顧模式的出現也有望對指數基金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對於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在投資端保持指數產品的基礎優勢,做好不同品類的佈局;在銷售端提升投資者的認知,堅持從投資者利益出發,方能在指數產品的發展中佔據主動。

    指數基金,指的是以跟蹤標的指數為主要投資目標的基金品種。雖然股票型指數基金擁有更高的“國民度”,但指數本身並不侷限於此,國內金融市場中同樣有債券指數、商品指數和衍生品指數等,投資者可以透過公募基金參與股票、債券、商品以及QDII指數的投資機會。也正因如此,如何正確發揮指數基金的工具屬性成為投資者最應關注的問題。

    按照投資目標和策略的不同,指數基金可以分為被動指數基金和指數增強基金兩大類。被動指數基金優先考慮如何緊密跟蹤指數,是有效市場理論的延伸;指數增強基金在跟蹤指數的基礎上,力爭超越指數的收益,試圖戰勝市場。這兩者看似矛盾,但因不同市場的資訊傳遞效率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各異,兩類產品在市場上均有用武之地。

    不論是被動指數基金還是指數增強基金,跟住指數是基礎要求,即我們常說的控制產品與標的指數的跟蹤誤差。相比傳統主動型基金,指數基金和市場的相對偏離會控制在一個較小的範圍內,投資者可以透過產品的標的指數較好地把握指數基金的特性,以便做出投資決策。另外,相比主動基金,指數基金的費率一般較為低廉,長期投資節約的成本也較為可觀。正因為指數基金的這些特性,此類產品的應用領域非常廣泛。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設定的投資目標,採取不同的投資方式。

    以股票型指數基金為例,如果投資者有明確的偏好,即短期內看好大盤或某些板塊、主題、行業等,則可以選擇與標的指數對應或接近的指數基金進行參與。Wind資料顯示,在當前公募股票型指數基金中,剔除主流的寬基指數品種,仍有大約2000億元左右的行業類、主題類和風格類指數基金,因此可以為投資者提供較為細化的選擇。投資者不僅可以申購開放式基金,也可以透過在二級市場買入ETF等品種較為快捷地實現投資需求。

    如果投資者並無特別明確的偏好,但是希望長期分享股市上漲的機遇,則可以考慮以定投方式參與。定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擇時的難題,投資操作相對簡單,也比較契合普通投資者的現金流狀況。最簡單的定投是定時定額的投資;更“智慧”的定投方式則可以根據標的指數估值、市場環境等因素微調定投的金額和頻率等,但這往往需要投資者具有更高的知識水平和操作技巧。需要提到的是,定投不僅需要長期堅持,還需要提前約定止盈止損目標,以期達到有效平均成本、並適時賣出獲取收益的目標。指數基金因為倉位通常較為固定,且不易發生風格漂移的現象,因此,非常適合作為定投的標的。

    若投資者希望透過大類資產配置的方式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投資者則需要有較為完整的資產配置框架,同時分析各類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特徵。指數基金的標的指數公開透明,產品本身風格明確,適合投資者全面評估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以構建、完善自己目標的投資組合。並且,當前指數基金市場品類繁多,能較好地滿足分散化投資或者特定資產配置的要求。

    整體而言,A股市場仍處在機構化的明確程序中,工具化產品的前景廣闊,同時,基金投顧模式的出現也有望對指數基金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對於基金管理公司而言,在投資端保持指數產品的基礎優勢,做好不同品類的佈局;在銷售端提升投資者的認知,堅持從投資者利益出發,方能在指數產品的發展中佔據主動。

  • 4 # 小白等你來

    對於基金定投,我認為指數型基金相對來說更好一點,但是對於定投來說,我認為不能一味地進行固定期限的定投,例如周投,月投,雖然這樣的投資,在你堅定持有過後,肯定會給你帶來一定的收益,但是這樣的過程太過於煎熬並且這樣的投資不能帶來收益最大化。

    對於基金定投,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當持有的基金下跌到某個點位時進行一定的買入,如果繼續下跌就繼續加大買入,後面在基金上漲的過程,基金上漲到一定點位停止買入,繼續上漲就賣出部分,如果達到了一定的高位選擇清倉式賣出。雖然很多人認為這樣的收益太低了,但是長久下來,基本上會比你普通的定投方式收益高一些,而且這種投資方式更多的就是一種網格的交易方式,保住收益很好的一種方式。

    網格交易的方式,可以使用在基金也可以適用於股票的投資,另網路格交易完全是可以透過程式化的方式實現的,省時省力,適合沒有時間進行盯盤但是又想進行投資的上班族和對於價格敏感但是自己又沒有好的把控的投資者。

  • 5 # 穩健小貝

    很多朋友問我,從事金融行業這麼久,會採用什麼樣的長期投資方式?”

    我會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基金定投。

    那麼我會定投什麼樣的基金呢?

    “指數基金+主動管理基金(也叫混合基金)”

    1.指數基金

    指數基金有它公開的編制方式,固定的調倉間隔,能自動換血,巴菲特也推崇標普500指數,國內滬深300也能跑贏絕大多數的股票型基金,而且指數基金費率低廉,實在是非常好的投資品種。

    選擇指數基金定投品種要選波動大的,長期趨勢向上,參考估值資料,在低估區域買入,在合理區耐心持有,在高估區不斷賣出。賣出的高估基金贖回後去買低估的基金

    2.主動管理基金

    因為不滿足於平均收益,想獲得更高的超額收益。主動型基金收益的好壞取決於基金經理的水平以及持有盈利的實力。透過層層苛刻的篩選,可以挑選出3-5個主動型基金做定投。

    我精心挑選的好基金公司、好基金經理、好基金透過分散組合,提升收益

  • 6 # 愛財也愛才的小女巫

    選擇指數基金。指數基金本身還是股票型基金, 也是有一定的風險的。指數基金如果選的是寬基指數,不要選行業指數基金進行定投, 除非你對這個行業特別瞭解的話, 不反對。 可以很好的規避到黑天鵝事件, 像之前的牛奶行業的三聚氰胺,白酒行業的塑化劑等。指數基金可以克服人性的貪婪, 杜絕老鼠倉的問題。完全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去執行的。我們還記得巴菲特打賭的那個案例嗎?主動型基金很難擺脫人性的恐懼和貪婪這個影響, 指數基金則可以完全規避掉這個問題。 公司會倒閉,會消失,但是指數不會。指數會定期調整成分股,透過引入新公司,剔除老公司的方式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長生不老。只要相信中國經濟持續發展, 指數基金就可以長期上漲, 買指數就是買國運。我是小女巫, 喜歡我,就關注我~

  • 7 # 零星戀雪

    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經驗有一定參考意義,但是交易策略還是需要自己去摸索!

    有的人買債基,幾個月不看一次,年底算算收益,很穩定!很開心!

    有的人買貨幣基金,每天都小錢進賬,沒風險,要用錢就取出來花,靈活自如,很開心!

    交易策略因人而異,保持好奇心,多嘗試,找到屬於自己的交易策略!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8 # 投資引路人

    最好選擇指數基金,而且要寬基指數,比如滬深300,中證500這種指數。主動基金會有個人風格,公司風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投到好的當然牛逼,萬一選了個垃圾的那就傻逼了。而指數基金則沒有這種問題,就是追蹤指數,而且長期來看,70%的基金經理是跑不過指數的

  • 9 # 董董聊財經

    初期來說,一定是指數基金。

    後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投資目標,加入一些策略基金,行業基金,最後才是主動基金。

    其實之所以選擇定投,就是為了分攤風險,以時間換空間。

    我們都知道低買高賣是最賺錢的,但沒有人能做到準確的找到最低點,準確的持有到最高點賣出,即使是巴菲特也不行,更何況說一直如此了。

    而定投就是透過定期買入,取到平均值,再等到高點時,達到自己的目標收益率之後,賣出就可以!

    所以定投的初步選擇,就是相對走勢較穩定的基金,而且後期趨勢要確保有走高的可能性。

    從這兩點分析,代表大盤的指數,就肯定最合適了,指數代表大盤的平均水平,波動較小,而且買指數就是買國運,只要國家經濟長期向好,自然就有漲高的那天,所以對於初入定投的人來說,指數基金肯定是最合適的。

    除此之外,選擇定投的,包括很大一部分投資小白和“懶人”,沒經驗,沒時間,自然最穩的指數就最合適。

    不過隨時投資經驗和技巧的增長,可以逐步加入策略基金,行業基金,甚至是主動基金。

    主動基金因為影響的因素很多,波動很大,不容易被把握,如果從風險的角度來說,的確要比指數大多了,可要從收益來說,選擇一個好的主動基金,那同樣也要比指數大的多。

    最後說一點,其實無論是投資什麼,或者定投什麼,最重要的是分析好自己,打算做到什麼樣的目標收益,能承受多大的風險,對基金瞭解的程度,然後再去選擇。

    千萬不要聽風就是雨,自己沒有了解清楚的,指著跟別人賺錢,憑啥?

  • 10 # 小韭菜的逆襲之路

    如果純理論不加任何統計的基礎上,我可以細數出定投指數基金的無數種好處,但是今天發基金定投文章時順便統計了一下結果,結果也嚇了自己一大跳,先上資料:

    股票型投資基金

    存續期超過5年的共有324支,其中285只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87.65% 最大收益為119.35%

    最大虧損為20.9%

    存續期超過3年的共有587支,其中541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92.16% 最大收益為106.28%

    最大虧損為 23.12%

    存續期超過2年的共有765支,其中722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94.37% 最大收益為97.98%

    最大虧損為14.32%

    存續期超過1年的共有959支,其中836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87.17% 最大收益為58.62%

    最大虧損為9.28%

    混合型投資基金

    存續期超過5年的共有926支,其中901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97.3% 最大收益為127.09%

    最大虧損為18.33%

    存續期超過3年的共有1700支,其中1670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98.23% 最大收益為106.9%

    最大虧損為24.87%

    存續期超過 2年的共有2081支,其中2060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98.99% 最大收益為95.52%

    最大虧損為27.11%

    存續期超過1年的共有2408支,其中2366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98.25% 最大收益為463.72%

    最大虧損為30.84%

    指數型投資基金

    存續期超過5年的共有227支,其中190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的83.7% 最大收益為119.35%

    最大虧損為20.9%

    存續期超過3年的共有399支,其中356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91.72% 最大收益為76.13%

    最大虧損為23.12%

    存續期超過2年的共有491支,其中449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91.44% 最大收益為71.64%

    最大虧損為14.32%

    存續期超過1年的共有673支,其中559支為正收益 佔總數83.06% 最大收益為48.38%

    最大虧損為9.28%

    定投主動型基金的結果在過去5年3年2年1年不管在正收益的機率上,還是收益中位數上都全面佔優 ,不管怎麼說與其相信巴菲特的話,不如相信自己統計的資料和自己的眼睛,畢竟啊巴菲特也暈大A股啊。

  • 11 # 炸彈人米波

    做任何投資決策,需要考慮兩個核心點。一是你的風險承受水平,二是分散投資構建投資組合。接下來我將就這兩點,一一展開來為你解讀你該怎麼選。

    第一點,風險承受水平。

    簡單點說,你能接受的最大回撤是多少?有的人投資,他能接受本金虧50%,有的人一點回撤都不能接受,當然大多數人都處於中間地帶。你需要首先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水平,然後才能決定如何投資。

    如果你屬於一點風險都不想承擔,一點回撤都不能接受,那你還是遠離股票型資產,買債券型資產。

    如果你屬於風險承受能力中規中矩,能接受一定的最大回撤,比如5%~20%左右,但是對於超出這個區間的回撤無法接受,那我建議你買指數型,因為相比主動型基金,指數型相對穩定一些。

    如果你能接受較大的回撤,那你可以買一些主動型基金。

    第二點,分散投資,構建投資組合。

    有一定投資知識的朋友,相信都熟悉一句話,“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簡單的話裡蘊藏著一個重要的投資理念:分散投資。

    什麼叫分散投資?分散投資就是買入相關性低的多個資產,達到組合對沖的效果,使收益更加穩定。舉個例子,你同時買了“中信證券”和“招商證券”,結果某一天券商利空訊息出來了,整個券商板塊都跌了,那你的賬戶回撤會很大;但是,如果你同時買入的是“中信證券”和“貴州茅臺”,那情況就不一樣了,今天券商因為利空跌了,但是茅臺漲了,所以你的賬戶回撤不會那麼大,甚至還能盈利。

    在選擇基金的時候也是如此,你要儘量選擇相關性低的多個基金,實現分散投資。最好不要把所有資金全部放到一隻基金上。

    指數型基金+主動型基金+債券基金+CTA基金的多元配置,我認為是更好的選擇。當然,前提是你有足夠的資金量。

  • 12 # 曼談金融

    投資指數基金或者主動型基金沒有絕對的好壞優劣之分,自己投資基金要如何選擇,主要是結合責任物件、收益期望、投資期限/方式等綜合考慮。

    責任物件

    指數基金核心是跟蹤指數,投資者選擇什麼指數、什麼時候買入、什麼時候賣出,都是投資者自己決定。在指數基金的框架下,基金經理可以不作為,即使有所作為,影響也很小,基金公司所收取的費用因此很低。指數基金漲跌都是跟隨指數的波動,和基金經理/公司無關。

    主動型基金,核心是基金經理。主動型基金以尋求超越市場的業績表現為目標,基金經理就需要在純碎的指數化投資的基礎上,結合個人經驗、對股票市場的判斷,對基金的持倉進行適當適時的調整。

    比如,易方達上證50指數A,雖然是上證50指數,但中國平安的比重被調低,還引入了其他型別的股票(貴州茅臺、招商銀行、中國建築),甚至還引入了一些債券。

    由於主動型基金的收益依賴基金經理投資水平的高低,選擇一個好基金經理就變得非常重要。

    收益期望不同

    指數型基金:一般期望收益是跑贏大盤,大盤相對穩健,廣大投資者在心態上更放鬆;即使大盤指數跌了,遵循越跌越買的原則,持有更長的時間,總能等到大盤迴漲的時候。

    主動型基金:收益期望一般會對標基金以往業績,期望值會高很多。而任何投資都有風險,基金經理也不能保證基金收益越來越高,因此會出現主動型基金虧損,投資者立馬割肉,並且吐槽主動型基金不靠譜的現象。

    投資時間/方式不同

    指數型基金:一般指數型基金定投居多,投資期限在1年以上,更適合發工資後把剩餘的工資定投,用於以後小孩教育等長遠的用途。可能很大一部分時間都是保本或者虧,但隨著大盤大漲,一小段時間就賺取80%的收益。

    主動型基金:投資時間超過1年的很少,一般是一次性買入,大部分人都在基金有波動的時候就贖回了。(本來就是想賺取高收益,一旦跌了就立馬賣免得持續虧損,一旦漲了也是立馬賣落袋為安)

    寫在最後:

    指數型基金相對更容易理解,門檻更低,適合定投長期持有;主動型基金需要衡量基金的規模、過往業績、評級、基金經理經驗等,追求超越市場業績表現,投資的門檻會更高一些,需要大家有一定的選擇能力。

    當然無論是指數型基金或者主動型基金,本質都是投資股票,風險相對會高一些,建議投資前先了解一些基礎的基金、股票知識,做到對市場、投資標的心中有數,以免拿不住出現基金賺錢自己卻虧了的情況。

  • 13 # 淘淘隨談

    被動型基金和主動型基金都可以定投,這兩個不衝突,有錢兩個都可以定投。

    被動型基金風險相對來說會小一些,只要經濟持續發展,長期肯定會上漲,是定投的良好選擇;主動型基金主要看基金經理的操盤能力,容易大漲大跌,建議選擇操盤能力強的基金經理,或者選擇一些比較抗跌的老基金。

  • 14 # 康愉子

    今年換了一家券商,之前券商裡的資金全部轉換出來了,除了在券商上買了兩隻基金還在。正好一隻是主動性基金,一隻是指數基金。

    8月底,主動性基金提示分紅,當時也就買了1萬,這會分紅分了快1000塊,算是比較高的分紅比例了,整個投資週期,這個基金的收益率到現在大概是50%左右,整體業績也算是不錯的。

    與之相比,另一隻指數基金是定投分批買入的,不是一次性投入,一共投了大概2.5萬吧,現在的收益也有1萬多一點了,整體看大概是40%左右的收益率。我覺得這個業績也不錯了。

    兩個基金的業績差別不算太明顯,但相比而言還是主動性基金要更好一些。

    當時和這個指數基金一起定投的,還有兩隻主動性基金,分別是興全趨勢和匯添富價值精選,也是市場比較有名的基金了。當時會選擇這兩隻基金,一方面是券商客服經理的推薦,說這兩個基金她們有活動,免申購的手續費;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在比較玩,覺得他們也不確實不錯。

    那時,我對基金的瞭解還不是特別多,也不是非常清楚指數基金和主動性基金的區別,所以在選擇定投時,指數基金和主動型基金一起定投的。

    在2018年大跌的時候,這些基金也都經歷了虧損。後來到去年的時候,有過一次調整,相比主動性基金,我更喜歡指數基金了,也就把匯添富和興全趨勢全部一次性換成了指數。剩下的這一隻主動型基金沒有更換,還是因為它有三年封閉期,否則大機率也一併全部換到指數了。

    從結果來看,當初如果不換,也許現在的盈利情況會更好,但倒也沒覺得有後悔。如果做出了錯誤的決定,無非還是因為對產品不夠理解。

    怎麼說呢,並沒有主動型基金就不能定投的說法。只要基金本身是質地很好,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值得信賴,且基金的價格還低位,那堅持定投買入還是一次性買入,都是可行的。只是,相比主動型基金對基金經理的依賴,定投指數基金可能會是更省心的選擇。經過這些時間的瞭解 ,我覺得指數基金在這些方面有一些優勢:

    1、指數基金是被動跟蹤指數,只要指數不死,那基金虧沒的風險就不會有。只要價格便宜,總有會漲回來的一天。

    2、指數基金不用去關注基金經理。尤其說挑主動型基金,還不如說是在挑選基金經理,找到一個優秀的基金經理,而且,即便過去他優秀,未來會不會繼續還需要打一個問號。

    3、指數的估值更容易理解,市場能找到與指數相關的估值資料,很多平臺也會提供指數的估值資料,這都可以成為買入和賣出的參考依據。

    所以,到底是定投指數基金還是定投主動型基金,是很個性化的選擇吧,看各自的喜好,並沒有標準答案。是有很多主動型基金的業績比指數基金好,喜歡他們的好業績,自然也要接受業績背後可能會有的風險,能同時接納這兩點,那就沒問題。

  • 15 # 旁解生活與投資

    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問題,尤其是在股市現在比較活躍的時候,估計很多投資者都想了解一下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我很樂意做一個簡單的回答。

    我們知道在權益型基金投資過程中,投資人有兩種選擇,第1種是主動型基金,第2種是指數基金,也就是被動投資基金。

    主動投資基金,就是從4000只個股中挑出自己認為能夠上漲的股票,並構建投資組合。第2種方法是被動投資,被動投資不直接投資股票,而是投資由一籃子股票組成的指數,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投資滬深300指數。

    1、投資主動型基金的時候,我們不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在日常投資過程中,尤其是在大盤上漲的時候,我們手裡的持股會漲嗎?可能很多時候我們發現,手裡的個股和大盤的漲跌有的時候並不是非常強的正向關係。大盤漲了,可能我們手裡的股票紋絲不動還下跌。我們知道現在的股市和過去有很大的不同,現在的股市最大的一點不同就是實行了註冊制,目前註冊制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中都已經開始執行,不難想象,未來整個A股都會實行這種制度。

    2、註冊制最大的特點就是上市比較方便,在這種情況下,過去上市公司中的殼資源可能就不值錢了,另外隨著監管的嚴格,退市制度將會常態化,未來可能大量的股票都會從A股中退市。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主動投資基金選擇股票的難度比過去大多了,但是踩雷的機率也比過去大多了。我們知道在基金行業成立20週年的資料統計報告中,我們發現權益型基金在過去20年中,投資股票並沒有獲得收益,反而還虧損了1,500億。這個數字告訴我們,從統計角度分析,投資主題型基金,長期來看竟然賺不到錢。

    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結論,但和此對照的是,過去無論是上證綜指還是滬深300指數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簡單說來投資指數每個人都應該賺到錢。所以我個人認為,投資主動型基金無異於博彩,而投資指數基金被動投資,卻可以獲得長期穩健的回報。指數基金加上定投是最好的長期獲利的手段,沒有之一。

  • 16 # 朋克金融

    舉個例子,張和王是兩位風格不同的老師,張老師有自己的特色,會根據過往的經驗,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的教學思路;而王老師認真執行教學大綱,大綱怎麼寫,他就怎麼教。那麼問題來了,誰帶的學生成績更好呢?張老師的學生成績好壞,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這位老師的經驗和教學能力;而王老師主要依賴大綱,所以大綱的好壞是關鍵。這裡的張、王兩位老師就分別對應了主動基和被動基的基金經理。

    主動基和被動基的區別就在於基金經理是否參與選股和買賣的決策,如果一隻基金是由它的基金經理來擇股、擇時,那麼它是主動基;而一隻基金是根據制定好的指數進行選股和買賣,那麼它就是被動基,也叫指數型基金。

    怎麼分辨,看名字就能大概知道,像“滬深300指數型基金”、“白酒主題指數型基金”這些就屬於被動型;而某某基金髮的什麼“藍籌穩健”、“新興成長”這些,一般都是主動型,它並沒有指數對標,起的名字都比較寬泛。

    我們在配置的時候,主動基和被動基如何選擇呢?從過往的經驗看,在美國,更多地配置指數型基金,收益應該是不錯的,因為美國股市是一個長期震盪向上的走勢;而中國市場就不一樣了,07年市場到了6000點,15年5000點,現在2020年回到了3000點,所以如果更多的投指數型基金效果可能並沒有那麼好,反而,主動型基金在結構性行情的市場中更有優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為難你的人,不值得深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