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尚養基
-
2 # 北斗翊山
切記-做基金不做T(來回倒差價),做T只會讓你成本推高,並不會利潤最大化,反而會虧損利潤,甚至本金。
基金不做T,基金是投資。
這就好比投資基金是做魯菜傳統中國菜技藝,然後回頭你拿著九轉大腸做西餐,用煎牛排的做法,幾分熟呢,7分吧,7分熟牛排好吃,7分熟的大腸能好吃嗎???
投資就是投資,別跟投機攪和在一塊,味道不對!
-
3 # 知了財經
基金由於費率相對高,不建議短線頻繁操作。而且無論股市還是基金,短線操作賺錢的人,寥寥無幾。更何況還不太專業,建議根據自己的情況,選好基金,長線定投,這樣成功的機率很高。
-
4 # 紐約阿旺
首先要看你個人對這個基金的前景是否看好,是的話建議跌了進行補倉,不建議跌賣漲買,這樣操作提高了手續費降低收益。
-
5 # 荷唯洛之戀
我看了好多人說不加,因為達到預期賣了是對的,第二天跌了再加就相當於做T,而基金的做T費用相當高。我承認他們說的是對的,但是我自己有點不同的意見,我要說說的。
我的觀點是加倉!因為既然我買進的基金達到了止盈目標,這證明我買的基金很好啊!如果對這個行業,對這個基金繼續看好的話,是應該趁跌了再買點,然後繼續定投或者是固定的,主動的隨時買點。
舉個例子說吧,很多年前,我看到一隻消費行業基金,因為我手裡有一隻在定投,我覺得這個也好啊!我當時就買了五千元的,它一個月就給我漲了五百多塊,然後我就賣掉了。後來也沒有再關注它,不想當初它才1.2的淨值,現在已經3塊5了。如果我當初賣掉了,再反手一買,我可能就一直都持有了。
因此後來我學做股票的時候,師傅說,當你買入後賺了,賣出後跌了,你是不特別欣喜?實際上這種思想是要不得的,因為漲高了還可能更高。今天覆盤看到這個基金,我又想起他的話,這會兒臉都發燙。
當然了,也有賣了之後又跌了的,是不能加倉了的。就比如我買的那個純債基金,它今年四月已經到了這些年的最高峰,一直到現在,它越走越低了,如果再買的話,利潤回吐不說,虧的不要不要的。
因此,對於基金止盈賣出後又跌了,是不是要再買回來,需要看具體的基金具體分析,如果它還有發展空間的可以買回來。
如果是短期漲的太高太猛,回撥一下的也不要買,建議加自選跟蹤。而如果是它行業已經步入衰退期的,就不用買回來了。
-
6 # 嫣然三笑
基金不能當股票炒。一個基金一天能跌多少,夠不夠你一賣一買的手續費?就算一天跌10%(幾乎沒有可能),可能三五天就回來啦。除非趨勢變了,否則不要玩頻繁操作。
-
7 # 天行健jiang
基金美那麼麻煩 簡單來說 如果能確定時優質基金 你就定投 把心放肚子裡 安安穩穩長期持有 掙錢是大機率得事。。
回覆列表
投資,首先要有屬於自己的投資策略。可以設定預期收益,如果您的預期收益,就是十個點,那麼現在贖回,完全可以。投資的目的,就是盈利,只要盈利了,怎麼操作都對,沒毛病。止盈一部分說明達到了自己的止盈點,鎖定利潤落袋為安,留一部分說明還繼續看好此基金。既然你有自己的止盈計劃應該也有自己的加倉計劃,跌幅達到多少加多少的倉位!
逢低買入,跌了加倉,是有一個重要前提的,要看大週期趨勢。
基金的漲跌,要麼基金的大週期處於上升通道,要麼處於震盪調整期,還有一種形態是下跌通道。
第一種情況,漲多跌少,盈利的機率較大,可以快進慢出,或者不出;
第二種情況,有漲有跌,或者過山車行情,可以快進快出,見利就走;
第三種情況,跌多漲少,風險較高,可以逢低慢進,逢高快出。
透過倉位調整,做好風險控制。
是買還是賣?還是持有?對於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其實並不取決於基金的漲跌走勢,而是取決於心理承受能力,很多人實現收益後,趕緊賣掉,不是因為後市不漲了,而是沒有能力承擔後市的持續上漲,形成恐高心理,所以採取止盈的行為。下跌時的割肉,也是這個道理,不是因為後市基金不漲了,而是無法接受深度回撥,產生恐懼,所以才割肉。歸根結底都是心態上的問題。更有甚者一跌起來立馬加倉,毫不猶豫越加越多,等到剛一回本拿不住了,直接賣掉,再一漲又追進去,週而復始...
其實選好票後,咱們要做的就是順勢而為,舉個例子:基金的上漲,就像爬樓梯,之所以能從一樓上升到二樓,是因為有樓梯這個漸次升高的支撐,所以,只要支撐存在,就可以繼續持有,當基金跌破支撐,那麼風險就增大了!就像滑梯,沒有支撐力,方向向下,自然就上不去了。支撐線,就是波段回撥時,波谷連線構成的方向向上的趨勢線,每次落點高於前一個落點,多個落點形成支撐。只要基金持續上揚,必然存在上漲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