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笑笑樂樂雲

    現在的文化生活多樣化,時代變了,各個層次的人欣賞程度不一樣,節湊不一樣,要求也就不樣。過去文化生活單調,只有戲曲,電影,特別是在農村,只有看戲曲的文化生活。現在電視普極,手機,網咖都很豐富。所以看戲曲的人就少了。

  • 2 # 齊聲喚賢

    就全國而言,的確喜歡戲劇的人少了,但就河南及周邊省份來說,聽戲的人多了,特別是大、中、小學生,聽戲唱戲的比前些年多多了。

  • 3 # 飛飛魚的池塘

    想讓戲曲回到全民喜歡的時代是不太可能了,這是可以斷定的。

    戲曲為何喜歡的人少了?一個原因是戲曲承擔的功能已經改變了。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中國沒有實行改革開放,戲曲一直承擔著“高臺教化”的功能。戲曲從誕生之日起,除了娛樂功能以外,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勸人善行,莫做壞事。比如南戲中的《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等,或提倡夫妻忠貞,或提倡守信,或提倡兄弟情深,或讚美有情人終成眷屬。一些審案的戲則直奔主題,期望天下太平,沒有冤情,百姓安居樂業。

    戲曲發展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時候,湧現了一大批時裝戲,說明戲曲已經自覺地與時代接軌,揭露醜惡,呼喚真善美,為時代發聲。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大量現代戲上演,許多戲為了宣傳國家政策而產生。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電視漸漸普及以後,戲曲的“高臺教化”功能被分流,這是個不爭的事實。

    另一個原因是戲曲的娛樂性不能滿足現代人的所有娛樂需求,所以喜歡戲曲的人少了。人的娛樂需求其實很多,科技幫助人的娛樂需求得到釋放,所以,不可能只喜歡戲曲。

    不過,有一個自然現象。很多人年輕的時候不喜歡戲曲,老了會逐漸接受,和人的心態有關。

  • 4 # 海文海倫

    從戲曲本身出發,過於程式化,唱腔節奏偏慢,在現在什麼都講究“微”的年代,戲曲那一段唱都要到10分鐘的狀態很難適應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看一齣戲

    從上世紀90年代起,戲曲就多次嘗試從各種現代藝術形式的重重包圍中衝出來,用過電聲,創排過現代戲,但是效果都不好。戲曲從業人員還在持續地嘗試,但是始終鬥不過電影、電視、網際網路這些更貼近生活的娛樂形式。

    如果讓戲曲包裝得跟生活想通起來,彷彿又不是戲曲了,新的粉絲沒吸來,原先的戲迷也不喜歡了,這個矛盾很難兼顧。

    從觀眾消費的角度來說,戲曲演出多講究進劇場表演,成本高不說,本來不喜歡的人不會去看現場表演,而這種劇場表演模式影響的也僅是到場的幾千人,要想擴大影響,就要藉助新媒體傳播,但是傳播以後又影響了進劇場看演出的觀眾數量的減少。

    總之,目前限制戲曲進一步傳播的因素很多,也就使得喜歡戲曲的人越來越少。

    但是,不是說戲曲沒有希望,這門古老的藝術是我們祖宗留下來的瑰寶,專業院團、戲曲從業人員、戲劇專家、戲迷們都在為傳播和弘揚戲曲藝術做著不懈的努力。相信有一天,戲曲能夠重塑輝煌。

  • 5 # 阿里郎ZSH

    據說,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戲曲劇種,現在主要流傳於大西北。我原來是一位秦腔迷,近幾年逐漸對秦腔的興趣淡了,因為一是唱秦腔的人員更新太慢,經常看到老面孔。二是新編排的劇目太少,經常看到是“老三樣”。

    其他戲曲劇種包括京劇,也是這樣的境況,所以,喜歡戲曲得人越來越少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極限運動的意義是什麼?難道只是追求刺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