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葉水12
-
2 # 泰拳彈球猜
我是學泰拳的。
泰拳也包括了拳擊、散打和自由搏擊。從先後順序來說,肯定先從拳擊開始。先練習站姿、格鬥士、步伐,打好直拳、勾拳、擺拳,還要練習搖閃,這些都是最基礎的,然後再說練腿法、摔技等。
最簡單的說法,不用腿法、摔技和肘膝,只用雙拳,那就是拳擊。
那我們這裡解釋的拳擊是擂臺規則上的拳擊,電影《葉問2》裡面,葉問和泰森的那一場動作戲,泰森的打法已經超過了擂臺規則上的規則。
不知道講的對不對,還望老師們補充,提意見。
-
3 # 冷雨叫
首先宣告一點,踢拳是自由搏擊的一種,並不等同於自由搏擊。接下來我將會展開對這幾種格鬥術的解釋,以便您可以對這幾種格鬥術有一個細緻的瞭解。
踢拳(kickboxing), Kickboxing這個詞的意思包含有賽事稱呼的含義,以及部分站立格鬥技的統稱。按技術體系劃分曾經主要代表“踢拳”的技術體系分為美式和日式兩種,美式風格由喬·劉易斯推廣,如今美式技術因規則限制過多,不適合現今踢拳的國際技術發展而已經被淘汰出基本主流格鬥技體系。主流技術體系是日式踢拳體系,日式踢拳的技術體系在拳腿結合技術上非常先進,直接吸收西洋拳技術中能適合夾雜在空手道和泰拳體系當中使用的拳法腿法、膝法及肘法,並以三回合比賽規則對抗為主的部分實用技術。“踢拳”這個稱謂已經等同於日式的kickboxing以及所謂的“荷式kickboxing”。荷蘭的kickboxing技術屬於日式踢拳的另一種形式(或者叫延伸),其以拳手自己參與比賽得到的經驗與戰鬥體會所領悟出來的不足技術作為改良目標,透過參賽不斷鑽研改良後的技術和實踐提高自身所研究的技術手段;令日式(或者叫“荷式”)踢拳技術達到了非常高的水準和實力,荷式踢拳技術當中的X型攻擊組合策略就聞名天下。日式踢拳和荷式踢拳相互借鑑技術研究成果使得“踢拳”這門武藝技術在水平上達到世界搏擊術的主流地位,這也說明了kickboxing本身就沒有設下什麼國度的界限標準,不同國籍的踢拳愛好者只要對此格鬥術有濃厚興趣就可以互相進行學習、交流。日式踢拳手從來都不介意外華人學習自己的踢拳技術,也不介意自己學習外華人的踢拳技術;而這種開放的心態正是踢拳如今成為主流格鬥技的基礎所在。之前所稱的踢拳道、自由搏擊等翻譯與踢拳毫無關係,翻譯存在本質性的誤差。 注:當年踢拳(kickboxing)傳入中國時,被香港人翻譯成“自由搏擊”,自由搏擊這個詞原意是指踢拳,但是為了吸引大眾參與所以翻譯成自由搏擊。而並非翻譯不對,因為kick是踢,boxing是拳或拳擊,所以正確的翻譯是踢拳。而自由搏擊現時的含義則是指包含各種武術體系在內的格鬥術。具體內容包括三大類體系:包括以踢拳、泰拳、散打、西洋拳、法國踢腿術、空手道、跆拳道、合氣道等武術為主的站立格鬥技術體系、以日本柔道、中國摔跤、希臘摔跤等武術為主的屬於過渡性銜接的站立/地面雙重理論格鬥技術體系、以巴西柔術、日本柔術等武術為主的地面格鬥技術體系。 華人的誤區 武田幸三是kickboxing/新空手道的拳手,因為是泰國兩大拳場之一的Rajadamnern的冠軍所以經常被當作泰拳代表,但他的技術主要還是kickboxing Remy(雷米邦佳斯基)號稱代表泰拳,但他的技術體系也是kickboxing,他以前所在的目白館創始人是黒崎健時 Badr Hari(惡魔王子)與上述兩者也差不多,號稱是泰拳技術體系其實是kickboxing;原屬借力(Chakuriki)道場,該道場創始人是旅日荷蘭人,曾在大山倍達門下學習極真派空手道。 荷蘭人所謂的Muay Thai技術更多是指標對Muay Thai規則的技術,而不是泰拳本身的技術。他們的風格跟真正的泰華人相差甚遠,因為技術的源頭在日本;而且Remy或者Petrosyan(喬治.佩託西奧)有時候出場時也會寫成kickboxing,而他們根本不在意這個。因為對他們來說kickboxing與Muay Thai兩者都是差不多的東西,就像你很少會從一個非泰籍選手嘴裡聽到他說出他要維護泰拳的名譽之類的話【除非他完全繼承了純泰拳的技術體系,並在自己所在的級別當中(通常是比較大的級別或者中量級、沉量級和重量級而不是比較小的級別或者蠅量級、羽量級和輕量級)取得巨大的成就或偉大的勝利】,這些說話你只能從泰華人嘴裡聽到。而學習了空手道的歐美人士卻經常說為了空手道為了Kyokushin去戰鬥。事實證明,外華人(尤其是歐美人士)普遍對Muay Thai的概念比較模糊,因為拳手本人沒有親身到泰國跟隨當地拳手一起拜師學藝,沒有真正融入到當地泰國拳手的文化與生活當中。所以分不清kickboxing和Muay Thai在歐美也是很普遍的現象;唯一可以區分的就是在歐美各地的泰國移民聚集居住區,或在當地泰國移民及在泰國學藝回來的歐美人士所開設的拳館裡面可以跟隨來自泰國的拳手學習正宗泰拳(因為從泰國來的拳手身高普遍都比較矮,只有160至180公分;而歐美拳手身高普遍都比較高大,都有170至200公分;而且除非有歐美拳手親身到泰國拜師學藝並按照泰式訓練體系訓練泰拳/踢拳,否則只要見到拳館裡面有人穿著道袍按照空手道訓練體系進行練習就代表此拳館不是正式的泰拳/踢拳館)。就是因為規則太像了,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能從技術角度去分析兩者差別在哪裡。就像脫了空手道服的空手道武術家也不是隨便誰都能看出來他是空手道武術家那樣,所以整個荷蘭格鬥界的踢拳手的授業師父基本大多屬於日本空手道/kickboxing的直系後代,只不過日本很少對外宣傳。 踢拳名人 如今征戰於K-1 Max、K-1 GP,以及It"s showtime這兩大站立頂尖賽事中擁有眾多踢拳高手。K-1中大家耳熟能詳的選手基本上都是踢拳選手。 K-1 Max中基本清一色的踢拳手,比較有代表性的選手魔裟鬥、安迪·薩瓦、阿爾伯特·克勞斯、邁克·扎姆比迪斯、佐藤嘉洋。K-1 GP中也擁有大量的踢拳手,彼得·阿茲、米爾科、胡斯特。還有巴德哈里、雷米都稱的上踢拳手。 在很多大型的搏擊比賽中能看見練習踢拳(kick boxing)的選手,踢拳早已是世界上最普及的格鬥技術。 誤解 國內對kickboxing(即踢拳)的起源以及理念流派混淆不清,誤解非常深;其主要因素是因為國內早期引進kickboxing時對與其相關的技術書籍的不負責與“架空”的錯誤理解導致。 kickboxing最接近原詞的翻譯應該是“蹴撃”、“蹴拳”、“踢拳擊”、“踢拳”等名稱,而踢拳則顯然是最接近國語的貼近原詞翻譯方式,也得到了真正瞭解kickboxing人士與官方的認可。過去時候很多人所稱的“自由搏擊”、“踢拳道”實際都是在指kickboxing,但實際這兩個翻譯都存在著很大問題,“自由搏擊”是什麼意思?過去是泛指無節制規則限制的站立格鬥技。而含義則更傾向於包括夾雜地面技術的意思。而踢拳道的“道”字更是不嚴謹,道用在“空手道”、“跆拳道”是沒問題,但“道”字並不適用於“踢拳”,這個就不做細化說明。踢拳的英文名稱是kick boxing,而“踢拳道”這一名稱是當時引進到國內時因為國內翻譯水平不高而導致的翻譯錯誤,“踢拳道”這一名稱是錯誤的。還有“自由搏擊”這一詞是因為當時為了吸引大家來參與,在宣傳時故意把kick boxing作出錯誤翻譯而出現的一個名稱(因為當時中國初認識kickboxing時,因為要吸引足夠的關注及翻譯水平不高,在翻譯的時候就取了個通俗易懂的名字來表達大概意思;導致後來所有人都把kick boxing翻譯成“自由搏擊”。而“自由搏擊”這一詞就是這樣來的) 踢拳源於日本;是以拳擊+空手道/跆拳道為理念,採用泰拳規則作為比賽規則而形成的技術。踢拳的起源是在日本50年代一些實戰空手道武術家在觀看了泰拳比賽後,覺得泰拳的競技方式非常優秀。想要把這種競技方式引入到空手道當中,從而搞出了kickboxing。早期日本的kickboxing規則跟泰拳規則幾乎完全一樣(允許肘擊);但是後來這個東西不流行了,直到K-1創辦才重新流行。kickboxing既是一種比賽形式,也是一種格鬥流派——只不過是先有這種比賽形式,後有這種格鬥流派。 隨著kickboxing這種格鬥比賽本身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自然而然的產生了針對這種比賽本身而出現的格鬥技法;這種格鬥技就是kickboxing。簡單說kickboxing就是一種沒有固定起源、沒有國界限制的通用格鬥技,訓練不存在套路,以kickboxing比賽中實用的常用技術為基礎,任何在kickboxing比賽中有效的技法都可以被納入其中——不過,在一切技術中,kickboxing格鬥核心的核心技法,還是以拳擊的拳法為主。相比泰拳或者空手道,kickboxing在拳法上要優秀的多,注重拳腿結合,缺少顯著特徵。 “美式踢拳”則是在美國則是70年代一些傳統空手道家搞出來的。所以早期美國的kickboxing規則比較保守、類似傳統空手道的規則,例如穿長褲、不允許踢下段、不允許肘擊等。這種規則直到現在還有保留(比如ISKA、WKA等組織)
自由搏擊自由搏擊,站立式格鬥,指一方倒地便不允許另一方擊打,同時不能使用反關節技、肘等,對摔法也有一定程度的禁止。
自由搏擊它不拘泥於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實戰中根據戰況臨場自由發揮,風格開放,靈活施展拳、腳、肘、膝和摔跌等各種立體技術,長短兼備,全面施展,以最終擊倒或戰勝對手為目的。“告訴我基本原理,我將得出適合我自身的獨特的技法。”這就是自由搏擊拳學理念的最佳概括表達。在此思想指導下,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取長補短,自由搏擊已然形成完美的理論和技戰術體系以及競賽規則辦法。其實“自由搏擊”可以用拳法和腿法等技法。
自由搏擊,又稱國際自由搏擊,歐美全接觸自由空手道等。六十年代發端於歐美,以美國為主要起源和發展中心,在西方文化環境影響下,在全球文化、經濟等大範圍交流碰撞和開放融合的歷史背景中,逐漸孕育並發展壯大起來,是一種沒有套路、沒有宗派,強調個性風格,以實戰求勝為主旨的西方自由式全接觸徒手攻防搏擊術。
自由搏擊相容幷蓄了東方的中國武術、來自日本的空手道、日本的柔道與劍道、南韓的跆拳道、泰國的泰國拳,以及西方拳擊和摔跤等武道的精華,是現代東西方武道文化和技藝的最佳結合產物,是當今世界武壇獨樹一幟,高度科學化和藝術化的先進實戰武道,體現了人類武道融匯的成果和結晶。
自由搏擊不拘泥於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實戰中根據戰況自由發揮,靈活施展拳、腳、肘、膝和摔跌等各種立體技術,長短兼備,全面施展,以最終擊倒或戰勝對手為目的。“告訴我基本原理,我將得出適合我自身的獨特的技法。”這就是自由搏擊拳學理念的最佳概括表達。
在此思想指導下,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取長補短,自由搏擊已然形成完美的理論和技戰術體系以及競賽規則辦法。在國際武壇百舸爭流的情況下,以其鮮明的特色和實戰功能,在國際武壇上佔據了重要的一席。自由搏擊技術是簡捷的但也是實效的,它的技術體系在不斷地充實和完善,只要是在踢、打、摔、拿的範圍中,經實踐證明可行就被採用。
由於自由搏擊競賽的商業化,職業化程度高,開放性好,幾乎所有國際自由搏擊比賽中都採用“無限制自由比賽”的方法,不限制參賽選手的資格進行全接觸搏擊比賽。因此,自由搏擊賽事往往異常緊張和激烈,非常吸引拳迷和觀眾,對自由搏擊選手的技戰術水平、戰鬥意志、體能、抗擊力等整體搏擊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且,自由搏擊打破宗派界限,凡承認其競賽規則的團體或個人,均可參加自由搏擊比賽,這在客觀上為世界各種流派武術的交流以及自由搏擊技術體系的檢驗和完善提供了條件。因此,自由搏擊賽制被國際武壇視為武道搏擊的終極模式,並看作是真實體驗武道優劣和選手真正實力的唯一公平方式,這樣自由搏擊競賽規則就成了國際武道競技的流行和公認標準。
散打散打也叫散手,誕生於1979年,80年代初,中國國家體委在北京體院和武漢體院開始試點開展散手運動。如今散打已經在國際格鬥賽事上有一定的地位。
散手是中國武術的普及形式。為了安全起見,傳統武術絕大多數增強功力的訓練方法,散手都沒有采用。目前散手有“踢、打、摔”三項招法。散手腿法受到的批評最多,由於指導思想首先關注的是安全問題,腿法力量受到了最大的限制。這一點滲透到散手比賽規則、戰術思想和訓練的方方面面,儘管從來沒有過明文禁止腿法重擊,但不可否認,散手腿法在殺傷力方面和傳統武術有天壤之別。摔法是散手的殺手鐧,在以拳腳為主的普及型格鬥界,散手摔法讓很多門派的拳手感到不適應。散手如今仍不太重視力量訓練,力量訓練的方法還不太科學,因此散手缺少重擊選手。散打中的摔法是有一定特色的。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了“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使散打的摔法快速、省力且實戰性強。
散打王爭霸賽的計分是五局總分制,每局比賽邊裁判員都要對比賽分數進行記錄,由場上裁判將分數交給記分員,在全部五局比賽結束時,由記分員統計每位邊裁判員的記錄分數,在一場比賽結束時,被多數邊裁判員判為勝方的運動員應被宣佈為獲勝方。需要注意的是,每個裁判員是獨立判分的,不能由三個邊裁判員的總分相加來判斷勝負。 在散打比賽中,只要運動員合理運用各武術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均有可能得分,但在比賽中如果使用犯規動作,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
中國傳統武術源遠流長,門派眾多,技術豐富。在攻防技術上,傳統武術講究“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在發力技術上,傳統武術講究“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指出“練腿為本”。傳統武術對力量的作用有清晰的認識,自古就有“千斤閘”練法,拳手可以進行深蹲、腿舉、推舉等多種訓練,再配合石擔、石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力量訓練體系。古代武術名家認為力量和技術對於武術同等重要,不可偏廢。武術特別重視功力訓練,因此訓練週期比現代格鬥長得多,再加上偽氣功等一些騙術魚目混珠,今天武術界呈現出一種特別混亂的局面。有識之士早已大聲疾呼,武術如果再不正本清源,就有可能被江湖把式吞沒了。
泰拳泰拳即泰國拳術,殺傷力大。泰拳是一門傳奇的格鬥技藝,是一項以力量與敏捷著稱的運動。主要運用人體的雙拳、雙腿、雙肘、雙膝這四肢八體作為八種武器進行攻擊,出拳發腿、使膝用肘發力流暢順達,力量展現極為充沛,攻擊力猛銳,素有立技最強搏擊術之稱。
泰拳是發源於泰國,弘揚於世界的搏擊技術,被稱為“八臂拳術”、“八條腿的運動”、“八肢的藝術”、“八體的科學”、“立技最強搏擊術”。
泰拳是發源於泰國,弘揚於世界的搏擊技術,被稱為“八臂拳術”、“八條腿的運動“、“八肢的藝術”、“八體的科學”、“立技最強搏擊術”。在泰拳規則(Muay Thai Rules)的比賽中,拳手可以使用雙拳、雙腿、雙肘、雙膝這人體四肢的八個部位進行搏鬥;但是,在踢拳規則(Kick Boxing Rules)的比賽中,拳手只能使用雙拳、雙腿與雙膝這人體四肢的六個部位進行搏鬥。
在武學裡有文練、武練和橫練之分,而泰拳屬於橫練,具有很強的殺傷力。而由於瘦身熱潮的帶動,有健身教練提議利用泰拳的高熱量消耗來代替帶氧舞踏帶來的消耗;在幫助女士瘦身之餘亦使她們習得一技之長,以作個人防衛用途。
泰拳當然是一種武術,而且堪稱站立式格鬥技中的超強級站立式格鬥技。一個技術成熟的拳師,能運用自己的四肢八體作為武器於俄頃之間擊倒對手。泰拳師勝出比賽的決勝條件是其技藝、氣力、智謀及精神力量的總結合,其最高領域為機巧圓通、變化無常;而且不侷限於任何拳術技法或招數。可見泰拳是一門十分獨特、精深和完整的武學體系。
威力最大的腿法:泰拳的掃踢(Body Kick)
有人說泰拳不外乎是泰國的格鬥技,沒有什麼奧秘可言;但是現代泰拳已經成為了一項“源於泰國,屬於世界”的搏擊運動,習練者遍及世界各地。任何武術之所以揚名世界,必有其獨特性質及個別價值。泰拳聞名於世,有輝煌燦爛的歷史;其珍貴之處,絕非三言兩語可以盡其精華。
拳擊拳擊(英文:boxing;pugilism,法文:Boxe)是戴拳擊手套進行格鬥的運動專案。它既有業餘的(也稱奧運拳擊),也有職業性質的比賽。比賽的目標是要比對方獲得更多的分以戰勝對方或者將對方打倒而結束比賽。與此同時比賽者要力圖避開對方的打擊。
拳擊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有許多有關拳擊的記載。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專案之一。到第三屆在聖路易斯舉行的現代夏季奧運會,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專案。
規則介紹
規則起源
最早的拳擊規則是1729至1750年稱霸英國拳壇的傑克·布榮頓於一七四三年制定的。在這個規則中明確規定了參加拳擊比賽的人必須戴拳擊手套;比賽的每個回合打滿三分鐘,回合之間休息一分鐘;比賽中禁止發生摟抱和摔跤現象,否則被判為犯規;一方被打倒後開始數秒,如果十秒鐘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來,就判定對方勝利等內容。並強調拳擊中的戰術和技巧;這個規則基本上形成了後來拳擊比賽的競賽框架,為促進拳擊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昆士伯利規則形成之後,大約經過二十年的反覆實踐和運用,才逐漸被人們肯定。上述規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特別是昆士伯規則的最終確定為促進現代拳擊比賽奠定了基礎。
在世界拳擊運動中屬於領先地位的國家有美國、古巴、英國和俄羅斯。拳擊運動要求拳手或運動員具有力量、耐力、速度、靈活、兇猛、協調、果斷和勇敢等素質。[4]
職業拳擊
拳擊比賽的一種。即拳擊運動員接受某個職業拳擊俱樂部的聘金,從事商業性拳賽。或委託經紀人代理經營其職業生涯,是拳擊運動商品化的一種表現。職業拳擊運動員必須年滿十八歲。手套重量:六十公斤級以下為一百七十一克,六十公斤以上為一百四十三克。比賽規則每回合三分鐘,中間休息一分鐘。新手每場六個回合,二級拳擊手賽八至十個回合,一級拳擊手賽十至十二回合。職業拳擊與業餘拳擊或奧運拳擊不同的是,職業拳擊是不可以帶護甲的,更具觀賞性。而且職業拳擊手是不可以參加奧運會的。
業餘比賽
拳擊比賽的另一種。參加此項比賽的運動員必須年滿十八歲,經家長同意,並持有教練員證明訓練良好的簽證和醫生的健康證明書。每場為三個回合,每個回合三分鐘(也可以是兩分鐘),兩個拳擊手回合之間休息一分鐘。每隻拳擊手套重量為二百二十八克。比賽時選手必須佩戴頭盔護具,並穿著比賽的服裝。業餘拳擊最高榮譽則是奧運會冠軍。
WSB拳擊聯賽
WSB拳擊聯賽每場比賽為5個回合,每回合3分鐘。奧運會拳擊選手自動獲得參WSB職業聯賽的資格。
中國拳擊聯賽
中國拳擊聯賽每場比賽為4個回合,每回合3分鐘,比賽時,雙方頭戴矽膠制透明頭盔,身穿護胸進行比賽。
-
4 # 老妖雜談
散打 自由搏擊 泰拳 總體來說差別不是很大,很多動作都差不多,散打有單獨的摔法,泰拳有肘擊和膝蓋,泰拳打法上可以連續膝蓋攻擊,其他兩種規則上不允許。實戰性來說都差不多 ,都要比跆拳道強。有些動作有細節上的差別。最主要的是找個好拳館和好教練
-
5 # 鬧事安民
1.我剛開始練得是自由搏擊,自由搏擊對拳法腿法要求不是很嚴格,主要講究打出自己的風格,擂臺靈活施展拳、腳、肘、膝和摔跌等各種立體技術,以最終擊倒或戰勝為目的。2.現在學習的是綜合格鬥,實戰性比較強,其中可進行地面纏鬥,比賽允許選手使用拳擊、巴西柔術、泰拳、摔跤、空手道、截拳道等多種。3.散打而言是中國武術的延伸,講究“遠踢近打貼身摔”,有自己的套路和體系,擂臺規則性強。4.拳擊是眾所周知的傳統專案,歷史悠久幾乎是老少皆知。規則簡單的說,就是隻准許用拳頭,不能用腳踢也不能摔,禁止打擊後腦和襠部。5.綜上總結,每種功夫都有自身的特點,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身體條件去選擇,沒有好壞之分,在於練得人。以下是我幾年前的拍的影片,希望可做參考。望大神勿噴,謝謝。
-
6 # 九維象棋
第一,要看自己更喜歡哪種功夫,如果你更喜歡,像泰森那樣的暴力衝擊,那你可以先學拳擊,如果你更喜歡中國武術,那就先學散打,如果你喜歡綜合搏鬥,那就可以學習,自由搏擊。
第二,從日常生活方面來看,拳擊應該更加的實用,我們日常生活發生衝突的時候,往往都是喜歡用拳頭,所以,拳擊很實用。在學完拳擊後,可以多方面的發展,學習散打和自由搏擊。
第三,無論是哪種拳術,都是有它的優點和弱點,關鍵是看,學拳的人有沒有領會這門拳術的精髓,要想提高自己的水平,還是要多多的參加各種比賽,提高實戰的能力。
-
7 # 搏擊侃侃侃
拳擊分為業餘和職業拳擊兩種,(奧運會上的是業餘拳擊,而我們觀看的大賽一般是職業拳擊),拳擊的技術體系相對別的格鬥種類而言比較簡單,就是單純運用上肢的打擊技,而且打擊方式和部位限制很多。拳擊入門訓練對先天的柔韌和協調性需求不高,它不像散打和套路之類對身體條件有比較多的要求。男女老少任何人想要練拳擊都是挺容易入門的,畢竟它的基本技術動作沒有超出一般人的能力,只是最終的水平因人而異。
散打體系有拳法:拳法在實戰中具有速度快和靈活多變的特點,它能以最短的距離,最快的速度擊中對手。拳法益於結合進行訓練,並且能任意配合其它技術使用。掌握的好,利用的巧妙能給對手造成很大的威脅。散打體系有腿法:腿法有生理優勢,在人體四肢中,腿粗壯有力,力量最大。另外腿法有長度優勢,腿比手長是人的常識,在搏擊場上,長度優勢使腿法攻擊距離遠,範圍大。腿的位置比較隱蔽,有隱蔽性優勢,腿法還有對手難防守的優勢。
自由搏擊它不拘泥於任何固定的套路招式,而是提倡在實戰中根據戰況臨場自由發揮,風格開放,靈活施展拳、腳、肘、膝和摔跌等各種立體技術,長短兼備,全面施展,以最終擊倒或戰勝對手為目的。“告訴我基本原理,我將得出適合我自身的獨特的技法。”這就是自由搏擊拳學理念的最佳概括表達。在此思想指導下,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取長補短,自由搏擊已然形成完美的理論和技戰術體系以及競賽規則辦法。其實“自由搏擊”可以用拳法和腿法等技法。
-
8 # 努力濤
我是學散打的,個人覺得:
要先練習拳法,增加身體的協調性,拳法於步伐要配合好,然後再練習腿法。
希望大神可以指點指點
回覆列表
在我們國內目前比較普及的應該是散打了。
我要這樣說的依據:第一,散打(sǎn dǎ),又稱散手,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並運用傳統武術中的踢、打、摔等攻防技法制服對方的、徒手對抗的格鬥專案,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競賽形式。第二,散打沒有套路,只有單招和組合,見招拆招。第三,散打是具有獨特中華民族風格的體育專案,多年來在民間流傳發展並深受人民喜愛。第四,散打由於決策正確、方法得當,散手運動才得以順利的開展和推廣,從現代的散打運動形式來看,散打與其它運動專案基本相同,屬於體育,但又突出地反映出武術的特殊本質—技擊性,同時又明顯地區別於使人致傷致殘的技擊術,不包含致人於死地的技法。第六,散打運動的內在特點,決定了它以相互對抗的形式來表現,所以散打的基本形式就是對抗性。第七,武術散打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遺產,是在中國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逐漸演變發展形成的,因此它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
所以,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學校的武術協會主要就是散打了。那可是我們一代青春的回憶啊。